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感悟-宽容孩子的错误(任国营)
教学感悟:
宽容孩子们的错误
我担任五年级的体育课,班里有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听他们的班主任说:和老师顶嘴的是他,上课转头最多的是他,课后被同学告状最多的是他,作业拖欠最多的是他,考卷答不完的是他,抽屉最凌乱的是他,受老师批评最多的是他,受同学嘲笑的是他。在别人眼里是无药可救,当然我也有同感,在体育课上,我曾经和他“斗智斗勇”许多个回合,虽然是我最后胜利了,但是他都不是心服口服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一天的体育课,别的学生们在认真地做着动作,只有他东张西望、嬉皮笑脸,我的怒火忍不住升腾起来,于是,我快步走到他身边,刚想训斥他,忽然有个念头在我脑海中浮现“冷静点,冷静点。”课后我把他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改变了训斥的语言,轻声对他说:“老师知道你是个有自尊心的孩子,所以我并没在课堂上批评你,老师还发现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只要你对待学习认真一点,就一定能改变同学对你的看法,我知道你能行!”他望着我,眼睛慢慢变红。这样的“调皮大王”这一次竟然一句辩解的话也没有就接受了我的批评,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以后的体育课,我都特别注意了他,虽然有时还会有一些问题,但从他的这些行为的背后我感觉到他不是像以前那样故意捣乱了,而是一种长久以来形成习惯的表现,我相信他一定会慢慢改变的。
想想以前的自己,常常因为少数学生的一点点错误而大发雷霆,训斥他们。其实,我们是不是可以少一点怨气,多一点宽容,容忍学生的一些错误吧!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大人尚且会犯错误,何况这些孩子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不良习气也非一天形成的,而老师不能要求孩子们用一天的时间完全改变,只有用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
我希望自己能永久的抱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孩子,处理孩子们犯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上园中心小学
任国营
第二篇:感悟宽容
宽容这个词之所以被世人所爱,是因为它散发着一种温暖的气息和和善的力量。
宽容是春天里的一轮暖阳,暖了大地,暖了心房;宽容是冬日里的一盆火,驱散了人们心中郁结的阴霾。
宽容,是一种温暖,你不可以把她的爱意当做飞黄腾达的工具,更不可以把她迷人的微笑贩卖成大沓大沓的钞票,她只是她自己,她有她自己淳厚和宁静
;宽容,是风暴,似乎难以琢磨,可又不是虚无飘渺,她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真实的图画,使你不能不相信它的存在。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小小的烦恼,只是,不要让这些烦恼扩大,否则心底的宽容就会变成炽热的岩浆;宽容,是和平的心境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来,从日积月累的学识修养中来,从理解沟通中来;一个人无论遇到多么不顺心的事,都要学会尊重人,善于与人沟通,你将逐渐拥有一个宽和的心态。
跨越仇恨的沟壑,不是用脚,而是用一颗宽容的心;熄灭仇恨的火焰,不是用武,而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每个人的心都似盛开的紫罗兰的时候,我们的眼中会看到一个花团锦簇的伊甸园,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遮挡人性的光辉,没有什么能抗衡博爱的温暖,没有什么能跳出宽容的胸怀。
宽容像大地,广袤深邃;宽容像蓝天,空明清澈;宽容像高山,厚重雄浑;宽容像海洋,坦坦荡荡。宽容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一种浩然气度,一种磊落的胸怀;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温馨;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祥和,让我们崇尚宽容,学会宽容,修身养性,营造和谐。
第三篇:改变学生错误的做法—宽容
小学语文
改正学生错误的做法——宽容
作者:谢卫国
联系电话:0536-771263
3摘要:心理学家阿瑟·柯伯斯在研究教师观念时说,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自己相信的是什么。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错,从表面看是教师的外显行为,其实质是一个教师的学生观问题,正是这种学生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而安全的氛围。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正视自己面对学生错误的误区,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从而正视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应该宽容。
关键词:错误宽容成功
改正学生错误的办法——宽容
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改变自我的动力,这是讽刺、挖苦、辱骂、之类永远无法比拟的。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位女生在数学考试时,一道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了一点,来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那孩子部补分的愿望。不过,他在那个小数点上重重的画上了一个红圈。女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多少年后还难以忘怀。
那位女孩当时是出现了错误的行为,但是如何让这位女孩改变她的错误,然后走向正规,陶先生没有采取粗暴的做法,而是相反的做法,陶先生的宽容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多少年过去了,那位女孩已经长大成才。她回想起当年的那一幕,仍然激动不已。他当时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赵老师的,害怕老师看出破绽。然而,老师没有让她难堪,她的心反而震撼了,她说那件事过后,她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看来陶先生的“宽容”不仅没有妨碍孩子改错,反而促进了孩子更好地做人。
心理学家阿瑟·柯伯斯在研究教师观念时说,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自己相信的是什么。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错,从表面看是教师的外显行为,其实质是一个教师的学生观问题,正是这种学生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而安全的氛围。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正视自己面对学生错误的误区,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从而正视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应该宽容的持如下态度: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说理”的机会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其加以评判,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把探索研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想法,对学生所具有的观念给以暴露的机会,以便教师从中挖掘有价值的见解。同时应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帮助学生比较不同的观念
帮助学生对不同的观念作比较,通过观念冲突,迫使学生去面对他们的错误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认知冲突可以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弥补“心理缺口”的动力。产生认知冲突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明确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反思;还可以是同学之间的观念的比较,发挥合作学习的优越性,重视同学间的相互作用,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
三、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的态度
教师不可急于求成,“消灭错误”的做法或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对一些过程性的概念错误,有时后面的知识对前面的知识会有正迁移的作用。因此,对这样的错误,或许等待也是一种办法。
四、摸清学生的心理,适时、及时的纠错
任何人在失败的情况下如果得到的只有指责,都不会愉快,甚至反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体会和思考问题,从积极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对待学生的错误上,我们如果急于改变它,学生会从我们的眼中看到不耐心、不信任,从而感觉到对他不抱希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利用要有及时性和适时性,在学生的错误出现时,及时地意识到错误的价值,考虑到学生此时的学习心态。当学生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时,以批评或惩罚的方式指出错误,很难让学习者心悦诚服,同时也很难引发他的思考,也就很难发挥积极的作用。此时,教师要先采用鼓励的手段消除学生的不良内在状态,然后再提供正确的信息。
五、帮助学生正视错误,积极的利用错误
小学语文
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错误冷漠,不懂得如何发现问题,不会有效纠正自己的错误,不习惯反思。这些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消极影响。但是,要想学生形成正确的面对错误的态度,教师自己首先要形成正确的错误观。
实际上,作为教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也会经历曲折或失误。我们应该把这些经历告诉学生,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真正的思维过程,进而明白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否则,就容易给一些学生造成错觉:“为什么老师这么聪明,而我这样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错误积极的一面,帮助他们去体会为什么会出现错误,错在什么地方,如何纠正,这样就会有进步;但如果不去反思,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进而出现学习困难。如果学生有了这种积极的态度,不仅对学习有益,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以上的几种态度都是在拥有“宽容”之心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宽容就像无源之木,无源之水。宽容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更是从善良心灵流淌出来的爱的泉水。有宽容的教育才是改变学生错误,然后走向成功的真正办法。
第四篇:宽容孩子就是宽容自己故事
那天早上,同事又将那个孩子叫来了。因为,这孩子需要到办公室来订正作业。前一天的作业,他有很多是空着的。
刚进办公室,同事便翻出他的作业本,朝他扔了过去:“订正去!”孩子顺从地捡起作业本,很熟悉地朝办公室闲置着的那张桌子走去。那是同事特意为他准备的。孩子去订正作业,同事便继续批改作业。
过了约莫十来分钟,孩子仍然趴在桌子旁。同事放下笔,朝孩子叫道:“过来!”孩子又顺从地捧着本子走了过来。同事夺过孩子的作业本一看,勃然大怒道:“怎么到现在一个题目都没订正?你怎么一天到晚像做梦一样?”顺手又将孩子的作业本扔了过去:“再给你五分钟,订正不好让你好看!”
五分钟过去,孩子依然是一题都没订正出来。同事又将孩子叫了过来:“你想不想念书了?要不要念书了?”孩子直点头。“想念书就这样?”同事顺手又将作业本扔了过去,“将本子捡好,到班上去!我马上打电话,让你家长来一趟,我要好好与他聊聊你是怎么念书的!”
听同事这么一说,孩子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不过,什么也没说,捡起作业本,抹着眼泪就出去了。但不到五分钟,就有其他的孩子跑来报告,说这个孩子已经“跑了”。
同事一听就傻眼了。作为班主任的他,一直以来以管理严格而出名,现在,却出现了孩子逃学的现象,不能不说这是个巨大的打击。
好在经过一上午的寻找,同事在众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中午放学前将孩子找了回来。孩子没发生任何意外,这应该算是大幸吧。但这件事,带给目睹整个过程的我,很大的震撼。也不由让我想到,对于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该给他什么样的教育?
同事问孩子想不想继续读书,孩子直点头,但我想,这并不是孩子真的想读书,而是孩子没能分清读书与留在学校之间的区别而已。听课无趣,也跟不上趟,还时时遭遇羞辱,遭遇“叫家长”的威胁,学习对孩子还真得有吸引力吗?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其实并不是读书,而是想继续留在学校。对于孩子来说,不到学校能到哪儿去呢?回家?父母会一顿暴打的。农村很多家长,更多的时候不是考虑孩子的心里想什么,而是考虑自己的面子。孩子心里想什么,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是自己的孩子必须不让自己“丢人现眼”。如果不是抱着与家长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这个目的叫家长到学校来,而是出于威胁孩子的目的叫家长到学校来,实在算不上是什么高明的教育方法,也必然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就是这个孩子,后来干脆就不做作业了。至于上课,爱听就听,不听就睡觉。而同事,再也没叫他到办公室来过。孩子上次的逃学经历,让他心惊胆战,他已经不敢想象孩子如果再一次跑出校园,他该如何去面对。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他已经陷入了欲罢不能又无计可施的地步。
我总在想孩子逃学前的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每天,同事都会将他叫到办公室,说是辅导他,让他补做作业或订正作业,但实际,更多的是惩罚。不是吗?一遍遍地扔本子,一遍遍地训斥,一遍遍地威胁。真的辅导,会在孩子不理解时这样对待孩子吗?孩子的逃离,也就在所难免了,不是现在也必将会在未来!而如果当时同事能将气氛缓和一点,将言行控制一点,情况又会是如何呢?
因而,我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得宽容点。有时,对孩子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最少,我们不会因孩子的过度叛逆而陷于困境处于被动,也不会因此而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只是我们需要注意,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放弃,给予孩子最为适当的帮助,担负起教师本应担负的责任,在宽容孩子的同时,给他们最为适当的帮助。
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是有效且积极的。
第五篇:《像孩子那么宽容》读后感
看了江冰老师写的《像孩子那么宽容》,心里深有感触,是呀,孩子对老师是那样信任与宽容,我们怎么不能以同样的宽容去对待他们呢?通过这件事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件事。上星期我在4班上英语课,那节课的内容是听写26个英语字母大写,因为已经教了一个月了,所以想检测一下。我在听写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个孩子只写出了ABCD四个字母,其它地方全是空白,当时心里非常气愤,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懒惰,学了一个月,回家一点也没复习,我就告诉他,下午放学到办公室找我,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已经忘记了跟孩子的约定。孩子满头大汗地跑到办公室说:“老师,我刚扫完地,还要留下来补英语吗?”我当时听了愣了一下,后来才想起这个孩子是早上听写不及格的那个。一直在忙于改作业,我就说:“我现在很忙,明天我再找你吧。”孩子笑着说:“好的。”我满以为他不是我们班的学生,肯定忘记来找我,或者逃跑。过了半个小时,我在楼梯口又碰到了那个孩子,他又一次恭恭敬敬地问我:“老师,我真的可以走了吗?”我被他的话感动了。我笑着扶摸着他的头说:“是的,可以走了。”孩子背起书包说:“老师,明天见。”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差,但是他对学习的态度却让我很感动,我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前段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文中提到:有些孩子能掌握5分(国外教学的满分),而有些孩子只能掌握3分已经是他的极限了。我想:这个孩子可能也属于这样类似的情况吧,只要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进步的。孩子,你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