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教学》学习辅导5
第五章
创新教学学习辅导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实现了从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换。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中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初期。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和任务
1、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体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其中,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二)建国初期课堂教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这一时期,前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尤其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曾任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院长和教育部部长凯洛夫的《教育学》)以及前苏联教育专家的指导,对于我国建国初期改造旧教育,建立社会主义的教学理论体系,实现从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和任务,即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一课堂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而提出的,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突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教育教学的阶级性,从而与西方国家划清了界限。
第二,初步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概念和范畴,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论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
第三,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确立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过程本质观,认为教学过程一方面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真理、认识客观现实的辩证路线,可以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指导。另一方面,两者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教学不是、也不可能是与科学认识完全一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现实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儿童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儿童学习的是间接经验,比起整个人类获得知识的过程来说更经济;教学活动要考虑和照顾
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种教学过程本质观,有利于纠正忽视系统知识学习的偏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与西方以粗陋的经验主义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四,以课的类型和课的结构理论为基础,规范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和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将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以及综合课等类型,将课的结构分为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环节。这对加强课堂教学秩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这一教学过程阶段理论也比较符合学生认识外部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操作性强,易于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掌握。
(三)第一阶段我国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
第一,重教师而不重学生。教师常常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要求学生五条件地执行教师的指令,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教师常常以批评、训斥、禁止、惩罚作为教学手段,师生关系不平等,常常发生不信赖、不尊重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之事。
第二,重管教而不重自觉。教师不注意从小引导学生自我要求、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往往认为对学生管得愈严愈好,致使学生缺乏独立判断、自我调控、自主自立自律的品质和能力。
第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上强求一律,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造成教学过程和方法单调、僵化,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第四,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以为向学生传授得越多学生就懂得越多,致使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循规蹈矩,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阶段——加强基础,培养智力,发展能力
(一)理论提出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教育界处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调整恢复时期。特别是1977年10月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记忆教学”重新抬头,出现了片面追求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智力和发展智力等问题,这显然与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极不协调的。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以培养智力和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外国教学理论流派被引进和介绍到我国,例如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以及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理论等。这
些教学理论流派根据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突出强调了培养智力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了解国外教学理论研究和改革的最新动态、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教学观念、促进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开始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种教育思潮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呢?怎样把握它的发展趋势和正确对待它对教学实践的意义呢?我们是抱住以往的教学理论不放,还是根据实践的发展来重新思考以往的教学理论呢?于是,教学理论界开展了关于传授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之间关系的大讨论。
(二)关于传授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之间关系的讨论
教学理论界开展了关于传授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主要研究了以下一些问题。
1、智力的结构
人们认为智力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1)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2)智力是一种学习潜力;(3)智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4)智力是适应新情境的能力;(5)智力是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也有人进一步指出,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这是从智力的认知范畴立论,仅仅局限于认知活动范畴,是非常不全面的。智力的结构应包括素质结构、认知结构(智力因素)、动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三个亚结构。
2、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在这次讨论中,人们认为智力总是与能力、知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技能和概括化的心理品质的综合,是保证完成实际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体现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包括身体方面的能力和智慧方面的能力,即体力和智力。其中智力是内在的概括化的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智力与能力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它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它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践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
3、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关系
在这次讨论中,人们认为关于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之间具有“同步关系”、“正比关系”的看法,是人们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忽视培养智力和发展能力甚至以前者代替后者的主要思想根源。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之间可能同步,也可能不同步,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知识积累越多,人类智力发展水平就越快,创造性也越大;反之亦然,智力发展水平越高,知识增长速度就越快,两者确实存在同步关系。但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两者却不一定是同步的,它们之间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具体说来,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具有统一性,有区别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1)知识和智力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知识与智力各自发展的规律不同;(3)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影响知识掌握的也不仅仅是智力发展,它们虽然互为必要因素,但都不是唯一因素。也有人从“有效知识量”的角度提出,一个人的知识与他的智力和能力发展不是同步关系,但是一个人的有效知识量与他的智力和能力发展大多是同步关系:首先,知识与智力和能力是两个相关而不相同的概念,两者在发展中的不同步(或不平衡)是普遍的、绝对的;其次,在知识结构合理的情况下,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之间可以实现同步。智力和能力是借助知识发展的,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智力和能力。智力和能力是知识迁移的表现,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有助于实现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之间的同步。因此,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趋向同步发展。
4、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哪个更重要
在这次讨论中,人们普遍认为,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掌握知识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基础,培养智力、发展能力是提高掌握知识质量的重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掌握的知识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也就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都是通过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都应该予以充分重视,而不应有所偏废,我们应该把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严格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辩证地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应以培养智力和发展能力为主,掌握知识不应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更不应当是唯一目的,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智力和发展能力上。在掌握知识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这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把培养智力和发展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目的,而把传授知识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5、以培养智力和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在这次讨论中,人们认为,为了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应积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改革:一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倡导启发式教学,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主动性;二是改进教学内容,使教材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发现;三是把培养智力和发展能力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而不能只限于智育,特别是不能只限于传授知识的过程;四是把培养智力和发展能力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并具体贯穿到中小学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课程设置和安排、时间分配等一系
列问题中去。
(三)第二阶段我国教学改革实验的基本观点和共同特征
一是在教学程序上主张“先学后教”或“先练后讲”,这是对“先讲后练”、“只讲不练”的传统教学进行反思和批判性思考的结果。例如,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强调“启一读一练一知一结”,课堂教学六步法注重“定向一自学一讨论一答疑一自测一小结”,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提倡“自学一启发一复习一作业一改错一小结”,尝试教学法则强调“尝试一自学一练习一讨论一讲解”等。这些教学改革实验有的是把学生的自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有的则是把自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从而把学生的自学活动置于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实现了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移,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坚持“学生自定步调,教师异步指导”。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而不必“齐步走”,但同时又不主张完全的“个别教学”,除个别学生(包括优秀生和差生)允许完全自定步调外,绝大部分学生则必须阶段性地集中学习,接受教师的统一指导。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以两种方式进行指导:一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另一种是针对一些共同问题即某一类或全班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集体指导。
三、第三阶段——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1983年,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明确提出,教学活动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在探讨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力求实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实现育智与怡情的统一。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学习
1、心理学界的实验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关
(1)无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都有影响,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其作用有大有小,并且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动态趋向”现象;(2)只要是属于智力正常范围,无论是什么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相关。特别是智力水平中等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3)学习优秀者的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意志顽强,有好胜心,勤奋刻苦,学习兴趣浓厚,善于独立思维,情绪稳定。学习落后者的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缺乏坚韧的意志,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不够自觉,情绪波动大,缺乏明确持
续的学习动机;(4)非智力因素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多数年级在0.178~0.368,其中初中学生为0.28~0.70,高中学生为0.27~0.43。
2、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第一,动力作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能够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向性、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对学习活动具有激活、推动作用。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推动着学习活动的进程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第二,选择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为什么作出这种选择而不作出那种选择,为什么选此而不选彼,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选择的价值取向,而他们的需要、兴趣、情感、信念等非智力因素恰恰是衡量这种价值观和价值标准的内在尺度。当某一事物符合或者能够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时,学生才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并把它作为学习活动的对象。反之,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疏远、躲避甚至拒绝它。
第三,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情绪可以诱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推动着学习活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虽然不能通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去直接获取知识,但能够借助它来提高学习活动的效果。
(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活动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统一发展的过程,两者自始至终都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既有智力因素影响非智力因素的一面,也有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因素的一面,智力活动之中渗透着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中又渗透着智力活动。因此,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也要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以学为乐”。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学活动必须要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激起学生认知需要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和情感。
教学活动必须扬弃传统的“唯理性教学模式”,代之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互补的教学模式”,从情入手,要看到知;从知入手,不能忽略情。既要采取以理服人、提高认识能力的方式,也要采取以情动人、提高思想感情和修养水平的方式,使两者互为条件、相互支持、相得益彰,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我国的教学改革实验的特点
我国的教学改革实验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的弊端,从学生的情感领域人手,强调通过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情境、友爱融洽的活动情境和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
现了情感侧面上的“乐学”与认知侧面上的“会学”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又能促进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有
情境教学、兴趣教学、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希望教育等。
四、第四阶段——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提出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逐步成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世界各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共同主题。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共同主题。
(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出
2001年6月,我国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第四阶段我国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
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二篇:《创新教学》学习辅导3
第三章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学习辅导
一、结果评价
1、什么是结果评价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通常是指,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行一次评价,以这次评价的结果来反映学生在接受评价之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效。
2、结果评价的方式
在结果评价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评价方式就是标准化测验。大多数标准化测验可以分为两大类: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1)常模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是用来表明指定的学生或学生群体,与相同年龄和年级的其他测验参加者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常模参照测验不是用来揭示学生知道什么或者能做什么;而是看个别学生与大多数同龄人相比,其表现如何。
(2)标准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是用来表明与期望的标准(一名儿童在一定年龄应该知道什么)或与一个具体目标相比较时学生的表现情况。这类测验的题目试图揭示学生在知识或技能方面的长处或弱点。
尽管这两类测验的目的不同,但两者都依赖于以选择题为主的纸笔做答。所以,对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来说,两者看起来是一样的。教师和学生往往更关注的是测验的结果,而不是测验的类型。
3、结果评价的作用
结果评价对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已经发生的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反馈,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评价结果中获知教学的成效。
但是,教学不仅需要了解过去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了解正在发生的学习事件和学习过程是否朝着预设的方向前进,而且教师还需要清楚学生还具备多少潜能以决定后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虽然,结果评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所具有的学习潜力,但它非常依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先前知识背景较好的学生在结果评价中的成绩通常会优于知识背景不太好的学生,因而结果评价的成绩对学习潜能的描述就不是很准确。
4、结果评价的心理学基础
结果评价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人的学习被看做人这个有机体对外部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人如果能对特定的刺激产生特定的反应,就表明已经学会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学习就是建立无数个正确的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系,形成的联系越多,表明学会的东西越多,至于这些联系是怎样形成的、联系的机制是什么则统统置之不理。行为主义秉持严格的实证主义立场,明确宣布不研究看不到的意识,要把心理学改造成为实证科学。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学生评价只关心人脑所输出的反应(在纸笔测验中就是学生对试题的回答),而避免进入人脑内部的思维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只关心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我们通常所熟悉的评价方法,如纸笔测验,或者是让学生直接复述出他们所记忆的知识,或者是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问题,评价者根据学生的复述或问题解决的情况来推断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类评价方法所获得的只是有关学生认知结果的信息,而无法得到学生是如何达到这种认知结果的信息。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被评价者将他学习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运用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时才能测量其已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二、过程评价
1、什么是过程评价
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通常指,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学生进行多次评价而测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潜能。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一种历时性的评价,在这种评价中,测验情境转变为儿童的学习经验。
2、过程评价的心理学基础
过程评价直接的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弗斯坦(Feurstein)的学习经验促进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讨论发展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时,反对教学只能跟在发展之后、教学对发展毫无作用的观点,同时也反对教学过程与发展平行地、均等地进行的观点。他主张教学应该走在发展之前。他认为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第一个水平称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传统测验方式就是测量儿童的这个现实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是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现实水平和可能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将帮助我们确定儿童的明天,确定他发展的动态,不但可以查明发展中已经达到的状态,而且能发现他正在成熟中的状态。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过程评价的贡献在于,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性,重视认知功能的发展,根据儿童独立完成任务时的表现与在成人帮助下的表现之间的差别确定儿童的学习潜能和教学的改进方向。
学习经验促进理论:以色列心理学家弗斯坦批评传统的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没有触及儿童真正的能力储备,并且错误地将智力看做一种固定不变的特质,他认为,儿童的智力或认知能力是可变的,造成变化的原因是有机体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弗斯坦倡导“学习潜能评价法”,这种评价感兴趣的不是儿童“学到了什么”,而是儿童“怎样学习和解决问题”;不是心理活动的内容,而是思维的形式结构。这种评价不是让儿童独自地面对困境和解决问题,而是引入中介者对儿童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儿童认知机能的提高。对
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经典模式包括前测、中介训练阶段和后测这三部分的内容。前测与后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前测与后测之间插入一个中介干预阶段,学生接受个人或小组训练,评价者教给学生思维的规则、解决问题的策略、元认知技能等,在学生进行大量练习的过程中会依据他们所犯的错误进行反馈。经过干预阶段后学生独立完成后测,后测的分数一般都会有所提高,提高的分数就体现了学生在干预阶段学习的成果。
3、过程评价的特点
(1)评价的情境与学习的情境类似,评价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学习后外加的部分。(2)评价的过程与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类似,所需要的评价工具、评价资料隐含于学习情境之中。(3)评价可以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轻松进行,学生不需要明确意识到正在评估。(4)评价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不需要为评价而教。
4、过程评价的意义
(1)评价不仅要了解过去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要预测未来学习的潜力。(2)评价与教学不再是相互对立的,评价不是单纯地检查教学,改变为了考试而教、为了考试而学的局面。评价应与教学统一在一起,在教学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行教学,这种评价与教学的结合可以使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学生认知结构与能力的变化,通过及时“在线”的反馈和指导更迅速、更有效地提高认知能力。过程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在前测和训练阶段敏锐地辨识学生认知策略的缺陷、问题,并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3)过程评价是个别化指导,必须因材施教,如在一次测验或作业后对学生进行评价。传统的结果评价只是给学生反馈测验成绩和题目的对错或标准答案,并不深入指导学生解答这些问题的思考方法,而运用过程评价,则要针对测验或作业中的问题指导每个学生的思维策略、思想方法,力图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4)过程评价如果与表现评价结合起来,在完成表现任务时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中介干预,取得的效果可能更好。
三、纸笔测验
1、什么是纸笔测验
纸笔测验是用编制好的试卷评定学生的一种方法,试卷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问题,学生也要以文字回答问题。
2、纸笔测验的特点
纸笔测验的基本假设是分解与去情境化。
所谓分解假设是指纸笔测验认为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能够分解为一个个最小的单位,测验题目只要能够考查到这些最小的单位,将学生在这些最小单位上的考试成绩相加,就可以得到这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整体情况,通常一个题目只考查一个知识点或
一种能力。
纸笔测验的另一假设是去情境化。这种假设与传统的知识观、教学观一脉相承,认为知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独立性,不依其所运用的情境而变化,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规律性知识即可用来解决所有实际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要单独呈现知识问题本身即可,叙述问题所产生的生活情境是多余的。由此假设,纸笔测验的题目是剥离掉实际生活的丰富情境后抽象出来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要直接应用书本知识和原理即可。
四、表现评价
1、什么是表现评价
表现评价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任务,然后依据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
表现评价所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是整体性的、复杂综合的任务,需要学生运用多种心理过程,依赖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表现评价的任务是从实际生活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是全景性的片段,仍保留了生活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即问题和情境融合在一起,未经人为地分离。因此说表现评价是情境化的评价,是真实的评价。
2、表现评价的方式
表现可以是文字表现,可以是口头陈述的表现,可以是实际操作的表现,可以是认知活动的表现,可以是社会活动的表现,也可以是学生所制作的各种实物产品(如图画、照片、音乐、手工作品、模型等)。表现评价呈现问题的形式更加多样,除了文字形式以外还可以用口头陈述、实际场景等形式。表现性评价通过给学生呈现模拟真实世界的挑战和问题,来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能力、态度、策略等。所设置的任务通常是“有吸引力的,可行的,值得做的”,而且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答案不是唯一的。
3、纸笔测验与表现评价的互补性
建构主义认为,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和更高级的学习,初级学习是指以和教的时候大致相同的方式再现学习的内容,高级学习则是指学习者掌握复杂性或者独立地将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纸笔测验发展出了选择题这一测验形式,使纸笔测验成为一种标准化的、客观化的评价方式。学校教育在采用这种标准化的评价方法时虽然保证了测验过程与结果的客观性,却忽略了这种方法是对学生的复杂认知过程与能力的简单化处理的事实,导致学校中的评价集中于学生较低层次的认知过程,如记忆。纸笔测验更为致命的弱点是它无法呈现知识问题所由产生的复杂的、真实的生活情境,对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考查的效度比较低。
表现评价不仅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而且能评价学生会做什么。它更适合测查学生的高
层次思维水平和解决复杂的、结构性不强的问题的能力。表现评价一般设计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真实需要,因此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能够测量到明确知识,而且能够测量到与个人经验、实践有关的那类默会知识。表现评价将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评价的情境与教学的情境越一致,评价的效度越高。实际上,表现评价通常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五、过程评价的内容
(一)任务表现评价
任务表现评价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发展,表现可以是文字表现、口头陈述表现、实际操作表现、认知活动的表现、社会活动的表现等。好的任务不局限于课程。就现有的评价任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简短评价任务、事件性任务以及延续性任务。
1、简短评价任务
简短评价任务通常用来判断学生对某一知识领域的基本概念、程序、关系以及思维技能的掌握情况。这些任务通常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因此常常使用,或者在一次评价中把几个简短评价任务结合起来使用。
大多数简短评价任务是从设计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开始的,这个情境可能是一个问题、一幅地图、一堆资料、图表或照片等。接下来是对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的解释。例如,可能要求他们解释、描述、计算、说明、预测、操作一个实验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等。这种任务包括开放式的任务、限制性任务、概念图等。
(1)开放式的任务
开放式任务有时也被称做自由反应问题,通常是呈现给学生一个有趣的任务,然后要求他们通过交流产生一个创新的答案。这些任务能使各种能力和背景的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处理任务,以各种途径来回答问题。答案可以是简
短的书面形式的答案,一幅素描,或者一个图表等。
(2)限制性任务
限制性任务指设计的很具体、很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完成的任务。设计限制性任务有助于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概念图
概念图是一种测量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和组织的方法,最早是在20世纪 70年代由诺威克(Novak)研究小组发展出来,用于表征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结构。概念图将一群概念之间 的相互联系呈现出来,可以把学生头脑中对某个知识领域的理解以一种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来。概念图由概念结点和带箭头的连线构成,概念结点是在一个圆形或长方形中写上一个概念词或概念短语,带箭头的连线从一个概念结点指向另一个概念结点,并在连线旁边注上几个字,以表达出概念之间的关系。两个结点与一个带标注的连线共同构成了一个命题。
2、事件任务
事件任务是用来评价需要多种技能协作完成的一个任务的一种评价方式。使用事件任务不仅是用来揭示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揭示学生怎样应用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常这些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问题或者情景,并在呈现之后要求学生作出一个计划,找出解决途径或者作出分析。有时故意呈现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甚至混乱的信息,目的是让任务更加真实。与简短评价任务不同,事件任务不是针对单个学生的,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小组或团队来合作解决。可以依据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表现得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
评价,或结合以上方式来综合评价。
3、持续性任务
持续性任务是一种长期的、多目标的项目,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习单元的开始可能就分配下来。通常,在学生解决这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教师会设计一些活动或阶段性的事件来为他们提供支持。许多持续性任务采取一个学科领域的长期项目的形式,也有一些持续性任务用做一门课程结业作业。
(二)档案袋评价
1、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指根据某一目的、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也称为成长记录袋评价。
2、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档案袋评价具有传统评价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档案袋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档案袋不仅可以评价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包括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凡是能体现学生
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放进档案袋之中。(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档案袋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自己、学生家长、管理者以及同学之间,甚至社会人士也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评价主体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评价整体。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之中实际上也受到教育,提高了自己的反思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水平。(3)评价结果的形成性。档案袋评价则非常注重过程的评价,它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评价,对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及进步进行全面的评价。
3、档案袋评价标准
档案袋评价标准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主要的评价维度,如精确性、流畅性。这种标准可适用于语言类的评定,如语文、英语学科。二是适用一般的等级,如A,B,C,D级,I~4或1~5级,反映不同的能力水平,其某一组特征都与一个数字等级相关联。三是针对一些目标,组织文章的技巧等,关注他们的关键特征,并给不同特征定出一定范围的等级,如A,B,C,D。不同的学科领域可以采用不同的类型。同一学科,不同的学生在拟定标准时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定一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达到的标准。切忌生搬硬
套,搞“一刀切”、“一个年级一个样”、“一个班一个标准”。因为,有些学生因为特殊原因,不可能达到普遍水平标准。可能那个标准对他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当然也就不能激励学生,学生也不可能有成功的体验,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导致评价失败。因此在评价标准拟定时,要因人而异,体现出个体差异性,并给个体差异一定的评价权重。这个权重还可包含一些态度、情感品质因素。
4、实施档案袋评价应注意问题
实施档案袋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工作:(1)要做必要的准备。一是要抽出必要的时间与学生就档案袋评价的使用进行交流,使学生了解档案袋的意义。二要将实施档案袋评价的计划告知其他教师和家长,取得他们的支持。(2)抽出专门时间就如何建立档案袋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并给出档案袋的样例。(3)要对档案袋如何用于教学,怎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做出计划。(4)在实施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对学生做观察记录、事件记录;教师要定期就学生的档案袋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师生共同完成对档案袋的评价;还要不定期地组织档案袋的展示活动,邀请其他教师、学生和家长观看学生的发展成果。
(三)观察评价
1、什么是观察评价
观察评价,即通过观察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评价方法。
2、观察法的关键在于规范化、系统化
(1)确定观察的内容。
如果在评价中什么都要观察,什么都要评价,势必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并影响评价的实效。教师要在全面关注学生能力、情意发展的基础上,在每个阶段或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选取少数的几个具体的因素予以观察评价。
确定观察内容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核查表。一个学习领域或学科的教师,首先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程度或一般的发展程度按照等级列表。这个表格描述了被观
察者在某一学习阶段应该具备的学习行为或特征。教师可以在观察中对照这些特征来进行观察。
(2)撰写观察记录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进行评价的依据。
要想使观察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有用工具,就必须根据所撰写的观察记录做出判断。观察以及记录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对于班级规模大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教师通常都不能把精力集中在观察某一个学生上,当然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每节课后写每个学生的观察记录。但是,教师可以把一节课中观察到的值得记下来的写好。
使用快速有效的记录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活页档案夹,或者是存有每个学生文件的计算机数据库,整个学年或在校期间对于学生记录和观察报告都可以存放在这个数据库里。具体到课堂上,可以运用表格来记录学生的琐碎信息,通常表格左边是学生的名字,顶端是日期,一周过后将所做的记录整理转录在学生的个人数据库中。设计准确、细致的发展核查表也有助于教师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教师创造了自己的记录系统,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创造,设计一种更准确的、全年级或全校适用的模式。
3、观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使用观察评价学生的表现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观察所有的学生。(2)经常性地、有规律地观察。(3)以书面形式记录观察报告。(4)记录典型的及非典型的行为,常规的观察报告同非常规的观察报告同样有价值。(5)搜集多种观察资料来提高观察报告的可靠性。(6)综合不同情景下的证据增加观察报告的效度。
(四)交流评价
1、什么是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即通过师生和生生交流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方法。
2、交流评价的具体形式(1)课堂问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思考和学习,还 可以提供有关成绩的信息。教师听取学生回答,根据内在的标准做出评价,然后推断出回答者的掌握水平,并相应调整教学进程。
(2)班会和面谈
通常,班会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德育,但了解学生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进展也可以作为班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之间坦城地交流学生的学业水平,探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特殊的具体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以及其他与学业相关的话题,有利于创造一个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环境。面谈也是教师和学生就怎样有效地得到发展得到共识。班会和面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有所侧重。下面是将班会和面谈用做评价或了解学生发展状况的工具的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1)事前认真思考并设置问题,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2)计划好时间,保证使整个面谈或班会不受干扰。(3)每次面谈或班会结束后,总结所得到的信息,并作出判断。
面谈和班会这种评价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如果你提出自己的期望,让学生了解了重要的学习目标,班会就可以促使学生为自己的进步承担部分的评价任务。如果参加面谈的每个人都希望取得进步,而教师也提供了清晰的目标,面谈就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帮助。
(3)课堂讨论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听取讨论,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推断单个学生或一个小组的成绩。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事先根据要评价的学业目标准备要讨论的问题或事件。(2)确保学生了解要评价的内容,是要评价学生讨论的内容还是讨论本身的能力——他们沟通的效果如何?让学生清楚这些能力的具体要求。(3)注意,有些学生不愿意当众展示自己的才能或表现出不足,使用其他更隐蔽的方法来帮助这些学生展示自己的成绩。(4)如果要根据讨论的信息来得出评价结论,就要记录学生表现的真实信息,不能单凭记忆去做。
(4)口头测验
在采用真实的表现性评价成本太高又太复杂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设置和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做出口头回答,教师听取和理解学生回答,评价其质量,并由此推断出学生的发展水平。
可以遵循下面一些简单的原则来更有效地使用口头测验这种评价方法:
a根据要评价的学业目标设置简单的问题。b使用能够反映重点知识内容的问题。c在评价之前,就制定好书面的评分准则。d在评分准则中一定要把内容同口头表达能力区分开。e事先就准备好如何对待表达能力不足的学生。f准备好评价时要使用的检查单、评价量表或其他记录结果的形式。g如果需要,记录下学生的回答以备日后评价时使用。
同其他评价方法相比,交流式评价是最灵活的一种评价方式,可以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随时使用。尽管上述的几种交流式评价,都有临时、非正式、组织性不强等特点,而且我们平常也不把交流作为一种评价方法,但是,只要我们有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并能把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排除教师的主观因素,恰当地、准确地记录评价信息,我们就可以得到准确而有效的评价。而且交流评价,无论是班级范围的讨论、小组讨论还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学生都可以成为评价者。通过这种交互式的评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自我
评价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3、交流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交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取决于有效控制主观因素的能力,以及是否将这种评价用于合适的情境。为了保证评价的质量,需要注意
以下问题:
第一,问题要指向学业目标,提出的是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进行评价之
前,必须非常清楚评价的目标和目的,并收集合适数量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
可以推断出学生的学习成效。
第二,学生能够理解展现自己真实成绩和感受的必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流环境,使他们在这个环境里能展示真实成绩。
第三,记录评价,避免因为记忆的不可靠和主观性的偏向所导致的问题,也避免信息不足或信息过多给评价所带来的误差。
第四,需要应用一些准则来评价学生的答案对评价的结果做出解释。也可以用表3—6来表示以上要素对交流评价的影响。
第三篇:学习辅导
学习辅导:
1、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一、唱响变革创新的主旋律
变革创新作为主线将报告12个部分联系在一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要求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发展时间表上的重要时间节点和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三、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四个自觉”:
1、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四、树立自信心与坚定理想。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作为执政党,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党员、干部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五、构建新理念
在谈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时,提出要树立“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提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在谈到社会建设的时候,要树立“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理念。
在谈到国际关系的时候,提出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等等。
六、丰富国家发展目标
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在谈到文化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在谈到经济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七、制度建设导向的政治改革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
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等。
八、高扬团结的旗帜
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
2、党章的修改
为了能在对新党章的学习中感受党的变化进步,掌握发展方向,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现对这次党章的补充修改内容进行辅导,共有十一个方面。
一、党的行动指南中加入了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二、在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总结中,确立了胡锦涛在十六大以来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地位,提出了“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具体描述即“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高度评价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将“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列入党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并强调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小康社会建设内容。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具体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五、进一步强调了改革开放的意义:“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容中,提出了新四化的理念:“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七、在先进文化建设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增加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容。
八、在构建和谐社会内容中,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民生”,强调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方向,增加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内容。
九、在党的建设内容中,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加入了“纯洁性”建设,提出了了“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4要求,明确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入了“求真务实”要求,在民主集中制内容中加入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中特别强调了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十、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加入了“积极创先争优”的具体要求。
十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中,强调了“以德为先”、“五湖四海”;在原党章“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和考核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基础上加入了重视“监督”领导干部的内容。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加入了“坚持原则”、“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新党章的补充和修改,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我党的不断进步,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符合民众对生态、民生、改革开放、精神需求和对党的建设的期待,为党和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体现了与时俱进。
3、修改党章背景
中共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共1921年建党以来,已先后17次修正、制定党章。十二大制定党章
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第一次作出了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的规定。
十三大党章修改
最重要的一条是实行差额选举的制度,此后差额比例不断扩大。
十四大党章修改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在这一阶段所执行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
第一 次明确“党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增写了有关遵守党的纪律的条文
十五大党章修改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党章修改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首次载明各级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还明确提出了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要求。
十七大党章修改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第四篇:作文辅导立意创新
作文辅导五---------考场作文的创新
考场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善于创新,敢突破。
2、写真事,抒真情,说真话。
3、文化底蕴厚实,有文采。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作文中的创新。
第一章·立意创新
[中考话题作文提倡的“三自”原则,即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主,鼓励同学们解放思想,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写出极具个性化的作文来。从中考作文来看,同学们的立意还是令人担忧,即使是优秀作文,立意的空间太小,视野还不够开阔,甚至出现了雷同的立意。事实上,中考作文要想得满分,立意不创新是根本不可能的。
话题作文的立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放开视野,寻求广度。也就是说,我们围绕所给的话题,把选材和立意的视野放开,不只是局限于话题本身。如中考作文题目以“桥”为话题,我们在立意时就不能只想到生活中有形的普通的“桥”,更应该想到文学作品中的“桥”,以及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等等。有了广阔的视野,然后选择自己最能写好的角度立意。
二是有的放矢,把握精度。同学们写文章立意要做到有很强的针对性,紧跟社会和时代的步伐,或倡导健康向上的精神,或针砭时弊,发人深省,或提炼哲理,令人警醒。如湖南益阳市以“书”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西游后传》,通过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的打算,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讽刺当今社会上贪求功名利禄的风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是纵横拓展,追求深度。即在立意时,要放开思想,多往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挖掘深刻的内涵来。如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由参观兵马俑引发出了对一段特殊历史的思考,凝重而大气。小作者对秦始皇,以及对“秦人”的评价都是非常独特的,有自己对“生命”的思索和理解。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话题作文立意自主的广阔空间,大胆重新,实现“短笛有腔信口吹”的立意境界呢?在这里给同学们讲解中考话题作文获取满分的四个绝招。
第一式、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中考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是很宽泛的,要想使文章的立意新颖,只是从大的方面泛泛而谈是不够的,必须选择好的角度,即在符合话题的前提下,将选材和立意聚焦到一个小的颇具代表性的方面去思考,通过颇具代表性的小事件,来反映大的深刻的道理,做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也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方法。如以湖北省以“以人为本”为话题,若只谈“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是根本不可能得高分的,如果选择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一个典型的事例来立意,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别人的往事,指出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这样就使我们的文章立意呈现出不凡的气象,同时做到了言之有物。
第二式、深入挖掘,平中见奇 事实上,许多深刻的道理往往蕴藏在平常的生活中,等待我们去发现。同学们要善于从叙写的小事中深入挖掘,去探寻人或人性的最本质的东西或最闪光的精神世界,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感动。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记叙了日常生活中的七件平凡小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老师美好的心灵,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做到了“平凡中见新奇”。又如江西省中考作文“
,触动我的心灵”,某考生写了一位普通中学生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所作出的巨大的努力。然后深入挖掘,以此赞美全国人民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气,讴歌了我们民族的伟大,这样立意就“新奇”了,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之感。
第三式、另辟蹊径,凸现个性
中考作文立意新颖,往往要利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即同样一个话题,避开一般同学的构思和立意方式,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或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新的启迪和感受。这样的文章是最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就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为话题,如果单去批评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而骗人,不可能得高分,但从以下几方面去立意就大不一样了:①批评齐宣王管理制度不严和“大锅饭”制度。②评说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是因为没有考核制度。③批评乐队里老好人多,怕得罪人。④赞赏齐泯王善于改革,措施有力。又如山东临沂市优秀作文《真实的我》,把笔触指向自己的缺点,大胆披露自己的阴暗面,视觉之独特,极具个性。
第四式、大气磅礴,意高为峰
写好话题作文,只做到立意正确是不够的,事实上作文得分的高低与利益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古人所说的“意高则文胜”就是这个道理。立意“大气磅礴”通俗地说就是从更高的层面去立意,使立意深刻,即深入思考命题的内涵,找出事物的本质联系,揭示命题的实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多探求“为什么”、“怎么办”之类的问题,然后深入思索,体现自己立意的思想深度和较高的认识能力,从而征服阅卷老师,获取满分。如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莫高窟之魂》,记叙了一次特殊的莫高窟之旅,展现了作者的一次心灵之旅。作者对佛的理解,对壁画人物的好奇,对“舍身饲虎山”远古的故事的震撼,对莫高窟之魂的彻悟。最终找到了答案:生命的意义,“不是功名、不是利禄,而是忘我,是爱,保住人之初的真诚与善良,忘我地爱世间的一切生灵,在生活中练就聪慧与执着”。此文厚重大气,见解深刻独特,颇得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精髓。
[典型文题一]
人的一生是不断获取的过程,获取生命,获取健康,获取知识,获取财富,获取经验,获取教训,获取友情......人们对“获取”往往有不同的追求,“获取”的途径也不尽相同。人生是丰富多彩的,“获取‘也是我姿多态的,”获取“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人生态度,而且包含着人生哲理。
请围绕”获取’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发表议论。
[构思点拨] “获取”是一个过程,在获取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这也恰恰体现了人的个性和每个人的人生态度。有的人为了获取知识,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有的人为了获取荣誉和钱财,用尽了所有的伎俩;有的人为了获取友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有的人为了获取自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写题材我们都可以找到很好的例子,写起来也非常容易。当然也可以写议论文,针对具体的事例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此话题创新的途径是写成寓言童话故事,可褒可贬,对当今社会的丑恶现象也好进行辛辣的讽刺。深邃的立意、新奇的形式加上精美的语言完全可以使文 [示范例文]
人类,止步吧!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于马致远老先生的这些话,现代人似乎赋予了它新的含义。(1)枯藤+老树+昏鸦=优质的木材
一只年老的乌鸦,无力地拍打着自己瘦弱的翅膀,落在一棵已经没有枝叶的老树上。
它小心翼翼,但仍然把那棵老树惊动了,老树晃了几下,终于有安静了。乌鸦唯一的伙伴是缠绕在老树上面的枯藤。日暮里,乌鸦昏黄的老眼盯在远处,它似乎又想起那日,一群人拿着利器和猎枪,闯入它们的家园,杀死了它们的同胞,毁灭了整片森林,他们只为了获取优质的木材。
(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
周围楼房、工厂林立,也有一座孤零零的桥,桥下有流水,可是,那水却是乌黑的,一只鱼儿探出水面,望着这一切,伤心地落泪。那桥也悲愤地说:“再也没有人肯从我身上走过了。”的确,每个人都捂着鼻子绕道而行。而旁边,一只粗大的管子正不住地往河里排着污水。里面,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生产着人们必需的日用品,那河水,只换来了人们的一点点舒适。
(3)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
一匹瘦弱的老马,顶着肆虐的狂风,行走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上。当初,它和同伴们在
茂盛的草场上悠闲地吃草,饮那清澈的甘泉。那种甜蜜、幸福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它想躺下来休息,可是,它躺下来后便再也没有起来。昔日的绿洲,就只换来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人类获取了金钱、财富,获取了安逸的生活,而代价却是:森林的毁灭、水源的污染、土地的沙化……
夕阳西下,一个老人站在光秃秃的山冈上,迎着令人窒息的风沙和酸雨,流下了
忏悔的泪水……
[评析]
本文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构思精巧,极具创新意识。小作者灵活地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化为文章的骨架,使文章的形式新颖。二是围绕“获取”这个话题,立意独辟蹊径,文章三个小标题分别从森林的毁灭、水资源的污染、土地的沙化三方面指出了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令人警醒,文章闪烁着睿智的火花和独特的个性。
[典型文题二]
社会生活矛盾重重,人与人之间很难融洽相处;人与自然之间有着不和谐的音符,事实上只要我们换个角度设身处地去思考,一切误会都能消除,一切纷争都会避免,世界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艺术创作上,如果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去创造,独辟鼷径,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仅是艺术创作如此,一切创造都遵循这个规律。同学们一定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请以“换个角度”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力求有创意。
[构思点拨]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冯巩、周涛表演的小品《马路情歌》,其中就谈到了“换个角度”去对待他人的主题。出租司机和交警本身是一对矛盾,但只要相互理解,同样能和睦相处。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不妨写下来,可采用记叙文的形式,也可采用戏剧、小品的形式。当然在人与自然之间去寻求矛盾的统一体,换个角度去想想,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童话寓言故事。下面的构思一定能激起同学们创新的火花。
以《今天我当“爸爸”》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妈妈和我都埋怨爸爸呆头呆脑,不会料理家务,不懂得精打细算。于是我自告奋勇当一天的爸爸,负责安排、料理家务,结果遇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令我头疼。从此,我再也不埋怨爸爸了。立意上做到平中见奇,深入挖掘。
以《何不换个角度》为题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从自己的绘画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的创作经历谈起,谈自己是怎样换个角度去构思的。一般的人描绘游泳比赛的场景,总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去绘画,而我则站在落后的游泳者的角度去绘画,巧妙的切入,使作品获得了惊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引申挖掘,提出这样的观点:做什么事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立意独辟蹊径,凸现个性。
以《假如我命今年中考作文题》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出一道作文题目,然后写出自己的命题意图,同时将自己的创意与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加以比较,指出中考作文命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去改进,使之更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的实际。从而引发命题者深层次的思考。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立意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以《让布什当伊拉克总统试试》为题写一篇杂感性文章。写他将会怎样对待侵略战争?怎样对待超级大国的政治干预?怎样对待亲如手足的广大百姓?怎样处理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从而揭露以布什为首的美国政府的实质。立意大气磅礴。[示范例文]
狗 眼 看 人
我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狗,我的主人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
此刻,她正趴在书桌上静静地完成作业。明天数学测验,要是考不好,又该挨妈妈骂了。其实她心里已经够难受了。唉!真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逼孩子学习,却从来不和孩子促膝长谈。作为狗的我可幸福多了。
人类真可怜!
夜已经很深了,主人檫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又埋头向题海进军。其实她早该休息了。我明白她心里也这么想。“我讨厌数学”,我看见她在日记里把这句话写了千百遍。我不明白,除了考试之外,一辈子也不会用到二次根式的人为什么要逼她去学。也不明白人类为什么用这种低级的教育方式去摧残孩子。我知道她在文学方面颇有天赋。她曾经为写一篇文章忙了半夜,但那时,她总是笑容满面。可现在却声声叹息,无奈地将小说锁进了柜子里。
我的主人,要不是生在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早就成为李清照或三毛了。人类真奇怪!
许多次我都想告诉主人:“你的悟性那么好,只要努力,数学一定能上去。”她不像我的前任主人——那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考试经常作弊,还抄袭作业,想不到那美丽的外表下竟有那样肮脏的灵魂!我的主人,即使考个“鸭蛋”也不会作弊。
主人,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我的情景吗?你一把抱住我,真诚地说:“我喜欢你!”我疑惑地眨眨眼睛。你接着说:“因为你像狗。”真逗!我本来就是狗,我爱主人——你,也是因为你像人,而有些人不像人,而是狼。只有生命的内容同形式一致时,才有灿烂的生命!遗憾的是,被誉为宇宙中最聪明的人类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总是把金钱、名利当作枷锁,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人类真可悲!
作为一只狗,我不用被逼着学习和考试,我有完全属于狗的自由。主人,我可怜你。我真希望你的生活像刚出炉的面包一样美好![评析]
这篇文章的视角非常奇特,把自己当作一只狗,换个角度,以狗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人类的各种活动,从三个层次加以诠释:人类真可怜,人类真奇怪,人类真可悲。一只狗对主人的述说,恰恰就是作者想对世人表白的,作者希望能无忧无虑地自由地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如作者所说:被誉为宇宙中最聪明的人类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总是把金钱、名利当作枷锁,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文章立意深入挖掘,平中见奇。另外,文章语句富有哲理,如“只有生命的内容同形式一致时,才有灿烂的生命”等,发人深省。
第二章
构思创新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新观念、新形式、新情感、新想象、新语言成了衡量中考佳作的新标准。我们的文章如何才能得满分、得高分?显然,构思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了。在分析了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后,得出了以下几种创新构思的方法,值得同学每们学习和借鉴。
一、变异式构思。“循规蹈矩”、一一对应地照题目的要求构思,难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机智的考生善于从题目中寻找“变异”点,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展示思维的个性。广东省以“声音”为话题,中考作文题的“提示语”中有一句是“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不少考生思维流向单一,雷同卷甚多。有位考生将“校园歌曲”作为变异点,说那“飘洒缠绵”的春雨是一首没有乐谱的“校园歌曲”,于是拟出“听雨,我真陶醉”这样的佳题,令人耳目一新。文中,作者说春雨“轻唱着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的惆怅,注释你的疑惑……使你觉得自己仿佛已变成一滴雨,一棵树,一棵草,一束花,一撮泥土”,“我成长中的错误会在这柔和的歌唱中变得美丽”,“太多心思……太多哀怨能在这春雨的浅吟中将它们逐一放飞”。由于作者通过变异式构思找到了适合自己抒情个性的切人口,所以能把听雨的陶醉说得入丝人扣,不同凡响。
二、逆向式构思。反弹琵琶,逆向思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使你的文章烛辟蹊径,熠熠生辉。湖南省益阳市的中考作文题“吃苦”为话题,不少考生谈吃苦的重要意义。某位考生则逆向思维,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吃苦,在好的环境下,更利于我们成长,号召家长们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创造好的条件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这种逆向构思,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另类式构思。主要指突破常规的构思,如:答题式构思、标题式构思、谈心式构思等。
(1)答题式构思:如山东淄博市中考要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以设问“幸福是什么”为文题,以孩子的发问“妈妈,‘幸福’是什么呀”开篇,运用答题法运思谋篇,主体部分一口气用了10处“幸福就是……”这样的句子铺排作答,例如“幸福就是小熊猫尝过了黄连的苦涩,又吃到蜜糖时咂着嘴巴品呀品出的滋味”,“幸福就是雏燕展翼穿过鹅黄的柳梢剪出一片春色后朝向母亲的回眸”等等,对“幸福”作出了新颖、形象、生动、立体、直觉的诠释,正是这种答题式的创新构思,为作者尽情抒写对幸福的独特感悟提供了合适的舞台。(2)标题式构思。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如2004年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生命的真谛》就采用这种方式构思,全文由“破茧成蝶”、“落日残阳”、“青春无悔”三个小标题构成,试图从多个角度感悟,阐释生命的内涵,让读者在舒缓凝练的语言氛围中产生生命的灵感,达到了引人思考的写作效果。
(3)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如2004年武汉市以“善待自己”为话题,某考生拟题为《妈妈,我想对你说》,文中用“你”作呼告,并且希望妈妈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为孩子操劳太多,文章表达了儿女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典型文题一]
图形“O”,饥饿者把它看作月饼,成功者把它看作奖章,情侣们把它看作戒指,游子们把它看作是圆月,老师把它看作是分数,学生把它看作……请以图形“O”为话题,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或叙写经历,或编述故事,或抒发感悟,或发表议论,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目的是培养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图形“O”,我们可以从外形的相似性加以想象,可把它看作是眼睛、陷阱、手铐、贪官的嘴巴,硬币……也可从图形的内涵加以引申发挥,可把它看作是起点、成功、荣誉、满分、完美……只要想象合理,符合要求就行。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利用发散思维,从形式创新的角度考虑,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构思。
1、运用拟人手法,写“O”与“△”的对话。他们各自都只看到优点,都说自己美丽,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
2、或者为保护地球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并配以解说词。从而新颖地表现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家园的主题。
3、可用童话寓言的形式来写,可这样构思:动物国王为了表彰有突出贡献者,要求动物们把自己的风采展示出来。蝴蝶展示了美丽的霓裳,黄鹂展示了婉转的歌声,松鼠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而蜜蜂则拿出甘甜的蜂蜜给大家品尝。最终蜜蜂获得了勋章。说明只有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蜜最甜,最有意义。从而新颖深刻地表现主题。
4、采用故事新编形式。如可这样设想:东施、西施同时征婚。东施虽然丑陋,但有住房,有巨额存款,背景好,应征美男子数不胜数。而西施虽然有花容修月之貌,但家境贫寒,无依无靠,生活没有着落,最终无人应征。讽刺当今社会人们的择偶观及势利的心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当然还可编述其他生动的故事,只要想象合理,符合要求就行。但必须有鲜明深刻的主题。
5、可改写《守财奴》中的葛朗台形象,把“O”想象成他手中的硬币,同学们可试试 [示范例文]
半 兽 人
一、序
我就倒在那里。血,在流淌!我的周围站满了许多围观者,他们的目光中饱含着怜悯。但,没人过来,哪怕扶起我……
二、目击者
三分钟以前,小车开过,小孩倒了,小车走了……
三、车
那个孩子就在我面前倒下。砰!那一瞬间,我感到剧痛与麻木。她撞伤了我;而我,夺走她那
弱小的生命……我的头沾满了鲜血,那是罪恶,那可怜的孩子,她不知……没容我多想,主人麻木的脸上掠过一丝慌张……我走了……
四、车主
那个小女孩就倒在车外。怎么办?我不是坏人,我也有自己的孩子,我也懂得珍惜生命。可是
看上去,她已经奄奄一息了!我可以救吗?我办不到!更何况周围没有一个人,抉择!我又看了她一下,对不起!我咬紧牙闭上眼,横着心开了过去……
五、围观者
呸!真不是个东西。撞了就跑,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那小孩,真是可怜!看上去好像快不行
了,天!谁来救救她?“可怜,真是……”
六、我
我听了那句话,它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很快就消逝了,她知识说说而已,她没动。可怜?我不要可怜,我只要我那充满阳光的生命,我也有温暖的家,我也有爱我的爸爸妈妈,可是现在我看不到一个人,恐惧!“救救命!”我的心在大叫,生命之钟已经进入倒计时……
七、死神
我又收到一个即将到来的灵魂——那个活在人世间却似活在黑暗之渊的小女孩。快过来吧,你 的生命之烛即将熄灭!别和那些人面兽心的家伙在一起,我死神,竟为你打开天堂之门……
八、我
那里好玩吗?
九、死神
那里没有人世间那么多的半兽人……
十、终
天堂之殿,又多了一个精灵!
(旁白):生活是面神奇的镜子,它可以照出千奇百怪,人生病态。[评析]
这是一篇难能可贵的创新佳作,采用了另类构思的创新形式。作者吃透了文章的话题材料,把握准了命题意图,把我们的生活当作一面神奇的镜子,以此揭露社会现实。文章写成了荒诞怪异的独幕剧,紧紧围绕小女孩被车撞倒的事件,极力把生活这面镜子夸大,照出世人形形色色的心态和丑恶灵魂。作者力图从多角度撕开人性自私、冷漠、伪善的一面。文章看似荒诞,但情感一线贯穿,新形式、新想象、新语言……这一切都离不开准确的审题。
[典型文题二]平凡漠漠的故园旧貌,尘封已久的童年往事,在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一种不经意的触动沾惹出缕缕扯不断的情思……
请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构思点拨]
童年是金色的,在每个人心中都烙下了烙印,每一件事似乎都历历在目,值得我们回味。与儿时伙伴的交往,如钓鱼、游泳、讨论问题、搞小发明、搞恶作剧等,再现欢乐的童年时光;也可叙写亲情故事,体现“爱”这一永恒的主题。也可叙写发生在童年时伤心的旧事,吐露自己的心声。当然,许多刻骨铭心的童年琐事都值得撷取。但不能平铺直叙的就事写事,注意详略和取舍,做到平中见奇,以小见大。如课文《金黄的大斗笠》。
童年是多彩的、新奇的、也是纯洁的,儿童的想法是幼稚的、真实的、富于幻想的,而成人呢?往往是富于心计的、虚伪的、势利的、保守的、狡猾的,可将其对比来谈,侧重某一点,写成夹叙夹议的文章,力求深刻有说服力。如某生以《绿色童年》为题,将儿童的言行和成人的言行进行对比,告诫大人们应保持天真烂漫、纯洁无邪的童心和健康的心理,不受世俗污染,体现“绿色”的真正内涵。题目新颖,立意深刻,有个性。
也可叙写他人的童年往事,再现他人的多彩生活。也可将老一辈的童年生活与我们的童年生活对比,反映出新社会的美好,同时告诉人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也可以采访稿的形式去写,报道在某幼儿园发生的事,或是在其他地方发生的事,可以是他们参加的某次活动,也可是先进事迹的再现,反映他们的纯真美好的心灵。
可写成诗歌,可从自己的角度去褒赞童年,也可以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世界,抒写内心的真情实感,做到形象新颖,感情真挚,不无病呻吟,基本押韵即可。
当你第一次带上红领巾的时候,心情如何?
孩子本是“思无邪”的,你用什么染他,他就成什么色。也可描写某些性格怪异的儿童,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社会的影子,以此来警示人们。这也做到了构思新颖。[示范例文]
假如我回到童年
“你的孩子表现太差了,尊敬的家长!”班主任老师严肃地对爸爸说道,“你的孩子,陈小松主要毛病:
一是从不听老师的话,老师要求每个生字必须抄写十遍,他偏偏只写一遍。有时为了应付了事,居然同时拿三支笔写字。
二是上课时,老师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坐着,把手靠在背上,叫做笔记才准拿笔,而他却拿着笔在本子上画过不停。
三是上课哗众取宠,有一次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花儿为什么会开?他却答道: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给顶开了。花儿怎么会伸懒腰?很简单的原因,就是天气变暖和了。
四是上图画课,他居然在人脑里画了一块铁片,和火星上的人对话,简直是乱弹琴……” 爸爸只是一个劲儿的点着头,偶尔应答几句说我的不对。一向特立独行的我这次胆战心惊的,经常在办公室被批评,这次又害怕回家被爸爸揍骂。忐忑不安的心像潮水翻滚。
老师把我叫出办公室,我侧着耳朵在门外听,老师小声对我爸爸说:“学校离精神病医院不远,建议你把孩子带去检查一下,以便及时治疗。”“什么!我患了精神病?”我简直不敢相信,撒腿就往家跑。
爸爸满脸愁云回到家,把我从寝室里楸了出来。“你,你上小学一年级了,该懂点事了,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这学期我到学校去了三次。”我点着头,沉默不语。
“我发觉你脑袋确实有问题,其他同学画的画非常逼真,而你却画一个光脑壳,里面装一块铁皮,人的脑袋有那么多的神经细胞,能容下那玩意儿?你也不好好想想。”
“那不是铁片,是芯片。”我立即反驳道。
“新(芯)片也会变成旧片,对人脑都有害,你还有道理?”
在学校同学们也奚落我,说我有神经病。父母也不理解我,我沉默了。在学校我只能规规矩距按老师说的去做。
我一肚子苦水只好往心里流,把自己的所想所感写进记忆的殿堂——日记本。我不想读书了,给父母写了封信后,决定出走,但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把画送到市美术馆(美术馆就在学校附近),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接待了我,对我画的画高度赞扬,说把这画拿去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幻画展。不久,结果出来了,我的画获得了金奖。
“这就怪了,居然获了奖!”爸爸摇摇头。“居然获了奖,这就怪了!”老师摆摆手。[评析] 此文采用了变异式构思形式,冲破了一般文章的窠臼,写成微型小说的形式。文章以对话开头,设置悬念,重点记叙了老师和“爸爸”对“我”的批评和不理解,尤其是对他们语言的描写非常成功。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某些小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注重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读来让人沉重。文章与其说是写想象,还不如说是对现实的辛辣讽刺。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浑然天成,尤其是结尾处语言的反复,更见其匠心独具。
(关于文体创新、语言创新下次再讲)
第五篇:初三化学尖子生辅导5
尖子生辅导资料52013-12-7
一、选择题
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B.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其变化中量的关系的是()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少于200mL,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分子不断地运动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不能再分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5、家庭厨房用的食盐是加碘盐,这里的碘是指()
A.碘原子B.碘分子C.碘离子D.碘元素
6、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
示化合物的是()
7、用序号填空:①水分子、②氢原子、③氧原子、④氢分子、⑤氧分子,在水通电分解这一变化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生成的新粒子是。
8、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能造成大气污染;D是一种无色气体,它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①——⑨中选择序号填入空白处。
①空气 ②氮气 ③硫磺 ④木炭 ⑤氧气 ⑥二氧化碳 ⑦二氧化硫 ⑧红磷 ⑨铁ABCD9、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思,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
2①Ca,②NO2,③2NO ④MgO ⑤2PO
4⑴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⑵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⑶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⑷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10、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2+3-
1)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
图,图中的分子构成的是
混合物,图③中的分子化学式
是,图①中的分子
能否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或不能)。
2)写出图②中分子转变成图①中分子的反应方程式。
1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
(1)若常温下,A为无色有气味的液体,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
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A的化学式。
(2)若常温下,A、B、E、F为常见的无色气体,且
A由两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3:1,D为无色液体,C为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某课外小组,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甲、若甲、乙、丙三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所取的大理石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所取的盐酸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