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字的编辑与排版(说课稿)
棉城中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文字的编辑与排版
苏华涛
我说课的题目是“文字的编辑与排版”,主要内容分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媒体与资源的选择、说教学过程等方面。
一、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几方面。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1、本节的内容与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相应内容一起构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结构,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节课贯穿了办公软件word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word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是:(1)、新建文档。(2)、设置页面。(3)、设置格式。(4)、打印。【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计算机windows中的基本操作已经比较熟悉。并且已经尝试在“写字板”输入日记,能够使用一种输入法。但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同,有些学生在输入汉字方面比较困难或者速度非常慢,有些学生却能快速输入汉字并且已经熟悉word的使用。
【教学目标】
我以“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表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熟悉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2)、能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和保存文稿。
(3)、懂得打印文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文档编辑前后信息表达效果上的变化,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的传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操作过程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主动探索软件可以产生的字体以及其他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
学会页面和格式的设置。【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设置“边框和底纹”增强版面的表达效果,达到和谐、美观的要求。
二、说教法 棉城中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以针对性强,富有学校信息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来展开word中“文字的编辑与排版”方法的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观察本节图1-6,通过老师给出的任务与提示,积极的操作与讨论,共同完成老师给出的任务,最后通过完成课后的作业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说媒体与资源的选择
本节课的学习环境是计算机实验室,主要的资源有事先做好的教学课件与准备好的文档素材。
五、说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出任务”、“分解任务”、“自主探究”、“总结”,“布置作业”这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3分钟)
显示课本中图1-6编辑前后的两个文档,并且尽量做到同屏显示。让学生观察两个文档,分析编辑后的文档有什么优点。通过文档前后效果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提出任务。(2分钟)
试输入“报名通知”,并进行简单的编辑排版,使版面既规范又美观,并用16开的纸打印出来。版面效果可参照书上的第9页的图1-6.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3、分解任务(10分钟)
我是从两个问题的解决来阐述任务的:
问题一:要完成任务的制作有哪些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操作流程): 1)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份文稿; 2)设置文稿格式和修饰美化文稿; 3)打印编排好的文稿。
问题二:
要完成图例的效果,需要进行哪些对象的设置? 引导学生找出需要设置的格式对象。1)设置字体。2)设置段落。3)设置边框和底纹。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且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把本节课的任务分解成两个小问题,并且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对任务要求的理解,及进一步完成任务。
4、自主探究(20分钟)
老师进行巡视,并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棉城中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学生根据以上的流程,在老师的指导和课文的帮助下开展完成任务的各项具体操作,并通过自主探究尝试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时候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总结(8分钟)
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演示和讲解。如段落的设置、边框和底纹的设置等。学生对比自己的操作方法,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操作规律吗?
老师提示总结出“先选择,后操作”的一般操作规律。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和总结规律。
这样可以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既给能力强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同时也照顾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6、布置作业(2分钟)
在word中输入一篇300字左右的日记,进行简单的编辑排版,使版面既规范又美观,并进行发送电子邮件至邮箱suhuatao123@163.com。
六、说教学评价
能否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和保存文稿 能否对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进行设置 能否进行打印预览和打印设置 能否总结操作规律
能否积极主动探索文字处理软件能够产生的效果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完成课本P10的任务为主线,通过分解任务后由学生自主探究最后作相应的总结。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共同讨论和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习惯。
第二篇:视频的编辑与处理说课稿
《我的生活我做主》说课稿
—视频的编辑与处理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生活我做主》——视频的采集与处理。下面我将从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的来源、分类、格式以及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师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培训的教师大多都不是本专业的,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少用视频编辑工具,所以老师们对视频编辑不是很了解。老师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老师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老师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视频的相关内容及编辑的含义、方法。了解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2.能力目标
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3.情感目标
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老师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老师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2.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教师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教师参与制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
五、说学法
引导老师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老师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六、教学准备
为教师们准备一个《我的生活的视频》。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们想成为大导演吗,拍出一部部好看的电影,成为千千万万的观众心目中的偶像吗?我们今天就以自己为导演的身份制作一部我的生活的视频,让你们成过一把导演的角色。让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大导演”
二、看视频
1.教师播放一段事先准备好的视频。
2.问:制作电影首先要有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就是视频图像。什么是视频、图像呢
3.引导观察
请看老师的小实验,老师手中的画片,每一张都很相似。当我们连续翻看时,就会看到画片上的物体动了起来。
4.小结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每一张画片相较于上一张都有了一点变化,当它以很快的速度翻动时,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特征,画片上静止的物体,就变成了活动图像。电视电影都是利用的这个原理发明的。一幅幅连续图像组成的序列就称为视频图像。将许多不同的视频图像按照导演的构思连接到一起就成为了电影。
三、学习编辑 1.收集视频素材
获取视频的方法有采集模拟视频 主要是指从非数字化的设备中获取视频,如录像机、录像带等通过视频卡将模拟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视频信号。
2.采集数字视频
直接从数码摄像机,RJ45网络摄像机、摄像头等数字设备上获取数字视频信号。数码摄像机具有超高清晰图像、高保真音质、体积小巧轻便和数字化功能等特点,是主流的视频采集设备。常用格式有DV、DVCAM和DVCPRO。家用的数码摄像机也称DV机。
注:教师可以演示利用摄像头和“会声会影”软件采集一段学生的视频。
3.运行“会声会影”软件。
单击“捕获”选项卡在左边选项栏中单击“选择捕获视频”。设置格式、捕获文件夹等。单击“捕获视频”按钮开始采集。单击“停止捕获”按钮停止采集。4.VCD视频截取
从其他视频文件中复制出一段指定的视频常用软件如超级解霸等。采集屏幕动态信息使用屏幕采集软件将计算机屏幕上的信息捕捉下来,生成一个视频文件。屏幕采集软件如Hypercam、屏幕录像机、SnagIt等。
5.网上下载
可以使用迅雷、影音传送带、网际快车等下载工具下载视频。http://www.xiexiebang.com.yahoo.com雅虎搜索 http://www.xiexiebang.com迅雷搜索 6.编辑视频
视频素材进行编辑,包括截取、连接、过渡、字幕、配音和发布等环节。
四、教学反思
视频处理软件教师们在工作中不是常用,有的老师对视频的编辑过程还是很生疏,如简单的视频处理,包括剪切、覆叠、转场、加滤镜、加标题、图像声音分离等基本操作。但老师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我相信在老师们完成后期的过程中会逐渐熟悉这些操作同时也会自学钻研到更多的方法,期待老师们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作品。
第三篇:声音的编辑说课稿
声音的编辑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编辑声音》是《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7课,是学习和使用录音机软件板块中的第二课。在本课中,分为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两部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使用录音机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讲解如何对声音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修饰,使我们的声音作品更加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活动设计的兴趣性,活动要求的层次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我指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使用“录音机”截取声音、混合声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编辑的声音文件,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对同学们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学重点是对声音的简单编辑,难点是对声音的混合与审美。
二、教学学法分析
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本课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先请学生欣赏一下老师事先录制的一段声音,其中很多不同种声音混在一起.(有雷声,风声,火车声,笑声……),然后我提出: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编辑声音.板书课题:编辑声音.这样,通过欣赏编辑过的声音,知道声音可以被编辑,从而自然导入本课,学生也能顺其自然的学习编辑声音.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与探究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首先播放“江雪”声音文件.提出:你们觉得这个声音录制的怎么样
学生会发现:有的地方有杂音,声音太单调,加上背景音乐会更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纠正.并确定编辑声音的操作步骤.
然后抛出任务一,删除多余的杂音。
要删除杂音,首先要确定杂音的位置.让学生先一起来听听!(边听边记录杂音的时间)接着请一位学生说说杂音的位置在哪?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学生注意看窗口左侧显示的时间,来记录杂音的位置.
接着教师演示:去除文件前多余杂音,使用“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命令.
然后让学生完成去除杂音的任务,提示小组之间可以小声的讨论,也可以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并作适当指导。完成后选择学生作品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点评,互相学习.
通过这样的设计首先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接着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电脑之间产生互动,形成设计团队,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促进成长,使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更牢固.同时本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录音机的功能,对以后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
(三)、协作提高
完成了任务一,提示学生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
提出任务2:为“江雪”录音文件配上背景音乐,使录音效果更好.
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小组合作来完成,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好,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操作结束后,上传作业.并让学生点评.
背景音乐和朗诵的诗词意境相符,比较好!
1,提出练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
建队六十周年,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代表全区的.少先队员进行了献词,老师把同学们的朗诵录制了几小段.现在想把他们编辑一下,你们能帮我吗
(1)把朗诵的声音中杂音去除.
(2)给朗诵配上背景音乐.
(3)把几段录音合成一段.
(学生实践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质疑:几段音乐怎样合成呢(学生再探讨,交流,继续操作)
教师提示:
(可观看资源库中自学操作视频).
结论:可运用“编辑”菜单中的“插入文件”命令.
2,保存作品,提交作业.
3,教师播放作品,师生一起评价.
(设计理念:对练习进行分层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利用知识迁移来自学新的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机会.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能够,能更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师:我们通过学习“文件混音”,又认识和运用了“插入文件”命令,那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编辑(E)”菜单中的“粘贴混入(X)”与“与文件混音(M)”,“粘贴插入”与“插入文件”命令.它们的使用方法与效果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粘贴插入”与“粘贴混入”是灰色按钮(预设)
(1)学生尝试两组命令的操作.
(2)分组交流操作心得.
(设计理念:对录音机功能学习的完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作用.同时,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观摩欣赏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可以使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多了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了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了一份成功的喜悦。
谢谢各位评委。
板书设计:
编辑声音
前 后
当前位置
声音的编辑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编辑》。
一、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声音的编辑》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美妙的声音》第二节的内容。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适当的声音编辑软件完成对声音的处理。学生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利用gold wave软件对声音进行录制的技能,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讲解如何对声音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修饰,使我们的声音作品更加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同学们的软件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由于我校的生源参差不齐,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活动设计的兴趣性,活动要求的层次性。
三、教学目标
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使用AV VCS、gold wave软件对声音进行变声和合成,完成声音的综合处理。
2、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对声音进行综合处理和正确评价作品的方法。
3、激发创作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下面我接着谈谈本节课的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实施纲要》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我确定的
1、教学重点:(是要求同学们)掌握对声音进行变声、合成等操作的基本方法。
基于初一学生综合处理能力较弱,(我把)
2、教学难点:如何增强学生对声音的综合处理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实施纲要》针对教学提出:要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式的设置教学内容,所以我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突出我的教学重点,针对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和水平的参差不齐,我辅之以兴趣激励法、分层教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互动交流等学法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需要的教学环境有:计算机网络教室,音响设备,配备带话筒的耳麦,多媒体广播系统、本节使用的软件有:AV VCS、GOLDWAVE;拓展使用软件:声音马赛克、录音机、TOTAL RECORDER、以及我为学生准备好的声音编辑素材库、上课使用的网页课件等。我的上课课件主要分为音乐之声、活动一、活动二、展示与小结,思考与练习和软件加油站六个部分,其中的“软件加油站”是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学文件夹,方便学生查找其他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一节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所以本节课我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五个环节:(一)情景表演,激发兴趣;(二)步步为营,探索新知(三)合作学习,自主创作;(四)成果展示,交流评价(五)课外延伸,完成建构、
第一个环节为:1、情景表演,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时间:3分钟)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所以,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的方法引入新课。上课后,我告诉同学们,今天要请他们为一段电影对白配音,然后我邀请了男女各一名同学为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经典对白片段配音,在学生配音的同时,我悄悄的对两名同学的声音进行了现场变声处理,同学们在欣赏配音的同时会惊奇的发现女同学的声音变成了男声,而男同学的声音则变成了女声,滑稽的配音效果让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也让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于是紧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声音发生了变化吗?”,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让同学们在悬念中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2、步步为营,探索新知(时间8分钟)
活动一:声音变变变
具体内容:男女两名同学组成一组,使用变声软件进行变声操作。
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运用兴趣激励法和任务驱动法,为同学们设计了活动一:“声音变变变”,活动内容为男女同学组合,模仿老师刚才的操作,自主探索,尝试使用AV VCS软件练习变声操作。在这个活动中,我特别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赋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活动要求,对大多数同学,我只要求他们能做简单的男女变声操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要求他们大胆尝试不同声音效果的制作,并鼓励他们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另外一种变声软件声音马赛克来进行变声操作,并进行效果的对比。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我主要进行巡视、答疑、纠错和效果评价。最后和同学们一起使用网络课件,简单小结变声操作的基本方法。针对目前学生中流行的QQ聊天,,我还特别提醒同学们,在使用QQ软件进行语音聊天时,不要轻易相信对方,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网络安全。
热身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让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索AV VCS软件的操作,充分体会声音变化带来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对声音编辑的兴趣。
活动一的完成,让同学们对声音的编辑意犹未尽,我抓住机会继续让同学们欣赏了一段老师制作的优美的声音作品:配乐朗诵《山中会友》,优美的背景音乐,娓娓动听的朗诵,让同学们陶醉在美妙的声音中,此时我提示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听到的音乐作品和我们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录音作品有什么区别吗?”,通过对比,同学们很快就能够发现,老师的作品是由两种声音合成在一起的,那如何才能制作这样的声音作品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第三个教学环节:
3、合作学习,自主创作(时间:16分钟)
活动二:声音制作室
具体内容:分小组,选择学生素材库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分角色进行配音,并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
在这个过程中,我使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设计了第二个活动,具体内容是:要求同学们5个人一组,在素材库里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者文字,由组长分配角色,进行情景录音,并根据图片、文字的内容再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进行合成。由于学生对gold wave软件的使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首先对gold wave中声音的合成操作步骤给学生进行现场的示范引导,然后同学们采用分组讨论,深入探究,协作完成的方法,共同完成活动二中的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主动参与到学生们的活动中,和大家一起讨论,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声音录制效果不好,声音合成失败等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鼓励同学们通过网页课件中的“软件加油站”这个板块来针对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
活动二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掌握声音的合成技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综合处理能力,感受编辑声音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精神。
两个活动的设计,突出了我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纲要》中强调,评价应以诊断学习、鼓励进步为主,应弱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的灵活的评价方式设计的第四个环节就是:
4、成果展示,交流评价(8分钟)
在这个环节里,同学们首先进行了作品展示,在展示中介绍作品的制作思路、角色分配和协作情况,大家互相交流操作心得,评价操作效果。在同学们进行交流展示的同时,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一是同学们的角色表演效果,二是声音和背景音乐的录制及合成效果,三是小组的协同合作能力情况,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两个活动的顺利完成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能够得以突破。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的是:
5、课外延伸,完成构建(5分钟)
(1)小结知识要点
在这个板块中,我首先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先让同学们自己总结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声音编辑方法。
(2)课后提高
针对不同基础和技能水平的同学我布置了不同的课后作业,并特别鼓励基础较好的同学尝试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其他软件来完成作业,从而实现了分层次学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七、说课小结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以“活动”为主题,以分层次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
声音的编辑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编辑声音》。我将分三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编辑声音》是《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7课,是学习和使用录音机软件板块中的第二课。在本课中,分为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两部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使用录音机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讲解如何对声音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修饰,使我们的声音作品更加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活动设计的兴趣性,活动要求的层次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我指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习使用“录音机”截取声音、混合声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编辑的声音文件,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对同学们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学重点是对声音的简单编辑,难点是对声音的混合与审美。
二、教学学法分析
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本课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先请学生欣赏一下老师事先录制的`一段声音,其中很多不同种声音混在一起。(有雷声,风声,火车声,笑声……),然后我提出: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编辑声音。板书课题:编辑声音。这样,通过欣赏编辑过的声音,知道声音可以被编辑,从而自然导入本课,学生也能顺其自然的学习编辑声音。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与探究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首先播放“江雪”声音文件。提出:你们觉得这个声音录制的怎么样
学生会发现:有的地方有杂音,声音太单调,加上背景音乐会更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纠正。并确定编辑声音的操作步骤。
然后抛出任务一,删除多余的杂音。
要删除杂音,首先要确定杂音的位置。让学生先一起来听听!(边听边记录杂音的时间)接着请一位学生说说杂音的位置在哪?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学生注意看窗口左侧显示的时间,来记录杂音的位置。
接着教师演示:去除文件前多余杂音,使用“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命令。
然后让学生完成去除杂音的任务,提示小组之间可以小声的讨论,也可以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并作适当指导。完成后选择学生作品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点评,互相学习。
通过这样的设计首先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接着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电脑之间产生互动,形成设计团队,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促进成长,使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更牢固。同时本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录音机的功能,对以后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
(三)、协作提高
完成了任务一,提示学生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
提出任务2:为“江雪”录音文件配上背景音乐,使录音效果更好。
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小组合作来完成,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好,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操作结束后,上传作业。并让学生点评。
背景音乐和朗诵的诗词意境相符,比较好!
1、提出练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建队xx周年,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代表全区的少先队员进行了献词,老师把同学们的朗诵录制了几小段。现在想把他们编辑一下,你们能帮我吗
(1)把朗诵的声音中杂音去除。
(2)给朗诵配上背景音乐。
(3)把几段录音合成一段。
(学生实践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质疑:几段音乐怎样合成呢(学生再探讨,交流,继续操作)
教师提示:
(可观看资源库中自学操作视频)。
结论:可运用“编辑”菜单中的“插入文件”命令。
2、保存作品,提交作业。
3、教师播放作品,师生一起评价。
(设计理念:对练习进行分层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利用知识迁移来自学新的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机会。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能够,能更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师:我们通过学习“文件混音”,又认识和运用了“插入文件”命令,那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编辑(E)”菜单中的“粘贴混入(X)”与“与文件混音(M)”,“粘贴插入”与“插入文件”命令。它们的使用方法与效果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粘贴插入”与“粘贴混入”是灰色按钮(预设)
(1)学生尝试两组命令的操作。
(2)分组交流操作心得。
(设计理念:对录音机功能学习的完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作用。同时,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观摩欣赏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可以使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多了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了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了一份成功的喜悦。
谢谢各位评委。
板书设计:
编辑声音
前后
当前位置
第四篇:编辑节约用水宣传稿说课稿
《编辑节约用水宣传稿
(一)——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信息技术第5课《编辑节约用水宣传稿
(一)——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设置字体、字号和字的颜色,会使Word文档整个版面看上去更美观,这是Word使用中的一个小的升华,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Word中提供了的字体和字号要比写字板丰富得多,这是Word有别于写字板的独到之处,学生一定会感兴趣,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展开教学。对一部分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和颜色的设置,首先应选中这部分文字,这和上一节课文字块的移动、复制与删除方法相同。所以可以借鉴上一节的方法,进行知识扩展。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操作,往往不选中文字就去设置字体、字号等,结果设置完了没有看到字体字号的变化,教师应重点提示:在给一段文字设置字体字号前,要把这段文字定义成文字块。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写字板的学习,学生对设置字体、字号和字的颜色并不陌生,所以在这里可以借助写字板中的设置方法来学习Word。由于时间较长,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淡忘了这些知识,所以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做好复习。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这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文字录入技巧以及对文章的修改,在作文集中已有2~3篇自己的文章,但是文张字体单一,字号较小,颜色较单一,学生急于改变现状,所以本课适时推出,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应看到,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对于合理的文章美化没有一定的标准,很可能出现技术已经学会,但文章杂乱,审美观点不强,美化不够合理,所以教师要做到合理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和颜色设置的方法。掌握格式菜单和右键功能设置字体的方法。
2、了解设置自定义字号的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当点拨,组织交流,协助学生完成学习。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和宣传环保的好习惯。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字体、字号和颜色的设置方法。
难点:文字颜色的合理应用。
五、说设计理念
1、我在设计的时候注意了学科整合。
在情境导入与学生练习环节,我结合要编辑的文章内容,向学生渗透节约用水的理念,并在结尾处让孩子把自己的关于节约用水的想法打出来,自由编辑文本格式,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比一比谁编辑的更美观。渗透了德育的相关知识,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2、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在改变文字字体和颜色等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首先通过”画图”的合理配色,通过知识迁移、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去习得知识,获得成功,突破难点。
3、任务驱动与激励制度的融合。
通过任务驱动和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以实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已经输入好的需要编辑文章。
七、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2、板题。
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1、设置字体
学生组内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请一名同学介绍操作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设置字号
请同学们将书翻至16页,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请一名学生来介绍一下是怎么做的。
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3、设置字的颜色
生自学书17—18页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都完成后找一同学来介绍他的做法。其余生做补充说明。
4、练一练
5、作品展示
学生展示完成的“节约用水宣传稿”。
三、全课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节能减排主题说课稿
节能主题班会说课稿《节约能源,从点滴做起》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主题是《节约能源,从点滴做起》。我主要从主题班会教学背景、目标、过程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学背景:
6月11日至17日,为201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从1991年开始,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每年都举办,其宣传声势之大,旨在唤醒人们的节能意识。
远观当今世界,能源告急、资源不断枯竭,我们常常能听到诸如“粮食危机”“用电荒”“淡水资源匮乏”等,节约能源迫在眉睫。
近看我们身边,不节约用水用电,随意浪费粮食等不节能不环保的行为还有很多。生活中的小任性常常会造成大浪费,节约能源势在必行。
节能减排范围广,今天这节课我重点摘取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这几个主题,为小学六年级学生设计一堂主题班会课,是希望通过这短短的一节课达到一下目的。
二、活动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知道水、电、粮食与人民的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3、了解生活中节约用水、电、气的方式方法,从生活点滴做起。
三、班会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黄袍子、白身子,脱了袍子下水池,煮开以后变胖子,美味可口填肚子!(打一食物)白米饭
导入部分我采用学生非常喜爱的猜谜语的方式,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同时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本课的话题之一珍惜粮食。
紧接着用课件展示一首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诗歌《悯农》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二)认识粮食的重要性
老师答:“人类的生存需要粮食,粮食可以让我们填饱肚子,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如果没有粮食或者粮食不足世界会怎样吗?(同学们讨论回答:“会饿肚子”“会有人为了争抢粮食打架,甚至会发生战争”)
老师: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曾经80%的人口都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遇到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地。(课件展示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在我们国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却有许多浪费粮食的情况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浪费一些不算什么,可是请大家想想,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浪费一两米饭,全国每天要浪费多少粮食?每月呢?每年呢?
紧接着我设计了活动一:
活动一:班主任引导全班同学算算粮食浪费账。(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两米饭,我国13亿人口每天就浪费1.3亿斤,每月就浪费39亿斤,每年就浪费468亿斤)
老师:468亿斤粮食是多么惊人的数字,我们的农民伯伯要种多久才能长出这么多粮食,粮食是珍贵的资源,怎能如此任意的浪费?!
趁热打铁,我继续提问:
请你谈谈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并想想有什么办法号召大家节约粮食?
粮食很重要,我们要节约,同时水电也是重要的能源资源,接下来我将带领同学们认识水电的重要性。
(三)认识水电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系统运转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循环和变化的,但是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地球表面水的面积大约占71%,陆地面积大约29%,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虽然地球上水很多,但是人类可引用的淡水资源却只占地球水资源的大约3%左右。
我们国家许多地方面临着“干旱”“淡水饮用水污染”“地下水过渡开采”等严重的水问题。如果你现在还能每天喝上干净的水,享受水的福利,请不要忘记真诚地说一声“感谢”。每个人都应该对水怀有敬畏之心,节水,爱水,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世界才能更美好。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电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是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电的现象十分惊人!以此为契机,我请同学们再来讨论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谈谈你有何感想?
学生举例:(1)洗衣服时洗衣机用水量大,比手洗更费水。(2)水龙头忘记关水。(3)洗澡时,不冲的时候,水也哗哗地流着白白的浪费了。除了用水,还有用电,我国人口众多,用电量巨大,尤其是每年夏天都是用电的高峰期,经常出现断电,用电荒,电能也需要我们去节约。
请同学们说说你家每个月大概用多少度电?你有什么省电小妙招?
(学生回答,可能会用多少度电,并说一些省电妙招)
(四)接下来我将进入本班会课的第四环节,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的具体行动:
1、离开房间要关灯。
2、买冰箱时买低能耗的冰箱,既省电又省钱。
3、开空调时把门窗关严,夏天空调温度26度,既健康又省电。
4、尽量使用节能灯。
5、洗衣服时少量衣服尽量用手洗,洗衣服剩下的水留着洗拖把或冲厕所。
6、洗碗洗脸尽量用盆接水,让干净水白白流走。
7、家中预备废水桶,把各种淘米水洗衣水收集
起来冲厕所。
8、不浪费一粒米饭,珍惜粮食,在家在外面都
要践行光盘行动。
(五)为方便记忆,形成感召力,激发学生兴趣,我到网上找到节能环保顺口溜,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电器待机省几度,节电效果很显著; 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可省近八成; 随手关灯切莫忘,小处节电大希望; 注意关好水龙头,宝贵淡水不滴漏; 洗菜洗脸多用盆,一水多用是窍门; 纸张应该两面用,物尽其用见行动; 物品少用一次性,节省资源利环境; 垃圾分类不乱放,便于利用好再生。
(六)最后我将如下做出班主任小结:
节约是一种好习惯,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节约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恩方式。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珍惜每一颗粮食,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最后老师要留给大家一个课后小实践: 1.我们学校正在建设节约型校园,请你为学校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制作节能环保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