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象征手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探幽入微 尽得精髓 ——象征手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象征手法是文学(散文、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的课文都运用了这一手法,学生掌握了这一手法,能提高其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运用象征手法课文的教学实践,阐述对教学象征手法的一些实践、探索和思考,以向各位专家和同行请教。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象征手法 教学策略
一、象征手法的特点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往往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托物于义。使用象征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巧妙婉转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审美情趣,从而使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圆满的结合,同时,它还能给读者带来美妙的阅读享受。
二、象征手法在教材中的运用
苏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共编入含有象征意味的课文共26篇:七年级上册有《成功的花》、《青年人》、《金色花》、《榕树》、《我的思念是圆的》;七年级下册有《蝉》、《孤雁》、《白莲》、《卜算子·咏梅》、《树》、《信念》;八年级上册有《泊秦淮》、《花》、《己亥杂诗》、《望岳》、《登飞来峰》、《幽径悲剧》;八年级下册有《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紫藤萝瀑布》、《杨柳》、《陋室铭》;九年级上册有《绿》(艾青);九年级下册有《台阶》。从篇目的数量上看,几乎占了教材的六分之一,足见其在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和分量;从编排情况看,集中编排(如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紫藤萝瀑布》5篇课文均是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与分散编排(其他篇目都零散地分布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单元)相结合;从文体上看,文言文与现代文、散文和诗歌相结合。这样的安排,既利于突出重点,又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此类文章的学习成果。
综观此类课文,显见其运用象征手法的特点:从全文的整体出发,通篇运用象征手法,主旨深刻含蓄,耐人寻味(如《海燕》、《白杨礼赞》、《马说》等);从局部穿插,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石榴》、《紫藤萝瀑布》、《己亥杂诗》、《望岳》、《登飞来峰》等);从象征体的选择和表现技法上看,体现出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的特点。
以上情况,既为学生全面透彻地学习和把握象征这一艺术手法提供了便利,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和考验,因而我们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一类文章时均应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象征手法的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形象,初知象征手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象征类作品和象征手法是新鲜的学习内容,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学习,往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表象到实质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初次接触象征类课文时,教师不宜直接讲授理论知识而应该先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形象入手,通过对形象的感知,进而了解象征这一艺术手法。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通过预习,感知象征类文章的特点。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第一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先通读一遍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及“诵读欣赏”和“专题”中的诗文,了解一下诗文的内容和共同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一定的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对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通过比较,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本单元的诗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在文中都描写和刻画了一定的形象,它们不但外形上栩栩如生,而且都具有超乎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精神与品格,它们不仅仅只是形象的本身,而是具有了新的意义的形象,作者在赞美和歌颂这些形象时,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赞美和歌颂它们,而是通过这些形象,来赞美和歌颂人身上所具有的某些精神和品格,或者阐发一定的人生感悟。这样,就为课堂教学作了一定的铺垫,教学起来难度也就降低了一些。
(2)创设情境,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特点。在教学《海燕》时,可以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暴风雨有关的散文诗,这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英雄诗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能否说说暴风雨的特点?”学生交流后,可引导他们思考:“这暴风雨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什么情况相似?”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暴风雨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联系起来,为揭示象征意义埋下了伏笔。
(3)交代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为揭示象征意义奠定基础。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富于文采和感染力;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限于某种压力而不得不采用较为隐含的方式曲折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就要跟学生交代(或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必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例如在《海燕》的教学中,就有必要让学生知道高尔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海燕》的。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只要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自然会很容易地理解暴风雨即象征风起云涌、风云变幻的革命斗争形势,也很容易理解文中海燕、其他海鸟和其他事物的象征意义。
第二篇:运用象征手法作文
运用象征手法作文
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会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作为构思现代技巧之一,象征手法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主题升华。
升华主题,是写作过程中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提高主旨意义的重要一环。唐代孙樵在《与友人论文书》中说:“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只有主题深刻,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引导读者领略美的旨趣。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二、含蓄现美。
象征和含蓄是分不开的。象征给予人们的启示意义,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是意义,即黑格尔所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比如描写和平鸽,作者用意不在鸽子本身,而在于它所暗示的和平的意义。含蓄,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意在言外,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用象征手法呢?
一种情况是,生活里有些事情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的意义,但一时又不易讲清楚,这时不妨用象征手法。比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作者以松树为象征,通过它要求于人的甚少而贡献给人的很多这一特点,生动地阐明了共产主义的高尚风格。文章深入浅出,寄意深远。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明说,于是便采用象征手法。如鲁迅的小说《药》,结尾处写到夏瑜坟上的花圈,就是作者当时不直说的内容:虽然夏瑜死了,但自有怀念他的同志会接替他把斗争继续下去。夏瑜坟上添个花圈,象征革命的力量是扼杀不了的。这是鲁迅有意识地“听将令”的结果。
由此可见,作文构思技巧中的象征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精深的意蕴,常常能收到饶有意味的审美效果。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能使你的文章意味深长。
那运用象征有哪些要求呢?
一、立意要明确。有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二、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开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茅盾正是着力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型,从树的干、枝、叶、皮、高度等方面塑造了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形象,并赋予人格化的内涵,才从中提炼出“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屈不挠”等性格品质,再由此联想开去,揭示主题的。
三、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正是由于“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华北平原上的健儿”等本体对象同样表现出了和白杨树一样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英勇无畏”的精神,白扬树才象征了北方的抗日军民,尤其象征了“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附录:
象征手法分类解析汇总 【花木的象征意义】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
1、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2、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3、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4、以菊象征不畏风霜。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5、以牡丹象征富贵。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6、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7、以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8、以折桂象征荣耀。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条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9、以桃李代表门生。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10、以桑梓代故乡。《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11、以垂柳表示依恋。《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
12、以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仁则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13、以桃象征长寿。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一些人在厅堂中常挂着一幅画有三个桃和五只蝙蝠的面,表示“三桃五福”。
14、以水仙象征来年好运。“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好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15、以枫叶象征鸿运。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头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颜色的象征意义】
1、红色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指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
2、白色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在中国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它也象征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表示投降,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费力”、“白干”等,它还象征奸邪、阴险,如“唱白脸”、“白脸”奸雄;最后,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白身”,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作“白面书生”等。
3、黑色古代黑色为天玄,原来在中国文化里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它的象征意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显得较为复杂。一方面它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等人的黑色脸谱;另一方面它又由于其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它象征邪恶、反动,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不可告人的丑恶内情是“黑幕”,反动集团的成员是“黑帮”、“黑手”,把统治者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单称为“黑名单”,它又表示犯罪、违法,如称干盗匪行径叫“走黑道”,称杀人劫货、干不法勾当的客店叫做“黑店”,违禁的货物交易叫“黑货”、“黑市”,用贪赃受贿等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叫“黑钱”等。
第三篇:学习运用象征手法写作
学习运用象征手法写作
—读课文 学写作
宜章三中
黄武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写法的特点;
2.能运用象征手法丰富文章主题的内涵。重点难点:
能运用象征手法丰富文章主题的内涵。学习步骤:
一、作文指导
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会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作为构思现代技巧之一,象征手法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升华主题。
升华主题,是写作过程中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提高主旨意义的重要一环。唐代孙樵在《与友人论文书》中说:“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只有主题深刻,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引导读者领略美的旨趣。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高尔基的《海燕》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文章从头至尾都在渲染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压抑的气氛,突出环境的恶劣。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海燕”却在“自由的高傲的飞翔”。更有“海鸥|“海鸭”“企鹅”的胆怯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海燕”勇敢、乐观、自信的特点和不惧暴风雨的万丈豪情。这样人们自然而然会由海燕的这些特点联想到同样勇敢、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于是,通过象征的手法,就把对海燕的赞美变成了对无产阶级战士不惧风暴的乐观与豪情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提升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二)含蓄现美。
象征和含蓄是分不开的。象征给予人们的启示意义,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是意义,即黑格尔所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比如描写和平鸽,作者用意不在鸽子本身,而在于它所暗示的和平的意义。含蓄,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意在言外,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用象征手法呢?
一种情况是,生活里有些事情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的意义,但一时又不易讲清楚,这时不妨用象征手法。比如,鲁迅的《雪》,作者以雪树为象征,通过将南国的雪与北国的雪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北国的雪孤独而执着的特点,深刻的阐述了作者对革命的理解与坚守。文章深入浅出,寄意深远。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明说,于是便采用象征手法。如鲁迅的小说《药》,结尾处写到夏瑜坟上的花圈,就是作者当时不直说的内容:虽然夏瑜死了,但自有怀念他的同志会接替他把斗争继续下去。夏瑜坟上添个花圈,象征革命的力量是扼杀不了的。这是鲁迅有意识地“听将令”的结果。
由此可见,作文构思技巧中的象征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精深的意蕴,常常能收到饶有意味的审美效果。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能使你的文章意味深长。那运用象征有哪些要求呢?
(一)立意要明确。有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二)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开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高尔基正是着力描绘海燕的动作、声音,通过环境的正面渲染与海鸥、海鸭、企鹅的侧面衬托塑造了海燕自信乐观敢于拼搏的形象。
(三)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正是由于对海燕“勇敢”“高傲”的描绘,以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热情呼唤,这些恰是生活中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真实写照,因此海燕与无产阶级战士这二者便产生了契机,海燕才象征了勇敢乐观无所畏惧的无产阶级战士,尤其象征了自信乐观敢于拼搏的万丈豪情。
二、学写象征类作文。
1、明确本义、象征义
2、拓展思路
方法:联想、想象
角度:自 然 界——有形
人类社会(阅读实践)——无形
三、以“赞
”为题写一篇咏物抒怀的作文,500字以上。
第四篇:如何用象征手法写作文
如何用象征手法写作文
一、象征
(一)象征的来源
“象征”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中国文学的象征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写作手法。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南宋儒学大师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按此解释,比,就是托物言志。“兴”,“触物以起情,谓之兴。”如《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洲:水中的陆地。窈窕(yao tiao):内心悠闲,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以水鸟相向和鸣起兴喻君子淑女。这种托物象征、托物起兴的方法就是象征方法的起源。
(二)象征的含义:
为了讲清象征的含义,让我们先来读艾青的《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当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得清楚,或有时又不便明说的此时就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
如高尔基《海燕》一文,塑造了一个暴风雨的精灵--海燕,面对着即将来临的暴风雨,在险恶的环境中表现出勇敢、无畏、乐观的精神品质,具有坚定的信念,渴望并迎接暴风雨的到来。而这些,正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精神品质的具体体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章用海燕来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在整篇散文诗中,并不止是海燕,可以说,全诗展示的生活图画与刻画的形象无不具有其象征意义,如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日益觉醒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浪潮与风暴;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则象征垂死挣扎的反动派、沙皇统治的黑暗势力等等。正是运用了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海燕》这篇战斗的诗歌才能够在沙皇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之中,通过严格的审查而得以发表,才能够成为进行革命宣传斗争的有力武器,而海燕这一黑色精灵的形象才会如此鲜明,深受人们喜爱。
再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片断: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我们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
象征的概念: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它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其概念有三层涵义:(1)、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如苍松~坚强;火炬~光明)(2)、用来象征某种特殊的意义的具体事物。(如白色是纯洁的~;火炬是光明的~)(3)、是文艺创作的一种具有假托、替代或暗示性质的表现手法,一般都是在准确把握象征体和本体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某种具体形象,曲折地表现某种概念或思想感情。
(三)象征的作用
运用象征手法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会使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运用象征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们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四)象征的特点
象征的基本特点是以少喻多,以具体代表抽象,以特殊表现普遍,以有限暗示无限,它要解决的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也就是说,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意思”很大,很多,很抽象,很概括,很深远,很微妙,没有办法没有可能一下子直捷倾注到作品中(直捷倾注不成艺术),因而必须抽象化为一个具体的可视可感的形式——形象或意境,以具体的形象或意境来比喻、来代表、来暗示那个抽象的意思。这时候,艺术的形象或意境就具有了象征功能。具体来说,象征的特点是:
一、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如:例如通过对白杨的歌颂——来赞美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二是“暗示性”。象征的暗示性,就是“用甲事物来暗指乙事物。”例如唐代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当年应考进士落第后,写了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末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诗人就是以菊花象征起义的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菊花的暗示特点十分明显。
(五)象征的构成和分类
构成:象征包括两个部分:
1、象征体;
2、象征义(也称本体)。如巴金的《灯》一文中“灯”就是“象征体”、“光明”则是“灯”的“象征义”,“象征体”和“象征义”之间应该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容易使读者产生联想。但是这种联想不是固定的,在不同人的笔下,或同不同篇章里,同一事物可以象征不同的意义。例如:同是“雷电”,在《海燕》中代表反动势力;而在郭沫若的《雷电颂》中,却是正义的化身。
分类:古往今来,中外作家都十分喜欢使用象征这种艺术表现方法,因而象征在作品中的存在相当普遍,类别多种多样,多彩多姿。余秋雨对象征进行综合考察,把象征分为两大类:部件性象征和整体性象征。部件性象征又可分为符号象征和氛围象征,整体性象征可分为寓言象征和本体象征。
1、部件性式象征。简单地说,就是局部象征,是指作品的某一段落、情节或细节的象征。
(1)符号象征。中国古人很早就领悟了符号形象的象征功能,就懂得借具体可感的形象(艺术符号)传达微妙抽象的思想感情,例如绘画和诗文中的松、竹、梅、兰、菊、莲、日、月、星、风、云、雨、雪、山、水、老虎、狮子、雄鹰、麒麟、仙鹤、鸳鸯、雁、龙、凤、鱼等等,都有丰富的象征意味,一看到或听到这些形象,立刻就能联想到其中所的意义和意味。用“樱花”象征友谊;用“翠竹”象征革命精神;用“竹子”象征谦虚、坚挺、有节操;用“莲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用“梅花”象征经受考验的品质;用“牡丹”象征人的雍容华贵;用“莲花”象征人的素雅高洁。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丹顶鹤,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麒麟是传说中有德性的仁兽,历代帝王都把它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在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等皇帝的住地和花园里都能见到铜铸或石凿的麒麟。另外,在中国还有“麒麟送子”的传说,人们一方面用麒麟象征有出息的子孙,也表示了祈望早生贵子,子孙繁荣的意思。鸳鸯——爱情和美的象征。
再如清朝官制,官级不同,补服图案也不同。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鸳鸯,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xi第一声chi第四声,一种水鸟),八品鹌鹑,九品蓝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
品彪,七品八品都是犀牛,九品海马。
符号象征在小说中的使用也很普遍。如鲁迅作品《药》结尾写革命者夏瑜坟上的花圈,是运用符号象征的表现方法,它一方面象征了革命者是杀不尽的,必将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表明革命的前景光明和充满希望。(“花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的含义是特定的,再加上限定“坟上的花圈”,便启发读联想:这需要有人为纪念来坟上送花圈,再由“夏瑜”的坟,想到革命者后继有人,所以说:“夏瑜坟上的花圈”象征着“革命者的前景和希望”。)
(2)氛围象征
氛围象征也是一种部件象征,它与符号象征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通过符号化的具体语汇象征,而是通过有象征意义的意境烘托,片断性地指向诗情和哲理。古代诗歌和抒情散文很注重“氛围”的象征意味。例如王维的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些诗的意境都是富含象征意义的氛围。沉浸流连于这种氛围中,不用分析和思考,而是放任全身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心灵立刻被诗中意象、意境所散发出来的精神气氛所笼罩,所感染,所陶醉,不知不觉得到净化和抚慰,悠悠然感悟到一种清空神秘的宇宙精神,一种安适和谐的人生境界,一种宁静深邃的佛家禅味。总之,氛围所象征的意蕴,在无言中被心灵所摄取,所吸收,所涵纳。
2、(3)整体式象征:指作品的全篇借用自然界的某一物体,含蓄而深沉地表达某种抽象的富有哲理的思想。例如高尔基的《海燕》描绘了海上的暴风雨,恐惧、呻吟的海鸥、企鹅,以及不畏强暴、渴望胜利的海燕。作者将这些构成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预示革命风暴的必然来临。
(4)寓言象征。寓言象征是一种整体性象征。“寓言象征”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怪诞的故事直指哲理内涵,而这个哲理内涵就是作品的主旨。为什么要故意采用一个怪诞的外表呢?因为怪诞的外表能起到一种“间离”(或曰陌生化)作用,让读者知道这里的所谓“故事”只是一个外壳,一种假定,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在“故事”的背后。这样,读者注意力就不会停留于表层而会有意识地追索深层(意蕴)。
(5)本体象征。本体象征也是一种整体象征,但它与以怪异故事为外壳的寓言象征不同,而是通过一个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的故事暗示出一个更深远的哲理,从而让读者知道真理就在身边,就在平实平凡平常平淡的生活中。本体象征性质的作品,读起来好读,好懂,好接受,因为它有一个平实、自然独立自足的生活故事。但也正因为如此,它又有某种欺骗性,麻痹性。——“自然”是一种抗体。它往往会使读者觉得这里并没有什么奥妙,因而眼光会漫不经心地滑过去。
二、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运用和作用。
一般来讲,象征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像《礁石》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象征手法一般用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件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高尔基的《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作为构思现代技巧之一,象征手法的作用:一是主题升华。升华主题,是写作过程中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提高主旨意义的重要一环。唐代孙樵在《与友人论文书》中说:“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只有主题深刻,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引导读者领略美的旨趣。
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二是含蓄现美。象征和含蓄是分不开的。象征给予人们的启示意义,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是意义,即黑格尔所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比如描写和平鸽,作 手法写作的适用范围一是生活里有些事情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的意义,但一时又不易讲清楚,这时不妨用象征手法。比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作者以松树为象征,通过它要求于人的甚少而贡献给人的很多这一特点,生动地阐明了共产主义的高尚风格。二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明说,于是便采用象征手法。如鲁迅的小说《药》,结尾处写到夏瑜坟上的花圈,就是作者当时不直说的内容:虽然夏瑜死了,但自有怀念他的同志会接替他把斗争继续下去。夏瑜坟上添个花圈,象征革命的力量是扼杀不了的。具体步骤:
(一)运用象征手法进行构思
运用象征手法构思:就是对比较复杂而有深刻意义的事件,运用象征手法,使抽象的事物、情感具体化、形象化;或通过某一具体形象,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增添艺术魅力。要求:立意要明确。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运用象征手法构思作文有“三要”:
一要选好“象征体”,确定象征形象。象征体要能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寓意,使读者产生联想,并为他们所理解。如用“煤”、“砖”等做“象征体”——去歌颂献身精神;用“松”、“柏”等做“象征体”——去歌颂崇高的品德。象征形象,是表现概念、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是思想和意念的形象化,或心理状态的形象化。
二要明确“象征义”。一个象征体可以包含不同的象征义,赋予它什么象征义必须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令人费解。象征意义在文章中常用隐喻或暗示来构成。
1、隐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隐喻是构成象征性形象的基本条件。例: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的意象被隐喻品德和高洁的人格,“美人”被隐 喻为君王,或是自喻,都具有象征意义。如茅盾的《雾》运用隐喻的方式对 雾、红鲤鱼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了当时我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但是,党领导下革命者,正发扬着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暗示。(不明白地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示意的举动或制造某种气氛、景象使人领会,这种手法叫“暗示”)。暗示的形式,也不一定都具有象征意义。但是, 暗示性也是构成象征的基本条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通过直接再现具体事物,间接地暗示一种抽象意义。其有时用“寓意”的方法,有时用“曲笔”的方式。例:鲁迅《野草》中的不少篇目,直接再现梦境或幻境, 间接地暗示与梦境、幻境有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例:茅盾的《雷雨前》以闷热的天气, 暗示黑暗的社会;以雷雨闪电暗示革命力量。例:瞿秋白的《云》通过象征,暗示了旧中国“漫漫长夜”的黑暗现实;“战云”作为整体象征, 暗示了黑暗统治;最后,闪现的“虹”,暗示了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
三要根据表达需要,确定是采取全文象征,还是局部象征的方法。如但丁的《神曲》中的地狱、炼狱、天堂都具有整体象征意义;《神曲》开始部分则具有局部象征意义:诗人灵魂走进黑森林所遇见的豹,象征侈奢淫荡;狮,象征傲慢;母狼,象征贪婪。
(二)运用象征手法写景 用象征手法来进行景物描写,讲究“情在意中,意在言外”。这种写法,不是直接明明白白地讲道理,而是使景物描写的意境具有形象性的美感,要塑造出崭新意境,要巧妙地显示出一个新颖的思想意义,使读者体会出一种美来。如鲁迅的《野草》。运用象征手法进行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选择。大自然中可作为象征的事物很多,要从认识事物本质的高度进行思考、对比,理解其特征,就能够表现出深刻的象征意义。
(2)要善于想象。不论是以一个形象来贯通全文,或者描写某一形象在局部“暗示”,都要根据客体与象征体之间相似点的内在联系,充分展开想象,巧妙地描写出象征物的神韵和风貌来。
(3)要始终如一。在描写中,不论情节如何变化,要始终保持象征物的前后一致。
(4)描绘要具体。运用象征手法写景的关键是认真观察,细致描写。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开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茅盾正是着力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型,从树的干、枝、叶、皮、高度等方面塑造了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形象,并赋予人格化的内涵,才从中提炼出“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屈不挠”等性格品质,再由此联想开去,揭示主题的。如描写植物,首先要抓住植物的特征进行具
体的描绘。以花为例,同样是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各显丰姿。即使是同一种花,在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和不同时间〈早晨、中午、晚上〉,其形状、颜色、气味也不相同。以颜色为例,同样是绿色,也有嫩绿、翠绿、墨绿之分。以香为例,同样是香,也分清香、淡香、浓香等。各类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由发芽、出叶、抽枝、开花到结果。描写的时候,就应把植物的外形特点有序地记下来。描写植物既要抓住植物的静态,又要抓住植物的动态。如《翠竹情》一文描写翠竹时:以其独特的风貌,言其静态,“它在隆冬深秋,涉霜雪,斗风雨,修直挺拔,宁折不弯;它节节刚正,竿竿应心,亭亭玉立,神采飘逸”。状其动态时:“每当春风吹绿江岸,桃李争芳斗艳的时候,家乡竹园里泥土就东一块西一块地向上拱起,这是春笋听到了春风的召唤,开始萌动了。一些春笋以顽强的生命力冲破重重阻力,从泥土中钻出来,经春风滋润,一夜之间就能窜高许多。雨后的清晨,家乡的竹园分外秀美。朝阳初升,一抹金色的阳光首先照亮竹梢,高高矮矮的春笋挺着笔直的腰杆,笋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无论是描写翠竹的静态还是动态都展现出一种美的境界。
(三)联想类比,托物言志
一是运用象征方法恰当进行联想类比。要按照“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景的描写→景的特征→由景及人”的套路模式进行联想类比。也就是说,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如《白杨礼赞》正是由于“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华北平原上的健儿”等本体对象同样表现出了和白杨树一样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英勇无畏”的精神,白杨树才象征了北方的抗日军民,尤其象征了“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二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具体来说,就是赋予景物新的内涵,揭示生活真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如同样是咏梅的文章,有的赞扬梅花的“旗帜鲜明”、“敢为物先”的精神,在“众芳摇落”、“雪压冰封”的艰苦寂寞时刻,梅花能独树一帜,斗冰雪,迎接春天;有的赞扬梅花的廉洁献
身的精神,在冰雪中,她挺立而出,把俏丽和幽香送给人们,在春光里,她悄然隐退,把春天和温暖留给人间;有的赞扬梅花的谦逊品格,严冬里,她面对霜的淫威,昂首挺胸,凛然怒放,向百花报告春的消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情思各异,但都表现了梅花高尚的情操和品格,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第五篇:《离骚》比兴象征手法艺术特色
《离骚》比兴象征手法艺术特色
摘要:《离骚》是屈原倾注整个生命写作而成的伟大政治抒情诗篇,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自叙性浪漫主义诗歌珍品。自《离骚》问世以来, 一直震古烁今, 以其闲深的思想力量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拨动着亿万读者的心弦, 陶冶着亿万读者的灵魂, 成为哺育我们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操的传统教材。《离骚》之所以历久不衰, 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爱国主义政治主题与积极浪漫主义艺术的完美结合, 而《离骚》积极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之一则在比兴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本文就这一方面作一些综合性论述。
关键词:《离骚》、比兴象征、广泛性、多样性、深刻性
运用的广泛性
《离骚》比兴象征艺术的第一个特征在于运用的广泛性。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中, 比兴手法即已为众多的民间歌手所采用。然而, 将比较单纯的比兴手法发展为高超的比兴象征艺术, 更广泛地将其运用于艺术形象的塑造与政治主题的表达,使之呈现出丰繁复杂、异采多姿的面貌,则是诗人屈原的伟大创造。综观《离骚》, 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 诗篇几乎以90 % 的篇幅大量地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凡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 神话传说中的蚝龙凤凰, 王母佚女, 古代的先王圣哲, 昏君侯臣, 楚地的香草异卉、恶草臭木, 无一不根据诗篇政治性主题的表达与诗人浩荡激情倾泻的需要, 被驱遣于作者的笔端, 构成为一条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比兴象征画廊。在作品中, 诗人既将比兴象征艺术运用于对现实世界的描摹, 又将比兴象征艺术运用于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既以之写自然, 又以之写社会, 既以之写天地, 又以之写鬼神, 既以之写物, 又以之写人, 既以之写实, 又以之写虚。众所周知, 文学艺术的特质是形象。政治抒情诗的特质则是在激烈的现实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塑造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因此, 在《离骚》中, 诗人屈原集中笔力着重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而为了使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诗人便广泛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 进行铺叙描写。假如说, 《诗经》的比兴手法还只是比兴艺术的朴素形态, 只是感物而发, 由彼及此, 或以彼喻此, 那么,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比兴艺术则比中有兴, 兴中有比, 合而为一, 寄托深远, 意在言外, 丰富多彩, 是它发展的高级形争态。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广泛地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 以一系列彼此衔接的比兴象征形分象表现了作品的深广内容, 从而使全诗熠熠生辉, 令人目不暇接, 百读不倦!表达的多样性。
《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还具有表达方式多样性的特色。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指出《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大略有下列四种方式:以古比今(咏史)、以仙比俗(游汕)、以男女比君臣(艳情)、以物比人(咏物)。关于诗篇比兴象征艺术方式的多样性, 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异物同喻,诗人选取不同的喻体, 对本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描摹形容。另一类是同物异喻,即喻体只有一个, 而本体各异。正由于诗人在比兴象征艺术的驾驭上做到了异物同喻, 同物异喻, 诗篇更显委婉有致, 摇曳多姿。反复诵读《离骚》, 我们会深深感到: 诗人列举古时尧舜盛世, 莱封乱世等历史事实,正是为了比之当今的楚国, 诗人描绘九天之上的广阔空间, 正是以之象征地上的楚朝廷。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诗篇是在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以恋人之间的离合变化象征自己政治上的荣辱得失。这就近一步显示了作品比兴象征艺术灵活多样的特色。如作品前一部分对既往历史的回溯, 诗人将自我喻为女性形象, 作为女性的抒情主人公象征形象一直忽隐忽现, 贯串于这一部分的始终。而在后面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中, 诗人立即调换笔法。诗人的自我印象由女性幻化为男性, 诗人变女求男为男求女, 以男求女喻己求贤,以及通过女性对爱情热烈追求的铺叙描写, 寄托了自己强烈的政治追求和崇高的政治理想。这样, 作为积极浪漫主义伟大诗篇的《离骚》也就具有更为迷人的艺术魅力了。
寓意的深刻性。
《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最可宝贵之处还在它寓意的深刻性。《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最宝贵之处还在它寓意的深刻性。首先, 如前所述, 诗篇以香草喻贤才, 以美人喻君王,以天上喻人间, 以古代喻当代, 这些固然没有离开“ 比、兴”; 而从整体来看, 诗人写到女媭规劝,陈辞重华, 于是自己朝发苍梧, 夕至县圃,使日神驾车, 令月神开路, 飞上了高空, 都叫不开天国大门;于是又令雷神驾云,请鸩鸟为媒, 去向古代的宓妃简狄求婚, 结果也未能成功,;于是又问卜于灵氛, 乞灵于巫咸, 在们的规劝下, 又驾八龙, 载云旗, 登昆仑, 涉流沙, 向着遥远的西海进发, 正在飞升之际, 却回头望见了下界的故乡„ „ 通过这一连串纷纭繁复的比兴象征的运用, 诗人构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幻想世界, 并借此尽情宣泄了自己郁结于胸的满腔政治苦闷, 充分表达了自己倾注整个生命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 吐露了自己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而拚死抗争的狄耿丹心, 寄托了自己缠绵徘侧的优国忧民的伟大襟怀。唯其如此, 我们说, 正是由于诗人广泛运用了比兴象征手法, 诗篇才深刻地表达了作为政治抒情诗的巨大主题。因此, 诗篇的比兴象征既有丰富的形象意义, 更有深刻的政治思想内涵和认识价值。
诗人屈原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激烈的政治斗争旋涡中, 娴熟地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 对战国后期楚国统治者的昏庸, 政治的黑暗, 人才的变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楚国的反动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而对以自己为主导的楚国的进步革新势力则进行了热烈的讴歌。正因为诗篇通过比兴象征艺术的成功运用深刻地再现了当时楚国的政治生活, 反映了楚国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某些本质方面, 因而诗篇才成为楚国社会生活的缩影, 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宏伟的政治抒情史诗!结语:比兴象征艺术, 作为屈原积极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的主要表现手段, 从它出现以后, 象一泓清润的山泉, 一直滋润着我国古代文学与现代诗歌的沃土。诗人屈原在《离骚》等作品中驰骋奇特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大量运用比兴象征手法, 驱遣多姿多彩的比兴象征形象,。回顾既往, 探索未来, 追求光明, 抒写襟怀, 挞伐黑暗, 表现理想, 这种神奇橘怪,气象恢宏的积极浪慢主义表现手段,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领域中开辟了一片风光明丽的天地, 使我国丰饶的诗歌沃土色香四溢, 开放出了无数迷人眼目的奇花异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