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时间:2019-05-15 07:2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第一篇:二年级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前两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其中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等,仍可以继续使用。这里再介绍几种,供参考。

1.表内除法练习表

参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二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4页。这是为帮助学生练习表内除法用的学具。表中从左往右依次写出所有表内除法的被除数。做练习前可以准备9张小数字卡片,分别写上1~9这九个数字。做练习时,拿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对应的一竖行的后面,从上到下依次说出除得的商。例如,拿出写着“2”的数字卡片放在第二竖行的后面,依次算4÷2、6÷2、8÷2„„也可以按横行顺序计算,如算9的除法,可以用最下面的横行。还可以把横行和竖行连接起来,如算6的除法,可以先用第6横行,算到36÷6以后,接下去再按竖行算42÷6、48÷6、54÷6。也可以一个学生在上面任指某一个数,另一个学生很快说出除以某个数所得的商来。还可以两人进行比赛。

2.万以内数位表

参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二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9页。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使用。用法与一年级下册的数位表基本相同,可以参见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页。教师演示用的教具可以做成下图的样子。

制作的方法是:用大小相等的两张硬纸板,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以涂红、白两色为例。按照上图的样子在白纸板上写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并在 每一行的下面各挖9个圆孔和一个能露出数字的方洞。再准备4张白色硬纸条,在它的下半部分按每个圆孔的距离,填写上 9、8、7、6、5、4、3、2、l、0这十个数字。以红色纸板为底,中间夹上4张白色硬纸条,以白色纸板为面钉在一起,使中间的每一张纸条可上下移动。当白纸条向下移动时,圆孔露出红色,同时方洞里出现数字。如上图表示3205。

3.简易天平

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没有天平的学校,可以制作简易天平。制作方法是:用两根木条,一根为横梁,一根为支柱。在横梁的正中钉一个小钉作为指针,小钉与横梁垂直。顺着支柱的正中划一条垂线。把横梁的中点与支柱的上端钉在一起,但不要钉死,使横梁能绕中点转动。然后在横梁两端离中点等距离的两点,挂上同样大小的小盘,使小钉和垂线重合,然后再把小盘固定在横梁上。

用秤每称出1千克的沙子就装在一个塑料袋里。在左面小盘上放要称的东西,在右面小盘上放沙袋,当天平平衡时,看沙袋的数量就可以知道所称的东西重几千克。

要称出东西重的克数,在左面小盘上放要称的东西,在右面小盘上可以放贰分币(每个贰分币重1克),当天平平衡时,看贰分币的个数可以知道所称的东西重几克。

4.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

参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二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9~17页。这是为学生学习、体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用的操作学具。第9页的3个带彩点的图形用于制成陀螺;小汽车可作为模具,让学生画出一排小汽车,由此体会平移。第11页的三角形图片用于拼出图案,体会旋转;第13~15页的图片用于“小小设计师”的活动,体会平移、旋转。第17页的圆盘图可用来制作转盘。第20页的方格纸可作为第17页的小鱼图案平移的参照,由此体会平移。

5.口算练习表

参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二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3页。这是为学生经常练习本册的口算用的。各条的练习内容如下:

(一)(二)

(三)(四)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六)

(七)(八)主要是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九)(十)是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十一)是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

除了上述的内容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设计制作一些教学效果好的教具和学具。

第二篇: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具学具

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具学具

——《教具学具的使用》培训总结

南坳明德小学

余翠平

教具和学具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使用。合理使用教具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为教具学具的使用不流于形式,我有几点浅薄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教具的使用要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教师教具的使用,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学会操作。如开始学习10以内加法3+2=5时,学生拿着小棒不知往哪里放,只摆了5根,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应拿着小棒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8+9=17时,不少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先摆出8根,再数出9根,可以启发学生,不用数的方法,能不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7呢?学生有的用9凑成10,有的用8凑成10,很快发现了进位加法的方法,由于在课堂中注重了学具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了时间,课堂教学效率高。

二、在情境中灵活的使用教具,给学生用学具展示的机会。

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学习比较大小时,通过“看谁摆得对”、“我说你摆”等方式,可以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实物卡片或数字符号等摆出“6<7”、“7>6”,学生能在“<”、“>”的左右两边先摆出相应数目的卡片,中间摆上“<”或“>”符号,再通过“我说你猜”,让一个学生说出两个数字,另一个学生举起“<”或“>”符号,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再比如学习加减法时,可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用喜欢的学具摆出相对应数量,然后再把两堆东西合起来(加),从一堆中拿走一部分(减)体验加减法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

三、注重学具教学的时机,总结操作方法

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策略,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讲究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如“倍的认识”,教学时老师设计了如下操作:让学生第一行摆两根小棒(强调两根是一份,要两根一起拿出来,摆成一堆),第二行也是两根一份,摆这样的三份(强调两根一份,摆出三堆)学生摆完后问:“第一行的两根是几份?第二行两根一份摆了这样的几份?”学生答后又强调说:“第二行有这样的三份,那么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3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是3个2”。在这一操作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感知了什么是一份,什么是几份,很清楚地理解了倍的含义。

完成操作过程,总结操作方法,是学具操作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操作过程,边摆学具,边说算理,一句句教给他们,逐步让他们边摆学具边讲算理,归纳总结出计算方法时,培养思维能力。

可见,合理使用教具与学具,对于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新课标要求的非智力目标的达成。

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具学具

——《教具学具的使用》培训总结

南 坳 明 德 小 学

余 翠平

第三篇:关于教具学具的论文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定律性质的认识,具体测量操作方法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笔者总平时教学之体会,认为教师在制作、使用小学数学教具时,应加强如下几点意识:

一、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教学与教具的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这种初步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特征。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的启动和诱因,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升华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在使用教具时要分析它能否让学生的思维启动起来,能否鲜明突出某一既定的特征,能否解决学生急欲了解的共性问题。不能仅在常规教学模式和教材中的插图内画圈圈,而要留心教材,留心学生,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教学与教具的关系,创意性地制作、使用好教具。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改变了通常教法中让学生推、拉斯变形、三角形木框来证实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然后根据课本中的插图和课后练习题来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做法。课前,我给每个实验小组准备好4根两两相等的木条和一根稍长的木条(木条两端、中间有多个小孔,备以穿铁钉用)及6根小 铁钉。上课时先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用两两相等的木条和4个小铁钉制成一个长方形;接着让学生拿着长方形的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会出现什么情况?(长方形变成了四边形)。然后,让学生用手中稍长的木条和铁钉,怎样才能使拿着长方形的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不变形。经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出现如下四种情况。再经师生共同演示发现:长方形分成的图形中有三角形,长方形才稳定,否则长方形就不稳定了。从而学生会自悟了三角形有稳定的特征。最后,我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电线杆的变化》,通过动态模拟演示,在摆动的电线杆支架上钉一根斜直木条,电线杆的支架就稳定了,如果换成四边形的木条,电线杆的支架仍然变斜、摆动,易发生危险。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教学不仅面向全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比较思维逻辑,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二、立足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改进正规教具。在教学中常见的教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家教学仪器装备司统一安排生产的正规教具;另一类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自行设计、制作的简易教具。正规教具性能可靠,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传授科学知识过程中的问题。但与简易教具比,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不易解决教学中关键问题,强化某一知识点。因此,教师在使用正规教具时一定要分析教具的可行性,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点,突出、强化某一知识点。必要时,能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对正规教具进行改进、完善,使教具使用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学生学习了量角的度数方法后,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往往会出现把锐角的度数量成了对应的钝角的度数;钝角量成了对应的锐角的度数(量出的度数与实际度数和为180°)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演示的量角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的。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首先对正规教具——量角器进行改进,来提高学生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把右边0刻度线和内圆圈刻读数分别涂成红颜色;

2、把左边0刻度线和外圆圈刻读数分别涂成黄颜色;

3、在量角器的圆心点上钉上一根小木条,并在木条的左边涂上黄色;木条的右边涂上红色,与两边的零刻度线的颜色相对应的。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

1、现把量角器的圆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2、把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

3、如果重合的黄色零刻度线,就旋转木条,使黄颜色的木条左外侧线与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再看黄线所指的黄色刻度数;就是该角的度数;如果重合的是红色零刻度线,就旋转木条,使红颜色的木条右外侧线与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再看红线所指的红色刻度数;就是该角的度数。这样,通过量几个角的度数的演示,学生会很快地领悟量角的度数的方法。量角时不会再出现上述不正确的情况,突出、强化了量角的度数的具体方法。(量角器是

透明的效果最佳)

三、把握时机让学生自主操作,自制教具,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学生提供大量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我未采用正规的圆柱体教具模型进行拆分模型,让学生观察发现圆柱体侧面与长方形之间关系的教法(这种教法枯燥,模仅能展示圆柱体侧面与长方形之间联系,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是让学生自制了底面半径和高不等的一个个圆柱体,准备了直尺和剪刀,课中让学生亲自操作,把自制的圆柱体剪开观察。学生发现侧面展开后,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还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或,有时还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些发现令学生欣喜不已,都受到了启发,一会儿,有个同学有提出了不同的剪法。他说:“我没有直尺,是随便剪的,所以剪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但是我试了试,这个图形只要通过再一次剪拼,(做示范)也就会得到如同上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我及时给予表扬:“你的设想真精彩,这是一种创新。”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发现了新知,掌握了新知,体验到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高了实践能力,激发了创新意识。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把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能抓住学生思维启发过程和诱因,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智力背景,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演示、操作、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集敛思维,形成合情猜想、合情推理的品质和习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自制、使用简易教具的作用和意义

教具按其来源,可分为“自制教具”与“国拨教具”。所谓自制教具,即自己动手制作的简易教具;所谓国拨教具,即国家划拨配置或自购的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常规教具。其中国拨教具以其技术指标和性能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占据了教具使用的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而否定自制教具的作用。自制教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制教具,不仅能节约开支,解决数学仪器不足的问题,还能帮助师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村内容,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简要地说,有以下三大意义。

1、自制、使用简易教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简易教具是“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自行设计制作的,不仅用来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强化某些知识点,还主要用来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低年级数学课中制作许多小动物头饰,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生动地表演出来,形成一定的情境,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自制、使用简易教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制作简易教具的过程中,每设计一张草图,每制作一个部件,每完成一件教具,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都需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和韧性。所以,制作简易教具的过程,也是训练、考验和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过程。

3、自制、使用简易教具特别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动手动脑能力 动手能力实属高级的综合能力,人类社会就是“动手”创造出来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偏重“动脑”,创造性地动手很少,因此,主管创造性思维的右脑一般处于“休眠”状态。我们通过自制简易教具,不仅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还要把这种创造性思维物化,在动手过程中,还要不断对原有设计进行修正调整,这样就使动手动脑更加协同,大大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教具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上《太阳能热水器》一节课时,根据课本的要求由学生自己制作简易的小太阳能热水器,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各种材料,如铁的(椰子奶的铁罐)、铝的(健力保的铝罐)、塑料的、竹子的等,其中铁和铝的材料又可分为薄的、厚的,同一厚度又可分为黑色的和白色的,以及表面光滑的(可反光的)和表面粗糙的,一共收集了十几种材料制作了几十个热水器。在同一条件下作水温测定试验,让学生验证哪种材料制作的热水器吸收太阳能最多。然后又把用铝制作的热水器涂上黑、红、白、蓝几种颜色进行比较试验,让学生验证哪种颜色吸收太阳能最多,最后又把铝制成的同一形状的热水器进行竖放、斜放和平放三种姿势进行比较试验,看哪种姿势吸收太阳能最多,最后让学生综合各种试验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出决定太阳能热水器吸热的因素有哪几个方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太阳能热水器吸热的因素有:材料的种类、吸热面的颜色和直接吸热的面积、表面和形状和厚度。通过试验,学生们掌握了第一手真实的知识;通过讨论和分析,充分启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人要认识自然事物,总要从观察入手,所以,可以这样说:观察是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开端,观察能力是发明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学大纲的最基本要求。

制作教具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在指导学生采集、制作昆虫标本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昆虫的基本特征,判断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在捕捉昆虫时,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昆虫的生活环境。由于昆虫的生活环境十分广泛,空中、地下、水中都有,如果不注意观察,学生可能看见的昆虫认识就不全面了。又由于昆虫有拟态和保护色,这两种惊人的特殊本领往往避过许多人的视线。这样在捕捉昆虫时,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有收获。捕捉回来的还要对它们进行细致的观察,给它们分门别类。经过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了很大的提高,如98年十月组织的一次课外活动中,学生共采集到昆虫十二种五十六个,其中有极难被人发现的竹节虫、稻蝗等。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在漫长的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多数不是在学校里由教师直接教给的,而是靠自己在生活的实践中学来的。因此,为了新一代能适应未来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指导学生制作教具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

1、激发学习兴趣,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启动学生努力好学的动力,在制作教具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我只引导他们找什么样的材料,课文也没有教到,制作方法是他们自己想的,装温度计时,为了不渗水,有的同学用蜡封,有的同学用透明胶绑,有的同学用胶水粘,真是应有尽有。又如制作蝴蝶标本时,课本要求用两块泡沫,一些同学只用一块泡,在其中挖一条槽,让蝴蝶的的身子在槽里,翅在两边突起的泡沫上,既节省了材料又获得同样的效果。

2、创意悬念,鼓励探索。在自然课教学中,不光是单纯传授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思考、动手能力。由于九年义务小学自然教材所介绍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这些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必然提出许多课本以外的问题,例如在制作昆虫标本时,有个学生就问:“蜈蚣也有一对触角,但它为什么不是昆虫?”,对这样的问题,我一般不马上解答,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到图书馆寻找答案。因为悬而未答的问题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更大的诱惑力,这样做,大大增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3、发现个性,培养特长。众多的学生中,个人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思维方法各有不同,在指导学生制作教具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个性,积极引导,培养特长,鼓励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问题。例如,在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有个同学制作二个热水器,一个用酒瓶制作的瓶状热水器,另一个用台灯玻璃罩制作的球状热水器。有的同学取笑他的热水器别出心裁。但后来实验证明这个同学制作的热水器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同学制作的热水器。后来我着重表扬了他。在指导制作教具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很大程度是依靠严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指导技巧。在指导学生制作各种教具时,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适当的疑难,借以激发学生去探索、去解决,而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篇:自制教具和学具,收获成功与快乐

自制教具和学具,收获快乐与成功

教具学具作为教学和学习的辅助用具,迎合了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师生素质,着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重点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我校全面开展自制教具、学具活动,提出“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使师生的思想和意志得到磨炼,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检验,素质得到提高;巧用教具和学具,创设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的教具和学具制作坚持打造“全”、“土”、“实”三大特色。“全”是人员全、学科全,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相互合作,人人都有自己的作品;作品覆盖了中小学开设的全部学科。包括劳技、校本课程、信息技术等16个学科都有已成体系的一套教具和学具。“土”是就地取材,体现浓浓的乡土气息,只要重视乡土资源,善于发现和动手,许多平时不惹人注目的物品都可以是教具。本次展出的作品,多数用本地的植物、动物、岩石、矿藏、土特产等经过采集、加工做成的,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实”指不求精美,但求实用,我们的作品虽然很粗糙,但它的实用性很强,解决了教材中的重点问题,突破教材中的难点问题。按课程已成体系的教具学具为我校的教学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本次“教具和学具展”,是我们众多成果的一部分,突出三个主题: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小发明小创造;三是实践活动。每一件作品都是师生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展示着师生们快乐成长的历程。在制作教具和学具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快乐与成功,几年来,我校在县组织的自制教具展评活动中多次获奖,先后获得锦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锦州市科研科普先进单位,锦州市自制教具先进学校等称号。

自制教具和学具是盛开在我校的一朵素质教育之花,愿这朵小花在这山乡沃野开得更久、更艳。

第五篇:例谈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例谈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摘 要 教具直观形象,有利于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通过直观感知,加深理解,促进探究与交流合作,发展想象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初中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为例,论述了教具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具和学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3-0084-03

前言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对于数学来说尤为重要。而创设教学情境,教具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一方面,数学知识高度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尽快把形象思维转化和提升为抽象思维,促进理解和探究。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很少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只是凭着口头讲解给学生灌输知识,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改革以后,这种教学状况虽然得到一定的改善,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开始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不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促进教学更好地开展,提高教学效率。而有些情境的创设,不是为了教学,而是?榱丝翁蒙?动有趣,表面上看似热闹,实际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成为一种无效情境。

2)脱离了教学目标。因为情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很容易使创设的情境脱离教学目标,而情境一旦脱离教学目标,就失去了情境创设的意义,不仅不能发挥服务于教学的意义,甚至会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因素,浪费教师、学生的课堂有限时间。

3)重点不突出。情境创设一般在课堂导入以及解决重点和难点的环节时应用,而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中都处心积虑地创设,认为只有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而且不能有效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反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4)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情境创设的形式很多,如谈话法、故事法、游戏法、唱歌法等,其中教具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具的种类日趋多样化,既有传统教具,也有现代多媒体技术。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大部分教师热衷于多媒体技术,而忽视和冷淡了传统的教具与学具。虽然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及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不利于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不足。如果过分依赖于多媒体,往往热闹过后留下没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而进行探究的遗憾,使情境教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相配合,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并且要求采用直观式教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具和学具材料,促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以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等。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为例,介绍教具和学具在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能力:认识“三线八角”模型的特征,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的意义;能在简单的图形中对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进行辨认,并能够在给定的条件下对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进行判定和计算。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培养,促进学生发现及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是解决问题:让学生熟练地识别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提高学生识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3)教学难点:从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教法与学法:本节课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具,并运用相关学具辅助教学,采取“情境创设―观察发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教具和学具准备:以多媒体交互平台及多媒体课件为教具,以三角尺、直尺、剪刀、纸板及双面胶等为学具。

教学过程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方式,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与讲授新课是密不可分的,导入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有利于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条直线相交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有哪两种类型的角,等学生回答是对顶角和邻补角后,再提出问题:这是两条直线相交,如果是三条直线相交,会有几种情况出现?请大家在纸上画一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二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

2)利用直尺和纸片等学具创设动手的操作情境。学生利用三角尺和直尺,开始在一张方形白纸上尝试作图,教师巡视指导。同时,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并比较作品,然后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作品展示。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展示中,教师要注意寻找一些平时发言不太积极或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到展台来展示作品,并对成功的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和交流还有哪些方法也能形成新的图形?为什么能够形成新的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要求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能够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是教师关注学困生,注重分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3)利用多媒体创设快乐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创设快乐情境,有利于愉悦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在心情舒畅中放飞思维、积极思考。同时发挥多媒体技术动静一体的功能,通过闪烁,突出重点部分,创设快乐情境。如图1所示,两条直线AB、CD和第三条直线EF相交;或者说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其中,直线AB与直线EF相交构成四个角,直线CD与直线EF相交构成四个角。这样就构成八个角,就是经常所说的“三线八角”问题,请学生观察分析。

①观察∠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B、CD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作同位角(大屏幕投影,闪烁两个角作提示)。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学生回答:有,∠2与∠6,∠4与∠8,∠3与∠7。

②观察∠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EF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B、CD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作内错角(大屏幕投影,闪烁两个角作提示)。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学生回答:有,∠2与∠8。

③观察∠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B、CD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作同旁内角(大屏幕投影,闪烁两个角作提示)。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找出来。

学生回答:有,∠3与∠8。

师:在寻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时,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生:两个角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师:前提中的第三线叫作截线,大家比比,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好又快?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多媒体创设快乐情境,以利于学生观察。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适当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4)创设动手动脑的合作情境来制作风筝。要求每个小组准备纸板一张,由第一小组负责;细竹片三根,由第二小组负责;彩笔一只,由第三小组负责;双面胶三段,由第四小组负责。各小组按照屏幕上显示的风筝图像制作完成,再按顺序标注8个角,然后分别指出其中所有的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先是在组内交流,然后组间交流。教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并适时指导,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然后让各小组代表分别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指出一组位置关系中的两个角。最后由教师点评,指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其他学生解释原因。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促进学生动手实践、人人参与;二是通过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三是分组展示,集体讨论,促进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5)创设游戏情境,巩固知识。在学生合作自制风筝之后,可要求学生把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放在同一平面内,观察其构成的一对角是什么角。还可以让学生用两只手的手指进行对接,看是否能构成同位角和同旁内角。

这个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的游戏情境,既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思考,实现富有个性的学习,巩固基础知识,又能促进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语

总之,在情境设计中,教具和学具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各种情境,既有利于学生感知,又能促进学生参与其中,从而积极探究知识。这样的情境才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最有效。

下载二年级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学生自制教具(学具)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甘肃省张掖市实验中学(734000)贾雄元1教学背景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具(学具)自制是中学物理课程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对充分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

    谈自制教具学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谈自制教具学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沙洋县纪山中学 余加美 摘 要自制教、学具有利于教学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

    为美术课学具准备1

    美术学具的准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废弃物,如喝过的饮料罐,废弃的彩色包装纸,过期的报刊杂志,小纽扣等,其实这些废弃物都是可再加工利......

    学具教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5篇材料]

    学具教具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制作和运用湖南省双牌县五里牌中心小学 龚 美 荣 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具与学具的使用,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

    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作用不可忽视,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

    浅淡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和运用学具

    浅淡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和运用学具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学具的应用越来越破老师所忽视,以致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正确使用和运......

    课题留住秋天学具准备树叶

    课题:留住秋天学具准备:树叶、固体胶、彩色笔课业类别:手工拼贴创作课教具准备:树叶、固体胶、彩色笔、范画、课件教学目标:1 、利用大自然环境资源,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与变化,进行......

    理化生教具学具制作活动实施方案(五篇范例)

    山阳县漫川中学理化生教具学具制作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激发学生对理化生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科知识与技术、社会和日常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