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适应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06:0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适应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适应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适应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适应性教学的行动研究报告

温岭市大溪镇潘郎小学 王小芬

一、行动研究的背景

小学一年级这个时期,一方面,孩子们刚从幼儿园的幼教生活中转变到小学的小教生活,很多心理、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等方面都有不适应,需要教师更好地去引导、教育;另一方面,一年级,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教学水平、教学进度、教学方法都不一样,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怎么样采取不同的策略去适应不同的孩子就是当务之急;再有一方面就是,孩子们基本适应了自己的教学、教育方法之后,应该怎么让孩子坚持下去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最容易“迷失”自己,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行动研究的实施

1、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因为,没有好的习惯,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①生活习惯

尽量不使用铁的文具盒,不带卷笔机,每天带六支卷好的铅笔;每天在校午餐的小朋友自带毛巾;自带水杯,尽量不带饮料瓶等等。

②学习习惯

在上课习惯方面我们特别做了一些规定,比如桌子、凳子如何摆放,书本文具盒应放在课桌的两角,坐半张凳子等等。对上课如何发言等上课中的习惯做了一些详细的要求。对作业本、书本的保护,不能出现书角有褶皱等等。每天进行有意识地灌输习惯方面的训练。

③课前准备

一节课后,先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再去上厕所,然后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休息。

2、拼音教学时的适应性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有必要,而且是很有必要研究各种适应各类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落实下去。

设计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可以避免浮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初始阶段,应先了解学生的基础,做好与幼儿园的学习的衔接工作,了解各个幼儿园的教学情况。再根据“最近发展区”,针 1

对不同的孩子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才不至于把孩子教浮躁了。如,有的孩子拼音整块知识没教过,那我提前教一下他,并和他父母沟通好,让父母也多费心,然后再和着大多数的学生的节奏进行教学;而对有些已经学过拼音,但学得并不怎么样的学生,我会指出他学习的漏洞,让他知道这个知识还有很多是值得他去学习的;再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不仅学了,而且学得已经比较扎实了,我会拿出比较高要求的练习给他们,这样既避免了他们产生骄傲的心理,又加强了他们对这一块知识的掌握,也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3、拼音教学之外的适应性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尽量设计适应他们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从学生整体而言,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教学的深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接受。但,对于个体学生来说,有的学生认识能力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他们不满足按部就班的学习,迫切希望教师传授给他们未知的知识,要求更有深度的广延,那我就给他们开“小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学困生,找到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也是容易的事。如,有些孩子不喜欢用听的学习方式,而喜欢颜色鲜艳的画面教学,我们就设计这样的PPT,并用醒目的颜色标出重点、难点,那么学生对这些重难点就会很容易记住。又如,在上课的时候,我会提前几分钟到教室,提醒有些只顾着玩而忘了做准备的孩子,尽量地避免孩子在上课时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再如,对于一些孩子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倾听教师的讲课,这些好动的孩子们便拿着一枝笔或一块橡皮玩得津津有味;有的有说有笑;有的甚至站起离开座位„„我会特别关注他们,会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减缓他们学习的紧张程度,使他们好动的本性得到再次满足,也化解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难题。

三、行动研究的得与失

1、得

①在行动中,我收获了一句话:“笨”学生,打开他们心理上的枷锁,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份份京戏的收获。

②在行动中,我发现优生也有问题,有些孩子从小聪明伶俐,非常可爱,但自控能力较差,喜欢表现自己。他们的父母平时可能很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常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了孩子张扬的个性。于是经常在上课时,老师的问题还没问完,他们就一下回答出来了,大家把目光转向他时,他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这些孩子有独特的个性,敏捷的思维方式也是非常难得的。我会尽量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精心呵护他们个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也努力让孩子们明白,小学的课堂学习需要一定的规则,谁也不能去破坏这个规则。2

不能还像在家里时一样随意,老师的眼光看到的不只有你。

③在行动中,对于比较顽固的问题,可以采取幽默法。如,书页纸角褶皱了,一般老师不管怎么讲,孩子都会听之任之的,但教师采取了幽默的说法,说书穿上裙子了,孩子们肯定会很好奇,追问书怎么会穿裙子的呀?教师再耐心地解释书的褶皱处一层一层的翘出来,不就象现下非常流行的百褶短裙吗?孩子明白老师说这话的用心,会觉得很好笑,同时也会很开心,然后再让他们认识到书穿裙子不美观,只有女孩子穿裙子才美观;书穿一点裙子不美,书穿很多裙子更难看,就象男孩子不能穿裙子一样,孩子就会明白应该把书的褶皱处好好处理掉。例如类似的例子有很多,都说明幽默地提醒孩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于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小学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失

因为对孩子的开学情况的摸底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有些教学设计、教学顺序上没有处理好,以后需要改进。对孩子的心理了解得不够细致,导致有些问题没能处理好,也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版

3、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7-8期

第二篇:《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贵军

位:周良庄镇周良庄中心小学

科:小学语文

《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李酉年

周良庄镇周良庄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要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是很多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尚未根本摆脱传统教学弊端的束缚,依然存在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运作的不良倾向,课堂上共性多、个性少,钳制多、自主少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压抑乃至异化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同时,以往应试教育的余风造成学生严重的课业负担,削弱了学生自由、快乐、个性阅读的时空。从长远考虑,这一切都与新世纪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要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手段、策略,促进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构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教育智慧水平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转变,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封存的记忆,唤醒沉睡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培养良好个性。

确立本课题意在推进语文新课程改革,针对传统阅读教学弊端,回归阅读教学本质,着眼长远,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良好个性,进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满堂问”、“满堂练”等一些僵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对学习的激情,使师生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教学内容往往将重心过份集中于对字、词、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问得多,读得少,缺少“悟”,缺少引导。这就要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为突破口,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手段、策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理清了个性化阅读教学多个层面的关系,并整体构建了带有本土特色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操作体系,如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基本策略、学习环境的构建和流程设计的优化、课堂教学评机制等,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2、发展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3、发现教学理论。发现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少年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它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4、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以往的知识结构对于现有的学习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走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差异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认知能力。

5、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四、研究创新及方法

(一)研究创新

1、在“有效阅读学习”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2、探索“语文阅读有效学习策略”,着意解决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学生阅读方法的问题。

3、本研究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在实践中总结语文有效阅读学习的指导与训练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学校的相关档案,了解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已做的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用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及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用国内相关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收集研习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等,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

2、用行动研究法对理论与方案进行探索、实践。立足于教学班级,通过创办读书角,开展课外读书沙龙,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多种形式的课内外阅读活动,通过实验前实验后学生语文学习和读书习惯的变化,找到有效阅读指导的方法。

3、案例研究法:进行个案研究,课题组将其多个个性问题总结出共性问题。选取所有参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所在班级,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为研究案例,以便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

4、经验总结法。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定期举行课题实验研讨会,总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策略、方法及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和实验研究报告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和基本思路

探究适合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和课外有效阅读的途径和方法,注重方法指导和情绪体验。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阅读有效策略的研究方案;

2、探索一些适合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

3、汇总参研人员和学生的成果,整理成书面材料;

4、结合实践总结阅读有效途径和方法;

5、得出结论,将阅读有效的策略运用到实践中。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1、起始阶段:2011.8-----2012.1 成果名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

承担人:赵玉新 崔秀春

2、起始阶段: 2012.2---2012.7 成果名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 承担人:王爱军

3、起始阶段:2012.8-----2013.1 成果名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

承担人:李酉年 石增仁

4、起始阶段:2013.2---2013.7 成果名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课外延伸阅读活动的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 承担人: 张爱彬 张贵军 最终成果:2013.9 成果名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 承担人:张贵军 张爱彬

六、课题的研究实施

(一)展开讨论,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我们先后展开了“课内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课外阅读需不需要”、“课外阅读与教学质量的关系”、“课外阅读如何有效操作”等主题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初步解决了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为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二)深入展开课堂阅读教学研究,提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强化阅读方法指导。以读代讲,领略语言魅力。教学实践中,我们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集体齐读等形式,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勤动手,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例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拟人化的句子轻快活泼。教学时,卫海琳老师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模式,以“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是自读自悟,联想美。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第二步:研读品味,感受美。四人小组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第三步:读、背、说、写,积累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全班配乐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对优美句段,让学生先画出来,说说好在哪里,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样,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读,读出了自己的体会,领略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达到了感受“美”的效果。

3、优化课堂训练,读写结合用语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训练点,抓住时机,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在学生思绪喷薄欲出、欲罢不能之时,引导学生及时动笔写出来,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读写结合用语文。例如:赵卫红老师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她首先引导学生在多次多种形式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悟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只为他人着想,不顾个人安危来挽救了身患严重白血病的杭州青年小钱的美好品质;然后趁学生沉浸在深深地感动之中的时候,她就因势引导学生“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这样,不仅在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一训练中亦给予了学生一个概括、表达的机会,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给学生创造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这样的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迁移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4、教后及时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记下那精彩的瞬间,或者那些不够理想的环节处理。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我们将老师部分优秀反思汇集成册,汇编了《我的感悟》集。

(三)争取家长的配合,切实利用便利的资源

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形成家校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充分利用我校所处的地理优势,积极争取西安市图书馆的支持与帮助,扩大两单位间的合作空间,利用其藏书量大而全的优势,增大学生阅读量。努力为本实施课题研究寻求社会支持。

(四)整合各方力量,排除困难。

1、解决了“无书可读”问题。

(1)发起“建议家长每月至少给孩子买一本书”的倡议。(2)开放学校图书室,指导高年级学生自己去借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阅图书。

(3)建立学生“班级图书角”——每班成立几个读书小组,每名组员至少带一本读物,实行组内交换阅读,轮流完毕进行班内交换阅读,实现图书数量的增加。

2、解决了“有书不读”问题。

(1)建议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在做完作业后读15--30分钟的书(2)学生各自建立一本读书笔记(或阅读记录卡),记录阅读情况。(3)小组长每天上午上课前随机检查1-2名同学的阅读情况并报班主任,班主任利用几分钟时间对学生每天的读书情况做好记录,并进行讲评。(4)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自编小报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解决了“无时间读书”问题。

(1)严格按省《规范》控制作业量,布置具有选择性的作业,注重实效性。

(2)充分发挥语文课作用,带领学生潜心阅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4、解决了“想读而不会读”问题。

(1)阅读方法指导。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内、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选读、浏览、精读、摘读等读书方法,使其初步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2)读书笔记辅导。指导学生摘录读物里的精彩语句语段,进行阅读积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指导学生写心得笔记。

5、解决了“阅读兴趣单一”问题。(1)不限学生阅读范围,实现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拓展阅读空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提倡 “杂读

(2)实施师生阅读互动、亲子共读工程,增强阅读的吸引力

(五)以活动为载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1、优秀推介。编印《书目苑林》,向学生推介优秀图书书目,开展广大教师向学生荐书寄语活动,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2、美文诵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各年级组织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读美文、画美文、写美文、表演美文,表达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诠释。

3、读书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和学生喜欢的教师,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现代文明成果。

4、笔记展评。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并将班级学生优秀读书笔记汇集成册,编印《我的收获》。

5、百花争艳。开展看图作文、下水作文活动,并将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汇集成册,编印《学生习作苑林》。

七、课题的初步成效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了师生读书氛围。

2、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教会了学生读书方法。

3、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实现了阅读资源共享。

4、课内课外有效链接,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

5、引发师生亲子共读,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

6、学习习惯促阅读习惯,强化了学生养成教育。

7、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

8、教中感悟,总结反思,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

9、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10、总结归纳与提炼。结集出版了部分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参与教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自阅读课题实验启动至现在,学生踊跃参加省市区各级作文竞赛或其他类别竞赛并屡次获奖。

八、困惑与思考

1、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个体的独特性,使得对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深入开展,是我们探究并需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

2、进一步构建更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虽然积极探索,但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还未完全成型,还需我们进一步探索、总结、归纳、提炼与实践。

3、如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目前的评价,家长和老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读的量,而没有更有效的办法追求质和量的结合;如何建立一套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也是我们遇到的难题之一。

4、如何进一步有效抓好过程管理。从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势必会影响到老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积极性。这些因素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增加了管理难度。

转眼间,研究课题已进入了结题阶段,课题组成员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协助下,取得了一点成绩。回顾这段研究历程,我们深知,为了教育这方圣土,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信念化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本课题研究即将结束,但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个开始,因为我们的教育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努力实践、探索、创新,把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作者:白金声

2、《上出地地道道的语文味》 作者:孙双金 吴琳

3、《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作者:李明新

4、《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作者:周兆金

5、《有效教学的研究方案》 作者:顾亚琴、曹雅琴

6、《行走在有效教学的路上》 作者:顾亚琴、季美红

周良庄中心小学 二0一五年四月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负责人】任淑华(中学语文二级教师)【所在单位】扶风县法门镇第一初级中学 【参研人】任淑华

【课题申报】2014年10月我(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向学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校本教研课题,10月底获得教研组及学校批准立项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一般采用“串讲法”。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但是,我们参照课改的精神,站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几个方面审视传统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并非“会学”。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知识迁移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让老师教得有味,学生学得起劲,获得自己研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广泛涉猎古文精粹,深入体味文言文的智慧和奥妙。提高文言文的教与学的能力。

【课题的界定】

著名语言文学家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即对文言文学习怀有热情,能够认真对待,自觉进行相关学习。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文言文能力得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精神,贯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从而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教师的角度看,则是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其中民族性是在新课改中被重新提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按说《课程标准》提的要求并不高,课外文言文的考点也在课内,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如:要求背诵默写的文言文篇目,错别字很多;断句加注标点有误;不能结合语句分辨通假字、解释关键性的实词、虚词;不能准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等等。初中文言文教学呈现出少、慢、差、费的低效状态。因此,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急需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究初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设法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唤醒文言文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之美,为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4年9月—10月

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填写申报表,完成小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2014年11月

选定试验班级,制定校本研修计划,理论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阅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文章。主要是围绕“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这几个话题,认真学习了钱梦龙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王传文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以及新课程的相关书籍、报刊杂志文章。通过理论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认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

编制调查问卷,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我在实验班发放课题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我还对我们语文组教师发放课题问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对比分析,初步了解了学生学习文言文和教师教授文言文的情况,找出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调查报告。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认真上好实验课,并邀请本组教师听课交流,不断撰写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编写文言文简易学习教材及课外练习材料,增加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数量,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我选择编写了一些简易、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杞人忧天

掩耳盗铃宋人疑邻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免

鹬蚌相争等。将这些作为学生课外学习材料,定期布置任务,定期检查落实,并利用配套的练习题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鼓励和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等文白相间的文学名著,并交流心得体会;这样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阶段:2015年5月—6月结题阶段 1、2015年5月: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2、2016年6月: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教学论文,完成结题报告。

【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年来,我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我转变观念,避免“满堂灌”,授之以渔,交给古文翻译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字字句句落实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先将课文重要知识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带着预习的问题,课堂小组合作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合作解决,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互动解决。然后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对课文提出问题,或自己设计教学方案。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还注重诵读,训练学生语感,我不断开发各种文言文教学资源,使得文言文学习形式多样,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了许多。如:古诗文教学采用朗读比赛形式进行,文言文故事采用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从敬畏到不害怕,再到喜爱,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古诗文朗读由以前的没有节奏感到会断句了,能带着感情去读文章了。重视预习,借助注释自主、合作学习。最后要重视积累,拓展迁移,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使学生爱上文言文,亲近文言文,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存在问题及改进】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和摸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我们依旧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学校以考试成绩考评教师,直接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我担心课题研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影响成绩。所以,课题研究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又加之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尝试不够大胆,思维不开阔,有时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学生掌握的实效;有时为了学生掌握的牢固,形式又不免刻板;有时两者兼顾,课堂时间又不允许。因此,在文言文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上,依旧需要时间进行不断的摸索。

2.由于个人能力,学校财力的支持投入不够,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成效。又有“教无定法”的约束,不是人人都用一个模式,文言文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研究过程 中,很多时候,我因为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同行们意见难达成统一,或者很难对我的研究成果有个很好的界定。

第四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吝店镇中心小学

张亚田

二O一五年一月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提出缘由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具有强大的直接触动人的灵魂的感染力量。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载体,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逐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然而,现今的音乐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受到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许多教师认为那些世界名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复杂太深奥,学生听不懂也不感兴趣。音乐教学只要把歌唱唱好就行了;而有的教师则尚未找到真正“适合”学生欣赏音乐的好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音乐欣赏就是让学生听音乐,让学生一遍一遍的机械地听,破坏了学生对原来对音乐的兴趣,更不用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品格修养了。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想以此来促进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演”“奏”“动”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北京市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

(三)概念的界定

“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或情境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本课题旨在以音乐欣赏活动为载体,通过挖掘课内、课外的学习契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使我们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成为音乐学习的参与者,创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

2、探索出符合中年级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欣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和综合的音乐素养。

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音乐课堂进行研究,探索改善教学行为,方式方法或模式。

2、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特征,提炼出与新课程实施相匹配的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模式或策略。

3、深入分析音乐欣赏课现态所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探索音乐欣赏课的基本课型。

4、认真探索和实践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行为,开创并提升已有的欣赏形式,使之变成预期的五种方法 1)聆听参与,2)节奏参与;3)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4)乐器演奏参与;5)听唱结合。

总之,音乐是一门既有技术性,又有整体性、审美性的学科。音乐欣赏是实践性极强的分支,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将音乐欣

赏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又是有效联结音乐欣赏“教”与“学”的桥梁,实现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的特点,所以,此课题将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研究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 中修正、完善,以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真实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四、课题研究对象:小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制定课题方案,多方论证、申报立项。

(3)根据研究内容明确责任分工。(4)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2月

(1)文献检索,理论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2)实施课题有关方案,根据方案展开音乐教学。(3)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行为表现。(4)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理性分析。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

(1)完善总结(课题名称)实践研究,形成成果并推广。(2)汇集研究资料。

(3)整理好各方面材料聘请领导与专家审议结题。

六、研究成果

本课题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怀与指导下,经过全体成员的潜心研究,积极探索,认真执教,我校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即将结题。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测评,并与普通班进行对照比较,同时我们也对参加研究的老师做实验前后的比较,认为,本课题已达到了研究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课题组成员实现了从“教师”到“导师” ;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从“教书匠”到“研究员”的转变,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式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也是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获取的全过程。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不仅仅是聆听参与还有节奏参与、体态参与、乐器参与、歌唱的参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音乐的主人。

(三)探索并验证了“五参与”的教学策略,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经过实验探索并验证了一套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五参与”的教学策略:

1、聆听参与

聆听参与昌最主要的方式。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的“听”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的有意识的听,每一

位学生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而不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只有通过想象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它是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2)促使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情感渗透。音乐欣赏中的移情就是通过由音乐及人、由人及音乐的途径,关注音乐内涵,强化音乐的力量,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节奏参与

表现节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学生将自己对于乐曲的情绪体验化抽象为具象,可以轻松、完整地表达出对乐曲的整体感受与理解。

3、乐器演奏参与

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或固定节奏型,学生可以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奏。

4、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律动和舞蹈是他们喜爱的方式之一。学生在律动中感受乐曲的的情绪与节奏,想象力得到激发。学生既感到有趣又会有一种成就感,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学生的听觉、感知、技能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5、歌唱的参与

“听唱结合”改变了传统欣赏教学中,以单一聆听音乐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们知道,耳朵听是第一感受,它仅是感官上浅层次的参与,要想真正内化感受必须引入唱,“听唱结合”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

由于教材中涉及到欣赏的内容很多,就需要我们把握教材,进行分类,融入听唱结合。

(1)声乐作品——聆听中跟唱歌词。

(2)将民歌、名曲的曲调编配歌词。如,《口哨与小狗》轻松活动的旋律我配发简单明了的歌词,让学生边唱歌边表演,孩子们乐此不疲。

(3)器乐作品——聆听中哼唱主题。如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曲调简洁而富有代表性,可让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哼唱,以此强化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激活和引导,学生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全方面参与的活动中学习了音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下的自主、合作、体验、创造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或独立乐器演奏,或合作表现歌曲,学生的参与的意识极浓,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极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摸样。

(四)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经过实验,学生们对音乐欣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们对音乐的专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用多种方式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初步养成了一定聆听音乐的习惯和方法。

另外,通过实验形成了自己典型的欣赏案例,书写实验方案,积累多篇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撰写有关科研课题的论文。

七、对课题研究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积累学生们音乐鉴赏的经验是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应该发挥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在多方面去营造学习音乐的氛围,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创造者。

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成员还没有养成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总结;还缺少专家给我们做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好的经验提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理论水平还有等加强,更深入地学习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天台洪畴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的内容是“古诗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古诗文”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古诗文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有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古诗文与学生人文教育的结合,古诗文的朗读、背诵、积累等。本课题就“古诗文诵读教学模式”这方面的进行探究,即在古诗文的背诵、朗读、积累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策略,寻求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适合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古文教育引起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新教材的编排也增加了古文的数量。因此,让小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文,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师生的要求。通过对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不但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课题研究策略和内容

我们提出了《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的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 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认为,开展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鼓励“读”

1、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

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可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编写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可适时启发儿童展开联想、想象,让他们在脑海中生发美的意象,把他们带入美的意境。(1)、引入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在诵读前,编讲一些跟古诗词相关的故事,既能激趣,又能帮助理解意思。比如在教学岳飞的《满江红》时,我们就先给学生将一些有关岳飞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岳飞,从心底里佩服岳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学生自然就把岳飞当时的那种满腔爱国之情表达出来了。岳飞的故事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 4 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四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2)、创设优美情境。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小学生能在良好的情景中放松心情,积极学 5习。我国的古诗文有很多篇目本身就拥有很好的情景,是作者根据一定的情景有感而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助媒体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从而使诗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诵读《小池》一诗时,我们就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和音乐,让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组合的那种美,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学生就容易激起诵读的欲望。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山水诗。许龙游老师在教这首诗时,首先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兼备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展现的是一幅“庐山风景图”:香炉峰冉冉升起的白烟,白烟漫飘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耀下,远远望去好像万缕紫色的云霞。气势磅礴的瀑布,飞一样从山上直泻而下„„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大自然的世界里,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动形象的范读引路 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古诗是抒情言志的艺术,它以其特有的语言美、意境美、内容美,引起读者强烈的美感,而成为千古绝唱。古今文化的差异造成了部分古诗中音、意的差别,古诗独特的韵律美也需要教师的范读来引领。开始教学时,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地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有所选择,通过教师动情的范读,使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尽力去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表情、节奏去读。在《示儿》一诗的诵读训练中,教师用低沉、悲壮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和音乐,把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但有无法看到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自然也就有了诵读的兴趣和激情。

3、恰到好处的言语激励 6 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要被你陶醉了”„„都可使学生受益一生。教学中,我们尽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表扬,通过教师一步步的鼓励,让学生仿佛身在古诗文所描写的情景中,其美丽、幸福读得情真意切,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也就得到充分的激发。如陈琼老师在教《赠汪伦》时的激励: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奋勇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

4、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

诵读古诗词时,我们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师生、生生对诗;小组诵读;生单独诵读等多种形式,既可以加深理解,又能为学生的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课题组负责人奚东升老师在教学《题临安邸》时,联系同课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以前学的《示儿》。让全班同学模拟回到当时的历史时期。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了几出短小的历史剧。然后谈体会,再朗读。学生的朗读质量马上就有了质的飞跃。

5、自由生动的表演舞台

在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所选择地挑选一些篇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引用歌曲中的歌谱唱读古诗文。学生在表演中,在唱唱、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受到了古诗文的熏陶。(1)、配乐朗读。教师事先准备好与朗读作品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音响氛围,诱发情感体验,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请看以下片段: 师:好的,再来!

生3:《春晓》。(配乐,齐诵读)

(二)、创造条件促进“读”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来增长见识,了解未知的世界。许多孩子都有《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课外书。许多家长也不惜花钱给孩子买书订报。针对这个特点,我们老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并让学生知道,除了童话和科普书,在中国古诗文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感人的情境,发人深省的道理„„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然后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从本课题立项之日起,洪畴中心小学的六(1)班就作为实验班,加强了对古诗的诵读。一个学期来,围绕这个课题。具体地做了以下这几项工作:

1、保证时间。实验班除了利用早读、自习指导学生诵读,每周还可专门用一节课进行诵读指导。

2、营造氛围。仅仅教会学生诵读几篇古诗文,并不算是对他们进行了真正的文学熏陶。只有身处浓浓的古诗文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感染。具体的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氛围。①成立了古诗兴趣小组。②每月出一期古诗专题板报。③进行古诗词书画比赛。④自编诗歌比赛。⑤古诗知识竞赛。

3、推荐篇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里收录的古诗文篇目较多,如果我们老师按部就班,依《读本》顺序逐一指导、安排学生诵读。势必错过一些很好的教学机会。因此,我们老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诵读的篇目。(1)、《读本》中引进与教材所选古诗有关联的古诗文。每一册语文教材都编有古诗。在教完教材上的古诗后,我们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中引进一首与所学古诗有关联的诗词加以拓展。这样既帮助理解,又扩大古诗文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2)、根据时令推荐篇目。比如阳春三月,向学生推荐了李白的《春思》、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金秋时节,则推荐王维的《山居秋瞑》、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中秋节那天,则和学生一起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3)、根据情景或创设情境推荐篇目。比如春天,带领学生去田野踏青时

(四)、开展活动强化“读” 小学生最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的才艺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因此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以巩固学生读书的成果。例如,利用班会课举行赛诗会、诗文朗读会;进行诗文接龙游戏;成立小诗社;举办诗文“交流会”;举行“诗词书法绘画赛”、“诗词演唱会”,还利用元旦庆典之机,开展“庆元旦古诗文系列活动”等,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学生诵读古诗文。

如陈晓玲老师在参考了大量资料后,参照网上现成资料,在三(2)班组织了一次“把古诗带上太空”的古诗阅读活动。方案如下: [课件展示]神奇的太空图,慢慢地出现一个卡通形象。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太空旅行社社长杰克,欢迎小朋友到神奇莫测的太空旅游。这一次的旅游景点主要有太阳城、月亮湾、彩虹桥、星星国、太空广场。那里的朋友们一听说你们要去都高兴极了,可他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课件展示]一群极富童趣的卡通形象。(太阳公公、嫦娥姐姐、彩虹妹妹以及一群小星星等等。)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太空作客!我们早就听说古诗是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希望你们把古诗作为礼物送给我们,好吗? 杰克:小朋友们,快,让我们坐上太空飞船出发吧!(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坐人1号、2号、3号、4号、5号机舱)

[课件逐次展示]虚拟的太阳城、月亮湾、彩虹桥、星星国、太空广场风光。同时播放相关录音。第一站:太阳城诵古诗

1.太阳公公:孩子们,我最喜欢听你们背诵古诗了。你们五个小队来个比赛。第一轮是古诗接龙。一队接一队背古诗,接不上来的就淘汰,看哪队背的多。第二轮是配乐朗诵。每组选择最好的配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首古诗进行朗诵。可一个人也可小队集体朗诵。优胜的小队将颁发给奖品。2.各小组先进行充分准备。3.分两轮进行比赛。4.颁发太阳公公的奖品。11 第二站:月亮湾写古诗

1.嫦娥姐姐:小弟弟妹妹们,欢迎光临月亮湾。我先带你们去观赏一下月宫。2.嫦娥姐姐:大家看到月宫里有这么多美丽的亭台楼阁,我想如果在这些柱子或石碑上题一些诗就更好了。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3.各小队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用铅笔或毛笔写下来。4.赠送嫦娥姐姐的纪念品——小玉兔。第三站:彩虹桥画古诗

1.彩虹妹妹: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身上有哪七种颜色吗?

2.彩虹妹妹:我们彩虹桥里的居民们最喜欢画画。一听说小朋友们来了,都争着要和大家比试比试,愿意接受挑战吗?

3.彩虹妹妹:我这儿有几首古诗,就请各小队选择其中的一首,想像一下再画下来。哪一组画得最好我就送给他们一支“七彩神笔”。4.出示下列几首古诗。《咏鹅》、《咏柳》、《望庐山瀑布》、《小儿垂钓》、《悯农》、《锄禾》、《江雪》。5.各小队各自讨论、构思画面。6.各小队成员合作完成画。7.展示各小队作品,并进行评比。8.颁奖。

第四站:星星国演古诗

1.小星星:嗨,小朋友们,快来星星国做游戏吧!2.游戏规则 ①各队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的意思进行表演,另外四队猜一猜这一小队表演的是哪首古诗,并背诵出来。

②哪一队表演时,其余各队都猜出了,就荣获最佳表演奖。哪一队在其余四队表演时,把四首古诗都猜出来的,就荣获“小星星奖”。3.进行游戏。4.评奖、颁奖。第五站:太空广场音乐会

1.杰克:地球上的中国小朋友们,我们这会儿已来到了太空广场,将和各星球的居民们举行一个古诗音乐会。请小朋友们选择一首古诗,再选择一首歌,把歌词改成诗词,然后唱出来。可以是独唱也可是合唱。结束后。评出“金话筒”、“银话筒”奖。2.各小队自行准备。3.各小队依次唱古诗。4.评选“金话筒”、“银话筒”奖。

古诗文诵读不仅使学生领略到了中华千古美文的奇文瑰句,也使他们的思想在海纳百川的同时,仍能把根深深地扎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沃土上。所以,我们利用每周一课时的时间背诵我们自己选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文。现在,孩子们不仅能背诵,而且还会“有的放矢”地应用

五、研究成果和体会

1、在研究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能力,欣赏和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2、在研究与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师之间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仅是背出诗句和意思,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享受古诗文中所蕴涵的美,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发展语文素养。教师们在古诗文教学中,也有意识地朝着这方面努力,符合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古诗教学方面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不少教师的教学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3、学生的语言内存越多,语言就越富有魅力,许多学生受古诗文的熏陶,也开始尝试着写诗作品。就拿实验班六(1)班来说,起先是一两位同学在日记中出现一些顺口溜似的“诗”,教师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和宣传。课题组老师专门针对这首诗进行讨论,给有志于古体诗创作的同学提出四点建议:

1、分析古体诗语言结构形式特点,如五言诗、七言诗、绝句和律诗等字数、句数上的特点;

2、感悟古体诗的“韵律”,注意学会古诗“平仄”、“对仗”等常识;

3、注意积累意思相对稳定的基本的文言辞汇,如“之、勿”等词。就这样,班上这点作诗的“星星之火”,逐渐地愈演愈烈。有一天,一位同学写出这样的一首诗:六一佳节乐开怀,大小朋友一起来。人人脸上喜洋洋,我们过节多愉快。虽然不成方圆,但是,对于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学生把握还是很准确的 13

4、由于老师们不断地激励,充分调动起同学们读诗、写诗的热情,许多同学都开始喜欢上了写诗,他们把生活中的一人一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心中的一喜一忧都付诸于诗,如王宇宁同学随父亲游玩了临海市的桃渚抗倭古城,回家便写下了七律《桃渚旧事》:明时倭寇如豺狠,八九人家聚冤魂。忽报飞将今犹在,永保祖国东大门。不仅文辞精炼,而且对仗工整,旁征博引,令人赞叹不已。再比如周炼同学的《兰花》诗,有“北风一到草木零,唯有兰花笑严冬。”一句,显示了作者对兰花精神的领悟。

5、为了宣传和发动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先后组织了多次研讨活动。2007年5月,我们课题组对全校老师开展“我爱古诗文”观摩活动,活动中,同学们那和着音乐饱含激情的朗诵,那精采的古文课本剧的表演,客人老师现场命题作诗挥笔立就的深厚的诗文功力,都令与会者瞠目结舌,惊叹不已;我们还多次组织“辩论会”,将《三字经》、《增广贤文》中的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语句摘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和研究来进行批判或辩论,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书明理”。

六、还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经过一年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对学生参与古诗文学习的态度情感、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参与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很浓,也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然而在现实的课堂里,实用的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教学质量考查的因素,我们还是过分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所以,教师在讲授古诗文时,往往是给学生总结出大量的文言词汇,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甚至死记课文翻译。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常常出现学习好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来死记老师讲述的文言知识却很少会灵活运用;而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干脆不学不背。致使古诗文教学处于一种枯燥沉闷的状态——讲台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文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

由于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书面语言,学生们欠缺必要的基础知识,不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是很难读懂的,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忽视这一方面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也才能成为可能。例如:在疏通文义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和现代文不同的字、词、句,对照注释加以理解,并逐步养成查阅工具书,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让学生不断进行交流,相互质疑,相互解惑,共同探讨学习。对于文言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也应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加强积累,不断总结,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不断提高能力,才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古诗文毕竟离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很多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而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其中许多课题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乘着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细化地延伸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经典古诗美读篇》,辽海出版社,2001年出版

薛瑞萍《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流》.《小学语文教师》,2006(4)

下载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适应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适应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范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小学茅洪锋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王东子 一、课题的提出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重视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形成学生的......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蚌埠市后场小学《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07年,我校申请参加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子课题《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教学实践研究》的实验,经总课题组......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海门小学四年级课题组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内容提要: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提问随意,想到什么提问什么,有些过......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1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惠民一实小学部李义 刘晶刘德云潘成龙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五、课......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告 我校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于2008年4月10日申报经市、省教育学会课题专家组评审后于2008年5月审......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进行研究,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