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课 爱满人间(第四课时)
第七课 爱满人间
教材分析 :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歌曲首演于2000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歌词形象地描绘了国际性的合作与交流,表达了在绿色星球上,人类为了共同的艺术而牵手狂欢的盛景。曲调为大调式,结构为带不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二乐段通过反复、变调渲染了“同一阳光下,共织艺术花环”的情谊。教学目标:
《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歌曲以亲切委婉的曲调、深沉的情感,刻画出盲人心中的美好世界。在设计教案时,我以“爱”为主线,通过“爱的呼唤”、“爱的体验”、“爱的升华”、“爱的奉献”等内容层层推进,整节课融听、唱、看、动于一体,寓爱的情感教育于生动的音乐教学之中,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的主题。
《大爱无疆》选自我过著名作曲家关峡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而创造的大型交响合唱《大地安魂曲》的第三乐章。
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
2、歌曲《爱的人间》和《爱的奉献》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为创作素材,用舒缓的旋律演唱,突显歌曲的主题。通过徐诶下,让学生体会歌曲中博爱情怀的弘扬,并表达对人间真爱的赞美和期盼。
3、在聆听中认识和听辨人声的分类。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 教学难点:
《爱的人间》和《爱的奉献》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为创作素材,用舒缓的旋律演唱,突显歌曲的主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的演唱,呼唤同学们关注我们美丽的地球,共同为创建绿色家园而努力。
2、在欣赏过程中体会转调过程中乐曲的和声色彩变化,转调部分的演唱可不做要求。
3、了解通俗音乐知识。能用亲切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园》,掌握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
1、把握艺术(音乐)学科特点的同时,以生命教育贯穿教学,引领学生感恩,感悟亲情。
2、用亲切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和平、友爱、共进的主题,表达喜迎世博的心情。教学难点:
以作品的欣赏和演唱、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教学: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首演于2000年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歌词用“地球是个美丽的圆”形象地描绘了国际性的艺术合作与交流。歌曲由廖昌永、倪睿思演唱。
二、歌曲欣赏
1、欣赏歌曲,思考:歌曲的节奏和情绪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简洁的歌词表达了世界各国的艺术者传播友谊的形象,体现了和平、友爱、共进的艺术节主题)
3、你知道吗? 你还知道有哪些表现和平友爱的作品?
4、拓展:世博会
三:歌曲演唱《地球是个美丽的圆》
1、感受歌曲: 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提高欣赏效果。)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唱准歌曲:出示歌曲总谱生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给乐曲分段。
3、节奏学习
4、学唱旋律:教师范唱,学生分小组自学,可以借助课堂乐器帮助。
5、填词演唱学生朗诵歌词,再听歌曲,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6、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有困难的地方。指导:用自然、明亮的声音,以及积极的歌唱状态轻松自如地进行歌唱。演唱时注意八度跳进的音准。
7、集体演唱,并配上简单的动作(牵手、挥手、左右晃动身体)
四、小结:让我们在爱的世界中感恩;让我们与爱同行;让世界充满爱。
第二篇:[国旗下讲话]爱满人间
我们的童年真是太幸福了!在家中有父母的细心呵护,在学校有老师的精心培养,在社会有好心人的热情相助。尽管我们的年纪还小,尽管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有爱心,也一定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同伴生病了,送去一声问候;朋友要远行,道上一声祝福;妈妈回来了,递上一杯清茶…?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同学们,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三篇:情系校园 爱满人间
情系工作 爱满人间
——读毓秀小学杨安明老师傅《心系毓秀 情洒校园》一文后感
第三初中
反复看着杨师傅的文章,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热泪盈眶,深深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被他的质朴、他的无私、他的奉献、他高度的责任心所感动。只想说一句:向杨师傅学习,向杨师傅致敬!
杨师傅文采好,令我钦佩不已。他的文章不仅有条理,语言也非常丰富多彩,运用排比、比拟、对偶等修辞手法,把自己的心声、把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如数家珍一一道来,朴实而不失高雅,简洁而富有韵味,令人佩服至极。
这正是他高素质的体现,也是他勤学好思的结果。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他勤奋好学,爱动脑子,同时手脚勤快,才获得了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在教管中心及毓秀小学举办的大赛中屡次获奖,并受到好评。也正因此,他才可以编出如“愿学春蚕吐尽银丝,甘为人梯献出余生”、“掏出丹心谱写爱校曲,洒尽汗水甘当孺子牛”一类的好对联,既可以表达他的一片丹心,也可以体现他的睿智和才华。可谓“一分辛劳一分才”,他的付出有了回报——他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文章就是最好的见证。
杨师傅的爱岗敬业,更是令我佩服。15年,他从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耽误过工作,从来没有回家过过春节。他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令人不禁想起了“春蚕”,想起了“蜡烛”。我觉得把他比作“春蚕”、“蜡烛”再贴切不过。为了保一校平安,他顾不上为老母亲守完孝;为了学校工作顺利进行,他放弃了去世博会游览的机会;为了修好被冻裂的水管,他宁愿被冷水浸泡;为了护好“毓秀小学”这个家园,他放弃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坚持做保安工作,真正做到“在任一分钟,敬业六十秒”。他的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完全是因为爱——爱校爱孩子爱事业,爱岗敬业!
想一想,比一比,自己更加钦佩杨师傅,觉得他是自己的榜样,是学习的楷模。20多年来,自己一直以教师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也从不叫苦叫累;热爱工作,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但和杨师傅相比,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还应向他学习,不断努力,提升素质,做到更好!
杨师傅不为金钱所动的高风亮节,感人至深。为了校园安定和谐,他谢绝了朋友的高薪聘请,甘愿领取不到万元的年薪,过清贫的日子。然而,学校的各项爱心活动,如给汶川、玉树等地捐款活动他都积极主动参加,送温暖、献爱心,样样都未落下,受到大家的好评。
千言万语诉不尽,杨师傅精神受人敬。我会以杨师傅为榜样,尽心尽力搞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情系工作,爱满人间。
第四篇:第七课 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2课时
爱在家人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教学重点:沟通传递爱。
教学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设备 课型:新授课 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2课时
爱在家人间
体味亲情
爱在家人间:
1、爱的碰撞
2、沟通传递爱
亲情之爱
1、亲情的表现不同
2、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瞬间 爱是需要呵护的 学会表达我们的爱 和家人关系的变化
3、亲子之间的碰撞
4、正确认识亲子之间碰撞
教学过程:
一、情景生成问题,导入新课
课前活动
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
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
3.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案提示: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今天我们学习——爱在家人间,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更温馨。
二、讲授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家中有亲情
2、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3、怎样维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
4、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体味亲情
探究一:探究与分享
情景体验1:
我理想中的父母
生活中的父母
父母理想中的我 生活中的我
思考:这种差异说明了什么?
情景体验2:
回忆一件你最不能接受的家人做过的事,谈谈原因。
当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
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家中有亲情
1、家中有亲情:
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不能因为亲情的平常或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而否认亲情的存在。
感悟: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
情景体验3:
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
使学生体验到,无论家庭结构怎样变化,也改变不了一脉相承的、永恒不变的亲情。
教材P79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
(1)学生分享这篇文章。
(2)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2)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家中有亲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我们的亲情之爱。
知识模块二爱的碰撞
探究三:
材料一:当我们在静静写日记的时候,他们可能在门外探头往里偷看,当我们把门关上了,他们就变得神经兮兮,不断地找借口往我们房里窜,他们实在太烦了!
教材P79探究与分享
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1)略。(2)想起这些,我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父母是爱我们的,可我有时却不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反而抱怨父母。
这些碰撞时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那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
2、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1)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的爱,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探究四:探究与分享
放学回到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告诉父母自己受到表扬是,父母常说:
说起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常说:
感冒发烧时,父母的表现:
考试不理想时,父母一般会说:
周末想和同学去看电影,父母的态度:
1)结合以上情境,填写内容。
关注的问题 关注的重点 交流的方式
父母
我(2)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答案略。
知识模块三沟通传递爱
探究五:
小强觉得妈妈很唠叨。一天,突然降温,妈妈一定要他穿上厚外套。小强说:“今天有体育课,厚外套不方便活动,更何况春捂秋冻嘛。”过了一会,妈妈又说:“穿多了可以脱,冻感冒了不是耽误学习吗?”小强说:“哎呀,我都这么大的小伙了,抗冻。再说我还是这么厚的脂肪呢!”小强穿戴整齐要出门了,妈妈还是拿着外套让他穿„„
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3)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我们要学会维护我们与父母的爱
3、怎样维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
(1)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探究六:
1)分享教材“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
2)实践演练:设置情境,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2)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练习:八年级学生萌萌喜欢写日记、交朋友,可父母总是问东问西,甚至偷看她的日记、信件,家庭矛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请回答怎样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2)小丽每次用完东西随处乱放,妈妈在收拾时总是提醒她放回原处,小丽很反感地说:
“讨厌!真唠叨!”
小丽的做法对吗?她应该怎么做?
答案提示:
(1)解决与父母冲突的办法有:
认真倾听;善于体谅;主动交流;创造机会;
主动道歉;控制情绪;承担责任;讨论问题并达成协议。
(2)小丽的做法错误,没有体谅妈妈的关心。应该:①理解妈妈,多与妈妈沟通,体谅妈
妈的用心;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不让妈妈操心。本课小结: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让学生谈,教师再加以引导。
教师寄语:通过本课和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和家人的相处也有了一定的体会和反思,相信同学们会做得越来越好。老师向同学们提出殷切希望,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五篇:《榜样》观后感:向榜样学习,爱满人间
《榜样》观后感:向榜样学习,爱满人间
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什么样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是什么样貌?习近平曾对优秀共产党员、对好干部提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严”和“实”、对党忠诚等五条标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党中央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
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个性节目《榜样》,从自身经历讲起,众多讲述者将还原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是如何做好人民公仆的。透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该节目将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这些榜样用满满的热爱之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群众,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广大群众的福祉,先大家后小家,作出了牺牲和妥协,赋予生命更充实的好处。
他们用爱的奉献,给予这个社会更多地温暖,给予这个社会更多地正能量,他们用牺牲和奉献诠释着什么是共产党员,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身体力行,感动也感染着周围的人,为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为这个社会的更加完美而努力着。
让社会变得更完美,更温暖,不仅仅是党员的先进性所决定的,同样,也是每一个公民所要做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完美地人间”,人人都能为了社会的完美奉献一份爱,这个社会也将反馈给我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