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的基本知识

时间:2019-05-15 06:5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佛教的基本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佛教的基本知识》。

第一篇:1佛教的基本知识

佛教的基本知识

俗语佛缘小考佛教中的一些名词解释 苦•乐•灭道

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具体地说:

1、苦谛是人生在世看着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以及无数的烦恼。

2、集谛是对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的分析,认为宇宙万物及现象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有实体便没有单独的“自性”,不但具有”自性“而且具“共性”,佛家称为“诸法无我”,并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称为“诸行无常”,这便是空的主要内容。

3、灭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盘。达到熄灭人生苦难烦恼,超越生死轮回。(注意,超脱生死并非等于是轻生,佛教是看重生命的)

4、道谛便是通往涅盘之路。方法归纳为“戒、定、慧”。

俗语佛缘小考

结缘:于佛法结缘。创未来得度之缘也。止观六上曰:‘和光同尘,结缘之始。’文句二下曰:‘现世虽见佛闻法,无四悉檀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此名结缘众。’文句记二下曰:结谓结构,立机之始。缘即缘助,能成其终。则成未来修得三德之先萌也。皈依:释氏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三皈。皈依者,谓身心归向之也。受戒:简单的说就是接受佛教戒条的约束,所受五戒乃佛教所有戒条的基础,特别是前四戒为佛教四大根本戒。何为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

开光:又叫做开眼,即佛像落成后,举行仪式供奉之。

止观: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定慧双修的意思。

加持:指加工持诵,工夫增上。

功德: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布施:以自己的财物,分施给别人。布施有三种,即

一、财施,即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

二、法施,即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

三、无畏施,即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

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约可分为三类,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供养: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

放生:释放被羁禁的生物。发心:发愿求取无上菩提的心。

忏悔:忏是发露过去所作的旧恶,悔是知错以后不会再作。

灌顶:密教有灌顶法,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上义,谓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功德圆满之意,有种种不同的方法。

**摸顶:也称摸顶赐福,由具备转世资格的高僧将自身的法力加持给受用者,起到护持功效。

解脱: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盘的别名。

随缘:是佛教根本理论之一。“理即佛者,不思议理性也。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表示随其机缘,不加勉强;又表示听任环境安排,如言“随缘度日”。

极乐世界:佛教术语。也称净土、乐邦。佛教徒所信仰的没有苦难的理想世界,是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而言。

戒律: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释迦摩尼出生之前是不是佛?他为什么要依托于人的身体?没有佛教之前佛在哪里?

好像说他多大的时候成佛,创立佛教,佛教和佛什么关系,他还没有出生之前

哪个佛在教化我们,毕竟距离他出生才几千年的历史。

首先,佛陀出生以前,是不是佛呢?所以佛为什么要依托于人的身体呢?那佛来出生人间,不是人的身体那是什么?当然是人身啦,佛是人而不是神,这个一定要记住,佛是人而不是神,佛是出世大圣人,不是神!再来,释迦牟尼佛前谁教导我们呢?讲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宇宙观放大,不能局限在地球,地球在佛经里叫南瞻部洲,因为佛教讲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10亿个太阳系)是一个佛教导的区域,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名字叫娑婆世界,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前一位佛叫迦叶佛,迦叶佛降生人间时,还没有今天的地球呢,只能方便说是前一个地球的佛,因为宇宙有成,住,坏,空,所以这一点都不奇怪,那么就我们现在的地球来讲,佛出生前,是无佛时代,无佛时代,只有独觉,那么我们这个地球只有出生过一位佛,就是释迦牟尼佛。

佛为什么要来人间出生,他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经典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佛说过“吾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简单讲让你听的懂的意思就是,我以一件大事的缘故,所以才来出生人间,那么这件大事是什么事呢?就是令众生转迷成悟,转凡成圣,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那么释迦牟尼佛累劫修行,都详记载于《佛本行集经》,释迦牟尼佛并不是第一次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他已经往返娑婆8000次了,所以佛并不是说是地球的专利品,在佛经里,都是讲娑婆世界,而10亿个太阳系,有多少个地球,所以在我们现在这个地球形成前,佛就已经在努力修行了,不是只有地球才有生命的,这在佛经里讲的很清楚,有无量的他方世界,无量的他方(其他星球)众生。佛教的宇宙观很广大的。

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简单说派名 首先分大乘和小乘,中国主要以大乘为主。大乘又分显教和密宗,密宗一部分是在明朝时候,被从中国赶到日本去了,叫做东密,这一支在教法上不够完备,另一支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藏密了。

咱们这里的大乘还主要是显教,谁都能看,都能学的:最普遍的就是净土宗了,也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以后再好好修行的,另外还有禅宗,天台宗,莲宗,华严宗,法相宗,俱舍宗等等宗下又分派,最明显的就是禅宗了,比方有临济、沩仰、云门、法眼和曹洞。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传法中国佛教中的十大宗派是哪些?

1、三论宗

2、唯识宗

3、天台宗

4、华严宗

5、禅宗

6、净土宗

7、律宗

8、密宗

9、俱舍

10、成实 中国佛教共分为十宗。由于佛教传入东土,与中国文化融和,祖师大德们在义理的发挥,或修持的方法上,各有所专,自成一家,形成宗派,但并非思想上的分歧。例如:禅、净、密各宗,皆具修持特色;其中律宗深入研究律仪、心法,属于行为与起心动念的制约、引导,贯通于其他各宗各派。华严、天台、唯识、三论、俱舍、成实等六个宗派,均属义理的阐释,各有重点,兼弘则可触类旁通。以上合计十宗,其中俱舍、成实宗为小乘,其余八宗皆为大乘。大乘八宗的特色我们可以用四句话涵盖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大小乘十宗,在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中,或扮演阶段性的过渡桥梁角色,或在思想领域绽放奇葩,或在生活修行上成为具体实践的日课,各有特色,相辅相成地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共同彰显了佛法的奥义。

禅师的名字,由于各教一方,遂成派名。收集佛教信息,如寓言故事,术语,最好是有情节性、画面感的。佛陀割肉喂鹰的本生故事,佛陀的故事,全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莲文化与哪种(宗教)文化有关?举例说明。俗语成语来源于佛教?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五体投地”

“无事不登三宝殿”

“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

“临时抱佛脚”

“解铃还需系铃人”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宁拆三座庙,不毁一门亲”

“色即是空”

“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阎王叫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来源于佛教文化的用语 :

例如“一刹那”、“口头禅"临时抱佛脚等。

三生有幸:佛教称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这个成语形容幸运无比。多用在初次见面的客套话。

大显神通:神通,佛教、道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泛指高超的本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充分显示自己高超的本领

一尘不染:佛家称外界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了物欲,不被六尘所沾染,保持心地洁净。现用来比喻做官清廉,或人品纯洁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用来形容环境或物体非常洁净。

花花世界:《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后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志愿:出于《华严经•入法界品》,泛指志向意愿。

抖擞:抖擞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法苑珠林》中说:“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灰尘。”抖擞,后来的意思是振作、奋发等。

江湖:江西、湖南古时禅风极盛,由此而泛指禅僧为江湖。

一刀两断:《五灯会元》卷中有:“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意谓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后“一刀两断”多比喻干脆利落。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当头棒喝,顶礼膜拜,五体投地,四大皆空,面壁九年,降龙伏虎。

轮回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三生有幸 大千世界 立地成佛

自作自受 醍醐灌顶 镜花水月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解铃还需系铃人

为了便于读者的记忆,再将六识、六根、六尘的名目,抄录如下:

一、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古人有云:四大皆空、五根清静、六神无主,分别是哪四大?哪五根?哪六神?

日常用语中的佛教文化(日用而不知)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爱河、烦恼、浩劫、流通、欲火、宿命、弹指、随缘、面壁、相应、宗旨、悲观、单位、净土、习气、正宗、无边; 口头禅、野狐禅、门外汉、开眼界;

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十八罗汉,十恶不赦、七手八脚、顽石点头、恶口伤人、称心如意、借花献佛、家贼难防、羚羊挂角、森罗万象、雁塔题名、皆大欢喜、顺水推舟、看风使帆、味同嚼蜡、单刀直入、空中楼阁、一心不乱、一丝不挂、功德无量、本来面目、电光石火、叶落归根、四大皆空、头头是道、对牛弹琴、天花乱坠、无风起浪、三头六臂、大千世界;

十八层地狱、一报还一报、药医不死病、八字没见一撇; 挂羊头,卖狗肉;无事不登三宝殿;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十大经典佛教用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生活中的佛教用语

1.浮屠: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句中的「浮屠」原来解作佛塔,整句的意思是「救人性命,功德无量,远胜为寺庙建造七层佛塔」。其实,「浮屠」本是梵语Buddha的音译,意思即是「佛陀」,指释迦牟尼。后来大概因「屠」字令人联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词语,所以渐渐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级浮屠」的「浮屠」,梵语是Buddhastupa,音译后的略称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

2.刹那:「刹那」是梵语ksana的音译,意思是一瞬间,古印度以「刹那」作为最短的时间单位。佛学著作之中,有说一弹指顷(顷即短时间)有六十刹那,又有谓一念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生即发生,灭即消灭)。看来佛学中的「刹那」是可数的。「刹那」后来被广泛运用,撇除佛学的涵义,它所表示的就是难以量化的极短暂的时间。

3.世界:佛教《楞严经》:「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佛家语中「世」即是时间,「界」是空间,「世界」所指的就是整个宏观宇宙。「世界」成为常用语后,所指的只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4.不二法门:「不二法门」现解作「唯一的途径、方法」,原来这个词语本是佛教用语。「不二」的意思是平等而无差异,是佛教的一种哲理;而「法门」就是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在佛教八万四千个法门之中,「不二法门」是可以直接入道的、最重要的法门。

除了以上的例子,「菩萨」、「罗汉」、「夜叉」、「舍利」等词,甚至「恒河沙数」、「回头是岸」等成语,也是出自佛经。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可以查查词典,或翻看相关的书籍。

禅修资讯文章列表

五台山兴办佛学院培养新一代高僧名尼

古寺地宫惊现鎏金喇嘛塔

海内外佛教界将首次公祭炎帝

关山慧玄无相大师的禅风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

佛光山中天寺盂兰盆孝亲报恩法会圆满

僧圆性法师《倘佯在花雨里》东禅馆展出

珠海普陀寺首届六祖禅短期出家于10日结束

黄梅四祖寺第四届禅文化夏令营隆重开营

广州“禅修旅游”受白领热捧

广州38名中小学福利生短期出家引热议

80名都市人佛门内减压

佛教八识

佛家所说八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眼识——眼睛——色(形象);

2、耳识——耳朵——声(音声);

3、鼻识——鼻于——香(香奥之气);

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

5、身识——皮肤——触(感受冷热痛痒);

6、意识;

7、末那识,又叫污染识;

8、阿赖耶识。

在此八识中,有一个共同的心识,决定着前五个心识的取舍与认识作用,那就是意识。例如:一幅图画,某甲看这画是眼识在作用,然而能使他兴起赞叹、留恋、回想等心理活动者,却是第六识——意识在取决;如果某乙同样看这幅画,同样的眼识作用后,其第六识——意识却发出厌恶、排拒等心理活动,这便证明了:人的意识不同,故反应不同。由此可知,基本上人的五识是差不多的,而每个人的反应行为却不尽相同,其关键便在每个人的意识不同!平常我们说:“我想„„”或“我喜欢„„”、“我不要„„”等等,其实都是第六识——意识的活动作用。

佛教所说的三大类烦恼: ①根本烦恼——贪、嗔(急怒)、痴(愚痴)、慢、疑、恶见6种。

②八大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③十小随烦恼——愤怒、仇恨、结怨、虚诳、奸诈、欺骗、倨傲、迫爱、嫉妒、自私。

佛教认为人之有吉凶祸福,因为人的“心”不时有各种烦恼和意念,然后会诸言行,成为招引吉凶的基因,久而久之的重复出现,便形成习惯,根深蒂固后变成性格,性格又决定其命运。

因此,“心”不但成为人“心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连锁因果的根源,也成为个体轮回的根本所在了。

名僧风采列表

[浙江]印悟 [湖北]果胜 [浙江]昌峰 [浙江]慈满

[广东]弘隆 [湖南]延藏 [湖南]宗显 [广东]满如

[广东]自度 [浙江]福文 浙江]峙宇 [陕西]增勤

[广东]大愿 [山东]印慈 [四川]胜精 [宣

[四川]素全 [四川]素慧 [河南]寂灯 [弘

[河南]果建 [云南]能寿 [四川]觉行 [智

[陕西]正竖 [陕西]界明 [陕西]宽昌 [竹秀南

[江西]坚明 [江西]证通 [江西]纯闻 [明

[江西]养空 [江西]无非 [江西]道云 [四川]隆河南]妙上海]果日本]则江西]净江西]坚量

[江西]妙乐 [江西]佛音 [江西]妙安 [江苏]隆相

[浙江]怡藏 [浙江]允观 [浙江]贤崇 [航

[江苏]昌鉴 [江苏]秋风 [江苏]秋爽 [修

[江苏]心澄 [重庆]身振 [浙江]光泉 [义

[重庆]正刚 [江苏]普仁 [福建]法源 [云

[福建]忠明 [福建]净心 [福建]竺冰 [华

[湖北]印广 [湖北]圣君 [江苏]随学 [见

浙江]惟江苏]能江苏]传福建]法湖北]祖安徽]宽 [湖北]隆印 [江苏]能超 [黑龙江]正修 [湖南]宝昙

[湖南]大岳 [湖南]怀泉 [江苏]常静 [江苏]闻谛

[江苏]心悦 [湖北]宗辉 [辽宁]义辉 [隆

[重庆]正智 [辽宁]净慧 [山西]广波 [满

当代大德列表

[中国大陆]妙灵 [苏达摩耶提拉

[中国台湾]印顺 [国大陆]明旸

河南]演广东]宏泰国]中 [中国大陆]赵朴初居士 [其他地区]仁俊

[中国台湾]南怀谨 [其他地区]乐渡

[泰国]颂德雅纳桑瓦喇 [菲律宾]唯慈

[新加坡]隆根 [拿大]性空

[加拿大]诚祥 [国香港]圣一

[中国香港]觉光 [国台湾]惟觉

[中国台湾]星云 [国台湾]证严

[中国大陆]一诚 [国台湾]圣严

[中国大陆]本焕 [国大陆]学诚

[中国台湾]净空 [国大陆]大安

[中国大陆]圣辉 [国大陆]净慧

加中中中中中中中 [泰国]仁德 [泰国]仁兆

第二篇:佛教基本知识(范文模版)

【选择题】

③1.内心起瞋恚,要以①因缘观②不净观③慈悲观对治。①2.人是众因缘和合而生,故名①众生②化生③人生。③3.人所居住的国土是①西牛货洲②北俱卢洲③南赡部洲。③4.佛陀在①七叶窟②王舍城③鹿野苑 为五比丘说法。③5.佛陀告诉我们人生有①四苦②八苦③以上皆是。

①6.声闻是听闻到①四圣谛②十二因缘③三法印 而悟道。②7.佛陀的侍者①迦叶②阿难 ③目犍连。

①8.断除三界烦恼的圣人是①阿罗汉②菩萨③神明 ③9.弥勒菩萨住在①四天王天②忉利天③兜率天。②10.净土宗的莲池大师是指①慧远②祩宏③憨山。

②11.称为妙吉祥的菩萨是①普贤②文殊师利③观音菩萨。

②12.在家的菩萨戒是受①六重四十八轻戒②十重四十八轻戒③六重二十八轻戒。③13.菩萨初地是①发光地②离垢地③欢喜地。②14.僧伽是①涅盘义②和合众③杀贼义。

②15.吾人所居的娑婆世界,经中称①五浊恶世②三浊恶世③十浊恶世。③16.佛教最短的经是①普门品②弥陀经③心经。

②17.净土三经是指①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②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③18.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经典是①般若经②法句经③四十二章经。①19.欲行菩萨道,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发菩提心②不放逸③禅定。②20.第一位到中国的有名译经家是①安世高②鸠摩罗什③圆测。

③21.佛陀开示弟子当精进不放逸,因为人命在①数日间②饭食间③呼吸间。③22.何谓三藏?①佛、法、僧②戒、定、慧③经、律、论。②23.天台宗以哪部经为依据?①华严经②法华经③楞严经。

②24.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是①目犍连②舍利弗③大迦叶。

①25.八正道中,属于慧学的有①正见、正思惟②正语、正命③正定、正精进。②26.佛教是属于怎样的宗教①乐观的宗教②实观的宗教③悲观的宗教。①27.佛陀弟子中,多闻第一的是①阿难②富楼那③阿难陀。28.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观音菩萨的道场是(②),文殊菩萨的道场是(①),普贤菩萨的道场是(d),地藏菩萨的 道场是(c)。

①山西五台山 ②浙江普陀山 c、安徽九华山 d、四川峨嵋山 ①29.《维摩经》的理想世界是①人间净土②十方净土③东方净土。②30.佛教史上第一座精舍为①只园精舍②竹林精舍③山谷精舍。②31.六度的正确次序是 ①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②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③忍辱,持戒,布施,精进,禅定,般若。④精进,忍辱、禅定,布施,持戒,般若 32.四大菩萨中,观音菩萨代表(③),文殊菩萨代表(①),普贤菩萨代表(②),地藏菩萨代表(④)。

①大智 ②大行 ③大悲 ④大愿 ④33.西方三圣是。

①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 ②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 ③阿弥陀佛,普贤菩萨,观音菩萨 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②34.我们应当以①研究观察的态度②正见③众人的话 来认识世间上的善恶。②35.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是修习①得神通②戒定慧③死后升天。①36.东方三圣是()。

①药师琉璃光如来,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 ②药师琉璃光佛,弥勒菩萨,地藏菩萨

③药师琉璃光如来,虚空藏菩萨,常精进菩萨 ④药师琉璃光如来,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

②37.佛教以莲花代表①智慧②清净③不贪着。

②38.佛门的四众弟子是指。

①沙弥,比丘,沙弥尼,比丘尼 ②在家的男居士和女居士,出家的男众和女众 ③方丈,当家,居士,清众 ④菩萨,罗汉,出家人,居士

①38.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①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②中道实相③诸法性空。③39.普贤骑象表示①慈悲②智慧③行愿之威猛。

①40.佛弟子做人的基本道德是①五戒②八关斋戒③菩萨戒。③41.佛教教义异于其它宗教的特质是①和平②持戒③缘起。③42.佛法所说的空是指①空空洞洞②财色酒气③无自性之义。②43.佛教讲的三毒是指()。

①烟草,老鼠药,海洛因 ②贪欲,嗔怒,愚痴 ③杀生,邪淫,偷盗 ④砒霜,敌敌畏,烈酒 ①44.佛陀十号之一的两足尊,其含义是指

①因佛在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贵者,又两足是指佛福慧两具足。②佛陀的两只脚最为尊贵。

③佛陀擅长飞毛腿,走路没有人能赶得上,所以称为两足尊

④佛陀的神足通能刹那万里,来去无影无踪,一切菩萨罗汉所不能及,因此称为两足尊。③4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段经文出自

①地藏经 ②妙法莲华经 ③金刚经 ④六祖坛经 ③46.波罗蜜是指①菠萝②甚深智慧③到达彼岸。③47.三宝是指

①精气神 ②日月星 ③佛法僧 ④戒定慧

③48.檀那是①檀香木的一种②维那法师的尊称③施主的意思。

②49.「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称为①三种无常②三法印③三乘道。③50.五戒不包括①不饮酒②不杀生③不旅行。②51.优婆塞和优婆夷分别是指

①女居士和男居士 ②男居士和女居士 ③出家男众和出家女众 ④老人和年青人 ③52.有一尊菩萨手握利剑,骑狮子座上,他是

①观音菩萨 ②普贤菩萨 ③文殊菩萨 ④地藏菩萨 ③53.《心经》中的观自在菩萨又称为

①弥勒菩萨 ②地藏菩萨 ③观音菩萨 ④文殊师利菩萨 ①54.四恩是指

①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②父母恩、佛恩、天地恩、老师恩 ③医生恩、国王恩、父母恩、朋友恩 ④佛陀恩、亲戚恩、父母恩、朋友恩

③55.三法印是辨别佛法与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 ①持戒,修定,发慧 ②布施,忍辱,禅定

③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④供养三宝,常念阿弥陀佛,做早晚功课 ②56.诸供养中以法供养功德最大,法供养是指

①做社会慈善事业

②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③到寺院里给僧人供养素斋 ④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见义勇为。③57.佛教说的四大皆空是指

①酒色财气四大皆空 ②组成世界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并不存在,所以叫空 ③组成世界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本身没有不变的实体,是缘起性空的 ④看破红尘就是四大皆空 ③58.现世在此世界成佛的是释迦牟尼佛,那么下一个在此世界成佛的是()

①燃灯佛 ②迦叶佛 ③弥勒尊佛 ④阿弥陀佛

③59.人生最大的错误是①杀生②妄语③邪见。

③61.四圣谛包括①苦谛、集谛②灭谛、道谛③以上皆是。②62..中国禅宗第六祖是①莲池大师②惠能大师③慧可大师。③63..印度中观学派的创始人是①无着②舍利弗③龙树菩萨。②64..佛教的教主是①观世音菩萨②释迦牟尼佛③阿弥陀佛。③65..净土宗的修持不求①念佛②发愿③神通。①66.中国佛教于①东汉②唐朝③明清时传来中国。

②67.以下何部经典不是谈般若空性①心经②四十二章经③金刚经。①68.佛教不以修持①神通②缘起③无常为目的。③69..佛教弟子包括①出家僧众②在家信众③以上皆是。①70..念佛的目的是①清净自心②求名求利③求佛摩顶。②71.以下何者不是佛教徒应有的行为①持戒②贪污③布施。

②72.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饮酒①不淫②不邪淫③不手淫。①73.三论宗的三论系指中论、十二门论①百论②俱舍论③大智度论。

③74.八苦中,指因身的不协调所引起的是①怨憎会苦②爱别离苦③老、病、死苦。②75.「住胎如处牢狱,出胎如被山夹」,是指八苦中的①求不得苦②生苦③死苦。①76.观十二因缘而(1)悟道者,称为①缘觉②声闻③菩萨之义。①77.六度中的禅定波罗蜜是用来对治①散乱②愚痴③瞋恨。②78.苦、乐、不苦不乐是属于①触②受③取 的范围。②79.佛陀于①蓝毘尼园②拘尸那罗③鹿野苑 入涅盘。①80.佛陀初转法轮之地是①鹿野苑②蓝毗尼园③拘尸那罗。

①81.佛陀入涅盘前所度的最后一位弟子是①须跋陀罗②阿难③舍利弗。

②82.佛经有云「人有三事胜过诸天」,即①戒、定、慧②忆念、梵行、勤勇③贪、瞋、痴 ③83.净土九品的中品人士,发的是①菩提心②增上生心③出离心。①84.修学佛教五乘共法,仍应以①归依三宝②行六度③布施 为第一条件。③85.学佛应以①布施②正定③正见 为首要。

①86.正见就是①正确的见解②正当的职业③正确的视野。③87.凡由思心所力|意志力所推动的,都是①命②运③业。

②88.杀父、杀母等五无间业,来生将堕①阿修罗道②地狱道③畜生道。②89.诸业在没有受报以前是①可以抵消②不会失坏③有钱可以化解。③90.人死了①一定为鬼②一定升天③要看生前的善恶行为而定。③91.供养父母是属于①悲田②敬田③恩田。

②92.十善业当中比例占最多的是①身业②口业③意业,故不可不慎。③93.修定主要依于①布施、持戒②慈心、悲心③慈心、净戒。②94.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出自①法华经②华严经③阿弥陀经。③95.哪一部经是佛无问自说①金刚经②六祖坛经③阿弥陀经。②96.三昧水忏的因缘起于①玉琳国师②悟达国师③中峰国师。

①97.人天三福行是①布施、持戒、禅定②戒、定、慧③布施、爱语、同事。③98.完全断尽贪瞋痴不再轮回生死的圣者,是指①菩萨②佛陀③阿罗汉c以上皆是。②99.民国初年,提倡人生佛教的是①弘一大师②太虚大师③虚云老和尚。①100.被中国佛教尊为「八宗之祖」的是①龙树菩萨②马鸣菩萨③世亲菩萨。①101.以诵《阿弥陀经》为主的忏仪是①三时系念②三昧水忏③梁皇宝忏。②102. 智者大师是①三论宗②天台宗③华严宗 的祖师。②103.在家学佛的男众称为①优婆夷②优婆塞③式叉摩那。

c104.佛是①功德具足②自觉、觉他、觉行圆满③福慧双全之圣人c以上皆是。③105.二乘人是指(3)94. ①人、天②富人、贫人③声闻、缘觉。③106.三界是①你、我、他②佛、法、僧③欲界、色界、无色界。①107.四生是指胎生、卵生、湿生、①化生②旁生③往生。

②108.三毒之一的「贪病」,要以①慈悲、忍、禅定②知足、舍、持戒之法来对治。

①109.菩萨所修的四摄法是指①布施、爱语、利行、同事②苦、集、灭、道③菩萨、声闻、缘觉。

①110.「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句话是①太虚②虚云③圆瑛大师 所说。③111.下列何者是佛教信仰的仪式?①进香、建醮②扶乩、烧王船③皈依三宝、受八关斋戒。③112.人间佛教的意义①由人修行而成佛②将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③以上皆是。

①113.佛教教旗,是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所放出的色光制成的,此色光有①五色②六色③七色。②114.六道指①天道、地道、人道、鬼道、地狱道、菩萨道 ②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③君、臣、父、子、师、友 六种世界。

②115.人在睡觉中,有时前六识不起作用,但不是死亡,因为有①第六识②第七识③第八识 执持根身。②116.三藏十二部经指的是①经的内容②将佛陀所说法,依形式与内容所作的分类③经的数目。③117.守戒是①自己好就可以,不管他人感受②守好三纲五常之戒③以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名誉、身体等为原则。

①118.三恶趣,悉由烦恼的①贪、瞋、痴②憍、怒、诳③慢、执、见 所召感的业报。

③119.近代佛教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现代佛教星云大师倡导①寺院②祖师③人间生活 的佛教。②120.「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句话的出处是源自①金刚经②法华经③华严经。

②121.四正勤是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①未生善令不生②未生善令得生③未生善令增长。

③122.释迦牟尼佛比弥勒菩萨早九劫成佛,原因在于①修行赞叹法门②修难行能行的菩萨道③以上皆是。②123.菩萨所修的六度法门,善心布施可以度化①瞋心重的人②悭贪不舍的人③散乱不定的人。c124.人死之后,有三种力量会决定他的上升或下堕:①随重业②随习气③随意念c以上皆是。③125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意译为①三种菩萨道②万德庄严③无上正等正觉。②126.依维摩诘经所示「居士」的意思是指①退居隐逸者②在家学佛的人③已受在家菩萨戒人 ③127.亲属过世或欲超渡,应多为亡者①布施修福②诵经礼忏③以上皆是。①128.佛教传到中国后,由①陈思王曹植②梁武帝③武则天,根据印度与西域的梵音,配合中国的因调,首先作

成了渔山梵呗。

③129.人天果报以①布施、持戒、忍辱②布施、持戒、爱语③布施、持戒、修定 为主。①130.不绮语是指①不说无意义的话②不说粗鲁、使人难堪的话③不说挑拨离间的话。②131.持戒的根本精神是基于①羡慕持戒的功德而持戒②本于慈悲而自愿持戒③希望三业清净。③132.佛和菩萨都具有高尚道德、人格圆满。因此我们礼拜诸佛菩萨是①对佛菩萨恭敬、尊重的表现②以佛菩萨

作为自己做事的模范,由此引发自己内在的自心佛③以上皆对。③133.可以用来验证是否何乎佛法旨者的是①八正道②四正勤③三法印

①134.中国佛教史上唐代著名的高僧,曾于七世纪到印度取经的是①玄奘②义净③法显 大师。①135.苏东坡因佛印禅师一句话,而输掉御赐的玉带,此句话是

①四大本空,五蕴非有②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③见山是山,见水是水。①136.四无量心中,喜无量心是随喜他人的喜乐;舍无量心是

①心住平等,不偏爱人,也不偏恨怨敌②舍去一切的荣华富贵③以上皆对。②137.何谓随喜功德?

①顺从众生的心意,为众生服务②见到众生做善事,内心感到欢喜 ③以许多珍贵的物品供养佛陀和十方菩萨。

①138.十善业又分身、口、意三类,意善业有三,是指

①离贪欲、离瞋恚、离邪见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

①139.俗话说:「家家弥陀,户户。」可见佛教在中国社会影响至深且广①观音②势至③文殊 菩萨。

②140.人死后,是依①灵魂②业力③上帝 决定往生趣向。③141.佛历元年是由什么时候算起? ①佛陀出世时②佛陀证悟时③佛陀入灭时算起

③142.目前中国佛教出家众受菩萨戒后,头顶上燃戒疤是

①佛陀所规定的②国家所规定的③是出自个人发心,与教规或个人在教中地位无关。②143.念佛法门是:①老太婆②三根普被③出家人 的修行法门 ③144.佛门中,为什么常有拜忏的法会? ①借着礼拜诸佛功德,而清净业障,增长福报 ②用清净的心为众生和自己求忏悔 ③以上皆是。

c145.一般佛教徒经常诵读的经典是:①普门品②弥陀经③金刚经c以上皆是。

③146.修行不问是与非、有理与无理,这是什么心呢?①无怨的心②无谓的心③平等的心。c147.进入佛堂,应有那些礼貌?①不得涕唾②不得高声谈笑③不可任意批评c以上皆是。③148.佛教用什么东西供佛最为适宜?

①十供养(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②三供养(身恭敬、口赞佛、意随喜)③以上皆是

c149.经本应如何放置?①置于高处、净处、正处②不与秽物同放在一起③放在众书之上c以上皆是。②150.超荐亡灵时,诵持什么经最适宜?①楞严经②弥陀经、往生咒③圆觉经

c151.为人祝寿时,最适合诵什么经祝福?①普门品、大悲咒②金刚经③心经c以上皆可。②152.三藏十二部经指的是①经的内容②将佛陀所说的法,依形式与内容所作的分类③经的数目 ②153.「因果定律」是 ①只有信仰佛教的人,才会受因果业报,只要不信仰佛教,便不受因果定律所支配 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管何种宗教信仰的人,都受因果定律支配 ③这不过是佛教用来规范人的方法罢了。

③154.下列各经典中,属于佛教者为:①龙华真经②血盆经③法华经 ①155.中国佛教第一座佛教寺院是①白马寺②招提寺③永平寺 传来中国 ②156.佛教的「万法唯识」,这是①华严宗②法相宗③天台宗 的主要思想。③157.世亲是①中观②禅宗③唯识 思想的弘扬者

c158.六度中不受外境所惑,保持清明的心境,来判断非、邪恶的是指①布施②持戒③忍辱c.智慧 ③159.菩萨以慈、悲、喜、舍四种精神,度无量众生,称为①大菩提心②阿罗汉心③四无量心 ②160.阿弥陀经是①法相宗②净土宗③密宗,所依的经典 ③161.佛陀在世时,印度最忠诚拥护佛法的国王是

①阿育王和波斯匿王②频婆娑罗王和优填王③频婆娑罗王和波斯匿王 ③162.佛陀初转法轮是宣说①十二因缘②三法印③四圣谛 ①163.十善业中,属于「身」的三善业是指

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③不贪、不瞋、不痴

②164.密宗所谓「三密相应」是指①心、意、识②身、口、意③知、情、意,与佛相应。②165.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内容是①六度②缘起法③八正道

①166.佛门中的「四大」皆空是指:①地、水、火、风②酒、色、财、气 ②167.佛陀告诉弟子们,佛涅盘后应以①苦行②戒法③弥勒菩萨 为师。①168.佛陀在那一部经中宣说断善根的阐提也可成佛①法华经②涅盘经③以上皆是 ③169.佛教的出家人姓「释」是由①玄奘大师②六祖大师③道安大师 所提出。【判断题】(每题3分,共10题,对的打√,错的打×)

一、佛陀胸前有一个标志表示万德圆满,本来并非文字,武则天创造文字时才被称为文字,这个字正确的写法是卐(×)或是卍(√)。

二、佛教认为世界是如来佛创造的,信仰他的人不论生前做善事恶事死后都可以往生到天堂,不信仰他的人一定被打落地狱受苦(×)。

三、佛教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骑的是六牙大白象,表示菩萨修大乘六度万行,能度无量的众生(√)。

33.佛教徒诵持早晚课,有何目的?了解【自己的内心】、【自己犯错的来源】、【清净自心】、增长道念与福德。

34.为什麼要拜佛?因为【思念】而拜佛、为【尊敬】而拜佛、为【感恩】而拜佛、为【成佛】而拜佛。35.见到佛像应该如何?【问讯】、合掌、礼拜、【瞻礼】、围绕、【观想】。36.看经时应该如何?【体会经义】、默看默记、【不要草率】如对圣贤。37.念佛注意的要点是:要虔铡ⅰ疽辞小俊ⅰ疽獝a久】、【要专一】。

38. 《生经》中,佛陀开示弟子阿难:「已求归依,以【法】为证,归命【经典】。」 39.梁武帝请宝志禅师为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名之为【梁皇宝忏】。40.佛陀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者是【阿难尊者】。41.近世纪以来最早提倡人间佛教的是【太虚】大师。

42.华严三圣是:【毗卢遮那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 43.佛光会是国际性的【佛教人民团体】组织。

44.人是由【四大】、【五蕴】的假合,故又名为有情众生。45.涅盘是【寂灭】、【解脱】的意思。46.佛光山的法脉承自【临济宗】。47.般若有三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方便般若。48.布施的种类有三,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49.六大根本烦恼是指:【贪】、【瞋】、【痴】、【慢】、【疑】与【不正见】。50.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51.四圣谛中的道谛,主要的修习法门是指【八正道】。

52.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行者是应修持【六度波罗蜜】等广大行。

53.请列出您所熟悉的佛教法器,如:【大磬】。(尚有如:铛子、铃鼓、木鱼)54.修学佛法必须具备【闻】、【思】、【修】三慧。55.和佛光山有缘的人都可称为【佛光人】。

56.请写出你所知的三部经典【法华经】、【阿弥陀经】、【心经】。57.六祖坛经是【惠能大师】所叙述。58..佛教称晚餐为【药石】。

59.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60.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度众生。61..佛法的纲领是悲智双撸粢匀酥眢w为喻,【智】是目,【悲】是足。62.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63.诸供养中,【法】供养第一。

64.出家法师所穿的鞋子称为【罗汉】鞋。

65.在家居士如参加共修会或礼佛、诵经时,所穿著黑色宽袖大袍的衣服称为【海青】。66.供僧法会,通常是在农历【七】月举行。

67.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听到有人念【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68.八不缘起是指「【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69.佛经中,对三宝的譬喻:【佛】是大医王;【法】如药;【僧】如照顾患者的护士。70.四依法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71.众生流转生死的相状,可以用十二因缘及【惑】、【业】、【苦】来说明。72.佛说世界上有四事不可轻,即【小王子】、【小蛇】、【小火】、【小沙弥】。73.佛陀所说的世间正见,可略分为【有善有恶】、【有业有报】、【有前生有后世】、【有凡夫有圣人】。

74.业从造业与受报的时间来说,可分为三时业,即指【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75.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是指:【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或 【义净】。

76.《阿弥陀经》中所说「五根」是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77.明末四大高僧是指【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

78.【无住】的生活并不是叫我们不要生活,而是要我们抱持一种自在、不执著的生活态度,如偈云:「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79.佛教中的四众弟子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和在家学佛的男众(称)【优婆塞】,学佛的女众(称)【优婆夷】

80.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是指【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法相宗】、【禅宗】、【三论宗】、【密宗】、【律宗】。

81.佛光会员四句偈是: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82.菩萨的五十二阶位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83.中国境内第一位出家人是【朱士行】。

84.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85.「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化身」是【功德法】的 聚集。

86.经云:「【念佛】一句,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 87.法的意义,一般通指【任持自性】与【轨生物解】二义。88.【戒】、【定】、【慧】三学是佛教的实践纲领。

89.七佛通戒偈是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90.禅门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91.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听到有人念【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92.八不缘起是指:「【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93.现在中国佛教有五大大佛,东方的大佛是(灵山大佛)南方的大佛是(天坛大佛)西方的大佛(乐山大佛)北方的大佛是(云岗石窟大佛)中原的大佛是(龙门石窟大佛)

94.四弘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95.般若译成汉语是(智慧)96.中国佛教第一个寺院叫(白马寺)

97.地藏菩萨的弘誓愿是(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

第三篇:基本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本知识: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上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5.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

第四篇: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一、教育活动实践活动基本知识

1、主要内容:为民务实清廉。、切入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3、“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4、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5、环节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6、环节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7、环节三: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8、八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9、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

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

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

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

10、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五不开”原则,做到“六

要六不要”,达到“四个一”的效果:即坚持学习教育不深的不开,征求意见不广的不开,查找问题不准的不开,班子成员事先未沟通谈心的不开,没有准备发言材料的不开;要有主题不要偏离主题,要讲主观不要讲客观,要说实话不要说空话,要抓住要害不要纠缠枝节,要深刻剖析、触及思想不要纠缠旧账,要敢于批评不要无限上纲,最终达到有一个准确判断、有一个清醒认识、有一个深刻剖析、有一个清晰思路的“四个一”的教育效果。

11、教育系统“四项铁律”:学校出现乱收费和小金库,校长先免职后处理;学校中层领导不进课堂、不带本专业课一律免职;名师不带本专业课的,一律取消名师称号;局机关人员工作作风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停职三个月。

12、教育系统“六不准”:不准盛气凌人,挖苦讽刺、训斥来办事或反映情况的人员;不准乱收费,向学校摊派报刊、教辅材料、教学用具;不准在工作时间利用网络进行游戏,观看娱乐性影视片;不准在公共场所、办公室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和废弃物;对上级领导的决策部署,不准推诿扯皮,拖着不办,讲条件,打折扣。

13、教育系统校长“十不准”:不准乱收费。坚决杜绝学校擅自立项、提高标准和扩大范围的乱收费行为;不准玩忽职守。坚决杜绝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确保一方稳定;不准奢侈浪费。坚决杜绝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参与黄赌毒。坚决杜绝在工作期间打牌,严禁酗酒;

不准徇私舞弊。坚决杜绝校务不公开的行为,不得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不准大声训斥教师。坚决杜绝不尊重教师人格的行为;不准搞“家长制”。坚决杜绝“一言堂”的行为;不准擅离岗位,不履行职责。坚决杜绝上班期间私自外出的行为;不准违反财经纪律,坚决杜绝私设“小金库”的行为;不准选用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确定的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之外的教材。坚决杜绝强制学生购买教学辅助材料、书籍和各类商品的行为。

14、教育系统教师“十不准”:不准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观点和思想;不准参与赌博、酗酒等违反社会公德的职业道德的不健康活动;不准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强制学生购买教学辅助材料、书籍和各类商品;不准公开排列学生的考试名次,打击排斥后进学生;不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玩忽职守;不准用粗鲁言行对待学生家长;不准在教学活动中有使用通讯工具等影响正常教学的行为;不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有偿辅导活动;不准索要或变相索要学生及家长的钱物或参加谢师宴等。

15、教育“五评一访”:“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学校评机关、社会评教育”,“走进家庭、走近学生”千名教师访万名家长。

第五篇:基本知识

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知识

1、创先争优活动的时间安排?

中央于2010年4月作出决定,在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思想发动、安排部署阶段。2010年7月上旬前。全面争创、扎实推进阶段。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主要是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提高、深化提升阶段。2011年7月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着重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展新一轮创先争优活动。

2、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要求?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

3、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4、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二是党员队伍好。三是工作机制好。四是工作业绩好。五是群众反映好。

5、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二是带头争创佳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四是带头遵纪守法。五是带头弘扬正气。

6、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三亮三比三评”的内容?

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

7、松溪县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及方式?

活动主题:“亮身份、做表率、比奉献、创佳绩”;

活动方式:①亮明身份;②公开承诺;③自励自省;④领导点评;⑤群众评议;⑥命名授岗;⑦多岗提升。

8、松溪县“十百千党员示范工程”指什么?

创建十个党员示范窗口、一百个党员示范岗、一千个党员示范户,并通过群众评议和组织考评的方式,评选表彰“最佳党员示范窗口”、“十佳党员示范岗”和“百佳党员示范户”,并予以授牌。

9、什么是“168”党建工作模式?

“1”就是建立一套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机制; “6”就是村党支部带领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围绕新农村建设,按照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的“六步工作法”开展工作;

“8”就是发挥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的“八个方面作用”,即: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发挥组织实施作用、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团组织发挥生力军作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服务带动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协作互助作用、各类协会发挥参与帮助作用,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10、什么是“五要工程”?

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

11、什么是“南平机制”?

1999年南平市以下派干部为载体,致力探索从整体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运、一体运作”为主要内容,以科技特派员、下派村党组织书记、乡镇长流通助理、乡镇长及村主任金融助理、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助理等五支队伍为主体的“南平机制”。

12、松溪县的“四个一”捆绑帮扶机制指什么?

指“一位县处级领导、一位乡镇领导、一个以上县直单位、一位科技特派员”捆绑帮扶一个下派村,明确工作职责,实行专项考评,建立奖惩措施,有效整合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并直接导入农村,增强下派工作效果的机制。

13、松溪县核心建设工程“四强化一提升”工作格局指什么?

强化村党组织在农村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实现农村持续健康发展;强化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实现村级组织团结和谐;强化村党组织在村务决策的领导地位,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化;强化村党组织在民主监督中的领导地位,实现民主监督制度化;提升村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

14、社区党建“两增两创”指什么?

增强党员先进性,创造新型小康生活;增强党的活力,创建新型社区。

15、国有企业“四好”班子、“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分别指什么?

“四好”班子: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四强”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四优”共产党员: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

下载1佛教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1佛教的基本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本知识

    第一回 林和靖曾经沧海潘梦空逍遥法外 诗曰: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姜夔《过垂虹》 唐朝末年群雄逐鹿,黄巢起义军叛徒出身的......

    基本知识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 1、什么是精准扶贫? 答: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

    佛教寓言故事

    《佛教寓言故事》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序言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上.下集 阅读好书的儿童 提早学习慈悲与智能 据专家学者研究,十三岁以前的儿童如果大量阅读优良书籍,会使他......

    佛教邀请函

    篇一:中国西安佛教文化博览会邀请函1(2) 3 2015年西安佛事用品暨工艺收藏品博览会 xi’an buddhist supplies and vegetarian health exhibition in 2014 西安香文化博览会......

    佛教倡议书

    篇一:浙江省佛教界开展“创建和谐寺院”活动倡议书 浙江省佛教界开展“创建和谐寺院”活动 倡议书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和浙江省民宗委......

    王维佛教

    硕士生考核论文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佛教与中国文学 姓名:王维 学号:81020152 指导教师:龚贤 开课学期:研一下学期 浅析佛教对孙悟空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佛教的角度出发,简要......

    佛教知识

    佛教知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0分) 1. 释迦牟尼遁入山林,经过六年苦修,最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 2.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是在一个叫做(鹿野苑)的地方。 3. 依据佛经记载......

    佛教礼仪

    礼仪篇 《佛门礼仪》(视频,台湾海涛法师生命电视台制作) 三、修学标准: 1、合十的动作规范是怎样的?有何意义,一般用于什么场合? 合十即为合掌,是佛教徒日常生活当中最常用的礼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