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功教案 已经完成
《成功》教案设计
兴化市沙沟中学 王进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赅、焚、兀、晷。
2.领悟作者关于成功的基本观点,并体会其观点的独到、深刻之处。
3.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和语句的意义及在文中的作用。4.学习作者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
1.精读深思,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正确理解重点语句及作用。2.学习“谈话式”的语言风格特点,尝试对“成功”发表个人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用正确的成功观指导个人的人生。2.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教学重点】
1.归纳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突出中心,层次分明的写法。2.熟读精思,学会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3.用正确的成功观指导个人的人生。【教学难点】
1. 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2. 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和语句的意义及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重点突破】
1.采用“设疑激趣”的教学方法,引导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读诵结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作者的成功观,学习突出中心,层次分明的写法。
2. 搜集古今中外成功者的经典案例,丰富学生对“成功”的认识。
【教法导航】
1.教师采用“设疑激趣”的教学方法,引导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学习本文。
2.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学习简单的议论文。【学法导航】
1.初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解释。2.再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3.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画出重点的语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交流体会。【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一些有关成功方面的名人名言、经典故事、诗歌以及季羡林的生平事迹等,并自制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2.熟读课文,摘录文中的名言名句并弄清句意。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扫除字词障碍,熟悉课文,理清思路,学习写法。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同学们,成功是每一个人渴求的美丽花环。当你播下一粒理想的种子时,你编织成功美梦的小船就开始扬帆;当你不断为这粒种子洒下汗水时,你就正在驶向成功的彼岸。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创造机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季羡林先生的谆谆教诲吧。
二、作者简介
教师活动(以演示文稿形式展示)
季羡林,1911生,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学生活动 学生做笔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圈点批注”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1)将自己不认识的字在文中画出来,并借助工具书加上拼音、理解意思。
(2)把握观点,小组讨论,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讨论并归纳。
(3)摘抄本文引用的古代学者治学的名言,进行必要批注后,制成读书卡片。
学生活动
(以下内容可设计为演示文稿形式展示)(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言简意赅(gā¡)琐碎(suǒ)阑珊(lán)兀兀(wù)日晷.....(guǐ)焚烧(fén).(2)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第1层(1):借助字典,诠释“成功”,引出论题。
第2层(2-4):用公式提出自己的见解。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第二部分(5-10):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勤奋”是决定因素。
第1层(5-8):具体分析公式中的“天资”、“机遇”、“勤奋”三个因素。
第2层(9-10):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3)本文引用的古代学者治学的名言: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教师活动
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所以同学们在列段落层次提纲时,也就理清了作者论证的思路。
四、细读课文,了解特色
教师活动
1.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2.作为学者,作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4.反复诵读王国维的“境界说”,领会其中的深意,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它在文中的作用。(可以查阅工具书,然后小组讨论作答。)
学生活动(以小组讨论、归纳)
1、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
功之道,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啰唆。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
2、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要。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的阐释,指出其疏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无能为力”指的是无法改变,无法强求。天资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天资低,就更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机遇是别人的,是不期而来的,但是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对人成功的影响,其实是在偶然中蕴含着必然。作者说这两者的“无能为力”其实是为了突出“勤奋”的重要性,它对我们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天资是由天来决定,但我们可以利用勤奋来弥补。完全可以寻找和创造机遇,怎么能说是无能为力呢?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诗在这里的意思是写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应高瞻远瞩,选定目标。这是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为了成功吃尽苦头,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伊”指的是自己的预期目标。为了成功吃再多的苦也不后悔。这是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的是寻寻觅觅,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却悄然而至,令人欣喜无比。这是第三境。
作者引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来说明勤奋是成功之道。
五、小结
教师活动
1、本文阐述了成功与天资、勤奋、机遇的关系,指出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本文说理充分,逻辑紧密,语言准确,值得我们欣赏借鉴学习。
2、课后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学生活动
听老师小结本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背诵课文中引用的治学的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强化“熟读精思”,研究疑难语句,揣摩写作特色。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指名背诵文章中的治学名言并说说其含义。
2. 以“成功”为话题,引用搜集的资料,采用“谈话式”的语言风格,口头或书面发表一下自己的独到见解。中心突出,层次分明,不少于200字。
学生活动
1.背诵并说出相应名句的意思。
2.交流观点。
二、探究写作特色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互助合作,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学生活动(讨论、归纳)
1..结合实例逐一剖析。作者先谈“天资”问题,接着肯定勤奋的作用,然后说“机遇”。采用了层层深入,旁征博引的论证方法。
2.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小题大做,要言不烦。3.以谈话的方式论述问题,举重若轻,却并不随便。
三、“探究”与“积累”
教师活动
1.本文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引用了中国古代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试举例说明作者引用的目的。
2.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可是本文的事例却很少,我们是否可以就“天资”“机遇”“勤奋”中的某一部分,添加一些典型、新颖的素材?
学生活动
1.文章中所引用了中国古代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很有说服力,更好地突出了勤奋是成功的关键这一中心论点。另外文中所引用的“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四个关于勤奋的经典故事,家喻户晓,令人信服。(可让学生简单复述这四个故事的内容)
2.典型、新颖的素材 勤奋的事例:
【贾岛苦吟】唐代诗人贾岛作诗以苦吟著称,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送无可上人》中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琢磨了3年时间。众所周知的“推敲”的典故,也能够说明他的苦吟。
【曹雪芹落魄写红楼】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晚年饥寒交迫,靠朋友周济和卖画度日。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矢志不移,勤奋地撰写长篇小说《红楼梦》。他写作有一个奇特的办法:在铜笔帽里放着几块小碎墨,把墨泡开,连同毛笔一起插入笔帽里,把书写纸订成本子,跟笔裹在一起,用一块大包袱包着,往腰里一扎,外边罩上长衫,一点露不出来。在家闲坐,出门访友,想写就写。他花了10年心血,增删5次,才完成了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
【巴尔扎克深居简出】巴尔扎克深居简出,每当他写一部重要的著作,一天24小时内要工作16到18小时,接连两三个月不停。在这些日子里,他不露一面,就是知己朋友也不知道他的去向,但是不久他从地下钻了出来,高高地举起一本杰作,笑声洪亮,十分天真地为自己喝彩。他成了自己著作的奴隶。
福楼拜常年通宵达旦地伏案挥笔,书案上那盏带绿罩的灯终夜不熄。于是他的窗户也就成了塞纳河上夜间作业的渔人的灯塔,轮船航行的最可靠的船标。
凡尔纳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科幻小说家,自从他35岁那年发表第一部科幻小说起,平均每年有2到3部作品问世,是世界第一流的多产作家。然而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完稿后,先后寄了15家出版社,都被退了回来。凡尔纳一气之下,准备付之一炬时,他的妻子一把夺过,劝他不要灰心,再试一次。第16家出版社的经理赫哲尔读后,极为欣赏,不但决定立即出版,而且还与他订了一个为期20年的合同,他的科幻小说很快风行全球。
机遇的事例:
【临时安排出来的喜剧大师】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在一次临时安排的特别演出中,显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那时他才5岁,当喜剧演员的母亲在演出里嗓子突然哑了,她不得不离开舞台。面对一片混乱,有人建议让卓别林上台代替母亲表演。5岁的卓别林面对灿烂的为桃和挤满剧场的观众,无拘无束地唱了一首歌,接着又说又唱又舞,表演了几个节目,后来情不自禁地学着母亲沙哑的嗓音唱歌,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决定了卓别林今后的生活道路,成为杰出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飞来的遗产】美国有一位82岁的老翁,老伴早已过世,膝下无儿无女。他在1992年11月9日逝世前,留下遗嘱,将他50万美元的遗产赠给一位17岁的姑娘。生前,他的亲属提出异议,他却说:“她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个姑娘是一位在餐馆打工的高中生,而老翁则是这餐馆的常客。她看到老翁孤孤单单,就对他特别照顾,闲时还为他做杂务、读报纸。有时老人不来,她还要打电话询问。她的同事对她的做法也都非常钦佩。
天资的事例: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发了“神童”魏某的失意经历。魏某2岁识字过千,13岁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硕博连读。19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我们在同情魏某时,也不难发现,“天资”若无后天科学的呵护,也会停滞不前,“资”色全无。
四、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我们时常会羡慕他人取得成功,慨叹命运对自己不公,学完季羡林老先生的这篇文章,相信每位同学都知道该如何去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脚踏实地,勤奋不懈就能成功。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确定目标,勤奋努力,抓住机遇获取成功。
学生活动 听总结,获感悟。板书设计
成功
天 资 + 勤 奋 + 机 遇 ↓ ↓ ↓ 无能为力 自己决定 无能为力 勤能补拙 业精于勤 勤创机遇
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浩劫()
日晷()
言简意赅()
... 兀兀()
饶舌()
阑珊()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A、话不多,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B、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C、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D、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二、拓展练习
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并根据探究出来的结果再补充一个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
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学生补充材料四:
三、你人生的目标(预期)是什么?并具体规划一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你准备怎样去做? 参考答案
1、jié
guǐ
gāi
wù
ráo
lán2、言简意赅
错综复杂
家喻户晓
实事求是
3、参考: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4、观点正确,意思通顺即可。教学反思
本文对于学生而言,观点鲜明,通俗易懂。因此本设计方案侧重于对学生读书方法和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深读精思、拓展积累、说写训练。课堂上的“设疑激趣”的教学方法,不仅简化了教学步骤,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利于学生在合作讨论获得知识,接受教育。
《成功》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成功体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文章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具体问
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实录:
一、教学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季羡林先生对成功基本条件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季老先生看来,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天资、勤奋、机遇。(教师板书:成功、天资、勤奋、机遇)
教师:作者是怎样看待天资和机遇的呢?
学生甲:首先,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天资的差别,但告诫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天资,作者认为机遇也很重要,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的经历来阐述机遇的重要性。
教师:说得很好。(教师板书:告诫、亲身经历)。
教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成功之道。首先让我们明确教学目标。(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二、继续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1、文本理解:
教师:课文第七、九、十,三个自然段对“勤奋”这一重要条件进行了阐述和说明。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这几个段落。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齐读第七段。(学生大声的朗读)教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不仅声音宏亮读得很整齐,而且读出了文章的节奏。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来阐述“勤奋”这一重要条件的?(学生思考)
学生甲:作者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勤奋的事例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师:回答很正确,还有其他论据吗?
学生乙:作者还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句子:“焚膏油以继
晷,恒兀兀以穷年。”来说明勤奋是很重要的。
教师:很好,在这一段,季老先生主要运用了事实和道理来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教师板书:事实、道理)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第9段,看这一段作者又是如何来论述的?首先请1、2、3、4组的同学齐读这一段。(学生大声朗读)
教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来论述勤奋的呢?(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
学生甲:作者首先将机遇、天资、勤奋进行对比,指出天资、机遇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而勤奋是由人来决定的,突出了勤奋的重要性。
学生乙: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以外,还有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嘻;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来强调勤奋对于成功来说是最关键的。
教师:说得非常好。(教师板书:勤奋是成功的关键)教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们读最后一段,请大家认真听。(学生朗读后、其他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朗读的基本功很不错,这一段作者引用了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请同学简要的复述一下他的“境界说”。
学生甲: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人要有奋斗的目标,要有所追求。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人要刻苦努力。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教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想想,季老先生是怎样来评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的?
学生乙:季老先生说他的第一种境界是预期,第二种境界是勤奋,第三种境界是成功。
教师:王国维看问题的角度和作者的角度相同吗?作者引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有什么作用?
学生丙: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相同,作者引用他的境界说是因为
王国维的学说中包含“勤奋”的因素,因此季羡林先生借这一点再一次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教师:回答得很好。(热烈鼓掌)
2、文本质疑:
教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自主学习和相互探究,我们对课文的内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们还存在哪些疑问,请大胆的提出来。(学生思考)
学生甲:老师,既然文章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关键,那为什么不用“勤奋”作为文章的题目呢?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谁能替他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思考)学生乙:文章虽然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其实在课文中,作者认为天资和机遇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以勤奋为题目就不能全面的概括文章内容,有以偏概全的感觉,所以不能用勤奋这个题目。
教师:我非常赞同你的看法。还有其他问题吗?
学生丙:课文第六和第九段有两处使用了“不敢”这个词,这两词的意思相同吗?
教师:提得好,谁能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学生丁: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第六段中作者因为对那些自命天才的人非常的反感,对于他们的那种自命天才的行为是不可能去赞美的,所以“不敢”是“不可能”的意思。而第九段中的“不敢”是因为王国维是前辈学者,季羡林先生对他的学说不能轻易去评价,所以这里的“不敢”是没有“胆量”的意思。
教师:理解很准确。还有存在疑问的地方吗?
学生戊:第九段中,作者说,天资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并不是很正确。因为一个人天资虽然不好,但是只要他能刻苦努力,勤奋的话,他的天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古人不是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吗。这可以说明人的天资并不是由天来决定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天资的。
教师:请支持他的观点的同学给他点掌声 学生:一起鼓掌
教师: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吗?(沉默)
教师:好了,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的话,咱们可以利用其他时间一起探讨。
3、知识迁移:
教师:同学们,作者是中国的大学者。他的文章不仅在思想上有深度,而且在写法方面也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学了这篇文章以后,在写法上给你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甲:作者由设问引出论题,直接进入文章中心,显得明白清楚,干净利落。这对我们写议论文的开头很受启发。
教师:那老师让你写篇以《失败》为题目的文章,你将怎么开头呢?
学生甲:我的开头是:什么是失败?失败就是没有获得预期的理想。
教师:很好,学以致用。
学生乙:作者先提出自己的成功之道,天资+勤奋+机遇 = 成功 接着分析了成功的三个条件,最后重点阐述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这样层层深入,使文章条理清晰。我们写文章也可以这样逐层深入。
教师:层层深入是这篇文章的写法之一,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学生丙: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对天资、机遇这些相对次要的条件写得比较简单,而对勤奋这一重要条件进行详细的论述,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教师:对,说得很正确。(教师板书:详、略)还有其他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吗?
学生丁:作者在举用事实和道理作论据时也很有特色,旁征博引,很典型,很恰当,简明扼要,很有说服力。
教师:刚才有好几位同学谈了自己学了这篇文章后在写法方面所受到的启发。当然这篇文章还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说他的语言亲切自然,运用语言很得体等等。希望大家细心的去体会。
三、合作学习: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看着大屏幕。(多媒体展示人物图片及简
介,教师依次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奥云冠军刘翔、2005年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介绍的这些人都属于哪一类型的人? 学生:他们都是成功人士。
教师:对了,现在请同学们运用季老先生的观点分析探讨这些人成功的原因。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探讨,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学生以组为单位,认真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随堂指导)
学生甲:我认为比尔.盖茨成功靠的是天资,如果他是一个天生的傻瓜,他是不可能成功的。
学生乙:我认为比尔.盖茨成功靠的是机遇,因为他说:“我离开哈佛大学,从未后悔过,计算机的普及化势必到来。以后不再有更美妙的机会。”由此可见他的成功主要是他抓住了机会。
教师:有道理。那李嘉诚呢?
学生丙:我认为李嘉诚获得了成功靠的是勤奋,因为他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六、七小时。说明他的成功是由他的勤奋获得的。
教师:说得好,谁来说说刘翔和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成功的原因。学生丁:刘翔的成功是他很有运气,如果没有顾宝刚、孙海平两位教练的慧眼,他是没有今天的成功的。
学生戊:我认为他的成功靠的是天资,如果他没有天资,肯定是不可能有教练看中他的。
学生己:我认为天资、机遇、勤奋对于刘翔来说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少了哪一个都是不可能使他成功的。
教师:说得都很有道理。谈谈我们喜欢的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学生庚:李宇春靠的是天资,她如果没有唱歌的天赋早就被淘汰了。
学生申:其实能进入超级女生前十名的都是很有天资的,比如说周笔畅她们。但是最后的冠军却是李宇春,我认为她很有运气,其实这也是机遇。
教师:刚才,同学们对这四位成功人士成功的原因做了非常好的分析,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当然一个人获得成功,它的因素是很多 的,并不是单一的,有时需要我们多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好了,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就到这里了。
四、探究实践:
教师:对于成功的条件的看法,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未必相同,有的人可能认为勤奋更重要,有的人认为机遇和天资更重要,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体验就此展开辩论,在你看来,成功到底什么最重要。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辩论的主题:成功的条件 正方:要想成功勤奋最重要。反方:要想成功天资、机遇最重要。)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辩论必须抓住对方的薄弱之处进行反驳,同时必须有确凿的事实和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现在请大家准备一下,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小型的辩论会。(学生小声的讨论以后,教师宣布辩论开始)
学生(正方甲):我认为勤奋对于成功来说更重要。因为没有勤奋的话,哪怕天资再高也是没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比如说众所周知的方仲永,五岁能识字,七岁会写诗,但后来由于没有勤奋学习,结果还是:“泯然众人”,没有出息。(正方热烈鼓掌)
学生(反方甲):我认为机遇更重要。没有机遇,哪怕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比如说,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多半是勤学苦读的学子,但是由于生不逢时,许多人到头来苦读了一辈子,连一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就是很好的例子。(反方热烈鼓掌)
学生(正方乙):我们都知道陈景润在数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大家想想,如果他不勤奋的话,他能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吗?(正方热烈鼓掌)
学生(反方乙):我认为机遇更重要。最近美国一个权威机构做了一项调查。他们对美国最成功的200家大公司的总裁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中80℅的人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机遇,其中包括世界首富比尔 盖茨。由此看来机遇比成功更重要。(反方热烈鼓掌)
学生(正方丙):我认为勤奋更重要。世界级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小时侯学弹钢琴,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了坚持下去,在钢琴旁边放了一盆冷水,当手指滚烫的时候把手指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会儿再弹,后来终于成为了音乐大师,如果贝多芬没有当初的勤奋,我们今天是不可能听到他那优美的旋律的。(正方热烈鼓掌)
学生(反方丙):我认为机遇很重要,韩愈在《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明即使通过勤奋获得了才能,但是如果没有你发挥才能的机会,你也是难以获得成功的。(反方热烈鼓掌)
学生(正方丁):我认为勤奋很重要,有个成语叫“江郎才尽”南北朝时期的江淹,少年时候很有才华,写出了《恨赋》和《别赋》这样的好文章,但他后来贪图享乐,不再勤奋,结果再也没有任何成就了。由此可以说明勤奋是很重要的。(正方热烈鼓掌)
学生(反方丁):机遇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来说至关重要。项羽在鸿门宴上错失了刺杀刘邦的机会,结果落得个霸王别姬的下场。(反方热烈鼓掌)
学生(正方戊):司马光花19年编写《资治通鉴》、李时珍花27年写《本草纲目》、歌德花60年写《浮士德》,这难道不是勤奋的结果么?(正方热烈鼓掌)
学生(反方戊):天资对于成功来说最重要,姚明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他没有身高的天赋,他能到NBA球场上去打球吗?(反方热烈鼓掌)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辩论都很精彩,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都说得有理有据。现在让老师来讲一个故事,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天资并不是那么高,接受能力也较差,但他一直以来刻苦勤奋,最后拿到了某名牌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博士学位。而弟弟虽然天资较高,却很懒惰,最终只是在一所专科学校混了三年,并没有学到多少本领。兄弟俩一天同时去海尔公司总部应聘,毫无疑问,最终哥哥被录取,弟弟却不得不另谋出路。请大家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甲:勤能补拙。学生乙:勤能为机遇做准备。
教师:对了。(教师板书:勤能补拙、勤能为机遇做准备)由此看来,勤奋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你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以后觉得自己该怎么去做呢?
学生:我们应该刻苦勤奋学习。
教师:说得很好,老师希望大家先树立远大理想,然后努力去拼搏,将来肯定会成功的。
五、音乐欣赏: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放松一下。(教师播放音乐《爱拼才会赢》,多媒体展示画面,蓝色的大海上有一艘帆船在风浪中不断的前行)
六、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请以“失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第二篇:乡镇政府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乡镇政府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胡九光
据有关资料表明,始于1996年的撤乡并镇截至2004年9月30日已基本结束,全国乡镇总数降至37166个,比1995年减少9970个,据民政部计算,撤并乡镇共精简机构17280个,裁减财政供养人员8.64万人,减轻财政负担8.64亿元。乍看,成效不错,但细算起来,平均每个乡镇裁减财政供养人员不到2人,减轻财政负担不足2万元。因此说,以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撤乡并镇并未收到预期效果,两个乡并成一个镇后,只是党政一把手变成了一个,而其余的副职以下的政府职员却翻了一番,几乎相当于把两个乡政府合署办公,只是办公室变得拥挤一些。无怪乎有人说,撤乡并镇的最大成绩就是腾出了一些房子。对于这些乡镇来说,机构仍然林立、冗员依然繁多、效率照样低下,财政开支如故。实质上,乡镇改革的雷区并未踏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过渡。
一、乡镇政府本身就是一个“发育不全”的“怪胎”
我国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的传统,这个传统已沿袭了几千年,现行乡镇政府下设的行政管理机构诸如林业站、计生办、农机站、土地办等其实质是县级对口主管部门的代办机构,行政审批权一般的都在县级政府。乡镇政府虽然称之为政权机构,却并不具备相应的权力特征,这也是乡镇政府成为很多基层矛盾的始作俑者的根本原因。比如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在农村经常发生的乡镇机关干部暴力收税、暴力收费等事件,其根本原因是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交给的工作而不得已超范围行使权力。税收部门的干部直接收税若遇到拒不缴税的就可以认定为抗税,并有权按照税法的规定对之采取强硬的措施,如果把税收干部换成乡政府的机关干部就是另一个说法了,连老百姓都知道,乡政府的机关干部没有行政执法权,稍有越轨便身先触法。因此说,让乡镇政府的机关干部去收税或做其它行政执法工作是“明知其不能行而强其行”。因此说,乡镇政府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发育不全”的政权机构,这个“先天残疾”使乡镇政府走到了今天的两难境地。
二、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剧变为处于上层建筑范畴的乡镇政府敲响了下课的钟声。
应该说,乡镇政府尽管“发育不全”,但成立初期在贯彻党和上级政府的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家庭承包方面确实功不可没。家庭承包制度顺势改变了已经不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生产关系:土地、荒山、果树等主要的生产资料使用权已转移到农民手中;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和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就是说,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了。一个时期之内,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满足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广大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始于2000年完成于2006年的农村税费改革,使中国存在了2600年历史的农业税被彻底取消。税费改革决不仅是简简单单的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这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做出的进一步调整,这个调整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释放。然而,恰恰是这一调整之后的释放,一个“危机”迅速酿成并开始快速向乡镇政府袭来。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或变革与之相适应,而由各种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乡镇政府理所当然要接受变革的洗礼,现在,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洗礼已经来临。
乡镇政府下设机构的服务职能已被市场经济行为所代替或被发展的大潮所淘汰。
农技站、果树站、种子站、畜牧站等服务职能已基本被市场经济行为的服务机构所取代。
在现今的农业生产中,很多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都是通过包容高新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应用的方式到生产实践中的方式实现的,而那些包容着高新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流通则大多数是由民营资本运作的。比如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新品种,高产、优质的果树新品种、种禽种畜新品种以及化肥、农药、杀菌剂新品种等。
昔日无限风光的乡镇广播站随着电视台、电台、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普及早已基本上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大多数村级广播站成了村干部播送通知的大喇叭。
大多数乡镇的文化站由于缺少专项经费已很难“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被电视等主流媒体所左右。
乡镇政府部分下设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渐弱化、消失或转移。税费改革后,以掌管负担费中乡统筹部分为主要工作的农经站已变成一个“空壳”,剩下的工作仅仅是代管各村的帐目和遗留的债务。
畜牧站的动物检疫职能已移交给动物监督管理局垂直的下设机构。
各种农机具基本掌握在农民手中,农机站基本上没有农机可管,而对农机运输、驾驶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本来就没有下放到乡镇农机站。
春种秋收农民自己说了算,农民都想把自家的庄稼种好,无须乡镇政府操心,乡镇农业站(或农业助理)已经成了虚衔儿。税费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后,教师工资、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都是通过教育系统的条条管理来完成的,村办小学、乡办初中已成历史,乡镇教委(或教育助理)也已成为摆设。
总之,乡镇政府下设机构职能的消失、弱化和转移,标志着我国最基层政府职能的萎缩,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继续保留其机构及人员编制,不仅要继续承担庞大的财政开支,还将直接导致政府下设机构为寻求新的可供行使的公共权力而滋生出负面效能,这种负面效能比浪费财政开支更加可怕――它直接妨碍着社会生产力的正常发展。因此说,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剧变为处于上层建筑范畴的乡镇政府敲响了下课的钟声,乡镇政府的去留确实到了应该了断的时候了。
三、“全身而退”是乡镇政府的最佳归宿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乡镇政府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调整农业结构、振兴乡镇企业、保证财政税收、促进农村稳定等方面无疑是有功绩的。但历史是发展的,一个自身僵化的政权机构如果不能致力于自身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将被历史所扬弃。
关于乡镇政府何去何从,见仁见智者大致有以下五种观点:撤并论、彻底改革论、自治论、撤销论、派出论。
分析其内涵,上述五种观点可归纳为两大论点:改与革。撤并论、彻底改革论和自治论的实质是改,改的前提是保留乡镇政府。
撤并论以减少公务人员、节约行政开支为目的,最后难免落入重复多次的机构裁并、精简整顿的窠臼。
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是乡镇政府多年来所历经的改革路程。精简源于人员繁多,人员繁多源于机构臃肿,而机构臃肿则源于乡镇政府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工作侧重点的转移和机构设置分工过细。我们的政府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工作侧重点,为了加强某一项工作的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设置一个专门机构来从事这项工作,这种做法在我们的各级政府已经运用得驾轻就熟,乡镇政府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为了抓好果树推广工作就要把与果树相关的业务从林业站中分离出来专门成立个果树站,多了一个部门就又多了几个编制,也就顺利成章地多安排几个人;为了加强中小学教育,原本只有一个教育助理的便扩编成一个乡镇教委;为了加强扶贫工作便增设了扶贫助理这个编制。
至于乡镇政府的历次机构整顿都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儿并不费解,谜底简单的很:精简是假,应付是真。“令箭好出,屠刀难举”,即使上级要求精简人员的红头文件三令五申,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也得三思而行:精简裁人是伤筋动骨的事儿,轻者上访重者甚至会闹出人命来,靠什么精简?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施政绩考核,但这种考核的标准怎样确定?怎样考核才能做到客观公正?面对诸多难题,尤其是“熟人社会”里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绝大多数乡镇领导从“安定团结”出发,只好选择前文所说的假精简真应付。其应付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采取提高待遇等措施鼓励接近退休年龄的机关干部提前离岗;把部分人员分流到所谓的“经济实体”,来个“暗度陈仓”,待风头过后再“回归故里”或“官复原职”。
可以说,历经十年的撤乡并镇到最后收效甚微已经给撤并论做了一个彻底否定的答案。
彻底改革论主张乡镇政府可以保留,但要实行彻底改革,要把乡镇政府的职能来一个彻底转变,把一个管理型的政府打造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构想很好,但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目的是什么。政府机构职能消失了、弱化了、转移了,难道是为了安排这些闲置的政府工作人员使他们不至于“失业”给他们“找点儿活儿干”而出此“上策”?既便是主观上想把我们的乡镇政府打造成服务型政府,那么,我们这些政府的职员有何特长、有何能力、能为地方百姓服务什么?我们的乡镇政府还有什么财力物力可以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同已经基本完善的面向三农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相比,我们打算打造的服务型乡镇政府还能有什么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和借口打着服务的旗号来领取俸禄呢? 可以说,彻底改革论实质是“温情革命者”。
自治论则主张乡镇政府自治,村庄社会自治,或者主张村镇并列自治。
在目前村级自治尚在完善过程中的情况下主张乡镇自治未免有点操之过急,这是一个很不成熟的提法。
撤销论、派出论则属于“革”的范畴。改和革的最大区别就是:改,是基础之上的改变,比较温和一些;革,则是彻底的革除,比改要剧烈得多。
撤销论认为,乡镇没有财力建立一级完全政府,乡级政府是当前农村许多问题的始作俑者,乡级政府功能已经严重萎缩;乡镇一级作为基层政权,没有历史依据,也没有现实必要,乡镇政权,可将其权力上交给县政权,平移给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委员会,下放到农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其他组织。
且不论乡镇政府是当前农村诸多问题的始作俑者之命题正确与否,应该说,撤销论有成功的可能,但也有失败的危险。把权力平移给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委员会的同时会不会把林立的机构、臃肿的人员、懈怠的机关作风、低下的政府效能也平移过去而造成新的机构膨胀?难道在新的膨胀之后我们再去考虑如何精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委员会?这岂不是换汤不换药?
派出论主张改乡级政权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在乡镇设办事处(或乡公所),作为县以下的行政组织。
从实质上讲,现行乡镇政府设置的行政执法机构诸如林政、计划生育、土地办、司法公证等部门是在接受乡镇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的双层领导,人员编制虽在乡镇政府,但其实质审批权限仍在县级主管部门,也就是说,人归“块块”管,权归“条条”管。比如你想间伐一片林木,得由乡镇林业站报请县林业局审批,你想建民宅,得经由乡镇土地办报请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审批,乡镇政府对此类申请只有否决权而没有肯定权。
若干年来,乡镇政府的少数行政管理机构从人员编制和管理上已经收归县级主管部门垂直,如农电站、地税所、土地办等,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这种做法完全可以说明三点问题:第一,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设置收归县级主管机构垂直管理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可以像地税所、工商所、国税所、农电所那样以提高工作效能为原则跨越乡镇行政区划设置派出机构或人员。第二,乡镇政府原本就不是完全政府,体现政府权威的多数机构从实质上讲本来就是县里各个“条条”管理部门的派出单位。第三,乡镇政府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实际上就是配合上级政府搞好赈灾、扶贫、应对突发事件、医疗健康保险、协调资金兴办各类公共事业造福百姓(乡镇政府自己基本没有财力物力)、指导发展乡村经济。如果去除乡镇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设置,乡镇政府现存的职能特征实质上同我们所构想的上级政府派出办事机构的职能特征完全相同。
因此说,派出论是可行的,但要有一个前提:行政管理职能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收归垂直管理。
四、设置派出机构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县级政权的派出机构暂且命名为乡镇办事处(或乡公所),这个拟成立的乡镇办事处(或乡公所)必须是县级党委、人大、政府的综合派出机构,办事处(或乡公所)和乡镇党委、人大主席团要一套班子三块牌子,既可做到真正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能又可避免摁倒葫芦起来瓢——乡镇政府精简了改革了,乡镇党委和人大主席团又膨胀了。
乡镇办事处(或乡公所)的主要职责是除行政管理职能之外的其它工作,下设机构和人员分工都不能过细,分工过细则易导致因为临时性工作、阶段性工作而增加新的机构设置,其后果是再次膨胀。要妥善处理原乡镇政权(含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主席团、乡镇政府)财政供养人员走向:一部分留做乡镇办事处(或乡公所)的工作人员;一部分作为上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派出人员,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一部分通过合法途径充实到村级自治组织;其余人员过渡为乡镇办事处不担任实职的顾问人员或调研人员直至退休,此类职务为因人设岗,人在岗在,人不在岗不在。彻底清退非财政供养人员。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充实到村级自治组织还是过渡为乡镇办事处的顾问或调研人员,在退休前都要和乡镇办事处的人员享受一样的待遇,要保证他们的工资和退休待遇,这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改革要涉及到被改革人员的切身利益,这种切身利益几乎等同自身性命,我们的改革者们十分顾忌的也恰恰是这一点,这是历次改革之所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或许有人说,如此改革并没有精简掉任何人员,财政负担一点也没有减轻啊?我们要看到,这种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过渡平稳,操作起来没有禁忌或很少阻力。短期看,似乎没有减轻财政负担,但从长远看,精简了机构就是釜底抽薪,从体制上避免了以后人员膨胀的可能,这比所谓的彻底裁员要实际得多。
作者:胡九光
单位: 辽宁义县县委党校
第三篇: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完成
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完成,50个中心镇已经形成,可以说目前只不过把中心镇的框架给搭起来,而中心镇做到形神合一还需要一个过程。本人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观察后,觉得要把中心镇做到强身壮体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区划调整把各种资源整合到中心镇来,这是今后中心镇做好文章的关键所在,也是机遇所在。调整后的中心镇必须改变旧有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因地制宜谋发展才是正道。下面本人就中心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何做好各项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如有不妥之处,请别见笑。
一、理顺关系。中心镇与各办事处的关系这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目前没有一个好的模式去照搬,再说各个中心镇的基本情况都不同,不可能以一个模式去管理办事处。中心镇的管理制度难就难在既要照顾办事处的情绪,使他们本以脆弱的心理不再有抵触心理,又要以制度去推进工作。自从区划调整后,原有的乡党委和政府已撤并掉,办事处的工作氛围一下子就冷清下来,工作人员的情绪低落,办事处的领导有抵触心理这完全可以理解,乡政府在的时候,上级部门来来往往虽说不上车水马龙,但也是门庭若市,现在办事处成了中心镇的一个派出机构,基本已经没有决策权,个别办事处的领导未能及时调整心理,工作的激情大受打击。相对而言办事处的工作轻松,而中心镇却忙得团团转。如何调动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不是一二个月能探索得出来的事,但有一点,以制度去引导,以制度去推进工作这是必然的方向。中心镇与上级部门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对中心镇加以扩权和放权的话,中心镇的运行将难以为继,各个部门一般是不会轻意下放自身的权力,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利益。现在各个部门到中心镇指导工作的频率有大幅度地增加,因为乡镇少了,如我们苍南县,原有36个乡镇,现在只剩下10个中心镇和2个乡,部门领导下乡只需要到镇就行,他们一来都直接找书记镇长,书记镇长天天疲于应酬,象我镇,某一个上午,书记和镇长就接待了7批县机关部门领导,如何改进部门的工作机制这也是上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好好思考的事,否则中心镇的领导会因应酬而被牵制不少的精力,给推进中心工作带来被动,因为他们不是变形金刚。
二、加大投入。山区中心镇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交通网络的完善。沿江中心镇要加大对城市化设施的投入。近来在各个办事处走访,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要求上级部门加大对交通道路网络的投入。完善交通道路网后,能够整合各类资源,比如说,我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资源,但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挖掘资源潜能的最大瓶颈。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也急需解决,否则就将对楠溪江的水质和我县的供水工程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滞后的交通网络,也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困难,如果不加以解决的话,农民就会对区划调整的初衷产生怀疑,更会引发民怨,给工作带很大的被动。加大投入必须改变以往的财政体制,放财权到中心镇,使中心镇有财力办成事、办实事,否则,山区的中心镇领导将会象以前那样如同丐帮帮主一样到处化缘,疲于奔命,延误发展时机。
三、发展产业。中心镇要做到强身壮体,必须要做好产业发展这篇文章,做好产业发展也是集聚人口的法宝,是推进农房集聚建设的重要举措。产业兴了,农民集聚到中心镇就会有工做,就会有收入。山区中心镇要做好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文章,靠山吃山,傍水吃水,因地制宜。我们不能逼农民洗脚上楼,要尽量做到让农民自愿往下锄头,立地成新型农民。产业要兴镇,首先要做好产业的规划,再也不能走游兵散勇式的发展,浪费更多的资源,要把中心镇的集聚辐射能力做出来,这样子民心才会稳,集聚来的农民才会安心。县有关部门要对中心镇的产业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要真心为中心镇的发展服务。
四、保障民生。在近期的座谈走访过程中,各个办事处的村干部和“两代表”反映最激烈是医疗问题,自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农民发现自己以前用的便宜的、好用的药没了,到个体药店里买,却不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报销规定,对此农民的意见很大,这将直接影响到明年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筹资。如何使教育的资源均衡化,这也是山区农民的关注热点,我们不能只关心几所撑门面的重点学校,对山区的教育特别是教师的队伍建设还要好好思考,教育局的权力很大,但基层教师以及群众的意见也是很大,教育行政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大硬伤。学区权力虚无化,学校教学功利化,中心镇对教育的发展基本没有发言权,从教育的硬、软件建设基本由教育部门组织实施,这往往会造成脱离当地教育环境的实际,造成投入大,成效小的结果。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也是基层反映比较多的,最大的问题是政策处理,对信访的矫枉过正严重束缚了基层干部的干事手脚,信访制度的不健全,使个别无理上访者得到利益,打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助长了个别村民的“蛮气”。因此说,保障好各项民生工程,是中心镇和谐发展的基础,这也需要基层干部要有干事的魄力和干成事的能力,更需要上级领导的宽容。
五、优化服务。在区划调整前,原撤并掉乡的农民就担心今后到中心镇办事不方便,这些现象在区划调整完成之初就已经出现,农民办事一般都必须到中心镇办理手续,而中心镇近来都在忙于党代会和人代会的筹备工作,对如何优化服务,方便群众,考虑得还不是很全面,上级也没有一套可借鉴的模式进行指导,这也是中心镇今后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区划调整后的利益,否则,群众就会因办事不方便而产生怨气,给其他工作的顺利推进带来更多的被动。县有关单位也要深入细致地调研,摸索出一套如何让派驻镇的站所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水平有限,以上的观点只不过是个人的几点浅薄建议,请各路英雄就区划调整后中心镇的发展多加指点。
第四篇:成功已经近在咫尺[最终版]
成功已经近在咫尺 寄语并祝福16班的同学们
亲爱的同学们: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也就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拼搏与奋斗。虽然刚刚开学,但我们要尽快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现在距离高考100多天,也就意味着学习状态的进入没有过渡期,我们需要以良好的状态和踏实的学习心态来投入学习,并且要竭尽全力。100天,我们的时间很紧,所以要科学备考,抓紧点滴时间学习。100天,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100天,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一切改变,我们也必将改变一切。所以,请相信自己,只要我们有争强好胜的心,有每分必争的决心,有追求名牌、追求卓越的信念,有坚持到底、永不认输的毅力,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则是踏踏实实的学习,向课堂要效率,向习题要准确率,向规范要分数,向细节要成绩。把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那么,高考之时,也就是我们成功之日。
2013年注定是我们人生中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高中学习生涯中最充实、最具价值的一年。这一年,包含了我们太多的希望与梦想、也包含了我们太多的拼搏与进取。“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从现在开始你们每天可以也必须问自己:
1.今天我尽力了吗?尽了多少力?
2.今天我思考和掌握了多少东西?又有哪些知识我没有弄明白?怎么处理?
3.明天我准备做什么?怎么安排?
在学习上,我们无论承受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因为积少成多,滴水穿石吗。既然坐在这个教室里,我们不论成功与否,结果如何,都要风雨兼程,奔向高考,迎接它的挑战。为了不让我们的人生不留下遗憾,我们决不能心存侥幸,我们必须咬紧牙关,背水一战。这是我们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战役,纵然千辛万苦,也要轰轰烈烈,荡气回肠。我们要用汗水织就未来,用毅力成就梦想,用拼搏铸就辉煌。
三年苦读磨一剑,气定神闲战犹酣。势如破竹捣黄龙,千帆竞发齐凯旋。同学们,高考总攻的号角已经吹响了,理想的彼岸就在眼前,让我们在奋进中播种希望,在自信中展望未来,在拼搏中转折人生,在努力中走向成功!
第五篇:重庆大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已经完成
重庆大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已经完成酉水河在秀山县境内全长21.5km,水量丰富,水体景观壮阔,水质良好,两岸森林景观优美,古树文化突出,人文底蕴浓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履行“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酉水河保护力度,提高酉水河的生态功能和“肾活力”,秀山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以酉水河为主体,两岸范围内闭合区域设立为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国家湿地公园。
秀山县政府委托管理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院承担总体规划编制任务,作为项目的建设行动指南。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院接受委托后,派出规划编制组奔赴现场实地调查,在认真分析生态区位条件、湿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明确公园性质,合理空间布局,提出保护和恢复措施,制定开展生态旅游和社区协调发展方案,构建科学建设管理体系,现已完成《重庆大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据悉,按规划,公园建成后,将充分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发挥湿地保护与示范、湿地科普宣传与教育、湿地生态旅游各种功能,对秀山县、重庆市乃至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