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用菌》教学设计
食 用 菌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食用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物、网络资源及其它信息来源,认识较多的食用菌;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2.亲身经历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过程;能对网络信息、其它信息来源的信息进行有效获取与加工,进而建构知识。
3.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4.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
了解更多食用菌。【教学难点】
课堂环境下蘑菇等菌类实物资源的局限性,使学生从感官上对食用菌进行观察与了解受到限制。【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讲授法、谈话、讨论法。【教学准备】
师生利用“百度搜索”、图书查阅等形式搜集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料;收集平菇等一种或几种食用菌,准备放大镜和镊子等观察工具。【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观看百度视频新闻(播放视频:《山东建起“菌”事联盟》)
二、活动一:
1、整理、摆放资料。
小组成员共同整理搜集的资料。边整理,边回答他人包括来自它组人员的提问,其它同学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参观一下。
2.汇报交流:
(1)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对食用菌的认识。成员谈谈收获。
(2)学生讨论: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播放视频:蘑菇的生长环境
交流汇报:喜欢阴凉潮湿环境,比如树林深处,人工的阴凉潮湿的环境。3.组织观察。引导学生先观察结构特点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准备好的几种蘑菇,了解蘑菇的结构特点。播放课件:蘑菇的形态
小结:蘑菇的身体分为菌盖、菌柄两部分,菌盖下面有菌褶,菌柄里有菌丝。
4.蘑菇是靠哪个部分吸收养料进而生长的?
小结: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进行生活的。
三、活动二:
1、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学生展示互联网搜索的资源。
2、如何识别毒蘑菇
讲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食用菌》,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叫做食用菌呢? 学生交流。
师:看来,大家对有毒蘑菇的特点已有所了解,究竟怎样来识别有毒的蘑菇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资料卡。
学生阅读后交流。(师播放视频:如何识别毒蘑菇)
小结: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四、拓展延伸:了解蘑菇的营养成分
“发放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调查表”。引导学生科学健康搭配饮食。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六、实践作业
利用互联网中的搜索,搜索并整理食用菌的相关资料,办一期手抄报,准备在班会上展出。板书设计:
食用菌
蘑菇:菌盖、菌柄、菌褶、菌丝
第二篇: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用菌》教学设计
第三课 食用菌
教学内容:食用菌 教学目标
1.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知道蘑菇的结构,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蘑菇。2.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3.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蘑菇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蘑菇.教学难点: 蘑菇的结构,识别有毒蘑菇,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蘑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蘑菇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观察蘑菇.二.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 菌丝,柄, 菌褶,菌盖.)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蘑菇有哪些
四.如何识别有毒蘑菇(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1 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
五.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观察与思考
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多细胞蘑菇,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蘑菇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3.霉菌和蘑菇都是蘑菇,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1.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容易生长霉菌.2.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在晴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长.3.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教学反思:
食用菌一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蘑菇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蘑菇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在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蘑菇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蘑菇的了解.虽然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蘑菇,但是学生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蘑菇。
第三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用菌》教学实录
《食用菌》 教 学 实 录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食用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物、网络资源及其它信息来源,认识较多的食用菌;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2.亲身经历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过程;能对网络信息、其它信息来源的信息进行有效获取与加工,进而建构知识。
3.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4.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
了解更多食用菌。【教学难点】
课堂环境下蘑菇等菌类实物资源的局限性,使学生从感官上对食用菌进行观察与了解受到限制。【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讲授法、谈话、讨论法。【教学准备】
师生利用“百度搜索”、图书查阅等形式搜集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料;收集平菇等一种或几种食用菌,准备放大镜和镊子等观察工具。【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观看大屏幕(播放视频:《山东建起“菌”事联盟》)。师:看完视频后,大家明白我们这节课的主角是谁了吧? 生:食用菌
二、活动一:
1、整理、摆放资料。
师:请在小组内共同整理搜集的资料。边整理,边回答他人包括来自它组人员的提问,其它同学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参观一下。
生整理资料。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代表愿意汇报本小组对食用菌的认识? 生1: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
生2: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生3:……
师:大家回答的真好,现在请大家讨论: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学生1:下雨后的粪堆旁边 学生2:下雨后的草丛中
学生3:在腐败的木头上泼上水后也能长出不少伞状的蘑菇
学生4:长期遮阴的地方容易长出蘑菇 „ „
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呈现真实的蘑菇生长环境。
师小结:喜欢阴凉潮湿环境,比如树林深处,人工的阴凉潮湿的环境。3.组织观察。引导学生先观察结构特点 小组内观察各小组在课前准备的蘑菇。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准备好的几种蘑菇,了解蘑菇的结构特点。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蘑菇的上面长着盖。下面长着长长的柄。在盖的下面长有很多褶。
有的盖是圆的,有的盖是半圆形的。……
教师指导学生将菌柄用镊子剥开,观察菌柄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
生:撕开后,能看到很多丝状的东西。顺着撕开比较容易。教师:大家看到的菌柄中的丝状物就是菌丝,顺着菌丝就能很容易的把蘑菇剥开。
教师:大家看到的菌柄中的丝状物就是菌丝,顺着菌丝就能很容易的把蘑菇剥开。请同学们交流并总结蘑菇的结构特点。
生:蘑菇上面长着盖、下面有柄、里面长着菌丝。……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蘑菇外部结构。
教师小结:蘑菇的身体分为菌盖、菌柄两部分,菌盖下面有菌褶,菌柄里有菌丝。成熟的蘑菇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以及地下菌丝。
师:蘑菇是靠哪个部分吸收养料进而生长的?
生: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师小结: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进行生活的。
三、活动二:
1、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学生展示互联网搜索的资源。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食用菌图片,让学生抢答,说出名称。
2、如何识别毒蘑菇
讲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食用菌》,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叫做食用菌呢? 生:不能。教师:请举例说明。
生:在粪堆旁边长出来的蘑菇脏,不能吃。
生:不是买来的蘑菇不能吃。
生:不能随便从野外采集蘑菇。
……
教师告诉学生,食用菌顾名思义是能够食用的真菌,能不能食用和它生长的地方以及是否购买和从何地采集没有很大的关系。
师:看来,大家对有毒蘑菇的特点已有所了解,究竟怎样来识别有毒的蘑菇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资料卡。
学生阅读后交流。(师播放视频:如何识别毒蘑菇)
生1:看颜色,有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生2:二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有毒蘑菇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盖厚实,菌柄上有菌轮,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生3: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柄,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后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生4: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师小结: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四、拓展延伸:了解蘑菇的营养成分
师:合理食用菌,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益,下面请大家调查一下一些常见食用菌的营养,来指导我们合理食用食用菌。
“发放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调查表”。引导学生科学健康搭配饮食。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六、实践作业
利用互联网中的搜索,搜索并整理食用菌的相关资料,办一期手抄报,准备在班会上展出。
板书设计:
食用菌
蘑菇:菌盖、菌柄、菌褶、菌丝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学设计
细 菌
教学内容:青岛版P5~P6 教学构思:
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二)猜想假设
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
(三)制定方案 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四)实施探究 观察细菌。
刚才大家交流展示了课前搜集的资料,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想不想看一看真正的细菌?
(1)观察细菌的结构,个体大小。(提示:用肉眼能看到吗?)(2)观察细菌的形态。
每个小组有一台已经调试好的显微镜,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细菌永久图片,注意在观察时要有秩序。观察完后画出你看到的细菌的形态。
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看到的介绍给大家。
刚才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具体。出示不同形状的细菌图片,并一一介绍。
3、了解细菌于人类的关系。
你认为细菌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哪个小组发表你们的观点?
细菌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细菌对我们人类有害,有些细菌却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细菌有没有新的认识?
与人类密切相关,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使用多媒体展示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有保护作用。)
(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
(五)展示交流
谁知道米饭为什么会变味?估计夏季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间会变味? 因为米饭中有细菌,细菌繁殖速度快。一天的时间米饭会变味。同学们再想一想,那么,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
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
细胞分裂。
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
现实生活中细菌能繁殖这样多吗?
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
腌肉中盐分比较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腌肉可长时间的保存。罐头经过高温消毒灭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没有氧气细菌无法繁殖。我们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
(展示水绵图)大家想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否一样?
不一样,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同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起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烂,如果将两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它们是否还能生存?
不能,因为痢疾杆菌只能寄生在生物体内,而枯草杆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体内。
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细菌包括哪两种异养方式?
细菌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见,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但是同学们真的很聪明,一想到身边的有关细菌的例子,就能理解细菌的生活习性,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
(六)拓展创新
既然大家各持已见,到底细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把讨论留到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大家看如何。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课前大家搜集了很多有关细菌的资料,我们一起交流吧。生:汇报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适应能力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二、探究活动
1、观察细菌。
师:刚才大家交流展示了课前搜集的资料,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想不想看一看真正的细菌?
强调观察内容:(1)观察细菌的结构,个体大小。(提示:用肉眼能看到吗?)
(2)观察细菌的形态。
每个小组有一台已经调试好的显微镜,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细菌永久图片,注意在观察时要有秩序。观察完后画出你看到的细菌的形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看到的介绍给大家。
生:讲解所观察到的内容
(1)我们小组看到的是葡萄球菌,像小球一样聚在一起。(2)我们看到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像一根小棍子。(3)我们看到的细菌弯弯曲曲的,叫螺旋菌。
师:刚才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具体。我们来看一些细菌的图片。
出示不同形状的细菌图片,并一一介绍。
2、了解细菌于人类的关系。
师:你认为细菌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哪个小组发表你们的观点?
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师:细菌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细菌对我们人类有害,有些细菌却是不可缺少的。
视频展示:腐败菌腐烂动植物的尸体;酵母菌发酵面粉;醋酸菌制醋;植物中的固氮菌等。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细菌有没有新的认识? 生:讨论交流
板书:与人类密切相关,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3、繁殖细菌。师:细菌无处不在,它的繁殖速度特别快,方式也很有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10个纸杯,按照倍增的关系往杯子里分别放1、2、4、8、16......粒大米。如果再给你10个杯子呢?做了这个模拟实验你有什么感想?
生:小组操作并汇报:细菌的繁殖速度真的是太快了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板书:繁殖速度快
只要条件合适,细菌就会这样继续繁殖下去。
三、拓展研究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一下细菌的威力?
在一个广口瓶中房一些土,把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把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