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6:1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

第一篇: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

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

案例1: 在建筑区区角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刚开始还自己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可不一会儿,就有看见两个孩子争抢一个玩具,还不停的说:“我的玩具,我的玩具,双方争执不下,这时一方的孩子在拉扯的过程中开始动手打人。我将孩子分开,建议一人玩一会儿,可孩子嘴里一直在不停的说:我先拿到的,是我的玩具,并将玩具抱得更紧,丝毫没有与人分享的意思。案例2:

我班幼儿西西,是家中的宠儿,由于家人的溺爱,在班上称王称霸,动不动就欺负小朋友,在别人游戏时,常常“搞破坏”,老师多次帮助教育,他根本不当一回事,和家长交换意见时,家长总是满脸堆笑对孩子说:乖乖,你怎么打人呀?”然后带着孩子就走到了,到了第二天依旧重复着这样的问题。

上述的情景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是常见的,特别是在溺爱家庭幼儿的身上,更是常见的问题。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的品德行为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唯我独尊。根据幼儿的家庭状况调查,如今的孩子多数都受到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几代人的呵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幼儿中任性、霸道、缺乏自制力、随心所欲等现象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孩子在家中,与他人分享的机会不多,通常大人们会满足他的需要,就更不会有正抢的现象了,但当他踏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一切就不在以自我为中心了,一旦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又哭又闹,甚至蛮横无理。如案例中的孩子由争抢玩具转化为动手打人,由此这种唯我独尊的心态会孩子之间的交往,阻碍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2.幼儿合作意识差。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在家得到家人的宠爱,好东西先吃,玩具一个人玩,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家长在满足幼儿的物质需求时,往往忽视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幼儿的合作意识较差。而在幼儿园里的各种活动中又往往离不开幼儿间的合作,因而就出现了案例中说到的不能与同伴共同游戏,不能合作交往的现象,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幼儿能够遵守规则,协商解决争端,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愉快呢?我认为:

1.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陶行之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接人待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有一次,在教室里和同事谈话中,我说我最讨厌在过道上碰见倒垃圾的清洁工,因为他们挑的垃圾实在太臭了,每次闻到都恶心。事隔不久,我上了节社会课“为我们服务的人”教育幼儿要尊重劳动者,有孩子就说:“老师,倒垃圾的人很臭,老师不喜欢他,我也不喜欢。”听到孩子的话,我深深地感到内疚,这不正是因为老师的道德情感偏差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吗?事实证明,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才能感染和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才能影响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2.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因此,教师应紧密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当前思想状况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抽象的道理会不容易理解,可利用幼儿喜欢的故事、歌曲中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孩子。如:歌曲《拉拉钩》,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体育游戏《送衣服》,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分享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教育孩子不浪费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孔融让梨》让孩子懂得谦让和尊重长辈。总之,应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3.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养方式。

现今的家长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但与此同时,家长却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往往对幼儿的行为迁就和放任,对幼儿品德培养只是简单的灌输;有的家庭甚至向幼儿灌输不吃亏心里、虚荣心理,使幼儿产生独霸、傲慢、虚伪等不良品德行为。因此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用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如:孩子的玩具乱了,鼓励他自己去收拾;孩子做错了事要他明辨是非,知道错在哪里,并承担后果。给他们有自我服务或是为他人服务的机会,给他们适当吃苦和受挫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第三,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自身的言行要一致、教育态度要一致、爱子之心和育子之举要一致等。

总之,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老师应该持之以恒,对幼儿做深入、细致、耐心的工作。通过集体的力量,同时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协助,逐步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品德。

第二篇:品德教育案例

参考阅读: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不同看法 阅读:

“二分法”、“二分法”和“四分法”的品德结构

在心理学史上,提顿斯(Tetens)在沃尔夫(C.WoIf)的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上,创始了认识、情感和意志的“三分法”。康德(I.Kant)是提顿斯的三分法的继承者,他以“知”、“情”、“意”为纲的《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等哲学著作,不仅构成了他的“批判哲学”的体系,而且也构成了他的心理学的体系。从此,“知”、“情”、“意”就被确定为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即所谓心理过程的“三要素”或三种心理过程,而对“知”、“情”、“意”三要素的揭示,也构成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在这三分法的基础上确定的品德结构,就是把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目前国际流行的心理学文献,也大都采用这种观点。正如美国品德心理学家雷斯特((T.R.Rest)所指出的:“纵观品德的研究,一般都是将它分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美国传统的品德心理学持以这样的观点;前苏联的品德心理学基本上持以这样的观点;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大都也持以这样的观点。

心理学中的“二分法”,即把心理看作是由认识和意向(或认识和行为)两种成分所构成的整体。实际上,二分法仍是包含三种心理成分,提出二分法的心理学家并不否定情感成分的存在,只不过在情感的归属上与三分法有点差异。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上确定的品德结构,往往将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前苏联的一些教科书,就是这么分析的。美国有些品德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也是围绕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而开展研究的。

所谓“四分法”,只是将“意志”过程分为“意志”和“行为”两种成分,于是心理结构则成为“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种四分法,在普通心理学里并不常见,然而在品德心理学中却还是比较流行的。在这种四分法基础上所确定的品德结构,所包含的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这种提法,在我国较为多见。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心理学家对“意志”、“行为”、“习惯”等心理现象的见解,而且也体现了我国心理学家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继承。例如,韩进之教授等编著的《德育心理学概论》,就充分肯定“古代孔丘在他言论中所述的‘知’、‘情’、‘意’、‘行’四种成分”的正确性,强调“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这里,作者既对品德结构的四种成分作了科学分析,又批判继承地分析了孔子的《论语》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知”、“情”、“意”、“行”的品德结构的心理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品德结构的“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只是对于界定不同的研究起了作用,按本质而言,这种成分的划分并不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其共同的一点,就是强调心理结构,强调的是心理过程,都认为品德是由知、情、意三种心理过程的道德成分所组成的,品德心理学分别从认识、情感、行为(包含意志训练、行为表现及习惯养成)三个方面研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中国心理学家李伯黍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 阅读:

李伯黍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探讨了哪些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李伯黍教授同他的合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协作进

行了一系列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1]。他的研究主要分五大类:

第一,检验皮亚杰的模式,同时对它进行一定的修正和发展。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的每一课题,几乎都被世界各国的心理学

者重复验证过。验证的结果表明,皮亚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意义。由于皮亚

杰的研究对条件控制不太严格,大多数为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研究设计上也

不周密,实验环境的安排带有随意性;所得出的数据也未作统计检验,为此,李伯黍等在研究设计上把实验的情境加以周密的组配,根据组配表编制对偶 的故事,用这些故事测验儿童;然后对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把质化为

量,把抽象化为具体,把主观化为客观,这样说明性就增强了。这是对皮亚

杰研究方法的改进。

第二,关于中国儿童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发展研究。

李伯黍等先后在儿童的公私观念、集体观念、友爱观念、分享观念、利

他观念以及儿童的责任观念、爱祖国观念、公益劳动观念、爱劳动观念和对

社会关系的方面研究了我国青少年儿童在道德认知发展上的特点。

第三,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的研究。

他们在公正判断、惩罚判断、公私判断、行为责任判断等道德发展上进

行了民族差异的研究。

第四,影响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因素研究。

李伯黍认为影响道德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认知,当然,社会的、文化的、种族的、性别的、宗教的以及教育和训练等等因素都对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

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五,关于品德结构的研究。

品德结构实质上是一个统整的道德价值结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

接受新的道德价值观念,此价值观念被有机地组织之后,就构成了一个统整 的道德价值结构。

道德价值结构的统整性就其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上,反映着道德结构 的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起标志着道德思维、道德情感和道德决策 的形式上变化;而一旦反映着品德结构的形式发生阶段性质的变化时,整个

结构的内容就会具有相应的新的内容。

根据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他们认为,道德价值结构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决策的基础,它兼含知、情、意、行四方面的意义,所

以,学校道德教育应该着重促使儿童青少年发展一个既具有丰富而正确的道

德内容,又具有较高道德推理形式水平的道德价值结构,并使之得到有效的

应用。

阅读:中小学生爱祖国观念的发展研究 阅读:

中小学生爱祖国观念的发展研究

我国学者陈会昌对儿童爱国观念中报效国家方面的内容进行考察[1],指出儿童到了初中阶段才开始明确报效祖国的观念。研究采用情境故事对学生进行调查,材料如下:

刘加伟经过刻苦学习,考上了赴美国留学的研究生。经过三年努力,他终于获得了高能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的美国导师劝他留下来继续搞研究,告诫他,中国的落后的实验室条件会妨碍他发挥特长,继续取得成就。他很想回国,为国家效力,但又想,回国后会影响自己在学术上继续前进。再说,许多中国人留在美国,不是也能给祖国出力吗?他的思想很矛盾,不知怎么办才好。请问,刘加伟该留在美国,还是该回到中国来工作?为什么?

经过对学生回答的编码和水平划分,发现初中生开始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了不同于小学阶段的、本质的理解,表现出明确的报效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其典型的回答如“为了国家,应该舍得牺牲自己”、“刘加伟应该把所学的只是用到祖国的四化上来”、“祖国好比父母,她的养育之恩是不应该忘记的”。另外有31%的初三学生更是达到了明确的爱国主义水平,表现出对祖国的真诚、由衷的爱,表达出“不论祖国多穷,也是自己的母亲,应该忠实于她,对她有赤子之心”的信念。而在初中之前,小学生们的判断或者出于朴素的乡土观念和客观条件,如“刘加伟应该回国,因为他的家在中国”;或者只能初步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人必须为中国效力”、“留在美国把知识学好,可以为中国做更大的贡献”等。

阅读:美国心理学家斯陶布(E.Staub)的社会行为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斯陶布(E.Staub)的社会行为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1]

斯陶布在进行过许多教育性实验后认为:

1.亲社会价值取向则是利他和不伤害别人的个人目的。人的社会价值取向越强,在特定情况中助人目的被激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出的助人行为就越多,而目的激活的程度与目的的重要性有关。

2.亲社会行为存在着三种影响目的选择的动机源:一是作为利他的无私行为的动机源,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人,是以他人为中心的;二是以规则为中心的道德取向为特征的动机源,目的在于坚持行为的规则或原则;三是移情。前两者统称为社会价值取向。具有利他取向的人目的更易于被特定情境所激活,因而更有可能产生助人行为。具有道德取向者,一般会在合乎规范或原则的情况下作出帮助,若认为对方罪有应得则不会去帮助,至少不会去伤害人。

3.移情的敏感性通常能助长助人行为。它取决于三个条件:①原始移情,即由他人的不安所引起的情绪反应;②对他人的积极评价,即认为对方是值得同情和帮助的人;③自我概念,即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确切的认识,才有可能对与自己相似的人作出反应。自我概念影响移情,移情在某种程度上是从自我到他人的延伸。缺乏精确的自我概念就难于以助人的方式扩展自我的界限。

4.亲社会行为从动机、目的转化为行动,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能力。如果一个人不感到有达成目的的可能性,不仅不会采取行动,甚至连目的也不可能被激活。有三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①对能成功地达到目的的一般估计能力;②在特定条件下,制定行动计划产生行动指导的能力,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决策的能力;③以某种方式行动的特殊技能,比如游泳是抢救落水者的必要条件。此外,如果机会可能错过或者别人的需要不明显时,迅速决策的能力和知觉他人需要的能力也是重要的。但是,这些都是服务于动机的,没有动机源,只有它们是不能产生利他行为的。

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对助人行为的内部机制(如价值取向、目的冲突、移情、能力)作了较全面的揭示,提供了一个分析和预测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或思路。

阅读:如何看待道德情感的结构? 阅读:

如何看待道德情感的结构?

道德情感作为人的高级情感,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整合体。就道德情感的结构,可以从内容维度、形式维度和能力维度加以分析。道德情感的第一个维度是它的内容维度,主要由自我认知感、对人同情感、对自然敬畏感和对社会责任感四个部分组成。道德情感的第二个维度是它的形式维度,主要由自然感性道德感、幻化想象性道德感、社会理性道德感和悟性超越性道德感四组成部分。道德情感的第三个维度,是它的能力维度,主要由道德情感觉知感受力、道德情感理解体验能力、道德情感移情共鸣能力和道德情感反应调控能力几个部分组成。[1]

阅读: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 阅读:

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

国内外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过研究。海斯和托尼(Hess&Torney,1967)曾对美国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儿童忠于祖国的情感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低年级儿童处于“国家象征期”,即儿童对国家的依恋或热爱表现在尊敬国家象征(如国旗、国歌及领袖)的言行之中;(2)中年级儿童处于“抽象国家观念期”,即儿童以有关国家的抽象观念,如言论自由、竞争选举等作为爱国的根据;(3)高年级儿童处于“国际组织系统期”,即儿童以国家成为国际成员之一,以国家所担任的角色为其忠诚或热爱的对象。

我国学者对小学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指出:(1)从小学末期起,儿童对祖国山河、领土的热爱逐渐加进了自豪感、依恋感等感情色彩。(2)小学低年级儿童是从朴素的乡土观念出发,体验到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工作,中、高年级儿童则能初步理解个人和国家的利害关系。(3)小学儿童的国家尊严感是在初步的国家自豪感的水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达到这种初步的国家自豪感的,一年级只占12%,二年级占25.9%,五年级占31%。在五年级有20.7%的被试明确地表现出国家尊严感。(4)小学儿童区分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能力并不强,他们只是从一般人际交往道德原则出发来看待国际交往及国际矛盾冲突,而且达到这个水平的人数也并不多。(5)小学一、三年级之间和三、五年级之间是爱国主义情感发展较快的转变年龄。

活动:《五星红旗我爱你》道德情感教育示例 活动

《五星红旗我爱你》道德情感教育示例

活动课程:《五星红旗我爱你》,活动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五星红旗的理解和热爱。

教育流程:教学这一课时, 一开始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让学生观察五星红旗的色彩红、黄构成的图案, 让学生感受五星红旗的美,置身于美的情境中,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喜爱的情感体验,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告诉学生旗面的红色,象征着革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红旗的左上角有 5个五角星, 一颗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4颗小的五角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4颗小星围绕在大星周围,表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建设我们的祖国。黄色象征光明。教师这样讲解,把五星红旗蕴含的意义点化出来了, 让学生对五星红旗有了初步理解和认识。紧接着教师列举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英勇战斗的故事,告诉学生,他们为五星红旗的升起,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告诉学生五星红旗的来之不易,从而加深了学生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以达到悟道明理,以理育情的教学效果。

阅读: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训练方式 阅读: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训练方式

1、价值目标的移入;

2、教师引导。教师自身的情感就是可以导入受体情感的宝贵资源,有着强烈的情感示范和感召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品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要创造一些进行实践分析和道德决策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和运用道德价值,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社区服务的机会。

4、适合发展的策略。儿童喜欢探索、发现和模仿,可以在音乐、戏剧、讲故事和角色扮演中生成道德价值。

活动: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在感恩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感谢,懂得回报。

活动目的:让学生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素材准备,学生准备,场地准备

活动过程:

一、序幕:

老师:同学们,我说一个英语单词,看看大家知不知道它的中文含义,Thanksgiving Day,对,是感恩节,大家知道,在美国,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在这一天,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背景的人们,会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感谢上苍一年里对自己的恩赐和惠顾。我们中国也有着 “感恩”的传统,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很好的写照,但严峻的现实是,现在有不少学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会感恩,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

由此我们举行这次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学会感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下面请刘琳(甲)、王思懿(乙)和我一起主持这次班会,大家欢迎。

二、活动开展:故事准备 诗

甲:大家好,我是刘琳。乙:大家好,我是王思懿

合:今天,由我们主持今天的班队活动。

甲:2009年的日历已经翻过去许多页了,在我们的脑海中,感动中国2009人物颁奖典礼,依旧记忆犹新,他们带着2009年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更带着沉淀在心里的那一份感动,洋溢着一种对社会深深的感恩。

乙: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心存感恩,对大自然感恩,因为她无私地给予我们一切生命的源泉.甲: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

乙:对老师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让我们抛却愚昧。

甲:对兄弟姐妹心存感恩,因为他让我们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和我们血脉相连;

乙: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在孤寂无助时可以倾诉和依赖。

甲: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听一个感人的故事:《苹果树和小男孩》有请钟校同学,大家欢迎。(略)

甲:大家和我一样都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的索取,父母是尽其所能,我们接受的是那么的心安理得,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都不会很平静,下面这首童谣是否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呢?把《妈妈的爱》这首诗献给我们伟大的父母!(略)

乙:这首歌不禁使我们回忆起,在我们成长的这十几年中,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那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动呢?请大家举手

(同学发言)

甲:虽然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成长的每一步无不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着父母深沉的爱。爸爸妈妈在时时刻刻挂念着我们,祝福着我们,当我们们落寞时,抚慰你们孤寂的心灵;当我们迷惘时,照亮你们茫茫的人生„„

可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少呢

甲:下面进行现场调查

问题:

1、你母亲的生日?

2、你给父亲买过生日礼物吗?

3、你母亲最喜欢的是哪套衣服?

4、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5、你爸爸今年多少岁?属什么的?

6、你爸爸喜欢喝白酒吗?那他一般喝什么牌子的?

7、你父亲喜欢吃的菜是?

„„„

甲:通过刚刚的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不用调查也会知道结果,父母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

乙:下面,我们请听感恩诗朗诵《游子吟》,表演者:陆莎,掌声有请

老师: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对父母拿出多一份的关怀和理解,她们一定会倍感欣慰,做一个:懂父母的人

甲:其实不止是父母,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是我们应该感谢的,比如我们的老师、同学、朋友。请同学们讲述一下老师、朋友等对自己的无限深情,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想法。

(同学发言)

三、结束语:

主持人齐朗诵: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主持人宣布:“感恩班队活动到此结束!”

活动反馈:通过这一次感恩节主题活动,家长反映,孩子们好像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这样看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主题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阅读: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1]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我国学者寇彧根据对亲社会行为多年的研究,提出以下方法:

第一、要教会青少年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移情。

第二、我们要帮助青少年学会接纳自己、宽容他人。

第三、帮助青少年掌握解决冲突的技能。同伴冲突解决六步法能有效帮助青少年处理发生在群体中的冲突,促进群体成员的相互合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帮助青少年了解冲突对方的想法。

第二步——帮助青少年了解冲突对方的感受。

第三步——帮助青少年了解冲突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产生的原因。

第四步——帮助青少年从冲突对方的角度重新考虑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这个冲突事件。

第五步——帮助青少年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第六步——帮助青少年想出最有效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第四、在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中,我们要帮助青少年逐步提高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水准,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亲社会。

阅读:攻击行为随年龄的增长是否保持稳定呢? 阅读:

攻击行为随年龄的增长是否保持稳定呢?

研究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攻击性行为都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稳定性。事实上攻击性与智力的稳定性是大致相同的,对于男女两性,时间跨度越短,则稳定性越高;随着两次施测时间距离增加,稳定性程度也下降了。甚至有22年跨度,攻击性也表现了中等程度的一致。有人对600人进行了一项追踪研究,研究在被试8岁时开始(Huesman等,1984),结果发现,8岁时攻击性行为较高的男孩到30岁时攻击性仍然高于同龄人。在童年期被同伴评定为攻击型的男孩到成年期仍倾向于有更多的犯罪记录,虐待配偶和其他暴力行为。

活动:言行一致活动设计 活动:

言行一致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言行不一致带来的坏处,从而养成言行一致的好行为。

活动准备:

1、搜索有关言行一致的格言。

2、找到相关言行不一或言行一致的视频。

一、导入。

我们每天都能听到人们许诺会为别人或为自己做一些事,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能说到做到,能说到做到的,我们说他(言行一致),不能说到做到的,我们说他(言行不一),言行一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节课我们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做到言行一致。

二、看录像,明是非

1、播放言行不一的录像,看看录像中青少年的做法怎么样,你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2、学生观看录像后回答。

3、想一想,我们周围有没有说得到但做不到的行为呢?

4、学生举例讨论。

小结:这些行为,这些做法,你们喜欢吗?(不喜欢)言行不一的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所以如果你的身上也存在这种行为,千万要改正,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对,下面我们要看看另一位朋友的做法。

5、播放言行一致的录像。

6、学生讨论自身具有哪些言出必行的好行为。

三、小组交流讨论

请每位同学回忆一下自己是否有言行不一的表现,分析出言行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改正的方法。

四、签契约书

1、每人制定一份“言行一致”契约书。

2、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宣读自己的契约书,并承诺遵守契约书的要求,真正做到自我约束,言出必行。

五、展示台

展示自己搜索到的有关言行一致的格言。如: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等。

阅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要注意“近、小、实” 阅读: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要注意“近、小、实”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要注意“近、小、实”,所谓近,就是要求要离学生实际生活近一点,不要好高鹜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总之,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学生提要求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只有做到近、小、实,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执行。

例如,尊敬长辈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尊敬”

是一个抽象名词,我们必须把它具体化:

1.听长辈讲话时要认真,不东张西望,不插嘴。

2.长辈批评时不顶撞,可以解释;但不许撒野。

3.和长辈谈话时要和气、礼貌,不高声大喊。

4.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5.自己提出的要求父母没答应,不许撒娇、耍横。

6.有了好吃的知道先让长辈。

7.要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活。

s.长辈累了要知道热心照顾,如倒杯茶水,送双拖鞋,递条毛巾等等。

9.长辈病了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

10.长辈心情不快时,应主动去安慰。

这样要求的“尊敬”就不是抽象的概念了,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可有效地防止“成人化”倾

向,有利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它能使《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贴近生活,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当然,近、小、实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

活动: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

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主题:让诚信伴我们同行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思想对诚信的重要性及意义有所认识,在行动上有所落实,努力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活动内容:

一、揭示课题

学生主持:同学们,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吗?(听说过)。那个骗人的小孩因为撒谎最终把性命都丢了。从而让我们知道了诚信是做人之本,不管对人或对事,我们都要做到不说谎,不作假,不骗人,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老师主持:是啊,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日常生活中不诚信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见,有的人甚至还以不诚信、会欺骗而沾沾自喜。那么我们究竟还要不要坚持诚信,作为现代小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诚信、坚持诚信到底呢?今天我们全班同学特以“诚信”为题召开此次主题班会活动,请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看小品《考试》

思考:小明在考试时偷看同桌的卷子,你认为这样做对吗?

你认为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得到好成绩呢?为什么?

老师主持:小明的同学说得对,偷看别人的卷子得来的成绩还是别人的成绩,小明还是一点也不会,倒不如认真学习,课余多请教别人,把英语学好,学懂,才是真正学会英语,考出来的成绩才真实。

学生主持:借同学的东西很多同学都曾经经历过,但用完了东西以后你是怎样做的呢?

请看小品《借铅笔》

思考:请你告诉小青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得到同学的友谊? 请你说一说借同学东西后你是怎样做的?

老师主持:小青因为借了别人的东西不归还,失去了信用,别人都不再愿意借东西给她,希望同学们借东西及时归还,这样别人才会愿意继续借东西给你。

三、你说我言:心中的“诚信”

学生们的自由发言、交流、讨论的过程。

师小结:大家的自由讨论很热烈,都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至于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相信在每一个同学的心里都由一个衡量的标准。同学们,相信你们内心的感觉,与人为善,真诚待人。用你们纯真而善良的心去选择,你们就会明白真正的“诚信”是什么。

四、诚信故事大家讲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自己知道的诚信故事:

*美国总统华盛顿与樱桃树的诚实故事

*宋濂守信的故事

*宋庆龄遵守诺言的故事

*曾参杀猪的故事

*卓恕交友守信的故事

„„

五、我身边的诚信榜样

学生主持过渡:听了刚才的这些诚信故事,真的是让我们感受深刻,而且我也知道,就在我们班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同学,他们诚实守信,深得大家的喜欢。同学们,为什么不好好的夸夸我们身边的这些诚信模范呢?

小组合作挖掘身边的事例,然后进行交流。

六、我的不诚信感言

老师多媒体出示多组学生不诚信的漫画;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果今天你能在同学面前大胆说出来,这不也正是诚实的表现吗?

同学们自我反思,自由发言或是记在课前发给同学们的诚信反思卡上。

小结:诚信就是不骗自己和别人,并真心对待自己和别人,也许我们曾经犯过错,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知错就改,我们依然是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七、我说我做诚信,让诚信伴我同行

对于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搜集和自制有关诚信的名言或格言,以督促自己时刻做好诚信之人。

学生交流搜集和自编格言,与大家分享

八、总结

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与别人和睦相处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想做到诚信,就要从生活中每件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能牢牢地记住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让诚信伴我们同行,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小品:《考试》

小明在英语考试中偷看同桌,考完试后取得了90多分的成绩,正得意洋洋的往家里走,刚巧碰上同桌。同桌问他问什么这么高兴,他说:“我英语考试得了90多分。”同桌不相信,平时读书不认真,考是怎么可能可以拿到90多分呢?小明得意地跟她说:“实不相瞒,我是偷看你的卷子才考出90多分的。”同桌说:“偷看别人的卷子是不诚实的行为,你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学到知识吗?其实你还是什么都不懂。” 《借铅笔》

小青上课时借了同桌的铅笔写字,后来同桌找她还笔,她很喜欢同桌的铅笔就不想还给同桌,就找借口一天拖一天。又一次,她又忘了带笔回学校,又向同桌借,这一次同桌不愿意借给她了。她再问其他同学借,其他同学也不愿意借给她。附故事:

小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他小时候的一天,华盛顿在家里发现了一柄爸爸新买来斧子。很快,他就成了这打斧子的“主人”。带着它跑进花园,用它削小草、砍树枝,玩得可开心啦!玩着玩着,突然他想到:“父亲能抡起斧子砍倒大枝,我能不能抡起斧子砍倒小树呢?”正巧,在他的前面不远处有一棵小樱桃树,于是华盛顿跑上前,抡起斧子向小樱桃树砍下去,一下,两下„„刚砍了七下,小樱桃树就倒下了。当父亲发现花园被弄得乱七八糟,他十分喜爱的那棵小樱树也被人砍倒了,非常生气。他怒气冲冲地走进屋里,厉声问道:“谁把我的樱桃树砍倒了?” 华盛顿这时明白自己闯了祸。但他仅仅犹豫了片刻,然后突然抬起头看着爸爸,态度诚恳地说:“爸爸,我不能说谎,是我用斧子把树砍坏了的确我愿再栽上一棵,以后再也不砍了。” 华盛顿的话音刚落,他父亲满脸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并称赞华盛顿“那诚实的行为胜过一千棵樱桃树的价值。后来,小樱桃树的故事传开了,“我不能说谎也成了华盛顿为人者的写照。宋庆龄奶奶的故事

我国的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奶奶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有一次,宋奶奶要去看望幼儿园的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听了都很高兴,都等着宋奶奶的到来。突然,原来晴朗的天空刮起了大风,霎时间,飞沙走石,路上的行人都睁不开眼,大家议论纷纷,宋奶奶可能不回来了。正在这时,宋奶奶的车出现在幼儿园了,他满脸笑容的走下车,来到孩子们的中间,一位老师感动地说:“天气不好,您就该天再来吧!”宋奶奶说:“不,我不能失信,应当遵守诺言。”

诚信格言: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8、民无信不立——孔子

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第三篇:浅谈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教育经验交流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培养

王会芳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娇惯、纵容,成了家庭的小皇帝,骄横跋扈,面对这种现象,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性。幼儿园在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全面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又时刻受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更是说明了幼儿园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以下是本人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及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1、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

2、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如孩子在抢夺玩具中,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时,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哥哥,你是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玩完了你在玩,这才是好孩子,一会老师要在全班表扬你互相谦让,并给你带上一朵小红花好吗?.....孩子听了,会高高兴兴把玩具让给小妹妹。应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并且小红花的作用更大,孩子们都想得的红花最多,这样孩子从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很愿意把玩具让出来。再如,当许多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不能按数计算的排成队,按次序进行,如滑滑梯、荡秋千,幼儿相互数数,玩的次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又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在欢快的玩中形成。

二、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通过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1、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小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午餐时要求做到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就能够养成的。要养成一种好习惯,经过反复的历练。”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班老师还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幼儿园活动区,我们要求幼儿轮流做值日生,每天都摆水杯、挂毛巾、抹桌子、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喂小鱼,收拾各区等,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我们在普遍开展各项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在小班开设了娃娃家、小医院等,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懂得爱护孩子,互相谦让,收拾家里的物品,摆放整齐;小医院的小朋友懂得富有同情心,关心爱护病人,问寒问暖,并利用文明礼貌用语接待客人,使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友情,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我们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如:及时收拾好玩具、餐具、用具,午餐做到“三净”,饭前、便后洗手等,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教师将老城区的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新城区的照片布置上墙,教师还将原来七里海一片大苇塘的照片,与现在新开发的七里海湿地公园的照片对比,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小舞台”“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表现。

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在自然角通过照顾小花小草及小动物,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老师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在班级公开表扬、发小红花、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3、通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从知识、智能及品德等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挖掘教材中品德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可以用多种幼儿园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于情境表演,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小班故事《下雨的时候》小白兔看见其他小动物淋雨,都是怎么做的,让幼儿展开想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小动物的对话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

在运动会比赛等集体大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集体活动规则,学会与人交往。在幼儿入园、离园时进行礼貌用语和不依恋亲人、爱上幼儿园的教育。在观察、散步、参观、春游、秋游等活动中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在活动中教育幼儿是具体实在的、可见的,并且幼儿可从活动中获得行为练习、巩固、易于培养和养成。现在我班有定期更换的德育内容墙饰;有好孩子进步栏、有升旗仪式;张贴形象化、儿童化的中国地图及国旗、国徽和天安门;有品德行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图片,二周更换一次的“家长园地”;有每月与家长见面的“家园联系簿”等。基本形成“尊师爱幼、文明守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班风。

为了使五大领域中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在制定计划时每周都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幼儿园教学目标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标内容,并有效果检查。

三、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幼儿园活动和每周教育内容都打在纸上供家长观看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贴在橱窗上,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总之,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组织好各项幼儿园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幼儿园活动之中,幼儿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坚信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第四篇:第三期【成功案例】从工作饱和度中看定编

从工作饱和度中看定编——某酒店餐饮部定岗定编实例分析

【客户行业】酒店行业

【问题类型】定岗定编——餐饮部定岗定编实例 【客户背景及现状问题】

作为一所度假村式的酒店,风景宜人,服务至上,以接待具有一定社会背景的人物为主,并不以盈利作为企业的第一目标,而是以安全和高质量的服务为重。

由于其接待对象的特殊性,在接待标准上就存在不同的要求,接待标准的不同,所需要的服务人员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所需要的服务技能也会有所差别;再加上四个区域的分区管理,四个区域具有不同的等级标准,当接待量不同的时候,各区的忙闲程度也有所不同,对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如何有效地将各区的人员有效地合理调配,使得彼此忙闲相对差距不是太大,是餐饮部管理人员非常头疼的事情。

【问题集锦】

1、接待量不均衡,人员配置存在忙时人员不足,闲时人员闲置的现象;

2、员工工作饱和度不足,但是又没有合理的数据加以体现;

3、各区工作忙闲不均,相互之间产生不公平感

【华恒智信问题分析】

对于接待量不均衡而导致各区域忙闲不均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接待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接待量时高时低,在外在因素不确定的因素下,唯有通过内部的人员有效调配来实现,这样,如何有效地在各区域之间形成人员的区域统筹就是关键所在。

对于员工工作饱和度地问题,要通过员工日常工作情况的详细分析,对影响定编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得定编过程有据可依。

【华恒智信解决方案】

针对该酒店的这种区域式管理的模式,在人员配置方面,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区域统筹问题,人员的 配置应该是各区域统一来进行调配,达到互帮互助,形成合力。在具体的定编设计过程中,首先是进行定编因素的分析,对于餐饮部而言,其定编的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如图一所示:

经过各种定编因素的分析之后,同时要结合行业的定编数据,对员工的工作饱和度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所示(以某一区域为例):

最后,根据接待量地不同,按照无接待、接待量一般、满负荷接待这几种情况,分别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人员配置。

【客户对项目的评价】

客户对华恒智信在定岗定编过程中所提供的外部数据的调研以及本企业部门的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的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为餐饮部门的定编提供了有效地科学依据。

【华恒智信回顾与思考】

本案例对华恒智信团队完成的该酒店项目做了简要的介绍,为更好的呈现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华恒智信专家将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总结为三个方面

1、人员技能多样化

首先明确,该酒店不宜采取一般酒店根据接待量定编的方式。一般酒店往往根据接待客户的数量定编,该定编方法适用于客户量易于估计的情况,但在此案例中,该酒店主要进行高级接待工作,一方面,客户量部分取决于政府需要,不确定性高,难于估计;另一方面,酒店对接待客户的服务质量要求较高,仅考虑接待量进行定编可能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因此,从更好完成接待工作和保证服务质量的角度考虑,该酒店不宜采取单纯根据接待量定编的方式。

由此,针对接待量不均产生的时忙时闲的问题,华恒智信团队提出了两个措施,双管齐下加以解决:

(1)让工作人员掌握多项技能,通过实现一专多能来加强人员调配的灵活度。具体来说,可将部分工作合并由一人完成,例如餐饮部的职工可兼作保洁、客房等,在餐饮部较闲时多承担保洁或客房方面的工作,如此就能更充分的调动人工。

(2)配合“一专多能”措施进行薪酬改革,增设多技能津贴。“一专多能”虽然对酒店非常有益,但需要员工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员工积极性可能不高,因此,辅以相应的薪酬激励是必要的。多技能津贴的发放能够促进员工主动学习多项技能,积极承担多岗位的工作。

2、工作标准模型化

针对酒店工作饱和度计算方法和工作要求标准不完善的问题,华恒智信团队进行了工作饱和度分析,并建立了多样化的工作标准体系。该酒店的突出特点是接待任务有较为明确的等级区分,客户包括中央领导、省级领导、外宾等,根据客户级别的不同,酒店提供的服务规格也应有所不同,在定编时必须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例如,对于中央领导级别的接待工作,应建立模型化的服务标准,并在定编时编制充裕的专业人员,考核时也应允许这些人员时忙时闲情况的出现;而对于省级和外宾级别的接待工作,则可通过人员一专多能来实现在多个岗位间灵活调配职工,解决忙闲不均的问题。

3、标准体系个性化

正如案例中对定编因素的分析所述,酒店需结合行业数据和自身特点来定义适合自身情况的标准数据,形成个性化的标准体系,例如,在定编时,不仅要确定总人数,还应确定其中一专多能人才的人数、专业人才人数等,从而更好的满足各种接待工作的实际需要。

第五篇:谈谈幼儿思想品德教育

谈谈幼儿思想品德教育

成长幼儿园 唐林

“教育孩子难,教育幼儿更难!”每个幼儿教师深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尤其面对大都是身处经济、环境条件非常优越的独生子女,稍不注意,就会伤害。我们如何根据时代需求,幼儿发展的需求,结合《纲要》精神,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心血与汗水交融的思想品德耕耘获得金色的收成,培养成为诚实、正直的好孩子,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以早教入手,培养健全的人格品德。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我们幼教工作者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把幼稚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要“从小教起”“从小教好”,幼儿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幼儿教师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地转化为幼儿,进行早期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提出教育要求和内容,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认真、切实地把教育幼儿工作做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娃娃抓起”。这种早期教育一旦奏效,便比较巩固和持久。营造和谐的道德现象、温馨的道德气氛,使幼儿感受到蓬勃向上的道德心理弦乐。

二、以德育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好品质让人终身受益。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抓好幼儿期品德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人们对人才内涵的理解过于片面,现在有不少幼儿园 “重智轻德”的倾向,对智力教育精益求精,常以幼儿能识多少数字,背多少首诗词而炫耀或者骄傲,对于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却不够重视或很不到位,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不需要急着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时期,一旦有了不良品德,往往会影响终身。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从小开始,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抓紧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

德育要从小抓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品德教育中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让幼儿明白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常规教育。比如有些幼儿在玩玩具时总是乱扔、乱敲打玩具、独霸玩具,在集体活动中不认真听讲,时常和小朋友玩不在一起,甚至打架抓破人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抓住孩子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

三、以情感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幼儿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特点,在家里,父母是他们主要的模仿对象;在幼儿园里,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甚至是偶像。每个班级的风气可以说是由教师自己的道德情感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作用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最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无用的。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孩子面前要有健康的道德情感,为孩子提供学习、纪律、休息、游戏和威权的正确方式都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像母亲那样关心和爱护幼儿,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幼儿,教育幼儿,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以感化入手,提高师爱的教育作用。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体、智、德、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现代教师奉行为始终不渝的教育理念,更是现代教师的座右铭。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而对幼儿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无私地奉献,这种爱才是神圣的、才是师魂。

思想品德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火花最微妙的撞击,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巧妙结合。孩子无时无刻都需要父母爱、教师的爱。幼儿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教师对幼儿要充满爱心、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为他们在幼儿园创设一个温馨的家,用爱主动亲近、关心、照顾他们,有了和睦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幼儿才乐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小秘密,甚至看见老师比妈妈都亲,这种爱的双向交流,会产生良好的动情效应,我们当老师的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如果遇到不开心事,受了委屈,紧紧的抱抱搂搂幼儿, 给予安慰,并轻声说:“老师做你的妈妈好吗?放心老师会保护你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情感的满足。在幼儿园给孩子过生日,节假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共同祝贺,一视同仁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对孩子来说,幼儿园就是一个“家”的感觉。在活动中注重全面参与,使每个幼儿的能力、技能都有展示空间,即使顽皮、笨拙、能力差、智能发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教师都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他们都能达到优者更优,弱者能提高、人人有进步。

五、以榜样入手,成为教育的有效方法。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榜样总是具体的、形象的、适合于幼儿的认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接受和效仿。幼儿的人生是从模仿周围生活中的人开始的,尽管他们鉴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很差,对榜样的理解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他们感到新奇的、有趣的就会去模仿,这些特点就要求我们教师 注重为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榜样形象激励他们,确保榜样的先进性,树立一个个对幼儿有教育意义的榜样。“树人先树己”。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起表率作用,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责无旁贷。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们小不懂事,说一套,做一套,对幼儿一套,对自己一套,教育和实践“两张皮”,只会使德育变得苍白无力,德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作用和影响力。实践证明,榜样既可以激发幼儿愉快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干扰。

六、以故事入手,达到品德的教育目的

儿童故事对幼儿园的幼儿成长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作用,既能教会孩子们真善美,又能改变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认识。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有限,是非辨别、认识能力差,又好模仿,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为了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光靠口头说教是很难实现的。我们的教师最好深入琢磨体会故事,选择一些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故事,有目的地把故事的思想感情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恰当、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故事,通过故事内容本身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效果好得多,使幼儿在鲜明形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里引起极大的兴趣,既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受到影响,得到教育。又能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学习故事中的规范语言、连贯性地把话说清楚。无论什么方式,只要故事内容健康,富有趣味,都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七、以自理入手,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如今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些孩子对事冷漠无情、霸道、自私、任性、懦弱、自理能力差,只求别人关心他,为他服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他们反复进行生活技能练习,逐步掌握和提高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并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幼儿争做好孩子,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将各项技能的学习融入游戏中,使生活技能练习贯穿于游戏始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许多小朋友争着抢着帮助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常常在无意中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活动的倾向和独立做事的欲望。我们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他们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学会洗手、洗脸、穿衣服、系鞋带、盖被子等。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依赖思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教育契机蕴含在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现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从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入手,无私地奉献爱心,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一定能将今天的幼儿培养成为明天跨世纪的建设者。

下载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摘要】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要想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

    从故事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故事 中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一、课 程 目的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考方式。 【能力目标】: 1 .通过故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归纳问......

    从功利主义中看基督教传播

    从功利主义中看基督教传播 一、基督教与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有广义、狭义的分界。广义上的功利主义强调的是功利价值、以功利为衡量事物价值尺度的价值观。而狭义上的功利主义......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渗透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渗透 【摘要】:《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

    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关心幼儿成长的妈妈们请看过来)孩子呱呱坠地后,许多年轻的父母都会想到给他充足的营养,给他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

    从联系中看MOOC(推荐五篇)

    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 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Techonomy Conference)上预言:“未来五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不到三年,MOOC(Massive Open O......

    当代大学生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民生问题

    当代大学生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民生问题 【摘要】2011年的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共36页。这份报告共分为三部分: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 三千年前,以弟子三千著称的孔子,开创私学,成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因此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教学活动,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