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 unit 1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4:0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4 unit 1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4 unit 1教学设计》。

第一篇:必修4 unit 1教学设计

Women of achievement(Teaching Design)

(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必修四第一单元)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The topic of the unit is “women of achievement”.It shows the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of six great wome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different times,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they had to overcome.It tells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wildlife.More importantly, it helps students learn the roles that women play in the society and build up their confidence, responsibility and right views of society and gender.I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ir own future plans and how to achieve them.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a great person and understand the reading passage.They should also be required to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The class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and self-confidence, and encourage them to learn from great women.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Have students learn about some great women and their achievements.2.Get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2.Enabl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women of achievement.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s: 1)Have students master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2)Let students learn to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a great person.3)Let students learn about some great women and their achievements in different fields in the world.4)Have students learn something about law: “Wildlife protec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Ability aims: 1)Have students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kills such as predicting, skipping, note-taking, skimming and scanning.2)Enabl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women of great achievement.3.Emotional aims: 1)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from great women, stimulate their love and respect for great women and develop their moral qualities.2)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Teaching methods: Cognitive approach, task-based approach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Leading in Have a free talk with students.Ask them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Do you know any great people or important people? 2.What makes a great person?(suggested answers :cleaver, brave, determined, confident, hard-working, unselfish, kind, active, generous)

Step II Warming up Get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Do you know these women? Who are they? 2)Are they great or important? Why? 3)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famous person and a great person?

Step III Pre-reading 1.Let students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y do you think Jane Goodall went to Africa to study chimps rather than to university? Do you think she is right? 2.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itle and pictures of the passage to predict what the text talks about.Step IV Reading Task 1 Skimming for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passage:(suggested answer: It talks about how Jane Goodall worked with chimps in their environment and helped people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life of the animals.)

Task 2 Read the text quickly again to find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agraph.Para 1.A day in the park.Para 2.Jane’s way to study chimps and her achievement.Para 3.Jane’s attitude to the animals.Para 4.Jane has achieved everything she wanted to do.Task 3 Let students read the text a third time and then 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th partners: 1)What do you think Jane is called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2)What did Jane have to give up when she went to live in the forest? 3)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chimps in the wild rather than in the zoo? Give reasons.4)Do you think you will go if you are asked to study animals in the wild? Why or why not?

Task 4 Help students analyze some difficult,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Encourage them to guess the meanings of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Ask them to try to deal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e context.1)Following Jane’s way of studying chimps, our group are all going to visit them in the forest.2)She spent years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ir daily activities.3)Only after her mother came to help her for the first months was she allowed to begin her project.4)For forty years Jane Goodall has been outspoken about making the rest of the world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life of these animals.Step V Comprehending Complete th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1.What did the group do first in the morning? 2.They___________.(suggested answer: observed the family of chimps wake up)3.Why did Jane go to Africa to study chimps in the wild? Because she wanted _________.4.(suggested answer: to work with them in their own environment)5.Jane was permitted to begin her work after_________.(suggested answer: her mother came to support her)

Step VI Post reading 1.Discussion Have students in small groups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Jane Goodall? 2)What made her a great success? 3)Do you agree with Jane’s idea? Why or why not? 4)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wildlife? 2.Debate Divid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boys and girls.Let them debate with each other about the topic: Women are able to do more than men.Right or wrong? Why ?

Step VII Summary 1.Ask som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story of Jane Goodall in your own words.2.The teacher summarize: Follow the example of Jane Goodall.Be a dreamer and fight for our dreams.Make our contributions to protect the wildlife.Try our best to change the world better.Step VIII Homework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well organized? Give your reasons.Reflection after class: In the first two steps,the pictures and the questions aroused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lesson.The reading activities help to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the reading material tells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wildlife.More importantly, Jane Goodall’s story helps students realize the roles women play in the society and build up their confidence, responsibility and right views of society and gender.Students will develop moral qualities by learning from great women.The diverse activities in the class are good for developing students’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and their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第二篇:高一英语必修4Unit1基础练习

Unit 1

单词拼写练习:

1.With her great efforts, she has _________(达到)everything she wanted to do.2.Our school is trying its best to improve our studying and working ____________(条件).3.He is an agricultural ________(专家),who ______(奉献)all his life to the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e.4.The little boy’s bad ____ ___(行为)at the party made his parents upset.5.It is _______(值得)to spend the whole day in the forest, _________(观察)how the chimps live.6.He is such a great man that all of us show our ______(尊敬)to him.7.The couple living next door always___(争论)with each other about some family problems.8.______(激励)by the teacher’s words, he is determined tostudy harder than before.9.He has to work hard to earn more money, because he has a large family to _______(支撑).10.Last night when I got home, the clock was________(敲)ten.11.In our school, every teacher is asked to write one or two____(文章)aboutteaching every year.12.You’d better________(解释)to the teacher the reasonfor your being late, otherwise, the teacher will be angry with you.13.The teachers in our school will have a_______(医学的)examination once every year.14.Everything taken into___________(考虑),he has done a good job this time.15.It is_______ _(考虑周到的)of you not to make any noisewhile the others are having a rest.完成句子练习:

1.Even a small success gives you 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成就感)(achievement)2.They hop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他们的目标)by peaceful means.(achieve)

3.Only after living for ten years in the country _______________(她取得了)her citizenship.(gain)4.We are waiting for the telephone __________________(接通)(connect)

5.The police are interviewing two m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这起交通事故有关).(connection)

6.The city government is plann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起禁烟运动)(campaign)7.It’s hard to train children to ___________________(举止得体)at the table.(behave)8.He has always 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算请人把它修一修).(mean)9.These rooms ________________(打算用作)the children’s centre.(mean)

10.Where can I buy the dictiona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供小孩用的).(intend)11.The troops ______________(出发了)at dawn.(move)12.Can we ___________(接着讨论)to the next item?(move)13.She_________________(遮着眼睛)from the sun.(shade)14.The old man sat ________________(在树荫下)the tree.(shade)

15.The proble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得考虑).(worth)16.The proble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得考虑).(worthy)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得考虑)the problem.(worthwhile)18.Drivers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遵守交通规则).(observe)

19.Many people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庆祝情人节)by giving lovers flowers or gifts.(observe)

20.Only in Paris__________________(你才能买到)such shoes.(buy)21.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了他改变)his mind.(argue)

22._________________(他主张)the experiment could be done in another way.(argue)23.His acc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是)a foreigner.(argue)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他的学生努力学习),he is a worthy model teacher.(inspire)

25.___________________(受-----鼓舞)the teacher said, the students worked even harder.(inspire)26.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偶然遇见汤姆)yesterday.(chance)

27.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偶然见到了他的名字)on the list.(come)28._____________(究竟为什么)you never visit me any more?(come)

29.When I got ho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突然意识到)I had left my key in my office.(it)30.All the teac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献身于)education were praised at the meeting.(devote)

31.Milk ________________(送到)his door every morning.(deliver)

32.She is the expe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at the meeting yesterday.(deliver)

33.It is a difficult job but she’s the person________________(能够顺利完成的).(carry)34.Negotiations __________________(仍在进行),in spite of the fighting.(carry)

35.She has had her hair cut really short, but she _____________(还是若无其事的样子).(carry)

36.It’s importa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应当互相学习,互相帮助).(learn)

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建议派谁)to work there ?(suggest)

38.With more forests being destroyed, huge quantities of good ear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冲

走)

each year.(wash)

39.Not only the students but also the teacher _________________(积极参加)sports and games.(active)

40.Traditional folk arts of Tianjin like paper cutting________________(正在展览)at the culture show of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exhibit)

41.The company had about 20 notebook computers, but one-third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修理).(need)

42.It is reported that many a new house_______________(已被修建)in the disaster area.(build)

第三篇:必修三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组

魏建梅

一 教材分析

教材是以探究一批小包装饼干的卫生是否达标为问题导向,逐步引入简单随机抽样概念.并通过实例介绍了两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法.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简单随机抽样的经验,教学中要注意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例如,用抽签法决定班里参加某项活动的代表人选,用随机数法从全年级同学中抽取样本计算平均身高等等. 二 教学目标

1.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推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会用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抽取样本,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重点

1.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2.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样本代表性的概率描述。3.学会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的理解和对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的步骤实施

四 课堂设计

1利用实际问题引出统计的概念:

提出问题统计是什么?举例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类似:你的数学成绩好不好?这个产品受不受欢迎等问题。我们在一个大数据时代,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据回答。所以我们把这些问题变为可以用数据作答的:你的数学平均成绩为多少?这个产品的销售量是多少?等统计问题,再通过调查统计的方法得出这些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就是统计。提出统计问题的概念,举出3个例子:

1.2014年全区中考学生数学平均成绩和语文平均成绩各是多少? 2.某电视剧平均收视率是多少?

3.某品牌计算器的合格率是多少?

3.介绍普查法和抽样调查法: 4.引出简单随机抽样的模型:

用小面小包装饼干的卫生是否达标问题引出简单随机抽样的模型,给出随机抽样的定义,注意:说明普查法在此问题中是不合适的,注意样本的抽取(搅拌)。

问题:若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食品店里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准备怎么做?

显然,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样本(为什么?)应当如何选出样本? 将这批小包装饼干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搅拌均匀,然后不放回地摸取(保证每袋饼干被抽中的机会相等),得到一个简单随机样本,相应的抽样方法就是简单随机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一般的,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6.介绍两种随机抽样方法:(1)抽签法的定义及其步骤:

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得到容量为n的样本。步骤:

1.将总体的所有N个个体从0到(N-1)编号;

2.准备N个号签分别标上这些编号,将号签放在容器中搅拌均

匀后,每次抽取一个号签,不放回地连续抽取n次;

3.将取出的n个号签上的号码对应的n个个体作为样本。

(2)随机数法的定义及其步骤,并给出例题讲解:

随机数法:

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步骤:

1.将总体的所有N个个体从0到(N-1)编号;

2.在0到(N-1)的自然数中产生n个不同的随机数作为选出的号码; 3.将取出的n个签上的号码对应的个体作为样本

五 教学反思

讲完后,老师和同学提出很多意见,比如整堂课的和学生的互动不够,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不足,对两个随机抽样方法的讲解不够细致,以后讲课注意这些问题。

第四篇: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套教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学习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及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体会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的民本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习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

四、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 的出现

1、出现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派别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

墨家:墨子

3、宗旨: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4、特点:

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5、百家争鸣的影响:

(1)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与儒家学派

1、孔子的思想

(1)孔子 a、孔子的生平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

b、孔子的思想

①政治思想:“仁”(核心)与“礼”

仁:a:的含义:爱人b:实现仁的途径:待人宽容;以德为政

礼:a: 主张:以德为政;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b: 本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② 教育思想:主要贡献在于: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

③ 文学贡献:编订整理出《诗经》、《春秋》等六经;其言论载于《论语》 c、孔子思想的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强调“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2)孟子的思想

a、生平:战国邹国人, 被誉为亚圣

b、思想: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②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③主张“性本善”

(3)荀子的思想

①提出“君舟民水”论断;

②主张性恶论;

(三)道家、法家及墨家

1、道家

(1)老子的思想

①“道”为世界的本原。

②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③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庄子的思想

①继承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主张放弃差别观念,放弃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2、法家学派

(1)代表人物及主张:商鞅、韩非子

韩非子的思想:依法治国(2)评价: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过分迷信法的作用。

3、墨家学派

(1)代表人物:墨翟

(2)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反对浪费„„ 代表平民百姓愿望。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社会贫困。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解释:萧规曹随

(3)影响:积极作用:经济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消极作用: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①汉初的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日盛(基础、条件)②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 诸侯势力膨胀

土地问题 阶级矛盾尖锐

边境问题 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形势 巩固统治

(3)主要措施: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军事上——对匈奴采取强硬政策 北击匈奴 卫青 霍去病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建议

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提出者:董仲舒(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董仲舒的生平:

生活在文帝、景帝、武帝时代,大学问家,三次应对,得到武帝赏识。

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3)贡献:(也可以说是其思想特点)

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解释:阴阳五行学说 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2、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中央集权需要

(2)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加强君权需要

(3)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

3、影响:(扭转局势 付诸实行)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思考一 归纳: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特点: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内容:a.“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b.“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 c.“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影响:为汉武帝所采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考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

1、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2、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学的自我调节与发展)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根本原因)思考三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 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所以汉武帝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三、儒学成为正统

篇二: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

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

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

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

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围绕“百家争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学生讨论分析:

1、理解概念? 学生先回答后,教师通过投影解释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 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社会原因?

教师:“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提示: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介绍

学生:讨论。借助于教材

教师:投影归纳以下几点: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

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

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

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教师小结,要学生明确:一定是思想观念是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3、主要派别代表:(教师投影头像插图,学生列举学生)

教师: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学生:列举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等。

4、历史影响

教师: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展示稷下学宫图片,说明稷下学宫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请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

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教师:你对孔子知多少?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无人不晓。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幅有关孔子的图片,简要介绍孔子生平,极其孔子的地位和影响。

1、孔子的思想

教师:《论语·为政》中孔子总结自己一生的一段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请学生解释,然后教师再做总结,这段话其实反映了孔子一生精神修养的历程。象这样反映孔子思想和精神的言论我们熟悉的也非常之多? 学生:背诵-----。

教师:《论语》中所有孔子言论反映的孔子的思想

学生:列举

(1)思想核心——“仁”。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仁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修己爱人的自觉性,强调人与社会的和同;礼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试图从道德上根本解决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解决人的灵魂问题,这使儒家思想有了一些宗教色彩。

(3)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述他的教育对象时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也就是说,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我这里来登门求教,就表示有尊师重道之意,我就没有理由不把我的知识和学问传授给你。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

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看司马迁对孔子的评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再看孔庙、孔府、孔林的一些图片,体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教师: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有所创新,为儒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孟子的思想

学生:归纳,教师投影明确。

(1)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2)伦理观上: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虽然人性本善,但也必须通过后天学习存养善端,使其不断扩充完善,否则会丧失善端。

3、荀子的思想

教师: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荀子主要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对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兼容并包,故能集大成。

学生归纳,教师投影确认。

(1)政治思想: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他所提出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

(2)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

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虽然和孟子观点截然相反,却和孟子一样主张后天学习,通过学习成贤成圣,“涂之人可以为禹”,可谓殊途同归。

讲完荀子的思想,可以列表让学生比较孔孟荀思想上的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以表格形式归纳总结。不作重点解释。

本课小结:从春秋至战国末年,历史经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堂巩固:

一、本课测评:

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思之窗和学习延伸

第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请问:

1、适应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法家“法治”,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

2、汉初:道家“无为而治”(原因、措施、结果)

3、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概念解释?

2、为什么?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汉武帝时期已经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是仍然存在几点隐患:

① 南北边境不宁

②王国威胁中央

③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

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武帝发掘了一批治国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董仲舒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生平及贡献(打出幻灯片,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所给的材料,简单介绍董仲舒其人,让学生从董仲舒的成长历程悟出“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董仲舒是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期,董仲舒得到了“专精于述古”的声誉,当上了“博士”。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

董仲舒应诏上《天人三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现在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一见,思想无法统一。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治的安宁一致。以适合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王者受命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在《书经》里,已经有这个思想。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董仲舒则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在此之前,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讨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篇三: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 “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 “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一、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建议教师向学生讲明确: 1.“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科书以四个子目分别讲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炼诸子思想主张知识要点,以利于记忆。方法可以选择结构法或表格法。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二、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二 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第一目,汉代以来对“焚书坑儒”的批判。第二目,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第三目,太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第四目,科举制的实行,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结合相关知识思考: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讲授时要结合课本p8“学习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来分析理解秦代“焚书坑儒”的目的: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 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新课标历史教科书必修一:

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科举制对文化影响

让学生联系课本资源如“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等,并用辨证的观点从两方面分析,归纳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五、小结: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三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五篇:地理必修III___2_4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地理必修III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农业生产知识属于区域地理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农业的发展是区域各种资源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综合性较强,通过对美国农业发展条件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已经学过的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相关地理知识为铺垫,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美国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了解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再进一步学习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等相关地图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尝试运用所学“农业区位”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书本中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到地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中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归纳能力,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同时结合多年的高考、模考命题和趋势,在教学中进行内容和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高考模考试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题的能力,并能在心理上充满信心。

高二学生已经通过高一地理必修1、2的学习,有一定的地理基础,运用学过的区位分析相关知识去了解某一具体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因此,以新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资料、图表和案例中,认知和归纳自然和社会经济规律,激发学生探讨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认知地理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关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教法建议: 这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我们可以将本节内容具体细化为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2)掌握农业布局概念和布局方法

(3)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模式并用示意图、流程图的方式表示(4)可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某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和措施 教材从美国的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来分析美国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目的是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同学们了解美国农业发展优势条件,进一步找到美国农业发展的特色(一是中部平原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二是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程度高)。结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复习巩固前面知识,还有助于深化本课教材内容。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个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来分析美国特色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的区位因素与影响,以深化对课程标准中进行农业布局必须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

接下来,教材介绍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如高耗能、高污染的石油农业,农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及农业开发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美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了哪些对策,哪些方面值得我国东北地区借鉴。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一是积极增加食物生产,并注意食物安全;二是要努力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三是要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法是: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与制定保护环境与资源的相关法规政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介绍新闻报道“我与美国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活动,了解美国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农业区位因素”)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个人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表达、交流、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的分析,了解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

五、教学难点: 美国农业生的条件。

美国主要农业带的空间分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完善)

六、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录像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录象 引导新课

吸引学生注意力 录象《我与美国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介绍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农业经营情况,如特色装备的奶牛、高科技机械等,引出美国农业的一大特点:高度机械化。

以新闻报道为平台,使学生了解已普及的美国现代农业

表格、数据展现

《1995~2000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同一产品总出口量比重》的数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也得出美国农业的另一大特征:商品化程度高。

以统计数据事实说话,使学生感受到美国农业的发达程度。

了解美国自然地理概况

翻开课本P51,看图2-17 “美国本土地形” 了解美国的三大纵列地形与主要河流、湖泊,中部平原辽阔的耕地是美国农业发达的重要自然保障。

看图2-18 “美国本土气候类型”,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类型,水热充足,适宜农业的发展。了解中部平原主要农业区对应的气候类型,理解气候、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巨大。

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储备,农业发展对自然条件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回顾农业区位因素、检测已学过的知识、并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提问全场学生,并适当的举些例子加以暗示或解释。如自然的(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西北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但水源短缺)。

社会经济的(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学技术的(良种、基因技术、灌溉技术等)

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结合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进行区位分析。

列出分析美国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结合刚分析过的农业主要区位因素,进一步分析美国发展农业需要分析的区位条件,下面再进行具体分析。

引入美国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学习。

了解其气候特点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课本P51,图2-18 “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并结合地形图,找出中部平原面积较大的三个气候类型区: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中低纬度,热量较充足)

基本读图练习,找出主要的信息。

了解其地形与土壤条件、分析地形对降水影响。

课本P51,图2-17 “美国本土地形”并结合课件演示,读出“三大纵列地形的分布”,并从地势高低对水汽阻挡不同上,分析为什么美国的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随即提出美国哪些地区适宜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适宜机械化)

培养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与综合 分析能力

了解这种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

P52 “活动-思考”第2题,提问为何冷空气影响范围如此之大?(地形:中部地势低平,山脉呈南北走向,对冬季风阻挡小,利于南北气流自由交换)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归纳能力。

简要介绍分析土壤、水源因素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系)

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了解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消费市场广阔,追求效益为目的。交通:完善的交通网络

政策和法规:完善(农业有大量补贴)农业技术:发达且得到大规模推广

通过教师的介绍以及配合“阅读和图片资料”,加深了解。

小结、完成部分学案

利用已有的“学案”资料,完成对 “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填空。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水热充足

地形土壤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黑土)

水源

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

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巨大 便捷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科技

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地租

中部平原、地广人稀、地租廉价

环境政策

重视环保与农业补贴政策

让学生自主整理、小结刚学的知识。

相关系列图片赏析

分别显示:

奶牛场、小麦区、玉米带、棉花带

使学生直观感受各色农业带景观

读图 分析

课本P53 图2-19 “美国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分布示意图”并分析:“农业带”←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培养学生基本读图能力

分析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基本特点

结合美国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再运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农业高度商品化,追求效益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专门化”

介绍各农作物的生长气候条件

多媒体课件打出各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小麦具有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特点,分布比较广泛。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寒温带的东北北部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比较长,多分布纬度较低,热量较好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玉米是喜温、喜光、喜湿的作物,需水量大,多分布光热条件较好的半湿润地区 棉花是较耐旱的农作物,生长需要充足光热条件。

乳畜业发展除考虑气候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外,要着重考虑市场与交通条件。引导学生思考:玉米带比小麦带位置偏东的原因是什么?(玉米需水量较大)

了解美国各农业带形成的自然条件差异的原因。

分组讨论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共同解决 学习难点

参考课本P53 阅读“美国农业带”,并结合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等条件,掌握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的分布地理位置、范围,并讨论形成原因。注意各农业带有不同的侧重讨论因素: 乳畜带:气候、土地、市场、交通 小麦带、玉米带:气候、地形 棉花带:气候(光热条件)

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填表总结如下:见附表一

通过分组组讨论的形式,共享成果,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热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因特网上搜集到的两则信息,分析回答。

资料一: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食用油的来源。自加入WTO后,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资料二: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

东北大豆

美国大豆

生产成本(元/千克)

1.6 0.8

运输(元/千克)

0.045 0.04

出油率(%)20

加工成本(元/吨)

10+X X

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

(1)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请你分析造成东北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3)该学习小组要将研究成果“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让学生结合材料分析东北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讨论东北大豆的出路在哪里,应该采取什么对策,要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对策答案不唯一。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从图表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法,归纳答题要点,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见附表一:美国主要农业带比较表 农业带

分布位置

生产条件

销售

乳畜带

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

气候:气候阴冷,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土地:冰碛土,土地贫瘠

市场:近五大湖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全国各地(东北部为最主要市场)

小麦带

美国中部和北部

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光照强、降水少 地形:地形平坦、利于机械化耕作 土壤:黑土与黑钙土、土壤肥沃

出口

玉米带

乳畜带 以南地区

气候:降水500~600mm,半湿润区,地形:地形平坦、利于机械化耕作 土壤:黑土与黑钙土、土壤肥沃

出口

棉花带

美国南部地区

气候:湿润地区、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地形:地形平坦、利于耕作

出口

八、教学反思

1、这节课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准备的视频资料与活动资料比较充分,许多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布局的特点。许多学生都积极举手上讲台发言,参与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连平时上课爱睡觉的学生都津津有味地观看相关视频与课件,大家激励地相互讨论,发言。

2、由于课堂内容过多,有些内容不能深入开展探讨,只能泛泛而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讨论环节还需要完善。

下载必修4 unit 1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4 unit 1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必修2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2教学设计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

    《声声慢》教学设计(高二必修)

    执教者:高二语文李燕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力和表达力。 过程与方法: 1......

    《散步》教学设计(八年级必修)

    二十二散步 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高中化学 必修2全部教案第一章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必修三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必修三统计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教材是以探究一批小包装饼干的卫生是否达标为问题导向,逐步引入简单随机抽样概念.并通过实例介绍了两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法.值......

    必修2向心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向心力的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学生尊重事......

    《守财奴》(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教案提供者:张含光 教学目的: 1、理解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讽刺意味。 2、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认识资产阶......

    课外阅读导读教学设计(七年级必修)

    ——《小学生时代》 一、封面引导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可以让我们学会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总之,书的作用太多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