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与探索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与探索
写作的重要性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之重大家也都清楚的很,作文教学的现状令所有的语文教师头疼和困惑,提到写作文几乎每个孩子都害怕。我是我校作文教学和批改的带头人,说起我为什么会走上这条“上辈子不如人,这辈子看作文”的作文教学之路,这还要从2008年9月份说起。
那年,我新接手了一群一年级的孩子,我的孩子也被分到了我的班级。我自己的作文水平不高,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很无奈,看到那些会写能说的老师就自卑、羡慕,自己的缺陷很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够得到弥补,可孩子又偏偏在我班里,怎么办?我翻阅了许多关于作文教学的书籍,从网上也搜集了不少名家的作文教学经验,没有对我和孩子们实用的好办法,怎么办?手把手的教吧,我无路可走了,于是,我不得不走上了这条作文教学的摸索之路。
一、备课
当时,我们老师们手中的各种教学常规材料都有统一的要求和指定的文本,可作文批改和下水文却都没有要求,老师们的这些材料什么样的都有,教学常规材料检查时,只作文备课、作文批改、下水文和学生的作文本就得拿四种,忘拿哪种都不行。我平时爱干净、做事喜欢有条理,于是我把每学期的作文教学计划(放最前面)和每个单元的备课、批改记录、下水文(每一单元为一部分)统一装订在一起,这样不至于丢三落四的,更便于了我平时的教学。
二、指导
A循序渐进
低年级每个孩子都会发两个《语句练习本》,这个本每页有6行,于是从一年级起,我布置的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把今天新学的生字中的五个拿出来,当作业,给这五个生字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慢慢到了二年级,要求提高了,每天除给新学到的5个生字组词并写句子外,还要尽量用上我们学到的关联词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是自己以前积累的好词,也可以变换不同的语气来写句子等。
进入三年级后,两周一篇作文。刚开始作文时,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学过的每一篇课文,明确每一篇课文都由几段组成,每段开始要空两格,初步知道文章最基本的格式。写作时,我降低写作难度,要求从最简单的写三段的总分总式结构的文章开始,哪怕是文章的开头结尾只有一句话也要有,最后在学习了多种写作技巧后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让孩子们会写作文。
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让孩子们记日记,记录下身边发生的平凡小事,生活片段:同学间的友谊、矛盾,课间游戏,因自己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大发脾气„„都可以写到日记中去,这就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尽管他们的日记内容很短,只有几句话,没关系,只要写就行,今天一行明天一行,时间长了,就为孩子们的习作积累了素材,作文自然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也许他们文中语言并不优美,也许文中没有运用任何修辞方法,但只要写的是真话,就是一篇好文章,我鼓励学生写真话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在我的摸索和实践中自然而然的遵循了“字词句段篇,循序渐进”的原则。
B、从说到写,口说我心
一年级时,每天第一节语文课我会先拿出2分钟的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今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什么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或是我知道的感触最深的事情等不同的话题,这样做除了想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外,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习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一二年级时,写作我从练习看图说话做起:先出示一幅图请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上画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猜最后会怎样?最后学生再动笔写,把你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
三年级开始孩子们正式接触作文写作,在弄清楚写哪方面的内容后,我先让孩子们想一想:我写什么内容?互相交流交流,只说写什么,不要求具体说内容,只是互相启发选材范围,使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写什么,有话可写;在具体指导孩子们怎么写时,启发他们具体说一说写什么内容,注意说的顺序,说要清楚明白,语句要通顺,在交流中使孩子们知道怎样写,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
有的孩子说得很少,我引导他们多说,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把文章写得长一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写一件事时,我会问: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写一个人时,我会问:他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他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他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写自己想到的时,我会问:你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从说到写,口说我心”自然做到了写真事表实情。
C、用好教材
课文是学生练笔的范例,教学时我:
首先指导孩子们掌握每单元训练重点,明白每单元听、说、读、写的任务;
其次以课文为主,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读好课文,理解内容的同时,揣摩作者的思路,围绕“顺序、特点、重点、想象”四个方面,具体教给孩子们有关观察和写作方法。如:我在作文训练重点“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地方”时,为了讲清问题,我就带他们在校园里走,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过程,在习作课上提供必要的词语,让孩子们有顺序地记下活动过程。(我这样提示孩子们:一进„„,我就看到„„,沿着(顺着、穿过)„„来到„„。我看到这里有„„有„„有„„还有„„)
最后,让孩子们用本单元最喜欢的写作思路把自己看到的和做过的完整的写出来。
我想,只有我们教给了孩子们“写”的具体方法,他们才会知道怎样表达具体,表达生动,作文才不再是记流水账。
D、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孩子们作文时我都要求他们写草稿。草稿写好后要从以下几步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一,让孩子们大声反复的朗读自己的作品;
第二,在反复的朗读中把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和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句或段落删去,把没说清楚的地方改清楚等等,只要是自己读着不舒服的地方、明显与事实不相符的语句都要修改;
第三,把写好的草稿和同桌或其他伙伴交换互改;
最后,斟酌别人的意见,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这样,每个孩子都真正做到了在读中改、在改中读。
三、批改
A、师评(教师批改)
孩子们写完作文后,我降低要求,正面鼓励。不把他们的作文和出版的同龄孩子的作品作比较,而是和每个孩子自己以前的作文作比较。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上学期,我下大工夫认真的批阅每一个孩子的作文:每一篇作文我都要给他们认真修改,指出哪个地方有问题,应该怎样修改会更好,标点符号应该用哪个,哪个字是错别字,每段开始要空两格等等都一一的为每个孩子指出来,希望以后要注意。甚至有的同学的作文,我都会为他修改后,再在他的作文本上整理出一篇佳作。我就是这样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孩子写好每一篇简单的作文,豪不夸张的说每批一篇作文,一个班50来个孩子,批完两个班的作文,中性笔的红色笔芯最少要用完三根;学校里没时间看,带回家来看,晚上困得实在不行了,站起来揉揉眼,瞅瞅那一摞厚厚的作文本,就对自己说:“再坚持看两本就行。”
为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我让孩子们画配画——给作文穿上美丽的新装:让他们为自己每篇作文,配上可爱的插图。这样那些不爱写作业的孩子也能交上作文本了,因为如果他们不交作业,画的图画就没有机会展示出去。另外,作为班主任的我创建了班级博客,把每次作文中优秀的作品发到班级博客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小作家,这样孩子们写作的信心有了。同时,在孩子们的作文批语中,我还趁机与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B、师生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赏语札记)
《新课标》倡导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现在班额大了,一百多个孩子的作文,我每天看到深夜,一点都不夸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采用“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方法来进行作文批改,尝试让孩子们参与到作文的评改工作中,让他们学着评价自己的作文以及同学的作文,在评改中学习写作方法。
自主互动就是班内的孩子可以任意(好朋友、崇拜的同学、愿意帮助的同学、随意抽取)选择其他同学的作品来交换阅读。
赏评结合就是阅读自己选择的其他同学的作品后,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在同学的作文本上写出自己的理由;然后为好友作品写出赏语(同学互评);
同学互评从十方面入手:
1.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几个: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在旁边面写上正确的字,并且写到批语处。
4.有几处病句: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句号、引号、叹号、问号)
刚开始看作文先从这五条做起,因为这五条大家一眼都能看得出来,在文后的批语中要写准确,孩子们看三、四篇以后,基本记住这五方面了,再继续一条一条的增加后面的要求。
6.看文章中心是否集中、新颖、深刻、准确:指导时教师用具体文章举例、比较来告诉学生什么叫集中、新颖、深刻、准确,学生从老师正反两方面的举例文中举一反三,逐渐把作文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选材
①文章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波浪线划出并在下面注明
②材料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在文章旁边注明
③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文章旁边注明
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在批改时,将中心材料用波浪线注明在文章的下面,同时把符合生活实际的材料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材料,分别注明在文章的旁边;最后将用材料的情况综合写进批语。
8.看文章结构:
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②过渡是否自然。
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或者自然
批语要写清这三点。
9.看文章表达方式(看是否符合文章体裁和作文指导的要求):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其次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章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文章语言是否简练、通顺(不是指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是否连贯)、准确,用词是否确切
这五条我把它归纳为“五看”,这“五看”有难度,要求在孩子们的批语中依次递加,逐步完成。
教师评语在同学互评之后我再批阅,批阅时对他们的作文和评语进行评价,写出教师评语;最后作者结合评语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写出读赏语后的感受——赏语札记。这样我的工作量小了,可孩子们在给同学批改作文中自然明确了写好作文需要做好哪些方面,达到到什么标准。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蹲下身子,走进孩子们的心中,精心准备每一节作文课,用心指导每一节作文课,童心示范每一篇作文,耐心批阅、修改孩子们的每一篇作文,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敢写作文,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写作文,让每一个孩子都写好作文。我想,我的付出或许暂时看不到成绩,但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与批改中,我和孩子们品尝到了快乐和踏实,而不是听到写作文就害怕。在上学期我校组织的作文考级活动中,我们把每个年级中选出的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供同学们欣赏、传阅。
现在,我校的作文教学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从上学期逐渐渗透到了低年级的看图说话教学中,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探索、实践的模式已经整理成文,并发到了中国教育人网站,同时被评为“精华文章”,在2011年获得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连续两年的督导中都得到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和好评,今年,又成为博兴教育十大亮点工作之一,多次在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中得到推广。现在,我校低年级的看图说话教学也已经成为我校作文教学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条令所有语文教师头痛的作文教学之路上,我将继续摸索和探究更好的路子。
第二篇: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八章第五节“实践与探索”的第2课时内容。现对本课教案作如下说明:
一、本节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以及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 《实践与探索(2)》是建立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等内容的认识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探索。在本节课的前一节,教材已经利用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探索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而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对一次函数及相关内容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从函数的角度对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重新进行分析,这种再认识不是原来水平的回顾复习,而是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动态分析,是用函数将上述三个内容统一起来,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实践与探索”这一内容也是华东师大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之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通过对比、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能应用其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融会贯通,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
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重点,而归纳它们的联系以及应用其解决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诊断分析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刚刚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因此先进行复习,并且教学时注意循序渐进;
2.函数是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比较抽象,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 3.学生本身对利用图形的方法来研究代数问题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却不能灵活应用,本节课再次加深他们对“形”的理解;
4.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不过各有其优劣,一题多解的方式也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
5.本节知识重在实践、探究,所以观察的过程,合作学习以及思考的过程又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任务的分析以及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的思考,我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并分析预期效果:
(一)复习回顾
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复习,帮助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图象并明确图象和x轴交点是如何求得的,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基于本节课的难度比较高,故在探索部分分层次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在探索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情况,利用表格的直观性、对比性来突出相应内容,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让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三)讨论归纳
这一部分内容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学生虽然在表达上不易准确,但只要他们理解并掌握了实质便可。故设计填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降低难度,给学生阶梯,让学生拾阶而上,学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有效性的一大亮点。
(四)知识应用
为了合理的应用本节所学知识,故设计了两道练习题。通过学生自我解答、自我讲解、不同方法的对比来提高其应用能力,很好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优点,并在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
(五)课堂小结
利用课堂小结的平台,除了小结知识外,还希望学生小结方法,小结态度,从而实现多元化的目的。
(六)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问题链接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学习新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猜想、探究。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始终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知识的生成由易到难,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难点、落实了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轻松,愉快、有效,较好地实现逻辑顺序与心里顺序的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统一。
第三篇: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传统的大班额教学体制下,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个性差异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切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均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养成受到严重的挑战。学习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体验的程度大相径庭,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兼顾,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整体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认真分析研究,实施科学分层走班。
认真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层次。A组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的学生,在A班上课,B组为相对各方面较差的学生,在B班上课。这一工作可在开学初,结合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总分进行。
分层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差生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A、B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设计的、基础性的习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A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A班必做。鼓励B班学生去做,但不强求。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B班学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班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5、辅导:对A班学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拓宽、提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B班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5年3月—2016年3月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讨论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制定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对课题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评价和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一一探索、实践、改进、总结提高,完善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通过观察、调研、问卷、成绩分析等手段反馈信息,总结本阶段研究工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成果形式: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和结题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汇集整理各项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并完成结题工作;专题上传ftp,形成资源共享。
四、主要结论
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初二年级推行了一年,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两极分化进一步加深,学困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呈流感是蔓延,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无以不昭示了分层教学模式探索的失败,我与同课头老师认真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五、课题效果体会
首先:分层教学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备课环节花费更大的力气,因为需要分层备教材、分层备学生、分层备教法;B班因学困生扎堆,课堂管理难度大;A班学生和科任老师的距离感十分明显,老师作业的检查督促难度加大。
其次:学生问题愈来愈额突出
学困生人数急剧增长。走班后,学困生集中到B班,原本并不熟悉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融合到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标榜,相互蚕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于是,差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于是,学生的厌学情绪就像初秋的流感,一发则难以收拾。B班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不可能学好,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厌学、弃学现象.课堂听讲失去兴趣,影响课堂秩序、作业不完成或应付完成,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的样子。最终分层的目的没有达到,反倒助推学困生面的迅速增大,助推了两极分化的加剧,尤其对B班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我觉得,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是,的确不太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太小,缺乏足够的定性和韧性,缺乏必要的正确与否的判断力,缺乏是非观念。
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大。A班学生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堂效率都最好的,无任何干扰的;无论是老师知识拓展的难度、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路领先的,而且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能真正做到:师傅引进门,修行个人做。一切都是良性发展的。但是B班情况却恰恰相反:课堂上,问题学生相互影响,相互蚕食,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老师为维护课堂秩序,挤占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时间,教学的难度、广度与深度依次下降,长此以往,两极分化无可避免的加大。从两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验证,差生面在进一步增大,每班不及格的学生从最初的10名,到20名,如今已经发展到40多名。数字显示:分层教学将近一半的学生推进了学困生的深渊。
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由于走班,学生背着书包穿梭在不同班级之间,不同座位之间,同桌的面孔不停的变换着,也不断的要适应着不同性格的同学,甚至老师。每每走班时,上课前,教室必定一团糟,等彻底安静下来,两三分钟已经过去了。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没有办法进行课后辅导,或是批评矫正,长此以往,增加了学生的懈怠心理,浮躁心理潜移默化的滋长。
分层教学推行到今天,或许有诸多理论上的优势,但其中的弊端也已经暴露无遗。而且弊端远远多与优势,尽快放弃分层,让学生回归正常的教学环境,是我们老师的深切期望,也是学生的长远发展的需求。
党月娥
2016.1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实践探索与心得
初中作文教学实践探索与心得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上作文课学生脑子中没有材料、无话可说,没有写作积极性;教师改着学生干巴巴的作文,也感受没情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试探和实践:
一、正视学生的语文堆集。在阅读中培育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做念书笔记的习惯。
二、凸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的乐趣。
三、优化教师的主导浸染。对学生进行适度的点拨指导。
四、放飞想象,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发展。
一、正视语文堆集。
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培育作文能力,一靠多读,二靠勤练;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正视组织学生多练而不年夜注重指导他们多读,却是存在着的现实问题。
阅读是作文的基本。阅读就是念书,经由过程念书可以体味前人堆集起来的常识和珍贵的糊口经验,可以领略前人考验成熟的思惟作风和合适纪律的思维体例,能够进修到前人来自糊口的经由加工的说话精髓和熟练的表达技巧。作文是对说话文字的运用,其中领受长短常主要的基本。教学生作文,必然要让他们体味念书的主要性,让他们热爱念书、学会念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领受说话常识和说话技巧。
(一)鼓舞激励学生多读多看。这是堆集的一个主要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良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因为课外常识丰硕。书是常识的海洋,具有充实和培育人的丰硕资本和强年夜魅力。古今中外,凡有丰硕常识的学问家,写作成就卓越的文学家,无一不是孜孜不倦的博览群书者。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也要鼓舞激励他们下功夫多念书,这是为了丰硕学生的常识。培育他们的阅读乐趣和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二)指导学生勤记读书笔记。记笔记也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意义,徐挺拔同志有句名言“不动翰墨不念书”,就是强调记念书笔记的意义。
二、凸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教学使命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向沟通。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优化教师的主导浸染。
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需力争登上时代和科学的制高点,才能顺应时代成长潮水。正如常言所说:“打铁先得自己硬”。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以尊贵得师德、文德,过硬的功底,强化自己,优化自己,最后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四、放飞想象,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发展。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将知识、思想、观点、态度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意。新课程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给初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学生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
(二)、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三)、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理想和希望 长久以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教学被校园围墙围住而与大自然、与社会隔开了。其实,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去摄取,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
(四)、积极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生作文,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大多是很随意的,漫无目的的写到哪就算到哪,写作前缺乏周密细致的思考和布局,那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的写作呢?我认为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第一步,要认真审题,把握好文章的方向。第二步,确立文章的主旨中心,主旨中心要结合实际,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或给人以启迪,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第三步,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为主旨中心服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第四步,组织材料列提纲,提纲视其时间而定,可详可略,但一定要注意,必要的步骤一定要说清楚。第五步,文学体裁的确定,表达方式的运用。第六步,修辞手法的选取,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修辞手法。第七步,文章结构的安排、布局,从全篇和局部都要有所考虑。第八步,精心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是写好一篇优秀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
作文教学的探索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不畏艰辛、不惧力微,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累积,相信可以改变目前学生 “任务式”的“瞎子”作文这种状况的。一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最终会写出令人满意的优秀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