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似数经典教案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导学案
(一)班级:
姓名: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
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要求取近似数;
难点:按要求取近似数;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释疑:
1、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1)我班有
名学生,名男生,女生。(2)我国的国土面积约为
万平方千米。
(3)我的体重为
千克,我的身高为
厘米(4)中国大约有
亿人口。
2、自学课本P90的内容: 思考:(1)如课本图片所示,小明和小颖所测量出的树叶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2)谁的测量结果会更精确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3、自学课本P91(完成议一议)思考:(1)什么是近似数(近似数的概念)?
(2)产生近似数的原因是什么?
(3)精确程度与什么相关?
(4)测量结果中的精确值与估计值如何区分?
4、判断下列各题中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写是近似数?
(1)某词典共1234页。
()(2)某歌星在体育馆举办音乐会,大约有一万二千人参加;()(3)张明家里养了5只鸡;()(4)小王身高为1.53米;
()(5)月球与地球相距约为38万千米;
()
5、自学课本P92例题 思考:(1)按照要求取近似值的时候如何进行四舍五入?(2)精确程度与误差有何关系?
(二)归纳补充:
(1)与精确数(实际数据)接近的数就是近似数;(2)精确程度越高,误差越小,与实际数据越接近;
(3)在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精确到最后一位的0不能去掉.(4)取近似数时几种不同的说法:精确到0.001,精确到千分位,保留三位小数;(5)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中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写是近似数?
(1)检查一双没洗过的手,发现带有各种细菌80000万个;()(2)圆周率π取3.14156.()(3)我们年级有97人,买门票需要800元。
()(4)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总数约为11.6亿;
()
(5)圆周率π取3.14156.()
2、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2045(保留两位小数)(2)0.785(精确到百分位)(3)75 436(精确到百位)
3、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32.4;
(2)0.0572;
(3)2.40万
(四)堂堂清测试:
1、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 8(精确到0.001);
(2)3.0 435(精确到十分位);
(3)—1.804(保留2位小数);
(4)1.804(保留整数)。
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54.8;
(2)0.00204;
(3)3.6万.(五)拓展提升:
1、下列数中,不能由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数38.5的数是()
(A)38.53
(B)38.5600
1(C)38.549
(D)38.5099
2、近似数3.70所表示的精确值a的范围是()(A)3.695≤a<3.705
(B)3.6≤a<3.80(C)3.695<a≤3.705
(D)3.700<a≤3.705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近似数教案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字刻画现实问题的思想。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能根据具体要求取近似数。教学难点:近似数的意义,按实际需要取近似数。教法、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在媒体方面所获得知识,着重采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即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1)我们班有 名学生。
(2)七年级约有 名学生。
(3)一天有 小时,一小时有 分,一分钟有 秒。(4)你回家约要 分钟。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4个问题中,是准确数,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
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
问题3:七年级的实际学生数为224,与第2个问题相比较,误差是。问题4: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差?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524精确到个位,而约5百精确到 位。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到 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 位)∏≈3.14(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3.142(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练习:教材P46页练习
问题6:在表示近似数的方法有 和。还有其它的吗?
3、例题讲解
教材P46例6。注意精确度1.8与1.80的区别。
4、扩展 问题7:3.21×10 精确到 位。
科学记数法是为了便于表示比较大的数而产生的。
分析:321 000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只取3 2 1,则与原数出入太大,不合理。这时
5我们用科学记数来表示,可表示为3.21×10,这样就符合了题目。而有效数字最后一个为1,这并不是表示它精确到0.01,因为这是一个较大的整数,1这个数在321 000中是在千位上,所以它是精确到千位。
总结: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中求有效数字看前半部分,求精确度则要先把科学记数法化为原数后才可确定。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0.0249(精确到0.01)414.45(精确到个位)0.0571(精确到千分位)
(四)、小结
1、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的表示方法:精确到哪一位;
2、取近似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特殊地,有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47页习题1.5第6题;
七、板书设计:
1.5.3近似数
1、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解题技巧:
(1)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只须看这个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的哪一位。
(2)当四舍五入到十位或十位以上时,应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再按要求取近似数。
八、课后反思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四舍五入,在求精确度上能自然过度,对近似数与精确数度理解不难,难点在于科学记数法中确定精确度,要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对其讲解,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有效数字是一重点,强调关键字从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在正确理解有效数字的前提下对科学记数法中确定有效数字,进一步深化知识。
第三篇:近似数教案
1.7 近似数(总第课时)
执笔人:孙方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一个数取近似值的过程,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近似数的学习,了解准确数与近似数的相对性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想。学情介绍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无法精确的数字或是没必要精确的数字,这时提出近似数学生很易接受。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从实际情境出发,提供学生进行观察的材料,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使结果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的,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同时也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处理数据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似数的概念,会按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难点:用更高的数量级单位表示近似数的精确度。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但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说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值(可能比1亿6千万大也可能比它小)又比如某县有人口总数近660000人,这里的660000人也只是一个大概数值。既然生活中用到这类数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它的学习,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近似数有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 1.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1)初一(4)班有42名同学;(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4)王强的体重约是49千克。
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准确值,哪些是近似值呢?
生:42,3是准确值;960万平方千米,49千克是近似值。
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许多时候只能用近似数,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以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例,启发学生得出两方面原因:(1)完全准确有时是很难做到(如测量的数值);(2)往往也没有必要完全准确。我们把960万,49这些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
2.误差
像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用厘米的刻度尺去量,得到的宽度约为18.7cm,用毫米的 刻度尺去量,得到的宽度约为18.73cm。它们都是数学课本宽度的近似值。近似值与它的准确值的差,叫做误差。即
误差=近似值-准确值
误差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值就越接近正确值,也就是近似程度越高。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通常用精确度表示。
例如:18.7cm是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的近似数,18.73cm是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0.01)的近似数。近似数一般由四舍五入法取得,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数精到那一位。
练习:我们都知道π,对这个数取近似数:(1)精确到个位;(2)精确到十分位;(3)精确到百分位(或精确到0.01)
生:口答:(1)3(2)3.1(3)3.14 注: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例题讲解 例1:(小组讨论)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千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例2:(自主解答)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21.80 ;(2)2.6万 ;(3)2.60万;(4)6.5×10
解:(1)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0.01);
(2)2.6万=2.6×10000=26000。原数的最后一个数字6在千位上,所以2.6万精确到千位;
(3)与(2)道理相同;(4)与(2)道理相同。例3,、例4见课本 P46例
1、例2。4.巩固练习:见课本P47练习1、2。
三、小结与评价
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1)近似数的概念。(2)求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我们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取一个数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时,应对紧邻某一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进行四舍五入,而后面的数字不应再考虑。③用更高的数量级单位表示近似数的精确度。参照例2第(2)题进行。
四、板书设计
1.近似数的概念 例题 2.误差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
第四篇:近似数教案
1.5.3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
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⑴ 我们班有58个同学。
⑵绿化队今年植树约2万棵。
⑶小明到书店买了10本书。
⑷一次数学测验中,有8人得100分。
⑸某区在校中学生近75万人。
2、有10千克奶油瓜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多少?给你一台电子秤,你能准确地称出每人所得苹果的千克数吗?
师:例如分苹果,用不着精确到几克,又如计算圆面积,用不着取π=3.14159…等等。事实上,日常生活中有些数值往往没有必要搞得十分准确,只需要一个与实际数值合理接近的数值来表示就可以了。像这样接近实际数值的数就是近似数。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4个问题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近似数。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
问题3:七年级的实际学生数为524,与第2个问题相比较,误差是
。问题4: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差?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524精确到个位,而约5百精确到
位。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到
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
位)
∏≈3.14(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3.142(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练习:教材P46页练习
问题6:在表示近似数的方法有
和
。还有其它的吗?
数学中还有一种表示方法,用有效数字表示,如保留3个有效数字。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例题讲解
教材P46例6。注意精确度0.8与0.80的区别。
4、扩展
问题7:3.21×105 有效数字有
个,精确到
位。
科学记数法是为了便于表示比较大的数而产生的。
分析:321 000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只取3 2 1,则与原数出入太大,不合理。这时我们用科学记数来表示,可表示为3.21×105,这样就符合了题目。而有效数字最后一个为1,这并不是表示它精确到0.01,因为这是一个较大的整数,1这个数在321 000中是在千位上,所以它是精确到千位。总结: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中求有效数字看前半部分,求精确度则要先把科学记数法化为原数后才可确定。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0.0249(精确到0.01)
414.45(精确到个位)
2.904(保留二个有效数字)
2.90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0.0571(精确到千分位)
0.03201(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2、你能找出一个数里的有效数字,并确定它的精确度吗?
3、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中,怎样找有效数字,怎样确定它的精确度?
五、布置作业
教材P47页习题5第6题;教材P51页复习题1第6题
六、课后反思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四舍五入,在求精确度上能自然过度,对近似数与精确数度理解不难,难点在于科学记数法中确定精确度,要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对其讲解,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有效数字是一重点,强调关键字从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在正确理解有效数字的前提下对科学记数法中确定有效数字,进一步深化知识。
第五篇:近似数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
1.5.3 《近似数》教案
上课班级:七年级2班 讲授:刘 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给了一个近似数,你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
(2)给了一个数,会按照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小数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
从测量引入近似数,使学生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和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概念.
2.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
3.关键:理解近似数中小数点末尾的零的意义.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求知的活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数.例如:对于参加同一个会议的人数,有两种报道,•一种报道说:“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这里数字513确切地反映了实际人数,它是一个准确数,另一种报道说:“约有500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500这个数只能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
问题:在一次体检中,测得甲的身高是1.72m,测得乙的身高大约是l.7m.(1)你能知道甲和乙的确切身高吗?(2)甲的身高是一个准确的数,乙的身高不是一个准确的数,那么你知道乙的身高是一个什么数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生活中有的量很难或没有必要用准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有理数近似地表示出来,我们称这个有理数为这个量的近似数。如长江的长约为6300㎞,这里的6300㎞就是近似数。因此,我们把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近似数。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你还能举出一些日常遇到的近似数吗?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回顾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如:3(精确到个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做保留一位小数)
3.14(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或叫做保留 位小数)
3.142(精确到 位,或叫做精确到 或叫做保留 位小数)
3.1416(精确到 位,或叫做精确到 或叫做保留 位小数)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0.01,精确到百分位等说法的含义相同。
二、例题讲解
例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它们精确到哪一位?
①0.01020 ②1.20 ③0.45060 例2:(课本P46例6)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注意近似数1.8与1.80的区别。
三、拓展延伸
对于由四舍五入取得的近似数1.30万与1.30×104,它们分别精确到哪一位?它们的精确度相同吗?(提示:先把近似数还原成大数)结论:(1)对于a×10n的精确度由还原后的数字中a的末位数字所在的数位决定;
(2)对于含有文字单位的近似值,精确度也是由还原后的数字中近似数的末位数字所在的位数决定的。)
四、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1、教材第46练习(直接做到课本上)
2、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①0.00356(精确到万分位)②1.8935(精确到0.001)③61.251(保留两位小数)④5.402亿(精确到百万位)
[提示:先还原成大数再求近似数]
3、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①1.50万 ②2.30×104 ③36亿
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鸟巢”钢结构工程施工建设中,首次使用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强度为4.581亿帕的钢材,4.581亿帕精确到百万位的近似数为 亿帕
五、小结
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
习题1.5第6、10题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