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共5篇)

时间:2019-05-15 07:2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

第一篇:《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

《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

一、教材分析

《卵石的形成》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小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的范畴。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以卵石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球表面物质形态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教材围绕“卵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认识卵石—质疑成因—分析资料—试验研究—总结成因”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变化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形成喜欢大胆想象,爱提问的科学态度。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得出大自然中卵石形成原因的结论。

五、教学准备

水槽(冷水)、镊子、酒精灯、火柴、小石块、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神秘的礼物,想看吗? 生:想看。

师:哦,都想啊,那得听我口令,每个小组的材料员到我这里领一个袋子,里面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礼物,先不要拿出来,先用手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好,开始摸……

师:谁来说一下,你摸到了什么? 生:“石头”。

师:“是什么样子的石头?” 生:“圆溜溜的、表面很光滑、有点圆、很硬。”

师:“好,下面把它们从袋子里拿出来,一见庐山真面目,真的是石头,你们都猜对了。知道这种石头叫什么名字吗?”

生:“卵石”

师:“为什么叫卵石呢?”

生:“因为它们圆溜溜的、像个鸡蛋,所以叫卵石。”

师:“恩,有道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卵石的一些知识,关于卵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们想知道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相继板书:卵石的形成)

师: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卵石? 生:河边、公路旁、建筑工地上……

师:对,这些地方都有很多卵石的影子,那么这些卵石又是从哪里来的? 生:这些卵石是从河里来的。

师:河里原本就有这么多卵石吗?出示课件(河道上、中、下游不同情况的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大胆设想一下河流下游的卵石是从哪里来的? 下面小组交流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书中黄色方框中。

生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展示一下。

生一一展示,师总结:河道上游的石块被流水搬运到了河道的中游和下游。在搬运过程中,相互磨擦、碰撞到达河道下游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

师:那么河道上游的大石块是从哪里来的?接下来,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资料,并结合书中的三幅图,交流讨论。

生欣赏视频资料,讨论:是哪些原因导致高山上的大石头崩落到河道的上游?

小组交流展示:

小组1:我们组认为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使岩石破碎。

小组2: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岩石的裂缝、水结成冰使岩石裂开。小组3:我们组觉得植物的生长加剧着岩石的解体。

小组4:我们组认为是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生长长期对岩石造成了破坏,使岩石解体崩落到河道的上游。

小组5:我们组认为由于太阳的照射,冰劈作用,动植物的关系,使岩石解体,滚落到河道中。

小组6:岩石白天受到太阳照射,外层受热膨胀,而内部是凉的,到了夜晚岩石的外部遇到严寒,遇冷收缩,而岩石的内部温度较高,这样反反复复,岩石就破裂了。

师:同学们的展示都很精彩,都很有道理,特别是第4小组的展示最全面,正是因为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生长长期对岩石造成了破坏,使岩石解体崩落到河道的上游。温度的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吗?我们能不能也来做一个模拟实验?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小石块、火柴、酒精灯、镊子、水槽、冷水这些实验材料,有哪位同学可以根据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

生:可以用酒精灯加热小石块,模拟白天受到太阳的照射而膨胀;将烧红的石块迅速放入冷水中,模拟岩石到了夜晚受到了严寒,遇冷收缩,反复加热放入冷水中,看看岩石有没有变化。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实验设计的怎么样? 生:很好!

师:现在我们就动手来做一做这个实验。请各小组材料员到老师这儿领取实验器材。大家觉得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对,安全很重要。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请看大屏幕,你来读一下。还有不明白的吗?没有了。下面,各小组开始实验。

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大部分完成了,请组长熄灭酒精灯,其他同学不要再碰材料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反复的烧石块,在放入冷水中,在第三次时岩石破成了几块。师:实验证明温度的变化确实对岩石造成了破坏,如果把这个实验放在大自然中,就是岩石的风化现象。正是因为有风化作用,高山上的很多岩石就会破碎,滚落下来,崩落到上游的河道中。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动手实验了解了岩石的风化作用,相信同学们收获一定不小,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在课下可以思考一下,今日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出示幻灯片)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二篇:教案:卵石的形成

卵石的形成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查找搜集资料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教学重点:

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教学难点:

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行发现问题:

一.观察:

老师出示带来的碎石和卵石,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把卵石和一般的岩石碎块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发现有的光滑圆溜,有的棱角分明,有大有小……)

二.生描述后师讲述:

这种石头叫做卵石。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卵石的一些知识。(板书 卵石)

三.谈话,揭示新课。

关于卵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板书的形成)

四、学习新课。

(一)、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

1.谈话:

你们知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卵石?(课件出示河道上、中、下游的卵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卵石采集地的环境特点。认识卵石出在水边,下游卵石较多但个头较小。)

2、师激疑:

你能推想卵石是如何形成的吗?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溜?

3、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同学间展开辩论,最后把意见进行整理、归纳,便于确定探究方向。)

4.师讲述:

卵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沿着金沙江的上、中、下游河流考察。(播放上游、中游、下游各地段环境的课件。)

边看边思考: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各有什么特点?分布有什么规律?

5、师激疑:

河道中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又是如何变成卵石的?

6、学生分组讨论猜测。

7、生汇报,师小结:河道中的卵石是从河道上游的高山上来的,通过长时的搬运、磨圆而形成的。

8、激疑转入新知:那高山上的岩石又是怎样变成碎石的呢?

(二)、认识岩石的风化

1、课件出示云几张图片:风化的石林、有裂缝的岩石、石缝中的植物。

2、提问:

怎么会这样?(引导学生猜想,是大自然对岩石的破坏。)

3、实验研究“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①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教材实验一。②汇报实验发现。(石块有裂痕)

③引导学生推想实验与自然中什么现象相似?

④师小结:由于冷热的作用,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岩石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4、再引导学生看教材36面中下面的插图,认识水、植物对岩石的破坏。(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会膨胀,膨胀时会产生一股力量,使岩石的缝隙增大;下雨时,山坡上的流水会把泥土冲入岩缝中,随风刮来的土、植物的种子也可能落到岩缝中。种子有了水分,适宜温度下就会发芽,长成一棵植物。植物的根越扎越深,越长越粗,岩缝就会被撑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大。)

5、综合认识风化作用:

气温、水、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板书 风化 气温、冰劈、根劈】。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有的表面会成粉状,有的会产生纵横交错的裂缝,有的会崩塌,滚下山坡,落进山谷中的河道里。

过渡:高山上崩塌、滚落到河道中的岩石,怎么会变成光溜溜的卵石呢?

(三)、认识河水的搬运、磨圆作用

1、讨论:

(1)下大雨或暴雨的时候,降到山坡上的雨水很快就流到河里,你认为河道中的岩石会怎样?

(2)河道中的岩石有大有小,有重有轻,都受到水的冲击,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引导小结:(流水是有力量的,所以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比较近;小的、轻的石块,就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板书 搬运

地球引力

流水力量】。

4、引导学生做碎石在河道中磨圆的模拟实验。(教材实验二)

5、师小结:石块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了卵石。)【板书 磨圆

冲刷

磨擦

碰撞 】

6、总结卵石的形成过程:

(1)师生小结:卵石形成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山上岩石风化、崩塌,第二阶段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这些变化是逐渐的,经过的时间是很长的。

(2)引导学生描述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并将结论写在教材38面的方框中。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

(四)、拓展讨论:

1、在某些海滩上也有许多的卵石,你认为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我们还见过哪些由于流水的作用使地表发生变化的现象?

(五)课后延伸:

写一篇以《我的旅行》为题的童话故事来揭示卵石的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

风化【气温

冰劈

根劈】

卵石的形成搬运【地球引力

流水力量】

磨圆【冲刷

摩擦

碰撞】

第三篇: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

《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

古驿镇中心小学

郑运来

教材分析

《卵石的形成》是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小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的范畴。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以卵石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球表面物质形态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教材围绕“卵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认识卵石—质疑成因—分析资料—试验研究—总结成因”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能力: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被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重点:

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摩擦而形成了卵石。难点:

运用类比推理得出大自然中卵石形成原因的结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发现问题

1、观察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石头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和一般的碎石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卵石光滑圆润)认识这种形似鸟卵,表面光滑圆润的石头叫做卵石

2、观看卵石图片,多么美丽的卵石呀,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美丽的画面。

3、提出问题:关于卵石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塑家使如何造就卵石的呢?(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学习新课 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

1、提问 你们知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卵石?(引导学生了解到卵石来自河滩,认识到卵石与水有关)

2、考察 卵石使怎样形成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河流考察。(先从河的上游往下走)

讨论: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各有什么特点?

再从发现卵石的地方往下走

岩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3、推测 你能根据以上的考察推想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

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说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必经之路!引导学生合理的猜想,帮助学生掌握猜想的规律,使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成为真正的科学假说,成为通向真理的桥梁。“假设猜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猜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猜想的“依据”,使学生养成“言而 有据”的科学态度。

三、认识岩石的风化,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1、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

2、那么坚硬的岩石它们是怎样到河流来的?是什么原因使它出现裂缝,滚落下来呢?

3、播放课件,理解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岩石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岩石的传热能力较差,岩石表面很热,岩石内部很冷。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但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不同。由于冷热的作用,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岩石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理解水结成冰对岩石的破坏。

下雨的时候,水会浸入裂缝,到了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结成冰会对岩石造成什么破坏?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举例说明。(认识到寒冷的冬季由于气温低水管里面的水结冰,使水管冻裂。)

理解植物的根对岩石的破坏。认真观察图片,联想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树根膨胀巨大力量。说明: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参与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动需求,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把意见汇总‘ 还有哪些现象可以对岩石起到破坏怎样?

四、实验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

对于树根胀裂和水结成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感同身受,可对于温度变化对于岩石的破坏,引起山体松动。大家心里可能心里有疑问,大家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1、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交流、总结)

怎样给岩石加热升温? 怎样快速给岩石降温? 岩石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实验验证

3、汇报交流

说明: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4、小结,综合认识风化作用 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高山上崩塌、滚落到河道中的岩石,怎么会变成光溜圆润的卵石呢?

五、认识河水的搬运作用、磨圆作用

1、讨论:

(1)下雨的时候,山上的雨水很快就流到河流里,你认为河流中的岩石会怎样?(2)河道中的岩石有大有小,有重有轻,都受到水的冲击,结果会怎样?

2、石块在被河水搬运过程中,又会怎样呢?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1)分发实验材料,设计模拟实验方案.(碎砖块相当于大自然中的什么?瓶中相当于什么?瓶中的水相当于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3)根据以上事实,推测岩石在搬运过程中是怎样变成卵石的?

小结:石块在被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和摩擦,棱角被逐渐磨去,成为了卵石。

3、总结卵石的形成过程

(1)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河流上游两边高山上的岩石受风化作用,形成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石块。

第二阶段:这些石块经流水的冲刷,缓慢的向下游移动,并不断被水流磨圆。经过长时间的作用,逐渐变成卵石。

(2)引导学生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形成卵石。

六、拓展延伸

卵石以它那玲珑圆润的身躯向人们诉说着大自然的威力。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总是在不停地进行,因此,地球表面总是在变化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今日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可能变成什么模样?

[教学设计说明: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外面的世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流水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进而了解地表缓慢的变化,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自然的威力,从而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形成正确的自然科学观和人生观。]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卵石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外部运动——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成因,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从而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的魅力。在教学中,按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分析资料,了解事实——假设情境,确定目标——动手实践,实验探究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观察各种岩石从而发现、提出探究的问题,了解到卵石一般来自于河滩,认识到卵石的形成可能和水有关,根据学生对河滩的上、中、下游卵石的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与推理卵石形成的原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运用已有的材料设计科学实验,并从实验现象中进行迁移类推推测卵石的成因,认识到风化作用、流水的搬运作用、磨圆作用是卵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这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和求知欲,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本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去思考,去推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自己去寻求实物的答案。

第四篇:j卵石的形成教案

卵石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

1、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里见过? 生:沙堆、河滩、建筑工地

2、老师在河滩上看见这种石头很特别,就捡了一些回来,请大家仔细看看,用手摸一摸,这些石头有什么特点? 生:……

3、总结:它们都形似鸟卵,表面光滑圆润,所以我们叫它卵石。(板书:卵石)请看这些卵石图片。(课件卵石图片)

多么美丽的卵石呀,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卵石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卵石的形成。(板书:的形成)

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

1、谈话:卵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出示课件视频)问:刚才我们一起顺着河道走了一遭,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谈上游、中游、下游岩石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总结:大家都发现了,上游的岩石个儿大,有棱角;中游的个儿中等,光滑圆溜;而下游的岩石个儿细小,有的甚至变成了沙粒。也就是说从河的上游到下游,石块越来越小,形状越来越圆。

3、问:那么,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开始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大家大胆地猜一猜。生:从山上。

高山上岩石破碎而滚落下来的。(板书:高山上岩石)

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1、高山上的岩石是那么的坚硬,是什么原因使它出现裂缝,滚落下来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上36页的三幅图并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好好想一想。交流:谁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山体出现裂缝,导致岩石滚落下来呢? 生:……

师:除了这些原因,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胀裂岩石、植物的根长大也会胀裂岩石。请大家看一个实验,想一想还有哪些因素?(看视频)

问:谁知道这些岩石怎么会伤痕累累,成为碎石呢? 生“热胀冷缩

师:让我们继续来看看岩石是如何热胀冷缩的。(课件)

(课件)小结:温度的变化、水结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板书:风化作用)

2、认识河水搬运中产生的磨圆作用

(1)问:高山上的岩石在长期风化的过程中变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变成破碎的岩石。(板书:破碎的岩石)那些破碎的岩石由于重力的作用就滚落下来,变成一块块棱角分明的石块,来到河道的上游。那么,请问,是谁将上游的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呢? 生:水

师:对,流水具有搬运作用。(板书:搬运作用)又是什么力量将这些石块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2)学生猜想 生:流水

师:对,流水是有力量的。那么这些石块在流水的冲击下,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让我们用模拟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想。(3)分发材料,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发材料)各组的桌子上有一个袋子,大家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生……)是一些破碎的砖头,它们有什么特点呢?用手摸一摸?对,有棱角。这是一个带盖的玻璃瓶,里面有水。我们既然做的是模拟实验,那么就要弄清楚这些材料分别相当于大自然中的什么。碎砖头相当于大自然中的什么?(破碎的岩石)瓶中的水相当于?(流水)瓶中就相当于什么?(河床)如果我们把砖头放进瓶子里,用力摇晃起来就相当于什么?(岩石受到流水的冲刷)会有什么变化呢?还是通过实验来发现吧。请注意:实验前,要留一两块砖头以便于实验后的岩石作比较。大家拧紧瓶盖,边摇晃边观察。好了,开始吧。(4)分组实验。(5)汇报实验结果。问:石块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棱角消失了,磨圆了…… 问: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生:摩擦,冲击…… 问: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生:岩石是在水流的作用下变成卵石的……

(6)小结:岩石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岩石和岩石之间发生碰撞、摩擦,岩石与河床之间有摩擦,岩石与水流之间也有摩擦。当受到这一系列的摩擦作用,岩石就变得越来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圆。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磨圆作用。(板书:磨圆作用)岩石经过磨圆作用以后就变成卵石来到河道的中游和下游了。(板书:卵石)

(7)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的岩石在流水的冲击下也是这样变化的吗?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出示视频)

3、形成结论

(1)师: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分组讨论,然后把你的结果告诉大家。(2)分组讨论

(3)交流小结: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在重力和其它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了。

四、拓展延伸

卵石以它玲珑圆润的身躯向人们诉说着大自然的伟力。风化作用、搬运左右总在不停地进行,所以地球的表面总是不断变化着。请大家想一想,今天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可能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呢?

第五篇:卵石的形成教学案例

《卵石的形成》教学案例

此案例获市二等奖

郭瑞海

我校地处密云水库下游,学校附近是原来的白河河道。这里到处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卵石。利用这一地理特点,在学习《卵石的形成》时,我带着学生们到那里“玩”了一次。

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快就注意到旧河道里到处都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卵石。这些卵石的结构和周围山上的岩石有着明显的不同。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些卵石,他们不停的采集样本,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一)村子周围的卵石是哪来的?

(二)它们怎么形成的?

(三)水库里面也有卵石吗?其它什么地方有卵石?

(四)卵石为什么都是圆溜溜的?

(五)卵石能干什么?

评:问题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端。教师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纳。学习《卵石的形成》一课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据我的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相关事实还是不够的。我决定再为学生准备一些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各河流段的岩石标本供学生观察,并为学生准备了有关河流周围地理特点的录像资料。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想能力,我打算在教学开始时只给学生们提供的岩石标本,让学生们根据有限的事实去推想。在学生们推想到一定程度,需要更多的资料来加深推想时再提供录像资料。这样学生的推想过程就会有一定的层次性。在不同的层次中,学生的推想能力将会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最后,我将让学生动手实验能,让学生设法证明自己的推想,从而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

上课时,我将那些岩石标本贴上写有说明的标签,按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摆放在观察台上,让学生自由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讨论“这些不同形状的岩石是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你认为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

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制定出研究计划是探究学习必不可少的。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能否检验一下这些岩石标本的成份。对这些,我表示鼓励和肯定,并为他们提供了实验器材。此时,课堂上的学生们一会儿到这和这位同学说几句,一会儿和那位同学争论起来,一会儿又去看其它组的研究。一会儿又来和我讨论。根据各组情况的不同,我要么点头示意,要么耐心倾听,要么提出一些质询。经过 一段时间的“混乱”后,有的学生开始迫不及待的向我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了。

一个组的学生认为这些岩石标本是有联系的。它们的形状、大小虽然并不相同,但它们的变化却是有规律的。它们由上游到下游在逐渐变小、变圆,它们的成份基本是相同的。由此他们推想卵石是由上游的岩石形成的,形成的过程可能和河水有关。

另一个组的学生也讲述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岩石标本也是有联系的,但他们想不出这些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其它地方是不是也有卵石存在。他们认为,如果其它地方并不存在卵石而只是在河道内有卵石的话,卵石的形成才有可能和河水有关。

接着,其他几个组也说了各自的观点,他们提到了河中的岩石的由来问题,提到了这些岩石是怎样逐渐变小的。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些岩石标本是有联系的,卵石的形成和河流有关系。卵石具体是如何形成的,他们无法做出推想。有的学生认为卵石是在原地经过水的冲刷形成的,推想依据是这些岩石标本的构造有些和本地的岩石成分是一样的。

评:及时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推想很有帮助。

面对这些,我请部分学生说了他们此时最想做的和最需要的事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想去实地考察或看一看相关的书。看来是该给他们提供录像资料的时候了。

在窃窃私语中,学生们看完了录像。从录像资料中,学生们知道了风化作用和河水的搬运作用。我请学生们再次发表自己对卵石形成的认识。这一次他们一致认为卵石是由河水的作用形成的,有部分学生还较细的推想了卵石的形成过程。

评: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资料是探究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他们认为卵石是河流上游的岩石在水的搬运下,经过相互碰撞,逐渐变圆变小,最后形成卵石的。

这时我向学生们提出:能否证实一下风化作用和河水的搬运、磨擦、碰撞作用。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学生设计了实验方案,开始了解风化作用和河水搬运作用等自然力量对岩石的影响。

一些小组的做法非常好的证实了风化作用中,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他们在家中将一些岩石放在炉火中去烧,烧到一定程度,再用冷水去浇,这样反复几次后,大部分岩石出现了破裂现象。当我问到在自然界中是否有这种条件时,他们提到了夏季。中午,炎热的太阳将山上的岩石晒的滚烫,突然一场大雨从天而降,学生们认为这和他们所做的实验有相似之处。但那样的温度是否能对岩石起到破坏作用,他们不能肯定。这时我给学生们细致的讲解了自然界中,风化作用的过程,使他们对风化作用有更深的了解。

在证实河水搬运作用对岩石的破坏方面,学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学生想真实的模拟河水的搬运过程。他们将小石子放在精心制作的河道模型内,反复的用水去冲击,结果冲了很久也没有发现小石子有什么变化。有些小组的学生依照教材中的方法将碎砖瓦放入大瓶子中反复摇晃,来模拟自然界中水对岩石的反复冲击,从这里他们知道了岩石为什么会变圆了。

评:在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研究的最后,学生们解释了所有本课涉及到的问题,在解释过程中,他们提出足够的证据说明自己的解释,并尽量提出自己对他人解释的看法和疑惑。在学生表达所有的意见后,我让他们推测一块岩石变成卵石大概的时间。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根据卵石形成时间之长体会到地球外部变化的漫长。

在本课的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在某些海滩上也有卵石。我要求他们推想这些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并要写出书面的报告,报告中要提出如何来证明自己的推想。我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所学做出自我的评价。

评析

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开端,好的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地理特点,课前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考察,让学生在实际环境的观察与体验中发现问题,很好的体现问题“源于生活”的原则。在考察中,教师在听取学生发现及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生对如何进行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对卵石的认识情况,提供相应的材料,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究式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包含以下探究活动:

一、尝试探究卵石的成因

1.任务:分组选择并研究有关卵石的问题。

2.探究活动: 观察标本,提出假设,查阅音像资料。3.表达和交流:交流各自对卵石形成的看法。

二、模拟卵石的风化作用

1.任务: 验证有关卵石成因的假设

2.探究活动:设计并完成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的模拟实验

3.表达和交流:实验的现象及能说明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资料分层次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出假设的能力上得到很好的锻炼,并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假设需要证据进行证明。

在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寻找证据的过程中,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了风化和水的搬运作用对岩石的破坏。通过多次的交流,学生不仅得到了卵石的形成的知识,而且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下载《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科学卵石的形成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卵石的形成教学反思 一、在理念上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

    第十一册——卵石的形成范文大全

    卵石的形成 一、课文说明 第19、20、21、22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地球”教学单元。本课通过卵石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外部的运动——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在能力培......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自然课教案设计

    课型:逻辑推理课教学要求:1.通过研究卵石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地球表面在风化、搬运等地质作用下,是不断变化着的。2.培养学生根据自然变化结果,推测自然变化原因,想象自然变化过程的能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卵石的形成教案 鄂教版

    10.卵石的形成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动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

    卵石动物造型教学设计(共五则)

    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卵石动物造型》教学设计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产路小学 姓名:秦宁 教学目标: 1. 学会利用卵石及色彩进行动物造型创作,掌握制作卵石动物的方法......

    卵石画人物教案

    2014—2015学年 特色大单元授课 卵石画-----人物 执教-----胡晓丽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头部的特征,认识各种工具材料。 创造性地表现卵石画,学习制作方法。 在变废为主的过程中,......

    《卵石动物造型》教案

    三年级美术《卵石动物造型》教案 一、教材、学情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段儿童想象思维比较活跃,不受约束。善于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卵石画》教学设计

    自编教材《楠溪江卵石造型》教学设计 瓯北四中 潘腾达 一、设计思想 在我们楠溪江流域,大大小小的卵石随处可见,利用熟悉的卵石进行绘画练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