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教案:中国的土地
中国的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刘湛秋,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
2、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
3、反复朗读,体会诗情,理解诗人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深情
4、体会诗歌的形象美和含蓄美
教学重点:品味诗中具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1、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人生的征途上,历经了坎坷的诗人焕发了青春,写下了这首赞美祖国,赞美人民的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和诗人生平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中学时代就在《进步青年》杂志上发表过诗作。他曾当过工人、编辑、翻译。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报刊发表过诗、散文、评论、小说及报告文学等。现为《诗刊》社副编审。
二、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和朗读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1)蔷薇(qiáng w ēi)色:这里指白色.(2)敦(d ūn)厚:忠厚.(3)契(qì)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4)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注意:朗读的节奏以不读破句意为基本准则.首先是语法标准,其次是语意标准,再次是朗读习惯,最后是把握语感.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有:姹紫嫣红
蔷薇
敦厚
契机
3、生读课文.体会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明确: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的山川、美丽的人民的颂扬。
三、深入研读
1、学生品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明确:诗歌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神奇的土地,而是美丽的人民。
2、老师设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问题设置如下:
(1)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形象表现“中国的土地”是“神奇”的?
(2)诗歌的第二节,怎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学生交流明确:
(1)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既为写实也为写意,把祖国的东西南北,古往今来都函盖其中.似乎随意拈来,实则精心选择,内涵丰富令人遐想,正所谓“信手新诗落珠贝”.(2)先写外貌之美:黄头发,黑皮肤.次写性格美:敦厚温柔,顽强勇敢.再写思想更美:葡萄挂霜,并且核里“绽开复兴的契机”,表明已经成熟,犹如中国人民饱经风霜的洗礼,摆脱了幼稚和愚昧,走向了改革和开放.而成熟意味着新的生长和繁荣,亦如中国的复兴和昌盛.师小结:作品由外貌写到性格,再写到内心,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加深,直接把抒情推向高潮.3、学生再读诗歌,寻找美词、美句品味,体味诗歌的人格美。要求:在课本上标记美词美句,并写好眉批或者点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共享学习结果。集体交流个人品析结果。教师点拨小结:
(1)“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明确:“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变。用“黄金”修饰“相思情”,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2)理解“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的含义。(明确: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的欢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一个伟大的转型期的到来,“中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4、诗歌特色赏析
(1)、教师点拨——注重意象,感人至深
诗人把对“中国的土地”的讴歌和礼赞都具体化了。花美、山美、水美、土美,再加上那“黄金般的相思”,这样就避免了空泛抽象,大而无当。
(2)、教师点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中国的土地”在诗人的眼里之所以“神奇”、“美丽”,一是因为自然景观:山川河流,土地鲜花,树木海浪,这些景观无不透着“奇”;一是因为人文景观: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有着敦厚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宽广的心胸,解放的思想,这有机的结合,更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
5、反复吟咏诗歌,进一步体味诗歌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请你仿照例句,以“人生”和“人格”为写作对象,写一句与例句结构相同、感情相同的句子,相信自己,大胆尝试,定能成功。
例句: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的品质如长江一泻千里。
五、作业
1、背诵《中国的土地》
2、读了这么美的诗歌,感受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你是否也想写几句?那就快拿起笔写下心中的情。题目《土地情诗》
3、对比阅读《我爱这土地》写出读后的赏析。要求2、3选做其一。
第二篇:《中国的土地》教案
《中国的土地》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诗人刘湛秋,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
2.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重点:品味诗中具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教学方法:朗读—想象—品味—创造
时安排:一时
教学过程:
一、询问上世纪80年代的背景,导入新:
记得有一个笑话,有个学生历史考试不及格,回家后,他委屈地对父亲说:“老师尽考一些我出生以前的事,我怎么知道呢?”同学们,你们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那么,有谁能说说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吗?(要求能答出“改革开放”)是啊!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人生的征途上,历经了坎坷的诗人焕发了青春,写下了这首赞美祖国,赞美人民的诗篇。
二、简介写作背景和诗人生平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刘湛秋(193——)当代诗人。中学时代就在《进步青年》杂志上发表过诗作。他曾当过工人、编辑、翻译。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报刊发表过诗、散文、评论、小说及报告文学等。现为《诗刊》社副编审。
三、反复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四、寻英咀华,品味诗中的意境美
(1)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形象表现“中国的土地”是“神奇”的?
(明确: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文化的悠久、物产的富饶等方面来表现。)
(2)诗歌的第二节,怎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明确: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美。)
五、寻找美词、美句,体味诗歌的人格美
(1)如何理解“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
(明确:“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变。用“黄金”修饰“相思情”,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2)如何理解“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的含义?
(明确: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的欢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一个伟大的转型期的到来,“中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六、诗歌特色赏析
.注重意象,感人至深
诗人把对“中国的土地”的讴歌和礼赞都具体化了。花美、山美、水美、土美,再加上那“黄金般的相思”,这样就避免了空泛抽象,大而无当。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中国的土地”在诗人的眼里之所以“神奇”、“美丽”,一是因为自然景观:山川河流,土地鲜花,树木海浪,这些景观无不透着“奇”;一是因为人文景观: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有着敦厚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宽广的心胸,解放的思想,这有机的结合,更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
七、诗歌诵读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评出“今日朗读明星”
八、仿写训练:
请你仿照例句,以“人生”和“人格”为写作对象,写一句与例句结构相同、感情相同的句子,相信自己,大胆尝试,定能成功。
例句: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的品质如长江一泻千里。
九、作业
.背诵《中国的土地》
2.读了这么美的诗歌,感受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你是否也想写几句?那就快拿起笔写下心中的情。题目《土地情诗》。
第三篇:土地诗歌
从水田里软软的泥到山坡上红黄的土,
千百年来养育了多少人,又埋葬了多少骨!
深沉的梦里永远渴求着一份简单的幸福,退守在密密麻麻的稻穗,年年耕种的反复。
村落的根是这深沉不变的土地和聚集的言语,圈养的家禽与家畜朝夕间长大成自给自足。
无功名利禄也无尔虞我诈更无谁王谁主,你贫穷的血液里也可以提供善良高贵的帮助。
二月初春的暖正好播种,也恰好开始了忙碌,摇尾巴的狗在游荡或者安坐门口默默守护。
老牛依然拉着犁,静静行走在希望的路途,或悠闲抬头低头间咀嚼嫩绿鲜美草给的反刍。
无言的土地里有生命在挣扎,在挣扎而出,就像这欲求不高的村民为了生根了的古朴。
从喜鹊燕子的时令来到深山里断续声的鹧鸪,梦是一段一段的又好像接连不断的没有结束。
你是执着而高贵的,如风雪里昂然的梅竹,是千百代生命里简单却永远不可缺少的元素。
天寒地冻炎热酷暑,心恒在一个稳定的归属,你是深沉土地上永远不死的守护者坚毅如初。
九月的收获你用疲惫的身躯洋溢满足的音符,大板车上饱满的谷袋宣称辛勤后得来的偿补。
得失只是虚无,生存才是土地上不变的瞩目,你用五十年的时间养活白发新生,荣华不顾。
我爱深沉的土地,就像你爱金黄沉甸的稻谷,你为生存我也为生存,我们共在土地居住。
可新老生死一瞬间冲击而来的喜与悲无数,才是深沉的土地里不会褪色的营养和安抚。
第四篇:中国古典诗歌欣赏教案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平头中学 张琼芳
教学目标:
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
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教学步骤:
一、导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解题: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解“读”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
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 憎的感情“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 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2、展示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①疏密对比。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白日/依山/尽,黄河从海/流。
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彦《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飞”;
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要特别注意不可“读破句”!
②长短对比。
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下面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请按自己的理解,标上延长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磐声。
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
一般来说,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例如上词中的“悦”“空”,就应该有一定的停顿。
而韵脚一般要相应延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其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韵。
实战模拟:
下面诗句的节奏或其韵脚的延长音注得有错误的是
a.天门/中断/ 楚江/开„„ b.碧水/东流/至此/回„„
c.两岸/青山/相对/出 „„ d.孤帆/一片/日边/来„„
参考答案:C
③抑扬对比。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乐性上。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杨柳满皇都。
整首诗情绪喜悦,音调偏高。
一般来说,语调高,比较激昂、愉悦、开阔;语调低,比较深沉、忧伤、狭窄。
如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涯”字是平声字,且开口度大,但却不宜读得高,而宜读得低。
又如,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狂”就应该读得比较高。
④轻重对比。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诗歌朗读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重音。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有”。“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等重音的处理能极尽勾践踌躇满志、耀武扬威、荒淫逸乐的神态,“只今惟有” 重读且作停顿,再将“鹧鸪飞”慢慢吟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慨叹、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朗读中就能将其慢慢放大,并且清晰地显现出来。
我们在诵读时,对特别能体现情感的字词,要采用重音来突出和强调。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⑤徐疾对比
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弹性。
例如,李白“将进酒”,长句短句的参差错落,与作者的情感变化相谐调,就要注意读出徐疾,读出变化。
布置作业:课后阅读“欣赏示例”部分。
第五篇:土地的芳香的诗歌
从枝儿条上,嫩绿鲜活的舞姿里,我看到桃花女儿,在冲我微笑。
甜甜的酒窝,斟满蜜的芳香。我心醉了,展开羽翼,绕着她转了一圈,又一圈。
她盼了一夜,才收到这封来信。
翠绿绿的信封,上面印着半个太阳。
橘黄色邮票,还闪烁着朵朵莹花。
叽叽叽,一群调皮的小燕儿,笑着、闹着、来把信剪开
她被这一行行甜甜的爱,羞的满面飞灿。
田野,经过夜的构思,亮出一个透明的题目。
它把河石、小桥、果林、花丛。耙盖、楼铃、汽笛、笑声。
连同冉冉上升的太阳,写成一首有声有色的诗。
早晨,鲜花儿芬芳,绿叶上,露水托着太阳,水灵灵、明亮亮。
一群金翅的鸟儿,叽叽飞来,一不小心,踩开万瓣晶莹。
红的、白的、黄的、满院子一嘟噜、一串地爆放。
我从没见过这么多美丽的花,像一只只大蝴蝶,煽动着仙灵的翅膀。
还像一簇簇彩色的云团,环绕在村中。
又像湖中的微波荡漾;也像翩翩起舞的仙女
欢快的向我招手,好像是和她美一下,问我想不想。
醉人的晨,把风谱上甜美的曲子,芬芳田野一切的寂寞。
日头睁着惊眸,奇赏万物,彩霞与一片林亲吻。
青枝抱着绿叶,享受着浪漫的灵空,在甜蜜中放歌。
古藤发出新枝,伸向蓝天,亮出翔空的翅膀。
花儿红了,像一团跳荡的火焰,燃烧着灿烂的气韵。
湖中的鱼儿,探出头来,招呼来往的路人。
喜鹊跳在枝头,赞扬着五彩缤纷的季节。
醉人的晨,鲜润、甜爽。
是谁撑起绿荫?一个一个遮护了小村。
是谁把雨露洒向清晨?滋润着乡亲们千年好运。
红了番茄;绿了豆角;低了的是风中的蛙鸣,鸟儿晃开翅膀飞地那么欢心。
水声醒了,激动地唱起歌谣,鱼儿跳出水面要驾雾腾云
普通普通的叶子,也得意的拍起手巴掌,橘红色的石榴,笑爆了嘴唇。
水灵灵的鲜果,乘着欢快的笑声,装冒了每一辆卡车。
父亲也懂得了网上订单,那张沉了半辈子的老脸,天天灿烂青春。
我像舔破了樱桃妹妹的脸,甜美美的晕。
水中的荷花,绽开万瓣晶莹。
风儿是一把柳笛,洒下金子般的美声。
喜鹊跃在枝头,唱红满树的蜜果。
鲜亮的露珠,欢快地在叶片上滚动。
古藤吐出新枝伸向蓝天,发出腾空的心劲。
阳光染翠路边的小草,鲜嫩水灵。
少女撑开花扇,遮住害羞的眸子,招来情动的蜜蜂。
蝶儿用爱的嘴,吻破花的红唇。鸟儿玲珑透剔跳进雕花屏风。
多么动感,多么柔情。
我像喝了一杯香馨的酒,醉倒在这芳香四溢的花丛。
夜色沉淀了,升起水红的太阳。
风儿醒来,把梦的心事亮开,美美地放在花丛上。
扑楞楞的鸽子,双双升起,一忽儿落草坪中,一忽儿落楼台旁。
微笑的小河,从绿林深处悄悄走来,用清亮的喉咙,欢歌地久天长。
是谁摘下一片翠叶,动情地吹响,吹红了苹果,吹粉了石榴,吹活了鱼塘。
汽笛、说笑、鞭花、铃铛,一支甜美的音乐,滚烫在乡间的土地上。
花朵对露珠儿说:我点缀了你,给予你金的璀璨银光的渡栖。
露珠儿对花朵说:我滋润了你,给予你柔美的体姿红蝶儿般的翅膀。
翠叶说:花朵锦簇,争艳斗芳。
泥土说:无尽的黄金与光芒,从心中散放。
我说:一支闪闪发亮的音乐,在田间的笑声里奏响。
凝望远方,迷蒙的雨雾中,一个红伞小女子,向我轻轻的招手.......这就是你?一个钟情的小伙儿,挽着我的腰丝,走进深深的夜色。
这就是爱吗暖暖地、柔柔地、甜甜地、吻红了我的脸膛。
伸开肢体,发放激情,你把爱注进我的脉渠,孕成一首甜蜜的歌。
梦醒了,把一夜的心事亮开,灿灿的放在晨的怀抱中。
一朵粉红的花蕾,绽出万瓣晶莹。馨香、绚丽、感动。
你就是我梦里那只花蝴蝶吧?煽动着美丽的节气,从芳香土地的掌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