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语文教学大纲
《中国语文》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总体目标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中国语文课,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质素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我们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人性的完善,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而语文素养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
中国语文课程是兰州商学院经济类和非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学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写作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它既服务于其他课程又体现其他课程的综合学习成果,是检验学生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大学语文课程的顺利实施和不断完善,也有利于推进我们兰州商学院文化素质教育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人才的综合培养质量。
课程设置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为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现代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既有专长,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中国语文》课程的设置,主要按照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伸展。从纵向上看,主要是根据时间顺序,选择文学史上各个重要的“点”,以点带线,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学史概念。
从横向上看,主要是根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组合,选择四种文体中各类较为细致的文体,以点带面,古今中外,风格多样,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清晰的文体概念。每篇选文的后面,都增加了一定的赏析和点评,从不同角度来鉴赏名作名篇,实际上也是为同学们提供了鉴赏的范本和基本思路,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并进一步拓展学术思维。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收录了一些推荐书目,提供给不同要求的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教学上树立“大语文观”。以文化、文明为参照背景,以文学为主线,贯通史哲,综合交叉,开阔视野。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提炼评价性知识;在工具性知识的落实中注意实现修养性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全面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国语文》课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自觉地进行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需要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升课堂效果。
1.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精讲为主,从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作深入细致地剖析,以点带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历史阶段的文学的全貌。2.读、写、议结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以专题形式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作品,在此基础上安排课堂讨论及完成具有一定见解的论文。
3.古为今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密切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生活实际,使中国语文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4.在中国语文教学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即通过中国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及时吸收学术研究新成果,使学生与学界前沿保持同步。
5.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教学互动。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意识深处潜藏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进入五彩斑斓的审美苑菀,具象地、主动地进行审美活动。
7.课后练习和习作相结合。
8.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大学生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将课堂学习情况与课外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时数 45或54学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精讲篇目二十篇 第一篇《诗经·采薇》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采薇》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对于《采薇》诗主题的不同理解;体味这首诗诗歌意象的艺术意境和“杨柳”意象。
(二)教学内容
一、分析诗歌以“采薇”起兴的原因及特点
二、分析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作用
三、体味“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艺术意境
四、艺术特点
1.比兴手法的运用: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
2.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3.全诗记叙议论相结合,写景、抒情和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妥贴自然。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篇 《先秦诸子语录》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儒家修养之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道德,提高自身修养。掌握《论语》语录体的特点。背诵《论语》八章。
(二)教学内容
一、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二、集中讲解《论语》语录八条的思想内容
三、联系现实,讲解语录中所表现的儒家思想及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思考题
1、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如何理解忧患意识的近代转换及其当代价值?
3、从现代观念看,“和而不同”的思想是否仍有借鉴意义?
4、为什么说,孔子所论之“和而不同”还关系人的品格道德?
5、你认为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具有借鉴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三篇 《秦晋崤之战》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从对比中认识《左传》在历史和文学两方面的成就与地位。通过对教材篇目的具体讲解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左传·秦晋崤之战》的善于描写战争的突出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左传》简介 1.优秀的历史著作:《左传》是第一部完整系统、详细具体记载历史事实的编年体史书。2.杰出的文学著作:善于叙事;善写战争;善写人物;善写辞令。
二、写作背景 1.秦晋关系:
秦晋两国本是盟国,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接壤,而且世代联姻,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所谓“秦晋之好”来源于此。2.战争背景:“烛之武退秦师” 3.战争本质:
秦穆公想通过吞并郑国向东方扩张,侵犯了晋国的利益。双方都想称霸中原,矛盾日益尖锐,战幕由此拉开。
三、层次分析:文章由以下情节组成 1.晋文公显灵。2.蹇叔哭师。3.王孙满观师。4.弦高犒师。5.皇武子辞师。6.先轸论伐秦师。7.秦晋崤之战。8.文赢请三帅。9.孟明谢赐。10.秦穆公哭师。
四、艺术特色 1.善于叙事。2.善写战争。3.善写人物。4.善写辞令。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四篇 屈原《湘夫人》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屈原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楚辞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作品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会《湘夫人》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
一、屈原及其楚文化简介 1.屈原简介。2.屈原作品。3.“美政”理想。4.屈原的影响。
二、作品分析 1.作品背景。2.课文注释。3.课文评点。4.课文简析
三、艺术特点
1.比兴手法的运用。2.细腻的心理描写。
3.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4.屈原式的抒情模式(“爱”与“怨”)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五篇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陶诗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
一、思想背景
1.魏晋风度之文人与酒。2.陶渊明的诗与酒的关系。
二、饮酒组诗原序的深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饮,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虽多,辞无全次,聊命古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其写作时间大约在义熙元、二年(405、406),从原序可知,这组诗之所以命名为《饮酒》,是因其借是诗人酒醉之后所作,但内容却与“饮酒”事无关。
三、《饮酒》意象及意境分析 1.“心远地自偏”句中“远”和“偏”解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之“采菊”与“南山”解 3.“飞鸟”句解 4.“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中之“真意”与“忘言”解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六篇 刘义庆《世说新语》(三则)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世说新语》不仅是“志人”体小说的代表作,而且是“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对后世士大夫文化有很大影响;体会其“冷峻玄远”的语言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一、《过江诸人》
本篇反映了东晋高级士族官僚软弱无能、无法收复失地的没落情绪。写新亭对泣,寥寥数百字,场景、气氛、与人物表情都越然纸上。通过对比,鲜明、生动地传达出各自不同的精神境界。“新亭对泣”、“楚囚相对”已传为成语。
二、《雪夜访戴》
鲜明地体现了当时士人所推崇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的名士作风。关于“魏晋风度”(可以参看鲁迅的《魏晋风度与文章和药及酒之关系》)雪夜访戴,造门不前,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兴之所致,惊世骇俗。言简文约,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三、《石崇与王恺争豪》
写两人斗富,揭露豪门的奢侈、娇纵之情。通过细节刻画人物,以皇亲国戚进行铺垫,反衬石崇的富有,将巨富和跋扈的程度衬托到了极制致。对王恺心理变化的点染,也恰倒好处。文字简洁生动,意味丰富、深长。是难得的小说佳作。思考题
1、《世说新语·石崇与王恺争豪》是怎样达到从侧面反映西晋社会的?
2、试对于这三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进行综合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七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张若虚的生平
2、理解本诗出色的绘景,及由此生发出的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
3、体会此诗诗情画意及哲理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一、分析作品
1.前十句描写春江花月夜的美景。2.中间六句阐发人生哲理。
3.后二十句抒发游子思妇相思别离之情。
二、艺术特点
作品主要采用描写、抒情、说理相结合的艺术手法。1.描写景物细腻传神,具有意象美; 2.阐释哲理形象深刻,具有哲理美; 3.抒发情感含蓄蕴籍,具有情韵美。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八篇 李华《吊古战场文》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李华的思想和创作道路,阐述这位做家创作的成就。具体了解《吊古战场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要求学生能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本文情感性及哲理性的统一;体会全文的思想特色。
(二)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二、本文的主题思想
作者借否定过去的战争以表现反对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致使士卒牺牲累累,百姓流离失所。作者认为,为政应重在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睦邻友好,得“守在四夷”之效。
三、结构内容分析 全文内容可分三部分:
第一、描写古战场的广漠荒瘠。第二、吊古战场。
第三、作者的理想:人民生活的安宁是一切目的中的最高目的。
四、艺术特色分析
第一、文章的每一部分都是先描绘、议论,后抒情,尽兴地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第二、气脉流畅,层次分明,具有散文的音乐美。
第三、以四言为主,讲求对仗、工整,但形式多样,从形式到内容都可以说是一篇优美的骈文。
第四、作者调动了诸如设问、反诘、比喻、夸张、对仗、排比、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九篇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李白及其诗歌的基本特点。2.理解“长风对大雁的情意”。
3.理解《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艺术意境。
(二)教学内容 一.作者生平简介
二.《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内容讲解 三.艺术特点分析
1.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完美统一。2.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篇 杜甫《羌村三首》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基本特点。2.了解“史诗”和“诗史”。
3.掌握《羌村三首》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分析作品
第一首写初见家人,是组诗的总起,三首中惟此章以兴法开篇。第二首叙还家后事,上承“妻孥”句;而说到“偷生”,又下启“艰难愧深情”意。
第三首写邻人的交往,上承“邻人”句;写斟酒,则承“如今足斟酌”意;最终归结到忧国忧民、伤时念乱,又成为组诗的结穴。这样的组诗,通常又谓之“连章体”。
二、艺术特点 1.以小见大:
诗人以回家后的一些生活片断,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共同的重大主题; 2.主观感情和客观场面相结合:
第一首主要是通过三个场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二首直接揭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三首通过父老乡亲的话语和自己的歌声表现主题。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一篇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韩愈的思想和创作道路及创作成就。具体了解《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联系作品实际,具体分析此文的议论与抒情是如何交融以表达作品主旨的。
(二)教学内容
一、韩愈生平及其古文运动
韩愈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第一家。古文运动的实质是反对形式主义的文风,是文体和文风的革新运动,这一运动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
二、课文分析
依照全文布局,可分为五大段落: 1.说明作此文的缘由 2.为许远补传辨冤
3.论客观上不可能不死守 4.补叙南霁云的英烈事迹 5.补叙张巡、许远的逸事片段
三、思想意义
本文的思想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热烈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为捍卫国家的统一和拯救民族的危亡而艰苦卓越、英勇顽强地与敌人决战到最后一息的忠勇品质和慷慨悲壮、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洋溢着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有力地驳斥了对张巡、许远的种种责难和污蔑,高度评价了死守雎阳具有“守一城,捍天下”的战略意义,痛斥了“弃城图存”和“拥兵坐观”等投降主义和分裂主义,这就打击了当时社会流行的助长藩镇叛乱的种种言论,澄清了历史是非和现实的思想混乱。
四、艺术特色 1.夹叙夹议。
2.善于选择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呼应欲出。3.语言精练,生动而有气势。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二篇 白居易《长恨歌》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背景。2.理解《长恨歌》的主题。
3.体会《长恨歌》丰富的艺术韵味。
(二)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背景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作品分析
第一段,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写李隆基、杨玉环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第二段,自“骊宫高处人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写变乱爆发、杨玉环殒命,李隆基伤痛不已。
第三段,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隆基重回长安后对杨玉环的无穷思念。第四段,“临邓道土鸿都客”至结束,写杨玉环对李隆基忠贞不渝的感情。
四、《长恨歌》的主题 1.讽喻主题; 2.爱情主题; 3.双重主题。
五、艺术特色
1.情节曲折多变。2.人物形象鲜明。
3.叙事、抒情、描写于一炉。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三篇 柳永《望海潮》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结合词的演进体会本词的艺术创新。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产生的特定背景。
3、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的修辞技巧及铺叙手法上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二、基本解读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三、艺术特色
1.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
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用浓墨重彩对杭州进行了充分的描绘,展现了一派昌盛的景象。2.善于点染,是其特色之二。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嗽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思考题
试比较和体会此词通过铺叙极力渲染与《雨霖霖》通过直接、间接抒怀表达曲折婉转、复杂变化个人情感的艺术手法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四篇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能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本文情感性及哲理性的统一;体会全文的思想特色;读懂苏辙论文述志的方式方法,尤其是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了解古代干谒文和现代求职信、自荐书的区别联系。
(二)教学内容
一、作者及文章背景简介
二、结构内容分析
1、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
2、主要谈实践自己文学主张的情况。
3、进一步申述欲见韩太尉的强烈愿望。
4、重申自己“生好为文”的初衷。
三、艺术特色分析
1.行文疏荡,颇有奇气。2.注意在此,而立意在彼。3.语言精当畅达、生动传神。4.构思方面,作者采用了由虚而实、层层推进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五篇 辛弃疾 《水龙吟》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对《水龙吟》的分析,使学生注意到辛词的思想和艺术的密切关系,并对辛词的艺术特色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理解作者如何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来曲折表现自己百折不回的精神;理解本篇词风词意沉郁顿挫的特色;体会词中三个典故的含义。
(二)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以遂报国之愿。偶由登临周览之际,以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三、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1.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3.意境:空旷辽远。4.语言:大气豪放。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六篇 陆游 《沈园》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介绍陆游的生平及创作道路;
2.结合《沈园二首》认识诗人杰出的艺术成就。
3.理解陆游诗歌语言晓畅平易、精炼自然、圆转流畅、浅中有深、平中有奇的特色。4.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深入体会诗人伤心情怀与刻骨铭心之思及诗中反衬笔法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二、诗歌讲析
三、艺术特色分析 思考题
1、试对比陆游的爱国诗篇与爱情诗篇,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陆游这个人的理解。
2、结合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七篇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马致远生平及其散曲创作的艺术成就;
2.感受作品在语言、形象及情趣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出色的艺术魅力; 3.体会作者在曲中流露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著有《东篱乐府》。
二、作品分析
第一支曲以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感慨领起全篇。
第二、三、四支曲子从兴亡之悲谈到贪财之愚,慨叹所谓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以证明及时行乐的实在。
第五、六两支曲子便转而陈述自己的人生哲学。
最后一支曲煞尾,正面点题:可叹人生在世,只有睡觉时才得安宁,天一亮便有万事干扰不休。蛩吟即蟋蟀叫,至此才扣住秋景。
三、思想内容
这套散曲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批判揭露社会现实,否定功名富贵,否定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高洁品格,绝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将参透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嘲风弄月的牢骚里。当然,超然物外、不问世事也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无所作为、逃避现实、消极颓废、否定一切的极端。
四、艺术特色
艺术魅力突出地表现在语言、形象和情趣三个方面。1.语言俗中透雅、明快率真; 2.意象准确生动;
3.情趣盎然、诙谐幽默。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八篇 张岱《西湖七日半》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使学生体会此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2.欣赏文中的描写方法和所写西湖边的各类人物。
3.通过此文的学习,认识明末勃兴的市民文化是怎样影响作家的创作的。
(二)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张岱(1597——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亡后隐居著述。著有《琅嬛(láng huán)文集》、《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
二、课文介绍 《西湖七月半》是张岱的小品名篇。本篇以杭州庸俗之辈为附庸风雅而嘈嘈游览西湖和作者几位好友于清风明月之际引酒赏景的高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明代古典散文中的佳作。(七月半是中元节,杭州人习俗在此夜游西湖赏月。)
三、艺术特色 1.《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2.这些游玩之作,富有作者的生活化、个人化情调,显得清新自然。
3.张岱的语言雅俗结合,颇见功底。这篇小品,寓谐于庄,富有调侃意味。
4.张岱拓展了小品文的表现领域,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到他手中无不各臻其妙,而且获得一种表达的自由。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九篇 纳兰性德《金缕曲》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思想;
2.理解本篇词风词意狂放的特色;
3.理解作者抒情如何直露而不浅薄的抒情特点; 4.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
一、纳兰和《纳兰词》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是清初满州贵族人士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他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州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其诗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哀惋动人,间有雄浑之作。陈维嵩认为,他的词与南唐李后主风格相同,但词中有青春气息,因此长于后主,“《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
二、作品分析
三、艺术特色
1. 最大的特点是直抒性灵,感情直率。2.作者经常化用名句,运用典故。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二十篇 曾国藩《字谕纪泽儿》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曾国藩的思想及成就;
2.了解《字谕纪泽儿》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认识曾国藩“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曾国藩与其《家书》
二、课文分析
本文是曾国藩写给其长子曾纪泽的两封家书。第一封写于清咸丰年八月初三日,针对纪泽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无甚心得,细致讲解朱子“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书之法。授业解惑,孜孜不倦,父子情深,溢于言表。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二部分泛讲篇目十二篇
第一篇 季羡林、陈省身《序二篇》 第二篇 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第三篇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第四篇 王元化《李鸿章办外交》
第五篇 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第六篇 张爱玲《天才梦》
第七篇 罗大佑《现象七十二变》
第八篇 冯至《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十四行集》二)第九篇 戴望舒《雨巷》 第十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
第十一篇 胡适《赠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第十二篇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第三部分自读篇目十篇: 第一篇 王羲之《兰亭集序》 第二篇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第三篇 韩愈《调张籍》 第四篇 袁宏道《徐文长传》 第五篇 杜牧《早雁》
第六篇 周作人《我学国文的经验》 第七篇 张承志《荒芜英雄路》 第八篇 钱钟书《吃饭》
第九篇 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 第十篇 茅盾《谈独立思考》
三、考核方式
《中国语文》的考试方式可以是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以及撰写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察。成绩认定:平时及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四、教材选用 徐中玉:《大学语文》,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第八版。陈洪:《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八版。参考书目
1、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版。
2、《诗经楚辞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第1版
3、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4、杨伯峻:《左传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5、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6、陶澍:《靖节先生集》,中华书局,1958年第1版。
7、许绍早、王万庄:《世说新语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8、复旦大学中文系编:《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1版。
9、《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第1版
10、《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第1版
11、《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第1版
12、山东大学中文系编:《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1版。
13、《中国古代文学学习指导》,谢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4、《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5、《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版。
16、《中国古代文学辅导》王树芳,冯树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
17、《中国现当代文学辅导》蒋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
18、《中国文学十五讲》 周先慎著北大版社2002年版
19、《中国文学史》,主编:章培恒、骆玉明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中国文学史》,主编:袁行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美学十五讲》 凌继尧著北大版社2002年版
22、《西方文学十五讲》 徐葆耕著北大版社2002年版
2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陈思和著北大版社2002年版
第二篇: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目录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三、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资源 附录一 常见文言词 附录二 古诗文背诵篇目 附录三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能整体把握阋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5.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6.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7.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8.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二)写作
9.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0.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1.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12.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1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4.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15.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 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16.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
17.如有条件,可学习使用计算机写作。
(三)口语交际
18. 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9.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体现口语特点。
20.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头表达的效果。
21.在讨论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加以陈述。
22.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力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综合性学习
23.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
24.能自主选择恰当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并展示和交流。
25. 自主组织与语文学科有关的各种社团活动。
(五)课文
26.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丰富多样,体现教学目的,难易适度,适合教学。
27.课文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意联系当代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联系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28.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组织和编排应灵活多样,应给教学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三、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二)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五)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为了考察学和教的情况,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评价不能片面追求甄别和选拔的目标。对学生的评价,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教学评价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积累、体验和感悟。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考试,要着重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还要注意检查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考试方式要多样化,避免片面追求客观化;标准化的倾向,要有利于学生独创精神的发挥。要讲究主观性试题命题和阅卷的科学性。不出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不要求学生死记词语解释。
教学评价,应注意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应多加激励,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五、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学校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积极利用。
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为高中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如工具书、报刊、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以及教学挂图、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网络等。学校还应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附录一
常见文言词
(一)实词(120个)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度非复负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二)虚词(15个)
而 乎 其 且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
附录二
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古文(10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
陈情表 李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 勃
师说 韩 愈
阿房宫赋 杜牧
六国论 苏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前赤壁赋 苏轼
(二)诗词曲(30首)
氓 《诗经》
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 原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 潜
山居秋暝 王 维
蜀道难 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兵车行 杜甫
蜀相 杜 甫
客至 杜 甫
登高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 甫
石头城 刘禹锡
琵琶行 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 牧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 永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 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 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 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 夔
长亭送别(节选:(正宫)(端正好))王实甫
注:以上篇目推荐给学生背诵,不一定都选作课文。白话诗文背诵篇目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附录三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钱锺书《围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艾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学与人文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第三篇:语文教学大纲
三年级语文
第一章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4 训练1 迪斯尼和米老鼠…………………………………………………5 训练2 坚持写作一丝不苟………………………………………………6 写人作文………………………………………………………………………8 范文欣赏 我的自画像……………………………………………………9 课后练习…………………………………………………………………9
第二章 怎样阅读叙事文章
训练1 宽容就是卸下心中的石头……………………………………12训练2 留着爱的位置…………………………………………………13 叙事作文……………………………………………………………………14 范文欣赏 童年趣事……………………………………………………14 课后练习……………………………………………………………… 14 第三章 怎样阅读绘景文章
训练1 观日出…………………………………………………………16 训练2 我爱花城………………………………………………………17 绘景作文……………………………………………………………………19 范文欣赏 西湖的春美………………………………………………19 课后练习………………………………………………………………20 第四章 怎样阅读状物文章
训练1 除虫大将军……………………………………………………21 训练2 天下第一奇石………………………………………………22 状物作文…………………………………………………………………23 范文欣赏 我家有只小兔子……………………………………………24 课后练习………………………………………………………………25
第五章 怎样阅读童话、寓言文章
训练1 狮子和老鼠……………………………………………………27训练2 蚯蚓的风格………………………………………………27 想象作文…………………………………………………………………29 范文欣赏 七颗钻石………………………………………………29 课后练习………………………………………………………………30 第六章 怎样阅读科普文章
训练1 眼睛里的小精灵………………………………………………31训练2 大脑的秘密……………………………………………………32 材料作文……………………………………………………………………33 范文欣赏 未来的汽车………………………………………………34 课后练习………………………………………………………………35
第七章 怎样阅读诗歌
训练1 桃花溪…………………………………………………………36 训练2 浪淘沙…………………………………………………………37训练3 我的家………………………………………………………37 训练4 美丽的理想…………………………………………………38 日记写作…………………………………………………………………39 范文欣赏 日记…………………………………………………………40 课后练习……………………………………………………………41
第八章 怎样阅读故事文章
训练1 力量与智慧……………………………………………………42 训练2 刘大宴客………………………………………………………43 写观后感……………………………………………………………………44 范文欣赏 《丑小鸭》读后感……………………………………………44 课后练习…………………………………………………………………45 第九章 知识总结
四年级语文
写人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一章怎样阅读写人文章……………………………………………………4 训练1 可敬的第四名……………………………………………………5 训练2 先生,您认错认了………………………………………………6
写人作文…………………………………………………………………7范文欣赏 我的同学沈彤…………………………………………………8 课后练习…………………………………………………………………9 记事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二章怎样阅读记事文章…………………………………………………10
训练1 他仍然活着……………………………………………………12训练2他要感谢那只手………………………………………………13
记事作文………………………………………………………………15 范文欣赏想起这件事,我真委屈……………………………………………16 课后练习…………………………………………………………………17 绘景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三章怎样阅读绘景文章…………………………………………………18
训练1 美丽的晚霞……………………………………………………19 训练2 风光独特的哈尔滨……………………………………………20
绘景作文………………………………………………………………21 范文欣赏 夕阳西下……………………………………………………22 课后练习…………………………………………………………………23 状物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四章怎样阅读状物文章…………………………………………………24 训练1 雪………………………………………………………………25
训练2燕子………………………………………………………………26 状物作文………………………………………………………………28范文欣赏 梨花…………………………………………………………29 课后练习…………………………………………………………………31
童话、寓言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五章怎样阅读童话、寓言文章…………………………………………32
训练1 狐狸和猴子……………………………………………………34 训练2 麻雀的评论……………………………………………………35
童话、寓言作文………………………………………………………37范文欣赏 三只小猪……………………………………………………38 课后练习…………………………………………………………………39 科普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六章怎样阅读科普文章…………………………………………………40
训练1 生物是天然的保护网…………………………………………41 训练2 废旧电池的危害………………………………………………42
科普作文………………………………………………………………43范文欣赏 生命的力量…………………………………………………44 课后练习…………………………………………………………………45 诗歌阅读与写作
第七章怎样阅读诗歌…………………………………………………………46
训练1 热爱生命………………………………………………………47 训练2 田园乐…………………………………………………………48
写日记…………………………………………………………………49范文欣赏 蜘蛛…………………………………………………………51 课后练习…………………………………………………………………52 观后感阅读与写作
第八章怎样阅读故事类文章………………………………………………53
训练1 古怪食品馆…………………………………………………….54 训练2狐狸、刺猬和青蛙的故事………………………………………55 写(读)观后感………………………………………………………57范文欣赏《西游记》读后感……………………………………………58 课后练习…………………………………………………………………59 第九章知识总结
五年级语文
写人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一章怎样阅读写人文章…………………………………………………4 训练1走一步,再走一步…………………………………………………5 训练2 忆父亲……………………………………………………………6
写人作文…………………………………………………………………8范文欣赏 我错怪了她……………………………………………………9 课后练习…………………………………………………………………10 记事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二章怎样阅读记事文章…………………………………………………11
训练1 火车六年不到站………………………………………………13训练2别让委屈再版……………………………………………………15
记事作文…………………………………………………………………17范文欣赏 点点滴滴的感到………………………………………………18 课后练习…………………………………………………………………19 绘景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三章怎样阅读绘景文章…………………………………………………20
训练1 庐山……………………………………………………………21训练2 故乡晨曲………………………………………………………22 写景作文………………………………………………………………24 范文欣赏 春景…………………………………………………………25 课后练习…………………………………………………………………26 状物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四章怎样阅读状物文章…………………………………………………27 训练1 龙门石窟 ………………………………………………………28
训练2 麻雀……………………………………………………………29
状物作文………………………………………………………………31范文欣赏 我喜爱柑桔…………………………………………………32 课后练习…………………………………………………………………33
童话、寓言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五章怎样阅读童话、寓言文章…………………………………………
34训练1 蚂蚁和玻璃杯 …………………………………………………36
训练2 马和驹…………………………………………………………37
童话、寓言作文………………………………………………………39范文欣赏 猫和老鼠……………………………………………………40 课后练习…………………………………………………………………41
科普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六章怎样阅读科普文章…………………………………………………42训练1甘露的秘密 ……………………………………………………43
训练2 森林的作用……………………………………………………44书信作文………………………………………………………………45范文欣赏 亲爱的妈妈…………………………………………………46 课后练习…………………………………………………………………47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
第七章怎样阅读文言文……………………………………………………48训练1 刻舟求剑 ………………………………………………………49
训练2 郑人买履………………………………………………………49
说明文…………………………………………………………………50范文欣赏 心爱的闹钟…………………………………………………51 课后练习…………………………………………………………………52
状物文章阅读与写作
第八章怎样阅读散文………………………………………………………53训练1 好心情 …………………………………………………………54
训练2 从一个微笑开始………………………………………………55
读(观)后感…………………………………………………………56范文欣赏 《国王的演讲》读书笔记……………………………………58 课后练习…………………………………………………………………59 第九章 知识总结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编号:051004 英文名称: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学时学分:36/2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开设学期:不限
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文化学的一般知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礼仪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并就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做出评析,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出比较。旨在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成就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 绪论(6学时)第一节 文化概论
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重点、难点)
二、文化的构成与分类(重点、难点)
三、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重点)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精神(难点)
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2学时学)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进
一、哲学是文化的核心
二、历代哲学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民族精神(重点、难点)
一、天人协调精神
二、入世济世精神
三、理想主义精神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宗教(4学时)第一节 中国原始宗教
一、自然崇拜
二、祖先崇拜
三、生殖崇拜
四、上帝崇拜
第二节 中国传统佛教
一、佛教原始教义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布(重点)
三、佛教组织与佛教习俗 第三节 中国传统道教
一、道教的形成(难点)
二、道教的发展演变
三、道教信仰
四、伊斯兰教
五、民间秘密宗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2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重点)
一、仁、义、礼
二、忠孝、诚信 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第三节 中国传统修身之道与理想人格
一、传统修身之道
二、传统理想人格
第五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4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五礼
一、吉礼
二、嘉礼
三、宾礼
四、军礼
五、军礼
第二节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 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重点、难点)
三、历代婚姻礼俗(重点、难点)
四、关于离婚问题
第三节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重点、难点)
一、埋葬习俗
二、丧礼习俗
三、丧服
第六章 中国传统衣食住行(4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服饰
一、冠、冕、巾
二、上衣下裳
三、鞋、袜 第二节 中国传统饮食
一、中国古代饮食特征(重点)
二、主食、副食
三、传统饮品
四、古代炊食具 第三节 中国传统建筑
一、民居
二、宫殿
三、古代建筑特点(重点、难点)第四节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
一、车
二、船
三、轿
第五节 中国传统节日
一、春节
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2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
一、诗词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剧
第二节 中国传统艺术
一、绘画(重点)
二、书法(重点)
三、音乐
四、戏曲
五、舞蹈
第八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2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天文历法
一、天象观测与认识的不断发展
二、历法修订的日臻完善 第二节 中国传统医药学
一、中医学的发展(重点、难点)
二、药物学的成就 第三节 中国传统数学 一、十进位制、筹算与珠算
二、勾股定理与圆周率
三、《九章算术》
四、其他成就
第四节 中国传统科技发明 一、四大发明
二、丝绸与陶瓷技术(重点、难点)第九章 中国传统教育科举(2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
一、形式多样的教育机构
二、内容丰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重点、难点)
一、科举以前的选官制度
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重点)第十章 中国传统谋略(4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政治谋略
一、姜尚的政治谋略
二、老子的政治谋略
三、孔子政治谋略
四、诸葛亮的政治谋略
五、其它政治谋略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军事谋略(重点、难点)
一、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特点 二、三十六计
第三节 中国传统人生谋略
一、儒家的人生谋略
二、道家的人生谋略
三、其它人生谋略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文物鉴赏(2学时)第一节 中国古代陶瓷
一、陶器
二、瓷器(重点)
三、陶瓷鉴赏 第二节 中国古代玉器
一、玉器简介
二、玉器欣赏 第三节 中国古代青铜器
一、青铜器简介(重点)
二、青铜器鉴赏 第四节 中国古代钱币
一、古代钱币简介
二、古代货币鉴赏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兵器
一、古代兵器简介
二、兵器鉴赏
第十二章 中西文化精神比较(2学时)第一节、中西自然观比较(重点、难点)
一、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式的自然观
二、西方“主客二分”式的自然观 第二节 中西价值取向比较(重点、难点)
一、中国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重点、难点)
一、注重“整体体悟”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二、擅长“个体分析”的西方思维方式
编撰:梁国楹5
第五篇: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Ⅱ》
《中国古代文学Ⅱ》教学大纲
第二编 秦汉文学(总25学时)
第一章 秦代文学(3学时)重 点:掌握《吕氏春秋》、李斯政论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秦代文学简述
一、文化的专制政策与毁灭文化的举措
二、文学的冷落 秦代政论文
一、《吕氏春秋》
二、李斯的散文 研析篇目:《谏逐客书》 阅读篇目:《察今》
汉代文学绪论(1学时)
重 点:掌握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
一、汉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二、汉代文学综述
第二章 两汉散文(11学时)
重 点:理解贾谊、晁错政论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掌握《史记》、《汉书》的主要内容以及文学成就。
第一节 两汉政论文
一、西汉政论文
(一)贾谊的政论文
(二)晁错的政论文
(三)其他政论文
二、东汉政论文
(一)王充及其《论衡》
(二)其他政论文7 第二节 两汉史传散文
一、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二)《史记》的结构、体例
(三)《史记》的文学成就
(四)《史记》的风格特征
(五)《史记》的地位与影响
二、班固与《汉书》
(一)班固与《汉书》的成书
(二)关于《汉书》
(三)《汉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三节 两汉其他散文
一、西汉书信体散文
二、东汉叙事散文:碑文和游记 研析篇目:《过秦论》、《论贵粟疏》、《项羽本纪》、《苏武传》 阅读篇目:《淮南子》、《天人三策》、《潜夫论》、《昌言》《魏其武安侯列传》
第三章 两汉辞赋(5学时)
重 点:了解汉赋的起源及其体制特点、汉赋的主要作家、汉赋的分类与流变。第一节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一、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第二节 东汉辞赋
一、班固与京都赋的崛起
二、抒情赋的勃兴 第三节 汉赋的地位 研析篇目:《鵩鸟赋》、《七发》、《子虚、上林赋》、《刺世疾邪赋》 阅读篇目:《两都赋》、《归田赋》
第四章 两汉诗歌(5学时)重 点:掌握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第一节 乐府诗
一、乐府的概念
二、汉乐府的内容
三、汉乐府的特色与成就 第二节 文人诗歌
一、文人诗歌的发展轮廓
二、《古诗十九首》
(一)概念
(二)内容
(三)艺术成就 研析篇目:《战城南》、《上邪》、《江南》、《东门行》、《白头吟》、《上山采蘼芜》、《行行重行行》、《今日宴良会》
阅读篇目:《陌上桑》、《十五从军征》、《涉江采芙蓉》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总23学时)
绪 论(2 学时)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一、文学自觉的标志
二、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三、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
四、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五、新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概况
一、乱世与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
二、门阀制度与寒士的不平
三、玄学与魏晋风流
四、佛教与佛经翻译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建安、正始文学
二、两晋文学
三、南北朝文学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5学时)重 点: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一、曹操与他的诗歌
二、曹丕与七言诗 第二节 曹植
一、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二、曹植诗歌内容
三、曹植诗歌艺术成就 第三节 建安七子与蔡琰
一、建安七子
二、“七子之冠冕”王粲
三、蔡琰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
一、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理想
二、人生短暂的哀叹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二、阮籍和嵇康 研析篇目:《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送白马王彪》、《七哀诗》、《悲愤诗》、《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阅读篇目:《蒿里行》、《步出夏门行》、《野田黄雀行》、《杂诗•仆夫早严驾》、《咏怀诗•驾言发魏都》
第二章 两晋诗坛(2学时)
重 点:掌握潘岳、陆机、左思等的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陆机、潘岳与太康诗人
二、繁缛的太康诗风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一、左思的《咏史》
二、刘琨的《扶风歌》 第三节 郭璞和永嘉诗人
一、游仙诗溯源
二、郭璞的《游仙诗》 第四节东晋诗人
一、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二、东晋的玄言诗 研析篇目:《咏史•郁郁涧底松》 阅读篇目:《咏史•皓天舒白日》
第三章 陶渊明(3学时)
重 点:掌握陶渊明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一、陶渊明的生平
二、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
三、魏晋风流的代表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一、陶诗题材的分类
二、田园诗的内容
三、咏怀诗与咏史诗
四、行役、赠答与哲理诗 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一、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二、陶诗具体的艺术特色
三、陶诗的艺术渊源
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一、《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
二、《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的回归主题
三、《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 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一、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
二、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三、酒与菊 研析篇目:《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咏荆轲》、《归去来兮辞》
阅读篇目:《桃花源记并序》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3学时)
重 点:掌握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一、吴歌与西曲
二、清丽缠绵的格调
三、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
四、《西洲曲》
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一、社会题材的多方面表现
二、直率朴素刚健豪放的格调
三、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
四、《木兰诗》 研析篇目:《西洲曲》、《敕勒歌》、《木兰诗》 阅读篇目:《子夜歌》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4学时)
重 点:了解谢灵运、鲍照;谢脁与永明体;宫体诗。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一、山水诗的产生与发展
二、谢灵运生平与纵情山水
三、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四、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
五、山水诗在南朝的兴盛 第二节 鲍照及其创新
一、才秀人微
二、从内容与情调来看寒士的呼声
三、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
四、对七言诗的贡献 第三节永明体的兴起 一、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
二、永明体的特征
三、永明体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 第四节 谢朓与齐梁诗坛
一、谢朓对山水诗和新诗体的贡献
二、谢朓的小诗
三、齐梁其他诗人与诗人集团
四、宫体诗的形成与高潮
第五节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一、南北文风的交融
二、庾信前期诗艺的养成
三、庾信后期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四、庾信承前启后的地位 研析篇目:《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 阅读篇目:《王孙游》、《寄王琳》、《拟咏怀•楚材称晋用》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小说(4学时)重 点:掌握辞赋、骈文、散文、小说的艺术成就。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一、以“气质为体”与“以情纬文” 的特点
二、从辞清志显到藻饰渐繁的过程,三、《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盛
第二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一、抒情体物与文章骈化的华章美文
二、骈文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三、元嘉三大家及骈文论史与骈文论文
四、抒情小赋、诗体赋与写景文
五、《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二、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
三、《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 研析篇目:《江水》、《与朱元思书》、《搜神记•三王墓》、《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 阅读篇目:《洛神赋》、《与山巨源绝交书》
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重点在于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阶段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赏析,难点在于对文学史脉络的梳理与把握,尤其是赋、五言诗、骈文这三大文学体式的产生、发展、演变线索和某些类型作品的源和流,以及它们在本阶段或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