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
识
指导老师:迮林
07550747 张玉
摘要: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总想尽自己最大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进去,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她们缺乏生活知识和活动经验,并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很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必须使幼儿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做到安全与活动同步进行。
关键词: 幼儿 体育活动 安全意识
引言: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是家长与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幼儿园,体育活动尤为重要。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是幼儿身心健康最有效的方式。但是,体育活动是幼儿身体的直接参与体验的过程,幼儿在动态的体育活动中容易发现意外,户外活动时教师 的关注度点不可能一直在某一个幼儿身上,再加上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缺少体育活动经验,对遇到的突发问题不能正确的应对,很容易发生危险。如何让幼儿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作为教师如何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幼儿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锻炼幼儿的身体,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运动中,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耐久力,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幼儿肢体均衡的发展和基本的运动能力的提高,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避免外界的伤害,健康顺利的成长。幼儿园必须把保障幼儿的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充分了解体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识。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 及存在的 安全隐患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幼儿体育目标的途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早操活动、户外体育活动、体育游戏。
(一)早操 活动
早操活动是晨间进行身体锻炼的总称,以基本体操为主要内容,活动时间约半小时左右,且要求每天都按时进行(阴雨天可在室内或走廊开展)。其活动的形式大多采用集体(如集体做操等)和自选活动。在早操活动中也会存在 很多安全隐患。.每天幼儿早操前都会有一些在班级的自由活动,如自由选读、玩积木等等。教师要在早操前检查每一个幼儿的衣服,一方面看看他们穿的是否适合锻炼,一方面检查他们的衣服口袋是否装有积木等坚硬物品,以免发生意外。如:在早操前,幼儿在玩积木时,把积木放入口袋了,忘记拿出来,在进行早操活动时会出现体侧、体前屈和较为激烈的跳跃运动,容易戳伤自己。.幼儿到户外去做早操都是排队的方式,在上下楼梯时很容易发生危险。如:幼儿下楼梯,在下楼的过程中幼儿极容易发生后面幼儿推前面幼儿的现象,这样前面的幼儿一旦摔倒,后面的幼儿极容易接二连三的摔倒或踩踏现象。.教师在组织幼儿早操 前 要考虑到活动的场地。首先供给幼儿的活动场地要平坦、不能太滑、太坚硬或是留有石块、玻璃、凹洞等杂物。在做器械活动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场地的大小,以免发生意外。如:在做棍操的时候,如果教师供给的场地不宽裕,幼儿在做操时很容易发生幼儿间不经意敲打的现象,很容易受到伤害。
(二)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体育活动是以教师直接指导或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形式 为主.活动的内容是 大型 器械或 含基本动作的自由 活动,由于户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场地宽敞,可以给幼儿一定得自由活动的空间和自主选择活动内容。但是幼儿天生好动,缺乏安全意识,所以在户外活动时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在幼儿园,滑滑梯、攀登架、木马等大小型固定的运动器械是幼儿的乐园,幼儿都特别喜欢这些项目。往往幼儿都会在游戏的过程中只顾得怎么开心,怎么玩,在此过成中没有安全意识,很容易发生危险。如:小朋友会在玩滑滑梯时,喜欢互相争先从上面滑下来或则有的幼儿从滑滑梯下面往上爬,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教师应该在活动前交代好幼儿不可以抢,不可以做危险动作等不正确的行为。.在进行户外活动的前首先要保证场地、器械进行检查,给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物质环境。幼儿园要定时的检查运动器械,使运动器械使用方便、牢固、安全。幼儿的运动场地要保持干净,没有沙、石、玻璃等障碍物。幼儿园也可创设一些安全标志、警示语,更好的向幼儿宣传安全意识。
(三)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兴趣性强,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极易调动,是健身健心的最佳活动。体育游戏的种类有很多,如: 合作类游戏、竞赛类游戏和情境类游戏等等。.合作类游戏
合作类游戏是需要幼儿与同伴之间合作完成的,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存在个体差异,协调性差,不能很好的完成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或合作不协调、容易互相绊倒、摔跤等现象。.竞赛类游戏
竞赛类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方式。同伴与同伴、队与队、组与组之 间的竞争,在这些游戏中幼儿的速度会非常快,往往会忽略了游戏的规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情境类游戏
情境类游戏是在某种情境下开展的游戏,幼儿会较感兴趣,往往会全心全意投入其中,不能很好的把握游戏中角色与角色突然地转变,又因为幼儿的年龄小,他们的应变能力有限,也很容易发生危险。
三、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一)早操活动.教师应该在幼儿进入早操活动场地前,认真做好早操前的安全检查。应提醒幼儿检查着装、鞋子,避免幼儿的口袋里装有利器、石块、树棍等易伤害到自己和他人的物品,避免鞋带散了,绊倒同伴或自己.在幼儿上下楼梯时,教师应该组织幼儿有顺序的 上下楼梯,保持安静不可以打闹,一个接着一个慢慢地下楼。
2.做器械操时,教师应事先教会幼儿正确的、安全的使用器械。教师应告诉幼儿什么动作不能做,如果做了会怎么样等等,教师还应提醒幼儿注意幼与同伴之间的做操距离,提醒幼儿使用的指向要准确,不要对着同伴的头、或眼睛等容易受伤的部位。教师应提供给幼儿做操的场地一定要宽裕,让幼儿可以有空间得到身体的伸展。
3.在早操活动时往往幼儿会非常兴奋。教师应不断的提醒幼儿,跑时看清个人所处的位置。避开有障碍物的方向,和前面的幼儿不冲撞;跳时要注意脚下障碍物的位置,一次跳过,不要跳在障碍物上;钻时要注意低头、弯腰;前冲时要控制自己的速度;与同伴合作活动时,要让身高相等的幼儿站在一组,要让活动能力相当的幼儿站在一组,以顺利完成动作。
(二)户外体育活动
1.幼儿园户外的各种大、中、小型的器械是孩幼儿的最爱,幼儿往往会玩的很开心,甚至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确保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和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在幼儿玩大型器械时,教师应及时提示、提醒。
2.幼儿园设计一些安全标志,贴在醒目的地方,时时提醒幼儿,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如我们把“不要用手触摸”的标志张贴在荡船和秋千的铁环处,把“禁止头朝下”的标志张贴在滑梯处等,这些都对幼儿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时间长了,幼儿在玩大型器械时看到了安全标志,便会自然而然的强化了他们的安全意识。
3.教师选择的活动场地最好是有日照的泥草地,让幼儿能在活动时接触到阳光。但草地上的草不能过软或过厚,不能高低不平。否则幼儿会容易摔跤,如:让幼儿在草地上四散跑的时候,就会跑不快,而且很容易摔跤这样。教师所选择的场地要 使幼儿有了充分的活动范围,消除互相碰撞、挤来挤去等不安全隐患。
(三)体育游戏 1.合作类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良好的合作,可以采用协调性好的幼儿带着协调性较差的幼儿一起游戏。如:在 体育游戏“ 两人三足 ”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幼儿很好的合作才能完成。如果两个幼儿没有统一出脚,各走各的,很容易发生绊倒或崴脚等现象。所以幼儿 要在出脚之前商量好先统一出哪只脚,然后跟着节奏出脚,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活动。
2.竞赛类游戏
幼儿对竞赛类游戏兴奋性极高,特别是大班幼儿已经有了集体意识,他们会尽全力为本队争光.教师在组织竞赛游戏前,应带领幼儿做必要准备活动.重点强调竞赛规则,提示幼儿在遵守规则下才能有序的参与竞赛,游戏中的标志线和往返点必须完成后,下一位幼儿才能出发,才不会在路途中相遇相撞,才不会在障碍物上争抢而发生危险,如有违规的幼儿在情绪激动下提前跑出,迎面的幼儿也应学会转身避让,变换方向避让,或低姿避让,以免直接撞伤面部.在活动前教师要讲清活动的规则,让幼儿按要求参加竞赛。告诉幼儿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3.情境游戏
幼儿喜欢在情境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还喜欢体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如遇到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突然变化,教师应放慢语速,让幼儿有准备的时间。避免角色变化过快,教师掌控的时间不足,而出现意外。如:大班情境游戏中的《狡猾的狐狸在哪里》。游戏要求在教师发出在哪里的“里”字的口令后,面对面的幼儿同时做出动作。快速反应后,幼儿一组转身跑,一组追捉。如果教师口令发的太快,易造成有些幼儿反应快,有些幼儿反应慢。反应慢的还未转身,反应快的幼儿已经开始跑了,就会造成幼儿迎面相撞的现象。因此,教师在使用口令时,应根据幼儿情况快慢有变,快慢适度。
四、具体方法
1.强化意识
教师要加强幼儿的意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多用语言提醒,让幼儿去多看自我保护意识的图书,并在有危险处设置图片,而且也要让幼儿多看电视中的自我保护方法,让幼儿不知不觉的接受,让这些在幼儿的脑子里面根深蒂固。还要与家长共同教育幼儿,让幼儿不仅在幼儿园里有保护意识,在家里也同样有自我保护意识!2.教会方法
教要教会幼儿一些动作技能上的自我保护方法。如:高处往低处跳时,要注意屈膝缓冲,以免两膝关节受伤;做操持器操时要提醒幼儿站队的间隔距离,以免器械互相碰撞;投沙包。飞碟,飞盘时不要面对面练习以免砸到对方;跳绳时提示幼儿不要把绳套在颈部,以免发生意外;幼儿在双人接球时动作要适中,不要对着面部,以免面部受伤。
四、总结
保证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职责,但是自我保护和安全问题不能被动的等待和给予,而应该让幼儿主动的去获得,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有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法,不断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幼儿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3、《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篇:论文: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论文:培养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研究 王晓蓉
从事幼儿教师管理者已经好多年了,有幸申报了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安全意识,无论对于教师、家长还是孩子都是直观重要的。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幼儿阶段烧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意外堕落是几种常见的意外伤害,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比如烧烫伤以5岁以下的幼儿居多,80%烧烫伤造成的影响是终身难以消除的。误服药物中毒及异物吸入多见于0——5岁幼儿。于是家长和教师为了避免幼儿受到这些伤害,往往对幼儿管头管脚、束缚幼儿的行为。在幼儿园里教师常常会提醒幼儿不要跑、不要闹。在家里家长也不许幼儿独自与小朋友玩,家用电器一律不许摸等。使孩子成为了捆住手脚的机器人。
其实,“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及时检查幼儿园的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 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实施我保护和安全这方面的教育,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周围的生活开始,通过事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重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以预防为主,同时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道理。
一、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是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如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而造成烫伤。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对事件的预见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教师组织专门的讨论活动,倒一杯热水、拿来一些药品,请幼儿讨论一下,从而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在讨论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吴征说:“杯里冒着热气,一定非常烫,不能马上喝。”黄语璇说:“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烫手就不能喝。”金淇然说:“喝水的时候,也应该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会烫着了。”当教师拿来花花绿绿的药品时,开始幼儿真的以为是巧克力豆呢,纷纷问老师:“真的是巧克力吗?真的能吃吗?”教师和小木偶一起进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将药粒喝下,不一会开始肚子疼,幼儿马上意识到药是不能随便吃的,生病了应该去医院。在幼儿园应请老师帮忙吃药,在家应请爸爸妈妈帮忙。
有些幼儿爱玩火:玩火柴,玩打火机,用火烧东西玩,认为这样很有趣,但却不知危险。玩火,易造成火灾。轻者,烧坏衣物、身体;重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丧失性命。教育幼儿平时做到:
(1)不玩火柴、打火机,不点燃火把,不翻弄火炉,不堆烧落叶和树枝等。
(2)不把纸、塑料这些容易着火的东西拿近火源。
(3)学会认识易燃物品的标志,不要把火靠近贴有易燃标志的物品。
(4)如果发现自家或邻居,或公共场所失火了,要迅速跑出,并大声呼救。如果附近有电话,要快拨通119,请消防人员来救火。
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那么就应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二、利用环境布置功能,使幼儿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一次,我发现幼儿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于是与老师进行商量,我们决定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但幼儿不了解安全标记。我们就从认识安全标记入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班内的电视机及电门上张贴了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在活动区,我们还开设了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玩具柜内摆有救护车、救火车、警车等,还有电话、手机模型。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如为了让
幼儿了解户外幼儿时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设计了“小猪笨笨”。幼儿看到贴满创可贴的小猪,通过观看图片,大胆想象小猪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开始幼儿看到满身贴着创可贴的小猪时都哈哈大笑,但一会就被情节吸引了,都开动脑筋想小猪怎样受伤的。从而掌握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方法。如万一摔到,要用手撑一下,以免摔伤脸;滑滑梯时要扶好扶手。在活动中教师还请幼儿进行模仿,怎样用双手“撑住地”,怎样是“抓紧”。使幼儿学会怎样进行游戏。
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学会了如何游戏,如何安全的游戏。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通过参与游戏的直观体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幼儿园里各种器械、各种玩具都有,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奔跑,进行游戏,可以说是快乐天堂。但有时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往往会对幼儿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这种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摔伤磕破时,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别人身上,这种体验会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但是光有这种体验是不够的,于是我们用及时贴剪了一些大眼睛,请幼儿找一找,活动室的哪些东西、大器械的哪些地方有危险,贴上大眼睛让大家都看到。有的幼儿贴在了活动室的水杯格上;有的贴在画架上;有的贴在玩具柜上;有的贴在了老师坐的大椅子上。在户外,更能让幼儿发挥了,有的贴在栏杆上说:“上次我在这磕着过。”以后在活动时,幼儿看到这些大眼睛,就自然引起了注意,减少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五、利用标志及提示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是紧密结合的。小班刚进入幼儿园,幼儿年龄小,一些常规的养成还不能形成习惯。于是,形象的标记帮助了幼儿。刚开学,幼儿入厕、喝水常常拥挤,教师不断的提醒,但不见成效。偶然的一次,她们想起了银行的一米线。有了一定的限制幼儿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了。但“一米线”显然不适合小班幼儿的年
龄特点。于是教师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水罐旁贴上小脚印儿。幼儿马上明白了,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幼儿入厕、洗手时常常能听到这句话。即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同时幼儿的行为规范也养成了,自然,安全的隐患也消除了。
六、多讨论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技能
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而且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幼儿的活动。虽然他们年龄小,但他们与需要不断的获取经验,在生活中去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教师要在一日
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一次,妍妍在关门时手被掩了一下,孩子们看到妍妍受伤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纷纷说:“以后可不能关门了。”幼儿知道不再关门、玩门了,可能以后幼儿由于玩门受伤的机率就会很小了,但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会抑制幼儿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儿一开门、关门就会想到会掩手,事事需要成人帮忙。这样,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幼儿会越来越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于是,我请妍妍讲讲怎么掩得手,帮助幼儿分析怎样才能不掩手。并教幼儿学习儿歌“开关门”。让幼儿知道一手扶门框(墙)、一手扶门把儿是正确的方法。并让幼儿亲自实践,掌握开关门的技能。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剪刀的使用是小班幼儿的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可能会过分的关注幼儿,或者不敢让幼儿使用剪刀。进行安全教育后,我们设计了“手指划破了”的活动,通过我班幼儿达达由于没有正确的使用剪刀而划破手的事情,教育幼儿使用剪刀时不能将剪刀对着自己和别人、取放剪刀时应握着小剪刀尖儿。并经常鼓励幼儿使用剪刀,使幼儿逐步掌握使用剪刀的技巧。小班幼儿刚刚入园,遇到不舒服或尿湿裤子,许多
小班一般都安排在一楼,但幼儿在生活中上小楼梯的机会是很多的。于是老师经常让幼儿进行练习。上楼梯、爬土坡对小班幼儿来说不安全的因素会加大。但只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的同时,提供给幼
儿接触不安全因素的机会,才能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上楼梯时,我们教会幼儿掌握上下楼梯的基本动作,并常常练习。使幼儿双脚协调上下楼梯的技能有很大提高。刚开始爬土坡时,许多幼儿不敢上土坡,我们教幼儿身体向前倾,头稍微地下。幼儿掌握了要领,自然爬起来得心应手。促进了他们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七、利用多媒体调动幼儿的兴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户外活动不安全因素认识不足,加之现在的家庭对幼儿溺爱有余、培养不足,往往幼儿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手足无措,造成意外伤害。比如,在滑滑梯时倒着向下滑或你推我挤,非常危险,但幼儿意识不到这是危险动作。冬天跑步时,常常将手放进口袋儿内,一摔倒就会摔破头。其实,幼儿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但一味的说教幼儿会失去兴趣。而且小班幼儿年龄小,学习很大程度受兴趣、情感支配。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呢?于是,我制作了课件。并将幼儿熟悉的“天线宝宝”设计到课件中去。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叉在口袋内,如果摔倒了,手放在口袋内,就会象拉拉一样摔伤脸。摔倒了象迪西一样用手撑住地,就不会摔伤脸。并利用课件制作了正确滑滑梯等户外活动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连贯的、动态的、音效化的课件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性。
八、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让幼儿形成自护习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避免伤害。轻开门窗、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不跟陌生人走等。都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同时,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让幼儿区分安全与不安全事情是,可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家长们纷纷找来各种图片、或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提供安全方面的材料,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九、多开展各种安全讲座活动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但是出了学校和家庭,孩子们就要步入社会,并在社会的舞台上演绎人生。为了让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避免海啸、火灾等灾难中因不懂自护自救常识而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让他们能及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渐锻炼社会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们还邀请武警叔叔对幼
儿进行了相关的讲座。“在校门口遇到陌生人的纠缠怎么办?”、“如果被手脚绑住,我们该怎么办?”、“小学生在步行上学或回家途中应当怎样注意交通安全?”一个个问题从孩子们的小脑袋里迸发出来。“面对陌生人的纠缠,你可以大声地说‘我根本不认识你!’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如果已经落入犯罪分子的手中,你们千万不要与犯罪分子进行正面对抗,要静静观察,抓住机会出逃;尤其要注意应该记住犯罪分子的外貌特征,这样我们可以更快地逮住他们。”武警叔叔耐心回答了孩子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并逐一做了相关指导,与孩子们展开了生动有趣的互动学习。通过讲座,孩子们了解了不少自护自救知识,相信面对突发事件,他们会有更多的从容。让孩子们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安全生存。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只靠教师和保教人员的外在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种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幼儿时时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形成安全行为的条件反射,建立安全行为的动力定型,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更好的保证幼儿的安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安全教育,我们发现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醒在逐渐减少,孩子之间的提醒在增加,幼儿学会了积极地防御。同时,我们也感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儿形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共)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
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体是基础,体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技能的发展,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在完成体育动作和参加竞赛性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各种心理感受,或成功,或失败,或欢乐,或希望,或失望。《纲要》在健康领域的教育要求中指出,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的态度。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方式和引导儿童参加时,要更注重幼儿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把身体的锻炼与其他相关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体育活动中影响幼儿心理的因素
1、幼儿身体体能状况和取得成功的体验。
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接受和肯定程度对其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极为重要。由于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体质较佳的幼儿,一般能够独立完成多种体育活动,容易形成自我肯定的概念,因而经常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相反那些动作迟钝、身体
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常常会遭受失败,因而,他们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倾向,表现为行为消极、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2、家长对孩子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序和对待成败的态度。
在体育活动中自信心较强,主动合作性较好的幼儿,大多数生活在家庭气氛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中,他们的父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注意孩子健康的心理发育。以鼓励启发教育为主,而一些家庭不完美或不重视孩子心理发育的情况下,孩子们缺乏协作精神,在遭受体育活动中的失败时往往更加显得沮丧、退缩。
3、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正确评价的反馈。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以来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父母的[评价。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能使幼儿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而消极的评价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是长期的,使幼儿看不到自己的长处,遇到困难没有信心,不敢迎接挑战。对体育活动尤其是竞赛性体育游戏时,不能单纯地评价结果,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水平和个性特点,善于观察和分析。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在体育活动中,教学任务和目的规定了幼儿应该做的事情和必须达到的结果,而幼儿的需要和态度则决定了幼儿“意愿”做什么事情,体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使两种相互联系彼此加强,化外在需求为幼儿内在的需要。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特殊的心理调节力量——情绪、情感。一方面,教师要建立恰当的成功标准,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标准,只要幼儿能在各方面超越自己,便是一种成功,便应得到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是对幼儿的一种巨大的鼓励、鼓舞,会成为他们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舒展大方的示范动作,来构建幼儿积极的心理定势,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
1、创设氛围
幼儿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或反比,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尤其是心理素质、活动能力差的幼儿应更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应轻易否定或批评。
在组织竞赛性游戏时,老师必须淡化输赢的观念,而引导幼儿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合作,如何胜而不骄、败而不馁,要让幼儿在游戏和同伴接受的气氛中,幼儿的积极情绪会在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有了被人接纳和受人尊重的体验。
2、鼓励尝试
幼儿期是个体主动性发展的良好时期,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大胆尝试,由被动完成动作,转变为主动探索思考完成要求的途径。
例如在“小马运粮”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练习跨过“小河”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尝试探索各种不同的过河方法,河的宽窄不同,过河方式也不同,幼儿可以单脚跳、双脚跳、助跑跨跳等,教师及时对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信心得到大大增强,获得成就感,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
3、坚持教育性原则 体育活动的教育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自信、自强的品质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在设计活动时,应既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所有表现个人技能的游戏最好都用组队的方式来进行,使幼儿在获得成就感或失落感的同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互助观念的形成而且幼儿在活动中的不良情绪也会在集体中得到化解。
4、克服两种极端心理
自卑和自责是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两种极端心理结果,为了帮助幼儿克服自卑感,教师应尽量多挖掘孩子在活动中的专长,少批评多鼓励,让幼儿重新评价自己,认识到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劣势。没有必要低看自己;在活动中对能力低的幼儿降低要求,尽量使之多获得成就感,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对自负感强的幼儿,教师主要在平衡家时全面考虑幼儿个性品德表现,智慧发挥,适当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使他们摆脱骄傲与依赖。
总之,体育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引导他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去探索、发展,在与伙伴的竞争或合作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和正确对待他人与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每天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但是,孩子天生就是个小小探索家,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不能意识到一些活动带来的危险。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生活常识和应变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弱,在幼儿阶段烧伤、烫伤、误食、意外堕落等意外伤害时常发生,给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日常安全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日常活动之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如:在幼儿洗手时,要求幼儿排好队,不推也不挤,以防摔伤;室内活动时,不要把手指放在门缝里,否则,别人一推门就会把你的手指夹伤;户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玩滑梯、跷跷板等大型玩具的时候,事故很容易发生。我们一定要提前教给孩子正确的玩法,比如,抓紧、扶好玩具,不要拥挤和互相推搡等。
二、通过学习《安全儿歌》,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为了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简单易记的《安全儿歌》。如幼儿独自在家时,为了不让坏人闯进家中发生危险,就教孩子学习儿歌《小兔子乖乖》。这样用儿歌进行教育浅显易懂,幼儿容易接受,既提高了他们兴趣,又注意了安全。
三、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需要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开始。习惯在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而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坚持性,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等情况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造成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了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如为了教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如何保护自我,我采用幼儿最喜爱的小动物以及爱听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讲述故事和提问的方法,使幼儿通过故事中的情节懂得保护自己。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学会了如何游戏,如何安全的游戏。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仅凭教师和保教人员的外在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在幼儿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幼儿时时刻刻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把安全的金钥匙交到每一名幼儿手中,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幼儿的安全。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
加强幼儿小班的安全工作管理是保证幼儿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那么,对于小班幼儿,如何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一.日常渗透,提高认识
小班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缺乏和经验的不足,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为此,通过谈话、贴标记、讲故事、看图片、判断对错、以及看电教课件等帮助幼儿了解各环节中容易发生的危险,使他们懂得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然后在实践中通过观察,教师进一步加强指导,落实于行动。通过这些活动,小朋友们都懂得了怎么做。在实践过程中,他们知道了什么是 “危险”动作,还会主动指出或向老师告状。他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二.模拟演练,丰富经验。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往往说得到却做不到,知道应该怎么做,但真正碰到问题却把知道的丢在脑后。为此,家长配合老师演练模拟“陌生人”,并准备了糖果、小玩具、遥控飞机、手枪等幼儿感兴趣的道具。通过演练,老师、家长告诉幼儿: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不要上当,出现了该如何保护自己等知识。
三.家长配合,培养意识。
当前,“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师不便进行具体指导,因此除了在幼儿园做好工作,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支持。我们通过家长早送、晚接孩子的时间,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如家中的一些危险物品:炉子、热水瓶等的安全防护方法;摔伤后用手紧压伤口止血;父母出门在外孩子独处在家中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等。这些知识家长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上网和孩子一起观看安全教育图片、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图书、图片对孩子进行教育,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了安全标记贴在家中帮助孩子认识。家长还充分利用接送孩子途中或和孩子一起外出到公共场所的机会,帮助孩子认识一些交通标记、安全标记,引导孩子注意遵守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总之,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安全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
建院幼儿园 小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