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下面是笔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在深刻领会教学思想的同时,还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让学生明白人具有巨大的自主学习潜能,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时代的需求,能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等各种能力,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求得生存。
但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说教能左右的,还应该让学生在教学中去感受,去大自然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细菌》之前,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食品放久了为什么会变质?当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就会带着很大的兴趣去学习,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做学生情感的楷模。教师应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激励的作用,对生物教学持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使学生在老师情感的熏陶中,逐步强化生物学习的情感,就会越来越喜爱对生物课的学习。其次,对学生施以爱。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生物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学习式”职高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相互协作——课堂小结。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适时地拿出标本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思考、建构意义的主体位置,但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话很少,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如在《分离规律》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杂种形成配子时,相对基因的分离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必然结果。对这样的结果,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而学生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便进入一种心欲知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看似简单,又不知原因的矛盾状态。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态阅读课本,参与动手做实验、画图解,最后观察思考归纳
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四)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感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要求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有必要的生物学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我们评价学生的发展,首先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评价的科学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对于解答了问题但存在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可以从某某方面来考虑考虑。”、“请你再……你会想出来的。”等来激励他,对学生中新颖、简洁的解法,可以用“你的回答很棒”、“老师还没有想到”等语言来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第二篇:浅谈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进步,时代发展,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新的挑战,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教育的魅力,将被动学习的学生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培养每个学生创造参加社会竞争的能力。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自主高效课堂,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达到潍坊市教科院提出的“自主、高效、优质”课堂标准,力求通过教学实践,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学生缺乏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动力,面对问题缺乏举手发言的勇气,甚至懒得思考,认为把老师说的写的记下来就不错了。老师没有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要讲公开课了,咱就用用小组互助合作教学模式,平时,还是课堂的主角。老师说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好好的一堂课,寡然无味,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无从谈起。面对这些问题,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实现学生自主高效课堂中的认识和做法:
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课堂教学设计“自主学习”需具备以下几点:趣味导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趣味导课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起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采取的主要方法有:音乐、视频、名人故事、引用诗词等多种方式导入新课,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自主学习它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其对知识的渴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很多教师对自主学习这个环节的认识有误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看书,再给他们几个问题从课本上找出答案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探究,这节课的任务就完成大半了。绝不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合作探究去吧。事实上,自主学习里也有探究,学生一旦产生不会的问题可以及时跟同学交流看法,互学互补,共同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自读教材:
教师依据每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提出不同的自学要求,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自学,分析重难点及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去探究问题和掌握理解教材。
2、提出问题:
针对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提出来,可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将问题在班内讨论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无论是浅显的还是有难度的,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每一堂课,我都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想、问、辨。刚开始绝大部分同学胆小,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我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合作探究:
对于产生的疑惑以及难于解决的问题,提倡同桌之间或小组内互相研究交流,如果是共性问题或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应作为研讨的重点。
合作交流的前提是个人难以独立完成时需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毫无原则、不分难易地搞合作,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深刻性和创造性发展的受阻,也难以保证课堂纪律。这样就会降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交流中学生不仅会讲解自己探究的结果,而且还相互补充,在别人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由于每个学生看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合作学习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可能受阻或意见不统一,会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不对的答案也要给予鼓励,不要一棍子打死,抑制了学生开拓思维。否则,学生宁愿老老实实的呆在座位上,也不敢举手回答。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培养了学生的开创性思维,又使学生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享受合作学习带来的愉悦。
四、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并不是作为一个环节独立存在的。它无处不在。在课堂上,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都需要老师去发现问题,精讲点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的角色,要学会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知识掌握、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都不可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会学知识,学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教会”——“学会”——“会学”的过程。
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才能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另外,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意识,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自主高效学习。
第三篇: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论文
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宗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会有效的学习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方法
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安排学习生活,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无法让学生穷尽所有知识,无法满足新世纪的需要,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激发自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在学生大脑这部机器里,兴趣是动力部分的组成部分,它常常决定着着大脑机器工作时的转数。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越高。”是的,在学习过程中,外因只起一个辅助作用,而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就像一个人渴了要喝水,同样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
二、教给自学方法
古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觉得,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或比较,或分类,或归纳,或概括,或联想,或想象,这些方法都来自于思维,并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在讲辛弃疾的《西江月》时,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词中描绘的景物,最后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画出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既理解了词的意境,又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例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说明文,要注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第一步要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工具书,课下的注释,扫除这些文字障碍,第二步要找准说明对象,看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第三步要找出文章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学会运用;第四步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语言,看看它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亦或是既平实又生动。
再次,要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在学习字词学习中,要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去发现未掌握的字词,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要以教学生按汉语的构词法学习词语。例如在学习习近平卷舌音时,单靠机械记忆比较难,如果能找到规律就容易了,通过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同一偏旁的字,是平舌的,多数都是平舌,是卷舌的多数都是卷舌,掌握这个规律,平卷舌音就好记了。
三、营造自学氛围
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心理学家讲: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于是我想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教态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以情动人,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紧张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要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渴望。例如:我在学生答错题时,我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都要说:“能够主动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老师相信,下一次你一定会答对。”在批改作文时,无论文章优劣,我都会批上:“继续努力吧,你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文!”或是“老师相信你下一篇作文会更精彩!”。另外教师还要从生活中,从感情上关心学生,从细微处给学生关爱,从生活中,感情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觉得你可亲,可近,他们才更愿意学习你这一科,这是儿童特有的心理。我教过一个学生,以前他从不肯学习语文,考试成绩最好是30分,同学和一些教师都歧视他,我接手他们班语文课后,主动关怀他。他常衣着不整,不是领子没翻,就是扣子不系,每次我见到他都微笑着说:“张强这样穿衣可不好看,然后帮他把衣服领子翻好,扣子系好,开始几次,他并不买账,次数多了,他就不好意思了,主动说谢谢,而且主动帮我打水,有什么话也愿意和我说,而且上课,听讲态度比以前认真多了,考试成绩也有很大提高。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充分的重视,不断探索,积极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坚持长久。
第四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孝义六中 赵玲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旨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确定目标方面教师应加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处处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特别强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在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让学生理解了旧时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窘迫。懂得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课堂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自主学习已是当前各科教学的主流,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学业取得成败的关键。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适时、得当、有效的引导,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引导,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课外学习方面的引导。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首先要学习理论,转变观念,为有效引导奠定基础;其次要在课堂中不断实践,逐步提高,为有效引导提供实践阵地;最后要注意课外延伸,建立机制,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创设氛围,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心倾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维评议,引导学生合理评价是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导展开的几个方面。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心理与能力方面的条件。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民主和谐的氛围,离不开学生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有学生在心理和能力方面具有充分的条件,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可能落实下去。
2、研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条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引导,采取哪些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有哪些引导的策略。
3、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延伸到课外,教师如何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自觉的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状况以及教师引导情况,对课堂的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价,分析问题的症结。课堂行动研究。
2、实践法。针对当前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现状以及教师的引导情况,提出可行有效的引导方案与策略,并在课堂中与课外不断的展开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
3、讨论交流法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加以讨论和交流,并能及时解决研究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现状分析
课堂有效引导的现状,在我们平时教学和一些教研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常常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要么引导泛滥,整个教学以一连串的问题来贯穿,教学始终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完成,学生一直被教师牵着走,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很少,教师所完成的就是通过一个个的问题把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要么许多老师们受所谓的开放式教学的影响,教学观念过于开放,往往呈现一种放羊式无引导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抛出一个大的问题,由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索或者合作探究。教师从讲台上隐退下来,任由学生去进行“滚爬摸打”。而当教师在满心期待着学生的精彩发现时,学生却又东扯西拉,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更可悲的是此时教师想讲却又不敢讲,想引却又不敢引。因为他们深怕教师讲得多了,引得多了会被扣上“灌输教学”的头衔。这样的课堂总是让我们感到很不是滋味,课堂往往死气沉沉,缺少活力,学生的参与面很少,有时即使课堂挺开放,但由于缺少了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一个个学生的回答总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教学重点突现不出来,整节课没有一条很明朗的主线索。针对这样两种很不理想的课堂现状,我们老师展开了讨论,每一个开课的老师进行了反思。有的老师提到,出现这样不理想的课堂首先是由于自己的观念上存在偏差,总认为学生那么小,哪有能力来自己学会知识,尤其是到了公开课的时候,深怕学生的回答会把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给打乱点,所以最好是设计一连串的小问题,学生就不会打叉了,有的老师提到,自己即使设计了开放式的教学,但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教材的钻研不够,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回答教师总是不能适时的引导,教师的教学机制很欠缺。通过老师的分析,我们得到一个共识,教师的适时、适度的有效引导对于整节课的完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学应该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有效的引导源于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源于对学生知识基础的深刻了解,源于教师教学机智的锻炼。
(二)具体实施
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为有效引导奠定基础。
人有怎样的观念决定着将会有怎样的行为。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是有效引导的基础,也是形成愉快、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有效的引导其实体现了教师浓厚的教学机智,体现了教师的深广的实践智慧,更是一位教师人文底蕴的良好的显现。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居高临下的角色意识,自觉地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应该正确的看待学生,既能看到学生身上存在的无限潜力,又能充分的认识到孩子的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教师科学地予以引导和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正确的认识到教师引导的作用,学习引导方面的理论,努力提高引导的有效性。
2、课堂实践,逐步提高,为有效引导提供实践阵地。
有效的引导策略来自于教师高超的实践智慧。人的任何能力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掌握有效引导的策略。鉴于此,我们在课题组内展开了课堂实践,力求在实践中掌握有效引导的策略。
(1)创设氛围,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任何事情只有投入到其中才可能有所收益,要投入就要有投入的动机。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外在的和内在的之分,内在的动机如:强烈的成功欲、兴趣、爱好及保持成就感的需要等。外在的动机如:他人的要求、环境的约束、社会认可的指向等。有动机的学生自然能够自觉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但是对于许多缺乏学习动机尤其是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可能就非常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在实际课堂中我们一方面努力把教学内容设计的有趣些,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能投入到学习中来;
(2)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材料,学生学习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准备探索材料,让学生在我们精心设计的材料中自主探索学习新知。(3)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优质的问题设计,是直接引导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高效开展的手段。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预设的目标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实现的。于是问是教师有效引导常用的方法之一。如何巧设问题,这是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前应反复思考、推敲的重要工作。一节课的问题引导不能设置太多,太多了就引导得过细,就容易驳夺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效的引导问题应设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知识的重点处、学生容易出错处等。(4)用心倾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效的引导策略来自于教师高超的实践智慧,也来源于教师超强的捕捉能力和敏锐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学会倾听,能在发言中把握学生的理解,并作为生成的重要资源,将“山穷水复疑无路”引向“柳岸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界。有时充分利用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资源积极进行引导将使课堂教学往往会产生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
(5)多维评议,引导学生合理评价
能客观的评价自我和他人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引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评价的引导时,我们要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要几种评价多维交叉、有机结合。通过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该教给学生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能从正反两方面客观的评价。
3、课外延伸,建立机制,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仅停留在课堂是很不够。我们针对我们了解的课外引导的现状,对学生课外引导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内容明确。我们希望学生能做学习方面能自觉的自学哪些内容,完成哪些作业,我们都给学生明确的规定,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
(2)建立机制。我们通过建立一些奖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分层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要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真正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甜头。对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引导学生课外自学学习难度较大、思考空间较大的题目;对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我们对课外学习材料的提供、课外学习要求都可放低些要求。
五、课题研究的问题分析
1、教师的教学机智有待加强,教师捕捉问题的能力和敏锐的问题意识有待加强。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尽管教师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但当学生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回答和事件时,教师有时还得滞后处理,及时处理、及时引导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巧设问题引导,对问题的把握,设计还需要在每课堂实践中精心设计。这是每一节课的引导的关键。
3、在研究中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方面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本研究中,教师更多的注意了对学生的非智力方面的引导,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尽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也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