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励式教学法在《商品采购管理》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激励式教学法在《商品采购管理》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提出激励式教学法,对其进行定义,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商品采购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对激励式教学法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种教学方法的延展性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激励式;参与;积极性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167-01
一、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甚至是发言都是被动的,如果被告知有可能被提问,学生则会高度紧张,又加上一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完整或理解不深而把准备回答的时间花在了翻阅教材上,导致课堂提问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压力和负担,因而,不仅不会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厌烦、抵触的心理。
二、激励式教学法
激励式教学法是一种课堂教学中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学习、主动发问、自主讨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激励式教学法主张以引导的方式提前为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轻松氛围,脱离书本的束缚,为思考和回答问题做好铺垫。同时,辅以必要的奖励,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欲望、兴趣,再结合竞争的形式,最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表现和发言。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个人激励和团队激励两种情况。其中,个人激励是针对一些基础、通识性知识的应用考核,而团队激励则是针对一些实务性、综合性、应用性知识的应用考核。
三、激励式教学法在《商品采购管理》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商品采购管理》课程性质与特点的分析
《商品采购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些管理类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从本科层次的教学培养目标来看,本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采购的基本业务能力,对采购流程、人员等进行管理的基本管理素质。比较偏重实务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知识的教学。因此,为实施激励式教学法提供了应用的课程基础。从内容上看,无论选取哪一本教材,大体上都可以将课程设计为基础篇、业务篇和管理篇三部分,分别从采购及采购管理的基本原理、采购订单操作等业务和流程、采购成本控制等项目的管理三大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覆盖了基础理论、实务操作、管理技能三个层次,为实施激励式教学法提供了应用的内容基础。
(二)激励式教学法应用的方案
1.章前引导与任务预置
与以往课堂教学方法不同,激励式教学法为使学生增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信心,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般在每章学习开始之前都会做必要的章前引导,为本章学习的内容要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做好导入和铺垫。如在学习采购谈判的相关内容时就以一个典型、经典的案例作为引导,让那个学生对谈判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先有个大体上的认识,这也为后面要完成的模拟采购谈判提供了参考示例,可以让学生在做课上和课后教学任务时有知识准备,而且有兴趣、有信心。
2.回答问题的名额设置
激励式教学法在应用中为体现其“激励性”,一般要将学生的表现与平时成绩结合起来,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在《商品采购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提问问题的方式上采取名额限定的方式,在给定的时间内提出有针对性、答案灵活、方式多样的问题,学生需在给定的时间内做答,可以讨论,可以相互补充,但名额有限,先答先得分。在这种有激励、有竞争,又不受条框限制的形式下,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3.考核上的递减与递增相结合
为激发学生在回答问题和完成任务时的积极性,并保证回答问题、完成任务的质量,在成绩评定上按回答问题的顺序递减,质量递增的原则给分。回答问题的顺序越靠前,质量越好成绩越高。如在案例分析中一般设置三到四个问题,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可以任选一题做答,也可选择多个问题回答,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回答问题完整,逻辑清晰,则可以得到满分,否则酌情减分。这样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则具有明显的激励性。
(三)激励式教学法的应用结果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分别在两个本科班级(一个物流管理专业的班级作为专业必修课,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班级作为专业选修课)的应用检验后,事实表明,激励式教学法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成绩显著。
1.回答问题的人数大幅增加,课堂参与度提高
经比较,实施激励式教学法的这个学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数较之前增加了超过20%的比例,课堂参与度由之前的10%左右提升至50%~60%,有显著提高。
2.回答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质量有所提高
由于有所准备,且形式灵活不受限,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大,因此,在回答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质量上有明显提升,直接表现在回答问题和任务汇报的思路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完整,逻辑更加合理,论述更加充分等方面,由此带来了平时成绩的整体上的提高。
3.学习积极性的延续和延伸
调查表明,在《商品采购管理》课程实施了激励式教学法之后,在后续的相关课程,如《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延续了之前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在同期开设的其他课程中也表现较好,这表明了激励式教学法在应用上具有明显的延续和延展效应。
综上所述,激励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商品采购管理》课程课堂教学应用的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不适应激励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不参与、不思考,平时和期末成绩不理想,因此,下一阶段,激励式教学法将围绕如何进一步调动课堂教学中学生整体上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期进一步提高其应用的效果和效应。
第二篇:CDIO主动式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场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CDIO主动式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场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
究
摘要:本文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指导建筑学专业《场地设计》教学,以项目驱动为教学形式,将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并且研究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用教学成果验证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最后结合实践提出实施新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CDIO 主动式项目驱动《场地设计》教学改革
CDIO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MIT等四所大学研究出来的一种先进的基于工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场地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场地设计知识是建筑师日常工作中必备的知识。对于一个有经验的建筑师,场地条件的调研、分析与利用常常可以作为突破设计本身的重要切入点,使设计成果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方案。《场地设计》是一门提升建筑学教育水平的特色课程,笔者使用CDIO主动式项目驱动教学法对我校建筑学专业的《场地设计》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与研发,使学生在主动式项目任务驱动下,更积极地、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以生成新知识和提高实际能力作为最高成就目标。
一、传统《场地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多年《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发现在该课程理论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时少,任务紧,无法合理协调。
本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一般面临课时少但教学内容庞杂的问题。传统授课方式,教师只能采取集中填鸭式教学。如此,教师工作量很大,并且由于学生一般前期储备知识不足,只能被动地对新知识死记硬背,学生工作量大,师生只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标,真正“两败俱伤”。
2.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离,无法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如课堂教学、书籍阅读、课后习题等,无论是从信息含量还是从信息获取手段上而言,都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并且,这种《场地设计》教学模式与设计实践相脱离,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限制在课程理论知识上,导致一些学生课上走神,无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提高。
3.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
教师在教学中孤立地传授知识,单纯地训练和开发学生的某种技能,没有以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前提,整合专业知识、个人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反思过程。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往我们进行的教学反思只是教师本身对教学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仅限于教师的个人行为。我们缺乏的是教师与学生就课堂授课、项目布置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互动式对话与讨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分享”、“合作”,“共同提高”。
二、CDIO主动式项目驱动融入《场地设计》教学的实施步骤
在CDIO主动式项目驱动之前提取少量课时对基本知识点进行课堂集中讲解,这是项目正式启动前进行的“预备会”,教师可以借此布置项目,开启“ARCS”动机模式,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督促分组,明确负责人,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
鉴于场地设计课时非常紧张,可以将案例项目教学部分安排成视频,组织同学课后学习,以此作为学生项目驱动主动式教学的一部分。同时,教师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且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共同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同学分组接到项目任务后,项目负责人统筹制订项目计划,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和兴趣安排任务,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项目计划在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开始实施项目。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营造互助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能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教材、教师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不是主导者,而是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引导者、辅助者,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时间大大增加,教师要不断捕捉学生的动态,定期验收项目进度,及时做好组间评价。
最后一阶段是项目评价阶段。项目评价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各小组间评价三部分。评价阶段,先由小组写出项目实施心得体会,一般由项目负责人向全班进行项目汇报,介绍本组的设计思路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教师从专家或者客户角度对每组设计做出具体点评,其他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让设计者解释所用的相关技术和手法。最后,小组之间互评,互相学习,根据教师意见继续修改,最终评选中标项目。
三、《场地设计》教学项目设计样例
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2.本项目教学课时分配。
该项目需要用到两个教学周8课时来完成,充分以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案例视频学习和各种规范的收集整理,以项目任务驱动为原动力,开发学生主动学习潜能。该项目分课时计划如下:
3.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原理讲解,项目策划;2课时。
教师使用投影仪播放大师作品,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讲解与项目有关的基本设计原理,列出相关参考书目;督促并调节学生分组。学生通过观看精彩的作品,产生好奇心与兴趣;理解与项目有关的基本原理,并按照兴趣与特长进行分组;小组讨论,完成初步项目策划,请老师进行相关重点提示。
第二阶段:课堂探究,解决问题;2课时。
教师解答学生课后观看视频提出的疑问,鼓励学生进行组间讨论;检查项目进展情况,给初步方案设计提出意见。学生总结项目设计的知识点进行组内、组间大讨论,并请老师答疑;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做好知识的迁移。
第三阶段:初步验收,修改提高;2课时。
教师深入各组,进行组内答疑;帮助整理各组设计思路,对设计方案和汇报过程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学生组内讨论,组间请教;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反复修改方案,完善作品。
第四阶段:项目验收,点评、反思。
教师听取各组汇报,对作品进行评价;向每组发放评价量表,进行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得出最终的中标方案;组织同学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学生展示和陈述自己的作品,上交心得体会;配合教师做好评价工作;配合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四、教学效果分析
在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班级进行问卷跟踪调查。通过调查统计结果来看,与其他课程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明显认可CDIO主动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认为本教学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带给学生最真实的项目体验,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解决问题,如何对于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更重要的是,本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组内合作能力,强调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五、使用CDIO主动式项目驱动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取适当的项目。
优秀的项目设计方案是有效实施项目驱动教学的关键。设计的项目要体现课程的系统性和实际技能的结合,项目要与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活动有直接联系,难易程度要适度。
2.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教师需要设计更简练清晰的理论知识导航体系,提供清楚明了的知识结构清单,精心组织设计案例教学视频,依据学生个体能力的区别合理地把握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差异性地评估。
3.注意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
项目大多由几个学生协作完成,因此,分组时对组员的搭配、工作的分工、成员的数量需认真考虑。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鼓励学生多切磋、多协商,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
六、结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CDIO”工程教学模式下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方法更注重教师在方法实施过程中担负的重要作用,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核心职责随之发生变化。教师应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评价,依据学生之间个体能力的区别合理地把握项目的深度与广度,差异性地评估项目,从而梯度式地培养学生。要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解决问题。由于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剧增,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齐兴敏,周鹃.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225-226.[2]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6.[3]曾小英.在文检课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J].晋图学刊,2009(4):21-23.[4]杨淑琼.论基于协作学习方式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J].图书馆学研究,2005(8):67-70.[5]姜大志,孙浩军.基于CDIO的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方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59-164.[6]杨兆华.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3):95.基金项目:盐城工学院教改研究项目
第三篇:项目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项目教学法及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的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进行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探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新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 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15-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培养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成为高校转型期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其具备用准确、地道的语言推介和传播中国文化能力,对于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可以采取项目式教学模式来进行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活动,实现英语翻译课堂高效化。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国际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PBL理论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合作学习和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让学生“进行创作、验证、完善,并制造出某种东西的活动”,以真实项目为语言学习的依托,既注重过程又注重产出,鼓励学习者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分析、内省并最终按要求顺利自主或集体完成相关任务。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翻译教学的问题
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13年12月,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中翻译部分调整为段落翻译,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然而学生所接受的多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在翻译过程中重形式多于重实际应用,急需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
1.翻译教学意识薄弱
长久以来,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重点基本都放在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过于冷落翻译的教学,教师对翻译教学的投入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陈旧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任务本就繁重,教学课时日趋减少,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安排翻译教学,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极易产生厌学心理,学生缺乏足够的翻译实践练习,而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
3.教学资源不足
大学英语教材中翻译练习数量相对较少,主要考查有限的词语、固定搭配和句型的掌握能力,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具备“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这一要求所需的翻译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大学英语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人文性,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翻译教学,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具体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和专业特点,设计出不同的翻译实践项目,按照内容可分为: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又可以具体细化为习俗、节日、美食、人物、文学、艺术、人文、自然景观、科技、能源、环境等。
2.计划制定阶段
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学生翻译能力所达到的三个要求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查目标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教师根据设计好的项目,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 包括目标、要求、完成时间、评价标准等。实施以项目为中心,以提高英语翻译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学生在完成不同翻译项目实践中,掌握不同翻译技巧,逐渐具备把中国的情况介绍到国外的能力。
3.实施?A段
1)创建项目小组。教师应充分参考学生的英语成绩和个性特点指定与志愿相结合,组建项目小组。选定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确定每个成员应承担的任务。
2)讨论学习、搜集资料。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刊、杂志,浏览英文网站等方式确定项目资料,进行组内讨论,增加语言输入,分析、提炼有用信息。
3)项目展示。根据任务分工,小组成员进行项目化翻译,并将作品以小组汇报、PPT展示、模拟场景等形式呈现。
4.评价阶段
这是项目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利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项目评价体系,进行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技能培养为导向的合作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转变角色,明确定位,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教师应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了解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并及时提供帮助,解惑答疑,提出可行性建议,指导学生最终完成教学项目。
四、小结
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中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英语翻译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项目式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翻译实践活动中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学生的英语翻译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为将来推介和传播中国文化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王文彬.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464-468.[3]王芳,陈先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5(12),83-86.[4]张连美.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39-141.[5]张军科.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及其对教师的要求[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6-48.
第四篇:“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采用“巧妙设计问题”“引导积极探究”的方法,从实际教学中举典型事例,让探究性的地理问题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
关键词:探究;地理探究问题
地理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本人从教10年,对此很感兴趣,本文对应设置与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谈一点初步设想。
一、反思现状
一是设计地理探究问题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是“知识呈现型”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水平,逻辑性也很差,应该提出具有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
二是教学手段简单,采用“满堂问”。
一般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简单的回答。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解答问题。教师偶尔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让学生无从下手,无从探究。有时提问时机不恰当,只是在枝节问题上小打小闹,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却视而不见。而教师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可能批评学生答案不标准,而对其中的“亮点”“闪光点”却视而不见。
三是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自主探究。
学生很少会从已知条件出发,提出发现型问题,甚至是创造型问题。发现创新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应有的升华。反思现状,地理问题的探究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能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二、提升思维能力
为了使探究教学成功,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生成提问的思维,努力提高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等个人综合素养,使地理问题的探究性设置朝科学、巧妙、实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A、巧妙设计问题
1、平等意识,心中有学生。在教师心目中,任何学生都是有特色、有个性、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教师要尊重、重视和了解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了解学生的所有,教师要充当问题的探究者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究问题。
2、情境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要结合实际,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与社会密切联系形成开放式教学体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创设提高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如果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会有效;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矛盾,产生联系、困惑、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想向、勤奋好学。
如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教学中,在导入阶段,本人先通过屏幕设计下面两个问题:(1)在北半球,有大量的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氟氯烃过多会造成臭氧空洞,但臭氧空洞却会出现在南极上空,为什么?(2)(展示几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卫星云图)我国大陆高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为什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有关。因此,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从知识的结合点、迁移点、应用点上去寻找,使学生在这些“点”上,探究出某种超凡脱俗的结果。
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当学习了锋面与天气后,那日是11月6日笔者设置一个问题:国家气象局预测“11月8日前后冷空气将袭京城”预测未来8天北京的天气趋势:11月6日―13日?该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这种成功的乐趣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究与尝试。
B、引导积极探究
1、连续设问有梯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结点和关键点设问,组成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由浅入深地发现知识的本质和本质联系。
例如:学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课中,本人设置了如下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一、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
(1)如果地球不自转,画出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思考:这个热力环流能否维持?原因?(地转偏向力)
二、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
(2)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做什么样的运动?在高空向北流动的气流刮什么风?
(3)在0°―30°N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近地面空气怎样运动?
这三个问题逻辑性强,环环相扣,通过师生共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自我总结出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让后再依此推断出中、高纬的大气环流过程。
2、解疑方法多元化。设计的地理问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避免将学生思维框住。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本人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展示冷锋天气图与暖锋天气图,观察比较两种锋面异同?这个问题需要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比较和分析的相结合。
3、释疑结果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不仅是探究的目的,更是激发出独到的见解、设想及做法的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然后去激励学生不断思考。
探究性的地理问题的设计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设置的问题巧妙实用,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或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探究性地理教学遍地开花,为我们的地理教学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2001年月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
第五篇:人力资源激励理论在企业中应用研究
人力资源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人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当代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改革传统的人事行政工作。本文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 激励理论 应用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强调人的发展,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留住人才和发展人才的的需要。
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现有国有企业队伍建设中,虽然大部分积极推行引入激励机制,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整体上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管理高效、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建设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情感激励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只注重集体教育和批评帮助,而忽视了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对干部思想动态掌握的少,不善于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在干部中缺乏一定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
2.职务晋升激励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内部考核制度不完善,没有真正落实到个人。如员工考核的结果没有真正与干部的任用、奖惩、交流、培训挂钩,奖金分配没有真正拉开档次,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体现不出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
3.职务晋升激励不合理
在干部提拔使用上,没有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一些部门在对干部的使用上,轮岗、交流、待岗等制度执行还不到位,出现一些工作能力差的干部该换岗的不换岗,一些不想干事的干部该待岗学习的不待岗学习。这样,不仅工作能力差的干部得不到锻炼提高,而且对有能力干事、想干成事的干部影响很大,同时也不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二、完善国企激励制度的措施.加强物质激励
经济上的奖励与激励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是干部关心的重要方面。运用好对干部的物质奖励,必须保持酬劳分配合理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分配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分配,只有物质利益分配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才能增强大家的工作热情,才能克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
2.职务晋升激励
职务晋升是一种长期性的奖励方法,在职位受限的情况下,可以用增加其工作责任和权限,以及突显其工作的地位等相对容易实现的方法来激励员工。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以业绩、以能力、以工作质量论英雄,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切实给员工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用人环境。干部选拔必须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方针,要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
3.领导表率激励
队伍建设好不好,干部的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能否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关键是要看领导,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对干部能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领导干部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须首先做到;禁止下属做的,自己必须坚决不做。领导干部自身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不正之风要动真的、来实的、不护短、不手软、不姑息迁就。领导如果只有言传,没有身教,讲道理讲得再好听,人们仍然认为“其身不正,焉能正人?”因而作为领导同志,必须要做到言行一致,方能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效果显著。
4.参与激励
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在各项工作中要创造有利条件,要提高工作管理的透明度,给予大家积极参与的机会,并赋予其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要积极倡导人人是管理者,事事让干部参与管理,让干部把单位各项工作视为自己的事,把组织视为自己的“家”,就一定能焕发其工作热情,从而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合作。
5.进行情感激励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活,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进基层一线的原则,时时处处关心干部的生活,对干部思想动态、工作、家庭出现的问题等情况,通过走访、谈心谈话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既教育干部正确对待问题,防患于未然,又帮助解决困难和矛盾,沟通干群心灵的桥梁,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6.目标考核激励
建立以目标责任制为特征的激励考核办法,是一种最基本、最明确的激励手段。它要求责任人完成目标任务而规定的奖惩手段和保障措施。用具体的目标责任,鼓舞和激励员工采取积极行动。制定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运用各种手段广泛深入进行宣传发动,使大家清楚了解自身目标任务,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任务过程中应承担的目标责任,自觉地为实现责任目标而努力奋斗。
7.舆论激励
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和上进心是一个正常人的有的心理特点,人的思想活动是有目的性,适时适度的激励就会激发出人
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激发出各种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一些工作表现突出、好人好事要给予肯定,必要时提倡公开宣传,给予表扬;对不良行为要进行批评,严肃纪律。并通过内部通报行式,推广那些好思想、好作风、讲奉献、争贡献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人们向正确、高尚的思想和行为看齐,向先进看齐,向身边的典型看齐,激发干部学先进、赶先进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从而,达到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的目的,形成奋发上的良好氛围。
8.学习培训的激励
一方面必须给企业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另一方面,要在整个公司系统内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根据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个方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达到学习培训的激励效果。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的关键。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啸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兰德华.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简要辨析[j].法制与社会,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