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
甘肃省康县王坝九年一贯制学校
邮编:746500
李玉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但农村初中学生流失问题还依然存在,影响着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升。本文在甘肃康县若干农村初中学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造成初中学生流失的学校、家庭、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尝试寻找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及办法。
关键词:农村 初中学生 流失 原因 对策
我们调查的康县是个全国贫困县,全县二十多万人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随着国家经济文化事业的逐步发展,该县的孩子都享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免(学杂费、书本费)一补(住校生生活补助费)政策,按常理学生流失现象应该得到缓解,但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和研究,该县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呈正增长趋势发展,一方面是国家越来越多的教育投资,另一方面却是学生大量流失,这一现象导致教育成本加大而教育产出率降低,因此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该县甚至整个经济文化落后的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教育的落后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当然它势必也就影响党中央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于是这一问题的解决便被提上了日程,成为我们课题组研究的目标。
在为期两年的研究时间里,我们对康县经济文化较好的中部、北部的王坝、周家坝学校,较落后的南部三河、铜钱、白杨三所学校,最落后的西部豆坝学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余封,收回调查问卷192封,把近三年来(2008——2011学年度)192名流失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通过家访,个别调查、发放问卷表等方式对他们流失的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也切实投入到控制学生流失这一重要的工作中来,从而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大量的调查摸底、跟踪辅导、重点监控、个别劝返的工作,下面我就依据手头研究资料从导致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来谈一谈我们课题组的一点收获。
一:导致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
导致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但通过分析和总结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研究。
1.学校方面。虽然我们提倡了好多年的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也喊了好多年,但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并日趋严重,再加上教师队伍素质的良莠不齐,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设施落后,从而使很多农村初中学生早早的离开了学校走向社会。细分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业负担沉重。小学只有语文、数学、社会、科学四门学科,内容简单、再加上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后,不让学生留级,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由于一些原因,把部分时段的课程没有掌握好,也被推着升上了高的年级,家中父母又不能进行有效地辅导,从而导致学习越来越差。进入中学阶段课程量猛然增加,在校时间延长,这一问题被显著的暴露出来,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吃力,最终沦为差生,“在
辍学生形成的过程中,差生群体恰似一个大“温床”,它孕育了辍学生。显而易见,一旦没有了差生或者现阶段大量减少差生数量,辍学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而辍学问题就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调查资料显示流失学生中因厌学和学习困难者占62.5%,因此探讨差生形成的原因,有利于学生流失问题的解决。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心智均在发展中的青少年来说只有对所学知识有足够的兴趣才能推动学业的进步。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因厌学而导致失学的竟然占到62.5%,比例相当高,这也说明学生兴趣不足对造成农村中学生流失具有重大影响。
(3)教师素质不高,积极性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解决学生问题简单粗暴。随着国家高校扩招,进入大学的门敞开了,人们上大学已不再像过去那么艰难,但“宽进严出”的政策并没有落实,而“宽进宽出”的结果导致大量人才流向市场,为了生存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人无论是何专业都可以考取老师进校执教,很多人专业知识欠缺,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学生对这样的课堂自然也是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因此而沦为差生最终失学。
早晨6点多上班,晚上10点多才能休息,作为时下最辛苦的职业之一的教师工作,工资待遇一直未落实中央的政策,温总理讲了几年的绩效工资,不但没有落实反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教职工的正常工资给“集”掉了一部分,这样教师的工作热情不但没有被激发,反而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职称评定方法陈
旧,各校标准和制度不统一,而教师的调动又比较频繁,这就导致职称评定中矛盾重重,也抑制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中缺乏竞争机制,只要端上这个碗,就可以保证一辈子有饭吃的思想,使得教师队伍知识更新滞后,很多人多年从教但方法不变,学生上这样的课没有兴趣。还有一部分民办转正的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欠缺,能力有限,教学方法陈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足。
一部分教师和班主任迫于强大的升学和班级管理压力,对学生没有感情,处理问题简单,方法粗暴,导致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沦为差生,走向失学之路。
(4)教学设施不足,资源短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虽然近年来在党的关怀下,K县的教育设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更新,但面对不断更新的课本,依然无法满足教学的开展。学生学习的很多资料均要从网络上下载,例如中学语文课中的很多单元活动的开展均离不开网络来查阅资料但学校却无法提供此类设备,因此部分课程内容无法有效落实,但这又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知识点,从而使课堂内容陈旧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2.家庭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本上这样说:“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
爱自己的家”但在k县很多农村家庭却不是这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文化知识不够,无力辅导孩子的课业。从普九资料中我们了解到现阶段我校87%的学生家长为小学及以下文化,15%的学生家长为初中文化,8%的学生家长为高中或中专文化,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家长是无能力给孩子辅导作业的,这就造成他们在家庭中课业任务没有办法得到有效落实,那么仅凭教师在学校的教学,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巩固,因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在遇到困难后就无法在家庭中得到有效解决,而最终沦为差生。
(2)家长素质不够,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的榜样和目标。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从来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说粗话、划拳喝酒、甚至赌博等违法行为均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而不知道回避。家长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对问题的判断,还没有形成正确认知的标准,家长负面的引导极易使孩子模仿学习,最终走向歧途,更不要说影响学习了。在调查中还有2.64%的学生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第五条又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以上家长的这一行为已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他的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孩子失学。
(3)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起来难。农村有一部分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沦为留守儿童,让爷爷奶奶或者寄放在亲戚家照顾,由于隔代教育的老人和亲戚常常狠不下心来教育孩子,对孩子监管不力,教育不到位,再加上这些孩子家庭温暖和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内心孤独、脾气暴躁、心理自闭等问题的滋生极易影响学习而沦为差生。
3.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教育执行者(学校)的直接领导机构,他们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决定都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运转。对于学生的流失她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师资力量分布不均。经调查在城区及其周围地区教师普遍存在超编问题,其中优秀教师多,但在较偏僻的农村地区学校,人才大量流失,特别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利的地方,老师严重短缺,有的主课甚至都没有老师。另一方面专业课老师短缺,我所从教十年的这所学校,拥有十几个教学班,但长期短缺体、音、美教师,只到今年才安排了三名专业课教师。长期专业教师的短缺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最终走向失学。
(2)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三令五申要求给中小学生减负,但政策落实起来矛盾重重。在考评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一方面是领导要的成绩,一方面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负,老师往往为了能拿全工资而重视成绩,忽略素质。与此同时在成绩第一位的情况下,学生负担进一步加重。有的学校一周中只有星期天半天学生可以
休息,这样好多寄宿生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早晨6点多开始上学,晚上9点多下自习,全天要上13节课和自习,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就连假期各种假期作业也是挤得满满当当,例如小学一、二年级竟然连美术都成了正规出版的假期作业,我想再过几年音乐、体育、手工怕不都会有了假期作业。让学生全面发展是好事情,更是好想法,但“贪得多了嚼不烂”这句俗话也是不无道理的。我们求多求全往往沉重的课业负担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一样都学不好。
(3)部分政策不合理,严重挫伤教师积极性。就拿教师考核制度来说在教育系统这个大圈子里,却以每校具体人数来核定考核优秀者。这样在一些教学质量高的学校,老师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由于成绩位居全县前列甚至第一的科目太多,最终连个优秀都拿不上。而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大家成绩都差,结果矮子里面选将军,成绩差,能力低的人考核也能拿到优秀。考核原本是为了肯定成绩,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行为,但这种圈子内部的不公平最终挫伤的是教师的积极性,自然对学生学习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
4.社会方面。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越来越繁荣,由此而带来的不利因素也很多。
(1)网吧、驾吧、电玩、娱乐等场所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国家虽明令禁止青少年进入此类场所,但有些老板为了赚钱往往致法律而不顾,允许青少年进入。调查显示有31.2%的学生因网吧的诱惑而失学。由于青少年儿童的自制力不够,辨别力不足,往往玩乐成瘾而忘记学习,不顾一切的去玩,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走向失学。
(2)社会青年的干扰。部分闲游乱逛的青年由于无事可做而拉帮结派,称兄道弟,往往为一点小事而和人发生矛盾,不排除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调查中有8.3%的同学因为社会青年的干扰而无法正常上学,最终失学。
(3)部分社会青年的影响。一部分提前失学的青年走向社会以后由于打工挣了钱,出门见了世面,回来后很气派,在同学面前也很有面子,导致一部分差生对外面的世界心生羡慕向往之情,从而跟随其走向社会,导致学生流失。
(4)高校毕业人才大量闲置,对在校生心里造成负面影响,认为教育无用。在调查中有46.8%的学生是认为读书无用而放弃读书走向流失。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考工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然国家为了扩大就业,常常有各类公职招考,但“僧多粥少”往往几十人争夺一个职位,导致大量高校毕业生闲置,给在校生心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自然有理由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作用从而流失。
以上我们通过对影响学生失学的家庭、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社会四个方面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导致学生失学的因素。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部署,下面就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做一简单的总结。
二:解决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对策。
通过调查造成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我们
通过请示领导给我们各方协调,逐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决,虽然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课题组通过对流失学生数量的分析来看,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下面就我们所采取的措施,逐一进行总结。
1.给学生减负。为了真正落实这一项措施,我们学校专门派课题组成员和部分教研组长向开展杜郎口“336模式”比较早切已有一定成效的兄弟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观摩学习,回来后积极开展观摩教学比赛,展示学习成果,力争学生每天零作业,并且校领导亲自抓落实。通过实践我们又总结出了适合我校的“531”教学模式。在改革中,教师的课堂火起来了,学生的手动起来了,学习的积极性涨起来了,可爱的孩子们笑起来了,学习成绩也随之好起来了。
2.为培养学生兴趣,成立各类兴趣小组。我校先后成立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书法、美术、音乐等各类兴趣小组。每个小组均由责任心强的老师负责,在每天的课外活动分组进行活动。每月还对在活动中表现好进步大的同学进行表彰奖励,以前那些因学习差从未得过荣誉证的同学也有机会获得荣誉证,并向同学们展示他们的实力了,在获得认可后,自信心又恢复了,学习积极性很高。经调查通过活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得到加强,学习热情也很高,普遍比以前更热爱学校,更喜欢在学校里待。
3.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和业务能力培训。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清理河道垃圾的公益性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不怕脏不怕累,团结互助,干劲十足。通过整治,河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大家体会到了劳动
带来的快乐,并且都提倡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公益性活动。在抽调教师参加省市各类培训的同时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并对前五名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活动中,大家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教师技能的提升。
4.重新进行网络布置,争取全覆盖。过去我们用的网速低,覆盖面小。为了让学生也能不出门而了解天下事,学校加大了网络流量,并给原本不能上网的两个机房接通了网线,这样学生学习所需资源均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5.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学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经多方筹措,最终成立了留守儿童之间。学校提供电子琴、图书、篮球、排球并安排专人每周定期举行活动,让他们和家长通过电话联系,视屏聊天来加深感情,让孩子享受家一般的温暖,通过活动留守儿童们均能安心学习,并能理解父母的艰辛,通过和家长的电话联系,家长们对孩子的了解更多了,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更多了,师生关系更和谐了,同学关系更和睦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他们流失的问题也就跟着解决了。
6.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以便家长和老师的双向交流,在会后我们课题组专门对家长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确定孩子的成长方向,人生目标的确立、儿童心理的剖析、常规的心理辅导方法、以及目前知识时代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等。通过沟通他们普遍反映现在孩子比以前懂事了,交流起来也方便了,孩子能够主动
找他们谈心了。
在培训交流过程中,有家长说,以前给孩子定的目标低,只要初中毕业就可以了,结果导致孩子连初中都没心思上了,现在通过交流孩子又有信心了,对待学习更认真,读书的劲头更大了。他也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前途。
7.配合公安局,文化局整治周边环境。我校结合周边环境联合公安局、文化局对我乡的网吧、娱乐场所等公共娱乐设施进行了不定期的突击检查。通过检查学生上网的现象杜绝了,没有可供玩耍的环境,只好定下心来读书。
8.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也把与教育管理部门有关的资料信息给上级领导部门做了专题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关心重视早日解决相关问题,给教师工作创建一个更为团结、和谐、轻松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课题组在实践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课题组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调查我校的学生流失量在本学年得到有效控制,已经实现了国家规定的不高于2%的目标。但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时间是漫长的。我们无法保证数据不反弹,但我们能保证课题组的同志们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下去,争取把这一问题彻底解决,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教育事业。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农村初中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但随之而来的农村适龄儿童流失问题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在甘肃k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造成农村中学生流失的学校、家庭、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办法。
关键词:农村 初中学生 流失 原因 对策
我们调查的k县是个全国贫困县,全县二十多万人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随着国家经济文化事业的逐步发展,该县的孩子都享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免(学杂费、书本费)一补(住校生生活补助费)政策,按常理学生流失现象应该得到缓解,但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和研究,该县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现象依然很严重,而且呈正增长趋势发展,一方面是国家越来越多的教育投资,另一方面却是学生大量流失,这一现象导致教育成本加大而教育产出率降低,因此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该县甚至整个经济文化落后的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教育的落后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当然它势必也就影响党中央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于是这一问题的解决便被提上了日程,成为我们课题组研究的目标。
在为期一年的研究时间里,我们对k县经济文化较好的中部、北部的W、P、Z三校,较落后的南部S、T、B 三校,最落后的西部D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余封,收回调查问卷192封,把近三年来(2008
——2011学)192名流失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通过家访,个别调查、发放问卷表等方式对他们流失的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也切实投入到控制学生流失这一重要的工作中来,从而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大量的调查摸底、跟踪辅导、重点监控、个别劝返的工作,下面我就依据手头研究资料从导致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来谈一谈我们课题组的一点收获。
一:导致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
导致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但通过分析和总结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研究。
1.学校方面。虽然我们提倡了好多年的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也喊了好多年,但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并日趋严重,再加上教师队伍素质的良莠不齐,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设施落后,从而使很多农村初中学生早早的离开了学校走向社会。细分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业负担沉重。小学只有语文、数学、社会、科学四门学科,内容简单、再加上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后,不让学生留级,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由于一些原因,把部分时段的课程没有掌握好,也被推着升上了高的年级,家中父母又不能进行有效地辅导,从而导致学习越来越差。进入中学阶段课程量猛然增加,在校时间延长,这一问题被显著的暴露出来,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吃力,最终沦为差生,“在辍学生形成的过程中,差生群体恰似一个大“温床”,它孕育了辍学
生。显而易见,一旦没有了差生或者现阶段大量减少差生数量,辍学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而辍学问题就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调查资料显示流失学生中因厌学和学习困难者占62.5%,因此探讨差生形成的原因,有利于学生流失问题的解决。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心智均在发展中的青少年来说只有对所学知识有足够的兴趣才能推动学业的进步。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因厌学而导致失学的竟然占到62.5%,比例相当高,这也说明学生兴趣不足对造成农村中学生流失具有重大影响。
(3)教师素质不高,积极性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解决学生问题简单粗暴。随着国家高校扩招,进入大学的门敞开了,人们上大学已不再像过去那么艰难,但“宽进严出”的政策并没有落实,而“宽进宽出”的结果导致大量人才流向市场,为了生存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人无论是何专业都可以考取老师进校执教,很多人专业知识欠缺,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学生对这样的课堂自然也是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因此而沦为差生最终失学。
早晨6点多上班,晚上10点多才能休息,作为时下最辛苦的职业之一的教师工作,工资待遇一直未落实中央的政策,温总理讲了几年的绩效工资,不但没有落实反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教职工的正常工资给“集”掉了一部分,这样教师的工作热情不但没有被激发,反而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职称评定方法陈旧,各校标准和制度不统一,而教师的调动又比较频繁,这就导致职
称评定中矛盾重重,也抑制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中缺乏竞争机制,只要端上这个碗,就可以保证一辈子有饭吃的思想,使得教师队伍知识更新滞后,很多人多年从教但方法不变,学生上这样的课没有兴趣。还有一部分民办转正的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欠缺,能力有限,教学方法陈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足。
一部分教师和班主任迫于强大的升学和班级管理压力,对学生没有感情,处理问题简单,方法粗暴,导致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沦为差生,走向失学之路。
(4)教学设施不足,资源短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虽然近年来在党的关怀下,K县的教育设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更新,但面对不断更新的课本,依然无法满足教学的开展。学生学习的很多资料均要从网络上下载,例如中学语文课中的很多单元活动的开展均离不开网络来查阅资料但学校却无法提供此类设备,因此部分课程内容无法有效落实,但这又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知识点,从而使课堂内容陈旧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2.家庭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本上这样说:“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但在k县很多农村家庭却不是这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文化知识不够,无力辅导孩子的课业。从普九资料中我们了解到现阶段我校87%的学生家长为小学及以下文化,15%的学生家长为初中文化,8%的学生家长为高中或中专文化,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家长是无能力给孩子辅导作业的,这就造成他们在家庭中课业任务没有办法得到有效落实,那么仅凭教师在学校的教学,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巩固,因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在遇到困难后就无法在家庭中得到有效解决,而最终沦为差生。
(2)家长素质不够,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的榜样和目标。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从来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说粗话、划拳喝酒、甚至赌博等违法行为均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而不知道回避。家长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对问题的判断,还没有形成正确认知的标准,家长负面的引导极易使孩子模仿学习,最终走向歧途,更不要说影响学习了。在调查中还有2.64%的学生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第五条又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以上家长的这一行为已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他的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孩子失学。
(3)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起来难。农村有一部分家长常年在外
打工,孩子沦为留守儿童,让爷爷奶奶或者寄放在亲戚家照顾,由于隔代教育的老人和亲戚常常狠不下心来教育孩子,对孩子监管不力,教育不到位,再加上这些孩子家庭温暖和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内心孤独、脾气暴躁、心理自闭等问题的滋生极易影响学习而沦为差生。
3.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教育执行者(学校)的直接领导机构,他们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决定都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运转。对于学生的流失她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师资力量分布不均。经调查在城区及其周围地区教师普遍存在超编问题,其中优秀教师多,但在较偏僻的农村地区学校,人才大量流失,特别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利的地方,老师严重短缺,有的主课甚至都没有老师。另一方面专业课老师短缺,我所从教十年的这所学校,拥有十几个教学班,但长期短缺体、音、美教师,只到今年才安排了三名专业课教师。长期专业教师的短缺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最终走向失学。
(2)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三令五申要求给中小学生减负,但政策落实起来矛盾重重。在考评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一方面是领导要的成绩,一方面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负,老师往往为了能拿全工资而重视成绩,忽略素质。与此同时在成绩第一位的情况下,学生负担进一步加重。有的学校一周中只有星期天半天学生可以休息,这样好多寄宿生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早晨6点多开始上学,晚上9点多下自习,全天要上13节课和自习,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就连假期各种假期作业也是挤得满满当当,例如小学一、二年级竟然连美术都成了正规出版的假期作业,我想再过几年音乐、体育、手工怕不都会有了假期作业。让学生全面发展是好事情,更是好想法,但“贪得多了嚼不烂”这句俗话也是不无道理的。我们求多求全往往沉重的课业负担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一样都学不好。
(3)部分政策不合理,严重挫伤教师积极性。就拿教师考核制度来说在教育系统这个大圈子里,却以每校具体人数来核定考核优秀者。这样在一些教学质量高的学校,老师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由于成绩位居全县前列甚至第一的科目太多,最终连个优秀都拿不上。而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大家成绩都差,结果矮子里面选将军,成绩差,能力低的人考核也能拿到优秀。考核原本是为了肯定成绩,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行为,但这种圈子内部的不公平最终挫伤的是教师的积极性,自然对学生学习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
4.社会方面。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越来越繁荣,由此而带来的不利因素也很多。
(1)网吧、驾吧、电玩、娱乐等场所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国家虽明令禁止青少年进入此类场所,但有些老板为了赚钱往往致法律而不顾,允许青少年进入。调查显示有31.2%的学生因网吧的诱惑而失学。由于青少年儿童的自制力不够,辨别力不足,往往玩乐成瘾而忘记学习,不顾一切的去玩,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走向失学。
(2)社会青年的干扰。部分闲游乱逛的青年由于无事可做而拉帮结派,称兄道弟,往往为一点小事而和人发生矛盾,不排除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调查中有8.3%的同学因为社会青年的干扰而无法正常上学,最终失学。
(3)部分社会青年的影响。一部分提前失学的青年走向社会以后由于打工挣了钱,出门见了世面,回来后很气派,在同学面前也很有面子,导致一部分差生对外面的世界心生羡慕向往之情,从而跟随其走向社会,导致学生流失。
(4)高校毕业人才大量闲置,对在校生心里造成负面影响,认为教育无用。在调查中有46.8%的学生是认为读书无用而放弃读书走向流失。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考工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然国家为了扩大就业,常常有各类公职招考,但“僧多粥少”往往几十人争夺一个职位,导致大量高校毕业生闲置,给在校生心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自然有理由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作用从而流失。
以上我们通过对影响学生失学的家庭、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社会四个方面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导致学生失学的因素。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部署,下面就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做一简单的总结。
二:解决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对策。
通过调查造成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我们通过请示领导给我们各方协调,逐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决,虽然有
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课题组通过对流失学生数量的分析来看,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下面就我们所采取的措施,逐一进行总结。
1.给学生减负。为了真正落实这一项措施,我们学校专门派课题组成员和部分教研组长向开展杜郎口“336模式”比较早切已有一定成效的兄弟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观摩学习,回来后积极开展观摩教学比赛,展示学习成果,力争学生每天零作业,并且校领导亲自抓落实。通过实践我们又总结出了适合我校的“531”教学模式。在改革中,教师的课堂火起来了,学生的手动起来了,学习的积极性涨起来了,可爱的孩子们笑起来了,学习成绩也随之好起来了。
2.为培养学生兴趣,成立各类兴趣小组。我校先后成立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书法、美术、音乐等各类兴趣小组。每个小组均由责任心强的老师负责,在每天的课外活动分组进行活动。每月还对在活动中表现好进步大的同学进行表彰奖励,以前那些因学习差从未得过荣誉证的同学也有机会获得荣誉证,并向同学们展示他们的实力了,在获得认可后,自信心又恢复了,学习积极性很高。经调查通过活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得到加强,学习热情也很高,普遍比以前更热爱学校,更喜欢在学校里待。
3.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和业务能力培训。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清理河道垃圾的公益性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不怕脏不怕累,团结互助,干劲十足。通过整治,河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大家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并且都提倡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公益性活动。在抽调
教师参加省市各类培训的同时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并对前五名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活动中,大家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教师技能的提升。
4.重新进行网络布置,争取全覆盖。过去我们用的网速低,覆盖面小。为了让学生也能不出门而了解天下事,学校加大了网络流量,并给原本不能上网的两个机房接通了网线,这样学生学习所需资源均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5.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学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经多方筹措,最终成立了留守儿童之间。学校提供电子琴、图书、篮球、排球并安排专人每周定期举行活动,让他们和家长通过电话联系,视屏聊天来加深感情,让孩子享受家一般的温暖,通过活动留守儿童们均能安心学习,并能理解父母的艰辛,通过和家长的电话联系,家长们对孩子的了解更多了,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更多了,师生关系更和谐了,同学关系更和睦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他们流失的问题也就跟着解决了。
6.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以便家长和老师的双向交流,在会后我们课题组专门对家长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确定孩子的成长方向,人生目标的确立、儿童心理的剖析、常规的心理辅导方法、以及目前知识时代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等。通过沟通他们普遍反映现在孩子比以前懂事了,交流起来也方便了,孩子能够主动找他们谈心了。
在培训交流过程中,有家长说,以前给孩子定的目标低,只要初中毕业就可以了,结果导致孩子连初中都没心思上了,现在通过交流孩子又有信心了,对待学习更认真,读书的劲头更大了。他也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前途。
7.配合公安局,文化局扫清周边环境。我校结合周边环境联合公安局、文化局对我乡的网吧、娱乐场所等公共娱乐设施进行了不定期的突击检查。通过检查学生上网的现象杜绝了,没有可供玩耍的环境,只好定下心来读书。
8.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也把与教育管理部门有关的资料信息给上级领导部门做了专题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关心重视早日解决相关问题,给教师工作创建一个更为团结、和谐、轻松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课题组在实践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课题组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调查我校的学生流失量在本学年得到大幅控制,已经实现了国家规定的不高于2%的目标。但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时间是漫长的。我们无法保证数据不反弹,但我们能保证课题组的同志们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下去争取把这一问题彻底解决,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教育事业。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学学生流失原因及应对对策
浅谈农村中学学生流失原因及应对对策
定边县姬塬学校 康晓军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特别是教育,在综合国力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取决于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不断把我们国家由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当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初具成效,但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突出表现在学生的流失上,而且逐渐成为“普九“的拦路虎,成为民族素质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如何解决农村学生流失问题,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流失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县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广大农民家庭生活比较富裕,过去那种孩子上不起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再加上国家 “两免一补”及我县“零收费”制度的实施,已经解决了过去学生因交不上书学费而辍学的主要因素。但学生辍学率仍居高不下。通过调查,我认为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社会原因
1、人才观念陈旧、成才认识错误
由于我国近几年大学扩招,国家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分配工作,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的就业存在一定难度。社会现实证明,本科生、大专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不用说合适的工作。这无疑给正在供子女上学的家长们劈头浇了一盆冷水,让他们感到送孩子读书前途渺茫,从而丧失信心。不能正确的分析当今社会只要真才实学、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又何愁社会无容身之处呢?于是就选择放弃、盲目退出读书舞台。
2、读书不如打工
近年来,农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由于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使打工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因亲戚、朋友介绍去外地打工的打工仔、打工妹络绎不绝。有些打工者挣到大钱而“荣归故里”且“光宗耀祖”,学生家长也觉得眼热,也加入打工的行列,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带着孩子,背井离乡挣大钱去了,自然中断了学生的学业。也有部分孩子辍学回家选个技工师傅学门手艺,闲时做做工,忙时帮助家庭干些农活,维持基本生活。
3、校园周边环境影响
目前农村学校校园周边环境较差,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到学校敲诈学生钱财、殴打学生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安全;部分社会小青年,到学校引诱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学生,拉帮结派,无视学校校规校纪;校园附近的游戏厅、网吧业主,无视国家法律,擅自收留学生,导致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个体小商贩钱迷心窍,向学生出售烟、酒等,让学生染上不良的社会恶习,成为瘾君子。于是,无故缺课、逃课便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学校生活对他们毫无吸引力,于是便走出校门,到社会上“混”,导致流失。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的护航者。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1、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读书的基本费用。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但目前涉及面不广,经费不足。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经济大部分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绝大部分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众所周知,农民靠天吃饭,收成好点,农民的生活水平便好一点,而一但受灾,收入就会锐减,造成家庭经济困难而供不起学生上学。学校虽然免去杂费、课本费,还有一部分学生享受生活补助费,但平日的生活支出,对农村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为此,孩子上学被认为是家庭的主要开支,强迫他们退学。
2、家庭文化底蕴不足,对孩子上学期望值低
有的家长本身不识几个字,认为自己一辈子不识字,也生活的挺好的,他们就以自己的经历对待孩子的成长,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
大器,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及早步入社会自谋生计。如我曾经接待过一位家长,他说他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学校长大,现在回去太小,什么也不能干。有些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褒贬走极端化,抱着“成龙上天,成蛇入草”的思想,让学生我行我素,随意放弃学业。农村的工作日,春、夏、秋为农忙季节,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时的孩子,学习好与不好,有许多家长无暇顾及,也不重视。而唯一的冬季休息时间,一部分家长只管打麻将、玩牌,不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长时间没有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呵护与引导,失去了学习的兴致,导致辍学。
3、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思想僵化。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缺乏监护,性格孤僻,感情脆弱,缺乏群体意识,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一部分学生,父母均外出打工,对孩子学习,生活状况不闻不问,孩子的衣食住行靠自己或者依附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思想教育,谈什么学习,而学校则成了真正的“托儿所”,这一部分孩子,受不了挫折,稍不顺其心,便撒手离开了学校。
(三)学校原因
1、学校设备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
目前城乡教育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学校条件相对比较差,特别是现代教育实施严重不足,这对家长、学生毫无吸引力。于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纷纷涌向县城学校求学。留下的大多是家庭条件差,学生基础差,成才意识差的学生。给学校管理带来巨大的难度,某一环节跟不上,学生就会辍学回家。
2、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评价方式影响
由于当前学校教育仍,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主管部门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时主要看升学指标完成情况。致使学校领导,教师无可奈何,只能采用苦干加蛮干的办法。无条件延长教学时间,增加课时量。这与国家所提倡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背道而驰的,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学生长期淹没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中,毫无自身发展的空间,个性得不到发展,学生从“乐学”不断转为“厌学”,进而到“辍学”。学生厌学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3、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农村初中,师资结构极端不合理,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学历达标率低,农村初中任教的中师生近占60%,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对口,部分好教师一心只想进城,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完全被老师“满堂灌”、“填鸭子”式的教学手段所抹杀,学习兴趣无法提升。进而厌学情绪普遍高涨。
4、教学质量低下
一方面部分学生小学基础太差,升入初中后达不到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没有良好的基础,升入初中不长时间就跟不上学习好的同学,便自暴自弃,辍学回家。另一方面,“学困生”、“双差生”得不到重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困生”、“双差生” 不但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反而会被视作“包袱”“累赘”对他们不加以引导,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部分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丢包袱、弃差生的作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格自尊心,致使他们被迫接受中途退学的残酷现实。
5、学籍管理存在漏洞
目前城乡差距大,不少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认为要让子女将来有好的前程,必须把孩子送往县城学校就读。再加上石油资源的开发,使农民普遍比较富裕,他们大量涌入县城专门功孩子上学。县城学校占据天时、地利、人才广的优势,为农村学生转学大开方便之门,使农村学生大批流入县城。
二、应对学生流失的对策
综合上述各方面的因素,要改变流失的不良现象,真正达到巩固“两基”成果,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更新教育观念,端正办学理念。控制学生辍学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更是教育系统内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现在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口口声声要求学校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然而自己却搞统一化管理。如我县实施的八年级质量检测考试,就是严重忽视了农村与城市、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异。其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学生感到学习困难,难以达
到所规定的要求。二要端正办学方向,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主导观念和“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学生中心观念,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尤其要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废弃单纯以文化课程或主要学科成绩评价学校质量的错误做法。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减负的各项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三要改革课堂教学手段。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彻底摒弃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四要因材施教。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义务教育的双重任务,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新生,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五要强化师德教育,严禁歧视后进生,严禁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六要认真实施后进生转化措施,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争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强化政府责任,实行目标管理。一是要建立“控辍”目标管理机制。为进一步加强辍学管理工作,要将其纳入乡(镇)一把手工程和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加大教育局、乡(镇)村领导抓“两基”、落实“普九”的力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把抓好学生辍学工作纳入领导任期考核目标责任制中,认真总结奖惩。各乡(镇)、学校也要根据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采取教育、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保证学生到校率稳步提高。二是加大执法力度。首先,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协调司法局和乡镇司法所等部门结合“五五”普法进行宣传,使各方面明确自己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法律义务,从而用“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各涉教部门通力合作,严格执法。教育部门对经说服教育仍不送辍学子女返校学习的责任人,依法进行起诉,强制学生入学。乡(镇)采取必要的手段,如说服教育辍学学生责任人及时送孩子复学,有辍学学生的不予发放扶贫贷款等,控制学生辍学的现象发生。再次,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学校辍学生月报制度,及时报县教育局、教育督导部门和乡(镇)政府及时寻找动员学生返校。
3、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教育法》、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政府、社会、家长、学校的责任和义务都作了明确规定,各级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和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普九”的重要性,明确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关注“普九”,支持“普九”,参与“普九”。学校教师要及
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认真做好家访,学生确系辍学,要向家长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促使辍学学生复学,并给家长讲明白孩子上不上学,不是自家的事,而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4、要为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进行严查,从“源头”上控制学生流失。坚决遏止有关部门向学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进一步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同时也要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使学校、教师、学生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5、转变农民教育观念。通过加大对农村科技投入,让广大农民看到“科教兴农”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深切感受到学习文化、掌握科技成为农民发自内心的需要,从而激发农村孩子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可以成为人才。
6、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零收费”制度,帮助贫困生按时入学。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基本上解决了贫困生入学问题,但还应加大住校生生活补助的力度,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
7、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和改造,严格学籍管理,减少非正常流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注重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个人认为,教育均衡除了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外,还应该重点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均衡。大家都知道,师资建设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我县较多地存在教师素质参差不起的现象,好学校的教师相对素质较高,这就导致了家长想尽办法也要送孩子去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非常清楚,只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就导致了部分学校印在社会的声誉较好而人满为患,而有的学校则因教育教学质量差而无人问津,这是造成不均衡的根本源头。而教学硬件的投入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硬件设备,势必阻碍教育的与时俱进。很多教师想要把许多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苦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现状而无法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开阔眼界,触动灵感的机会,创新也可能只有闭门造车,无法获得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真正使
使城乡得到均衡发展。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把学籍关,严格控制流转程序。
总之,最大限度地控制学生流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合力,我相信学生流失、辍学现象必定越来越少,我们的教育才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薄弱学校的生源匮乏的
原因及对策
党的十七大作出“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后,政府近年来对农村学校教育投入逐渐增大,特别是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农村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学的资源点的建设。办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有了显著的变化,但是每到学校开学的时候,校长愁眉不展,学校生源流失严重。难道是学校留不住学生,还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费尽心思找关系,托熟人要到城里读书?为什么学生要舍近求远送子女到城里上学呢,我是一位在农村工作多年的校长,深感农村生源匮乏带来的影响,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农村生源匮乏的情况。
一、农村学校的现状。
1、农村的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新形式下的学生的要求,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给学校配备了一些多媒体设备,教学设施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和要求的相差甚远,农村学校无音体美专用教室,无专职的音体美教师,学校的艺体教育名存实亡。学校使用的一些教学资源,还是过去的资源,资料没有更新,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只是一句空话,因此也导致学生家长选择放弃农村学校。
2、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优秀师生大量流失。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大都很差,现在很多教师都在城里买了房,很多年轻的教师分到农村学校后,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就急于想跳出农村,到条件好的城市去,另外又加上城市建设化的加强,又缺大量的教师,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所以一些教学质量好的老师就利用这个机会,考调进城,因此造成农村农村的优秀教师大量流失,造成农村的教师资源匮乏。剩下的都是年龄稍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思想老化的教师,这些教师本着平安过度。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漠不关心,把上课当成任务,因此造成学生的教学质量不高:另外在农村稍微成绩好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有发展前途,因此要送到优秀的学校去培养,农村学校因此也只是他们的一个跳板而已。这也导致学生家长放弃农村学校。
3、农村学校的学生受当前的一些思想的影响,在农村,目不识丁的学生家长大有人在,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学生读不读书无关紧要,只要能挣钱就行,又加上家庭经济困难,没有太多的钱供养孩子上学,据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费用大约要10万左右,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近年来国家又实行聘用制,大学毕业后有很多学生又找不到工作,不是以前的“特饭碗”了,更加导致学生家长对读书失去了信心,对读书的前途感到渺茫。因此一些农村的学生家长就放弃学生受教育,另辟途径,加入打工大军。虽然国家实行了义务教育法,但真正执行的力度不强,一些偏远的学生只把小学读完后就出去打工了,另外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后,把孩子留给爷爷婆婆又不很放心,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边,把孩子转到自认为好的学校就读,这也造成学生生源的流失。造成农村学校的生源匮乏之一
4、教师资源过剩,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也影响着学生和学生家长。
学生流失过多,造成农村个别学校的教师严重过剩,有的学校几十个教师,学生也只有几十个,一个教师只能带几个学生。典型的带“研究生”教育,同时学校老教师居多,中青年教师偏少,大多数教师只想上点非统考课,平平安安到点退休,积极性欠缺,工作激情不高,得过且过,学校的管理带来压力。学生家长看到这种情况,也会放弃农村学校,这也是农村学校生源匮乏的原因
5、国家经济发展和政策产生的后遗证。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经济,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出来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于是就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坏境,就在条件好的城镇去买房居,把孩子从深山里接出来,让孩子在更好的条件下,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孩子出生率低下,也导致学生生源减少。这些也是生源匮乏的原因。
二、对策
1、整合资源,扩大规模,解决条件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地理条件偏远,就读相当困难。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把几个村的学校或者几个规模小的学校整合在一起,修建在一个比较集中的地方,改善办学条件,集中配备教师和教学设备,同时为了较远的学生读书方便,可以办成寄宿制的学校,彻底改变那种一个班只有几个人、一个教师上全部课程的境地,只要教师各司其职,有较强的责任心。只要质量提高了,办学条件和城市一样,何愁没学生呢。
2、加强管理,消除惰性,解决思想问题
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的是只有我的教学任务上完,不出现安全事故,质量好不好没有关系,在思想上存在严重惰性,同时教师上完课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教学研究更是漠不关心。同时在农村的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教师,长期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也逐渐产生这样的思想,因此造成农村学校的教师责任性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不好。针对这种情况,农村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特别是绩效工作上面,多劳多得,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心系学生,心系课堂。真正做好教书育人。
3、上下联动,采取措施,真正解决“师”的问题
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采取适当提高农村学校的待遇,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刺激更多的优秀 年轻教师充实到农村薄弱学校。同时配齐农村的学科教师,大力开展艺体教育,从多方面发展学生。宿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留住学生。
2、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制定一定的措施,鼓励更多的城市学校的教师到农村支教,带动农村学校的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彻底改变农村学校的教师思想。真正做到为教育服务,为教育出力。
总之,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匮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家长、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和大力的配合,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彻底改变城乡之间的差距。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
第五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其对策
江夏五中严洪斌
摘 要:当前农村中学生辍学状况及特点。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应采取的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群策群力,积极参与,才能促进和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地发展。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辍学状况及特点
根据国家“普九”要求,农村中学年巩固率不得低于97%,流失率不得高于3%,但笔者从广西某县21个乡镇农村中学调查看,流失生现象较为突出。
1.学生辍学数量多,流失率高。根据调查,21所乡镇中学在2001年共流失1323人。流失率为118%,其中某乡初中流失更是惊人,在1998年秋季初一共招收了3个班共126人,到2001年中考时仅有42人。
2.经济收入低家庭子女流失率高。据某县教科局普教股统计结果表明:辍学学生大多都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学生,辍学最严重的7所乡镇中学中,农民人均年收入都在1000元以下。
3.双差生辍学率高。据某县教科局普教股统计,思想品德表现较差,各科成绩跟不上的双差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三年时间辍学率竟达70%。
4.离异家庭辍学率高。笔者在乡级中学近十年,每年在动员学生返校工作中发现,父母离异的学生,绝大部分很难坚持到初中毕业。
5.管理制度松散的学校流失率高。据某县教科局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该县的21个乡镇初中,有4所是由于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学校,学生转学和辍学较高。
二、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意识原因。在文化和经济相当落后的条件下,每年大中专毕业生只是凤毛麟角,谁考上中专大学,谁就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当上国家干部。学生家长不管砸锅卖铁也拼命送子女上学读书。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下,农村的初中教育也曾经红红火火。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种错误思潮已开始在农村蔓延,许多家长错误
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一年少说也能挣二、三千元,现在知识能值多少钱?只要孩子能算算数,记记帐就可以了。
2.社会环境原因。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而目前农村初中学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第一、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欠佳,学生被打或抢被勒索财物,被盗等屡屡发生,学生缺乏安全感。第二,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不顾有关的法令或向学生出租不健康的书刊,或向学生售烟酒,或打着“学生优惠”的招牌引诱学生入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等场所,以达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第三,农村文化市场上“黄毒”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无心读书,一场黄色录像或一本淫秽书刊都可以使多年的学校教育付诸东流。第四,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部分家长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论是大、中专生毕业分配,还是招工、招干,部分单位不是量才用人,而是搞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以权谋利等不正之风,出现了没才能也能找上好工作、好单位,而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之门外的现象,使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事业与前途失去信心,逐渐产生弃学心理。
3.家庭经济条件原因。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民经济还相当落后,甚至尚未脱贫,仅能维持日常生活;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子女上学所必须的费用,即使他们让孩子读完初中,也没有能力让孩子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于是提前放弃了对子女的培养。另外,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间相互推脱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子女像足球一样你踢过来,我踢过去,缺乏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学生有时连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失学是必然的了。
4.学校原因。一是教育学生方法不当,某些教师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有的教师偏爱优秀的学生而嫌弃差生,对待后进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批评粗暴简单。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歧视学生,对差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加上有个别老师道德修养不好,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二是一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一些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很低,由于教师缺乏,有相当多的农村初中只得聘请一些代课教师来充数。教师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平时不注重钻研业务,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后进生越来越赶不上优等生,产生厌学情绪。三是部分农村初中基本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科老师为了高分数轮番上阵,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给学生不断布置各类练习、补充题、测验题。一些学校干脆把其他的“副科”、自学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用在“主科”上,有的学校甚至连节假日都不让学生休息,继续给学生补课,部分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哪有什么兴趣可言?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三、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
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必须有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统一认识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
1.加大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首先各有关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介、墙报、板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共同担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加大对农村“黄毒”的打击力度,农村山区地处偏僻,容易成为“扫黄”的死角,使“黄毒”得以传播;为此,有关部门应经常组织人力清查农村的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同时还要加强校内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各校应成立护校队,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巡逻,共同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的秩序,还给青少年一个健康、洁净的生活空间。其次,要建立一套让辍学生返校的管理制度,由政府牵头,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及家长都要明确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完成义务教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对拒不履行送其子女或被监护人上学的家长或监护人,要依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视其情况,给予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并责令家长或监护人送其子女返校。再次,对无视法律,擅自雇佣童工者,除责令其立即退回外,严格按《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劳动部等部委《关于严禁使用童工的通知》中的规定,每雇佣一名童工罚款3000元至5000元,对情节严重的,要提请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2.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一、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固然重要,但要使农村孩子个个升高中读大学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必需的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二、转变学生为“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也是建设农村、建设家乡的需要,并非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是个人才。同时学校还应为不能升学的学生创造学习农业科技的机会,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就业本领
第三、采取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要科学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学校要确保学生课前、课后和节假日的休息娱乐时间,不得利用这些时间给学生补课。各科教学要严格执行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严格控制书面作业和家庭作业量。要确保活动课程的开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二要提高科任教师的业务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渠道培训教师,使教师掌握更多的足够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业务知识,同时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科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45分钟内要质量,这是杜绝上课无计划,效果差,课后需要补课来弥补的做法,这也是杜绝补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寓教于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三要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全面地轻松活泼地发展。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估制度。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估制度,改革只注重升学率、考试成绩的片面做法,从德、智、体、美、劳
等方面考评学校的办学成绩和师生的教与学水平。坚决制止根据考试分数给老师、学生排名次的做法。育主管部门要把学生辍学纳入学校考评中,在各级各类检查评比中,要根据辍学生多少给学校打分,排名次,论奖惩。
3.加强贫困山区农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面对着要大面积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入,让广大农民看到“科技兴农”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使学习文化、掌握科技成为农民发自内心的需要,从而激发农村孩子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农民真正体会到科技给他们带来的实惠。这样才使农民踊跃地把子女送到学校去,农村学生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上学的积极性也就自然高涨起来。
4.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由于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学校教育不力,使部分学生心灵受到污染,思想不求进步,学习不求上进,这需要进一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第一、学校应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政教处牵头,各处室配合,以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齐抓共管。
第二、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后进生,对后进生要经常进行教育,不歧视、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批评后进生应耐心细致,把握尺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激励。对待后进生可以采取倾斜政策,如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优先安排座位等。
第三、学校要对后进生转化实行档案管理,建立后进生转化卡,摸清后进生的表现,定出转化目标、计划和措施。政教处要定期对各班转化差生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和评比,把转化后进生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转化后进生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要建立家庭与学校联系制度,经常进行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互通信息,研究后进生转化办法。
5.动员全社会力量扶贫助学、捐资助学,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农村初中生辍学有很大的比例是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因此,全社会都有义务行动起来,帮助贫困学生返校就读。一是各级地方财政要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到位。二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资金调拨、设备配置、师资调派等方面对贫困学校实行倾斜。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减免学习费用的照顾。建立助学金制度,帮助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三是要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活动,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对资助特困学生维持学业的项目予以支持。四是要发挥当地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帮一”结对子,扶贫助学。
总之,只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农村初中生辍学过多的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