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美术教案我造的车
我造的车(利废工艺)
[设计意图] 对于孩子,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汽车博览会的系列活动,对汽车的外型、特征、内部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积极也要造其车的愿望。为了满足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我设计了利用废旧纸盒制作小汽车的艺术活动,力求让他们感受作为车成小主人的骄傲与自豪。活动目标]
1、,感受创作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丰富汽车的有关知识,运用各种材料以及剪、割、粘贴等方法制作汽车。
3、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大胆创作。[活动准备]
1、一起收集各种汽车模型,各种汽车图片,并布置成汽车展览会,并对自己收集的汽车有一定的了解。
2、各种废旧材料、剪刀、壁纸刀、胶水等。
3、磁带录、音机,教师制作的范例一个。[活动过程](一)、参观、交流,引发兴趣。
1、参观共同布置的汽车展览会,并请他们向小朋友介绍自己收集的汽车的车型名称和特征,丰富有而更多汽车的经验。
2、讨论:汽车从哪里来?(二)、幼儿利用废旧纸盒尝试创作汽车。
1、激发幼儿的创造的欲望:师:“你愿意生产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吗。
2、教师出示并介绍各种制作材料,启发运用已有的剪、割、粘贴等技能进行制作。
3、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参照汽车玩具、模型等进行制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材料。(2)知道过程中鼓励与同伴合作创作,合理分工。
(3)鼓励帮助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制作轮子?如何将轮子与车厢连接紧密等。
(4)提醒在使用壁纸刀、剪刀过程中的安全,使用胶水后擦手。(三)、分享创作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关注他人作品的不同之处。
2、相互评价,大胆表达对自己、对他人作品的看法。
3、音乐游戏:《快乐的小司机》。(四)、活动延伸
1、收集废旧物品放在区域内,供随时创作。
2、在美工区内,设计未来的汽车。
第二篇:美术活动 造长城 教案
美术活动
造长城
设计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主题活动,已经进入尾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北京、对我们的祖国有了很大的兴趣和了解。幼儿对北京的长城特别感兴趣,于是学习活动则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展开,开展“造长城”的活动。我们的区域活动则是在主题背景之下展开,幼儿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推定了主题的展开。我们将观察的重点放在长城的上,比如长城的涂色(简单的接色),用彩泥表现长城等。
活动目标:
1、尝试从前向后安排画面,初步表现简单的重叠。
2、乐于参与造长城活动,为自己建造长城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黑色水笔、油画棒。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我们的首都在哪里?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这是什么地方?长城建造在哪里?它象什么?
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建造长城?现在的长城有什么用处?
二、讨论演示:
1、长城有的建造在高高的山上,有的建造在低低的山上?(先有山)
2、山顶上有什么,烽火台建造在哪里?烽火台有什么用处?(再建烽火台)
3、烽火台的两边是什么?(接着砌城墙,一块一块砌成,士兵打仗时可以隐蔽。)
4、为什么说万里长城万里长?怎样在一张纸上画许多山头呢?(尝试轮换从半山腰开始画背后的山头,越画越多,数一数一共有几座山?)重点:从前到后画山,感知简单的重叠,半山腰开始画。
三、操作表现:
1、我们来比赛造长城,看谁造得最多,谁就是好汉。
2、先有山,再建长城。(画一座山,建一段长城。)
3、别忘了建造烽火台和城墙。(一块一块砖砌成。)
4、画到高峰处,启发绘画。(天空、云彩、士兵等)
四、分享交流:
1、展示画面,体验做个好汉。(数一数有几座山,建了多少长城)
2、激发幼儿长大了去登真正长城的愿望。
延伸:区域活动中,运用渐变接色的方法装饰山头。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五、作品欣赏与讲评。
第三篇:美术兴趣小组教案---我设计的车
我设计的车
课时:二课时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我设计的车”。
2、欣赏作品,同时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
3、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充分发挥想象,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作品。重点: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我设计的车”。难点: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作品。准备:
教师:范图、教师和学生作品、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学生:水彩笔、颜料、毛笔、水、调色盘、蜡笔、彩色铅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讨论、欣赏
1、如果让你设计“我设计的车”,你该设计怎样的?
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设计?
3、以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并欣赏作品。
4、看完作品,你有新的想法吗?
(1)用画面表现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2)用手工表现的同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3)以次相互得到启发。
5、教师引导学生具体欣赏作品(1)绘画作品:
(a)构思新颖在什么地方?它应用了那些工具?效果如何?(b)如果你要画你还会应用那些工具?出现那些效果?(2)手工作品:
(a)运用的材质是否合理?
(b)如果你做会用些什么材料?(学生例举多例)(c)此创作的新意何在?
三、学生作业
1、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我设计的车”。它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还可以是想象中的。展开你们的想象吧!
四、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学生进行初稿的辅导。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一部分是现实的作品,一部分是想象的作品)
2、但这些作品都是用平面来表现的,鼓励学生用立体的手法来表现。
三、继续上节课作业
1、完成你设计的“我设计的车”,加进自己的想象。
2、表现的角度、方法、材料别具一格。
3、大胆展开想象,不拘泥。
四、巡回指导
1、小组间交流作品,指导一部分学生作业。
2、指导学生综合各种工具表现,鼓励学生制作出精彩的作品。
五、小结
1、展评学生作品。
2、自己说明创作意图、评价自己或他人绘画作品。
第四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海的乐章
1、小桥、流水、森林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
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同的美感。
3、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教学难点:
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作业要求:
用词汇表达感受,并画一幅风景画。教学用具:
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
A国画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
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
B油画 列维坦(俄罗斯)――《深渊》
C油画 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
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
三、布置作业:
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现自我。
2、高山、大海、江河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学会欣赏评价大师的作品。
2、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理解欣赏大师作品。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画家作品中体现的雄壮美。作业要求: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用具:
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有什么不同?
2、教师播放激昂的音乐,欣赏课本中四幅作品。
A国画 关山月――《秋山关外月》
B油画 杜键――《黄河激流》
C国画 吴冠中――《香雪》
D浮世绘 葛 饰北斋――《神奈川冲浪》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3、教师演示大海印象:
用水粉颜料,水粉笔有节奏、笔触的表现大海汹涌澎湃的样子。
三、布置作业: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
第二单元 学习的好朋友
3、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后进行写生,使学生能够线条画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具有基本的透视规律。
2、使学生初步接触“整体—局部”的绘画原则,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表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文具的形状比例。
不同角度物体的形象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用线条表现不同角度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作业要求:
选一个你喜欢的文具,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形象。
教学用具:
写生用的小文具、范画、文具样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8-9页上图的文具,用几何图形分析它们的结构、外形特征、色彩和装饰纹样,对比写生作品,分析写生的技巧:
抓住对象外形特征,大胆地用线条描画,用色要鲜明,表现出立体感。
2、教师取出一两件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的文具,让学生认真仔细地按照“整体—局部”的原则进行观察,提问关于写生对象的基本形组合结构等问题。
3、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用线条先画出外形——刻画细部。
4、讲述细致观察与表现某些具有重要的特征的部位。
三、布置作业:
各人自选一两件比较美观的文具,布置在自己的桌上,并根据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后进行写生。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随时提示:仔细观察,认真表现,指出画法上的不妥之处。
五、小结学生对观察与表现,整体与局部,一般描写与细致描写的掌握情况。
4、我的书包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与发现:发现写生、设计书包的乐趣,发现书包上学习的好伙伴。
2、实践与创造:写生、设计理想中的书包,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
3、欣赏与评论: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教学重点:
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教学难点:
表现书包的立体感。设计有创意的书包。教学用具:
画纸、铅笔、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作业要求:
1、画一幅书包的写生画。
2、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个好看实用的书包。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引导
1、学生把纸盒与书包作比较。①相同点:都与长方形相似。(立体感受)
不同点:书包有盖子、扣子、拉链、口袋、背带等结构。②欣赏书本上的写生作品。
二、感受与认知
1、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示范写生步骤。
①先画一个矩形,画得大些。
②观察书包上有什么?还有呢?盖子、口袋、背带…… ③画线时行笔缓慢而稳重,线条果断。
2、设计书包:(绘画设计与手工制作设计都可以)新颖特别
A、示范制作纸书包的步骤 ①剪出纸盒的顶部。
②剪出书包的盖子(连着扣子、口袋、背带等形状,并进行美化。③制作纸书包时,书包盖子、口袋、背带等剪贴部份要先量一量。④粘贴。
3、小组讨论交流作品的构思。
4、学生自由选择写生或制作书包。学生自由想象。
三、作业展评
1、作品展示:
作品分立体和平面两组。
2、学生区别立体与平面作品的不同特点。
5、趣味纸笔插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立体构成的常识。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简单的笔筒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学难点:
立体构成的思维方法。教学用具:
教师:笔筒成品两个,纸立体构范例一张,供学生使用的色卡若干张,剪刀、美工纸、胶水。
学生:剪刀、裁纸刀、胶水、尺子、彩笔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以趣激学。
1、出示一张图画纸。
问题:谁能让这张纸站立起来?
(折、卷、揉......)
2、形成立体构成意识
纸------平面
经变形的纸形-----立体
立体就是我们站在野外,可以看见前面的景色,可以用手摸到左边的树,见到右边的小河,抬头看见天,转身见到一片田野。
3、学生用小低片尝试折卷,使纸变立体,教师出示范例。
4.引入课题:
这张纸卷成一个筒,它能做什么用?
今天,我们学习用卡纸来制作笔架和笔筒。(板书)
(三)调动参与,启迪创新。
1、纸笔筒的外形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
2、纸笔筒的第一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分开)
①、在制好的圆柱体或圆锥体上,画出或贴上图样。
②、将另制的图样镶插进去。
3、纸笔筒的第二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合一)
①、如何让图样从平面的纸中跳出来?
②、教师示范:切折法。
③、学生在小纸片上尝试不同的切折法,体验形成有趣的立体变化。④、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制作笔筒中。4、纸笔筒的第三种做法:(插接的方法)
①、在纸上画出四面的形状,标示需插接的地方,用尺子画出。②、剪出图形,剪开标示的直线处。③、插接造型。
5、制作中的注意点:
①、选择制作方法,确定纸的大小、形状。
②、画纸样,注意图样要留出3cm左右,不切割。③、留出粘贴处,粘贴要牢靠。
④、插接方法要注意插接处的剪切方法。6、设色涂色问题:
笔筒装饰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图案并设色。设色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以两种复色的色彩配置,要讲究明度的差别,形成淡雅的色彩美;
其二是涂上对比强烈的原色、间色,形成鲜艳活泼的美。如以寿终正寝条装饰,则要注意线的疏密粗细排列的形式美,不宜变化太多,多了会显得杂乱。
可以采用剪切图案装饰。
7、欣赏教材范例。
(四)、鼓励创新,操作体验。
设计、制作一个纸笔筒,不得与课本雷同,除有困难的同学可参考课本。
(五)、作品展示,评议总结
作业完成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出各组的2-3个佳作,集中一起由教师评介并小结课堂作业情况。
6、自己做镇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镇纸的作用和制作的方式。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各式镇纸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镇纸的特点。
材料的运用。教学难点:
镇纸装饰的恰当运用。作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
教学用具:
鹅卵石、小花布、树杈、剪刀、颜料、白乳胶,针线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玉兔镇纸》-南宋
介绍:镇纸是写字、画画时用来压纸的重物,是传统的文房用品。几块又好看又别致的镇纸能使你的小书桌增添不少情趣。
二、课堂发展:
1、尝试·探索:
哪些材料可以作镇纸?用什么方法(彩绘、粘贴、缝制等)加工能产生独特的美感?
2、示范演示:(选用一种方法演示)
a选择鹅卵石,观察它的外形,进行创作构思;
b画一条鱼,勾出头、身、尾,涂上颜色;
c剪一些色彩鲜艳的小图形;
d贴在镇纸鱼身上。
三、独立创作,自由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
四、展示评价。
第五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的现象。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第5课 冰 川 与 晚 霞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色彩渐变效果,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美。
2.试用一种颜色,以加黑或加白的方式,在一个简单的造型中,画出渐变效果。3.也可选择同类色进行色彩渐变练习。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 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明度推移》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4、组织讨论
5、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明度推移》?
6、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四、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 评析作品 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11课
那一刻的我
课型:造型·表现
命题画创作
本课的要点 是让学生表现运动中的人物,进行命题画创作。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学习要求
·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
教学实施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形式来演示运动中的人物特点。创作前,还可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创作时,可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
教学评价建议
· 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 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12课:愉快的春游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教学难点: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教 具:录象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学 具:水彩笔、春游的照片。课 时: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利用录象进行情景导入。请学生观察录象中的景物及人物的动态。(放录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想一下,你在录象中看到了哪些地方的景色?谈创作思路。画野餐时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人物吃饭的动态上,并强调在环境描绘上要突出春的特点。开阔思维还可以如何表现野餐?
活动二:《游乐园》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谈游乐场里游乐的细节,如打秋千、坐滑梯、坐转盘等 活动三:扩展学生思路,如何在画面中体现“春” 字?如何体现“游”字的快乐?(学生讨论发言)小结: 画中色彩以“绿”
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
小结: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如野餐时的“吃、喝、坐、笑”可以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
游乐场里的“跑、跳、玩”等能很好的表现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的愉快心情,力求构图合理,主题鲜明。活动四:讲解作画步骤(1)构思,想一想你准备以什么为主题来表现春游,注意主题鲜明。(2)起稿,将主题物画大,居画面的中心,尽量突出主题。(3)着色,注意表现春天的特征。
活动五:讲评优秀作业。表扬构图合理,色彩到位,主题突出的学生作业。我们通过春游感受祖国的秀美,生活的幸福。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学评价:
学生将春游中的愉快经历和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构图合理,主次分明。
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绘制)
本课的要点 是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学习要求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大家来辨一辨、认一认。
教学实施建议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创作。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学生互相来辨一辨、认一认。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
教学评价建议
·能否在作品中体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能否积极参与班级的自评或互评的活动。
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课型:设计.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能从审美、实用的角度出发,设计、加饰、制作出一顶新 颖、漂亮的帽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进一步了解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们去创造的道理。
3、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去展示一顶帽子的美感,实践如何和帽子搭配、如何去展示它,以增加生活经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去完美的体现一顶帽子的美感。教学准备:
教师:展示空间、音乐、课件
学生:帽子、剪刀、加饰材料(彩纸等)、双面胶
自己制作的帽子及修补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表演帽子魔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帽子。帽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展开教学
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帽子,给帽子分分类别,可以从材料上、用途上进行分类。(学生讨论分析)
2、用途上分类的讨论结果: a、夏天可以遮凉、冬天可以保暖; b、装饰,使更美、漂亮;
c、代表身份地位(如警帽、军帽、博士帽、皇上带的帽子等); d、少数民族习俗;
e、企业形象(统一的制服、统一的标志、还有统一的帽子); f、安全; g、以及其他。
(注:其中有很多用途是复合的,如皮帽即可保暖又可装饰)
3、小组合作。选取小组长、总设计师、确定加饰主题、创意理念。
4、小组进行加工处理。(教师巡回指导、查看)
5、小组间进行交流、探讨。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1、讨论如何进行展示,更能最佳表现出这顶帽子的美感、内涵。
2、学生展示准备(展示形式不限)
3、学生进行展示并及时予以合理的评价。(学生评价)
四、小结
你对帽子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
以帽子为主体,展开各种形式的认识交流。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型:(造型·表现)(绘制)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教学目标
1.学习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学习要求
·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岛,然后在纸上画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贴在小岛上。
·做完的作业,可放在水里漂浮。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备一些泡沫板等材料。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岛的印象。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应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材料也可以多样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愿望。完成的作品,可放在水里进行展示、评比。教学评价建议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能否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风格的小岛。
·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第16课 迷宫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学习要求
·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制作方法,教材上有几个图例,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教学评价建议
·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第17课 电脑美术
课型:(设计·应用)(电脑绘画)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教学实施建议
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利用笔刷工具创作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以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笔刷工具的选取,改变它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具体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便于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在作业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进行创意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应让学生通过教室网络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学评价建议
·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否改变笔刷工具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结合学过的其他方法,创作有趣的造型和场景,并进行画面的艺术处理。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课型: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游的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