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
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游泳当中,但是,成人游泳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恐惧心理,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对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原因及对策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游泳学习不再是儿童的专利,有越来越多的成人也开始投入到游泳学习当中,本来成人年龄较大应该不会出现恐水等心理,但是,相关调查显示出,成人游泳初学者经常出现恐水心理,使得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就放弃了。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笔者主要对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原因及对策进行了以下的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成人学习游泳,具体如下。
1.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原因分析
成人游泳初学者经常会出现恐水心理原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将其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为此,笔者也分别对其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1主观原因
1.1.1成人游泳初学者心理素质不够
成人游泳初学者在学习过程总之所以会产生恐惧心理都是因为其自身心理素质不够,相关研究调查显示,成人游泳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人会害怕吃苦,甚至有人不愿因吃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有一些较为危险的动作就会十分害怕,甚至想逃避,也正是因为
[1]其自身心理素质存在问题使其产生恐水心理。1.1.2成人游泳初学者对游泳认识不够
我国各个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十分显著,就像是在西北地区其地域本身就十分干旱,所以在这个地域本身就比较缺乏水资源,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就很难接触到游泳池,更别提学习游泳,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其对游泳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恐水心理。1.1.3成人游泳初学者没有明确学习动机
成人游泳初学者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很多人员在学习过程中都很难提出一个较为明确的学习动机,有些人只是单纯的向来学着玩,但是,对于学习的怎样就抱着很无所谓的态度,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怎么积极,进而也有可能会产生恐水心理。1.1.4成人游泳初学者自身心理方面的影响
游泳是一项运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有溺水而亡这一事件的发生,而这些消息对于成人游泳初学者本身就会到来不小的影响,所以,哪怕有很多人想要学习游泳,甚至已经报名,但是,在面对泳池的时候还是会有害怕、恐惧等心理,如
[2]果成人游泳初学者在下水之后发生了些小意外,其就会更加的害怕,进而就会越发的恐惧。1.2客观原因
1.2.1成人游泳初学者运动环境会发生变化
成人游泳初学者在游泳学习过程中,必然需要进入水中,但是,水下环境和路面环境本身就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中何种情况下,成人游泳初学者就会感觉十分的不适应,游戏人在心理作用影响下甚至会感觉有溺水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就会更[3]加的严重。除此之外,在下水之后水下压力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压迫,而这种感受对于成人游泳初学者而言是十分难以适应的,成人游泳初学者甚至会有呼吸不畅的感受,再加上其自身情绪方面的原因,就会产生恐水心理。1.2.2成人游泳初学者运动体位会发生变化 成人游泳初学者在游泳学习的过程中,其不仅运动环境会发生变化,其运动体位也会发生变化,由以往的站立运动变成俯卧位或仰卧位运动,而这对于成人游泳初学者而言也是十分难以适应的,如果这个时候其动作出现不准确的现象,就会下沉,进而就会加重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
1.2.3成人游泳初学者呼吸方式发生变化
成人游泳初学者在游泳学习过程中,其呼吸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其很难调节呼吸,甚至还会出现呛水的现象,这就会使得成人游泳初学者生理心理都受到刺激和影响,进而也会加重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1.2.4游泳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成人游泳初学者在游泳学习过程中,大多会有人对其进行教学,就目前而言,有很多人会参与到游泳俱乐部进行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下,大多数都是设立了相应的课时,而部分游泳教练甚至会因为赶进度而加快教学进度,没有对成人游泳初学者适应能力很接受能力进行考虑,这种情况下,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还没有适应水下环境就开始练习的情况,进
[4]而就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意外现象,进而就会加重成人游泳初学者的恐惧心理。2.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控制对策分析
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的产生有很多因素的原因,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现象,笔者也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具体如下:
2.1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引导学员正确面对恐水心理 成人游泳初学者产生恐水心理是很正常的,毕竟其之前没有接触游泳,而要想改善这一现象,游泳教练首先要加强和成人游泳初学者的交流和沟通,以此来分析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产生的原因,然后在从成人游泳初学者角度对其进行思考,以此来帮助引导学员正确面对恐水心理。成人游泳初学者不同于儿童游泳初学者,游泳教练只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其肯定就会知道怎样去处理,这样就能有效的缓解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的产生。除此之外,在对成人游泳初学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游泳教练可以采用“从战略上藐视畏惧,从战术上重视畏惧”这一教学方式,以此来改变成人游泳初学者对游泳的认识,让其对游泳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和心理,这样就能有效地缓解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例如,在对成人游泳初学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游泳教练可以告诉成人游泳初学者:“每一个游泳初学者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这是很正常的,你们不用过于在乎这一点。”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成人游泳初学者树立正确的思想缓解其不良心理,进而就能避免成人游泳初学者加重恐水心[5]理。
2.2在教学过程中多加鼓励学员
成人游泳初学者在游泳学习过程中产生恐水心理这一点,游泳教练也应该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在明白这一现象是很正常的现象之后,游泳教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加鼓励学员,以此来帮助成人游泳初学者树立游泳的自信心,这样就能缓解成人游泳初学者位居心理,长期以往下去学员就会很好的参与到游泳当中,进而才是真正的克服了恐水心理。为此,游泳教练在对学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多加给予鼓励,以此来增长学员自信心。例如,在学员完成一项动作,或者是敢于下水之后,游泳教练可以说:“挺好的啊,这还是挺厉害的。”除此之外,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如果成人游泳初学者出现了动作不规范或者是其它问题的时候,游泳教练也不要对其进行批评,应该耐心对其进行讲解,以此来帮助成人游泳初学者掌握游泳要领和动作,这样才能促使其进步。而学员只要对游泳充满了自信就不会再产[6]生恐水心理了。总而言之,要想避免成人游泳初学者产生恐水心理,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游泳教练一定要多加鼓励学员,采用幽默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员走出心理阴影,进而就能真正克服恐水心理。
2.3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设计游泳教学安排 在对成人游泳初学者进行游泳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游泳教练都会采用成人式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大多是符合成人心智能力的高层次和高目标的体育教学设计,其没有认识到成人游泳初学者虽然是成人,但是在游泳方面也是初学者,其没有任何经验。为此,在对成人游泳初学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游泳教练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安排,为其设计灵活的游泳教学安排,这样成人游泳初学者才不会产生恐水心理。具体而言,灵活游泳教学安排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一些适合成人并且心智能力较低的游泳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帮减轻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惧感,也只有这样学院才不会产生恐水心理,进而就能渐渐的开始学习相应的游泳动作和技巧,长期以往下去就能真正学会游泳。例如,游泳教练在对成人游泳初学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可以引入儿童游泳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游戏项目,就像是水下数数、憋气比赛等游戏,这样就能让成人感受到游泳的童趣,进而就能消除成人游泳初学者的恐水心理。
2.4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方式 成人游泳初学者要想改善恐水心理,游泳教练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方式,以此来改善成人游泳初学者的恐水心理。成人游泳初学者在游泳学习过程中,其本身是第一次下水,这个时候其所有的情绪和思想其实也和小孩一样,针对这一点,游泳教练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对待儿童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给予其适当的安慰,以此来缓解成人游泳初学者的恐惧心理,帮助其开展相应的游泳动作,这样成人游泳初学者就能在指导下施展相应的游泳动
[7]作,进而就能有效的克服恐水心理。2.5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
要想让成人游泳初学者真正克服恐水心理,游泳教练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循序渐进教学,这样对于克服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具体循序渐进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1)熟悉水性。在游泳教学过程中,熟悉水性其教学基础也是初学者必经阶段,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成人游泳初学者也只有熟悉水性之后才能真正开展游泳学习,因此,在对成人游泳初学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克服成人游泳初学者产生恐水心理,首先就一定要让学员熟悉水性,让其多加适应水中的环境,帮助其消除对水的恐惧,然后才能进行一些基本游泳动作教学。而要想让成人游泳初学者熟悉水性,游泳教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员成队列站在水里,并且每个人都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而身体则呈现出半蹲姿势,在这个过程中,水最好能淹过学员颈部,之后让学员在水中行走,这样就能让成人游泳初学者体会到水的阻力、压力和浮力,同时还能初步掌握在水中维持身体平衡的技巧。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小游戏,以此来帮助成人游泳初学者更快的适应水中的环境。(2)呼吸练习。游泳这门运动和其它运动不同,学习人员在游泳过程中必须要适应用嘴巴吸气和吐气,因此,在对成人游泳初学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第二个步骤就是要对学员进行呼吸练习,以此来帮助成人游泳初学者更好地掌握相关技巧,这样成人游泳初学者在下水之后才不会产生恐惧等心理,进而就能实现克服成人游泳初学者的恐水心理这一目的。针对这一点,游泳教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员养成用嘴巴吸气,嘴巴和鼻子在水中呼气的习惯,在水中吐气要慢且均匀,水面上吸气动作要快且深,这样才能使初学者在水中就不会有气不够用的情况。具体实践可以让学生吸气之后将头部浸入水中,并且让其用嘴巴进行吐气,在吐气结束之后就可以将头慢慢抬起,并且大张嘴巴进行呼吸,在对学员进行呼吸练习的过程中,游泳教练一定要掌握好抬头的时机,避免学员出现呛水的现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克服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这一目的。2.6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活跃教学氛围
在对成人游泳初学者进行游泳教学的过程中,游泳教练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活跃教学氛围,以此来缓解成人游泳初学者对游泳的恐惧和害怕。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如果知识对学员进行教学,并且教学方式也过于沉闷,就会加大学员对游泳的恐惧,使得整个游泳学习氛围都是死气沉沉的,进而就更难克服成人游泳初学者的恐水心理。为此,在对成人游泳初学者进行游泳教学的过程中,游泳教练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活跃教学氛围,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人游泳初学者对游泳的恐惧和紧张,避免学员不良情绪的产生。而要想真正活跃教学氛围,游泳教练就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加使用一些较为幽默并且风趣的语言,或者是较为新型生动的肢体语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员之间的互动,这样学员游泳积极性也会随之上升,进而就能让其处在一个较为轻松愉悦的游泳学习氛围中,这样成人游泳初学者就很难再产生害怕不安等情绪,进而就能真正实现克服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这一目的。总而言之,在游泳教学过程中,要想克服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游泳教练作用也十分显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游泳教练一定要适当的活跃教学氛围,为成人游泳初学者提供一个轻松活跃的游泳环境,这样就能避免沉闷游泳环境给成人游泳初学者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就能克服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同时还能切实的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2.7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因材施教
为了真正让成人游泳初学者克服恐水心理,游泳教练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员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帮助学员克服恐水心理。针对这一点,游泳教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员的关注和交流,以此来了解学员心理特征,然后再按照学员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因材施教,这样就能确保教学效果,有效的缓解每一个学员的恐水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在了解学员恐水心理的原因之后,再针对学员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为其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案,这样就能真正缓解成人游泳初学者对游泳的恐惧,真正克服恐水心理,进而才能更好地掌握游泳技巧。为此,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游泳教练一定要认识到每一个成人游泳初学者的差异性,并且针对其差异性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设计,以此来帮助成人游泳初学者排解心理障碍和恐惧,使得成人游泳初学者能够真正学会游泳。除此之外,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成人游泳初学者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游泳教练一定不能对其情绪和心理采取忽视,这样成人游泳初学者只会越发的恐惧和害怕,进而就会加重恐水心理。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游泳教练一定要加强对成人游泳初学者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交流和沟通,并且多加对其鼓励,以此来帮助成人游泳初学者缓解对游泳的恐惧,真正实现成人游泳初学者对恐水心理的克服这一目的。3.结语
综上所述,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原因主要有成人游泳初学者心理素质不够、对游泳认识不够、没有明确学习动机、自身心理方面的影响等主观原因,也有成人游泳初学者运动环境会发生变化、运动体位会发生变化、呼吸方式发生变化、游泳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等客观原因。而要想克服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的对策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引导学员正确面对恐水心理、多加鼓励学员、改善教学方式、灵活的设计游泳教学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适当活跃教学氛围、因材施教等。【参考文献】
[1]刘春花.游泳初学者惧水的原因及克服对策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 2014,35(8):119-119.[2]张夏雷, 李西.游泳初学者怕水心理成因和克服方法[J].农家科技, 2011,25(4):98-98.[3]傅雅霜.浅析学生恐水心理的产生及对策[J].运动精品:学术版, 2011,14(4):99-100.[4]孙明, 孙铭晨, 郭志超.浅谈游泳教学中恐水心理的产生以及克服方法[J].金卡工程, 2010, 14(4):106-107.[5]陈高平.游泳教学中如何克服学员的恐水心理[J].网络财富, 2010,22(9):91-92.[6]祝爽.对6-10岁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产生与克服办法研究[J].东方教育, 2015,14(7):77-78.[7]印文晟, 陈环.针对普通高校游泳课初学者恐惧心理的探讨与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36(12):55-55.
第二篇: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游泳是一项极具健身价值的运动,更是一种人类生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在游泳教学中,由于游泳的特殊环境,大多数初学者,在初学阶段容易出现胆怯、怕水、焦虑等恐惧心理。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一、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1、周围环境的改变。人们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由于地心引力可以感受到双脚附着在地面上的踏实感。但是在水中,认识漂浮在水里面的,四周缺少可以着力的支撑点,忽沉忽浮的上下漂动,身体无法安定下来,人自然会产生无依无靠的恐惧心理。另外,水相对于空气对身体的压力也来得重些,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讲,在水中的呼吸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律,尤其会感到胸口发闷,这就进一步的加深了恐惧感。
2、运动的体位改变了。游泳时要求学员要俯卧在水中做动作,而一般人在陆地上是头上脚下的直立运动。特别是由于水的浮力、压力和水的波动,刺激人体的平衡感觉,更加使得游泳者感觉身体一直在漂浮,无法维持身体的平衡,造成中枢神经产生防御性反射,直接出现心理上的紧张。
3、呼吸方式的改变。在陆地上时,人们的呼吸是较习惯的自由式,而在水中游泳时,呼吸与陆地截然不同,要求必须有节奏地规律性地呼吸,具体方式是用口在水面上吸气,用鼻和嘴在水下呼气。这种呼吸并不是单纯的完成换气,还必须实现呼吸于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使人在换气过程中不影响在水中的前行,保持身体漂浮的姿势。因此,初学者对呼吸方面改变所产生的不是一应,就容易出现呛水及肌肉紧张等现象,进而导致恐惧的心理。
二、恐惧心理产生的影响。
1、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意识混乱。人们在正常状态下,是按一定的意识行为处理问题的,而一旦出现恐惧心理,认得注意力就会集中到紧张点上,人就会紧张、换乱,头脑一片空白,身体僵硬,无法按正常的计划、方针行事,身体不能接受正常的大脑支配完成技术动作。
2、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动作变形。在一般的情况下,人的肢体运动收到大脑的正常支配和调节进行有计划的动作。而一旦恐惧心理占据人的整个身心,人就会失去对身体的正常支配。动作开始僵硬变形。运动无目的,配合失调,进一步增加身体的不平衡性,导致在水中发生危险。
3、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丧失信心。人在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时,会信心百倍,充满力量。而一旦产生对水的恐惧心理,就会怀疑自身的能力,情绪紧张、不知所措,进而丧失信心。这时,人往往会怕水。由于害怕被水呛或者喝水,则不敢把头浸入水中,不会屏住呼吸,即使把头没入水中马上又会抬起头来,始终紧闭嘴巴不敢张嘴吐气。
三、消除恐惧心理的对策
1、从心理训练着手,解决根源问题。
首先,要明确学习动机,加强自信心培养。因此,教师在学游泳的初始阶段,要采用各种方式使学员充分了解游泳在生理、心理方面的价值,以及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学员潜在的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同事,教师还应结合游泳运动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信心培养。
其次,要加强自我安全保护练习,避免水中出现溺水现象。对于初学者,心理上的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熟悉水性的初期教学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员的保护。尽量避免呛水或者溺水,为初学者培养良好的“水感”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是学生从心理上“恐惧感”转变为“安全感”,从惧水变为爱水,提高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能力和兴趣。
最后,要使初学者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冲击恐惧心理。成功是兴趣的催化剂,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增强人们对事物的兴趣,这种内心成功喜悦的体验积累会逐渐动力定型为体育兴趣。教员根据学员的有用基础不同所设定的不同教学任务,不会勉强学员一定要达到统一的什么目标,量体裁衣,分阶段设定达标体系,使学生不同程度地体验完成教学任务而带来的“成功感”,这样可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客服和消除恐惧心理。
2、从教学手段着手,解决方法问题。
首先,要正确的讲解示范。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最强音。如果能够做到讲解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示范舒展优美、自然得体,就能够引起学生产生好的联想,给学员一个简单、轻松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客服恐惧心里的产生。
其次,要加强兴趣引导,消除紧张心理。学生由于年轻,好奇心理强,有趣的竞赛和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进而掩盖紧张的情绪。教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游泳教学中安排适量的游戏和比赛,使学员们在激烈的竞争对抗中学习技能、克服紧张心理。
总之,教员应该特别重视初阶段的教学,让初学者体会和了解水的特性,逐步适应水中的环境,掌握游泳中的一些基本的动作,为中、后期学习各种游泳技术打基础。所以抓好初期阶段的教学对学生学会游泳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目 录
摘 要....................................................一、行政腐败的相关界定...................................1
(一)行政腐败的定义..................................1
(二)行政腐败的特点分析..............................1
(三)行政腐败的危害..................................2
二、当前我国行政腐败的主要原因...........................3
(一)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及伦理分析....................3(1)行政选拔机制存在缺陷..........................3(2)权力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3(3)我国政治法律体系上存在漏洞....................4(4)国家的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4
(二)造成行政腐败的主要根源..........................5
三、行政腐败的对策.......................................5
(一)行政腐败管理的有效途径..........................5(1)加强行政伦理责任建设..........................5(2)加强依法行政..................................7
(二)行政腐败治理的具体措施..........................8(1)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健全公民参政议政机制....8
(2)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完善行政制度建设............9(3)提高行政人员的收入,加强惩治腐败的力度........9 参考文献................................................11
摘 要
腐败乃万恶之源。行政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是国家和社会的毒瘤,是法制国家民主躯体上的“癌细胞”。行政腐败是国家政府人员滥用公共权利谋取私立的行为,是权利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化和时空现象。它的滋生、蔓延,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危机到了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找出其滋生蔓延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遏制对策,将其铲除。
关键词:行政腐败, 原因, 对策
一、行政腐败的相关界定
(一)行政腐败的定义
行政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的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二)行政腐败的特点分析
行政腐败的特征有如下四点:
(1)在腐败形式上,行政腐败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形式。即“权力资本化”、“权力商品化”。
(2)在腐败主体上,行政腐败呈现“集体化”“法人化”的趋势,即“公贿”和“集体腐败”。其中,“公贿”是指以公款、公物集体行贿受贿,如节庆“供奉”、婚丧“随礼”、四季“特产”、编外“奖金”、有偿“劳动”;“集体腐败”是指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的公款旅游,私设小金库等。
(3)在腐败的层级上,中下层官员成为行政腐败的高发群体。亨廷顿认为,在大多数政治体系中,较低层次的官僚组织和政治权力机构,腐败发生率要高些。这是因为高级领导人可以用政治地位代替经济利益,而低级官员以更多从事腐败活动的机会来补偿他们缺乏的政治地位。
(4)在腐败过程上,行政腐败具有“隐性化”特征。有所谓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另外,腐败分子台上台下“两面性”,也使腐败愈加隐形。
(三)行政腐败的危害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政府是依法行政的直接参与者,其行为依法与否,以及依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这一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目标的实现。没有良好的依法行政,就没有法治国家的健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行政腐败既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主义的声誉,也造成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挫伤了广大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和谐,是我国当前社会不稳定的主要诱因。
行政腐败从政治、经济、社会风气方面都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在政治方面,一些国家公职人员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没有从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从私人利益出发,利用权力之便为个人谋取私利,安于享乐,行政效率低下,腐败和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脱离人民群众,造成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和对立,其结果将会导致社会纷争、**、乃至四分五裂。在经济方面,腐败份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行贿受贿,贪污国家财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在社会风气方面,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
原因。因此,腐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个别官员的腐败和堕落,会使其他一些自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意识薄弱的官员争相效仿,这样一来,封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之风会横行于社会,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腐化了社会。
二、当前我国行政腐败的主要原因
(一)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及伦理分析
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时代的原因。权力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当复杂的。具体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行政选拔机制存在缺陷
行政选拔机制要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行政选拔机制的健全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务人员的行政效率和清廉程度。当今,无论是进入政府部门,还是提拔任用官员,尚缺乏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靠关系”“走后门”在一定范围内仍广泛存在。由于“任人唯亲”这一现象还广泛存在,使得我国的官场腐败甚重。还有一些上下级之间的利益共享,使得官官相护,腐败现象此消彼长。
(2)权力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
权力缺乏监督就会滋生腐败。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监督应该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但目前其监督的实际效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从而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下滥用职权,以公谋私,搞权钱交易,贪
污受贿索贿。
(3)我国政治法律体系上存在漏洞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增长先于社会转型和制度更替,而体制制度的转换有一个此消彼长的渐进过程,因此出现了一些与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光靠以往政府部门的说服教育和道德约束,并不能使腐败之风得到收敛。只有得到国家强制力为坚强的后盾,使一些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腐败份子受到严厉惩处,这样才能起到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4)国家的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众所周知,新加坡政府在反腐倡廉方面颇有成效,官风之请和社会风气之好堪称世界楷模。其中一点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以奉养廉”。为了使政府高级官员和公务员抵御贪污受贿的诱惑,新加坡政府和国会大幅度提高了公务员的工资。一旦出现违法事件,不但要出去公职,而且还要撤销其高额的公积金。这样一来,官员去贪污腐败往往会得不偿失。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政府官员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反对特权和实现公
正的目的。其实则正好相反,它反而助长了特权思想和各种不公正行为。
(二)造成行政腐败的主要根源
个人的道德观念意识薄弱是造成行政腐败的主要根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不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道德意识薄弱,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各种腐朽思想渗透及消极文化思想的侵袭面前丧失了立场,成为商品交换的俘虏。因此,要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加强政治伦理建设,提倡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意识,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行政腐败的对策
(一)行政腐败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行政伦理责任建设
行政腐败首先根源于道德缺失。公务员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他作为社会群众中的一员,有着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代表着社会大众的利益。社会大众利益的实现是以自身利益的实现为前提的。这两种利益有时是相互矛盾的。有时为了维护大众利益,会暂时损害自身利益;有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得不牺牲他人的利益。行政人员,一方面掌握着代表公共意志、公共利益的权力,要求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以公共原则行事,坚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行政人员作为普通的个体其实质是一系列价值观、欲望动机和利益 的“综合体”,有实现自己利益的倾向,希望通过行政供职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正因为行政人员具有上述
特点,当个人利益和大众利益发生矛盾时,如果行政人员没有正确的道德责任观,他就会把行政权力作为谋求个人私利的手段和工具,引起公共权力的失范、公共伦理的丧失和公共价值观的错位,从而导致权力运行失范的严重后果——行政腐败。
行政伦理又称行政道德,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行政伦理旨在分析行政人员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应有的价值、行为规范、义务及其完成的方法。所以,其指涉的内容,大致上为:公务员负责任、守纪律、忠职务等伦理条件的遵守。亦即公务员在进入行政系统后,其内心对国家、对民众、对机关、对单位和在机关内对长官、同事、部属认为应有的角色扮演与相互关系的分际。
行政伦理的面向从消极的有所不为而无害于人(如不贪污,不怠忽职守)到积极的有所为而有益于人(如为国效命,为民谋利的各种服务,并使行政符合公平正义原则,亦即行政机关及人员在公务上的道德共识及道德自律。
加强行政伦理责任建设是抑制行政腐败的有效途径。对于行政人员来说,作为他的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公共利益,而不应当是他的个人利益。行政人员一方面要自觉履行自己所在岗位了责任与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理好个人事务,自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查;另一方面,要主动追求真善美,加强自身道德责任修
养,在进行一切公务活动时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加强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依法行政的本质是有效制约和合理运用行政权力,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行政机关进行各种活动和人们对其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依法行政是对各级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对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依法行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政府活动的要求,中国是在八十年代末提出“依法行政”这一基本原则的,它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经济及法治建设本身发展到一定程阶段的必然要求。
依法行政是行政人员的切身职责,它渗透于日常工作之中,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给了行政人员依法行政的标准,行政人员要加强学习,加强抵御社会不良风气诱惑的能力,做一个真正服务于人民的基层干部,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做到依法行政,用法律保障广大
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国要建设全面的小康,就必须依法行政,同时依法行政也是当今社会解决社会各类问题的关键。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护行政人员自身,更重要的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行政腐败治理的具体措施
民主是腐败的天敌,要治理行政腐败,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民主化。行政腐败治理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1)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健全公民参政议政机制
在党内,行政人员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与政策,坚决杜绝滥用职权、以公谋私、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索贿、决不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行为,随时接受各级权力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在党外,要加强民主监督,也就是加强群众监督。须知行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实行民主监督是保证政府官员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人民公仆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
此外,还要加强舆论监督。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能够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能够促使权力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新闻媒体要及时公开揭露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对其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经常对行政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使其树立依法行使权力的思想,自觉地接受各种监督。
最后,要健全公民参政议政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群众举报上访机制,增加政府工作信息的透明度,使权力的运作在阳光下进行,随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查。
(2)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完善行政制度建设
大力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建设,在社会上积极营造崇廉的文化氛围。加大行政人员法律知识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执法意识、技巧和水平。使行政人员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权与法的关系。真正懂得依法执政对国家、集体、公民的重大意义和行政腐败的危害性和责任性,牢固树立法律与政策相统一、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全局观念,彻底消除权大于法、情重于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和以权谋私的现象。
为了杜绝腐败分子钻法律和制度的漏洞,就要完善行政制度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只起到引导和规范市场运营的作用。这样一来,行政人员的职能减少,进行“权钱交易”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3)提高行政人员的收入,加强惩治腐败的力度
前文已经指出,“高薪养廉”是杜绝腐败现象发生的一种有力手段。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虽然无法真正做到“高薪养廉”,但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度提高行政人员的收入,但同时要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使其隐性收入明朗化。
其次,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廉政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比如制定《廉政法》《反贪污贿赂法》等。以便把廉政建设以及监督机关的职能、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衡。然后加强惩治腐败的力度,做到“执法必严”。把惩处腐败分子作为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长”的重要措施来抓。使行政人员面对腐败“三思而后行”。
参考文献
1.杨为林.论行政权力腐败的原因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24):104-104.2.杨韫钰.行政伦理建设视角下防治腐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3.陈科霖.腐败成因诸视角述评及综合治理原则[J].廉政文化研究, 2014,(3).4.陈诚.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行政腐败问题探析[J].金田, 2014,(6).5.查小玲.“小金库”形成机理与遏制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4.
第四篇: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1、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而作弊,是因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薄弱。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身子女,称为“被抱大的一代”,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包办过多过细,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自我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薄弱的个体,往往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在他们的世界里:作弊是他们应对考试有效的可依赖的手段,对考试作弊有一种习惯性的强烈依赖心理
2、功利心理
有的学生想考个好成绩,在奖学金评比中占优势,那奖学金,不仅是金钱的诱惑,还可以为以后工作多一份筹码。有的学生甚至把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当成社会交换的筹码,通过帮助别人作弊、充当代考的“枪手”等,达到获得别人尊重、情感、某些承诺甚至获得物质利益的一种方式,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的表现。
3、虚荣心理
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有的是学生骨干、有的是历年奖学金获得者,他们考试作弊不是为了过关,而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盲从心理
由于目前的社会还缺乏一个健全的诚信体制和诚信环境,导致考试作弊在很多高校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为数不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一种“趋众心理”。看着很多人在作弊,有的大学生也会趋之若骛、“赶趟时髦
5、投机心理
少数学生跨入大学后,对自己放松了严格要求,学习失去了目标。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到了期末考试就动歪脑筋,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想用投机取巧来坐享其成。
6、讲义气心理
这类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但是性格里有一股很强的同情心和侠义之气,是非不分,仅凭义气。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加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岂知害人害己。究其原因,是把考试当儿戏,对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清
7、冒险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和基础较差,几个学期下来,成绩趋弱、面临退学,这时面对家庭和前途的压力,会自动产生作弊的冒险心理
8、不平衡心理
有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考试作弊轻而易举,尤其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得一些学习努力的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这些学生就感到考试成绩不公平,产生心态不平衡,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1)竞争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合作相比较,在没有特别的行为干预下,人们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性行为方式,著名的“囚犯两难”实验有力地验证了这一结论。囚犯两难实验的过程是分别审问两名共案囚犯,双方彼此不知对方反应,若双方均不认罪,则可能都获得释放,若一方认罪,则可能减轻判罪,而使对方被加重判罚,在这一实验中大多数囚犯选择了自己认罪,力求减轻判罚,即选择竞争性的行为方式。在考试这一行为中,某一个体的作弊行为及其后果,会对其他个体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某一个体就会担心其他人通过作弊行为获利而危及自身的利益,解决这一顾虑的措施只有两种,一是群体合作,公平考试。二是选择各自的竞争性行为。依据上述的观点,竞争性行为的选择将是首选措施。因此,在考试中担心他人通过作弊而获利,全体也将倾向于选择考试作弊这一行为方式,这一观点解释了大多数的作弊大学生在对其行为进行说明时的一个共同观点:即由于他人作弊而自己作弊。可见,在大学生群体的考试活动中,若一个作弊将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大学生群体间的竞争心理也是引起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原因。
(2)从众心理
一些大学生开始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应该的,也不打算作弊。可这样的结果却是:自己的成绩不如作弊的。有的同学还说这是“没本事”,更有甚者,竟然有的同学靠作弊得来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于是产生了“不作弊白不作弊,作弊成功就是自己的本事”的思想,行动上也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加入了作弊的行列。据调查,大学生持“人家作弊,自己不作弊吃亏”心理而作弊的比例为12.55%。
(3)侥幸心理
在考试的过程中,大学生和监考教师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就是说大学生作为考试的主体,掌握大量的信息,因为教师所采取的预防作弊的措施,大学生都知道,而大学生的作弊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考生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即为了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实现其功利最大化目标,可能铤而走险选择作弊。
(4)虚荣心理
部分大学生过分看中分数,爱慕虚荣,担心考试考不好,被别人瞧不起;担心考得太差影响评优;担心分数太低,出去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不看好。他们冒着违纪违规的风险作弊,以满足个人欲望。存在这种心理的不仅包括成绩不好的大学生也包括成绩好的大学生
(四)学生个人心理原因: 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是考试作弊的最主要原因。这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方法上不能正确把握和心理上的不成熟等。
1、侥幸心理。凡是考试作弊被抓获的学生都承认他们作弊时存在侥幸心理,虽然都知道作弊是学校禁止的行为,一旦被抓就要处分,但他们总希望自己碰上好运。
2、虚荣心理。高校一般每学年进行一次奖学金的评比和综合测评名次排列,这些关键都是看考试成绩。尽管,有些学生成绩不差,但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满足高人一等的虚荣心理,从而选择作弊这一捷径。
3、从众心理,也称为“不平衡心理”。一些学生开始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应该的,但发现周围作弊的同学成绩比自己好,甚至评到奖学金,也就挤身于作弊行列。据调查,大学生中持“人家作弊,自己不作弊吃了亏”的心理
而作弊的占12.55%。
4、赌博心理,也称为“冒险心理”。一些学生对竞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能力的理解存在偏差,入学后不是关注掌握真才实学,而是千方百计为了获取文凭与学位,因此在学习上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时间来不及,也只有孤注一掷,想方设法地考试作弊,“不成功便成仁”!在这种心态下,考试作弊这种知识盗窃行为不再是耻辱,而是一种本领、一条捷径。
5、同情心理,也称为“义气心理”。具有同情心理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碍于同学面子而协同作弊的学生。据有关调查,因“碍于情面,无法拒绝”而协同作弊的大学生比例为 9.51%。在考试时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6、过关心理,也称为“利益心理”。有些学生认为进了大学就端上铁饭碗,平时不努力学习,在学校里混日子;另一些则由于学习基础差、身体健康欠佳等原因,学习起来很吃力。到了考试的时候,他们害怕成绩不及格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备、同学们的白眼及影响今后的就业等,便想以作弊的方式达到及格的目的,即所谓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7、逆反心理。有些同学对学习和考试非常厌倦,或是对老师非常反感。学校明文规定考试不得作弊,一部分大学生就偏要作弊,并以此为荣,主要表现为“你不让我抄,我偏要抄,看你能把我怎样?”。
8、表现心理。有些同学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从而以考试作弊来让别的同学佩服,主要表现为“你们都不敢抄,看我怎么样!”。
9、怀疑心理。有些同学对自己信心不足,想通过核对答案或翻看书籍等作弊手段来验证自己做题的正确性,主要表现为“我对自己没信心,总怀疑自己做得不正确”。
10、猎奇心理。有些同学对考试作弊非常好奇,很想通过此举来体验生活,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真好玩,我也试一下”。
3.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调整心理偏差
道德教育不是形式,是要实实在在地对大学生起作用,把外部控制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注意道德活动的实施,使大学生认识到作弊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注意从平时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任用具有良好德行的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讲授思想道德知识;举办各种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使每个大学生都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应该遵守这一美德;另一方面,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应当起到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做学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只有在诚信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第五篇: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这样的消极心理不仅有损教师的身心健康,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有些教师遇到学生不守纪律,便往往成为引发他们宣泄消极心情的导火索。个别教师甚至会将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迁怒于学生,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课堂上的一点动静也会引起他们大发雷霆,训斥以至辱骂学生。
那么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令人不安的事实呢?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学多才的智慧、现代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求异的思想观念,也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说社会要求教师最好应当是最理想的“完人”。现实中,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复杂和艰辛的,而教育工作成效的滞后性和评价机制的急功近利产生的矛盾,再加上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外界各种浪潮冲击着教师的内心世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及教师在社会中多角色的担负,教师产生了很多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对这些心理冲突处理是否得当就体现了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教师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导致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心理疾病。很多教师以至于走进“挫折感—发火动怒—更强烈的挫折感”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难于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更难以满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我想可以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
一、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不少学校建立了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而教师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应重视与研究教师的心理问题,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及时做好具有普遍性的教师消极心理的辅导,如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不应过分强调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评聘的依据,以使教师心理“松绑”“减压”,解决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让教师对工作保持永久的热情和持久的胜任工作的愉悦心理,让教师能带着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进入课堂。
二、适时调节,给自己留下一定的活动空间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不会随下班而结束的,我们必须在下班后再备课、进修、学习、家访等等。在这样的工作重压下,我们要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调控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尽量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适当留出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应流出一定休息“喘气”的时间,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我们可以适当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写作旅游都能有效地调节改善大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节情绪。让我们的心灵走出紧张乏味的小圈子,进入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
三、适当参加运动,把烦恼与汗水一起“排泄”出去。
烦躁琐碎的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忧愁烦恼,长期积郁在胸,虽然表面上看不到有什么表现,但内心受到消极感情的控制,使得工作没有激情,上课语调平平,影响工作效果。所以我们要采取对策,把烦恼“排泄”出来。如主动找人倾诉,每天晚上罗列一下自己在这一天的“闪光点”,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等等,这些都能让自己有愉快的心情。体育运动是健心的良药,能有效排解不良情绪,有效消除心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