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谜语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将谜语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晴隆民族中学 陈清龙
谜语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宝库,将巧谜佳构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就如在菜肴里加上少许味精,又如在平静的湖面投进一颗石子,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其文化素养,陶冶其品德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尝试着将谜语引进课文,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或设疑激趣,或以情动人,方法不一而足,全在教师一个“活”字。而以谜语导入新课,尤为富于情趣。笔者在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时候,先在黑板上板书以下三条谜语:①朱阁枕黄粱 ②金陵地方志 ③碑文(要求各打一古典文学名著)。
学生见一上课就猜谜语,顿时兴趣倍增,很快进入课堂角色。在老师的诱导点拨下,聪敏的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前一条是《红楼梦》,后二条都是《石头记》(金陵古称“石头城”,而“碑文”当然是记在石头上的文章了)。三条谜语殊途同归,教师不但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还顺理成章地给学生讲解了《石头记》和《红楼梦》这两个不同名称的来历,进而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红楼梦》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艺术天地。
二、举办谜会,寓教于乐。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在这一回里,作品中一大批主要人物都先后登场亮相。作者曹雪芹倾其艺术匠心,将这些人物的出场写得腾挪跌宕,变化多姿,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既然如此,何不组织一场“《林黛玉进贾府》人物灯谜猜射会”,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谜语中来个“群芳会”,使这篇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名篇佳作与构思精巧、引人入胜的佳谜珠联璧合、添趣增辉呢?为此,笔者在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后,专门留出十多分钟时间来组织这项活动。
当学生听说又可以猜谜的时候,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先将下列谜语挂在黑板上:①和氏璧 ②不是真品 ③妃 ④巧娘 ⑤落英拂面 ⑥新年联欢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 ⑧共君今夜不须睡(以上打《红楼梦》人名一)⑨为有暗香来(打《红楼梦》人名二)⑩黛玉幼时即聪颖(打一我国现代女医学家)
然后,我对学生说:“《红楼梦》是女性的颂歌,女性的悲剧,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金陵十二钗’和其他几个主要女性大都在本课中出场亮相了。今天,我们举办‘《林黛玉进贾府》人物灯谜猜射会’,让她们再一次在诗谜的天地里相爱相聚吧。下面请大家开动脑筋,踊跃竞猜。”
学生显然被这些谜语吸引住了,每个同学都在认真思考,苦思冥索,继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除了少数几个没猜中外,其余均被学生猜中。这些谜语的谜底是:①宝玉 ②贾宝玉(“贾”、“假”谐音)③王夫人(别解为“帝王的夫人”)④王熙凤(将“巧娘”别解为“巧姐的娘”,“巧姐的娘”就是王熙凤了)⑤花袭人 ⑥迎春 ⑦探春(“借问”扣“探”,“酒家何处
有”及下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扣“春”)⑧贾惜春(谜面为唐代诗人贾岛的诗,诗歌表达了诗人贾岛的惜春之情)⑨(迎春、花袭人)⑩林巧稚(“林”扣黛玉,“巧”扣聪颖、“稚”扣幼时)。
谜语猜完后,我对这些谜语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听了,一个个都为这些构思精巧,浑然天成的佳谜啧啧称奇。同时,许多学生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猜谜语不但如此生动有趣,可以娱情益智,并且还需要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能力,语文学习的天地真广阔。
三、趁热打铁,以谜“煽情”。
在谜会即将结束的时候,趁着学生兴味正浓,笔者最后来个以谜“煽情”:大家还想猜《红楼梦》谜语吗?与《红楼梦》有关的谜语还多着呢。不但如此,《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谜书。比如,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副册、正册及其中的十四首图咏,但“看了不甚明白”。这些图与判词就用谜语的形式展示了大观园里女儿们的悲惨命运;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贾母、贾政、元春等十人制作了十条灯谜,不但体现了各人不同的个性,还预兆着这些人物将来的命运。
此外,《红楼梦》还为我们遗留下了十三首(其中有十首在第五十一回)没有交代谜底的诗谜。是曹雪芹一时疏忽,还是故意留给后人去费思量呢?如何破解这部书中的各种谜中之谜、谜外之谜?至今许多红学家还在不断地猜射、寻味、研究。你想揭开这一切奥秘吗?那就请你走进这部伟大的作品中去吧!说不定将来在我们的同学中能产生新一代的红学大师呢!
第二篇:将历史剧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将历史剧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李庆平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历史课本给人的感觉是呆板、枯燥,历史课不受学生重视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电视荧屏播放的历史剧却大受学生的欢迎,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使历史剧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是历史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从学生喜爱历史剧着手,将它们引入历史教学课堂,把课本上的历史事件与历史剧联系起来,同时将一些历史剧中虚构的情节、错误的观点与历史史实区分开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发挥了历史课堂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历史剧 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近几年,电视荧屏上的历史剧是越来越多,打开电视机,满眼的花翎顶戴、长衫马褂,满耳的贝勒、格格、皇阿玛,从先秦的枭雄好汉到清末的奸佞小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一直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的历史剧对历史知识的传播功不可没,2006年11月底,由南开大学学生开展的《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报告》显示,71.5%的被调查者是从历史剧中获得历史知识,可见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已成为大众获取历史知识的第二课堂,仅次于历史教科书和教师。历史剧的功用,体现在它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上,这与一切文艺作品的功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表现对象和手段。历史剧是以某一时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蓝本进行的艺术创造,作为一门艺术,历史剧允许艺术的夸张,允许情节乃至人物的虚构。一部优秀的历史剧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不仅要有感人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还要有感人的典型形象,同时还要承担起为人们提供鉴戒的重任。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不仅故事感人,而且塑造了屈原这一典型形象,他的坎坷经历、忧国忧民、不畏强暴的精神,在人们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1942年《屈原》在陪都重庆首演当晚暴风雨将至,舞台上的朗诵应和着剧场外的雷鸣,在抗日战争那个特殊的时期,轰动了整个山城,激起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南开大学学生开展的《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报告》还显示:社会各阶层92.5%的人对历史表示“感兴趣”,其中41%的人表示“很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只占7.5%。这组数据表明:只要历史教育和普及方法得当,历史知识将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更紧密,其社会功用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获取历史知识的主渠道——历史教学课程却大受冷落。由于历史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材编排体例的程式化和内容的单调化,二是教学模式和标准的统一和僵化。如一些教师认为只要高考不取消,就应该以分数论英雄,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应对各种考试和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还有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穿新鞋走老路”,往往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思维能力并没有提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途径十分有限,他们很容易将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与史实等同起来,或是完全由作品中的情节代替史实。但是近几年不少历史剧脱离史实,随意编造,对史实无理“加工”甚至歪曲,对公众造成了误导。出现“剧作家不拿历史当历史,历史迷不拿电视剧当电视剧,而更多的观众是在拿电视剧当历史”的现象。历史系教授翟国璋评析当今历史剧与真实历史的偏差时,曾用一首打油诗这样调侃:“电视频道,戏说历史的影视剧真不少,戏说康熙,戏说乾隆,戏说慈禧……一个比一个热闹,乾隆能说粤语,大臣敢在皇宫大殿前撒尿,慈禧能奏钢琴一曲,皇帝可与武林高手过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严肃的历史被搞的乱七八糟。这历史课哟,我们今后怎么教?!”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鲍国安在参与拍摄电视剧《拯救少年犯》期间,曾经十几次到少管所调查,结果每一次回来都是一身冷汗,他说他在问一些青少年为何犯罪的时候,很多青少年居然告诉他是“模仿电视上做的”。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加以引导,长此以往,不仅进一步降低历史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更严重地是造成学生对历史的曲解甚至是误解,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其实历史课堂教学和历史剧都是对历史的再现,历史课堂教学是科学地再现历史,历史剧则是艺术地再现历史,二者同历史都有割不断的联系,历史课堂教学和历史剧之间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历史教师——作为历史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应该作为历史剧与历史课堂教学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一、欣赏历史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历史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情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历史剧是有声音的“历史”,它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直观性、生动性,它能营造出一种历史氛围,让学生更容易加深对历史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将历史剧用于课堂教学,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明确主题,精心筛选,要在教师语言描述不能到达预期效果的时候,这样所采用的资源才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功效。如果过多过滥,喧宾夺主,就会适得其反。如在讲授岳麓版必修一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东汉外戚宦官互相倾轧时,我给学生介绍了东汉和帝后继位的10位皇帝中有5位年龄在10岁以下,同时引用了《三国演义》第1集里一段先后出现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的画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东汉外戚宦官专政的根本原因不是皇帝年幼,而是皇权专制造成的。又如讲述第17课《五四运动》的结果时,我剪辑了影片《我的1919》中顾维钧正义凛然拒绝签约的一幕,让学生受到很大的震动,同时强调里面的一句台词:“当我们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时候,代表团也曾未收到北京关于拒绝签字的任何指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代表团拒绝签约的真正原因是国内开展的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再如讲授岳麓版必修二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为适应侵略需要,从占领区掠夺大量物资,民族工业面临破产。我播放了电视剧《大染坊》最后一集中的一段影片,虽然陈六子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但他是中华民族资本家的突出代表之一,当他得知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在日军进攻时放弃济南自己逃跑时,发出了“这是什么样的军队,这是什么样的国家”的感慨,毅然下令烧毁自己辛苦建立的工厂,绝不让日本人拿走一块布,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他选择的是牺牲自己,使学生对当年艰难创业的中华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家有了更为真实深刻感受。
二、解读历史剧,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辨别意识。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这时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影响比较大的、学生观看比较多的历史剧为对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帮助学生辨别相关史实的真伪,树立辨别的意识。如学习完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学生对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文学艺术成就有所了解,结合教材内容,我剪辑了《大汉天子》、《汉武大帝》两部历史剧中的一些画面,要学生找出它们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学生很快找出了如下错误:第一是读音,“大夫”是古代官名,电视剧里念的是“大(音代)夫”,应念“大(音大)夫”,第二是用词,袁盎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所说的,第三是汉字字体,东方朔测字所写的字全部用行书,而汉代的字体应该用隶书,第四是纸张,张骞递给东方朔用白纸写的“骞”字,西汉虽然出现了纸,但是纸质比较粗糙,不适于书写等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借用《百家讲坛》的形式,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历史影视剧的赏析讲座等活动,也可以对历史剧“戏说有余,虚构过多”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勘误。
三、编演历史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挖掘学生的表演潜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编演历史剧可以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编、自导、自演,再现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深切地体验和感悟历史,促进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岳麓版必修一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后,学生编演的历史剧《雅典人的一天》,巧妙地把陶片放逐法、公民大会的议事程序、民众法庭的审判等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全体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局限性的理解。但是这项措施在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比较大,一是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科目多,编演历史剧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花费的精力也大,在学生和家长眼里,历史是副科,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参加;二是历史教师所教的班级比较多,课时少,在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后基本上没有时间去开展课外活动。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传播和普及历史知识方面,愿在受冷落的历史课堂和受欢迎的历史剧这两者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使历史剧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第三篇:将辩论赛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将辩论赛引入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
新课程研究 2014年2月21日出版
高一新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二课既是“太平天国运动”,课堂原本很顺利,但是疑问在做到最后一道习题时产生了:李大钊的一句话太平天国运动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从理论到实践上的落后。部分学生对太平天国是不是真正的近代民主革命心存疑问,而史学界对此也有三种不同看法:是在一场单纯的、旧式的农民起义;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兼具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农民运动。基于此争议,采用辩论赛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探讨此问题。
打破常规,开展课堂型的研究性学习:角色深入研究法;问题讨论研究法;成果交流研究法; 课堂辩论研究法
本案例属于最后一种研究法,适用于一些重大的且有争议的历史事件。组织一堂辩论课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出辩题。
辩题要落在每个单元的主干知识点上并体现历史的发展潮流,促使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在新授课结束后构建知识体系,并对后面的学习起到启发的作用。
(二)辩论课的准备
(1)学生按自愿和男女混合的原则组织辩论小组,辩论的正反方由学生自行选择。(2)了解辩论的规则
(3)正反方进行研究工作,包括理解辩题,收集并整理资料,模拟辩论,站在对手角度对上述研究提出挑战和批判,完善论证。
教师在这一阶段可对学生的资料收集提供帮助,辅导学生理解辩题中的关键词,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点拨,但对研究工作不做具体指导。
(三)辩论课的进行
(1)教师导言引入辩题,介绍辩论双方
(2)正反方进行辩论:陈述观点,自由辩论,观众提问和总结陈辞。
(3)由同学组成的评为讨论双方表现(包括说服力、反驳力、口才风度和整体合作,)评定成绩,选出最佳的辩手;教师利用这段时间,重点针对思维的得失,进行总结。
(4)课后,教师反思本场辩论,分析学生在历史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不足,调整教学设计。
初次组织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辩论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谬误,但是只要给予他们机会,她们会表现的越来越出色。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学会合作,交流和沟通,发展学生乐于合作团队精神,从而达到有学、有感、有思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问题驱动”的有效设计
作为非考试类学科,信息技术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其它学科要多得多。一是内容难以创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现有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学科教师技术水平却往往长期停留在师范生的水平上,教学内容常常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二是活动难以展开。由于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原因,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就技术讲技术,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应用。三是课堂难以活泼。老师指挥学生操作,这样的课堂缺少了对于实际问题的讨论和争辩,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缺乏人文性。四是评价难以落实。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最然提出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因为缺乏具体的操作和有效的监管,往往落实不到位,从而影响实际的课堂教学。
一、情境驱动-----问题情境的真实性
新课标指出,要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也可以选取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做到源于生活的同时,又要高于生活。
二、兴趣驱动-----问题旨趣的创造性
三、目标驱动----问题设计的任务性
一所不像学校的学校---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分校)
第四篇:将音乐剧引入课堂
将音乐剧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
让学生了解音乐剧,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教学上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围绕着音乐剧开展音乐活动。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排练、表演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过去“被动的学”成为现在“主动的演”,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关键词】:音乐剧 培养 创新能力 【正 文】:
音乐情景剧是综合艺术实践课,它涉及音乐(声乐、器乐、音效)、舞蹈(中外、民族、现代)、美术(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戏剧(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文学(剧本、语言、朗诵)、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是综合性很强的戏剧艺术形式。近几年来,音乐情景剧正逐步从剧场走进校园,如:艺术节增加了校园剧的比赛项目。虽然,音乐情景剧是一种很受学生喜爱的戏剧形式,但是,现有的资源十分匮乏,师生迫切需要好的音乐剧本。那么,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课本中的可用素材改编成音乐情景剧剧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具有重大意义。音乐情景剧引入课堂,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中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而将儿童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师生们对音乐剧的知识从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从看别人表演到自己表演,这个过程使师生共同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既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友谊,有很大的收获。
(一)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走“近”音乐剧
音乐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既新鲜又陌生的领域,开学初,当老师在课堂上将开展音乐剧的研究和学习的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学生的表情是很茫然,但是又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音乐剧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学……
于是,老师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
1、深入学生,调查研究
开学初,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音乐剧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有8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不了解,没接触过音乐剧,但是却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都表示想要了解它。
2、发动学生,查阅资料
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开始让学生自己先搜集一些与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有关的资料,观看著名的音乐剧的录像,如美国著名的音乐剧《猫》、《音乐之声》《悲惨世界》等。通过了解,学生们知道了很多与音乐剧相关的知识,并对自己参与学习和表演音乐剧充满了信心,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3、观摩学习,深入了解
观看音乐剧《猫》、《音乐之声》、《悲惨世界》等的片断,让学生归纳出音乐剧包括的艺术形式。(如:唱歌、舞蹈、对白、故事情节、服装道具、场景、表演动作……)以及表演音乐剧的排练步骤等相关的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二度创作,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剧
音乐剧的排练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将自己的想法体现在作品中,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1、搜集剧本,修改完善
当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参与表演音乐剧时,剧本的选择成了首先面临的一大难题,于是,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供学生选择:
1、可以请语文老师,结合语文教材或文学作品(小小说),改编成课本剧的剧本
2、找名剧的片段或从网上搜索一些原创作品
3、请家长帮助找(写)剧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们找来了很多的剧本,但是有一些,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进行修改和加工。
2、组织成员,成立剧组
剧本确定后,学生们根据剧本的需要,成立了一个个剧组,每个剧组有专人负责。大家积极地熟悉剧本,认领角色,为排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表演展示,汇报成果
学生们将自己搜集有关音乐剧的材料(剧本、相关资料、歌曲、伴奏、道具……),自己组织人员、自己排练,老师适当给与指导。通过排练,七年级六个班都排练出了自己喜欢的节目。并分别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了展示,并且录制了下来。七一班《美丽的五彩裙》、(团结友爱主题)、《白雪公主》(英语音乐剧)、《二顾茅庐》(新编)、《凝聚每份爱》(互相帮助)。八二班《野天鹅》(童话故事)、《灰姑娘》(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新编)、《小草》。七三班《完璧归赵》(历史故事)、《快乐的童年》、《三只小猪》(童话故事)
通过排练,学生学会了许多课本以外的歌曲,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演能力的提高——通过排练音乐剧,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有些学生平时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要求他发言时,声音也很小。通过反复的排练,表演,修改,再排练、再表演……反复几次后,胆量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加上老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从开始的胆怯到最后的落落大方的表演,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满足了一些喜欢表演的学生的愿望,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自己更加自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观看录像和别人的表演,相比之下,学生能够指出不足,找出优点,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组织能力的提高——每个小组的负责人,通过组织排练,提高了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自编、自导、自演音乐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得到升华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表演音乐剧的活动,对音乐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积极性越来越高,下一个阶段,将进入自编、自导、自演的阶段。自编:就是让学生结合音乐教材的内容,创编出能够反映一定思想主题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剧本。如学生们为《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编写了剧本。剧本反映了环保的主题。另外,结合08年汶川大地震,学生们根据媒体上介绍的在地震中老师如何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学生的感人事迹,创编了一些有价值的剧本。自导:学生们自己组织人员,将自己编写的剧本进行排练,学生们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在排练的过程中,互相指导,共同进步。自演:学生利用音乐课时间,对这些剧本进行了修改和排练,并录像。如:学生们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音乐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的表演。学生自备了道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头饰,自编了与角色相符的动作,跟随音乐的发展,进行充满想象力的表演。学生们的表演,将自己的天分充分表现出来,涌现出了许多具有表演天赋的人才。如:原泉饰演的大灰狼张牙舞爪,左扑右跳,非常逼真;张叠一同学模仿老爷爷走路,生气,唠叨也非常形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将学生对音乐剧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又一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意料,有9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音乐剧的学习很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师生们对音乐剧的知识从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从看别人表演到自己表演,这个过程使师生共同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既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友谊,有很大的收获。我们将学生对音乐剧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又一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意料,有9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音乐剧的学习很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
(一)兴趣上: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以前,学生大多喜欢音乐,但是不爱上音乐课,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教材不能够吸引学生,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有些歌曲还是很久以前的老歌,虽然很有教育意义,但是曲调缺乏现代感,在当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的欣赏要求,而现在,流行的音乐到处可以听到,学生自己就可以学到很多的流行歌曲,所以,教材上的歌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所以,造成了这种喜欢音乐但是不爱上音乐课的后果。而自从开展了音乐剧进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来,学生们解除了很多国际上先进的东西,开阔了音乐的视野,他们发现:原来音乐课的学习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还要学习很多书上没有的音乐知识,于是他们越来越爱上音乐课了。
(二)知识上:使学生从对音乐剧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
开学初,当老师在课堂上将编排音乐剧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学生的表情是很茫然,但是又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音乐剧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演……
于是,我就让学生搜集有关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的资料,观看著名的音乐剧的录像如美国音乐剧《猫》、《音乐之声》等。通过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叫做音乐剧,并对自己表演音乐剧充满信心。通过排练,学生开阔了音乐视野,学会了许多课本以外的歌曲,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能力上: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展示学生自我:
1、表演能力——通过排练音乐剧,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有些学生平时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要求他发言时,声音也很小。通过反复的排练,表演,修改,再排练、再表演……反复几次后,胆量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加上老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从开始的胆怯到最后的落落大方的表演,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满足了一些喜欢表演的学生的愿望,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自己更加自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我知道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音乐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的表演。学生自备了道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头饰,自编了与角色相符的动作,跟随音乐的发展,进行充满想象力的表演。学生们的表演,将自己的天分充分表现出来,涌现出了许多具有表演天赋的人才。如:五三班原泉饰演的大灰狼张牙舞爪,左扑右跳,非常逼真;五二班张叠一同学模仿老爷爷走路,生气,唠叨也非常形象。通过表演,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鉴赏能力——通过观看录像和别人的表演,相比之下,学生能够指出不足,找出优点,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欣赏美国音乐剧《猫》时,学生被剧中出现的各种猫的形象以及优美的音乐深深吸引,从而,对音乐剧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3、组织能力——每个小组的负责人,通过组织排练,提高了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人际关系上: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通过排练,学生亲身体验了从找剧本、分角色、背台词、排练、表演、道具的准备……整个过程,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够的,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再排练的过程中,大家还要友好相处,发生了矛盾要尽快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排练的进度,就会落后于别的组。所以团队精神很重要,只有团结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信念上:懂得成功来之不易,需要付出和努力:
平时通过影视节目,学生看到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羡慕,感到他们很风光,自己也想有朝一日像他们一样。通过一个学期的排练,学生深刻体验到了演员的辛苦和成功的来之不易。也深刻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明白了任何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行。再排练的过程中,他们也曾为一个细节不知如何处理而苦恼过,有时甚至想要放弃,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坚持下来,重新振作了起来,继续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完成了任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并且在丰台区校园剧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总之,学生参与编排音乐剧,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学生对音乐剧进课堂的活动感觉很好,非常喜欢。他们觉得,通过排练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通过汇报表演,学生增强了自信心,锻炼了胆量,使学生在欢乐中长大。
第五篇:将源头活水引入作文教学
将源头活水引入作文教学
提起作文,不仅学生认为不容易,我们老师也常常为作文的指导叫苦不迭。今天,我就如何有效地指导孩子的写作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今后能够真正将源头活水引进作文教学。
一、说作文,降低难度,将作文悄然渗透于心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校门,对学校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知识方面可以说是零起点。我总是认为在不适合在孩子没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盲目开始写日记或是写短文。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常常会因为遇到了生僻字而阻挡思路,对于一个只认识不多的汉字的孩子来说,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一旦用那么死板的要求限制孩子,那所有的美好就都没有了。因此,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往往会让孩子们多说,多表达,讲图画,说人物等,进行口语表达的专项训练。另外,还经常做的一项就是孩子说,家长记录,将所说的内容工整地记下了,再重新由家长读给孩子听。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多孩子说的时候滔滔不绝,语言丰富,可以说是妙语连珠,可是往往一写就是干巴巴,没内容,和刚刚说的相差甚远。采用这样一种方法,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语言不受限制,他甚至会有一种故意表现的欲望,将认为最好的词汇全部用上。家长的记录也减轻了他们书写的负担。家长有条理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孩子的语言,同时,再读给孩子听或是亲子一起阅读时,不仅融洽了亲子关系,而且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写作文原来是件如此轻松的事情。心态决定一切,孩子认为作
文简单了,自然会放松心态来写,还没开始写就被一个难字吓得半死,还怎么去才思诵涌呢?我就有这样深深地体会,女儿小的时候,当她说了一段很精彩的话时,我会很夸张地表扬她“你好厉害呀!出口成章,作文水平达到了六年级水平!”记得带她去鸡冠洞游玩时,五岁的她居然在人群拥挤的队伍中大声对我说:“妈妈,这下不得了了,我想写好多篇作文呢!”虽然,回来后,仅仅只写了一篇文章,但我总认为,当时,一定有好多的题材,好多的想法曾经在她的脑海中浮现。说到这里,我想说的低年级作文中的另一点,就是不是每个活动都要写,不是每件事情都要记录,只要这些素材经过我们老师的点拨成为他记忆中的一个亮点就行了。低年级的孩子有了不怕写作文的心境,写作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会为将来的长篇大论默默铺路。
二、小活动,刺激大作文
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年人,之所以会产生作文难写,不知从何入手的感觉时,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要写什么,要说什么,或者没有内容,胡诌八扯,挤牙膏似的来写作文肯定很难受。因此,在孩子的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小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创生出写作素材。
如,在学生二年级时,我将压缩面膜、爽肤水带到了教室里。先让孩子们猜一猜我手中的小片片是什么,学生们有的猜是糖,有的猜是药片......然后我给每个小组发下去一片,又将爽肤水倒进他们装小片片的杯子里,当时,教室里弥漫着爽肤水的香味,在他们惊讶的目光中,压缩面膜逐渐变大,长高,孩子们惊呼着,当他们小心翼
翼地将面膜展开时,他们开心地铺在脸上。之后,让学生开始写作文,可以说,那真的是一篇篇充满着童真童趣的美文。
此外,我还带着学生做过许多的实验,如“泡胖大海”实验中,我们班张佳豪形容看到的胖大海像一个干瘪的老头,其实,在这样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平时人为的调皮的孩子才思敏捷,语言丰富,由此,我觉得丰富课堂也可以大大调动后进生的学习。“折纸”这个实验,是想说明一张纸对折的次数都不会超过十次,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学生用了最大的报纸,用了最薄的纸,学习的积极性前所未有地调动了起来,劲头十足。“盐水泡鸡蛋”的实验,我用了刘谦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奇迹吧!在孩子们的瞪大眼睛的观察中,鸡蛋居然扶摇直上,让他们大大地开了一眼。“种蒜苗”时,我们在教室的窗台上摆满了盘子里面放上剥好的蒜瓣,天天观察,天天上课时说上两三分钟,最后蒜苗长高了,我和学生们拿来了盒装方便面在教室里就着自己亲手栽种的蒜苗,相信那顿方便面的香味会一直定格在学生们记忆的深处。还有像“醋泡鸡蛋”“泡黄豆芽”“烧不坏的手绢”等一系列的小活动,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不需要很夸张,但是,却实实在在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少写作的素材,让孩子们能够有内容可写,并且,这样丰富的课堂生活大大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克服了写作文难的心理障碍。试想一下,当孩子今后要写到诸如:我的老师、难忘的一节课、一见难忘的事等作文、我爱上语文课等,这些经历应该都是不错的选择吧!
三、师生同读同写,让写作更有魅力
有的老师喜欢仿造学生的口吻写下水文。我认为,我们经常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真实的感受,其实我们的模仿,学生也是一听便知。因此,我常会在学生写作文时依据作文题目写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喜怒哀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生活原来是这样,也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示范作用。记得在一次题目为《我能行》的文章里我真实的记录了我的一次终生难忘的考试经历,记得在文章的最后我这样写道:虽然最后我还是失败了,但是这次不失败的经历却告诉我,我能行,我的学生能行。在考试之后的评卷过程中我给学生读了我的这篇文章,很久的沉默之后,在班长的带领下学生们全体起立说:“王老师,您放心吧,我们一定行”。想想,我们老师多么厉害,一篇文章竟然能够激起学生如此大斗志,我们何乐为不为呢?而且在与学生同写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孩子不是没有感情,不是不懂得感恩,不是没有经历,而是,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的思路变得很简单,不去想那么多,只要我们稍加点拨,他们也同样能够下笔如有神。
教这届学生,从三年级起,我们就参加了校信通书香班级的活动。一开始,我不是很放在心上的,每天繁忙的教学工作,琐碎的杂事,怎能有心思去做这些。所以,我一开始仅仅是要求学生写,家长发博文,我点评。可是,我发现,仅靠学生的榜样,老师的几句表扬,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在不断点评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我的写作欲望也被大大唤醒了,于是,我开始写了起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一天一篇文章,甚至有时中午都要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写一篇,当时,我就体会
到了,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内因起作用了,那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在我的参与之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参与了进来,家长还在博客中向全体家长朋友发倡议书,有时夜深了,当我在电脑前噼噼啪啪打字时,会有家长的小纸条冒出来。我们班有个叫李雪溦的小姑娘,在那段积极写作的日子里,每天放学时都要对我说:“王老师,我今天回家要写一篇作文。”晚上,我就会在博客上看到她的文章。我们一般来说每学期八个单元,一个单元一篇文章,八篇文章的练习量,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觉得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而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学生的文章是要经过家长打字上传到网络上面,势必会有一定的修改,每次活动几百篇文章的上传量,我觉得对学生的写作是一次次的飞跃。虽然,不是全班每个人都参加,并不能保证全班的水平都提高,但一定能够起到积极带动的作用的。连续三次活动我们班都获得了校信通的书香班级荣誉称号,每次500元的图书放到教室的图书角,现在,我们班教室图书角里已经是满满两层书,学生读书的氛围真的很好!我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良性循环。
师生同读同写,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友谊,更重要的是让写作更有魅力,同时,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许多需要强制进行的工作变为了自觉自愿的行为!
四、紧扣教材,仿写中升华
语文教材的编写虽然每次都能让我们感觉到许多的不满意,可是每一篇精心挑选的文章,还是很值得我们活学活用的。我们不仅要让教材成为教本,更要成为孩子们写作的范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
要明确单元重点,单元作文训练要点。然后将一次次的小练笔悄然渗透,步步逼近我们的作文训练目的。
如我们五年级第一单元单元作文要求是要写“我和书的故事”。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单元的作文。我安排了这样几次作文小练笔。学完《窃读记》一课时,我要求孩子们写一写自己的窃读记,或是《窃读记》的读后感。读完练习册上《我爱语文课本》一文,我仿照短文的写法带领孩子们回顾了所学的语文课文,以“丰富多彩的世界”“知识的宝库”“结识知名人士”“走进平凡人家”“明白生活真谛”等方面一边回顾课文,一边探讨可以写的文章,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明白可写的内容很多,从而唤起他们和语文课本之间那种真挚的情感。再如,学习《我的“长生果”》一文后,我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经历,是否有自己的长生果,引导孩子们写出嗷嗷待哺时躺在妈妈怀抱里看的图片,牙牙学语时的幼儿画报,贴在墙上的大大的认图卡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诙谐幽默的漫画书,趣味盎然的校园文学小说,扣人心弦的破案故事,寓知识寓故事中科学小品文......不仅让他们学会了梳理自己的成长之路,也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感恩之情。这样将学生与书的故事的故事分散于各个不同的小练笔中,学生在写单元作文时,可以将原来的小练笔进行修改,或者几篇合为一篇,都不失为一篇佳作。
我总是这样认为,教学是一件用力教,不如用心教的工作,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做,一定可以将写作的源头活水引入我们的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