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归课本,追求一个实(最终版)
回归课本,追求一个“实”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感悟
2012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学校组织的课堂诊断中,我进行了《分数初步认识》的一次试教。教学片断
出示喜洋洋与美羊羊分苹果,可乐,披萨饼的情境图 师:4个苹果怎么分给两只羊? 生:每只羊2个。师:2瓶可乐呢? 生:每只羊1瓶。
师:分东西时,我们应该做到什么? 生:平均
(师板书平均分)
师:1个披萨饼该怎么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生1:每只羊分得半个。生2:一半 ……
师:把你手中的圆当作饼,折一折,分一分,找到其中给美羊羊的那一份。(生动手操作)师:把一个披萨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披萨饼的一半,这一半该用怎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师: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师:一起观察大屏幕(电脑动态演示分饼的过程)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饼的二分之一的? 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师:另一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饼有二分之一,那下面这些图形的二分之一你能找到吗?如果可以请把它的二分之一用斜线画一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操作,交流反馈)
师:观察这涂色部分,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生: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如果不能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
师:那请你判断下面的图形,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与上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重复)师:如果青青草原又来了两只羊,这1个披萨饼又该怎么分,美羊羊这次得到了这个饼的多少? 生:四分之一
师:请你拿出长方形纸,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把它表示出来。(学生操作,交流反馈)
感悟一:回归课本,返璞归真。
走上三尺讲台已经第六个年头,一直在思考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数学课的“根”究竟是什么。是精彩的故事情境?华丽的图片衬托?还是实实在在地抓基础?
课后评课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她指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回归课本,认真钻研教材,简单设计教案,轻松学习知识。
静心想想上课的片段,课堂一开始给学生呈现的东西太多,华丽的图片已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掩盖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其实只要同一样东西——披萨饼,在数量上稍做一些变动,完全可以引入课题。
再次翻开数学课本,细细研读《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呈现的两个例题,我发现第一个例题是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通过“分月饼”的情景来认识“二分之一”的过程;第二个例题是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找到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来认识“四分之一”,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折法,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再细细分析课后的练习题,其实课后练习是对例题一和例题二的综合应用,让学生通过涂和写进一步巩固“几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不论一个怎样的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课后我一直在想其实数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数学课不能仅仅是有“味道”,更要有“营养”。回归课本,追求一个“实”,还数学课堂的本真。课前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每一个例题和练习,呈现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真真切切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确定实实在在的教学目标。立足课堂,实施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面对生成,运用实实在在的教学评价,追求实实在在的数学课堂。
于是根据对教材内容的重新解读,我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设计。出示喜洋洋与美羊羊分披萨饼的情境图
两个披萨饼分给两只羊怎么分?两个呢?该怎么分?(分东西应该平均分)一个呢,还能分吗?每只羊分到多少?
请用手中的圆代替披萨饼,折一折,再用彩笔用斜线画一画,哪一份给美羊羊?每人分到多少?(半个)怎么表示? 1.认识二分之一(1)操作演示
一起看老师手中的圆,仔细观察,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圆的二分之一的?(教师一边操作,学生一边说)(2)教师一边书写,学生一边说。(3)请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说。(4)让学生一边折一边说。
(5)个别交流,说二分之一的含义
2.判断题(下面图形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3.折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 4.交流反馈(呈现学生作品)
第一组:全部是正方形纸,全部表示的是四分之一。第二组:不同的图形,相同的分数 第三组:相同的图形,不同的分数 感悟二:重组构建,灵活高效。
原本分数的大小比较原本是分数初步认识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在第一次试教收集学生作品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时,我发现让有不少很好的错误资源,学生出现了不是四分之一的分数。课后我想为何要把学生限定在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上。图形可以不同,分数也可以不同啊!于是我对例题二和三进行了整合,放手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折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在反馈交流时,我完全可以有目的地收集学生生成的作品,实现三个教学目的。
第一组图形的呈现,都是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明白分数的含义,虽然折法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第二组图形不但折法不同,图形也不同,但是任意一个图形只要平均分成了四分,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为分数的意义单位1教学做了一个铺垫)
第三组图形的呈现,其实就是例题三分数大小的比较第一步,借组图形,直观形象的经历分数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为进一步分数大小比较奠定了基础。
对例题二和例题三进行组合,这一次小小的灵活改动,很顺利地实现了两个例题的教学目的,不但给我学生呈现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材是编者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使得教学过程有序高效地进行。但返璞归真,回归课堂,追求实在的数学教学绝不是画地为牢、裹足不前,绝不是我们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按部就班,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有些时候,更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挖掘教材的深度,对教材灵活地进行重组,对教材进行一些扩充,一些开放,使得数学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做一个教材的再创造者而非复制者。
第二篇:2018年化学中考回归课本复习资料
2018年化学中考化学回归课本复习资料(1)
一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紫红色),氧化铁(红棕色),氧化汞等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炭黑,活性炭)
9、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10、白色沉淀(6种):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11、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1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二)、液体的颜色
13、无色液体:水,酒精(乙醇),稀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双氧水 2+
14、蓝色溶液:含有
Cu的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
15、黄色溶液: 含有Fe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2+
16、浅绿色溶液:含有
Fe的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7、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8、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9、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0、黄绿色气体:氯气
21、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 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二 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注 一定先净化后干燥(1)气体的净化(除杂)H(HCl)用NaOH溶液 CO(HCl)用NaOH溶液 CO(CO)用澄清石灰水 22CO(HCl)用NaHCO溶液
CO(H、CO)用CuO CO(O)用铜网 23222O(CO、HCl、HO)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222(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注意:证明时,一定要先证明水再证明其它物质,证明水一定要用无水硫酸铜;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证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三 实验部分指示剂的使用
1、指示剂的使用
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1
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
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
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2、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
四 用途、性质 ⑴浓HCl、浓HNO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3 ⑵浓HSO: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使纸张或皮肤变黑是硫酸的脱水性。
⑶粗盐(因含有CaCl、MgCl杂质而潮解),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22 ⑷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2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CO。23 ⑸碳酸钠晶体NaCO·10H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232 变质。⑹无水CuSO: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4⑺铁、白磷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⑻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O=Ca(OH)Ca(OH)+CO=CaCO↓+HO 222232 ⑼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浓HSO、NaOH、CaO、Ca(OH)、铁、白磷、纯碱晶体。3242⑽稀HCl、HSO用于除锈。24⑾ 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Al(OH)+HCl 3⑿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和Ca(OH)] 42 ⒀ 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MgCl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亚硝酸钠)222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OH
NaOH中含有杂质是NaCO 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 3233-2-⒁ 检验Cl:AgNO、HNO溶液
检验SO:BaCl、HNO溶液
33423 区别HCl、HSO:用BaCl溶液 242 ⒂ 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制取NaOH用:Ca(OH)+ NaCO—
2223 制取Ca(OH)用:CaO+HO— 22 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Fe— 4 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NaCl 3-⒃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Cl):用AgNO和稀HNO,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SO):用BaCl和稀HNO,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423 2-证明碳酸盐(CO):用盐酸和石灰水 + 证明铵盐(NH):用氢氧化钠溶液,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4 五
气体的制取、收集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之间反应且需要加热,用制O装置(NH、CH);一定要用酒精灯。234 B: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H装置(CO);一定不需要酒精灯。2(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
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CO、N、NO2 2 只能用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 六 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
溶液冲洗。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D:若浓硫酸 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七 初中化学中的“例外”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基本粒子构成,但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同一种物质中也存在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价,如Fe0(Fe:+
2、+3价)、NHN0(N:-
3、+53443价)。3.虽然物质种类不同,但其相对分子质量却相同。如CO与N、HP0与HSO、NaHCO与MgC0、2342433(NH)HP0与(NH)S0等等。4244244.质子数和电子数都分别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1)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如HO与NH; 23(2)可能是不同的原子和分子。如S与0; 2++(3)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离子,如Na 与NH。45.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K、Ca、Na例外。将K、Ca、Na放入可溶性的盐溶液中.它们并不能与盐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是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例如把金属钠放入到CuS04溶液中,则发生化学反应:2Na+2HO=2NaOH+H↑,2NaOH+CuSO=Cu(OH)↓+NaSO 2242246.常见金属元素中.常温下大多为固体,唯有金属汞在常温下呈液态。7.温度升高,绝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只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固体Ca(0H)和常见气体。2点燃 8.通常CO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点燃的镁条却可以在C0中燃烧:2Mg+CO=== 2222MgO+C。
9.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为定值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在化合物NaHC0和MgC0两种物
3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为14.29%,不管二者以任何比例混合,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总是定值(14.29%)10.可燃物燃烧要具备两个条件:①与0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部
2必须要有O参加。如H点燃后在Cl中燃烧的反应就没有0参加。2222 11.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如N2等。1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如:SO。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无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213.干冰能升华.但能升华的物质不一定是干冰。如:碘。14.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 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CaCO、CO 32 15.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BaCl+HSO=BaSO↓+2HCl
224416.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不一定是金属。如:NaCl的水溶液。
八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的“一定”和“不一定” 1.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0和0的混合气23体。3 ++2.酸溶液中一定含有H,其溶液一定呈酸性;呈酸性的溶液中一定含有H,但其溶液不++2-+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0==Na +H +SO。其溶液因含有H 而呈酸性.但它是盐溶液。
44--
3.碱溶液中一定含有OH,其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中一定含有OH,但其溶液2-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CO、KCO的水溶液呈碱性.但它们都不是碱,是由CO 与水反23233应导致的。4.盐中一定含有酸根阴离子.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如:铵盐。5.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0、KCl0都不是
3氧化物。6.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CO、CO、碳酸2盐等都是无机物。7.溶液一定是均
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但均
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H0、2CHOH等则不是溶液。258.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2NaOH+CO==NaC0+H0 Fe0+6HCl=2FeCl+3H0 223223329.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置换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改变。10。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 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加热 应。如:CO+CuO == Cu+CO. 211.化合反应一定生成一种物质.但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一种物质,但只有一种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20 == 30。
九 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吗? 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的顺序,实验时,一定要弄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同时,还要弄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下面列举部分实验的操作顺序.你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吗?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应先在集气瓶底装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再把系有燃着的火柴梗的铁丝伸入集气瓶中。(防止反应时的高温熔化物落下后炸裂瓶底。)2.实验室制H、O、CO等气体的实验: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容器中装药品。(防止222装置漏气造成不必要的后果。)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里使试管炸裂。)4.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先验纯.再点燃。(防止氢气不纯.点燃时爆炸。)5.H还原CuO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会儿H.再加热;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22H,直到试管冷却为止。(以赶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防止生成的铜在高温下又2被氧化。)6.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经检验H不纯需要再收集时.应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22再收集H,检验其纯度。(防止试管内末熄灭的H火焰点燃H发生器里尚混有空气的H而发
222
2生爆炸。)
7.金属制品在电镀或焊接前.应先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除表面的锈,再进行电镀或焊接。(因为铁锈易溶解在稀盐酸或稀硫酸中.使金属制品表面变得洁净。)8.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再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因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而发生危险。)9.加热盛有药品的玻璃仪器后,应先将其冷却.再进行冼涤。(防止玻璃仪器忽然遇冷而炸裂。)10.把块状药品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将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慢慢滑到容器底部。(防 4
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直落到容器底部打破容器。)1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再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称量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应先将其放入玻璃器皿里.再进行称量。(防止天平受到污染和损坏。)1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用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若先用两手紧贴容器外壁.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后.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在水中.就看不到气泡冒出.以至不能准确地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13.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或胶皮管里时.应先把玻璃管待插人的一端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人。(减小玻璃管与橡皮塞或皮管之间的摩擦,防止插入时玻璃管被折断,刺破手掌)14.加热玻璃仪器时.若其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先将其擦拭干净.再进行加热。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容器受热不均而炸裂。)15.试管内若附有不易被水洗净的物质时:对于油脂.应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冼衣粉将其洗去.再用水冲洗干净;对于难溶性氧化物或盐,应先用稀盐酸将其溶解。再用水冲洗干净。(目的是将难溶性物质转化成可溶性物质.便于用水洗去。)十 实验基本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左右 1.制取气体时.气体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2.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即“左物右码”。
二、注意上下 1.收集气体时,如果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时.则用向上排空气法;如果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时,则用向下排空气法。2.连接装置时按“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连接,拆卸时顺序相反。
三、注意先后 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先调平,后称量;添加砝码时,先放质量大的珐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称量一定量固体药品时,先加砝码、调游码。后加药品;称量未知固体药品质量时.先放药品,后加砝码、调游码。
2.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反应结束后,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4.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5.用H或CO还原氧化铜时,先通H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H。
2226.检验多种气体时。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其他气体。7.除去多种杂质气体时。先除其他气体.后除水蒸气。8.稀释浓硫酸时.先在容器中加水。后慢慢倒入酸。
四、注意长短 1.洗、贮气装置中导气管的使用:洗气时导管“长进短出”;贮气和量气时导管“短进长出” 2.制取气体时,导气管伸入发生器内要短,便于导出气体。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内要长,便于排尽空气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入收集容器内要短。3.做氢气还原氯化铜实验时.插入大试管中的导管要长, 直到管底,以排尽空气。
五、注意内外 1.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要紧贴容器内壁。不能在容器口外。2.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试剂时,滴管应在容器口上方垂直悬空。不能伸入容器内。3.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5
六、注意多少 1.实验时,没指明药品用量。对于固体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对于液体,只需取1mL-2mL。2.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加热时, 试管中液体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3。3.除去一种气体中的另一种杂质.所选用试剂要足量;除去溶液中的另一种杂质,选用试剂要适量。十一 几个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2)人体中含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3)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是N。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O。(7)自最常用的溶剂是HO。22(8)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9)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O。2(10)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1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2(12)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13)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14)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十二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氧化钙加水)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氯化钠等)十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十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6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3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稀HCl,稀HSO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溶液,若产32432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SO;再分别滴加AgNO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243稀HNO
3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十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7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十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和氧气(O)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
222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
45、石灰石/大理石:(CaCO)
36、生铁/钢:(Fe)(其中含有碳元素不同,生铁中碳元素含量高)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O)2十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单质:
金刚石、石墨、炭黑:C 汞、水银:Hg 硫、硫磺:S
2、氧化物: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 氧化钙、生石灰:CaO 2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份:FeO 233、酸:
盐酸:HCl的水溶液 碳酸(汽水):HCO 234、碱: 氢氧化钠: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氨水、一水合氨:NH·H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325、盐:
碳酸钠:苏打、纯碱(不是碱,是盐):NaCO,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CO·10HO 23232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 3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
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亚硝酸钠:工业用盐:NaNO(有毒)2 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5HO 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份:KCO
422
3碱式碳酸铜:铜绿、孔雀石:
6、有机物: Cu(OH)CO(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223 8 硫酸铝钾晶体:明矾KAl(SO)·12HO
422甲烷:CNG、沼气、坑道气、天然气、瓦斯的主要成份:CH 4乙醇:酒精:CHOH 25葡萄糖:CHO
、蔗糖CHO 淀粉和纤维素 :(CHO)6126122211 6105n甲醇:CHOH 有毒、致失明、死亡 3乙酸:
3醋酸(16.6℃冰醋酸)CHCOOH(具有酸的通性)
十八 一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三、物质的某些性质和用途(用于判断物质)
1、单质: ①N:空气中含量最多、焊接金属作保护气,填充灯泡和食品包装袋、2液氮作医疗冷冻麻醉剂 ②O:供给呼吸(航天、登山、潜水、救病人,富氧炼钢)、食物腐败、金属生锈 2③H:最轻的气体、清洁能源、冶炼金属 2④碳:金刚石:划玻璃;石墨:电极、润滑剂;活性炭(吸附性):除异味、除色素、防毒面具 ⑤P: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发令枪、烟幕弹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燃烧条件 ⑥S:制火药、火柴、鞭炮 ⑦Mg:作照明弹
1、氧化物: ①HO:生命必须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氧化物、最常用的溶剂,遇到硫酸铜变蓝 2 ②CO:煤气的主要成份、作燃料、冶炼金属、有毒 ③CO:引起温室效应。气体:灭火、汽水、温室化肥
干冰:人工降雨、致冷剂、舞台
2烟幕 ④SO:引起酸雨,硫磺燃烧或放鞭炮、点燃火柴时产生的气体 2⑤NO: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 2⑥PO:白磷或红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能吸水,可作干燥剂 25⑦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3、酸:①碳酸:制碳酸饮料(汽水、雪碧等)②盐酸:金属除锈、除水垢、胃液中助消化、③硫酸:金属除锈、蓄电池中的填充液
4、碱:①氨水(NH3·H2O):作氮肥 ②NaOH:吸水,固体可作干燥剂、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用于制肥皂、石油炼制、造纸 ③Ca(OH):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鸡蛋保鲜,澄清溶液用于检验CO 22④Mg(OH)、Al(OH):中和胃酸过多 235、盐:① NaCl: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生理盐水(0.9%)、维持人体酸碱性平衡、融雪剂 ②CaCO:建筑材料、工业生产石灰、补钙剂、实验室制CO、除CaCl中的盐酸
322NaCO:洗涤剂、做馒头去酸性物质并使其松软、用于造纸和纺织业、泡沫灭火器的填充物
23NaHCO: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干粉灭火器的填3充物、皮肤上沾了浓硫酸,用大量水冲洗后涂3%~5% NaHCO的溶液 3③CuSO:用于湿法炼铜、农业杀菌剂、波尔多液、泳池消毒、检验水,溶于水显蓝色 明矾:净水剂,吸附水中不溶于水的悬浮物 ④氮肥:NHCl、NHNO、NHHCO、(NH)SO,使叶浓绿
4434342钾肥:KCl、KSO、KCO(草木灰),使茎粗壮 2423 磷肥:磷酸二氢钙、过磷酸钙、磷矿粉,使根发达 9 复合肥:KNO、NHHPO3424
6、有机物: ①CH:沼气、天然气、可燃冰,气体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会产生温室效应 4②CHOH:酒精、有特殊香味、可再生能源、作饮料、医疗消毒杀菌、实验室用得最多的燃
5料
③CHCOOH:调味、厨房中可用其区别食盐和纯碱、除水垢、制无壳鸡蛋
3④甲醛:水溶液浸制动、植物标本,浸泡水产品防腐,但有毒 ⑤CO(NH):作氮肥 227、有毒的物质: 气体:CO、SO、NO、甲醛; 液体:甲醇(CHOH),致失明、死亡 223固体:NaNO、黄曲霉素、CuSO(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粘稠状的波尔多液)24 十九物质的除杂
1、CO(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铁)(千万不能用点燃)
22、CO(CO):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23、H(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2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7、FeSO溶液(CuSO):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448、NaCl溶液(NaCO):加入适量稀盐酸 239、NaCl溶液(NaSO):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2410、NaCl溶液(NaOH):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1、NaOH溶液(NaCO):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2312、NaCl溶液(CuSO):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413、NaNO溶液(NaCl):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314、NaCl(KNO):蒸发结晶
315、KNO溶液(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316、CO(水蒸气):通过浓硫酸。二十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二十一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乙酸铅等 22+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的溶液(除BaSO)
4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二十二 工业制法 10
1、O:分离液态空气 高温 2高温
2、CO: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CaO+CO↑)2323、H:天然气和水煤气高温
2高温
4、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
32(CaCO====CaO+CO↑)CaO+HO==Ca(OH)
225、熟石灰:
烧
碱
:
6、Ca(OH)+NaCO===CaCO↓+ 2NaOH 2233 二十三 推断题中的一些特别知识(方法:找出特别的地方,看其左右的内容)(以下均指初中阶段)
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
2、浅黄色粉末是:硫; 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
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
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
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
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
3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或CuCO 23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
4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__CO),白色沉淀可溶于酸,3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__OH)
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
或
活泼金属+酸
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②碳酸盐和酸反应 ③ Cu(OH)CO碱式碳酸铜(孔雀石、铜绿)受热分解为氧化铜、水和
223体是二氧化碳
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化碳、木炭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二氧化碳(不要求,了解)
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是 甲烷(气体)或 酒精(液体)燃烧。
15、碱和盐的水溶液中(特指可溶的),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
16、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 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11
第三篇:回归课本专题五 不等式、立体几何
一、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不等(等)号的定义:ab0ab;ab0ab;ab0ab.例1.(1)设a∈R且a≠-2,比较
(2)若不等式|x-1| 回归课本专题五:不等式、立体几何 (2)已知a1a2a30,则使得(1aix)21(i1,2,3)都成立的x取值范围是____.4.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 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常用不等式的放缩法:① 1111111 2(n2) nn 1n(n 1)nn(n1)n1 n 22a 与2-a的大小. n1) 5.不等式的应用 例5:已知f(x)对一切实数x,y都有f(xy)f(x)f(y),且当x>0时,f(x)<0(1)证明f(x)为奇函数且是R上的减函数;(2)若关于x的不等式 a|0,a20 222 2(2)若a、bR,则ab2ab(或ab2|ab|2ab)(当仅当a=b时 (1)若aR,则| 取等号) (3)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 ab.(当仅当a=b时取等号) 2 f[cos2(x)]f[sin2(x)]f(m)对一切x0,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662 6.练习: 1、不等式4xxx解集是___________.2最值定理:若x,yR,xyS,xyP,则: ○1如果P是定值,那么当x=y时,S的值最小;即积定和最小○2如果S是定值,那么当x=y时,P的值最大.即和定积最大利用最值定理求最值的必要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 .abc(4)若a、b、cR,则a=b=c时取等号) 3ba (5)若ab0,则2(当仅当a=b时取等号) ab (6)a0时,|x|ax2a2xa或xa; (7)若a、bR,则||(8)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 2|x|ax2a2axa (当仅当a=b时取等号) a||b|||ab||a||b| ab 2ab 即: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b为正数):特别地,2 2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log2(x24x3)2xy40x 13.设命题甲为:;命题乙为:;则甲是乙的___________条件.0xy32y 34.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且f(2)0,则使得f(x)0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2.函数f(x) 5.设a、b、c是互不相等的正数,则下列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__________.....(1)|ab||ac||bc|(2)a2(3)|ab| 1a 2ab2abab2a2b2)ab)ab()(当a = b时,(2222 + 例2:(1)设a,b R,且a+b =1,则2a12b1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2)若0a1a2,0b1b2,且a1a2b1b21,则下列代数式中值最大的是_____.A.a1b1a2b2B.a1a2bb12C.a1b2a2b1D. 3.不等式的解法 2例3:(1)设p:x2x200,q:1x0,则p是q的_________.a a 2(4)a3a1a2a ab6、若不等式|x-1| 9、设函数f(x)xsinx,x[,],若f(x1)f(x2),则x1与x2的关系为____________.2210、若a,b,c>0且a(a+b+c)+bc=4-2,则2a+b+c的最小值为.|x| 2回归课本专题五 不等式、立体几何 第 1 页 11、已知点(x0,y0)在直线ax+by=0,(a,b为常数)上,则(x0a)(y0b)的最小值为 + 2例:⑴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m,n,l和平面,的四个命题: ①m,lA,点Am,则l与m不共面; ②l、m是异面直线,l//,m//,且nl,nm,则n; ③若l//,m//,//,则l//m; ④若l,m,lm点A,l//,m//,则//.其中真命题是.(填序号)⑵已知两条直线m,n,两个平面,,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m//n,mn②//,m,nm//n ③m//n,m//n//④//,m//n,mn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2.常用定理: .12、设a,b R,且a+b =1,则2a12b1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二、解答题: 13、设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g(x)的图象与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而当x[2,3] 时,g(x)x24x4.(1)求f(x)的解析式;(2)对于任意的 x1,x2[0,1]且x1x2,求证:f(x2)f(x1)2x2x1;(3)对于任意的x1,x2[0,1]且x1x2,求证:f(x2)f(x1)1.14、已知f(x)loga(x1),点P是函数y=f(x)图象上任意一点,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轨迹是函数y=g(x)的图象.(1)当0 (2)当a>1,x∈0,1时,总有2f(x)+g(x)≥m恒成立,求m的范围.a//b // a//;aa// ①线面平行ba//; a aa // a//baaa//ba//b;②线线平行:a;;a//bc//b a//cbbb a,b //a abO//// //;③面面平行:; //aa//,b// PO a0 ④线线垂直:ab;所成角90;aaPA b aAO a// 2a 2a0 15、解关于x的不等式:xxa9 二、立体几何: 1.位置和符号: ①空间两直线:平行、相交、异面;判定异面直线用定义或反证法 ②直线与平面: a∥α、a∩α=A(aα)、aα ③平面与平面:α∥β、α∩β=a a,b//a//bab ⑤线面垂直:abOl;la;; aa la,lba,al aa// ⑥面面垂直:二面角90;a; a (提醒:在书写时,要注意定理条件使用的准确) 2.求空间角: ①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范围:(0, ];(2)求法:平移以及补形法、向量法.(主 要以向量法为主) 如(1)正四棱锥PABCD的所有棱长相等,E是PC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BE与PA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 (2)在正方体AC1中,M是侧棱DD1的中点,O是底面ABCD的中心,P是棱A1B1上的一点,则OP与AM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 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范围[0,90];(2)斜线与平面中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回归课本专题五 不等式、立体几何 第 2 页 (3)求法:作垂线找射影或求点线距离(向量法); 如(1)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1,D在棱BB1上,BD=1,则AD与平面 AA1C1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______;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C1D1的中点,则棱 A1B1 与截面A1EC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 ③二面角:二面角的求法:(主要以向量法考查); 3.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间联系 三棱锥中:侧棱长相等(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相等)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外心;侧棱两两垂直(两对对棱垂直)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垂心;斜高相等(侧面与底面所成相等)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内心;正棱锥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相等为θ,则S侧cosθ=S底;正三角形四心?内切外接圆半径?; 4.空间距离:(要注意在求体积时)①异面直线间距离:找公垂线;②平行线与面间距离(两平行 PAn 面间距离)→点到面距离:直接法、等体积、转移法、垂面法、向量法h.n 5.平面图形翻折(展开):注意翻折(展开)后在同一平面图形中角度、长度不变;6.从点O引射线OA、OB、OC,若∠AOB=∠AOC,则A在平面BOC的射影在∠BOC平分线上;若A到OB与OC距离相等,则A在平面BOC的射影在∠BOC平分线上; 7.常用转化思想:①构造四边形、三角形把问题化为平面问题;②将空间图展开为平面图; ③割补法;④等体积转化;⑤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⑥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⑦有中点等特殊点线,用“中位线、重心”转化.8.练习 1、已知直线l⊥平面,直线m平面,有下面四个命题: (1)∥βl⊥m(2)⊥βl∥m(3)l∥m ⊥β(4)l⊥m∥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2、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m,n,l和平面,的四个命题:(1)m,lA,点Am,则l与m不共面; (2)l、m是异面直线,l//,m//,且nl,nm,则n;(3)若l,m,lm点A,l//,m//,则// (4)若l//,m//,//,则l//m其中真命题是(填序号) 3、已知一个棱长为6cm的正方体塑料盒子(无上盖),上口放着一个半径为5cm的钢球,则球心到盒底的距离为cm.4、矩形ABCD中,AB=4,BC=3,沿AC将矩形ABCD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AC-D,则四 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5.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棱AA1的中点,若截面BC1D是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柱的体积为。 6、如图AB为圆O的直径,点C在圆周上(异于A,B点)直线PA垂直于圆所在的平面,点M为线段PB的中点,有以下四个命题:(1)PA//平面MOB;(2)MO//平面PAC(3)OC平面PAB;(4)平面PAC平面PBC,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 B C 7、设P,A,B,C是球O表面上的四个点,P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1,则球的表面积为.8.已知ABCD是矩形,AD=4,AB=2,E、F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PA⊥平面ABCD.(1)求证:PF⊥FD; (2)设点G在PA上,且EG//平面PFD,试确定点G的位置.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DC,△P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AD 4,BD,AB2CD8. (Ⅰ)设M是PC上的一点,证明:平面MBD平面PAD;(Ⅱ)当M点位于线段PC什么位置时,PA∥平面MBD?(Ⅲ)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P HD CF 回归课本专题五 不等式、立体几何 第 3 页 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中学语文 回归语文课本,提高教学实效 朱先容 电话:*** 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校 【摘要】:高考选材天马行空,题型也千变万化,于是不少师生都认为语文课多上少上、学与不学一个样,甚至学了还不如不学。课堂上,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占据着教学的有效时间,而经过严格审定精挑细选出来的课文则被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惊鸿一般掠过。本文笔者从梳理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夯实语文基础;立足教材,巧用课后练习,提升阅读技巧;储备素材,发展人文素养,提升写作能力三方面探讨了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方法。【关键词】:回归 语文课本 提高 教学实效 高考选材天马行空,题型也千变万化,于是不少师生都认为语文课多上少上、学与不学一个样,甚至学了还不如不学。语文教师片面追求高分,轻视教材,课堂上,用大量的课外阅读代替对课本的解读;为了赶时间,只重视课内文言文的教学,轻视甚至放弃课内文章的教学。因此,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占据着教学的有效时间,而经过严格审定精挑细选出来的课文则被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惊鸿一般掠过。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这种轻视教材,忽视课本的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注定会事半功倍。 虽然高考选材天马行空,题型也千变万化,它高于教材,但它又源于教材。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住了语文教材这个“宗”,才能以不变来应万变,达到“处变不惊”的境界。纵观近几年重庆语文高考试题,命题也越来越重视与语文课本的接轨。课本上可直接作为考题的有现代汉语语音、字形、词语和古汉语实词、虚词、句式及名句名篇、文学常识与作家作品等语文基础知识。高考名句默写,均选自课本,特别是课本里名篇佳作中语言简练,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的句子,成为默写的常考内容。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现象均来自课本,实乃“熟悉的陌生人”。诗歌鉴赏的意象、情感内容、表达技巧也大都隐含在语文教材之中。语言的仿写内容也与课本作家作品等文化内涵紧密联系,甚至作文的素材选用和主题表达也与课本密不可分。所有这些都在启示我们,高考语文的“影子”就在教材中,我们必须回归课本,注重语文知识的梳理、积累、挖掘和灵活运用,才能彻底改变语文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梳理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学生语文基础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大致分成记忆型和应用型,几乎覆盖所有考题。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多而杂,为方便记忆,必须总结其规律,梳理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1、语音、字形、词语、文学常识、名句默写的分册梳理,将语言文字运用与语音、字形、词语、病句、修辞等考点相结合,落实到教材中。例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考点,学生学起来抽象而枯燥,我在教学中选取了课文鲁迅的《祝福》,采用小组讨论式将知识讲解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合作探究中有效解决了作文中乱用标点符号的问题。 2、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积累。我在教学中开设“文言天天测”活动,将必修所有文言文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分课制作文言实词知识卡片,强化了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3、文体知识、表达技巧知识。 (1)梳理不同文体命题特点:中外小说《林黛玉进贾府》《装在套子里的人》;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写人叙事)《荷塘月色》(写景抒情);诗歌《蜀道难》(古诗)《登高》(近体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词)《醉花阴》(婉约词)《沁园春·长沙》(现代诗歌);中外戏剧《雷雨》《哈姆莱特》;新闻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文艺评论、随笔杂文《咬文嚼字》《拿来主义》;科普文章《动物游戏之谜》;古代人物传记《苏武传》;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论说文《劝学》《师说》;古代抒情散文《归去来兮辞》《赤壁赋》;序跋类散文《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梳理各种文体的特点,篇章结构。(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欲扬先抑。整合必修1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和《语言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课 本典型案例系统梳理。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诗经·采薇》的重章叠唱,《荷塘月色》的通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夸张。 (4)小说人物写作技巧:《祝福》的白描,《林黛玉进贾府》的肖像、语言描写、侧面烘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自然环境的烘托,《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概括介绍。 二、立足教材,巧用课后练习,提升阅读技巧。 课本学习是个整体,编者精心设计的课后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凭借和依据。是本,是纲。它不仅是帮助深入理解课文的重要扶手,而且题型设置科学合理,和高考题型有着密切联系。“整体把握”的方法灵活多样:有认识文中人物的,有抓主要内容或重要观点的,有明确主旨或全文情思的;有理清思路(情节、结构)的,有拟小标题的;有从审题切入的,有从文首或文中或文尾引发的,有从写法人手的,等等。“局部深入”这一环节,以“整体把握”为基础和支撑,对课文语言艺术进行品味揣摩,把欣赏评价引向深入;“拓展运用”旨在通过从课内引向课外相关文本的比较阅读,或以读促写。 《记念刘和珍君》课后练习前三题就依次指向了“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筛选文章信息,概括人物性格”、“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等考点。《小狗包弟》第一题“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涉及到现代散文阅读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荷塘月色》练习二对应高考考点“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抒发了此人怎样的感情?”“辛词善于用典。在这首词中,作者各用了哪些典故?他借助这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分别表达什么情思?”“前人评《秋兴》(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情怀的?”这些题目的设计关联到高考考点古代诗歌鉴赏的诗歌形象、意境、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观点态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前三个练习分别指向高考小说阅读的“概括情节要点,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自然环境的作用”三个考点。3 《装在套子里的人》三个课后练习指向小说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探究小说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由些可以看出,语文高考并不神秘,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的规范作答,“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让学生触类旁通,在高考中迁移运用。 三、储备素材,发展人文素养,提升写作能力 教材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学生作文的样本。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高中语文课本入选的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对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品德修养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看作是学生写作的典范。积累并利用好课本素材,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 首先要背诵大量的优美语段和名句名篇。《荷塘月色》中描写“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段落生动而富有感情,可通过诵读和背诵既可以有效形成语感,又可通过仿写博喻句、通感句训练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滕王阁序》中的警策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排比句式和排比段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而古诗文则为写作提供了鲜活的事例和深刻的警语,这是极佳的写作素材。 其次要提炼教材中经典形象。语文教材中的历史或文学形象众多,忠君爱国上下求索的屈原,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胆识兼备视死如归的荆轲,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司马迁,坦率宽容顾全大局的蔺相如,执着坚韧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自矜功伐刚愎自用的悲剧英雄项羽,不为五斗米折腰从容淡静的陶渊明,天真浪漫豪放不羁的风流才子李白,博学多才乐观豁达的大文豪苏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胸怀天下睿智坚韧的政治家诗人毛泽东,懂得感恩用灵魂行走的残疾作家史铁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真善美挖掘文本人文内涵,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再次要注意训练“一料多用”的能力。课本素材内涵丰富,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如“烛之武退秦师”的事例可以向这些角度思考:①做事要善于抓住矛盾,分清主次;②临危受命,勇于面对困境;③善于认清自我,把握自己的优点。如果能坚持这样的训练,那么课本中的素材就不再是单调僵死的材料,而是经典的鲜活的论据了。 总之,回归课本,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对课本的人文内涵进行挖掘是非常有必要的。“语文教材是丰富的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且涉及到社会诸领域,是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好例子”。语文教师必须回归课本,将教材作为一个范本,借教材完成多个任务,切实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教育文集 第一、三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月第一版 [2] 张坤.立足课本注重拓展——高考阅卷老师谈高考语文备考[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11:161-164 [3] 蔡奋琪.回归教材——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2 [4] 刘倩 黄德涛.考纲、试题与文言文[J].中学语文教学2003,03 [5] 张翠华.读写结合渗透习作指导[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2010, 10:104.5 立体几何基本概念回归课本复习材料 一.基础知识: 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4)转化为面面平行.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线线平行;(2)转化为面面平行.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线面平行;(2)转化为线面垂直.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交线垂直.12.球的半径是R,则 其体积V43 R,其表面积S4R2. 13.球的组合体 (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 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14.柱体、锥体的体积 V柱体Sh(S是柱体的底面积、h是柱体的高).V1 锥体Sh(S是锥体的底面积、h3 是锥体的高).17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范围:[0,90];(3)求法:作出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20.几个定理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1)公理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2)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的交线和这条直线平行;(3)面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4)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 (2)直线与平面相交。其中,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 和这个平面垂直。注意:任一条直线并不等同于无数条直线;(3)直线与平面平行。其中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都叫作直线在平面外。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①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②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的交线和这条直线平行。在遇到线面平行时,常需作出过已知直线且与已知平面相交的辅助平面,以便运用线面平行的性质。 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1)判定: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②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和这个平面垂直。(2)性质: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1)判定:一个如果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2)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第四篇:回归语文课本,提高教学实效
第五篇:立体几何基本概念回归课本复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