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赵普教案
赵 普
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宋史》,是一篇文笔凝练、较易理解的文言文,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中心,截取了主人公一生中的两个细节:刻苦读书、奏荐人才,来展示赵普好学上进,忠言直谏,刚正不阿的秉性。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在具体的叙事中善用细节刻画人物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人物的举手投足间尽显其品质。写赵普刻苦读书,描写的“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读书,见决心之大;奏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的细节描写,更是彰显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叙事简洁的方法;
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上网或者阅读书籍了解赵普。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语设计:
由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入课文。
二、赵普简介(学生先介绍,教师作适当补充)
赵普(922-992年),北宋大臣。字则平。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迁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再迁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起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等。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992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三、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诵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2、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指出,全班交流。补充资料: [如何翻译文言文]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方法: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3)添加省略成分。(4)调整语序
四、分析课文
1、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明确]课文共两段,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
2、赵普如何向太宗奏荐人才的?太宗反映如何?说明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 赵 普
尝奏荐 复奏其人 又以其人奏 复奏如初
不用 亦不用 怒,碎裂奏牍掷地 乃悟,卒用其人
说明:赵普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
3、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为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4、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
[明确] “阖户启箧取书”、“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五、小小演讲会
马南邨说:“无论读的是哪一部经典著作,只要真的读得烂熟了,能够深刻地全面地掌握其精神、实质,在这个基础上,再看有关的其他参考书,就一定会做到多多益善,开卷有益。所谓精与博的关系,在这里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得到合理的解决。当然,精读的书多一些更好,参考书更是看得越多越好,这些都是无止境的,决不要以一部书为满足。”不知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何感想,请你作一分钟的小演讲。比一比,看谁的演讲合理、新颖、深刻、精彩。
六、拓展
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
七、作业:
1、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的“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我国历史上像这种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请再写出两条类似的成语。
韦编三绝、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等
2、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3、背诵课文。
4、重点字词句的练习。
5、课外阅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附:板书 赵 普
尝奏荐 复奏其人 又以其人奏 复奏如初
不用 亦不用 怒,碎裂奏牍掷地 乃悟,卒用其人
说明:赵普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赵普》教学设计(苏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赵普》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中心,选择了“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两件事。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在具体的叙事中善用细节刻画人物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人物的举手投足间尽显其品质。写赵普刻苦读书,描写的“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读书,见决心之大;奏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的细节描写,更是彰显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上网或者阅读书籍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1.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举例,人物故事简单叙述,切忌变成故事大会。)2.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简单介绍人物,可以参考页下注释。)检查预习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学生在读时一定要注意纠正字音和节奏,力求读出美感和语感。)
学习课文
1.文章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参考:刻苦读书与奏荐人才。
2.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翻译文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关键字词的古今异义。咀嚼品味
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请你评价一下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试举例说明本文刻画人物时运用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其作用。3.刻苦读书:“阖户启箧取书”
四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
教者明确:这些都是一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分别写出了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和耐心、坚定的意志。表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
课堂巩固
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课堂总结
学生再读课文自己概括文章内容及其主旨。板书
内容 中 心 写法 刻苦读书 勤 奋 细节描写 四奏人才 以天下事为己任 概括叙述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镇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童年的朋友教案
童年的朋友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难点:
1. 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 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 诵读
第一课时
学习指导:本学期前半学期要把培养学生课前自学作为一个重点要求,强调有指导的自学——教师设计自学指导要求,并且要检查,既要重视方法,更要重视习惯养成。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板书课题,扣住“朋友”,整体体会文章的要旨。
二.点拨
1.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 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神态描写:
快活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三.课后消化 1.朗读全文3遍 2.仿写训练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快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二.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1. 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 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2. 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 完成课后练习。三.小结: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四.当堂检测(见后面的当堂检测练习)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噗噗()发绺()惩罚()马鬃()诅咒()两頬()镶银()驼背()
2、弄懂“自言自语”“五光十色”的意思,并分别造句。
3、文学常识填空。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列宁曾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 ”。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问世。本文节选自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另外两部是。
(二)整体感悟
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全文共分三部分,找出各部分的起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不超过10字)
2、细读课文,说说你对“外祖母”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你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4、课文中运用了很多叠词,摘抄下来,并挑出几处,体会一下这些叠词的表达效果。
(三)分析揣摩
这篇课文是节选,文字精短,值得我们再三品读。精读全文,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1、研读第1段,这段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主要突出了外祖母外貌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2、研读2——6段,外祖母说话时的腔调给了“我”怎样的感觉?
3、“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这句话删掉“你小点声说!”好不好?说说理由。
4、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外祖母的形象?
5、外祖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四)探究质疑
1、作者为什么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
2、本文并没有写具体的事,所以有人说,这篇文章内容空洞,不能突出“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给人印象不深,你对此有何高见?
(五)读写结合
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把外貌描写得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习本文描写外貌的方法,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也画画像,字数不限。
五.推荐阅读《童年》
参考答案:
一、1、2、略
3、代表者;《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1)︱(2)——(6)︱(7)大意:
(一)描写外祖母的外貌,(二)描写外祖母的形象,(三)叙述外祖母的影响。
2、可以是头发,可以是说话的腔调或脸部表情等
3、刻画外祖母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外祖母的崇敬和怀念。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等,表达效果:示例:“密密”“乌黑乌黑”极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且非常有光泽。
三、1、头发多得出奇,长得出奇
2、温暖柔和。
3、不好,这句话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
4、语言、外貌、神情、动作
5、温柔和蔼。
四、1、外祖母的温和善良,温暖了作者一颗冷漠黑暗的心,使其走出了黑暗,走向光明。
2、有道理即可。
第四篇: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第一课时学案
《赵普》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二.课前预习:
1.查工具书解决古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能读通课文。
2.搜集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名言。
3.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赵普的资料,了解赵普生平事迹: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等。
4.补充: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检查预习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2.纠正字音:
阖户()箧()牍()缀()
卒()吏()论语()龌龊()(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学生在读时一定要注意纠正字音和节奏,力求读出美感和语感。)3.《赵普》选自《 》,赵普,字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 ________家,自古有“________”的说法,文中“太祖”指 ______________。(12分)4。解释下列加线的字。(20分)(1)寡学术(2)手不释卷(3)每归私第(4)阖户启箧(5)既薨(6)发箧视之(7)龌龊(8)碎裂(9)及为相(10)卒用其人
四.开始新课(一)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2.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翻译文章。师将学生提出的疑问中的重要点板书,精讲。例如:
(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2)读之竟日。(倒装句)
(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
(4)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
3. 学生翻译全文。老师提示翻译的方法: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可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2)添加省略成分。(3)调整语序。
(4)引用的内容可不翻译。
(二)咀嚼品味
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请你评价一下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2.试举例说明本文刻画人物时运用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其作用。
(三)课堂巩固
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四)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课堂总结
学生再读课文自己概括文章内容及其主旨。五:课后作业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一)在()中给前面的字注音。
(二)填空:
1.《赵普》选自《
》。本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一是 ;一是。2.“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形容。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写出太祖 的样子。4.“,”“补缀旧纸”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赵普 的态度。
三、解释下列词语:
1.习()及()第()阖()箧()竟日()寡()临政()薨()深沉()岸谷()忌克()明日()龌龊()循默()碎裂()颜色()乃()卒()
2.以天下事为己任()明日()尝奏荐某人为某官()他日()跪而拾之以归()读之竟日()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4.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6.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____ 7.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五.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阖户启箧取书”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普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奏荐某人为官而不惧触犯太 3
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等可看出赵普的什么精神?哪些句子体现了赵普读书的效果和学以致用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迪?你还能举
一、两个古代勤奋学习的读书人的事迹吗?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普“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7.“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精品教案苏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苏教版语文七下《赵普》精品教案
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中心,选择了“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两件事。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在具体的叙事中善用细节刻画人物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人物的举手投足间尽显其品质。写赵普刻苦读书,描写的“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读书,见决心之大;奏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的细节描写,更是彰显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上网或者阅读书籍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举例,人物故事简单叙述,切忌变成故事大会。)
2、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简单介绍人物,可以参考页下注释。)检查预习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学生在读时一定要注意纠正字音和节奏,力求读出美感和语感。)学习课文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文章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参考:刻苦读书与奏荐人才。
3、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翻译文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关键字词的古今异义。咀嚼品味1、2、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请你评价一下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试举例说明本文刻画人物时运用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其作用。刻苦读书:“阖户启箧取书”
四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
教者明确:这些都是一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分别写出了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和耐心、坚定的意志。表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课堂巩固
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课堂总结
学生再读课文自己概括文章内容及其主旨。板书
内容 中 心 写法 刻苦读书 勤 奋 细节描写 四奏人才 以天下事为己任 概括叙述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