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共同课教学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探索
钢琴共同课教学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探索
摘 要:作为包含了钢琴教学与艺术内容的钢琴共同课,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占重要地位,而从钢琴演奏教授者的角度,面临着逐步提升钢琴共同课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挑战与难题,如何加以改革与当下多媒体相融合成为一种突破与创新。本文通过阐述钢琴共同课教学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价值,进而为广大钢琴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钢琴共同课 教学模式 新媒体 融合 创新探索
受益于国家在艺术教育发展方面的大量扶持与推进,使得钢琴共同课教学得以发展,不但吸引了社会上的业余钢琴音乐爱好者,而且也为音乐学院当中的非钢琴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钢琴演奏的重要机会。特别是在提升专业钢琴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与音乐素养方面,发挥出很大的作用。通过引入多媒体,会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因此深入研究钢琴共同课教学与新媒体的融合模式非常关键,具有重要意义。[1]
一、钢琴共同课教学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价值
日益月异的科技变化,让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钢琴教育面临着不断改革的全新挑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及迅速应用到众多行业领域的势态,使钢琴教育者意识到未来的教学发展模式,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具体的钢琴教学中势在必行。钢琴共同课本身包含了对钢琴艺术的表达与传授,引入多媒体教学形式,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其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让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视听享受的选择,单纯的钢琴音乐表演已经难以激发出听众的热情,而古典音乐的钢琴演奏又过于小众,难以成为普通人的选择。所以将钢琴共同课教学与新媒体相融合,集技术和艺术为一体,重新唤起听众的兴趣,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具有重要价值。[2]
二、钢琴共同课教学和新媒体融合的创新模式
1.确保指触规范合理性
所谓指触规范合理性,指的为初学钢琴演奏的时期,有效规范与控制手型规模的情况。由于采用新媒体视频形式的教授,难以使学生彻底掌握要领,无法达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所以,实施关键的手掌手指等细节部位的处理指导时,应加以重视,依靠更为风富、形象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例如:钢琴共同课教师在上课时,教授学生弹琴的时候,会把第一、二指关节和掌关节撑起,及时纠正手型,为后续的钢琴表演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反复这个细节操作,完成课程演奏拍摄任务,正确指导学生,解决其提出的诸多问题。
2.深入了解演奏作品创作缘由与背景
钢琴共同课教学中,让学生深入了解所演奏作品的创作缘由与背景十分重要。当经过学习之后,每一位钢琴学习者都??经历针对外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渡与改变,并由此为进一步掌握中西方音乐史发展情况做好了铺垫。无论是从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心境,还是创作作品产生的大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中流露的诉求与情感角度,都是需要钢琴共同课教师加以引导的。通过各类新媒体教学工具,让学习者掌握相关的信息,激发起学习积极性,进而形成独到的鉴赏思维
3.注重音色的多样性
音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同的音色具有不同的韵味。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注重音色的多样性运用,无疑会对作品的演绎增加一定的灵性与新鲜感,正如同人们的情感特征一样,一个人的情感越丰富多样化,给人的感受也越深刻,让人记忆犹新。在以往的钢琴教学当中,并没有注重该方面的指导,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较低,进步不够明显。那么在钢琴共同课教学之中,以新媒体教学手段,赋予多样化的音色表达,让抽象、感性的事物变得明朗,带给听众全新的多变性体验,尤其在了解了创作者的动机与创作环境之后,更易引起共鸣,使钢琴演奏效果获得极大的提升。
4.提高琴键运用的娴熟度
众所周知,钢琴的演奏依靠对琴键的操作,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演奏者,在对钢琴琴键的掌握程度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正是由于琴键运用极为平常化,导致很多的初学者和钢琴演奏人员均忽视了钢琴弹奏的琴键基础练习,而只有平日里对钢琴琴键非常娴熟的操作,才能为以后钢琴演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上,钢琴琴键的掌控能力作为一项基本功,贯穿了每一位学习者的整个演奏生涯,如此细节的部分必须加以重视,否则必然对未来的学习和演绎造成不良影响。实施钢琴共同课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新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正确、规范的琴键的操作方式,并监督其不断进行练习,形成较为科学的弹奏习惯,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从而帮助那些钢琴演奏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取得更快的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处于当前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之下,钢琴共同课的教学发展需要寻求突破,转变教学理念,引入创新性的新媒体教学模式,完成二者的有效融合目标。在此过程中,依靠科学、规范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扎实促进信息化钢琴教学的改革,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推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时江月.钢琴共同课教学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与实践[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501:107-111.[2]苗伟,王兆屹.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教学的创新与探索[J].新闻知识,2015,08:75-77.
第二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之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之道
摘 要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文章从区(县)委宣传部的角度,探索试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剖析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问题,最后为融合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新闻舆论;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5-0061-02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传播手段、方式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被社会认可度、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渐渐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新媒体发展势头不可阻挡,相比之下,传统媒体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其实不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不是矛盾体,二者各有优势,应该走跨界融合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部分中明确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2016年2月,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新闻宣传要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常德市武陵区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有关精神,同时结合本区新闻宣传工作实际,整合区属媒体及市级协办媒体资源,在构建“大新闻”宣传格局下,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宣传的融合之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宣传平分秋色
武陵区位于常德市中心城区,是常德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心,拥有人口73万。经过大量查阅资料综合分析,2012年前武陵区新闻宣传中传统媒体独占鳌头,重点集聚在纸媒、电视媒体上,仅2013年在中央级媒体上稿17条,《湖南日报》上稿30条,其中头版头条4个,在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节目中上稿30条。传统媒体凭借强大的内容生产力、成熟的传媒运作机制和品牌知名度效应,在武陵区新闻宣传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尽管传统媒体为新闻宣传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新闻发言席”一直是制肘武陵区对外宣传的重要因素。2012年,武陵区委宣传部在经过深入思考后,试水新媒体新闻宣传方式。10月,由区委宣传部全权主办的手机媒体《武陵手机报》正式创刊,凭借优质内容和快速发布迅速在武陵区“走红”,被确定为区委、区政府的机关报,2013年被纳入常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到会媒体,被广大读者誉为常德中心城区“资讯专家”。初次尝试让区委宣传部看到了发展新媒体的潜力与效应,在筹备工作持续了半年后的2013年底,与湖南红网合作打造的武陵新闻网经过多次测试后正式上线,武陵区从此有了具备完全新闻发布资质的新媒体。2015年,区委宣传部努力创新,又推出了“品武陵”微信公众号,一年时间就收获了近3万名微信用户的关注,单条推送内容阅读量超过5万次。自此,武陵区区属新媒体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随着新媒体建设的推进,新媒体新闻宣传开始在武陵区崭露头角。据统计,2013年武陵区在各大新闻网站上发稿3 521条,稿件在门户网站、主流网站上转载1 733条;武陵区在手机报媒体上上稿5 760条。同时,2014年武陵区在中央级党报党刊新闻网上稿15条,省级党报党刊上稿34条,其中《湖南日报》头版头条6条,在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节目中上稿192条。数据显示,武陵区在拓宽新闻宣传渠道的路上,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大新闻”宣传格局的有力构建
地处中心城区的武陵区新闻宣传,与其他县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天生的弱点。独特的优势是城区新闻内容具有趋同性和共享性,市、区两级媒体的报道重点时常重合,从而造成了新闻资源单向流动的共享格局,也就是区级媒体可以借用或直接署名转载市级媒体的内容。天生的弱点则是区级媒体在市级媒体的大品牌效应下,很难做出影响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武陵区委宣传部大胆地提出了“大新闻”宣传格局的构想,通过整合资源将区属媒体、市级协办媒体统一起来,共同为新闻宣传出力,而将这些媒体有机统一起来的载体就是武陵新闻网。在统一的思路指引下,包括武陵新闻网、武陵手机报、品武陵微信公众号、武陵新闻频道(电视)、武陵政府网在内的区属媒体,与《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常德民生报》、常德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开始了更进一步的“亲密接触”。
武陵新闻网作为“大新闻”宣传格局的“航空母舰”,在栏目上就设置了外媒关注、视频武陵等专门为传统媒体开辟的栏目,让纸媒、电视媒体的新闻资源第一时间流动到网络媒体上进行推介。同时,武陵手机报还经常会为登上纸媒的优质稿件进行推介。
除了在形式上融合,武陵区还探索了深化内容合作的模式。武陵新闻网在筹备之初,就邀请了纸媒、电视媒体的负责人参与谋划,广泛汲取意见。2014年初,武陵区委宣传部还建立了新闻宣传报道联席商讨制度,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及重大典型报道,邀请网络媒体、纸媒、电视媒体负责人及区委办、区政府办等部门负责人一同参与,采取“一个内容多个创意、一种创意多种联动”的发展模式,各具重点、百花齐放地积极开展新闻宣传报道。例如2014年7月,武陵区加强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与水平有了新突破,建设“完美社区”过程中在落路口社区引入了湖南省第一台“易办事”自助服务终端,打造了“永不下班的社区”。在确定了该选题后,武陵新闻电视频道率先以便民、为民的角度对该服务终端进行了重点报道,紧接着武陵手机报以建设“完美社区”,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进行了专栏报道。该新闻在区属媒体上一经发出,《湖南日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常德电视台相继推出相关主题报道。8月,中央媒体《经济日报》在头版以《湖南常德:有了“易办事”办事更便捷》为题关注武陵区创新方式加强社会服务,同时配发记者手记,结合简政放权、提升效率,表示全国各地都应通过武陵区真正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中得到深刻启示。《经济日报》文章发表后,武陵新闻网、武陵手机报再次撰文进行后续报道,将《经济日报》刊文内容核心与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再融合,更深一步阐释了武陵区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通过此次新闻宣传实践得出的区级传统媒体+新媒体打头阵――上级传统媒体深入挖掘――区级新媒体升温的报道模式,给予了武陵区新闻宣传的重大启示,促进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结合各自媒体特点释放了更多展示的空间,在受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如何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二者融合之道
应对媒体融合发展这一传媒领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武陵区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统筹规划,充分运用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的特点,在新闻宣传的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1)解放思想,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2014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的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区(县)一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不能有畏难情绪和惯性思维,最重要的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观念,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武陵区委宣传部确定了通过新媒体发展带动全区“大新闻”宣传格局构建的目标,但依旧需要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实现共享融通,同时挖掘和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自身,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抢占新闻宣传时机与先机。
2)发展阵地,形成适应深化合作的新模式。如果没有区属新闻宣传的阵地,与上级媒体采取更多的合作都只能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难以发挥更多的能动性。因此,武陵区将加大投入,发展区属新闻宣传阵地,继续加快武陵新闻网、武陵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电视频道的发展壮大,为武陵区新闻宣传大踏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继续完善“大新闻”宣传格局的内涵、合作机制,在现有雏形的基础上形成完整、操作性强的制度,深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继续保持新闻宣传报道联席商讨制度,加强内容交流,在合作中寻找灵感,形成形式与内容资源双向、自由流动的新模式,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动力和海量资源,推进武陵区新闻宣传的覆盖面,借助新媒体传播快捷、随时随地阅读和云数据优势,扩大武陵区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此外,要充分地借力发展,不关起门来搞宣传,什么都自己来建。
3)夯实基础,形成以内容为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新闻宣传来说,“内容为王”的原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武陵区将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突出位置,以内容优势推动新闻宣传工作。一是追求专业权威,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宣传的融合,进行专业化的新闻生产,提升新闻内容品质。二是注重分众化互动化,即既要提供共性化的新闻产品,也要加强个性化的新闻生产,同时还要注重将大众互动纳入新闻宣传。2014年9月,武陵区全面承接17项城市管理事权,有市民在网络论坛上留言,希望武陵区加大对街面流动摊贩特别是新疆烤羊肉串摊的整治,武陵区创新思维,探索引导新疆兄弟入店经营后的第二天,武陵手机报以新疆兄弟自愿入店经营、在常德安居乐业的角度,侧面对武陵区解决“老大难”城管问题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市、区两级的广泛关注。10月,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武陵手机报转换角度,以普通市民欣喜看到城市管理转变,再次对该话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常德日报》持续关注该稿件,并将该稿件刊发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版显著位置。这种探索,达到了市民参与、新兴媒体密切关注、传统媒体借机发力的效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传媒领域的一次重大历史变革,同时对于区(县)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来说,也是一次观念、管理、发力的重大变革。武陵区适应发展潮流,率先探索“大新闻”宣传格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对促进武陵区对外宣传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武陵区也将继续顺应融合发展势头,健全、完善“大新闻”宣传格局,大胆创新、砥砺前行,不断开创新闻宣传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强.新媒体:传统媒体强劲的竞争对手[J].新闻爱好者,2010(8):21-22.[2]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2010(8):58-60.
第三篇:2018法治媒体融合与创新研讨-工作简报
“2018法治媒体融合与创新研讨班”在贵阳开讲
“2018法治媒体融合与创新研讨班”8月8日至1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本次研讨班由贵州广播电视台主办,中广联合会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协办,贵州广播电视台第5频道承办,来自全国20多家协会理事单位和传媒公司的40多位学员,以及贵州广播电视台各频率、频道的150多位学员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
贵州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邹虹,中广联合会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黄海星,贵州广播电视台第5频道总监蔡军出席了8月9日的开班仪式。贵州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邹虹首先致欢迎词。她说,很高兴在中国避暑之都——爽爽的贵阳与大家相聚。贵州广播电视台一直以来积极参与法制节目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2103年和2014年,中广联合会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连续两年在贵阳举办的研讨班,都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年能够承办这次“2018法治媒体融合与创新研讨班”,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体现了法制节目工作委员会对我们的信任,作为承办方的5频道,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为大家营造一个培训学习、交流沟通的良好氛围。近五年来,我们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有效化解新矛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站在了新起点、迈入了新阶段、走进了新时代!希望参加此次研讨班的各位媒体同行能够更多的聚焦贵州改革发展、关注贵州特色亮点、分享贵州实践成果。同时,我们贵州广播电视台通过节目创新和体制改革,不断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希望通过这次研讨班,在广交朋友,互相学习的基础上,各位专家学者和业内精英,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们林城贵阳山清水秀,气候怡人,希望大家在贵阳的这几天,学习顺利,生活愉快,预祝此次研讨班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在贵阳渡过一段美好的学习时光!
中广联合会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黄海星代表中广联合会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同时也代表王广令会长对本次研讨班的开课表示祝贺,他说: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的4月,今年是委员会成立的第24个年头,作为全国电视系统法制节目制作部门共同组建的行业性组织和学术团体,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全国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繁荣与发展,坚持把开展理论研究、业务培训、行业自律、行业维权、节目交流和创优评析活动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今年的研讨班培训课程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腾讯、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负责人介绍国内网络媒体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思路;著名专家、学者解析电视记者的互联网思维与观念创新;电视台和专业频道负责人分享专业频道和节目部门在转型及跨媒体运营中的实践与得失。本次研讨班安排了安排6项课程,邀请了7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学员们授课,以期提升法治记者的互联网思维与观念创新,促进法治类专业频道和节目部门的转型,把握跨媒体运营中面临的机遇。最后,黄海星秘书长还对做了大量会务筹备工作的贵州广播电视台第5频道表达谢意,并预祝研讨班圆满成功!在讲话中,黄海星秘书长还简要汇报了委员会2018年已经开展的各项工作情况,以及即将开展的“2018节目创优评析”和“2018河南年会”的组织筹备情况。
在简短的开班仪式之后“2018法治媒体融合与创新研讨班”为期2天的课程正式开始,本次研讨班邀请到了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博士郭全中等7位专家和学者,专家们分别围绕“法治媒体融合与创新”主题做了主题演讲并和参训学员进行了交流。具体专家介绍和授课内容分别是:
一、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博士郭全中
《互联网新趋势与传媒融合转型》
二、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副总监
井天增
《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案例》
三、全国城市台广告协会总顾问、健康养老全社群产业链项目发起人、原垄上频道运营中心主任、博士陈接峰
《发挥传统电视长项 做好产业链布局》
四、今日头条西瓜视频OGC运营部经理 任少杰
今日头条媒体合作经理吴
冕
《字节跳动移动传播矩阵(今日头条、抖音和西瓜视频)产品机制及运营策略》
五、CRiR国广市场调查首席研究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央视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靳智伟
《法制类节目创新与融媒体传播》
六、CIBN互联网电视总经理、原国广星空CEO 王明轩
《突破惯性思维 做真正的新媒体》
研讨班培训间隙,参训学员还对贵州广播电视台新成立的融媒体中心进行了参观考察。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刘郁和网络信息媒资中心副主任曾辛,分别从融媒体中心的前台运行情况和后台技术支持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与参训学员进行了现场交流。
在研讨班全部课程和参观考察结束后,中广联合会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黄海星和贵州广播电视台第5频道总监蔡军共同主持召开了研讨班结业仪式,对培训考核合格的每一名学员现场发放了《结业证书》。
第四篇: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
【媒体观察】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
2014-09-16 《光明日报》 众视数字电视DVBCN
【微信号:www.xiexiebang.com】
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访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
记者:根据您的研究经历,您如何评价《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出台的影响?
胡正荣: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互联网呈现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个性化和碎片化特点,能做到大数据和云计算。这种海量信息,能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而任何一个传统媒体都无法做到提供海量信息,这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手机网民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2.4个百分点,首次超越80.9%的传统PC上网比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转型升级与新兴媒体融合成为自身生存发展的必须。另一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
中央出台《意见》可谓适逢其时。它的出台不仅对于传统媒体极端重要,对互联网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积极作用。
记者:国际上媒体融合的情况是怎样的?您曾在许多场合讲过,媒体融合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如何理解这一在学界颇具代表性的观点?
胡正荣:在国际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字化阶段,采编播全面数字化。第二阶段是报网联动,即把传统媒体搬上网,把网上内容报纸化。传统媒体、新媒体互借资源,还没有共享资源。第三阶段是全媒体融合阶段。“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然后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必须完成流程再造和组织架构的重构,才能做到品牌、产品、渠道、平台的完全融合。第四阶段是渠道和内容分流阶段。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传统媒体的融合最终是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全媒体融合会使传统媒体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比如在英国,BBC已经将其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编辑部,新闻编辑部实行记者统一管理,全媒体运作。“BBC记者”接到采访任务之后为BBC所有媒体供稿。BBC把以前独立的电视、广播和网络新闻运营平台整合成一个跨平台多媒体新闻中心,一套人马、一个平台生产出多样态的传播产品。记者写完稿只是全媒体运作的开始,编辑负责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然后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全媒体记者对内容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数量负责,媒体编辑要对媒体及版面、节目的定位和风格负责。
全媒体融合也会使传统媒体的经营管理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著名的新闻媒体出版集团——美国道琼斯公司有个著名的“水波纹”理论,可以把一条新闻卖七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边际生产成本,最大化地产出综合收益。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首先发布报道的是道琼斯通讯社,然后是网站,是其电视台,再然后是其系列刊物,最后是《华尔街日报》。当这一系列报道做完之后,道琼斯公司还会将其新闻信息录入商业资讯数据库,以便付费用户进行检索。
媒介融合带来的业务形态变化,对传统媒体现有运行体制机制带来了挑战。传统媒体不仅要改变观念,用互联网思维设计自己的产品体系、产品架构、再造业务流程,更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这是媒体融合的关键核心所在。
记者:作为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等从业人员,该如何去适应媒体融合这一大势?
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对传统媒体自身新闻采编观念、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兴媒体的多重优势,传统媒体必须迎接挑战,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提早谋划,整合内部资源,打造兼容开放的全媒体平台,才能凤凰涅槃,获得持续发展的重生。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新要求,新闻记者要由过去单一的文字工作者向综合型的传媒人转型,不再仅仅是一次采集完成,而是要熟悉多种媒介类型的内容生产,利用多种采访手段进行动态跟踪报道,这对记者的个人素质、新闻视野、价值判断等都提出了挑战。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要逐步向一专多能过渡,即在自己专长于音频或者视频或者文字的基础上,逐步凸显“全媒体表现”能力。在采访手段上,要求记者除会使用录音、录像等常规采访设备外,还要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手段。从采写方式上,要树立“全媒体”理念,一到采访现场,就要做出判断:能写文字的写文字,能拍照的拍照,能上视频的上视频,需要上访谈的上访谈;快讯、消息、通讯、视频、微博等各种新闻表现形式,记者、编辑都要有效规划和实施。全媒体编辑则要对平台上的多媒体资源进行策划组织报道,最大限度地利用集团内部多媒体资源,通过“深加工”最大化体现新闻事件的价值。深刻洞悉新闻作品的“层级开发”,对一个新闻主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离析与整合,形成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从而产生多种效益叠加,使一次信息采集以最低成本产生最大效益。
第五篇:日照广电媒体融合的探索与思考1
日照广电媒体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日照广播电视台 卞文君
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广电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日照广播电视台主动求变,加快融合,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总体情况
日照广播电视台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建设广电新媒体平台,通过对原分散在各部室、频道的采编力量进行整合和技术改造升级,搭建起全台软硬件内容管理系统。目前,“两网、两微、一端”覆盖用户达到50多万人,日点击量60多万人次,初步搭建起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移动客户端、微信矩阵、微博等宣传平台,形成了权威、高效、多渠道、跨平台立体传播优势,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扩大。
一是广播“行风在线”栏目与日照网、直播日照移动客户端“行风在线”深度联动,拓展了广播直播之外的民生诉求新渠道。
二是直播日照手机客户端开通的“互动”模块,实现了全台自办节目的互动交流,实现了边看(听)、边聊。在2017年6月份进行的电视直播节目《问政日照》中,首次进行了台、网、端、微信的同步直播互动,网络在线收看用户8万多 人,评论3000多条,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
三是直播日照移动客户端的“随手拍”模块爆料内容在网络、电视上的互动分享,实现一“料”多发,提高了新闻传播价值。
四是依托新媒体,实现全台社会活动良好互动。原来各频道开展的大型活动存在着各自为战、杂而无序的状况,通过全媒体平台进行统一宣传推广后,实行了广播、电视活动网络报名,网站专题发布,移动平台传播分享,克服了原有的广播电视稍纵即逝的缺点,实现了长时间信息驻留。而广播电视活动在网络媒体通过投票、话题讨论等方式,丰富了网站、客户端的功能,增强了网络用户粘性。随着移动直播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新媒体中心又开通视频网络微直播,为全台各部室,各频道栏目进行活动直播、投票等,进一步扩大了网台的影响力和受众面,实现了在全媒体领域的全覆盖。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融合发展入不敷出,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无论是客户端还是微信微博,都没有一个清晰成熟的盈利模式。媒体融合技术设备投入和人才引进都需要强有力的财力支撑,目前日照台面临经营压力巨大,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困难重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融合的积极性,只能是简单利用新媒体,如何把点击率、影响力、传播力转换成广告收入的真金白银,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二是缺少顶层设计,融合度不高。对媒体融合深入研究不够,总体设计缺乏,路线图、施工图不明晰,使得媒体融合只限于“广电+”,“两微一端”也只是传统媒体内容的搬运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
三是内部运行机制尚需突破。目前,日照广播电视台实行完全频道制,各频道在节目生产、人员管理、广告经营等方面相对独立、自成一体。而媒体融合需要打破这些方面的藩篱,创新内部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四是全媒体人才缺乏。新的媒体格局和传播形态对媒体人的综合能力,包括采编技能、新技术应用、职业意识、知识积累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需要一大批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现有队伍无法充分满足这一要求,必须加快全媒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三、思考与对策
现在媒体融合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下一步,日照广电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坚持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传媒集团。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将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成立“新媒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优化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规划指导,统筹协调各方。
(二)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推动新闻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可先在电视新闻频道、广播综合频道、新媒体中心开展融合传播试点,整合时政新闻资源,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由编委会管理,部门独立运作,人员合署办公。中心负责时政新闻节目的采访、制作、发布,策划实施重大主题报道和大型新闻行动,探索建立集团融合报道体制机制,为频道节目生产提供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业务指导。
(三)培育壮大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三大集群,巩固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1.提升广播媒体集群。进一步强化用户思维,优化节目编排,丰富节目形态,增强节目互动,努力在节目内容、话语体系、主持风格和叙事表达方式等方面实现“我们生产什么产品”和“用户需要什么服务”的深度融合,着力培育一批体现互联网思维、用户喜闻乐见的新节目栏目。深入探索微电台、广播视频直播、社交圈等新媒体广播样式和运作模式,形成广播集群效应。
2.壮大电视媒体集群。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新媒体的传播理念、技术手段、运作方式、用户思维融入电视,努力使电视内容策划、制作、传播、服务等更加符合全媒体发展格局和用户需求,创作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新闻节目,培育一批体现互联网思维、用户喜闻乐见、引领收视潮流的新节目、微栏目。3.打造新兴媒体集群。以“直播日照”手机客户端和各内容生产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内容,组建“日照广电新媒体联盟”,实现用户对移动端的一站式到达、一揽子访问和内容产品的分众传输、多屏覆盖,推进各平台的深度融合。同时以新媒体集群联盟的渠道变革,倒逼内容变革、资讯变革、服务创新。依托新兴媒体集群,对各类内容产品和信息资源加强二次开发和循环利用,在重大活动上加强统一推广,个性活动上相互协作;在重要时政、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做到“一键齐发,一呼百应”。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培育全媒体人才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考评激励体系,在巩固现有传统人才存量的同时,有步骤、有重点地引进、培养与新媒体业态相关的各类人才,逐步实现员工技能跨界转换和岗位轮转,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技能的新闻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