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1教学问答
凤凰高中数学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论文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1》(苏教版)教学问答
南京金陵中学 张松年 朱骏
问:怎样理解集合的运算?
答:对象与集合的隶属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是“集合”这一章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象与集合的隶属关系包括: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和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子集)关系.集合的运算是由若干集合得到一个新集合的过程,包括“补”、“交”、“并”三种运算.把补集、交集、并集看作是集合运算的结果,使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运算对象和规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以后学习新的数学运算作了铺垫.在习题中,通过阅读题给出了两个集合的差的运算,这是补集概念和集合运算的延续,是对补集概念的再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集合运算的含义,但不要求学生会求两个集合的差集.
问:怎样指导学生做写作题“用集合的语言介绍你自己”?
答:写作题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这在以往的教材中从没有出现过.写作题没有统一的要求,主要是提供一种新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次自我总结,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空间.写作题“用集合的语言介绍你自己”,可以从学生的自然状况、个性品质、技能等方面入手,介绍自己的特征、个性为元素的集合,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例如,名字中汉字组成的集合、名字的汉语拼音字母组成的集合、我的个性品质组成的集合等,如我∈{x|x是名字叫李明的人},我∈{x|x是中国江苏省人}⋂{x|x身高不低于1.70cm的人},我∈{x|x是想拿诺贝尔的人}⋃{x|x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x|x是在月球上生活的人},我∈{x|x是出生于农村的人}⋃{x|x是出生于知识家庭的人},我∈{x|x是每天打篮球的人},我的业余爱好组成的集合是{读书、画画、下围棋、弹钢琴、郊游、踢足球},我∈{x|x是2007年3月12日××中学的高一男生},我∈/{x|x是缺乏自信的人}⋃{x|x是没有责任心的人}.我的座右铭∈{努力,坚持,勤于思考,做得更好},等等.不要求学生过分讲究集合的数学含义.
问: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进行函数概念的教学?
答:学生在初学函数以及后续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与教师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以往教材的呈现方式和课堂讲授方法,虽然能较好地界定函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由于函数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凤凰高中数学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论文
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有较大的困难.新课标更多地强调在数学情境下,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
函数概念的引入,需要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从贴近学生实际出发,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具体的实例,供选择使用.三个例子分别用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给出,意在呼应下一节的三种表示法.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再补充一些实例,如加油站给汽车加油时油量与金额之间的关系等.
因为学生初中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进入高中后又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引入,可以从让学生利用集合语言描述函数特征开始,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串:
问题1:在上面的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
问题2:在上面的例子中,涉及哪些集合?其中的表格、表达式和图象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3:如何用集合语言阐述几个实例共同特点?
① 你的结论是否正确地概括了例子的共同特征?
② 我们初中学习过的函数都有这样的特征吗?
③ 你现在的认识与初中函数概念是否有本质上的差异?
在进一步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单值对应,领悟函数就是从一个数集到另一个数集的单值对应.“单值对应”是函数对应法则的根本特征。“箭头图”给出了“单值对应”从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方向性,应突出“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在构建函数的概念时,要重点突出一个对象对另一个对象的依赖关系.建立函数,必须交代定义域.但是,对定义域和值域不作过多技巧要求和训练.
在函数定义的教学过程中,需突出以下几点: ①集合A与集合B都是非空数集; ②对应法则的方向是从A到B;
③强调“非空”、“每一个”、“惟一”这三个关键词.
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用课本中旁注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符号f(x)的意义:对应法则f对自变量x作用.应强调函数符号“y=f(x)”是“y是x的函数”的数学表示,它表示“f对x作用得到y”.应指出f(a)与f(x)既有区别又
凤凰高中数学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论文
有联系,f(a)是f(x)在x=a的情况下的一个函数值,一般地,f(a)是一个特殊值,而f(x)是一个变量.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函数的本质,为求函数值、作函数的图像,提供了新的行之有效的工具.
问: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引入“函数的奇偶性”?
答:与认识函数的单调性一样,认识函数的奇偶性也需要学生从图形的直观感受上升到数量关系的精确描述.因此,需要利用我们熟悉的函数创设数学情境,并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可以在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感受自然界的对称美的基础上,再结合已经学过的图象具有对称性的函数,让学生认识到研究图象具有对称性的函数成为必要.
问题1:如何用数量关系来描述函数y=x2的对称性?
(1)图象是由点组成的,如何描述函数y=x2图象上某一特殊点和其关于y轴对称的点之间的关系?
(2)对其他的点,这一关系成立吗?(3)如何用数学语言精确地描述这一关系?
(4)对其它的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也能类似地描述吗?
1问题2:你能否模仿研究函数y=x图象对称性的过程,研究函数y=x图象
2的对称性?你得到的结论适用于其它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吗?
在上述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抽象出偶函数与奇函数的概念. 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进行引入:
一般地,函数y=f(x),x∈R与函数y=f(-x),x∈R是不一样的,但有些特殊的函数,y=f(x),x∈R与函数y=f(-x),x∈R是一样的,即f(-x)=f(x).同样,有些特殊的函数,y=f(x),x∈R,函数y=f(-x),x∈R与函数y=-f(x),x∈R是一样的.从而导出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
问:“映射”和“反函数”的处理,新教材和以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你能介绍一下新教材对这两个部分的教学要求吗?
答:以前的教材是用映射来定义函数,而新教材则把映射看成是函数概念的推广.函数的对象只是数集,而一般映射的对象可以是任意集合.显然,现在的凤凰高中数学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论文
处理是先特殊再一般,其目的是考虑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同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映射中的问题背景和例子的安排,目的是先从学生身边说起,再抽象到一般的字母,让学生体会到映射的一般性.值得注意是例题暗示了数字化的用意,看似平常,却反映了人们在探索和发明中的聪明才智.
事实上,从数学的发展史上来看,是先有函数,再通过函数概念的一般化,得到了更一般的对应关系——映射.因此映射比函数更抽象.相对而言,后一种处理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和初中内容的衔接也比较自然.
新教材对映射的要求是:了解映射的概念,会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映射的概念,并了解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因此,教学时应先从学生熟悉的对应入手,选择生活中和数学中的“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一对一”的对应实例,通过图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逐步归纳概括出映射的基本特征,辨析映射和函数的关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教材中,没有涉及到象和原象的概念,更没有映射的分类,不要拓宽和加深.
新教材降低了对反函数的要求,只要求知道指数函数y=ax和对数函数y=logax(a>0,a≠1)互为反函数,对反函数的一般概念、判断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以及求函数的反函数等均不作要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图象体会,不必要对此作过多的研究,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指导其阅读教材中链接的内容,结合对数函数产生的背景,体会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的步骤.
问:教材在习题中提供了很多探究拓展的内容,比如在“映射的概念”这一节的习题中提供了一个有关纽扣的阅读题,对这类习题如何处理?
答:习题中探索拓展内容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在教材前面的“致同学”中,说明得很清楚.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学生在掌握基本内容后,可以选择一部分内容作探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解决.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酌情选择、指导.
映射一节有关纽扣的问题,通过纽扣和扣眼的对应关系,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映射的概念,而且感受了映射的分类,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对应关系充斥在我们周围.
这一问题的处理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
凤凰高中数学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论文
让他们仿造该实例,举出生活中其它映射的例子;而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既可以让他们对该实例中的两种形式的映射,作进一步的探究.
问:幂函数的内容曾一度从中学教材中删除,这次又回到了新教材中,对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答:幂函数是我们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类函数模型,这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它的解析式虽然简单,但其性质却比较复杂.新教材对幂函数的要求不高,只要求会画几个特殊的幂函数(y=x,y=x2,1y=x3,y=x1,y=x2)的图象,并能通过图象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质.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经历,给出幂函数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画出五个幂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合作探究幂函数的性质.
至于指数的变化对幂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影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Excel、几何画板等工具作动态演示,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即可.
问:数据拟合是函数中的一个新内容,在以前的教材中从未涉及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答:教材把数据拟合列为链接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使用.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实际问题说明数据拟合在预测、规划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常见的数据拟合有:直线型、抛物线、指数型、对数型.教学时,应通过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意义,并且让学生尝试利用Excel进行数据拟合,理解并体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拟合的步骤:输入数据、作散点图、观察散点趋势、选择合适的模型、添加相应的趋势线、计算R2值、根据R2值对选择的模型进行调整.在选修教材中,还会系统学习直线型数据拟合——线性回归.
第二篇:生物必修一教学心得体会1
高一生物教学体会
人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材,主要是围绕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展开的,看似简单,但贯穿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对其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1.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考试一考就出错。比如能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很多,有糖类,脂类,蛋白质等,但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当然还有动植物体内各自特有的糖,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指出的。再比如酶的概念,明明讲的是有机物,可总有些同学认为是蛋白质,而忽略了RNA这种酶。
2.考试中但凡牵扯到化学方程式方面的计算,学生大都晕头转向。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由于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整个过程,而对问题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在答题中经常张冠李戴或者以空白作答。
3.面对数学曲线所表示的生物过程,学生都表示看不懂。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将各种曲线在处理习题的过程中都进行了讲解。比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曲线,由于学生未能搞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无法从曲线上看出两种生理过程的变化。
4、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备课至关重要。有效备课要求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传统备课中的“备学生”一般只是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定教师能讲什么知识。而有效备课更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教师播放一则洗发水广告,并引出许多相关的问题:图片中的头发为什么会如此漂亮?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了吗?光滑柔亮的头发与蛋白质有什么关系?这种洗发水中添加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氨基酸能有效修复发质?等等,这些问题贯穿着整一课堂,使学生一直保持着求知热情;将知识点变成一个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图片。
总之,高一生物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新起点,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夯实基础是才是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只有循序渐进,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学好这一门课程。
第三篇:《劝学》北师必修1教学设计
《劝学》北师必修1教学设计
劝学
教学目的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
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2.介绍作者、解题;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
从初一学过的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有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已是“曝”的古字生xìng通性
2.给本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结合“思考和练习”二,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指名学生朗读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3.熟读文,初步自析文,思考题:
(1)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2.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3.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文。
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讨论第三题: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②正反设喻、③反复设喻,(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三、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学习与评价》;补充练习。
2.背诵全文。
3.用一个寓言故事;用五个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体的比喻
第四篇: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反思
富县高级中学 王晓广
数学必修1即将学习结束,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高一学生在初中养成的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入高中以后,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满足于课堂上认真听讲,满足于课后的作业模仿,缺乏积极的思维;遇到难题或者没有见过的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教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甚至有少数同学抄答案,还有少部分学生还相信可以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来取得好成绩。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少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法方法。
2、刚开学,高一数学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第二章课时数要适当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时注意形象、直观。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以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课堂5分钟小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做的好的学生的过程贴在教室,让错误的学生自己看,章节考试题难度不能太大。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问题,要不断的练习,帮助学生找出求解规律,学习才可能很好的理解。通上述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难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学习上在每一章节有学习技巧和方法应及时的告诉学生,指导学生改进学学方法。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听课的方法,答题的书写要求,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基本的概念能牢记,在记忆的基础上去理解,去应用。这样才能学习好高中数学。
第五篇: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一)
教材对应的课标要求:
1、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其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对水循环地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有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5、该“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仍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对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用给予适当和关注。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将出现阶段性的高原期和飞速发展期,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接近于成熟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以及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水体
2、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认识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更能深刻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3、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总要意义,进而由学生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关注我国大江大河利用现状,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人类可利用水资源是有限
2、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
3、人类行为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人类行为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二)
一、课标及其解读:
1、课标: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解读: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城市发展布局规律。城市的地域结构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有同心圆地带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学说等。这些理论本身比较复杂,但本条“标准”只要求能用上述理论中反映出来的地理原理来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差异上。
二、学情分析:
1、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多少都有感性的认识;
2、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中城市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学生已经知道了多种各有特色的具体城市。
三、教材分析:
本课时属于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中心地理论);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本节课时第3课时,我把本节课的课题定为: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对比湘教版和人教版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湘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的功能分区,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案例选取中心商务区,活动选取建成区和郊区——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理论和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原则,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人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形成中重点讲经济因素)。我选取人教版的3大功能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分析,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自己生活的城市里还蕴含着这样的地理思想,案例选取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好好了解一下西安市的城市空间结构。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2、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并能结合图表,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之所以确定上述教学目标,主要是因为课标要求的是用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差异,必须要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这样才能了解城市发展布局的特点。
重点: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确定依据:只有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才能比较功能区的差异,才能理解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难点:结合图表,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因为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较差,所以确定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举例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我主要采取谈话法、举例法。
1、谈话法。主要通过师生互动,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课题入手,从字面意思初步理解什么是空间?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些词对学生而言生僻、费解,解释清楚之后,便于学生学习下面的内容;在学习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形成时,以学生身边的例子为谈话平台;在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时,给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不急于给出结论,通过谈话互动,引导学生如何读图析图,给学生析图探究时间,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举例法。在学生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以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为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原来身边的生活里蕴藏着地理知识。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制作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新新学案》,教材。
六、学法指导:读图析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成效,使学生终生受益。
1、读图析图法。以图做媒介,指导学生用眼识图,用脑析图,开口说图;
2、合作探究法: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对所学问题进行探究、交流、总结,完成对问题的学习。本节课在学习方法的设计上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和积极性,分组,各组分别探究不同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交流、归纳、总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之前我们学习城市区位、中心地理论,知道了单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区域的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今天我们学习某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板书:第3课时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设问:
1、什么是空间?什么是结构?什么是城市的空间结构?
师解释:空间是指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结构是事物的内部构造。如大楼由钢筋、混凝土组成;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成状态。
(二)新课学习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过渡:人类是在土地上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因此,土地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物质基础,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等不同类型。
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商业区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设问:西安市的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引出中心商务区: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发达。
住宅区的形成:住宅是一天中居民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此处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对比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的形成: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这些工业专业化程度高,且有很强的协作性。由于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要求,故工业区要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厂房、仓库等设施。
以上3个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以下3种。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这3个模式的阅读属于扩展学生知识面的,故我让学生自己阅读即可。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经济因素、经济收入、知名度、宗教种族、历史原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由于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因此地价决定了每种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而地价取决于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此处PPT出示经济因素对功能区的影响示意图。学生看《新新学案》大册子第25页。分析功能区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