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1变色龙》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3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1变色龙》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1变色龙》教学设计》。

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1变色龙》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1.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喜欢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学到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能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重点难点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喜欢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能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动物捕食的录像.2。提问:这些小动物会心甘情愿成为被人的美餐吗?它们会怎么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保护色。

师:播放鲫鱼实验的开始部分录像:一条放入黑色桶中,另一条放白色盆里。请根据你的推测,说说几天后出现了什么实验现象。生:我推测5天后两条鲫鱼的颜色深浅不同了。

生:我认为没有发生变化。

师:(继续播放实验录像)那现在看看老师做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放在黑色水桶中的鲫鱼更黑了,放在白色脸盆中的鲫鱼颜色变浅了。

师:现在大家先讨论一下,为什么鲫鱼会变色,这样有什么作用呢?

生:鲫鱼的颜色深浅可能与它生活的环境有关,生活在黑暗的地方就变黑;生活在明亮的地方就会变白。

生:对,鲫鱼变化的颜色与生活的环境颜色相近,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可以保护自己。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让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这事鲫鱼自我保护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这样的保护方式啊?

生:我知道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变得与周围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人们叫它变色龙。这样小动物就不容易发现它们了。

师: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百科知识全书》上查到的。我还知道它是怎么捕食的呢!

师:真了不起!看科普图书确实能增长很多科学知识。

生:我捉过蝗虫,它隐藏在草丛中,不很容易找。有事它在眼前,可是却怎么也发现不了,只有当它飞起来时,才能看见呢。

生:青蛙也是这样。隐藏在水草中不容易被发现。

师:真棒!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观察得也很仔细。你们知道这样的体色有什么作用吗? 生:这样小虫子发现不了它,所以,青蛙才能捉到很多虫子。

生:我认为这样可以隐藏自己,不被它的天敌发现啊。

生:这也是它们对环境的适应吧!

师:说得好!像鲫鱼、变色龙、蝗虫、青蛙这样,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非常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2。认识拟态和警戒色。

师:你们知道吗?关于动物的自我保护还有很多学问呢。(课件展示有关仪态和警戒色的动物图片)枯叶蝶的形态酷似一片树叶,杜鹃鸟的卵与别的小鸟的卵相似,这些都属于拟态。而蛾类的幼虫体色鲜艳,非常醒目,可以对其他动物起到警戒作用,是警戒色。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这样的保护方式啊?

生:竹节虫细长的身体如同竹枝,两者颜色很难分,我认为是拟态。

生:刺蛾毛虫的鞍背颜色和外形都很抢眼,背脊生有毒刺,这是警告色。

生:比目鱼体色随环境不同而变化,我认为这是保护色。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很了不起!这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方式,便于捕食和逃避敌害。3。其他动物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方式。

师:自然界中的动物,除了用保护色、警戒色、拟态保护自己外,还有哪些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方式?

生:黄鼠狼的肛门有一个臊包,在面临危险的时候,会放出一股臊气,让对手避之不及。生:乌龟的体表有一层护身的坚甲或贝壳,一旦发现敌情,它们就把头手脚缩进去。

生:蝎子腹部分节,最后一节特化为尾刺,这事蝎子攻击和自卫的武器。

生:青蛙冬天要冬眠。

生:有一种蟾蜍,遇到危险受惊时,会将口张大,四肢伸展,一动不动,像死去一样。

师: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说得很好!这是它们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方式。让我们把刚才交流的这些记录下来吧。

学生开始记录,用简单的表格等方法整理自己的资料。

(三)拓展想象,解决实际问题 1。应用延伸。

大自然一直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动物的自我保护中也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发明出许多保护安全的装置。(电脑展示两张图片:一幅是穿迷彩服趴在草丛里的战士,一幅是穿着白色披风在雪地上行走的战士。)2。创造体验。

发明创造其实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如果给你们一个体验创造的机会,你们愿意尝试吗?请看:当你单独步行回家时,一个坏人拦住你的去路,你会怎么办?(启发学生可模仿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设计自己的脱身术或防身书。)3。总结评价。通过这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各种动物在自然界都会遇到敌害,凡是能生存下来的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大家还模仿动物的自我保护进行了发明体验,有的还相当巧妙。我希望你们能锲而不舍地去研究,也许一个伟大的发明就从此诞生了。

第二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变色龙》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21、变色龙》

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喜欢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学到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能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几种小动物在遇到敌害时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师:在动物世界中,小动物们千姿百态,种类繁多,谁也不想成为别人的美餐,为了生存,它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它们是用什么方式保护自己的呢?

二、交流资料、自主学习

(一)认识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下面,利用表格,小组内交流整理我们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交流)

师:你觉得哪种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比较有趣?它用什么有趣的方式保护自己呢?(指名回答)

1、认识保护色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接下来老师想挑战一下大家的眼力如何。每张图片中都有一个小动物,请同学们找一找。(课件逐一出示四张图片:有保护色的动物。)

(学生找,指名回答。师可以适当引导)

师:同学们在找这些小动物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四张图片)生:不好找。师:为什么不好找?

生: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师引导)师:它为什么要与周围环境相似呢? 生:为了保护自己。

师:对,这是小动物们长期适应环境形成的,可以隐蔽自己,即不被敌害发现,又可以捕食,适应不同的环境,这种保护方式叫做保护色。(板书“保护色”)

师:说到保护色,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保护色?(学生自由回答)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变色龙”(板书课题:变色龙)

师:我们来看一下变色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播放变色龙变色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变色龙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师引导)

师:变色龙为什么要变色呢?

生:保护自己

师:对,变色龙和一些动物一样,为了保护自己,练就了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身体颜色的本领,所以它们在险象环生的自然界中生存了下来。这就是自然的法则。

2、认识警戒色

师:有些动物利用保护色生存了下来,但有的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家看:(课件出示图片:有警戒色的动物。)

师:看到这些小动物你有什么感觉?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有点害怕,体色非常鲜艳(师引导)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么鲜明的色彩吗? 生:向敌人发出警告(师引导)

师:这些动物利用鲜艳的体色向敌人发出警告,赶快走得远远的,我可不是好惹的,像这种保护方式叫做警戒色。(板书“警戒色”)

3、认识拟态

师:除用保护色、警戒色保护自己外,动物还有什么保护自己的办法?(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再来找一找这些图片中的小动物。(课件逐一出示四张图片:拟态的动物。)

(学生找,指名回答。师可以适当引导)

师:这些小动物长的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四张图片)

生:竹节虫像竹枝,兰花螳螂像一朵花,舟娥像岩石,枯叶蝶像枯树叶。师:你们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长的样子和周围物体相似,很难区分。(师引导)师:这样有什么作用呢? 生:保护自己

师:这是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形态的模仿,这种保护方式叫做拟态。(板书“拟态”)

师:竹节虫就是拟态的高手,看一下竹节虫都有哪些本领吧?(播放视频:竹节虫)

师:竹节虫除了拟态,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式呢? 生:装死、断肢

师:看来有些动物的保护方式不止一种。

(二)知识扩展

师:你知道小动物们还有什么保护方式?有需要补充的吗?(指名回答)师: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具备了这么多保护自己的方式,但是如果当它们遇到更强大的敌人,会怎样呢? 生:还是会被吃掉

师:小动物适应环境也不是绝对的完全适应,自然界中弱肉强食是动物之间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自然法则。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三、拓展应用

师:大自然一直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人类从动物的自我保护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发明出许多保护安全的装置。你能说一说吗?

(指名回答)(一定要围绕保护色和拟态来讨论,不要把生物的启示内容混在一起)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同学们请看,它们是模仿了小动物的哪种保护方式?(课件逐一出示图片,指名回答)

师:你能根据小动物的自我保护,尝试一下发明创造吗?小组内说说你的创意。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其实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交流你们的创意,你们就是未来的发明家。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学设计

细 菌

教学内容:青岛版P5~P6 教学构思:

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二)猜想假设

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

(三)制定方案 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四)实施探究 观察细菌。

刚才大家交流展示了课前搜集的资料,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想不想看一看真正的细菌?

(1)观察细菌的结构,个体大小。(提示:用肉眼能看到吗?)(2)观察细菌的形态。

每个小组有一台已经调试好的显微镜,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细菌永久图片,注意在观察时要有秩序。观察完后画出你看到的细菌的形态。

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看到的介绍给大家。

刚才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具体。出示不同形状的细菌图片,并一一介绍。

3、了解细菌于人类的关系。

你认为细菌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哪个小组发表你们的观点?

细菌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细菌对我们人类有害,有些细菌却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细菌有没有新的认识?

与人类密切相关,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使用多媒体展示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有保护作用。)

(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

(五)展示交流

谁知道米饭为什么会变味?估计夏季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间会变味? 因为米饭中有细菌,细菌繁殖速度快。一天的时间米饭会变味。同学们再想一想,那么,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

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

细胞分裂。

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

现实生活中细菌能繁殖这样多吗?

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

腌肉中盐分比较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腌肉可长时间的保存。罐头经过高温消毒灭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没有氧气细菌无法繁殖。我们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

(展示水绵图)大家想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否一样?

不一样,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同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起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烂,如果将两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它们是否还能生存?

不能,因为痢疾杆菌只能寄生在生物体内,而枯草杆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体内。

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细菌包括哪两种异养方式?

细菌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见,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但是同学们真的很聪明,一想到身边的有关细菌的例子,就能理解细菌的生活习性,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

(六)拓展创新

既然大家各持已见,到底细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把讨论留到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大家看如何。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病毒》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一单元

1、病毒

【教材重难点分析】 1.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之一,因为:通过学习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对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十分必要,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之二,因为:通过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个方面,病毒虽然有害能引起各种疾病,但人们可以利用噬菌体进行生物防治,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同时纠正许多学生认为病毒全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3.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的教学内容为本章的教学难点,因为:

①病毒极其微小(比细菌还要小得多),也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能亲自观察,因此,很难建立感性认识,只能借助书中配备的三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进行观察。

②在讲述病毒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时,涉及到较深的生物化学知识,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限,关于蛋白质、核酸的讲述难度很大,只能做简单介绍。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上课学课的课堂常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初见成熟,逻辑思维能力飞跃发展,虽然病毒的形态结构难以直观看到,但是病毒的危害确实是耳熟能详的,因此从病毒的危害出发,逐步探究病毒威力的奥秘,必将带领学生揭开病毒的秘密。【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提出与病毒有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知识目标: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等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目标: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讨论与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交流。教学重点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具学具的准备:抗击“非典”的场景图、文字及图片资料。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微课程《病毒的生活》,教学设计,设计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病毒性疾病的资料,自学《病毒的生活》微课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课前自学了《病毒的生活》,现在再来看一遍 2.教师谈话:学了这个微课程你有什么收获? 3.学了《病毒的生活》,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4.生甲:小时候为什么吃“糖丸”? 生乙:吃“糖丸”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生甲:“糖丸“是一种什么东西?

生丙:为什么吃“糖丸”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生丁:“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什么病? 生:为什么每人都要吃“糖丸”? 生: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生:病毒有多么大呢? 生:病毒长什么样呢?……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简单记录在黑板上)

5.教师谈话:学习了本课,你也许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病毒

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1.谈话:课前同学们都对各种病毒性疾病进行了调查了解,你了解到了哪些病毒引起的疾病?你了解了有关这些疾病的什么知识?根据教师为你们提供的表格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过一会儿,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学生介绍的是非典、H1N1、手足口病、小儿麻痹症、乙肝等)2.学生分组交流、整理病毒性疾病的有关内容。如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适时指导。

3.汇报、评价: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整理记录进行汇报,各组间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总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饮食、体液或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补充、扩展: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选合适时机补充一些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如学生讲非典病毒时就展示非典病毒的图片等。

如:可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患各种疾病的人或动物、植物,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三、资料交流,建构结论

1.谈话: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这么多,到底病毒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2.交流:各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病毒的知识,教师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3.汇报:

生甲: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的特别微小的特殊的生物,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有一层形状各异的蛋白质外壳,内部就是它们的遗传物质。其他小组补充。

生乙:病毒到底有多么小呢?打个比方,人体细胞共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如果把一座摩天大厦比作一个细胞,病毒就只有一个篮球那么大。虽然病毒很小,人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是逐步认识了它。

生丁:我来介绍病毒的几种基本形态。

教师出示图片: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的几种基本形态:杆形、球形、蝌蚪形等。

生丁:介绍病毒的活动特点:特别强调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旦离开寄主的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可以用化学方法得到病毒的结晶体,它像一般的化学药品一样,可以放置任何长短时间,丝毫不表现生命现象。但是,一旦进入活细胞里,它们马上就显示出生命的特征,它可以快速繁殖,造成对寄主的危害。

生戊:我来介绍病毒种类: ①

动物病毒(例:乙肝)②

植物病毒(例:番茄花叶病毒)③

细菌病毒(例: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4.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5.补充、扩展: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适时补充学生未搜集到或搜集不全面的知识。

例:①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病毒的发现过程:在用电子显微镜证实病毒以前,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的时候,在人体内没有发现可能引起这种病的生物,他认为一定是这种病的病菌太小,所以无法看到,后来证实他的推测是正确的。

1892年俄国的细菌学家伊凡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为了抓住引起这种病的“病菌”,他用连最小的细菌也不能通过的陶过滤器来过滤液汁,因为这种“病菌”通过了过滤器,所以他当时认为过滤器一定出了毛病,使病菌通过了。

1897年荷兰的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了伊凡诺夫斯基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于是他断定病原菌很小,能通过过滤器,因此他把这病原菌称为“过滤性病毒”。直到1935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斯坦利从烟草的捉取液汁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证实了病毒的存在。

20世纪30年代末,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认识了它的形态结构。通过病毒发现过程简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问:病毒的发现过程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点?(非常小,需要特别的细心和耐心,更需要新型的电子显微设备)6.这么小的病毒在生物体内是怎样活动的呢? 学生展示病毒的生活、繁殖:

着附——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由于课前自学了病毒的生活,学生对此已经不陌生》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与学习,你认为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生:病毒是一种特别可怕的生物。它太小,我们无法看见它,它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疾病!

生:病毒结构简单,形态各种各样,却威力巨大。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的生物体的细胞内。

2.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认为只有害的举手,认为利弊都有的请举手。

生有少部分认为病毒只对人类有害。大多数认为也有对人类有用的。3.请认为有利用价值的同学举例介绍。

生:我小时吃的糖丸,就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制作的。只不过它们的活性被人们降低了,所以不会引起发病。却能激发我们体内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的抗体。

4.老师竖起大拇指。还有其他的疫苗吗? 生1:我爸爸说我们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生2:还有麻疹疫苗。

生3:去年冬天我注射过流感疫苗。5.老师总结补充:

a人们利用病毒专性寄生的特性,用噬菌体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 b利用一些动物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c农业上可利用病毒制剂防治农业和林业的病虫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减少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d害处:多数病毒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人和动物的传染病约60%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是可以例举出一些实例的。另外,还要告诉学生病毒对植物的危害。被病毒侵染的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它可以使农作物和其他经济植物降低质量和减少产量。例如:我国长江两岸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上的花叶病,除造成大量死亡之外,还使脂肪减少 10%。

五、拓展活动:

1.谈话:同学们课前搜集到这么多有关病毒的知识,想个办法把它们保存起来,制作剪贴报。

2.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3.组织一次以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板书设计:

1、病毒

病毒引起的疾病:流感,狂犬病、麻疹 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活动:着附——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

评价设计

1、填一填。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他能引起(流感)、(麻疹)、(小儿麻痹症)等许多种疾病,给人类生活与健康带来不利影响。②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③

根据病毒所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三类。

预防病毒引发疾病的措施有(讲究卫生)、(加强煅)、(注射疫苗)等方法。

狂犬病主要是通过(被动物咬伤)传播的。

2、小法官

病毒是一种可以独立生存的生物。(×)

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从而对这些生物造成危害。

(∨)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它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

3、我会选

小时候,医生让我们口服的“糖丸”,主要是预防(C)的发生。A、狂犬病

B、乙型肝炎

C、脊髓灰质炎

4、我来告诉你

(1)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2)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课前大家搜集了很多有关细菌的资料,我们一起交流吧。生:汇报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适应能力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二、探究活动

1、观察细菌。

师:刚才大家交流展示了课前搜集的资料,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想不想看一看真正的细菌?

强调观察内容:(1)观察细菌的结构,个体大小。(提示:用肉眼能看到吗?)

(2)观察细菌的形态。

每个小组有一台已经调试好的显微镜,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细菌永久图片,注意在观察时要有秩序。观察完后画出你看到的细菌的形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看到的介绍给大家。

生:讲解所观察到的内容

(1)我们小组看到的是葡萄球菌,像小球一样聚在一起。(2)我们看到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像一根小棍子。(3)我们看到的细菌弯弯曲曲的,叫螺旋菌。

师:刚才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具体。我们来看一些细菌的图片。

出示不同形状的细菌图片,并一一介绍。

2、了解细菌于人类的关系。

师:你认为细菌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哪个小组发表你们的观点?

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师:细菌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细菌对我们人类有害,有些细菌却是不可缺少的。

视频展示:腐败菌腐烂动植物的尸体;酵母菌发酵面粉;醋酸菌制醋;植物中的固氮菌等。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细菌有没有新的认识? 生:讨论交流

板书:与人类密切相关,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3、繁殖细菌。师:细菌无处不在,它的繁殖速度特别快,方式也很有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10个纸杯,按照倍增的关系往杯子里分别放1、2、4、8、16......粒大米。如果再给你10个杯子呢?做了这个模拟实验你有什么感想?

生:小组操作并汇报:细菌的繁殖速度真的是太快了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板书:繁殖速度快

只要条件合适,细菌就会这样继续繁殖下去。

三、拓展研究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一下细菌的威力?

在一个广口瓶中房一些土,把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把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下载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1变色龙》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1变色龙》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用菌》教学设计

    食 用 菌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食用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物、网络资源及其它信息来源,认识较多的食用菌;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2.......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用菌》教学设计

    第三课 食用菌 教学内容:食用菌 教学目标 1.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知道蘑菇的结构,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蘑菇。 2.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3.培养学生......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及反思

    创新科学探究 关注创造思维 ---《变色龙》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根据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相关内容设计的,是在“生物与环境”这个......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18、《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病毒》教学设计(合集5篇)

    1 病毒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病毒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磁铁》教学设计

    电磁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9 静止和运动标签: 运动参照物过山车录像汽车分类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