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的再探索
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的再探索
铜陵市人民幼儿园胡玉霞
[摘要]: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质,是指人们在处理相互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时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提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出台,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新时期荣辱观的倡导等等,这一切都说明,社会呼唤具备高尚品德的人,社会需要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都与其有着直接的联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始终将一个人的品德放在第一位。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身体素质、精神面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抓好幼儿期品德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
一、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参加园长岗位培训班学习时,我的一位授课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爱惜公物”、“请勿随地吐痰”等等醒目的、司空见惯的标语,国人并未感觉出什么不妥,而某一天某一外国代表团参观某大学时,对这些标语提出大惑不解的疑问:“大学生还要进行这些幼儿园里的小孩子们都懂得的行为规范教育吗?”这一问题的提出猛然惊醒了中国的教育者们,迫使他们思考:中国的思想品德教育到底怎么了?于是有人进行了这样调侃式的概括:“小学共产主义教育,中学社会主义教育,大学集体主义教育”。
老师的这个故事也令我陷入沉思,我们暂且不论这个概括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与否,仅就这种本末倒置的说法来分析,就可看出我国近几十年来在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安排上的一种错位。好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错失,近年来,我园大力开展幼百度文库
儿养成教育可以说是对幼儿品德教育的一种充实和完善。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提出了以“仁”、“礼”、“孝悌”、“中庸”、“忠恕”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思想,其中,“孝悌”是德育的基础。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的这些教育思想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因为它是为封建统治者取仕服务的,但孔子的孝亲敬长、讲求仁义道德等思想时至今日还是有它的进步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的。“孝悌”乃是德育的根本,孝——对长辈的尊敬、孝顺;悌——对同辈的尊重、友爱。这些应该成为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面对新时期的幼儿品德教育,我园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以幼儿周围的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为教材,从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小事入手,避免空泛乏味的口号式说教。
我园部分班级教师以《三字经》、《弟子规》为幼儿德育教材,生成了一些新颖有趣的课程,幼儿在朗诵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优良品德的熏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做法是将《三字经》和《弟子规》中的“孝悌”德育内容发扬光大,并将其延伸、扩展为爱父母、师长;爱手足、同伴;爱班级、幼儿园,从而引申出亲情教育、礼貌教育以及谦让、诚实、合作、守信、宽容、合群、活泼、大方、进取、坚持、乐于交往、爱护公物等等一系列个性品质教育。并将这些品德教育内容转化为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学习习惯等道德行为的培养,最终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达到幼儿品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的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学龄前儿童由于其身心特点,在道德认识上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片面性、表面性。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是非观念往往取决于与他亲近的成人或事物的表面,如,2岁以前的幼儿往往谁给他好吃的东西,谁对他和蔼可亲,他就跟谁亲近,对他有好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以及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上就会逐步形成自我,学会用心去体验,用大脑去思考、判断。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重形式的生动活泼,方法的灵活多样,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环境或情景,让幼儿在真实的事件过程中去体验、感受,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
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开展,主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注重随机教育,教师
应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如,幼儿之间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教师适当引导,即可培养幼儿谦让、合作、独立解决问题、爱护公物等优良品质;小朋友摔倒了,教师稍加示意,就会强化幼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优秀个性品质;一位幼儿不小心打碎了自然角的金鱼缸,教师如果抓住机会,在保护这个幼儿自尊的前提下,组织幼儿讨论,即可通过这件事树立幼儿损坏公物要赔偿的责任感,爱护公物的责任心,以及培养幼儿宽容、友善、敢于承担责任、诚实、勇敢等良好品质。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他的学生时,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因此,我园每年“三八妇女节”都要开展一次“庆三八,爱妈妈”主题教育。有的班通过去商场参观营业员阿姨怎样工作,了解营业员工作的性质,并向她们表示节日的慰问;有的班通过开展“妈妈真勤劳”的讨论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妈妈们是怎样工作的。而且,每年的三八节那天,我园的教师和妈妈们都可以收到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节日礼物,感受到孩子们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爱意,孩子们则通过妈妈、老师等收到礼物后的深情回报(亲吻、夸奖),真切地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和“爱”的温馨。
国旗下的讲话,是我园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块重要阵地,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各班教师轮流站在国旗下结合节日、时事等以故事、儿歌、讲话等各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同伴、爱科学等爱的教育,并以集体吟诵一首古诗结束讲话活动。“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啦”、“奥运吉祥物——福娃”、“端午节的来历”、“国庆焰火真漂亮”等等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都成为我们国旗下讲话的话题,孩子们也由此得到了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
我园还通过开展“文明小使者”评选活动、“六一”文艺汇演、幼儿趣味运动会、幼儿讲故事比赛、幼儿卡拉OK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和熏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006年7月我园在全区成功举办了一场幼儿践行“八荣八耻”现场汇报会,孩子们通过快板、诗朗诵、童话剧、舞蹈、童谣、小棋人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在座的领导、家长和小朋友们汇报了我园幼儿品德教育的丰硕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园和区文明办共同设计的文明礼貌小棋人游戏棋,在现场汇报会上通过展示,得到一致好评和大力推广,《安徽日报》、《铜陵日报》、《铜陵新闻》还进行了相关报道。
三、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幼儿品德教育仅仅依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取得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协调一致,共同关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幼儿园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班级。良好的班风、园风,都需要有众多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形成。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试想,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声情并茂地教育幼儿要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而在生活中却不拘小节,面巾纸随手扔,这种观念与行为的背道而驰,又怎么可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呢?因此,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健全、健康的人,在幼儿及家长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2、家园一致,同步教育
贝多芬说过:“把‘德性'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曾经听人说过这样一个笑话,说是一个小学生在路上捡到一元钱,交给了老师,回来向他爸爸汇报,爸爸竖起大拇指表扬了儿子;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又回来向爸爸汇报,今天捡到一千块钱,交给老师了,爸爸当即跳将起来,大骂儿子:“你怎么这么迂啊,一千块应该交给我啊!”听后你可能会忍俊不禁,但是回味一下,这位家长对义利关系的处理态度,着实反映出现今家庭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很多独生子女的自私自利、惟我独尊、心理脆弱、缺乏诚信等等不良品质都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必须取得家长的积极、正面配合,切实提高家长的品德修养和教养能力。
我园在家园配合方面方法灵活,讲求实效。首先,是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这两块阵地广泛宣传,以讲座、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德育熏陶,求得共识,争取配合;其次,运用家长开放日和家访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了解,以活动吸引家长,以真情打动家长,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再次,让孩子教育家长,成立幼儿“行为规范监督岗”,幼儿不仅监督同伴的文明行为,同时也监督家长的文明行为。如,有的家长在园内扔烟头、随地吐痰、打骂自己的孩子等,都受到了小监督员的友好提醒、温馨提示。
为了切实提高家长的教养水平,加强家园教育步调的一致性,我园还申报、开展了市级科研课题《探索幼儿养成教育中家园共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工作,老师们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努力探索最佳德育教育方案,积累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寻求有效的家园合作途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随着社会机构的逐步改革,社区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要依托,社区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将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为了培养幼儿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情感,学习解放军叔叔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我园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和幼儿运动会两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运动会开幕式上邀请市军分区的解放军叔叔们来园为幼儿举行升旗仪式和擒拿格斗、队列训练等表演,幼儿在亲眼目睹解放军叔叔威武、雄壮、精彩的表演后,对解放军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从而萌发了长大要当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远大理想。
为了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我园还始终与社区保持紧密的联系,积极参加社区、街道组织的相关有益活动,如社区文艺演出、全民健身运动等;带领幼儿参观消防队、参观小学;组织幼儿慰问福利院的老人和孤儿;发动幼儿为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走进了社会,加强了社会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可见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熏陶和教育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因此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从小对幼儿实施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书目:1、2、3、孔子《论语》 《弟子规》 陈鹤琴《家庭教育》
2006-10-19
第二篇:浅谈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教育经验交流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培养
王会芳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娇惯、纵容,成了家庭的小皇帝,骄横跋扈,面对这种现象,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性。幼儿园在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全面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又时刻受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更是说明了幼儿园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以下是本人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及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1、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
2、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如孩子在抢夺玩具中,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时,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哥哥,你是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玩完了你在玩,这才是好孩子,一会老师要在全班表扬你互相谦让,并给你带上一朵小红花好吗?.....孩子听了,会高高兴兴把玩具让给小妹妹。应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并且小红花的作用更大,孩子们都想得的红花最多,这样孩子从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很愿意把玩具让出来。再如,当许多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不能按数计算的排成队,按次序进行,如滑滑梯、荡秋千,幼儿相互数数,玩的次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又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在欢快的玩中形成。
二、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通过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1、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小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午餐时要求做到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就能够养成的。要养成一种好习惯,经过反复的历练。”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班老师还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幼儿园活动区,我们要求幼儿轮流做值日生,每天都摆水杯、挂毛巾、抹桌子、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喂小鱼,收拾各区等,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我们在普遍开展各项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在小班开设了娃娃家、小医院等,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懂得爱护孩子,互相谦让,收拾家里的物品,摆放整齐;小医院的小朋友懂得富有同情心,关心爱护病人,问寒问暖,并利用文明礼貌用语接待客人,使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友情,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我们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如:及时收拾好玩具、餐具、用具,午餐做到“三净”,饭前、便后洗手等,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教师将老城区的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新城区的照片布置上墙,教师还将原来七里海一片大苇塘的照片,与现在新开发的七里海湿地公园的照片对比,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小舞台”“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表现。
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在自然角通过照顾小花小草及小动物,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老师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在班级公开表扬、发小红花、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3、通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从知识、智能及品德等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挖掘教材中品德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可以用多种幼儿园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于情境表演,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小班故事《下雨的时候》小白兔看见其他小动物淋雨,都是怎么做的,让幼儿展开想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小动物的对话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
在运动会比赛等集体大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集体活动规则,学会与人交往。在幼儿入园、离园时进行礼貌用语和不依恋亲人、爱上幼儿园的教育。在观察、散步、参观、春游、秋游等活动中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在活动中教育幼儿是具体实在的、可见的,并且幼儿可从活动中获得行为练习、巩固、易于培养和养成。现在我班有定期更换的德育内容墙饰;有好孩子进步栏、有升旗仪式;张贴形象化、儿童化的中国地图及国旗、国徽和天安门;有品德行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图片,二周更换一次的“家长园地”;有每月与家长见面的“家园联系簿”等。基本形成“尊师爱幼、文明守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班风。
为了使五大领域中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在制定计划时每周都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幼儿园教学目标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标内容,并有效果检查。
三、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幼儿园活动和每周教育内容都打在纸上供家长观看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贴在橱窗上,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总之,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组织好各项幼儿园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幼儿园活动之中,幼儿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坚信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第三篇: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摘要】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要想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和发展的,无不需要我们了解幼儿的心里年龄特点,做好幼儿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 重要性 影响因素 方法
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和活动,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知、体验、身体力行。使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影响,并在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实现建构和提升的一中教育活动。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功能。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很多习惯都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所以,德育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一、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重视幼儿德育教育,能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幼儿的社会化是学习与人的交往,月外界社会的交往,学习接人待物处事的方法。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教师以及家长不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不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任孩子向反面的丑恶的行为模仿,容易误入歧途。在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当中,人们的各种思想、行为习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幼儿,因为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2、重视幼儿德育教育,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品德和性格方面以及审美方面的发展,其中品德和性格的发展史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很多成功的人并不是都很聪明,但他们却拥有优良的品质和性格,正是因为这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走向成功。然而这些良好的品质和性格应从小培养,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良好的性格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力量。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积极发展。可见,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多么重要。
3、重视幼儿德育教育,能促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日益增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缺乏理智的教育也越来越多,使得很多的幼儿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以及不良品德。在这个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采取措施,去干预和纠正这些不良的行为和品质,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多的不利。
二、影响幼儿德育教育的因素。
1、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气氛以及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道德水准和言行等等,都会决定着幼儿今后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人对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一致,都要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出发。和谐的家庭环境更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在不和谐的环境当中成长的幼儿,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和性格等诸多方面。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2、幼儿园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在一日生活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让德育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幼儿的行为要进行随机的教育,既要有肯定,又要有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他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也要做好榜样。因为这个时期幼儿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并且可塑性也极强,通常被人们称作一张白纸,在老师以及周围人的耳濡目染下,幼儿自然能够学得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的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进行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提高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
3、传媒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也不可低估。
幼儿的社会生活范围较窄,传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来自于影片、广告、动画等等。如果这些传媒的内容健康,会对幼儿造成良好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这些传媒的内容不健康,则会为幼儿树立反面的形象,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传媒成为幼儿成长的有利因素。
4、社会德育对幼儿德育教育的影响。
社会德育是幼儿德育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一个途径。社会德语的信息、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传播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并且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因为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这些正好满足了幼儿的心里,所以幼儿很乐意接受这些信息,并且还能够帮助幼儿能够帮助幼儿接触在幼儿园所不能接触到的信息,对幼儿的德育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这些因素,从而会提高对幼儿的德育教育效率,增强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5、榜样对幼儿德育教育的影响。
榜样是一种模仿学习的对象,它具有行为示范作用,幼儿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无需直接的强化,往往就会习得类似的行为。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我们要选取身边的一些好人好事,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间,重点是要帮助幼儿树立良好地榜样导向,学习辨别和分析榜样行为,对照自己找出不足,提出明显的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并付诸行动,才能真正的发挥榜样的作用,提高哟而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幼儿德育教育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的德育教育是比较具体的,因为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幼儿生活的一部,通常说幼儿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本身就是德育,幼儿德育就是让孩子在玩耍中,在游戏中,在生活中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要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点滴小事都可以作为教育孩子明白事理,分辨是非的良好时机,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小但她是独立的个人,每个孩子除了具有他这个阶段儿童的共性以外,还有他自己的个性,有他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注意到孩子的个性,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家长对孩子生活中流露出的有关思想品德的苗头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并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及时教育,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明辨是非最终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2、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活动。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教育意外,我们还需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各年龄班的不同,就需要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工作。在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工作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有趣的、新颖的、极具吸引力的,并且还是有目的和组织的,这样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3、德育教育必须长期坚持。
幼儿的可塑性强,但控制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幼儿的品德教育并非是以醋味就得的、一劳永逸的。幼儿在了解、掌握了子能够为规范、行为技能后,应该不断的强化和练习,才能最终规范化、习惯化。只有规范化、习惯化以后,才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命脉、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关系着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
第四篇: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渗透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渗透
【摘要】:《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幼儿品德教育的渗透、结合:
【关键字】:幼儿、社会、品德、语言
【正文】: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幼儿时期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因此,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应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也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还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文明行为的培养。早上来园与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伴随着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与外界的交往,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形成优良的文明行为,鼓励幼儿争做“文明小宝宝”。再次,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会谦让,共同解决问题。心情不愉快时,不乱发脾气,学会控制、调整情绪。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形成于幼儿的生活,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
下良好基础。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
1、活动室内环境创设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本学期将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把品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如在“我们的祖国真大”这一主题创设中,为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布置了“各族娃娃手拉手”,“可爱的中国”、“中国雄鸡图”等,在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真实、健康的情绪感染下,幼儿熟悉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萌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活动室内洋溢着浓烈的爱祖国的气氛和爱国热情。幼儿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生活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2、区角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可利用活动室的边角,建立“我是小小工程师”、“智慧屋”、“图书大家看”、“我有一双小巧手”等活动角,幼儿在这里可以自由探索,快乐游戏,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纪律。活动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使他们懂得了相互谦让、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3、自然角环境创设
在自然角种植各种花卉,饲养金鱼、乌龟、小螃蟹、蝌蚪等动物。通过孩子们每天的观察、为植物浇水,喂养小动物等,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喜爱、做事细心、持之以恒的态度。在充分分享自然给他们带来情趣的同时,也激发着幼儿自己参与劳作的积极性。再如: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孩子轮流充当值日生等,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样具有浓郁的品德熏陶氛围的环境,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着幼儿的品德,在品德的知、情、意、行诸方面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陶冶。
三、品德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1、角色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并获得愉快感。开展角色游戏有助
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捶背,“奶奶”病了送她去医院,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游戏让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医院”游戏中,医生要耐心、细心地为病人看病。“超市”里的“营业员”要为“顾客”提供方便,开展“送货上门”服务。“顾客”也要尊重“营业员”的劳动,提倡文明购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桌面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幼儿玩桌面游戏时,容易因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独自占有。需要别人的玩具时,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培养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良好行为品格的形成。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3、体育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体育活动不仅培养幼儿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培养了他们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不仅是顺利进行游戏,提高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在游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类竞赛性体育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以高跷、抛双球、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合作游戏;在“给解放军叔叔送水”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纪律,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游戏中幼儿不慎突然摔倒时;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时;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儿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活动中。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游戏教学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品德健康地发展
家园互动,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品德健康地发展。幼儿园、家庭教育要取得一致性。在幼儿园,如我们班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共同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服装,组织“幼儿时装秀”表演;利用重阳节开展亲子活动,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园参加亲子游戏,这种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使家园教育取得一致,提高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还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德育教育要全面,品德教育也应渗透于幼儿家庭教育中,家庭对幼儿品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如何在生活中贯彻德育原则,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呢?我们是这样要求的:首先,家长应为幼儿树立品德的榜样。当以身作则,在与孩子相处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去感染影响孩子。其次,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为他们分担忧愁,学会分享,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家长应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一是自我服务的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家务劳动,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菜、通过劳动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因此幼儿园、家庭、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幼儿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正伸展出柔嫩的枝叶渴求阳光和雨露,孩子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师温暖的双手的牵引和扶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习、做人的能力,是传给他们一辈子享之不尽的财富。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地成长!
第五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关心幼儿成长的妈妈们请看过来)孩子呱呱坠地后,许多年轻的父母都会想到给他充足的营养,给他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其实,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可见,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具体地说,可从以下方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从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量。
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还会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基础。
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带来欢乐;关心、体贴、照顾生病的家人;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
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有着辽阔的领土,丰富的物产,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能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因此,家长应要求幼儿从小做到尊老爱幼,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不骂人,不讲脏话;大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等等。
(三)培养孩子不说谎话、有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育孩子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正错误。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如孩子要买彩色笔画画,遭到家长拒绝,结果孩子背着家长私拿邻居家的;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怕挨骂挨打而说谎;有的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说谎等等。若是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诚,有说谎、私拿别人的东西等不良行为,也可能是受了大人不良行为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恶习,对此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明智的做法是处处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
(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幼儿的勤劳品质可通过两方面的劳动来培养:
一是自我服务劳动。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收拾床铺、玩具等。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适当的家务劳动。可让孩子洗碗筷、打扫居室卫生、择菜、就近处买小物品等。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加强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关心爱护,同时,通过劳动使孩子明白长大后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五)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多。培养孩子大方不自私,与人友好相处十分重要。平时家长要教育孩子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自信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是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要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必须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理。家长还可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
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家长若给其讲解有关知识,教给一些相应的处理方法,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孩子确实不够勇敢,能力较弱、天赋较差,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如当孩子完成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不管这事多么小,多么微不足道。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好处的。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事、故事、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总的来说,幼儿天生爱动,他们是在动中发展动作、发展智力、发展品德个性的。故家长在多种活动中应正确诱导和培养其自控力,使其成为既活泼开朗,又善于控制自己性格的人。(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