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美术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推荐)
浅谈美术课堂的开放式教学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到发展。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儿童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着装、仪表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 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
我在上《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先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田野”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得美感。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是在农村)„„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我们要把将刚才你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手的联想》一课,在进行手偶游戏时,在学生已按奈不住自己可以创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激动心情时,我便让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如:穿裙子的小女孩,鸵鸟,蜗牛,长颈鹿,大灰狼„„还有的学生积极思维,做出了各种“百花齐放”,真让人赞叹不已,我也及时地参与其中,教师的一句肯定话语,同时让学生们的创造力有了进一步地发挥,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学会自己运用创造的策略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
三、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船》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在《我们的社区》这一课,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街道和社区资料照片、图片、画册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起了他们社区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同时也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
《电脑美术》、《吉祥图案》、《中国龙》这几节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而且学生还能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如在电脑上设计的邮票《童话城堡》、《手形的联想》,利用电脑的特殊功能设计的《我们的社区》等他们设计的作品都呈现出表现内容、手法、形势、风格的丰富与多样的效果。
五、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
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还能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得好”,“我要学„„
因此,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采取开放式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浅谈美术课堂的开放式教学
第二篇:中学数学课堂的开放式教学
中学数学课堂的开放式教学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有违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初衷了。
关键词:开放;数学教学;学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 曾有人问: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新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那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究竟如何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呢?
一、营造自由与安全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和创造欲望。
二、提供主动探究与独立学习的最在时空。
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是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状况是绝对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究、体验而形成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
三、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感染学生,利用有趣的习题和生动的教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
实施中的课程改革,让我们在机遇与挑战中和全新的理念同步成长。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本文针对开放式教学认识不统一,且程度仍不能满足目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等情况,在前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就如何组织开放式的数学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开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二、开放教学环境,创设民主氛围,促使师生关系朋友化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
三、开放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妙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四、开放教学内容,“活”用教材,力求教学内容社会化。数学是人类的活动。如果课堂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那么就会显得更加有意义,他们投入的程度也就会更加强烈。
总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形式。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于是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当前教学实践逐步证明了开放式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已经形成研究热潮。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是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中学数学如何迈向开放式的教学,将会对当前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广西: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71-72.[2] 贡永生.精心建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J].中小学数学, 2001(1):2.[3] 朱美华.开放题中的新亮点[J].数学大世界,2004,(10): 29-30
第三篇: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厦门海沧育才小学 魏思东
摘要:课堂是课程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一个共同生长、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一个整体的教育文化“生态系统”。课堂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系统中通过教师连接课程与学生的最关键的纽带。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探究知识的舞台,更是师生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舞台。而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互动生成与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舞台。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说:“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陶行知先生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及其地位的论述是颇具民主平等以及现代教育色彩的,他的教育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充满着崇高的教育智慧。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时代呼唤着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呼唤着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关键词:开放式,小学美术,新课堂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现代的课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这一具体目标要求,使儿童的美术教育更有成效。要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激励性的语言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陶行知文集》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是靠教师充满智慧和亲切的话语构建起来的,激情、幽默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使学生身心舒畅、情趣提高、智力大增,既而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心态,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只有在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中,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各抒己见,并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才华。孩子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对象,教师只有把握好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及激励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艺术教育。“生活化”的艺术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较熟悉。学生可以在老师语言的引导下轻松愉快,自觉自愿地学习,学生可以也就有机会描绘更多孩童有生活气息,充满想象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有童真趣味的作品。激励性的语言遵循儿童教育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们的心理及生理的发展特点,从他们的愿望出发,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实施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使其获得美术学习的真正乐趣。实现孩子美术综合能力的形成,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和提高。好的教学语言不仅启发孩子们的智慧,而且激越着孩子们的劳动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做到用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和点拔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例如:“你是怎么想的”、“你回答得很正确”、“你是聪明的”、“别着急、再想想”、“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相信你是最棒的”、等等激励和促思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缓解他们心中的不安与紧张;对于回答很独特的同学,可以说:“刚才你的表现很好,让老师都对你刮目相看”、“请大家给他一点掌声!”、“你的想法很特别,而且敢想,敢说,这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谁还有其他想法”、“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结果会这么样”、“其他同学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吗?”、“你是一个爱学习和喜欢思考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不仅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更可以激励其他同学对课堂问题的思考。类似上面的各种激励性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发言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就容易在自然的课堂教学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二、主体性的发挥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他在《师范生应有之观念》上曾说“纸上的教育改造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自立的精神。新课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握好各年级孩子智能的心理特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动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从学生的成长和成材出发。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开放式和谐课堂教学的能否真正形成的关键所在。发挥学生主的体性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处于一个组织者与指导的角色,用以确保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地得以进行。当一个孩子自由地在作业纸上,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地宣泄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最快乐、最独特的时候。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观念,做到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到“还时间给学生,还空间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绘画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陶行知先生曾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好多教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到“给于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课堂就要想从根本上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允许他们自由欣赏和品读美术作品,自由讨论和发表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意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不束缚学生的表达,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会游的玩具》一课时,首先让孩子们课前准备一些适合的废旧材料。教学中在了解玩具会游的特点后,启发他们,只要抓住玩具会游的原理和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相结合的基本特征这一关键,就可以利用自带的废旧制作材料任意地设计组合出不同的形状的玩具形象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说一说会游的玩具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来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接着交流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玩具形象以及安装什么样的动力玩具,并画出设计稿。启示他们能否用手中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和工具来完成玩具的制作。解决好玩具会游的动力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根据桌上的各种形状纸片、塑料泡沫、橡皮筋、粘贴纸、竹签等来制作机械动力。面对自己的材料同学们会马上兴奋起来。教师此时如果能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说:“假如哪个小组或个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玩具并能对自己的作品或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将有机会获得“最佳合作奖”、“最佳设计奖的”、“最佳创意奖”或“最佳评价奖”。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进取心也同时被调动起来。教学中这种不必拘泥于“标准的答案”的做法很快让孩子们纷纷动手动脑开始忙碌起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美术的课堂教学只要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切实的、正确的、独立的审美感受都可以被调动起来。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快乐无比,创造无限。教师可以从学生课后的展示中充分感受到孩子们脸上所洋溢着那幸福和快乐的表情,这样的教学当然也是成功的。
三、创新性的精神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动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创新性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有思考才会有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开拓孩子们的创新思路,鼓励他们的质疑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让他们通过尝试学习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优秀学习品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故事、图片、多媒体、示范范作、尝试创作、正确评价等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去解读美的真谛和探索美的奥秘。通过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思考和探究,从中发现新事物美的规律。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的信息多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中综合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及电影等多种信息传播的载体,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宜于人接受的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载体。新颖、变化、直观可视的多媒体教学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做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而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产生可视,多变的教学效果和孩子们求新求变的认知特点不谋而合,很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新奇直观可视的音像世界中轻松地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让思维自由地遨游于艺术的海洋。从而更大的激发孩子们实现用艺术技巧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达自我情感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珍爱国宝—秦始王兵马俑》(欣赏·评述)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快乐的情境导入带着学生进行一次快乐之旅,用影视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美术基本要素雕塑艺术中的艺术瑰宝——秦始王兵马俑。教学时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请大家谈谈对秦始皇的看法?引导同学们,欣赏一件美术作品首先必须知道这件作品的种类、内容与题材、形式和材质这样才有欣赏的基础。欣赏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兵马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师生合作体验环节请同学们思考秦始王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有什么特点?并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照片。看军队的排列(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和看人物的表情,观察细节(写实、抽象、夸张、变形)等方式来精心组织。欣赏中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对雕塑作品的点、线、面、色彩的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了解古人的雕塑的杰出水平,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自己也成为了学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让学生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神奇而崭新的世界,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细致认真地听,快速准确记忆,大脑不停分析,思考,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运转。短短40分钟便达到了普通授课的几倍的学习效率。孩子们对这些欣赏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过程中,学生脱离了以往被动的获取知识的模式,迈开了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四、实践性的体验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鼓励他的学生:“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好的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动而有情趣的美术作品必须要能够反映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画面,反映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而孩子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教师应该运用一切的手段来帮助孩子通过教学获得更多的美术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模仿、写生、创作等美术活动方式来观察生活的美,不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表现生活的美,把自己对身边的点滴感悟或感动用日记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引导孩子们在自我的学习实践中多看,多做、多动、多想,多积累贮存与生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创作起美术作品来就不会缩手缩脚了,也不会感到头脑空虚没有素材了。美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孩子开阔思路,由单向思维变多向思维,创作出的作品就能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常常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技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们试着用不同材料来表达同一内容或用一种材料表现各种内容。同一内容的美术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后进行创作。美术创作充分启迪孩子们求新,求异,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创新思路。也让孩子们在创作中领悟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美术新课程的实践“体验”味很浓,在现有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如《我的新朋友》是通过关心班级的新同学并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来培养他们之间的友谊;《校园里的花》、《动物、植物欣赏》对校园环境和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和写生而获得美的感受;《鲜花送老师》、《运动场上》、《妈妈的节日》等用人物画表现孩子们对学校、对家庭的各种活动的精彩记录,加深对校园和家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校标设计》、《生活中的趣事》是对表达孩子对校园、家庭和社会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对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打开的冰箱》、《魔幻的颜色》、《五味瓶》是对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气味、特性的体验;《香甜的水果》、《有趣的泥彩》、《今日的菜单》是对黏土或橡皮泥捏、团各种不同材料可塑性的体验;《办年货》、《元宵节里挂彩灯》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合作学习体验。这么多的体验除学生可以实际接触的以外,都必须通过读图的方式去完成。因此教师对教材内容所提供的图片外,还必须引导孩子从自己的生活和通过网络搜集图片的方式体验和再现生活的美。这种多角度的搜图和读图体验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学习。读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使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读图实践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美的世界、探索美的真谛,体验美的收获、感受美的生活生活,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陶行知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辛勤灌溉,为祖国精心培养人才。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构建当今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他的字字句句值得我们去深思和耐心品味。特别是在新课堂的美术课堂中,所体现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必须做到:给微笑,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和蔼可亲的温暖;给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尝试参与的乐趣;给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鼓足探索成功的勇气;给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启成功审美的大门;给肯定,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更多成功创新的喜悦。教育是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探究其中其乐无穷。孩子们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均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观察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用爱心和耐心感染他们,用奇妙的知识吸引他们,才能获取心灵交流的快乐。从而共同感悟,拥抱这多彩的世界。我坚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课程、不断改进新教材,定会会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93.[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99.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开放式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开放式教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最糟糕的,教师的课堂教学难度更大,身上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教学效果较差。然而,如何让开放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试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开放式教学
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
师生关系
1.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具开放性
数学本身是开放的、多样的,数学学习也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只强调学习书本知识,只重视现有模式题的演练,忽视“生活数学”,忽视问题解决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解决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问题。实施开放性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适应未来繁杂的世界变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的一位学者指出:“数学就是要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中理出个头绪来”。即学习数学要能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判断、选择、重组、整理。因此,开放题的引入和研究是必须的,但开放的不等于有效的。引入开放题要合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际,具有探索价值,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更重要的是应体现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或策略,内容的展开应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一门科学,是开发人类智力因素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据,将教材进行有效地拓展。俗话说:数学成绩优秀的人,往往也是最聪明的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如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很小的时候,只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计算出“1+2+3+4+„+99+100”的结果。因此,数学课程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数学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处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数学课堂,又带着数学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为学生所熟悉的和感兴趣的、开放的实例作为认识和探索的材料,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在巩固与提高中,要善于选用一些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开放试题,让数学生活化,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表现个性、展现自我的空间。
2.学习方式应具开放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立、合作、探究成为开放型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其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教师都要非常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开放的学习。
2.1“自主探索”的有效开放。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只有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所以,无论是计算法则的得出,概念的形成,还是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的推导,我们都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及其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学时,应该是先通过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高效率地进行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2.2“合作学习”的有效开放。“合作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既是《数学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又是开放性教学中重要的学习目的,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师生关系应具开放性
众多学者认为“师生关系是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内容”。这有一定的片面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质的飞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必须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开放表现在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科学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真诚地融合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谈心、交友,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首先,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学生走向教材,不断地给予学生新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在愤悱中达到新的境界,着重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语言加工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又是演员,是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合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的氛围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还是一个评委,课堂上应多讲“你讲得好?”、“你真棒!”、“谢谢你的回答”、“如果你再想一想,会说得更好”,从语言上亲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会产生积极作用。
第五篇:浅谈美术课程的开放式教学
浅谈美术课程的开放式教学
王玮娟
(江苏省金坛市后阳小学 213215)
《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艺术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为创设教学体系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天地”。美术是艺术范畴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因此美术课程的开放必将对艺术教学体系的开放起推动的作用。
所谓开放式教学包含多方面因素,不仅仅是要求教学空间的开放,更是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开放,或者说是要求多角度、多形式的开放。具体来说,从教材、课程安排,到教学方式方法,都应当打破过去的单一模式,走向多样化。
一、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回顾美术教学的历史状况,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偏重于单一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二是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还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由此可见,以往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只是注重美术本体。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在《思想观念走向实施过程》一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除了要适当关注美术本体之外,更需关注的是教育功能,也就是说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所以老师应该改变过去只强调学科本位的做法,根据学生发展的要求,从生活美术、大众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专业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超越以往狭隘的教育内容,将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中,使美术教育更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二、美术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探讨
开放教学是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的重要教学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开放性教学是在教师亲自设计、运作下完成的。教师具不具备开放性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具不具有开放性。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没有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教学方式。所以,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学校中,教师一般按照成绩、个性等一些外在的因素将学生分为以下三类:(1)成绩好、考试分数高、适应能力强、听从指挥、在学校深受老师的喜爱。(2)成绩中等、考试分数中等、在学校里觉得受到限制、经常是教师眼里的一大麻烦,不能很好地遵守学校规则、喜欢指出自己的观念、喜欢我行我素。(3)成绩中等或差、分数中等或偏差、对学校感到厌倦、教师眼里的思维混乱的学生。
教师往往偏爱的是第一种学生,他们觉得成绩代表一切,其他因素在成绩面前什么都不算,后两种学生自然就被归纳到差生的行列中而最终被淘汰出局,但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和教育学教授罗伯特-斯腾伯格经研究发现:许多智力测验仅能测出智力的很少一部分而已。许多具有中等测验分数的人实际上智力很高。这就说明成绩不能代表一切。
就拿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例子来说吧!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的的时候不爱画画,有一次美术课上他在图画课上借用尺和量角板画一个初升的太阳交上去即完事,其他同学不能及格,而他却通过了,有人不服,提出质疑,老师笑答他有他的长处,不能和其他人一同看待。这位老师的目光何其准确,他没有等同视之,更没有等闲视之。他那时就能看出毛泽东身上蕴涵的巨大潜能,而没有因一些小事苛求于他。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心理学家盖滋(Cate)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给学生创设各种 “成功”环境,让他们在 “成功”中学习,让他们体验 “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生活中不能没有鲜花,不能没有美丽的风景,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人们所喜爱的。”油画欣赏课时,我向学生们表达了画家的作品所表达出的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正因为我的那句‘一切美的事物都是人们所喜爱的,我们应该去珍惜它’学生们中有一个小声的说:“老师,我们应该向刘海洋宣传这种美的思想。”“刘海洋是谁?” “刘海洋就是用硫酸泼熊的大学生,小熊多可爱啊!他居然能下这样的毒手„„”
“发生了这样的事,大家都很难过,可是这样的事已经过去好久了,直到现在也一直没有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可见好多人还是喜爱向往美的事物的,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从我做起,做个文明的人。”“要想方设法制止这样的行为。”“那有什么方式是以美术的形式进行的呢?比如说宣传什么的?”我的提问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课堂上来,“我想我们也可以以画来表达我们想表达的东西。”“我们也可以以海报的形式向别人宣传良好的道德思想。”
3.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我在美术课上让学生按要求用彩纸剪贴“画”自己的好朋友,在作业交流中,她发现有一个学生没按要求制作,这个学生用橡皮泥“画”上好朋友的头像、四肢,用彩纸撕贴了衣服,初看视觉效果不是很好,我就批评了他,顿时那个学生脸上露出失望的眼神。
回到办公室,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位学生的神情,便拿出他的作业从新审视起来,突然发现这作业给人一种朴质的,与众不同的美,充满着想象力。“如果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加以尝试制作,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于是,下次课上,我表扬了那个同学,并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加以制作。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如喷泉涌出:有的用彩纸剪贴头、衣服轮廓、四肢用彩笔添画,而衣服里的花纹则用橡皮泥点缀;有的头轮廓、四肢用彩笔添画,五官用橡皮泥点出,衣服用挂历纸剪贴„„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具备完善的开放性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走出校门,与社会联手,充分利用社会环境来教育学生,我们的美术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美术这门学科也势必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美术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尹少淳(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 林存华
3.《开放式教学》 李圣伟(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4.《艺术课程与教学论》 胡知凡(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5.《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