第一篇:比赛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讨论稿)
朱自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理解识记生字生词的形、音、义。
3、能准确背诵并默写课文4-6小节。技能目标:
1、欣赏本文所展示的优美意境,提高对情景交融类散文的鉴赏能力。
2、学习运用联想、朗读、比较等方法品味本文语言的精美。
情感目标:
1、能理清文章感情脉络,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态。
2、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教学设想:
1、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欣赏课文所展示的优美的意境上,注意赏析本文的语言魅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勿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涵泳玩味,从而领悟文章意蕴之深刻,语言之精美。教师注意随机点拨,把握课堂进程。
3、第一课时侧重于整体把握全文的结构和脉络,第二课时重心落在4-6的细读赏析上。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赞美荷花的诗歌文章很多,如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写的是艳阳照耀下的荷花,月色朦胧下的荷花该是别有一番情致吧?让我们走进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慢慢行走,细细欣赏!
二、作家介绍:(结合学案)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诗坛。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27岁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1948年贫病交加,但带头在倡议书上签字,抗议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拒绝购买美国配售的面粉,毛泽东同志曾高度称赞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塑成了万人景仰的人格丰碑!
三、检查预习情况
利用学案检测以下字词的字音
小煤屑路
蓊蓊郁郁
独处的妙处
弥望
袅娜
霎时
脉脉的流水
梵婀玲 ...............妖童媛女
鹢首徐回
纤腰束素
敛裾
....
四、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感情脉络。听录音,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月下散步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的行踪
请同学上黑板绘出作者的行踪:家——小路——荷塘——家。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3、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步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4、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么?----寻找宁静
5、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指名朗读。教师点拨朗读要点,注意重读“也爱独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等词句,表现作者摆脱尘俗的喜悦之情。
师: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学生明确:作者在这幽僻的环境之中,在朦胧的月色中,一人独处,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暂时超脱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
6、师:课文4、5小节是最能表现作者艺术风格的写景名段,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和朦胧柔和的月色、沁人心脾的荷香融合在一起,形成幽雅宁静、素淡朦胧意境。我们下一节课再作细致的赏析。作者独处之妙超脱之乐能不能永久呢?美梦会不会醒来呢?作者现在大家先看看第六小节,说说作者的心境有何变化。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注意抓重点语句。生:“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流露出失落之意,宁静的环境并未能排遣心中的哀愁与苦闷,依然摆脱不了那绵绵的愁绪。
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注意“我什么也没有”读出感情。
7、师:作者的愁绪可谓“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借美景来忘却以告失败,朱自清又尝试用什么办法来超脱现实,摆脱种种烦恼呢?这种方法最终有没有奏效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剩下的部分,在讨论后回答。
生:作者通过想像江南采莲的习俗,想像采莲中热闹风流,想像采莲中情感的纯洁美好,借此把自己从现实中解脱出来。但现实终究是不能超脱的,人终究不可能长久生活在梦中,不管这个梦是让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还是令人神往不已的习俗,“推门进去”说明作者又回到现实中,种种苦闷、无奈甚至是痛苦还是要缠着他,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景消愁愁更愁。”
五、小节本课
1、明确结构,归纳大意: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发对江南的惦记。(偏重抒情)
2、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
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渐渐超脱→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作者在文章中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即“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这可从文章中的景物中见出。这也就是 2 本文的感情基调。
六、结语
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李白是直抒胸臆,而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
七、作业布置(探究性学习)
作业一
一切文艺都源于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一个基本观点。离开了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有文艺的产生。“一个作家总是从他的内在要求出发进行创作的,总是由于现实生活在他心中激起了某种感情的浪涛,不能平息,发而为文。”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不宁静”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1、时代背景说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实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势,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2、生活处境说
朱先生写《荷》文时,便陷入了人生担荷过重的生存境况。这时,他已有六个儿女,“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他活;家庭中又常生龃龉和矛盾(父子、婆媳等之间);作为一个严谨认真的学者、教授、作家,事业上也因家庭、时代、个人等原因而感到成就渺茫。多重角色的饰演,每一角色又责任过重,这使他心力交瘁,痛苦不堪,甚至是遗失自我的空茫。
你支持那种说法,还是另有见解,请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意见,在课后与同学交流。
作业二
复习文中字词,完成《成才之路》82页“学海拾贝”字词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3、4小节,欣赏本文所展示的优美意境,提高对情景交融类散文的鉴赏能力。学习运用联想、朗读、比较等方法品味本文语言的精美。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作者作品,学习了生字生词,理清了文章的感情脉络,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生: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
师:品读《荷》文最为重要的不在于索解郁闷、孤独的原因,而在于其消解方式,以及在消解中表露出来的作者性格素养、人生追求甚至是人生矛盾。以此来培养我们对生活与自然细腻而优雅的体味,对生命过程深刻而复杂的感悟。就让我们进入文章的核心――
3、4小节。
二、研习课文第4小节
1、指名朗读或听录音,说说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本文题目是“荷塘月色”,这一段偏重于“荷塘”还是“月色”?(小组讨论)
这一段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写景的层次极为清晰。这一段主要是写月下的荷塘,虽没有直接写月色,但所有景物都在月色的笼罩之下。
2、文学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写了什么,更在于怎样写的。我们现在从修辞手法角度来分 析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荷花、荷香的,说说这些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什么特点,另外有哪些词语用得非常准确,品味其妙处。学生涵泳体味,并小组交流。随后教师点拨:
荷叶
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写出了荷叶高圆而舒展的风姿。田田,用叠词,突出荷叶的茂密连绵。
荷花 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
明珠——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
星星——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
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
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用来修饰盛开的荷花是恰如其分。
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正好传神地表现了含苞未放的荷花的情态。可以要同学们尝试着将“袅娜”“羞涩”互换一下位置,看好不好。荷香
通感: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沁人心脾。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
师:一番赏析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段已经有了全新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再次以最深情的朗读来诠释本段。学生朗读。
三、研习课文第五小节
1、师:如果说第四段写的是月下的荷塘,这一段写的应该是―― 生:荷塘上的月色。
2、师:月色无形,很难摹写,朱自清怎样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呢?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认为画山精神画不出,以云岚衬之。如果把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结合起来,既正面描写月色,又描写月光下的景物,或者展开联想,用贴切的比喻形容,无疑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哪些月光下的景物,又有哪些精彩的比喻。哪些词语特别有表现力?
学生自读,指名同学发言。
明确:写了叶子和花,灌木、杨柳的倩影,比喻句有“流水”、“酣眠小睡”“如鬼”“名曲”等句。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有“泻”“浮”“画”等。
3、师:一二两句中,“泻”“浮”二字能否换成“照”“升”?叶子和花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请在心中细心的体味,然后跟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明确:“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
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叶子和花的特点是娇嫩柔润,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的皎洁朦胧特点
4、师;“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酣眠”“小睡”分别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明确:分别比喻月光朗照和月色朦胧,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淡淡的喜悦,心灵获得慰藉,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
5、“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联系上文,并不均匀是指什么?这一句通感手法的运用有何妙处?
明确:是指灌木的树影浓密巨大,杨柳树影的稀疏修长。“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至带入一种幻境。
6、听录音品味感受
四、总结本课
这两段写景层次分明而特征鲜明,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之情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运用比喻、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韵味。诚如罗丹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却缺少发现的眼睛”,同学们,春有莺飞草长,夏有蝉鸣树林,秋有枫叶如火,冬有白雪皑皑,用敏感的头脑,带上一双敏锐的双眼,慢慢行走,细细欣赏啊!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认真朗读全文,背诵课文4――6小节。
2、认真完成《成才之路》1-10题
附《采莲赋》参考译文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鹢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
第二篇:比赛场次教案
比赛场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3------44页。教学目标:
l、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等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休会图、表的简洁件和有效性。
3,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和选择,培养有序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在前不久结束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运动队的队员们,经过自己的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课件展示)大家知道吗,在很多体育比赛中出现的问题,都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比赛场次》中的数学问题。二,新课探讨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我们班选出8位同学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⑴你都得到哪些信息?
理解:“单循环制”的意思。(每两个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选出一组,给大家演示。(2)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比赛多少场?
(3)你有解决的方法吗?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展示各类方法。
2、质疑:如果是10个人比赛呢?那100人比赛呢?你有什么发现?这有规律吗?大家的想法目前只能说是一种猜想,对猜想我们要怎样?对,验证。怎样验证猜想呢?这就需要我们来探讨。
(1)小组讨论验证的方案。(2)汇报讨论结果。
(3)整和各小组意见,确定验证方案
3、小结:找规律或验证规律,一般都是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今天我们就来用一些常见的方法找规律。三,找规律
方案一:列出表格找规律
我们要统计哪几项?(比赛人数、示意图、比赛场数)教师边说边写在黑板上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方案二:画图找规律 学生自己尝试。在上面的学习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参赛选手的增加而导致比赛场次怎样增加来说明规律。
三、扩展练习
1,比赛结束后,2名教练和8名选手握手告别,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请你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找规律,求出结果。
2,学校乒乓球队为了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络方式,一旦有事,先由两位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这两位队长再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依次类推,每人在同时通知两个人。如果每同时通知两个人需要一分钟,那么6分钟可以通知到多少名同学? 3,如果有100个人参加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你能算出一共比赛了多少场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春酒比赛教案
《春酒》
作
者:琦
君 设计者:朱红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生活体验,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重点。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方法:
线索式教学法 品读法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教学线索:
引春酒----尝春酒----品春酒----醉春酒----飘春酒----春雨变成酒 学习方法:
线索式教学法
朗读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习线索:
引春酒----尝春酒----品春酒----醉春酒----飘春酒----春雨变成酒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类型:
略读课。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春酒。
你知道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吗?相信,在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不少过新年的乐事,趣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过新年的乐事,趣事,或者说一说我们当地的过新年的民风民俗。
过新年的气氛永远是那么的温馨,每当我们谈起来,都会有说不完的趣事,道不尽的民风民俗,它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
俗话说:一方山水,一方风情,你想知道他乡过新年的风俗吗?那么,我们就随着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脚步,到她的故乡浙江温州一带,看看她们过新年时有那些风俗吧。怎么看呢?快点阅读琦君的散文《春酒》吧。
二、尝春酒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阅读时圈出生字词,画出你认为重要或你喜欢的句子。思考:文中回忆了哪几个幅富有情趣的风俗场景?你能感到文中流淌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品春酒
1、从家乡风俗品春酒。
从这三幅富有情趣的风俗场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发现出这是一坛什么样的春酒?并说说原因。
2、从家乡人物品春酒。
优美的风俗中生活中一群怎样的一群人呢?你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品读描写我,母亲,乡亲的句子,分析他们的形象。
3、从文章语言品春酒。
琦君以中国传统温柔最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读时要读出真情实感。
四、醉春酒
1、介绍琦君:1949年琦君离开家乡到台湾任职,退休后跟随丈夫居住美国,2004年又回台湾定居。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节,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最后一节,你仿佛看到一位什么样的琦君?
五、飘春酒
1、你有过离开家思念家的经历,说说你的感受?
2、我们思乡的心情真是痛苦,可是怎能与琦君的思乡之痛相比!其实与琦君有相似经历,有同样思乡之痛的人很多,如台湾诗人余光中,我们还是从他的《乡愁》中体会他的思乡之痛吧!播放《乡愁》的朗读,学生体会。
指导简析《乡愁》。
3、遗憾的是,在今这位温柔敦厚的作家去世了。临终前,她唯一的心愿就是:一定要把骨灰送回故乡。是啊,叶落总要归根,梦中应识归来路。或许,此时此刻,琦君的芳魂正载着那杯春酒跨越海峡——回家了!
六、春酒变成雨
课下阅读,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板书设计:
春 酒
引春酒---尝春酒----品春酒----醉春酒----飘春酒----春雨变成酒
第四篇:乒乓球比赛教案
乒乓球比赛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乒乓球比赛规则的介绍,使广大学生能够对乒乓球这一项目更加热爱和喜爱。(2)在对学生进行规则介绍的同时 结合以往中国队在世界各种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乒乓球的各项技术
(2)乒乓球的场地和乒乓球台的规格介绍。教学内容: 1 球台
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2台面
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合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3 球网
(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4球
(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38毫米。(2)球重2.5克。
(3)球应用赛璐璐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黄色或橙色,且无光泽。5 球拍
(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
(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A“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
B“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遍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4)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
(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覆盖物以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6)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拍身边缘上的包边应无光泽,不得呈白色。
(7)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许使用。
(8)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
第五篇:教案 设计比赛
人教版课标实验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ai、ei、ui 》教学设计
巴州市巴州区第七小学
贺琼华
教师简介
本人姓贺名琼华,女,生于1980年6月,于1999年7月毕业于巴中师范学校,小学一级教师,工作至今已经14年了,一直从事小学低中段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一直都很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善于倾听,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受孩子的喜爱。
教材教学简析
本单元有3课汉语拼音和一个复习。汉语拼音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习9个复韵母及声母和韵母的拼音练习,认读生字23个,每课汉语拼音后面安排有一幅意境图和一首儿歌,要认读的生字是从意境图和儿歌中提取出来的。
学习本单元课文,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然后参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扎实的教学。本组教材的九个韵母的读音均是从课文的画意中提取出来,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在从简单的话中提取出要学的韵母进行教学,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ei、ui 及其四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3、学习声母与ai、ei、ui 拼成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认读7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
重难点、关键::
1、读准ai、ei、ui 3个韵母的读音,记住字形。
2、练习ai、ei、ui 与声母拼成音节。
3、认读7个生字。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ai、ei、ui 3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书写3个复韵母。教具准备: 1、6个单韵母的卡片。
2、复韵母卡片。
3、一个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1)
1、宝贝们,我们以前和6个单韵母交上了朋友,现在还能
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抽读6个单韵母卡片:a、o、e、i、u、ǖ)
2、老师叙述单韵母的作用。(真棒!在前面,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单韵母带调可以自成音节,也可以和声母组成音节。今天,我们将知道它的下一个作用,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组成新的韵母——————复韵母3、4、揭题(出示课件2)老师教学生读课题。
读得真好!(出示课件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韵母。我们前面学习了六个韵母,它们是单个的字母,叫单韵母。今天我们要学的韵母是两个单韵母挨在一起组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
二、学习复韵母ai、ei、ui。
(一)学习复韵母ai。
(出示课件4)问
1、图上画的两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对,高矮的“矮”去掉声调就是“ai”的读音。
3这个复韵母是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
4、谁能读一读这个韵母?(抽读
课件教读、学生自读
抽生读
齐读、、、、、、)
5、四声练习。(ai和单韵母一样,也有四声)
(1、)请同学们观察ai。的声调打在哪个字母上的呢?
(2|)请听范读。
(听、跟读、自读、抽读、全班读、、、、、)
6、考考你:能把这个音节拼出来吗?
l—ái→lái
来(全班拼读)
7、学习顺口溜:挨在一起 āi āi āi
(二)学习复韵母ei
(出示课件5)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用劲砍树会发出什么声音?
2、对,用劲砍树发出的声音去掉声调就是“ei” 的读音。
3、这个复韵母是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
4、谁能读一读这个韵母?(抽读
课件教读、学生自读
抽生读
齐读、、、、、、5、四声练习。(“ei”和单韵母一样,也有四声)
(1、)请同学们观察 “ei” 的声调打在哪个字母上的呢?
(2|)请听范读。
(听、跟读、自读、抽读、全班读、、、、、)
6、考考你:能把这个音节拼出来吗?
m—ěi→měi
每(全班拼读)
7、学习顺口溜:用劲砍树 ei ei ei
(三)学习复韵母ui(出示课件6)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
2、对,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和头上帽子的装饰球
就组成“ui”,其实“ui”就是“uei”的缩写。
3、这个复韵母是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
4、谁能读一读这个韵母?(抽读
课件教读、学生自读
抽生读
齐读、、、、、、5、四声练习。(“ui”和单韵母一样,也有四声)
(1、)请同学们观察 “ui”的声调打在哪个字母上的呢?
(2|)请听范读。
(听、跟读、自读、抽读、全班读、、、、、)
6、考考你:能把这个音节拼出来吗?
h—uí→huí回(全班拼读)
7、学习顺口溜:打电话 ui ui ui
(四)巩固提升(发现规律)同学们学习得真棒!请大声夸夸自己。(出示课件7)
1、问:āi ei ui它们都是复韵母,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里又不同呢?
2、说得真好!请给老师一起去看下面的内容。(出示课件8)问:ai
ei
ui
它们的声调都打在哪个字母上呢? •
3、你们的观察真仔细。请与老师一起学习标调规律,只要你记住下面的顺口溜,标调就不会出问题了。(出示课件9)标声调,见a别放过,没a找o、e, i、u 并列标在后。轻声不 标调,i 上标调点去掉。
三、书写指导
1、观察ai、ei、ui这3个复韵母在四线三格的位置,思考:复韵母与单韵母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2、3、4、老师范写复韵母,学生观察。
老师教学生 写复韵母。学生在语文书上临摹(描红)。指导学生在拼音本上写复韵母。
(指导书写时,强调两个字母不能靠太紧,也不能分太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ai、ei、ui与声母拼成音节。扩展拼音练习。
2、认读7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教具准备: 1、23个声母卡片;
2、3个复韵母卡片;
3、带调的12张复韵母卡片;
4、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23个声母卡片;
2、全班齐读3个韵母卡片(问:叫什么韵母?为什么叫复韵母?)
3、复习标调歌。
(标声调,见a别放过,没a找o、e, i、u 并列标在后。轻声不 标调,i 上标调点去掉。)
二、练习拼读音节。
我一直知道,我们一年级X班的宝贝学拼音很用心,而且学得非常快,所以,给你们3分钟时间,先试着自己拼拼音。
1、学生看书,自读,不会的可以找同学帮忙〉
2、(出示课件10)、(课件11)(先学生自己拼、再抽生 拼、学生教拼、全班拼。)
3、老师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老师吗?请教老师拼拼音好吗?出示课件12
三、扩展活动,在游戏中拼拼音。1、23个声母分别与复韵母相拼,让学生知道哪些声母不能与ai、ei、ui相拼。
2、让声母与带调的复韵母相拼,并试着说一个词语。
四、学习生字
1、观察课文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
2、指导读句子:(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首先指导学生拼拼音,拼出每个字的读音,再把字连成句,指导读句子)
3、生字教学。
(1)找生字。(在句子和儿歌中找出生字,画上圈)(2)把拼音写在生字的头上。(3)利用拼音读准字音。
(4)出示课件13全班学生一起拼拼音,认生字,读词语。
4、指导读儿歌。
五、作业
1、在拼音格里写好三个复韵母;(每一个复韵母写二行,每行8个)
2、在爸爸、妈妈处把今天学习的韵母、拼音读三遍,并让家长签字。
3、为爸爸妈妈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句子和儿歌,认一认新学的7个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