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打论文
散打论文
散打又称为散手,在中国历代有许多种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对拆、技击等。由于多种对抗都采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国民间还有“打擂台”之称。然而,现在的散打与传统的散打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1979年,随着中国武术热的再度兴起,中国体委按照竞技体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并于同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做了首次汇报表演。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赛规则》,1987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现在武术散打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经过高度抽象,确立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拳法以冲、掼、抄、鞭,腿法以蹬、踹、扫、摆、勾为内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同时,防守技术也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散打从比赛形式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为输方。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局两胜制,先赢两局者为赢家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打介绍
散打,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古代称之为相搏、手搏、白打、拍张,手战,相手等,由于采用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所以又称为“打擂台”。它是一项以踢、打、摔为内容,以双方格斗为形式的对抗体育竞赛项目,是武术徒手搏击的组成部分。散打运动不同于摔跤、柔道、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拳击等对抗形式的体育运动,它突出了武术的“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原则,充分表现出“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三分手,七分腿”的武术技击术特点。散打的又一特点就是“摔术”的应用,有抱腿摔、挟颈摔、过肩摔、抱腰摔等摔法。不论是技击的原则,还是具体的技击术,散打是应用中华民族体育--武术这一传统技击法进行对抗的运动。
散打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力量,改善学大生身体的灵活性及柔韧性,培养大学生坚定意志。因此散打普遍的运用在各高校体育的教育活动中。高校在进行散打的初级阶段,几乎都是从俱乐部的形式开始的,面向的大学生很多都有一定得基础,或者对散打的运动有很大的兴趣,这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通常较好,对训练内容和运动强度的适应比较快。同时俱乐部里的教练,训练时间宽松,训练内容及进度灵活,所以俱乐部形式教学很成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武术更是博大精深。中华武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源于中国,更是整个世界的财富。武术起源于人们的军事斗争以及生产斗争,他的核心部分是竞技;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是一种对抗形式,作为武术最高的表现成为武术之精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散打已趋于成熟,并且正在向世界范围扩散。本文主要探讨散打走进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
一、可行性
(一)政策支持
教育部在教育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总结国内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在2002年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新的《纲要》是教育部,对广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新的时期,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大纲,是体育课程评价及建设的依据。新的《纲要》非常重视国际的经验本土化。课程的内容上,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的传统体育,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性。而民族传统得体育项目散打,就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散打教学不仅仅是对高校课程设置的补充,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继承。
(二)竞技散打的可改造性
散打本身有很强的可改造性,这个性质为散打走进高校奠定了基础。不管哪种竞技的项目,技术都是具体动作要素构成的,我们可以依照不同的需要对他的技术进行改造和整合。散打技法很丰富,种类也很多,但是同样能够依照技术的运用、动作的特征等的人体的规律对散打技术进行简化、提炼、改造,得出具有代表性又适合学生来学习的内容。同样能够在通过大量的调研,依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并结合项目自身规律,构造适合高校的散打规则。
(三)平台
良好的现状以及成熟的体系,为散打走进大学校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散打作为竞技武术,从1978年试点到1989年批准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经过了不断的探索,竞技散打的技术动作基本稳定,同时技术风格也基本成熟,而且竞技散打得规则日趋完善,再加上女子散打的起步,都在完善着散打的竞技体系。
二、必要性
散打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大学生学习散打运动能够锻炼意志、强身健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顽强、勇敢、坚毅、勇猛向上和拼搏的精神;培养武德、陶冶情操,养成团结互助、尊师爱友、见义勇为、遵守纪律、守信立义的精神;锻炼心理承受的能力,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竞争。
作为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经过散打的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大量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康体魄,团结互助、不怕困难、勇于进取、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热爱祖国的社会栋梁。将来的经济界、政界、科技界和军警界的精英,很可能会是获得过武术段位的散打高手。
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振兴国家的力量之源。先进的文化是代表大众利益、顺应时代要求、富国而强民的精神力量。武术包含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华夏文明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武术的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其中以爱国主义作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国魂。在历史上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英雄不胜枚举,习武英雄都有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扶贫济困的精神。
散打走进高校的体育课,可以使大学生一边学习散打,一边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不断的促进大学生更加认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自尊心。这样民族文化就能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三、结论
大学开展散打课程,能够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培养竞争的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同时可以防身自卫、强身健体。学生喜欢散打,学校有这个条件来开散打课程,散打走进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是可行的。在学校开散打课程,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散打要想真正的得到发展和普及,并且走向世界,一定要从学校的普及开始,这也为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提出了新的可能,也解决了大量运动员退役之后就业的问题。
第二篇:散打论文
结合学习实践谈谈对散打技、战术的认识
散打又称断手、散手、实作等。散的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难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就其原始意义来讲,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中国各种拳术运用零散招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徒手格斗,属于武术对抗性技击项目。这种比赛不仅有助于掌握武术的技击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勇敢、机智、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
关键词:散打、技术、战术、攻防
随着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在散打比赛中,其技术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且比赛中战术的变化和运用也愈加丰富。培养散打运动员对技术,战术的运用能力,使其在比赛中得到完美的发挥,这对取得比赛的胜利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技术动作,不一定能保证在实践中也能成功完成。因为,在比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技术和战术的相互联系与完美结合。因此,运动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动作,还要重视战术与技术动作的结合运用。
根据攻防矛盾可将散打技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根据技术表现特点{身体运用部位不同}可将进攻战术分为打法和踢法二种:防守战术分为接触性防守和非接触性防守。根据动作数量的不同,散打技术又可分为单一技术{基础技术}和组合技术。进攻技术可分为单一进攻技术和组合进攻技术,进攻技术可分为单一打法,单一踢法,组合进攻技术根据运用技术种类不同可分为同类组合技术和非同类组合技术:防守技术可分为单一防守技术和组合防守技术。
散打运动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开放性,现代散打的技术结构是开放性的,是在武术实用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兼并国内外各种搏击技法,经过选择,加工,改造,整理,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技吉技术; 简单实用性,现代散打追求的是技术的简洁明快;综合多样性,现代散打采取的是“杂交”优势,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但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宝贵的传统技法,而且还吸取和借鉴了世界上各种优秀的技法方法和经验,使现代武术散打技术在踢,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技术体系。随机性,由于散打对抗局势是瞬息万变的,因此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必须在瞬间变化中把握机会,使用娴熟的而有效的技术击败对手。这是现代散打的特殊要求。这种技术实施的随机性,给现代武术散打比赛增加了一定难度,也促进了其技术更加简明实用;科学规范性,所谓科学性,就是现代武术散打技术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适应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要求,技术的设计要合理,竞赛的各种条件要公平。
散打战术的分类:散打运动按照其攻防性质可分为进攻,进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反击、防守、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等七种战术行动。
狭义的攻与守是属于技术范畴的内容,与战术行动并无关系,而应用攻与守的技术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谋略克敌制胜则属于战术问题。进攻固然是直接取胜的战术行动,但是把防守看成一种消极的战术是不正确的。通常,并不说明攻方为主动,防守为被动,更不能证明攻方为胜,防守为敗方,而要看运动员如何灵活运用攻防战术。如果只想拼命进攻,置防守不顾,或反之,只一味防守,失去进攻的有利时机,都将导致失败结局。主动进攻,积极防守,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才是符合辩证的完备守攻之道。
在实战中攻固然主动,但消耗体力,容易暴露弱点,给对方以有机可乘,守虽然处于暂时的被动,但换来的是下一步的主动。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防守意识强,善于后发制人的运动员更为成熟。应用攻防战术,重要的是解决三个时机:一是进攻时机,二是防守时机,三是攻防转换时机。不失时机地采 取攻防手段是运动员必备繁荣素质。
散打运动的技术与战术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技术是战术的基础,而战术则是充分发挥技术的保证,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技术技巧,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而离开了战术的合理运用,任何高超的技术都会大大的减弱其威力。一个训练有素的搏击者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观察,并且能迅速而随机地确定或调整自己的战术方案加以实施将纯熟的技术,高智能的技术意识和大无畏顽强拼搏的英勇精神气概相结合,一举击败对方。散打运动要求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细腻,熟练,准确;战术意图全面,丰富。运动员掌握的技术动作越全面,正确熟练,对完成战术方案就越有保证。战术比技术难掌握,因此,要求教练员在教授技术的同时,要多向运动员灌输技术的使用意图,把技术动作与战术知识结合起来运用,使运动员掌握具有战术性质的技术,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其运动成绩,初学散打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法之后,应立即转入对各种技术的实际运用上,以求迅速提高技术实战水平。总之,战术与技术是相互联系,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运动员技术水平越高,战术变化就越多,而技术丰富了,又可以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学习和训练散打,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手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坚持散手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散打是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防守要到位,反击要及时,从而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双方临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卫和克敌制胜的技能的作用。
第三篇:散打论文2
试论武术在中学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 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给中学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武术是中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在中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中广泛开展武术教学法的作用和意义在中学体育教学法中将现代竞技体育与武术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健康,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全文通过对武术的特点及文化内涵的分析,阐述了武术在中学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武术;中学体育;地位;作用 1 前 言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武术运动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他有着与别的运动不相比的优越性。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武术课是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在中学体育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武术教学中的内容丰富,它包括对人的政治思想素质、行为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高尚意志品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所以中学武术课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有一定的作用。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利用自己在实习期间,在学校观察学生在上武术课,其中男同学400人,女同学300人,初一学生占45%。初二学生占55%。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并提取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
观察法
利用交流比赛期间进行观察队员的训练情况和训练期间教练对队员的要求不同而得出了结论
分析综合法 通过分析综合进行讨论与分析而得出相关的论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武术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3.1.1 武术的特点
3.1.2 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
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征,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特点都是以踢、打、摔、拿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虽然套路中不少动作的技术规格与技击原形不同,或因连接贯串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术的核心。散打的技术更是与实用技击术相一致,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3.1.3 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既讲究动作 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物眼身步的活动,如太极拳要求“以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等。套路演练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这一特点充分 体现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和练功方法。3.1.4 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和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类别的武术项目其练功方法、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负荷不尽相同,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加以选择。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种广泛的适应性给开展武术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3.2武术的文化内涵
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中华历史上绵延数千年。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它是更富哲理的运动,有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从武术运动的发展过程和文化形态的形成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2.1 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也是本体论的一个重要体现。所谓“天人合一”,即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武术是人体的运动,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练武实践必须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武术传统练功十分注意按自然界四季和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提高锻炼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中国武术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下产生的,“学以致用”正是演练武术中的体现。而武术意境、神韵等又很难用言语表达,这就要求学习者身体力行,用直觉去领悟、体验、进而把握。这也是我国民族传统思维的特征。
3.2.2 尚武崇德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华土壤中的武术各方面无不贯穿着浓厚的伦理思想,即强调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使尚武与崇德成为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武德的理论很丰富,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武德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在武德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仁学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仁”的基本含义就是要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同样也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性的最高境界。“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是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和准则的伦理观念。“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如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守信用,重承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即惩恶扬善,见义勇为的道德品质。3.2.3 武术与传统医学的关系
武术与传统医学同属人体文化的性质范畴,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并在同一文化区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又共同丰富、发展。武术则将传统医学理论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健身之道。武术不少拳种就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练拳健身的。另外,武术与传统医学的骨伤科也具有血肉相连的关系。所以说,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长期相互融合促进了二者共同发展。3.2.4 武术与传统文学艺术的关系 武术所独有的外在形式美与内在精神美为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一个广空间。例如,武侠文学就是在武术影响下产生的独特的民族文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另外,武术与杂技、舞蹈、戏曲、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都有着亲缘和相互滋养的密切关系。武术所包容的丰富文化内涵,是任何其他运动项目都不可比拟的。武术在中学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4.1 武术在中学体育中的地位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各级中学体育教学必修内容之一,一直以来深受各年龄段学生的喜爱,特别是近20几年来,随着我国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武术在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进一步受到重视。最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增加并规定了武术教学的内容和时数比例。许多高等院校已将初级长拳第三路和24式简化太极拳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学校武术教育也开始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朝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体育院、系还设置了武术专业,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等武术专门人才。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上海体育学院设立武术专业博士学位点,标志着传统武术已步入现代科学文化的学术殿堂,成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的专门学科。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武术的学术研究气氛和学术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呈现出相关学科交叉融汇、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的发展态势。可以相信,今后武术必将在中学体育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4.2 武术在中学体育中的作用 4.2.1 培养爱国道德情操的作用
武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讲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武德教育,素有“习武德为先”、“习武以德本”、“习武不动武”之说,通过武德教育可使学生明确习武的目的并非为了逞强斗狠而是为了宏扬传统文化,为了懂得做人的道理。社会生活中的日常道德是建构武德的基础,而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拳种又有各自的戒约,但一般的都有要求习武者尊师重德、诚实求信、乐于助人、遵纪守法。同时还要求习武者要见义勇为、无私奉献、扶正义、报效国家。明代的少林寺僧在国家危难之际,自觉与侵犯的倭寇浴血沙场;近代的武林高手霍元甲、韩幕霞等都将生死置之度外,先后胜挫外国拳击手,为国争光,这都是武林界人士以民族大义,国家荣誉为己任的历史见证。另外,武术动作舒展大方、造型优美,经常锻炼还可培养学生热爱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4.2.2增强体质的作用
要练好武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而通过武术练习又可发展人体的灵敏、速度、柔韧、灵活、协调等素质。如武术中有许多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跌扑翻滚的动作,经常练习,可有效的发展人体的力量、速度、柔韧和协调能力。武术套路练习时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密切配合,对神经的调节功能有较高的要求。武术动作的方向、结构、路线较复杂,还能有效的刺激和改善大脑的功能。另外,太极拳还具有养生的价值。经常练习,可修身养性,身心双修。长期的实践证明:练习武术对增强体质,特别是对增强青少年儿童的心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合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的人选择,在中学体育中推广,有助于大中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养成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可为未来的工作的事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4.2.3 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作用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练拳习武,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学习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自卫能力。4.2.4磨练意志的作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习武者获得武术真谛的保障。拳谚讲:“要练武莫怕苦”,“要练功莫放松”。武术的练习,特别是追求技艺提高的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2.5 发展智力的作用
长期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正逐步揭示和论证了武术运动可以通过改善学生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机能状况,对全面发展观察力、广泛的训练记忆力、启迪和诱导想象力以及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创新和实践恰恰是武术运动的重要特征。像现代武术运动中的自选拳、刀、枪、剑、棍,太极拳竞赛套路国际武术竞赛套路等,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4.2.6 提高文化素质的作用
武术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其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乳汁的滋养,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精湛技术,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美学、文学、伦理学、中医学等文化内涵。通过学习武术,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健身防身的技术与方法,还可从中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文化素养的提高。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学体育中,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与作用。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使学生有效的增强体质,还可培养道德情操,磨炼意志,是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形式。5.2 建 议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搞好武术教学,进行训练前,要做适当的热身,出拳时适度发力,不可用力过猛,否则,很容易因为运动过度而产生运动损伤。由于武术运动强度较大,如果练习者出现腿部疲劳、局部痛状不适、眩晕、心率过快等情况,最好停止练习。所以,在学校大力推广武术健身时,要加大普及和推广力度。
第四篇:散打 高校散打教学 现状 对策论文
散打论文: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散打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自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高校都围绕着《纲要》进行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中也越来越多地引进了学生们喜爱的体育运动。散打运动以其民族特色和具有的强身、健身、防身、修身等价值,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与此同时全国许多普通高校也已将散打运动列为公共体育选项课程内容之一。因此对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研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上长期处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就武术文化而言,河南省是少林拳和太极拳两大著名拳种的发祥地。在河南省高校开设散打课,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有着丰厚的武术资源和扎实的群众基础,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是非常有利于散打运动在河南省高校的发展和普及。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笔者对河南省已开展散打选修课的37所高校和未开展散打选修课的58所高校,各抽取6所进行调查。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散打选修课的开展现状、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设备、场地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影响河南省高校公共散打选修课开展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1.高...【英文摘要】Since August 2002,《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lines》were promulgated, the na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l around the Outline fo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in the introduction of more and more students Their favorite sport.Sanda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a wide range of social values and the unique physical, fitness, self-defense, cultivation of such values loved by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whi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have m...【关键词】散打 高校散打教学 现状 对策
【英文关键词】sanda sanda university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目录】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散打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摘要4-6
ABSTRACT6-71.2 研究意义1前言11-17
1.1 选题依据11-12(文献综述)12-17究13-1414-1
5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关于高校散打运动可行性方面的研1.3.2 有关高校开展散打运动的研究1.3.3 关于高校散打教学方面的研究15-17
2.1 研究对象17研究对象与方法17-2117-2
12.2 研究方法
2.2.3 2.2.5 逻2.2.1 文献法172.2.2 访谈法17问卷调查法17-18辑分析法19-21
2.2.4 数理统计法18-193 结果与分析21-31
3.1 河南省普通高校散打公共选修课的开展现状213.2 河南省已开展公共散
打选修课高校的现状21-27机和认知21-2
43.2.1 学生对散打运动的学习动
3.2.3
3.2.2 散打课教师的现状24-25学生对散打教师的评价2525-26
3.2.4 高校散打教师的综合能力
3.3 河南省未3.3.1 学生对于散3.2.5 散打课教学的现状26-27开展公共散打选修课的高校的现状27-31打的认知27-2828-29
3.3.2 学生对散打认识的途径3.3.3 学生学校开展散打选修课的看法29-31河南省普通高校开展公共散打选修课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31-3731-324.1 我省普通高校开展公共散打选修课的影响因素4.1.1 普遍存在对散打运动的误解31
4.1.2 高技术水平的散打教师欠缺31的足够重视31-32备32
4.1.3 散打课中缺乏对武德教育
4.1.4 散打教学中缺乏场地、器械等教学设4.1.5 散打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影响学生
4.2 河南省普通高校开展公共散打选修课的4.2.1 已开展公共散打选修课高校的发展对训练的积极性32发展对策32-37策32-354.2.1.1 注重培养高校大学生武德的修养和高尚的4.2.1.2 提高散打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
4.2.1.3 科学合理地配置散打选修课4.2.1.3.1 调整散打选修课的课时数思想品德32-33高校散打训练的水平33的课程结构33-343333-34学内容344.2.1.3.2 丰富散打课教学的方法4.2.1.3.3 改进教学手段34
4.2.1.3.4 改善教4.2.1.4 争取高校相关领导的重视,提高对散打项
目的经费投入34-35散打活动一体化建设35研究35-37导的重视35制的训练35-373741-43
4.2.1.5 丰富校园散打活动,促使课内外4.2.2 未开展散打公共选修课的对策
4.2.2.1 高校要加强散打运动的宣传,引起有关领4.2.2.2 在高校设立散打协会和开展散打俱乐部5 结论与建议37-39
注释39-41致谢49-50
5.1 结论参考文献在读期间发表的5.2 建议37-39附录43-49学术论文50-51
第五篇:散打说课稿
散打说课稿
说课人:
钟建云
说课对象: 初一(2)班 说课时间: 2012-5-29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现代武术散打基础理论与实践》中的散打基本技术的拳法教学,我的说课内容分为五个基本内容,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一 说教材地位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往今来,一直是民族自强精神的重要体现。自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以来,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欢迎和喜爱。散打作为武术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特别是近年来的‘散打王争霸赛’,中国武术散打登上国际竞技的历史舞台。
《现代武术散打基础理论与实践》是体育院校武术普修的学生用书,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散打教育者讨论编著成的,教材着眼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散打课程和散打技能。
散打的基本拳法是散打内容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本次教学内容也是散打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我怕准备用10个学时来完成,本次是第一次课的3..4个学时。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和散打知识,确定一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散打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散打的基本拳法的原理。能够叙述散打基本拳法的动作。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0%的学生能够完成基本拳法动作,并做到动作放松、协调。70%的学生固定自己拳法动作。
3.思想感情目标: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中更应该结合起自身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良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积极克服困难,使学生有刚毅,坚韧的个性,同时爱国思想方面进行贯穿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出拳的身体发力顺序。
(2)教学难点:同学对散打拳法的理解。
二说教法
散打是一项非常阳刚和活力的活动。这也是很多青年学生喜爱的魅力所在,所以,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带这性趣和爱好来上。,上课用直观法让同学看到散打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用完整示范法让同学对动作有整体的映象,用分解动作教学法,对动作一点一点分解示范,让同学慢慢掌握动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示范时候用正面示范和侧面示范和背面示范,加强同学对动作的观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先从基础的动作学起,慢慢加入组合动作,让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对动作的讲解要正确和充分,让同学在学动作的时候慢慢理解动作,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可以加入散打的名人事迹,加深同学热爱散打和热爱国家的思想教育,还可以参加散打动作的现场教育,让同学对散打活动有更深的教育。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模仿动作,使学生在跟随老师上课示范动作,先观察,然后模仿,对动作有初步的掌握。让学生在模仿的时候,老师旁边指导,然后单个动作示范,让同学加深映象。3 培养学生对动作理解,老师讲解动作要领,让同学会做动作,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课教学程序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来进行。准备部分 在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等正常的课堂常规后,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本次课目标任务,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接下来进行队列、队形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同时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准备活动:为了使学生身体机能从安静状态逐渐过度到工作状态,在准备活动的开始,学生在体委的带领下进行慢跑,然后有针对性的做几节徒手操,使得学生各主要肌群、韧带等充分伸展。最后安排辅助练习,为基本部分新授课的教学做铺垫。
基本部分 首先用引导语‘有人说散打就是西方的拳法加速腿法,对不对’?用设问法把同学的性趣提高,然后用正确的讲解让同学对散打有正确的理解,然后切入到散打的基本拳法当中,使学生对拳法有基本的认知。教师首先用完整示范法把动作示范,边示范变讲解动作要领,正面示范完,侧面示范,背面示范,让同学有整体的观察,便于模仿。接下来让同学在原地模仿练习,教师在旁边讲解和指导。4 老师喊口令,同学们做动作,老师指出易犯错误并纠正。5 老师在同学们休息时间可以讲讲名人事迹,让同学对散打动作提高性趣,增进课堂气氛。同学加深练习,老师纠正。结束部分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渐进放松练习,使学生感受逐渐静止的过程,体会放松的意义。接下来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分别进行表扬和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