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经典教案(共5则)

时间:2019-05-15 06:2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似数经典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似数经典教案》。

第一篇:近似数经典教案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导学案

(一)班级:

姓名: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

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要求取近似数;

难点:按要求取近似数;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释疑:

1、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1)我班有

名学生,名男生,女生。(2)我国的国土面积约为

万平方千米。

(3)我的体重为

千克,我的身高为

厘米(4)中国大约有

亿人口。

2、自学课本P90的内容: 思考:(1)如课本图片所示,小明和小颖所测量出的树叶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2)谁的测量结果会更精确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3、自学课本P91(完成议一议)思考:(1)什么是近似数(近似数的概念)?

(2)产生近似数的原因是什么?

(3)精确程度与什么相关?

(4)测量结果中的精确值与估计值如何区分?

4、判断下列各题中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写是近似数?

(1)某词典共1234页。

()(2)某歌星在体育馆举办音乐会,大约有一万二千人参加;()(3)张明家里养了5只鸡;()(4)小王身高为1.53米;

()(5)月球与地球相距约为38万千米;

()

5、自学课本P92例题 思考:(1)按照要求取近似值的时候如何进行四舍五入?(2)精确程度与误差有何关系?

(二)归纳补充:

(1)与精确数(实际数据)接近的数就是近似数;(2)精确程度越高,误差越小,与实际数据越接近;

(3)在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精确到最后一位的0不能去掉.(4)取近似数时几种不同的说法:精确到0.001,精确到千分位,保留三位小数;(5)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中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写是近似数?

(1)检查一双没洗过的手,发现带有各种细菌80000万个;()(2)圆周率π取3.14156.()(3)我们年级有97人,买门票需要800元。

()(4)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总数约为11.6亿;

()

(5)圆周率π取3.14156.()

2、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2045(保留两位小数)(2)0.785(精确到百分位)(3)75 436(精确到百位)

3、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32.4;

(2)0.0572;

(3)2.40万

(四)堂堂清测试:

1、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 8(精确到0.001);

(2)3.0 435(精确到十分位);

(3)—1.804(保留2位小数);

(4)1.804(保留整数)。

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54.8;

(2)0.00204;

(3)3.6万.(五)拓展提升:

1、下列数中,不能由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数38.5的数是()

(A)38.53

(B)38.5600

1(C)38.549

(D)38.5099

2、近似数3.70所表示的精确值a的范围是()(A)3.695≤a<3.705

(B)3.6≤a<3.80(C)3.695<a≤3.705

(D)3.700<a≤3.705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近似数教案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字刻画现实问题的思想。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能根据具体要求取近似数。教学难点:近似数的意义,按实际需要取近似数。教法、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在媒体方面所获得知识,着重采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即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1)我们班有 名学生。

(2)七年级约有 名学生。

(3)一天有 小时,一小时有 分,一分钟有 秒。(4)你回家约要 分钟。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4个问题中,是准确数,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

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

问题3:七年级的实际学生数为224,与第2个问题相比较,误差是。问题4: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差?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524精确到个位,而约5百精确到 位。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到 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 位)∏≈3.14(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3.142(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练习:教材P46页练习

问题6:在表示近似数的方法有 和。还有其它的吗?

3、例题讲解

教材P46例6。注意精确度1.8与1.80的区别。

4、扩展 问题7:3.21×10 精确到 位。

科学记数法是为了便于表示比较大的数而产生的。

分析:321 000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只取3 2 1,则与原数出入太大,不合理。这时

5我们用科学记数来表示,可表示为3.21×10,这样就符合了题目。而有效数字最后一个为1,这并不是表示它精确到0.01,因为这是一个较大的整数,1这个数在321 000中是在千位上,所以它是精确到千位。

总结: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中求有效数字看前半部分,求精确度则要先把科学记数法化为原数后才可确定。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0.0249(精确到0.01)414.45(精确到个位)0.0571(精确到千分位)

(四)、小结

1、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的表示方法:精确到哪一位;

2、取近似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特殊地,有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47页习题1.5第6题;

七、板书设计:

1.5.3近似数

1、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解题技巧:

(1)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只须看这个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的哪一位。

(2)当四舍五入到十位或十位以上时,应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再按要求取近似数。

八、课后反思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四舍五入,在求精确度上能自然过度,对近似数与精确数度理解不难,难点在于科学记数法中确定精确度,要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对其讲解,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有效数字是一重点,强调关键字从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在正确理解有效数字的前提下对科学记数法中确定有效数字,进一步深化知识。

第三篇:近似数教案

1.7 近似数(总第课时)

执笔人:孙方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一个数取近似值的过程,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近似数的学习,了解准确数与近似数的相对性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想。学情介绍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无法精确的数字或是没必要精确的数字,这时提出近似数学生很易接受。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从实际情境出发,提供学生进行观察的材料,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使结果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的,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同时也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处理数据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似数的概念,会按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难点:用更高的数量级单位表示近似数的精确度。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但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说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值(可能比1亿6千万大也可能比它小)又比如某县有人口总数近660000人,这里的660000人也只是一个大概数值。既然生活中用到这类数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它的学习,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近似数有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 1.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1)初一(4)班有42名同学;(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4)王强的体重约是49千克。

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准确值,哪些是近似值呢?

生:42,3是准确值;960万平方千米,49千克是近似值。

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许多时候只能用近似数,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以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例,启发学生得出两方面原因:(1)完全准确有时是很难做到(如测量的数值);(2)往往也没有必要完全准确。我们把960万,49这些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

2.误差

像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用厘米的刻度尺去量,得到的宽度约为18.7cm,用毫米的 刻度尺去量,得到的宽度约为18.73cm。它们都是数学课本宽度的近似值。近似值与它的准确值的差,叫做误差。即

误差=近似值-准确值

误差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值就越接近正确值,也就是近似程度越高。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通常用精确度表示。

例如:18.7cm是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的近似数,18.73cm是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0.01)的近似数。近似数一般由四舍五入法取得,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数精到那一位。

练习:我们都知道π,对这个数取近似数:(1)精确到个位;(2)精确到十分位;(3)精确到百分位(或精确到0.01)

生:口答:(1)3(2)3.1(3)3.14 注: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例题讲解 例1:(小组讨论)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千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例2:(自主解答)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21.80 ;(2)2.6万 ;(3)2.60万;(4)6.5×10

解:(1)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0.01);

(2)2.6万=2.6×10000=26000。原数的最后一个数字6在千位上,所以2.6万精确到千位;

(3)与(2)道理相同;(4)与(2)道理相同。例3,、例4见课本 P46例

1、例2。4.巩固练习:见课本P47练习1、2。

三、小结与评价

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1)近似数的概念。(2)求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我们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取一个数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时,应对紧邻某一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进行四舍五入,而后面的数字不应再考虑。③用更高的数量级单位表示近似数的精确度。参照例2第(2)题进行。

四、板书设计

1.近似数的概念 例题 2.误差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

第四篇:近似数教案

1.5.3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

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⑴ 我们班有58个同学。

⑵绿化队今年植树约2万棵。

⑶小明到书店买了10本书。

⑷一次数学测验中,有8人得100分。

⑸某区在校中学生近75万人。

2、有10千克奶油瓜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多少?给你一台电子秤,你能准确地称出每人所得苹果的千克数吗?

师:例如分苹果,用不着精确到几克,又如计算圆面积,用不着取π=3.14159…等等。事实上,日常生活中有些数值往往没有必要搞得十分准确,只需要一个与实际数值合理接近的数值来表示就可以了。像这样接近实际数值的数就是近似数。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4个问题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近似数。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

问题3:七年级的实际学生数为524,与第2个问题相比较,误差是

。问题4: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差?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524精确到个位,而约5百精确到

位。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到

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

位)

∏≈3.14(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3.142(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练习:教材P46页练习

问题6:在表示近似数的方法有

。还有其它的吗?

数学中还有一种表示方法,用有效数字表示,如保留3个有效数字。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例题讲解

教材P46例6。注意精确度0.8与0.80的区别。

4、扩展

问题7:3.21×105 有效数字有

个,精确到

位。

科学记数法是为了便于表示比较大的数而产生的。

分析:321 000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只取3 2 1,则与原数出入太大,不合理。这时我们用科学记数来表示,可表示为3.21×105,这样就符合了题目。而有效数字最后一个为1,这并不是表示它精确到0.01,因为这是一个较大的整数,1这个数在321 000中是在千位上,所以它是精确到千位。总结: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中求有效数字看前半部分,求精确度则要先把科学记数法化为原数后才可确定。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0.0249(精确到0.01)

414.45(精确到个位)

2.904(保留二个有效数字)

2.90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0.0571(精确到千分位)

0.03201(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2、你能找出一个数里的有效数字,并确定它的精确度吗?

3、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中,怎样找有效数字,怎样确定它的精确度?

五、布置作业

教材P47页习题5第6题;教材P51页复习题1第6题

六、课后反思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四舍五入,在求精确度上能自然过度,对近似数与精确数度理解不难,难点在于科学记数法中确定精确度,要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对其讲解,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有效数字是一重点,强调关键字从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在正确理解有效数字的前提下对科学记数法中确定有效数字,进一步深化知识。

第五篇:近似数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

1.5.3 《近似数》教案

上课班级:七年级2班 讲授:刘 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给了一个近似数,你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

(2)给了一个数,会按照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小数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

从测量引入近似数,使学生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和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概念.

2.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

3.关键:理解近似数中小数点末尾的零的意义.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求知的活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数.例如:对于参加同一个会议的人数,有两种报道,•一种报道说:“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这里数字513确切地反映了实际人数,它是一个准确数,另一种报道说:“约有500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500这个数只能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

问题:在一次体检中,测得甲的身高是1.72m,测得乙的身高大约是l.7m.(1)你能知道甲和乙的确切身高吗?(2)甲的身高是一个准确的数,乙的身高不是一个准确的数,那么你知道乙的身高是一个什么数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生活中有的量很难或没有必要用准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有理数近似地表示出来,我们称这个有理数为这个量的近似数。如长江的长约为6300㎞,这里的6300㎞就是近似数。因此,我们把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近似数。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你还能举出一些日常遇到的近似数吗?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回顾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如:3(精确到个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做保留一位小数)

3.14(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或叫做保留 位小数)

3.142(精确到 位,或叫做精确到 或叫做保留 位小数)

3.1416(精确到 位,或叫做精确到 或叫做保留 位小数)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0.01,精确到百分位等说法的含义相同。

二、例题讲解

例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它们精确到哪一位?

①0.01020 ②1.20 ③0.45060 例2:(课本P46例6)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注意近似数1.8与1.80的区别。

三、拓展延伸

对于由四舍五入取得的近似数1.30万与1.30×104,它们分别精确到哪一位?它们的精确度相同吗?(提示:先把近似数还原成大数)结论:(1)对于a×10n的精确度由还原后的数字中a的末位数字所在的数位决定;

(2)对于含有文字单位的近似值,精确度也是由还原后的数字中近似数的末位数字所在的位数决定的。)

四、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1、教材第46练习(直接做到课本上)

2、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①0.00356(精确到万分位)②1.8935(精确到0.001)③61.251(保留两位小数)④5.402亿(精确到百万位)

[提示:先还原成大数再求近似数]

3、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①1.50万 ②2.30×104 ③36亿

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鸟巢”钢结构工程施工建设中,首次使用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强度为4.581亿帕的钢材,4.581亿帕精确到百万位的近似数为 亿帕

五、小结

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

习题1.5第6、10题

七、课后反思

下载近似数经典教案(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似数经典教案(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

    求近似数教案(共5篇)

    课题: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

    1.5.3近似数 教案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它有几个有效数字 ,使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在实践中产生......

    近似数教案5篇

    1.7近似数(第一课时) 池州市东至县大同中学柏忠阳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沪科版《教育义务课程标准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7近似数(第1课时)。前一节已学习科学计数法......

    《近似数》教案大全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

    近似数的教案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明今天调查了新华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新华小学有1706人,约1700人。”新华小学到底有1706人还是17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大木小学 龚士华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32页“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

    14、4《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能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用四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