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课堂锦上添花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课堂锦上添花
vxb8免费资源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最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一门基础课程,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教育的极大变革。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得其先进高效的技术特征与语文课程的人文特点紧密结合且相得益彰。结合三年级语文的特点,我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一些收获。
一、激发兴趣、激起热情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何等重要,它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而兴趣往往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小学生基本上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层次,他们对文字和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对直观的表象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多媒体中形象、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利地调动了学生的耳、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激发兴趣,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时,从网络上搜集、下载了许多有露珠的图片,在荷叶、小草、树叶、花瓣上,在宽叶、窄叶、针叶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色彩艳丽,五光十色。学生被这些美丽的图片所吸引,产生喜爱之情,审美愉悦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激发起学习这一课的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知识有所悟有所得。如在教学例如教学《哪吒闹海》时,一开始,运用媒体播放了动画片《哪吒闹海》的主题曲,生动的画面,富有气势的歌曲,使学生马上投入到情境中,学生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唱起来。接着请学生说说你对哪吒的印象,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为下面分析文中哪吒的形象奠定了基础,也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再例如教学《西湖》,因为小孩子很少去过西湖,根本没看到过西湖,对此非常的陌生,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人间天堂之称的西湖。”。然后通过电脑屏幕把西湖的美景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在优美的抒情音乐声中,美丽的西湖十景,把学生们就完全吸引住,他们眼盯屏幕,变化多端的西湖美景、西湖古迹,完全沉浸在那仙境一般的美丽景界里。当电脑展示完后,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盎然,求知欲大大增强。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这样既能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浓重的主体作用。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形象、直观解决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时候,对于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我就先用课件来演示小孩子是怎么样玩跷跷板的,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同位之间演示,学生就这样了解到了听诊器的原理,不仅提高了学生兴趣,也不需要老师费力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语文教学中,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重点,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且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中。但低、中年级的儿童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思考问题时,发现思维不完整时,应用多媒体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会启发学生的思维,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在讲述《小露珠》这一课时,我就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跟小露珠打招呼的投影,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小动物们活泼可爱的形象,听到他们发自内心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就会脱口而出。而且,“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
四、扩展视野,综合训练
多媒体让丰富多彩的生活进入了课堂,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同时,有效的字、词、句、段的训练,为听、说、读、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践中,从一开学我们三年级组便尝试用多媒体指导孩子们起始阶段的作文,从切身的体会中感受到这种方法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提高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比如,在教学《习作三》这一内容时,需要描写小动物。我考虑到学生接触小动物的机会特别少,这就给学生完成这篇作文带来了一定困难。试想,没有观察作为基础,怎么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出示了小白兔的图片。首先,让学生准确观察目的、要求,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外形时,把最能显示小白兔样子的镜头“定”下来,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列尾的顺序进行一步一步观察小白兔的耳朵、眼睛、嘴巴的形状、颜色。再放“慢镜”,指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动态及生活习性。学生观察完各部分后,把电脑投影再重新播放并配上音乐,让孩子们把所观察到的自由进行练说,然后请学生练习给画面配上旁白,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学生说明白后,即可动笔把说的写下来,怎么说的怎么写。写完后,可将自己所写的作文在投影台上提示,展现在大屏上,全班同学可进行互评,这样不但使同学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提高了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一般地,传统的练习形式单一,使学生枯燥无味,老师也为此深感劳累。而电脑多媒体进行综合训练,题量大、形式活泼、类型集中,对字、词、句的题型设计多样、有趣,在短时间内可大面积进行综合训练,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全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五、资料补充 理解背景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优美诗词的教学,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弥补不足,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如杜牧的《山行》我适时出世作者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心里,所以朗读就有滋有味了。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打开经典诗词教育的宏阔视野,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的意境,触摸诗文的脉搏,倾听到诗人的情思,让孩子们的心和经典沟通,与圣贤对话,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让经典诗词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宽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是愉快教育,还是多媒体教学,它的生命在于创造。多媒体进入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合理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启迪学生的智慧,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朝最优化发展。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课堂锦上添花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课堂锦上添花
vxb8免费资源网http:///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最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一门基础课程,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教育的极大变革。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得其先进高效的技术特征与语文课程的人文特点紧密结合且相得益彰。结合三年级语文的特点,我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一些收获。
一、激发兴趣、激起热情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何等重要,它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而兴趣往往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小学生基本上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层次,他们对文字和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对直观的表象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多媒体中形象、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利地调动了学生的耳、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激发兴趣,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时,从网络上搜集、下载了许多有露珠的图片,在荷叶、小草、树叶、花瓣上,在宽叶、窄叶、针叶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色彩艳丽,五光十色。学生被这些美丽的图片所吸引,产生喜爱之情,审美愉悦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激发起学习这一课的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知识有所悟有所得。如在教学例如教学《哪吒闹海》时,一开始,运用媒体播放了动画片《哪吒闹海》的主题曲,生动的画面,富有气势的歌曲,使学生马上投入到情境中,学生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唱起来。接着请学生说说你对哪吒的印象,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为下面分析文中哪吒的形象奠定了基础,也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再例如教学《西湖》,因为小孩子很少去过西湖,根本没看到过西湖,对此非常的陌生,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人间天堂之称的西湖。”。然后通过电脑屏幕把西湖的美景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在优美的抒情音乐声中,美丽的西湖十景,把学生们就完全吸引住,他们眼盯屏幕,变化多端的西湖美景、西湖古迹,完全沉浸在那仙境一般的美丽景界里。当电脑展示完后,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盎然,求知欲大大增强。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这样既能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浓重的主体作用。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形象、直观解决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时候,对于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我就先用课件来演示小孩子是怎么样玩跷跷板的,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同位之间演示,学生就这样了解到了听诊器的原理,不仅提高了学生兴趣,也不需要老师费力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语文教学中,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重点,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且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中。但低、中年级的儿童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思考问题时,发现思维不完整时,应用多媒体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会启发学生的思维,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在讲述《小露珠》这一课时,我就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跟小露珠打招呼的投影,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小动物们喜欢小露
珠吗?为什么?”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小动物们活泼可爱的形象,听到他们发自内心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就会脱口而出。而且,“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
四、扩展视野,综合训练
多媒体让丰富多彩的生活进入了课堂,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同时,有效的字、词、句、段的训练,为听、说、读、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践中,从一开学我们三年级组便尝试用多媒体指导孩子们起始阶段的作文,从切身的体会中感受到这种方法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提高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比如,在教学《习作三》这一内容时,需要描写小动物。我考虑到学生接触小动物的机会特别少,这就给学生完成这篇作文带来了一定困难。试想,没有观察作为基础,怎么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出示了小白兔的图片。首先,让学生准确观察目的、要求,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外形时,把最能显示小白兔样子的镜头“定”下来,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列尾的顺序进行一步一步观察小白兔的耳朵、眼睛、嘴巴的形状、颜色。再放“慢镜”,指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动态及生活习性。学生观察完各部分后,把电脑投影再重新播放并配上音乐,让孩子们把所观察到的自由进行练说,然后请学生练习给画面配上旁白,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学生说明白后,即可动笔把说的写下来,怎么说的怎么写。写完后,可将自己所写的作文在投影台上提示,展现在大屏上,全班同学可进行互评,这样不但使同学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提高了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一般地,传统的练习形式单一,使学生枯燥无味,老师也为此深感劳累。而电脑多媒体进行综合训练,题量大、形式活泼、类型集中,对字、词、句的题型设计多样、有趣,在短时间内可大面积进行综合训练,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全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五、资料补充 理解背景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优美诗词的教学,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弥补不足,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如杜牧的《山行》我适时出世作者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心里,所以朗读就有滋有味了。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打开经典诗词教育的宏阔视野,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的意境,触摸诗文的脉搏,倾听到诗人的情思,让孩子们的心和经典沟通,与圣贤对话,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让经典诗词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宽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是愉快教育,还是多媒体教学,它的生命在于创造。多媒体进入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合理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启迪学生的智慧,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朝最优化发展。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篇:应用信息技术:为幼儿美术教学锦上添花
[推荐]应用信息技术:为幼儿美术教学锦上添花
[日期:2011-06-20]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新庄幼儿园 作者:宗幼芬
宜兴市新庄幼儿园
摘 要:通过捕捉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美,有效培养了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欣赏、创造能力,幼儿美术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性、有效性,真正落实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及课题研究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活动 教学模式
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最能吸引幼儿课堂注意力,提高幼儿课堂参与度的元素,现代信息技术就做到了这一点。课堂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效手段,建立多种信息连接,将教学内容与幼儿、教师、课件集成一个交互式的课堂系统,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课堂的有效应用,提高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有特别意义的课题。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整个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成为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新途径。
一、创造想象空间,渲染欣赏氛围
偏重知识技能传授的传统幼儿美术教学模式,只能使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对幼儿大脑提供的信息刺激也不强,幼儿绘画的兴趣也不高。而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获得满足,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随着动态、伴随音响效果的多媒体课件的打开,生动直观的动画构建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渲染了活动的气氛,让孩子们目不转睛,师生互动在动态情景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了幼儿创造的火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例如:在“开心娃娃蹦蹦跳”美术活动中,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创造了形、声、音、像相结合的各种各样的开心娃娃在跳蹦蹦床时的不同的姿态,让孩子们仔细观赏开心娃娃的形态,开心娃娃们各种各样的跳蹦蹦床的姿势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拓宽了孩子联想的思路。刚看完以后孩子们就跃跃欲试起来,都想大显身手画画可爱的开心娃娃。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示范画“开心娃娃”清晰有趣,幼儿从这里接受到新颖的信息。绘画中孩子们的创作出人意料:各种动态、花纹各异的开心娃娃,一个个生动活泼„„。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多彩。
美术课堂中: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对乏味的欣赏活动都不怎么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就是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技术。运用多媒体课进行教学,能融视、听、说融于一体,动态和静态相互交替运用、组合流通,构建想象空间,使幼儿更容易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意义和表现手法,更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营造动态环境,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讲解、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美术教学使课堂气氛不活跃,而多媒体凭借着它的活动性、直观性、趣味性等将信息再现于幼儿的感官系统,通过听觉、视觉器官的协调运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视等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幼儿提供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兴趣的环境,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幼儿探求知识的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学习欲望的特性。
例如:大班连环画《蝴蝶的一生》美术活动中,我们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幼儿在观看蚕宝宝变成蝴蝶的过程中,我们及时引导幼儿观察在各个阶段蝴蝶的形态及生活环境。又在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有关资料的幻灯片,引导观察后,孩子们对蝴蝶的一生异常得感兴趣。由于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就运用启发式的提问进行导入:“蝴蝶的一生有几个阶段?它有什么特点?假如要你来设计一本蝴蝶的一生的连环画,你准备画蝴蝶的哪一个阶段?请你们用笔画下来。”结果,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记忆和想象,大胆地运用线条的疏密、曲直、交叉等表现自己所画,并津津乐道地向同伴、老师讲述!多媒体课件将静止的画面动态化、抽象的内容趣味化、形象化,幼儿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经历,对所经历的事物就会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当他们见到能表达同样经历、体验的作品时,就会产生共鸣,将当时的情感体验迁移到画中,这样更容易理解一幅美术作品的意境。
三、优化教学结构,化解重点难点
传统的美术活动,教师示范往往是通过手绘,这种示范存在图像小、速度慢、教师背对幼儿易挡住幼儿视线等缺点。应用媒体演示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媒体展示既能满足全体幼儿动手操作和学习交流的需要,又能把实物等放大,提供逼真、清楚、色彩鲜艳的教学效果,教师将体积、面积较小或者数量不足的实物标本及照片,通过投影仪真实地呈现在大屏幕上,供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探求、操作、感知和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全体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教师能够直接与幼儿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并及时掌握幼儿反馈的信息。如果幼儿有疑问,多媒体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突破重难点。
如画《小鱼看日出》一课,其重点在于让幼儿了解海洋中的鱼的外形特征,勾勒出海洋中鱼的形状,并用线描对鱼进行装饰。这一课的课件包括两部分,即欣赏和绘画海洋中的鱼。在制作课件前,首先要设计稿本,采集、制作多媒体素材,如海浪的声音、鱼吐出气泡的声音、大海的背景音乐等。在制作过程中,要通过手工绘制各种鱼和计算机生成相结合,从而形成活动的画面,如海草的自然摆动,鱼朝不同方向的游动,以及气泡由小到大的变化等。最后制作各种鱼的绘画演示步骤并根据教学需要设置控制按钮。
美术课快结束时,就是幼儿创作的作品将要完成的时候。这时,老师安排一定时间展示幼儿们的作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开展评述,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的作品一般都比较小,画出或制作出来的作品不太大,老师拿在手上或贴在黑板上讲评时,往往因为作品太小,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教师们利用投影仪放大作品,使其清晰、鲜明地再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展评工作高潮迭起。将学生的作品相继放于投影仪展台上,“小鱼”立刻变成了“大鱼”。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在大屏幕上,而且外形清晰、色彩鲜艳,连鱼身上细小的纹样都一清二楚时,学生高兴得眉飞色舞。这就充分体现了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性。
四、再现活动情境, 规范活动操作
无数次的实践活动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在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就尤显重要。教师运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将孩子的绘画过程拍摄下来,然后与电脑或电视连接,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场景回放,引导幼儿边观看、边讨论,让孩子感知哪些动作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操作的规范性。如有一次美术活动前,几个小组长在教师的提醒下给小朋友们准备好了画笔、绘画纸等绘画用具,孩子们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活动和往常一样井然有序。然而,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却又犯了老毛病,自己在画纸上乱涂,一会工夫一张纸被他画满了,完了还在其他小朋友的画纸涂上几笔,很得意洋洋。我便采取拒绝满足其要求的办法。让这个小朋友在自己的绘画纸上进行加工,尽量使绘画变得美观,但由于他先前的乱画没法再画作品,当其他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给老师展示的时候,而他却没有了。中午,小朋友们吃完饭准备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一起来看段录像,小朋友们都异常兴奋。当录像中出现小朋友自己画画场面时,都争着要坐到前面来看。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各人的表现,当放到那名乱画的小朋友的画面时,我暂停了,让小朋友们举手发言。听到大家的议论,那名乱画的小朋友感到不好意思,低头不说话,他意识到自己错了。通过这件事,我相信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了,小朋友也会懂得按规范学习。
实践证明,在美术活动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幼儿参与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审美意识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了幼儿美术教学效果,为幼儿美术课堂锦上添花。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的好处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课堂信息容量大、密度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选择、改造、重组、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复合化,加快了教学的节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了强大的优势,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因此,语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的改革才有更宽的路子。但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应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过去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简单相加,不是教鞭和黑板换成多媒体,不是书本教材换成音像课件,不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否则,整合教学就会走入误区。“整合”,就是在充分分析了教材、对象、环境等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高效。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论早已不是什么新潮的观点,在大学时老师就教导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实践中曾简单的认为将课堂还原于学生、大胆放手、一切让学生自己摸索,只管好纪律,不时稍作指点便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论的最好诠释方法。然而在语文学科中采用此种教学方式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 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我认为将信息技术语文学科整合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他认为在几种学习中,采用传统填鸭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是最低的,而采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与机械记忆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些理论的提出都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更好的整合提供了依据。现实情况的确如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丰富教学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突破重难内容,锻炼学习思维
初中语文中确实存在一些艰涩之文和隐晦之句,这些既是文本的重难点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又着实难以触摸与捋顺,往往令人感觉束手无策。艰涩之文着实令人束手无策,但文章的重点、难点又不容忽视。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选取适当的多媒体形式协调统一,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让学生了解学习了本节内容他就可以做什么、对他以后有什么好处(从个人教育到爱国主义教育)。其次让学生阅读教科书,明确给出阅读后所能达到的目的:了解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能照着课本上的步骤进行电脑操作,如果学生顺利完成就对他们给予鼓励“你真行!自学本节内容已入门”。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就采用合作方式,让其他同学或老师给予帮助已至完成。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并灵活运用:学生关上书随着老师的提示默默回忆刚才课本上的知识并观看老师对此的操作步骤以达到巩固的目的,然后老师稍着改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便灵活运用,采用游戏竞争的方式,看谁又快!又准!又好!最后由学生与老师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然而在本部视频中很好的采用实物教学是不可多得的优点。
实践表明:如果采用一般的讲读形式,则学生难以令人满意地完成习作任务。这恰恰是本单元的重难点内容。我们可以播放视频,组织学生观看有关PPT影像资料,让他们从中了解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新的认识、了解和看法。如
此,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深度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文学习一向讲求博览群书和广积薄发的良好做法。由于中小学的学习科目较多、任务较重,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再加上传统教学方式的视野比较狭窄,只是根据课文有选择地录用一些信息,而不能充分展示所有相关知识点,这就使得课程内容和教学的深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大幅提高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储藏丰富、操作简洁方便的优势功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制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同时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补充查阅其他资料,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空有效地拓展到课堂教学活动外。这样,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既可以增加导学成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在此部视频中就是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老师在一旁督促的方式完成了此种教学。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效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环节中的两大人力性因素,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产生最大的教学合力。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如何有效实现良性的师生教学互动呢?比如,在教师的认真设计和有效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自主和掌握有关语文知识,也可以从中获得教师不曾教学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许多未知空间,对课堂教学活动实行有
效补充,从后台走向前台,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逐步赢得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再如,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的BBS、社区论坛、聊天室、在线QQ等渠道,也可通过发E-mail等形式与学生同步沟通或异步交流,还可以开展网上教学或“故事接龙”等活动,及时有效地调整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综合状况,从而把师生双向互动不断推向深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本部视频教学大最大优点就是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交流,然而教师也扮演了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使得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1、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的提升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综上所述,作为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本着“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奋力拓新”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科技素质,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巧妙而积极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2月
2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理论和思考》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