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7:0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第一篇:《旅游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旅游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Tourism Planning

一、编写说明

《旅游规划原理》,2学分,38学时(其中考试2学时,实践6学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主要研究旅游规划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价值;旅游规划发展特点;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编制和管理各类旅游规划的程序与要求,以及国内外旅游规划的新理论、新技术。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的作用与发展态势,研究热点与难点,掌握编制各类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增强旅游规划的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师生互动,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二)大纲的教学体系

大纲的教学体系分可为三大部分:一是阐述旅游规划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介绍各类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要求。二是探讨基本理论和新理论、技术、方法在各类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三是探索旅游规划的实施与科学管理办法。

以案例教学为主,现场实践为辅。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旅游规划发展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含义

一、规划

二、旅游规划

第二节 旅游规划发展

一、国外旅游规划发展阶段及其特

二、中国旅游规划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第三节 旅游规划发展趋势

一、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旅游规划发展趋势

第二章 旅游规划目的与要求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第一节 旅游规划目的

一、旅游规划基本术语

二、旅游规划遵循的标准

三、旅游规划目的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要求

一、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二、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

三、旅游规划的技术要求 第三节 旅游规划编制程序

一、任务确定

二、前期准备

三、规划编制

四、完善实施 第四节 规划图件要求

一、图件分类

二、图件制作

三、图件信息

四、图件印刷

第三章 旅游规划基础理论应用

第一节 经济学理论应用

一、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市场调研与营销策略

三、旅游供求关系研究

四、综合效益分析 第二节 地域分异理论应用

一、寻求差异,突出特色

二、合理布局,发挥整体效应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一、保持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保持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三、保持旅游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区位理论应用

一、规划区位选择

二、区内交通及游线设计

三、项目选址、规模与结构确定 第五节 系统理论应用

一、全盘考虑、综合规划

二、以旅游地综合体为规划目标

三、规划具有动态反馈作用 第六节 旅游文化理论应用

一、旅游传统文化应用

二、旅游地文化内涵的发掘

三、文化的物化与活化

四、苏州山塘文化的再现

第四章 旅游规划新理论的应用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价值

三、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 旅游城市发展动力理论应用

一、旅游城市发展动力理论

二、城市发展动力理论的价值

三、城市发展动力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游憩规划理论应用

一、游憩规划理论

二、游憩规划理论的价值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三、游憩规划与网络规划理论实践

第五章 旅游规划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旅游卫星账户技术

一、旅游卫星账户

二、旅游卫星账户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旅游卫星账户的计算

四、广西旅游卫星账户案例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技术

一、旅游资源评价 二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三、厦门市旅游资源评价案例 第三节 客源市场分析技术

一、客源市场调查

二、客源市场基本规律分析技术

三、游客规模预测方法

四、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客源市场分析 第四节 GIS 技术应用

一、GIS 技术与旅游规划

二、GI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三、GI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案例 第五节 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一、对旅游区容量的分类

二、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三、西溪湿地环境容量测算

第六章 旅游规划内容(上)第一节 旅游发展规划概述

一、旅游发展规划的定义、任务及划分

二、旅游发展规划的特征

三、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成果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四、上犹县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二节 旅游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区总体规划概述

二、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成果

三、龙坞茶村形象设计 第三节 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概述

三、旅游项目设计

四、陡水湖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七章 旅游规划内容(下)

第一节 专项规划

一、旅游策划

二、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营销规划

三、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第二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目的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

三、项目经济分析

四、钦州七十二泾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三节 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一、旅游城镇选择

二、旅行餐饮设施规划

三、旅游康娱设施规划 第四节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给排水规划

三、电力电信规划

四、安全卫生规划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五、皋亭山旅游区基础设施规划

第八章 旅游规划管理

第一节 旅游规划评审

一、评审程序

二、评审重点

三、评审结论 第二节 旅游规划管理

一、招标与投标

二、过程管理

三、规划成果管理

四、规划实施管理

五、规划修订 课程总结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依据必备条件独立设计旅游规划(含图件制作),并将自己最有特色的部分制成PPT,挂在“中国旅游专家网”上,供业内人士点评,根据设计方案和网上评价评定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百分制,平时成绩20%,设计方案60%,网上点评20%(10天期限)。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唐代剑,《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参考书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2】 约翰•斯沃布鲁克,张文译,《景点开发与管理》,2003年2月第二版。【3】 王大悟、毕吕贵,《旅游规划新论》,黄山书社,2002年第二版。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第二篇:旅游规划原理思考题20140630

1、旅游、旅游者、海外旅游者、国内一日游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系统

2、旅游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目前处于什么地位?

3、旅游发展的概况?

4、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

5、旅游系统的组成?

6、旅游系统的性质?

7、旅游系统的主要功能?

8、判断旅游系统是否健康的标准?

9、谈谈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10、旅游规划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11、提高旅游规划的水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12、旅游规划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面临着哪些障碍?

1、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旅游区规划、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容量

2、谈谈旅游规划应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

3、旅游规划的能力通常受到很大的制约,为什么?怎么办?

4、谈谈对旅游规划性质及其特征的认识?

5、试述旅游规划主要的理论基础?

6、简述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特征和功能?

7、简述旅游规划的分类及分类的特点?

8、试述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9、试述旅游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

10、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1、旅游规划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旅游规划资料获取的途径有哪些

3、对收集的资料如何进行整理分析

4、旅游规划中主要应遵循哪些法律

5、目前正式颁布的与旅游规划有关的国家标准有哪些

6、与旅游规划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有哪些

7、旅游资源实地调查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8、简述旅游资源的国家标准分类法及其特点

9、旅游资源实际调查中主要做哪些工作

10、简述《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

11、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2、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法各有哪些;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13、按照国家标准分析“极品级旅游资源、优良级旅游资源、普通级旅游资源”

14、试分析旅游的激发条件

15、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及时间结构分析在旅游规划中有何意义

16、旅游客源市场细分有何意义

17、如何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定位

18、旅游客源市场预测中有哪些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

19、简述国内常用的旅游发展指标

20、简述旅游规划战略部署的内涵及特征

21、简述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差异

22、简述因斯基普提出的九条区划定位标准

23、如何进行功能区的划分

24、旅游区的空间布局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25、旅游项目策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6、旅游项目的策划要遵循哪些原则

27、旅游项目库主要包括哪几类的旅游项目

28、旅游产品的概念及特点

29、简述旅游产品发展的阶段模式

30、旅游产品设计的原则

31、简述节庆会展活动产品在区域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32、简述节庆活动策划的原则

40、旅游地视觉识别物质形象系统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41、影响旅游形象定位的因素有哪些

42、旅游形象定位的方法有哪些

43、旅游形象主题口号的提炼要遵循哪些原则

44、简述旅游形象的传播

45、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6、住宿服务设施布局的原则有哪些

47、如何预测住宿设施的规模与数量

48、简述餐饮服务发展对策

49、如何测算旅游地餐饮规模

50、交通规划的原则

51、简述旅游交通规划

52、简述道路系统规划

53、简述旅游景区的交通方式主要有哪些

54、旅游规划设计中应遵循哪些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55、简述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56、如何计算空间容量

57、市场经济下如何进行开发资金的筹措

58、旅游规划中如何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59、如何加强旅游区的安全保障工作

1、旅游发展规划的任务、内容及成果

2、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3、旅游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4、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内容及成果

5、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内容及成果

6、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内容及成果

7、谈谈如何提高我国的旅游规划水平?

一、天外村简介位于西溪谷口,大众桥西侧的天外村,是西路登山之始,路口巨石上书“天外村”。北为黑龙潭水库,1942年建,蓄水36万立方米。又北有建岱桥,1964年建。建岱桥东南侧是香油湾。

天外村既是山城结合部,也是环山公路与西溪游览公路的交汇点和游客集散地。2000年开始对天外村路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建成“天圆地方”广场,“天圆地方”是“天人合一”之意,古帝王封禅大典即是在泰山极顶设圆坛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设方坛以祭地,以示“天圆地方”。广场占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方形广场和圆形广场(方形广场边长为36米,面积1000多平方米;圆形广场直径为108米,面积1万多平方米,全部用泰山花岗石材铺装),在两广场连接通道两侧,安置12根高7.2米、直径0.9米的龙柱,表示从秦始皇至乾隆皇帝曾有12位帝王祭告泰山。在连接通道中央安置长27米、宽3米的以唐玄宗封泰山为内容的浮雕。方形广场四周栏板刻制历代名人关于泰山的名言名句,并对广场及其周围实施绿化。在圆形广场内建六个售票亭、配备建设门禁系统、实行刷卡检票,有序乘车;内圈为行车道,能同时停靠12辆旅游车,每小时发送游客8000多人,可满足旅游高峰期游客乘车需要。广场建成后,使天

外村不仅成为集交通组织、信息展示、售票检票、游客购物和景观效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景区,而且与周围道路相连,成为景区与城市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

三、发现的问题

(一)、国内游客留不住。

本次调查发现国内游客较少,特别是天地广场的游客尤其少,景区有些地方开发不合理,加上近来天气炎热而广场中较少遮阴的地方,所以导致游客的游览兴致不大,加之泰山近年来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趋于黯淡;区内外便捷的交通设施加快了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速度(据测算最短只要两个小时左右);而周边地区的旅游产品雷同现象较严重,对游客缺乏强烈的吸引力,因而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反而变短了。

(二)、国际游客过不来。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是周末,然而国际游客却很少。近年来,泰山年国际游客的数量增长缓慢,基本稳定在3-6万人次,难有大突破,天外村也是如此。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增强天外村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号召力。

(三)、附近泰山品牌形象老化。

泰安传统旅游品牌即是泰山,其品牌形象是“五岳独尊”和“圣山”,一方面这一形而上、威严的品牌形象拉大了泰山与游客之间的心理距离,降低了泰山的亲和力.导致泰山综合吸引力的减弱;另一方面“五岳独尊”只是突出了泰山在五座名山中的地位,“圣山”过度强调意识形态层面,都不能涵盖泰山博大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天外村正好处于西路登山之始,面对品牌形象老化,天外村的旅游发展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负面影响。

(四)、是景区空间萎缩,游客行为紊乱。

天外村经过这些年年的开发建设,没有深拓文化内涵,拓展外在形象。由于旅游开发的短视行为,景区城市化、商业化倾向十分严重,景区有处在闹市之中,游览意境被冲淡。而快捷的现代化交通设施使景区内部完全成了通衡大道,上下极为方便。从天外村到泰山的旅游也面临问题。例如天外村游客从天外村广场乘车去中天门,又从中天门乘索道至南天门,使南天门成了泰山风景区的大门,其游览面积只剩了岱顶,中轴线上丰富的景观被绕过了。这直接导致游客旅游行为紊乱,游客在风景区内旅行而不是在风景区内游览,来泰山成了“旅泰山”,而不是“游泰山”,“旅”、游”不分,使得游客找不到泰山的感觉。

(五)、停车场和入口的处理不尽完善。

本次调查发现,停车场设计的面积太小,无法满足停车需要。入口处交通较为紊乱,具有安全隐患。地下通道的无障碍处理得坡度太大,无法满足残疾人的需求,而且地下通道中卫生条件很差,里面设置的设施太少。

(六)、景区内及周边环境质量较差。

景区内的景点局部有破损,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游客的环保意识较差,景区内垃圾较多;由于天气炎热等原因,景区内的厕所附近常有很大的异味,环境保护措施做得不完善,游客游览兴趣急剧下降。

(七)、景区内的治安较差。

景区内钱物被盗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品牌形象的创新

泰安品牌形象的创新在于打造泰安旅游两个新品牌。

首先要打造泰山品牌的新形象,这样才能增强天外村的可游览性。因为,泰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缩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之山,能诊释这一层意义的只能是“国山”和“中华泰山”,应以“国山”和“中华泰山”替代“圣山”,这样有助于拓展品牌形象的内涵,提高泰山的品牌感召力。1988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首开集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于一身的先例,世界双遗产形象比起“五岳独尊”来更具有大众感染力,以它来替代“五岳独尊”,能从一个更贴近普通人心理层面上提高泰山品牌的吸引力。

天外村的景色与游客量是以泰山为依托的,许多游客来到天外村,他们首先应该是以仰慕泰山之名而来,而后天外村才慢慢渗入到人们的心中,并依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旅游产品及线路组合的创新

首先,重点完善三层空间一条轴线的景观系统,按照“阴曹地府”、“人间闹市”和“天庭仙境”的氛围,在一条传统纵向中轴线上营造相互有别、各有特色的文化景观意境。并主动引导游客走三重空间一条轴线,让游客登山体验,找到真实的泰山,而西路只作为下山路来使用。

其次,充分发挥龙柱的吸引力。

第三,强化泰安城的旅游功能。

第四,加强区域间的联合。

另外,启动泰山周边各区县的旅游开发,形成一日游、近郊游的多层沙系列产品,实现泰安旅游由泰山一点向整个泰安市的扩展。

(三)旅游效益的创新

衡盘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指标是游客人数、游客停留时间和人均消费额,要从根本上改变泰安旅游业素质较低的现状,必须围绕三个方向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

第一个方向是增加游客人数。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国内和省内新兴旅游地的开发对泰山客源起粉分流作用,造成泰山客流量止步不前。因而必须从现代游客心理出发,深挖泰山旅游资源的内涵,规划新的多层次旅游产品,确立新颖感知力强的旅游城市和旅游地形象,以期拉动客源的增长。

第二个方向是增加游客滞留时间。

通过对天外村旅游交通网络的改造和景区游览线路的引导,以及旅行社饭店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城市旅游中心的建立,来增强泰安的综合吸引力,改变过去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游客滞留时间趋短的状况。

第三个方向是增加游客人均消费。

旅游产品是个综合概念,是零散的综合,我们应该从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出发,有盖高旅游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带动相关旅游收人的增长。

(四)旅游产业要素的创新

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旅游企业进行组织与经营色新,提高旅游产业诸要素的综合素质。从饭店方面来说,目前行业饭店太多,行业保护作风流朽.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加之饭店普遍缺乏个性和地方32岱宗特色,服务质量较低,导致经营效益不佳。要从根本上增强饭店业的家质,必须实现部门行业与其所属饭店产权关系的分离,让旅游企业融人市场,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以此来提商饭店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从旅行社方面来说,存在“小、散、弱、差”的特点,恶性削价、质盘低下、单打独斗的状况十分严重。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开发旅行社市场,兴办中外合资、外商独资旅行社,引人外地大旅行社,实现察安旅行社集团化,发挥规棋优势,并建立旅行社内外部网络体系,同时关注团队和散客市场。

从旅游经营的准人方面来说,目前景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购物设施杂乱相呈,无证经营、乱设摊点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仅扰乱了景区的游览氛围,而且为景区的经营管理带来了障碍。针对这一状况,应加强部门管理,实现风景区内经营的许可证制度,清除景区商业化的积弊。

从旅游购物方面来说,旅游纪念品种类较少,特色不鲜明。应结合地方文化进行深度开发与挖掘,如仅酒一项,我们就可以挖掘泰山文化,开发泰山封禅酒、泰山文化酒、泰山宗教酒、泰山民俗酒、泰山生态酒等,而寨山生态酒又可以开发出几个系列。

从旅游娱乐上来说,娱乐活动吸引不住游客。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开发系列旅游娱乐活动。要开发乡村旅游,强调民俗的参与和演示;要以文化景观为背景,表演地方文艺,凸现地方文化特色;要结合泰山文化,设计大表演,形成大场面,吸引大客流,丰富泰安旅游的夜生活。

(五)支持与保阵体系的创祈

必须对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体系进行体制与效能的多元化创新,构筑旅游业发展坚实的基础平台。

在旅游管理体系上,首先要成立市长挂帅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在宏观管理、政策制订与发展战略等方面引导泰安旅游产业发展;其次,将旅游、文物、林业等部门统摄到一起,成立泰安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傲活旅游管理机制,彻底改变旅游局管不了泰山,泰山管理委员会体制过死的状况,提离行业管理的祖旅面,增强管理功能;再次,成立各种旅游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内部自律与外部协调功能。

在宜传促销上,应注重名人效应对旅游地的推动作用。

在形象设计上,要对泰安市进行整体系列设计。依据泰安市的文脉特色,确立市树、市花、市徽、市歌、市服,设计标志性形象和标志性街区,遴选标志性建筑和形象大使。从更高层面上来说,泰安市城市整体发展应以旅游功能为主导,实施六个一体化战略。即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环境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经济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精神文明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这样以大旅游为着眼点,将旅游业提升到社会大系统的角度进行深度发展。

(六)、充分改善环境状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第三篇:规划原理

1、七通一平::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道路通,土地平整。

2、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3、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自然增长率= 一年内的(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年初总人口数*100%

4、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机械增长率= 一年内(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数)/年初总人口数*100%

5、日照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6、热岛效应:城市因其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温比其周围地区偏高的现象。

7、温室效应:大气通过对辐射的选择吸收而使地面温度上升的效应。

8、逆温层:在日温差较大的地区(尤其是冬天),因夜间地表散热冷却较快,大气层上热下冷,在城市上空出现了逆温层现象,大气比较稳定,有害的工业烟气滞留或扩散缓慢,加剧城市污染。

9、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0、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11、绿地布局形式:块状带状楔形混合状

12、绿地形态要素:网状(带状)绿地系统楔形环状块(点)状 13产绿地,、城市绿地分类:G3—防护绿地,G1—公园,G4—居住绿地,G2—生G5—附属绿地,G6—生态景观绿地 按所有权分类:公共性绿地、专属性绿地、私有性绿地。

14、十大用地指标: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 ; 仓储用地W ;工业用地M ;对外交通用地T;

道路广场用地S;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U; 绿化用地G; 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Ⅰ、61.1—75.0㎡Ⅱ、75.1—90.0 ㎡Ⅲ、90.1—105.0 ㎡Ⅳ、105.1—120.0 ㎡

规划人均单项用地建设标准:居住用地18—28工业用地10—25。道路广场用地7—15‘ 其中公共绿地≥7(㎡/人)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各项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 20—32;工业用地 15—25;

绿地 8—15道路广场用地 8—15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

15、各大用地的坡度:工业用地0.5%~2%;城市主要道路0.3%~6%;机场用地0.5%~1%;铁路站场0~0.25%; 居住用地0.3%~10%;次要道路0.3%~8%;对外主要公路0.4%~3%;绿地 可大可小

16、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的进程特点:(1)1760——1851年:世界城市化的共起,验证和示范阶段(2)1851年——1950年:城市化在欧洲和北美等发展国家的推广、普及和基本实现阶段(3)1950年至今:城市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普及和加快阶段。城市发展四个基本时期:1)绝对集中2)相对集中3)相对分散4)绝对分散

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

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城市化的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反映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特征:城市化进程波动性大;自下而上型的特点;城市化体系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显著。

17、逆城市化: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18、城市规划发展趋势:1)全球城市化 2)空间市场化 3)信息网络化 4)城市全球化

在城市规划编制上,西方各国政府多实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把原来的物质建设规划与近今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科学文化发展计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观点新理论互相结合,以系统论的观点求其总体平衡。为防止无计划的过度发展,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思想在大多数国家得到重视和应用。城市群布局(也成为大城市连绵区)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一大模式。许多发达国家率先步入“环境时代”、“旅游时代”、“文化时代”,并向“生态时代”迈进。新时代的城市特点:环境、文化、游憩、生态等观念在规划建设当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体现。城市设计从环境概念的全面深化开始着重思考“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综合关系,并且不再停留在视觉艺术的层面,而是让人在环境中得到需要、理想与爱好的场所与形态。相应地出现城市一、二、三产比重的调整,三产从业人口大量增加;城市控制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点和全新的居民点体系相继问世;城市郊区化运动有了新的变化,美国等城市的企业相继搬到郊区并实现了从集中向分散化的转变。

19、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20、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21、城市人口计算公式=现有人口*(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的年次方。用地规模=人口×用地指标

人口容量P=城市平均人口密度b×城市用地规模S22、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因素:1)自然条件 2)人工环境 3)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 4)规划及政策性因素 5)其他因素

23、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业,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按性质分类工业城市 交通港口城市 商贸城市 科研、教育城市 综合中心城市 县城 特殊职能城市。特征:动态特征;多元化特征;纲领性特征;主客观结合的特征。城市性质的依据:

1、以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

2、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与分工

3、城市的其他主要特点按城市性质所划分的主要城市类型:综合性中心城市、产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特殊职能的城市。

24、如何确定城市性质: 1)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 2)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分工 3)城市的其他主要特点 25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城市发展方向:指城市各项建设规要方向。

26、城市化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速度较缓慢,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0%以下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30%—70%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27、大伦敦规划:内圈:建筑与人口密集,主要改造特征:控制工业,改造旧

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限制居住用地净密度,每公顷不超过125万人,圈内空地尽量绿化,以弥补内圈绿地不足绿带圈:为一宽约8公里的绿化地带,圈内设置森林地带,大型公园绿地以及各种游憩、运动场地,并就近供应新鲜蔬菜和副产品,绿带圈内严格控制建设,构成一个制止城市向外蔓延的屏障外圈:主要用以疏散伦敦郡过剩人口与工业企业

28、田园城市:通过建立一系列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达到高效的城市生活与宁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并对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做了限制。田园城市的构想:城市规模为3.2万人,2400公顷,其中城市居住3万人,城市用地400公顷,农村居住2000人,农业用地2000公顷。

田园城市群:当城市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时,则要新建设一个城市,形成城市群:中心城市5.8万人,总人口25万人,城市间用快捷交通联系田园城市的贡献:a、针对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b的规划思想体制,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设想一种先驱性模式,一种比较完整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c、开创了城市规划中社会研究的先河,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相结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 ·他提出城乡磁体,认为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有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铁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为控制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应由邻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构成一个城市组群,用铁路和道路把城市群连接起来。田园城市与卫星城市的区别 :田园城市不同于卫星城市,虽然田园城市是卫星城市的思想渊源,而且结构类似,但是本质区别在于:卫星城市中心城市与卫星城的规模、功能相差极为悬殊,是对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一种疏散手段;而

田园城市是一组中心城市与周边田园城市规模、功能相差不大的平衡组团。

29、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详细性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0、控规: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1、修规: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2、道路交通模式:a、以小汽车为主体的模式:如发达国家的分散型城市 b、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如发达国家超级大城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c、以小汽车为主、公交为辅的模式:如北美,欧洲多数城市d、公交小汽车并重:如香港,新加坡e、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辅的交通模式:多为发展中国家

33、道路等级: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34、道路网密度: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 值,道路指有铺装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

35乘客上下或货物装卸的短时间停放,以、静态交通:指车辆的停放,包括因及在停车场的长时间停放。

36、管线交叉退让原则:压力让重力自流管径小让管径大宜弯曲让不宜弯曲临时的让永久的支管让干管 工程量小让大的 新建让现有 检修次数少让多

37、管线布置原则:

1、竖向规划对城市用地高程的规划

2、布置原则·统一高程、坐标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留有余地 ·减少交叉和危害程度

3、平面布置 ·道路、建筑平面位置、坐标 ·管线平面位置、坐标

4、断面布置 ·道路断面尺寸 ·表明与建筑、道路的距离 ·各种管线之间的关系

38、三大宪章: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规

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提出成似乎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马丘比丘宪章:把城市与区域联系在一起研究,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应和谐,应重视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指出过分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人与人的多方面联系,应努力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北京宪章:保护地域文化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雅典宪章把交通看成为城市基本功能之一,道路应按性质进行分类,改进交叉口设计等。在马丘比丘指出把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和制定交通流通的依据的政策,应改为使私人车辆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要注意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取得平衡。

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的规划,就是解决城市划分成区的办法。马丘比丘提出不应追求功能分区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动能的生活环境。马丘比丘还提出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39、盖迪斯的区域规划《进化中的城市》 创造了“城市科学”这一术语,力求在实际和可能的适用和美的意义上发挥每个地方的最大作用。

牢固的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贡献: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首次提出了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已经造成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

40、盛行风向与城市生产、生活用地布局布局原则:工业区位于盛行风向(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位。

41、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点。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42、风玫瑰:城市规划中采用按照气象统计资料编绘每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统计表,直观的表达特定城市的风环境特征,形似玫瑰的累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图。

43、邻里单位主要内容:1)邻里单位周围由城市道路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来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律 4)邻里单位中心建筑是小学,与其他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4、城乡规划期限:总体规划一般为20年,城市近期规划一般为5年,镇近期规划期限可以为5-10年,乡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5-10年,村庄近期为3-5年。

45、总体规划成果分2部分: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46、城市规模划分:100W人以上特大城市,大城市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W以上,中等城市20-50W,小城市20万以下,最低限6—8W人 城镇2000人以上。

4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8、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城市集中式城市布局: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紧凑,节约用地。有

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不太适合大城市。问题:对未来的进一步扩展会带来问题。模式:: 1网络状:形态规整,有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易于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易导致在布局上的单调性。适合于城市向各个方向上的扩展,但是不易于形成显著、集中的中心区。适于汽车交通的发展,不适于地形复杂的地区。环状放射式:是最常见的城市形态,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的趋势,有高密度的、具有展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市中心。易于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最大的问题在于有可能造成城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模性差,不利于建筑的布置。不适于小城市。

城市分散式的布局:定义: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形成若干个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方式。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大城市应该以分散式布局为主。模式:组团状: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河流森林分隔。带状:大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的交通轴线两侧发展。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例;深圳。星状:是多个线型城市的叠加,基本上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环状:是带形城市在特定抢矿下发展的结果,一般是围绕着活泼、山体呈环状分布。功能分区之间联系较方便。卫星状:一般指一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外围小

城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文化生活方面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多中心:多种方向上不断蔓延发展的结果。逐步星辰不同的多样化的焦点和中心伊籍小的轴线。

第四篇:《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

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二、城市的形成

三、城市的定义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熟悉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掌握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形势。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与发展以及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教学重点是现代城市早期思想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现代城市发展理论。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

3、人口罗伯特·欧文的“新协和村”(New Harmony)

4、傅立叶的“法郎吉”(Phalange)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3、其他的探索

三、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四、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雅典宪章》(1933年)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华沙宣言》(1981年)

4、《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2年)

5、北京宣言(1999年)

第三节 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经济与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

三、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四、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编制体系;了解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过程;了解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编制体系;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过程及其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和内容。教学难点是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一、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

三、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一、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

二、基础资料的内容

第四节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一、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四、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六、城市规划的审批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功能及其内部结构,以及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掌握城市不同用途的用地规划。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系统构成及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教学重点是城市用地选择和规划。教学难点是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第一节 城市的系统构成

一、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

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

三、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

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五、城市其他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概述

1、城市用地的概念

2、城市用地的属性

3、城市用地的价值

4、城市用地的区划

5、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三、城市用地的选择

1、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2、用地选择的原则

3、用地选择举例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一、城市用地的分类

二、城市用地的构成

第四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规划

一、居住用地

二、工业用地

三、公共设施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城市绿地

六、城市郊区用地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14学时。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的内容;掌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了解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的涵义;掌握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要点。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要点。教学重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要点。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一、“战略”的概念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一、国土规划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区域规划

四、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经济发展指标

2、社会发展指标

3、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指标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四、城市的规模

1、城市人口的调查

2、估算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

第四节 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背景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战略意义

三、生态城市、园林城市

四、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和门槛理论

第五节 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

一、国外结构规划的产生、内涵及启示

二、远景规划的概念、内容及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相关概念;了解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掌握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的内容;掌握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评定和优化方法;掌握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的内容;了解几种典型城市的总体布局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法,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的内容。教学重点是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评定和优化。

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

一、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1、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2、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

3、社会结构的演化

二、城市上部机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一、从不同角度多做不同方案

二、方案比较的内容

三、综合评定方案

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

1、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

2、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

二、城市景观规划

1、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关系

2、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环境面貌的关系

3、城市景观规划与环境保护、公用设施、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关系

三、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工程设施与城市景观规划

1、自然环境的利用

2、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划

3、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第六节 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

一、矿业城市

二、风景旅游和纪念性城市

三、山地城市

四、港口城市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8学时。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城市交通、城市总体布局之间的关系;掌握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和对外交通系统的规划布置;学会分析具体城市的交通与道路规划。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之间的关系;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和对外交通系统的规划布置。

教学重点是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和对外交通系统的规划布置。教学难点是具体城市的交通与道路规划分析和评判。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二、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

四、停车场的布置

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一、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二、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

三、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四、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第四节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一、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与结构

二、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

三、城市客货运交通综合组织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八章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给水、排水、防污、能源、电讯、防灾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给水、排水、防污、能源、电讯、防灾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是城市给水、排水、防污、能源、电讯、防灾规划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城市给水、排水、防污、能源、电讯、防灾规划的方法。

第一节 城市水源与给水规划

一、城市水源与水源保护

二、城市给水规划

第二节 城市排水与防治污染规划

一、城市环境污染

二、排水工程的组成及系统

三、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与用地要求

四、固体废物场地的用地要求

第三节 城市能源、电讯规划

一、城市能源结构

二、城市能源系统布局

三、城市电讯规划

第四节 城市防灾规划

一、城市防灾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防洪规划

三、城市消防规划

四、城市防震减灾规划

五、城市防空规划

第五节 城市管线工程综合规划

一、管线工程综合的重要性与内容

二、工程管线的种类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原则

四、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工作阶段、编制内容

第六节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一、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目的和工作内容

二、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三、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内容;掌握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掌握城市旧居住区的再开发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居住区的相关概念和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教学重点是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教学难点是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一、居住区规划的任务

二、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一、居住区的组成

1、居住区的组成要素

2、居住区的组成内容

3、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4、居住区的环境组成

二、居住区的规模

三、居住区的类型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1、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

2、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念和设计要点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1、住宅类型的选择

2、住宅的规划布置

四、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

2、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

3、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1、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2、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3、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4、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

5、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

六、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

1、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2、居住区绿地的组成与标准

3、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4、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

七、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

1、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内容

2、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3、居住区内各类室外场地的规划设计

4、居住区环境设施小品的规划设计

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

一、用地平衡表

二、技术经济指标

三、居住区的定额指标

第五节 城市旧居住区的再开发

一、城市旧居住区再开发的原则、特点和方式

二、旧居住区的维修改善和更新

三、居住区的整治规划

四、旧居住区的改建规划

五、旧居住区的调查研究

六、旧居住区再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例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10学时。

第十章 城市公共空间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和构成要素;掌握城市商业区、城市中心、城市广场的规划方法;了解城市设计的含义、作用与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和构成要素;城市商业区、城市中心、城市广场的规划方法;城市设计的含义、作用与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方法。

第一节 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与类型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第二节 城市商业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三、中心商务区

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

五、购物广场

第三节 城市中心

一、城市中心的类型及构成

二、城市中心布局

1、满足居民活动不同层次的需要

2、城市中心位置选择

3、城市中心的交通组织

三、城市中心的空间组织

第四节 城市广场

一、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

二、广场分类

三、不同性质的广场

四、不同形状的广场

五、广场的规划设计

第五节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与作用

二、城市设计的内容及类型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十一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城市建筑文物、历史地段的保护和利用;掌握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和调整;掌握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办法;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掌握城市更新的方式和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第一节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意义

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目标

第二节 建筑保护

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方式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

三、其他需要保护的建筑

第三节 历史地段的保护

一、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二、历史地段的整治与更新

第四节 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

一、城市空间格局的保护

二、城市布局的调整

三、城市外围环境的控制

四、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第五节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二、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

三、城市外围环境控制区

第六节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一、全国性的法律、法规

二、地方性的法规、规章

第七节 城市更新

一、城市更新的目标

二、城市更新的调查分析

三、城市更新的方式

四、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十二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与演化;掌握城市开发的类型,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城市开发的公共干预;了解城市规划中的开发控制。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与演化;城市开发的相关内容与特征;城市规划中开发控制的实施。

教学重点是城市开发的相关内容与特征。教学难点是城市规划中开发控制的实施。

第一节 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与演化

一、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

二、城市建成环境的演化

三、城市建成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开发的基本特征

一、城市开发的类型

1、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

2、新开发和再开发

3、土地开发和物业开发

二、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

1、城市开发的空间经济特征

2、城市开发的时间经济特征

三、城市开发的公共干预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中的开发控制

一、城市规划体系与开发控制

二、开发控制的运作方式

三、开发控制的作用机制

四、我国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体制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2学时。

第十三章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行政权力与法制建设;了解城市规划的行政行为;了解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应遵循的行政法制原则。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建设。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建设。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行政权力与法制建设

一、城市规划与行政权利

二、城市规划行政与立法授权

三、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行政行为

一、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特征

二、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分类

三、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内容

四、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合法的条件

五、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三节 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应遵循的行政法制原则

一、行政合法原则

二、行政合理原则

三、行政效率原则

四、行政统一原则

五、行政公开原则

第四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一、我国行政法的法源与效力等级

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所用教学时数为2学时。

三、考核方式

综合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试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试卷成绩以闭卷考试形式考查,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

四、教材选用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第3版。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www.xiexiebang.com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参考)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应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结合TCP/IP协议簇深入讲授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原理、数据通信、网络协议、点一点网络、广播网络、交换网络、网络互连、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方面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算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较为全面、系统、扎实的知识基础,为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

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概念、用途、分类、组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包括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分层原理、网络协议。

2.物理层:数据通信基础(数据编码、多路复用、同步技术、检错码)、通信媒体、物理层标准(RS232-C、RS449等)、调制解调器。

3、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基本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基本数据链路层协议、滑动窗口协议、HDLC、SLIP、PPP。

4、媒体访问子层:多路访问协议、局域网协议(IEEE802.2、IEEE802.3、IEEE802.4、IEEE802.5)、城域网协议(IEEE802.6、FDDI)、网桥、集线器、交换机、高速局域网(Fast Ethernet/Gigabit Ethernet、VLAN、Switched LAN)、网络拓扑结构。

5、网络层:网络层功能、路由选择协议、拥塞控制算法、网络互连、IP(Version 4,6)、ARP、RARP、DHCP、ICMP、RIP、OSPF、BGP。

6、传输层:传输层功能、传输协议、差错控制、拥塞控制、TCP、UDP、Socket编程接口。

三、考试内容及考核目标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考核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拓扑结构,分层原理考核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了解计算机网络历史。

.熟练掌握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理解两种参考模型之间的异同以及参考模型各个层次的功能。掌握原语、接口、服务、连接等重要概念。理解分层原则及其好处。

.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概念、要素和作用。

.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有充分的理解。

2、物理层

考核知识点:

物理层功能,数据编码,调制解调技术,多路复用技术,通信带宽、速率,通信媒体种类及特点,RS232C标准考核要求: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包括数据编码(NRZ、MultilevelBinary、Biphase)、多路复用(PDM、TDM、STDM、WDM)、同步技术(同步传输、异步传输;位同步、字符同步;单工传输、半双工传输、全双工传输)和调制解调技术(ASK、FSK、PSK、PCM、DM)。

.掌握带宽、数据传输率、位错率(BER)等概念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掌握尼查斯特定理和香侬定理。

.了解通信媒体的种类,双绞线(3类,4类,5类,超5类,6类)、同轴电缆(基带、宽带)、光纤(单模、多模)的物理特性、传输性能和使用场合。.熟悉RS232C串行通信标准,了解RS449、X.20、SONET/SDH、ISDN等物理层标准。

.熟悉调制解调器及其V系列(V.32、V32bis、V.34、V.42bis、V.90)标准。

3、数据链路层

考核知识点:

数据链路层基本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协议

考核要求:

.深刻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及其主要的设计问题。

.掌握帧的形成方法(封装、位填充、字符填充、最大传输单元(MTU))

和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编码)。

.熟练掌握滑动窗口协议,以及如何使用滑动窗口协议进行点-点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熟练掌握 Go-Back-N和有选择重发两种滑动窗口协议。

.对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如 HDLC、PPP、SLIP)有一定的了解。

4、媒体访问子层

考核知识点:

局域网参考模型,媒体访问控制算法,IEEE局域网协议标准(IEEE 802.2、IEEE 802.3、IEEE 802.4、IEEE 802.5),局域网设备,高速局域网技术考核要求:

.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媒体访问子层向高层提供的服务(IEEE802.2)。

.掌握常用局域网(Ethernet、Token Ring、Token Bus)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CSMA/CD、Token Ring、Token Pass)、协议标准(IEEE 802.3、IEEE 802.4、IEEE 802.5)及其性能特点。

.了解城域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和协议(DQDB、FDDI),.了解局域网设备(中继器、网桥、集线器、交换机)及其主要功能。了解透明网桥和源路径选择网桥的算法。

.对最新的高速局域网技术(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大网、交换以大网、虚拟以太网)有一定的了解。

5、网络层

考核知识点:

网络层功能,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互连,IP协议

考核要求:

.理解网络层的功能及其在网络参考模型中的位置。掌握两种网络服务(数据报服务。虚电路服务)的特点和区别。

.掌握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和主要算法(最短路径法、泛滥法、距离向量法、链路状态法、层次法、广播法)。

.了解拥塞控制的概念和主要算法。

.深入了解TCP/IP协议族中有关的协议,如 IP协议、ARP、RARP、DHCP、ICMP、RIP、OSPF、BGP等。

.理解网络互连的基本问题及IP协议如何实现网络互连。

6、传输层

考核知识点:

传输层功能、端-端通信,端-端差错控制、拥塞控制、TCP/IP有关协议。考核要求:

.理解传输层的端-端通信性质以及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掌握两种传输服务的特点及其区别。

.掌握传输协议的基本元素(编址、连接建立、连接释放、流量控制、复用)。

.掌握端一端差错控制方法(滑动窗口协议),了解TCP控制拥塞的主要算法(AdditiveIncrease/Multiplicative Decrease、Slow-start、Fast

Retransmit and Fast Recovery)。

.对TCP/IP协议簇的TCP、UDP有深入了解,特别要了解TCP协议如何提供运输服务。

.熟练掌握TCP/IP运输层的Socket编程接口,体会网络应用如何使用运输服务。

四、上机考试要求

上机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TCP/IP网络编程,为今后的网络应用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题目可考虑实现网络上两个进程之间的网络通信,通信使用TCP/IP

协议簇,编程接口使用Socket或Winsock,运输层协议同时使用 UDP和 TCP,通信模式为Client/server模式。实现功能自选(如对奕、远程数据库存取、实 时对话、多人聊天等)。实习应有一定的工作量。

实习要求一班一组,互相合作,但应有明确的分工。

上机结束时,要进行运行表演,解释程序流程,若达到上述要求,可给予 上机考试成绩。上机考试部分占总成绩的20%。

五、几点说明

1.本考试大纲对知识的认知程度由低到高分为6个层次:了解、深入了解、理解、熟悉、掌握、熟练掌握。

2.试题比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0%,物理层10%,数据链路层10%,媒体访问子层15%,网络层20%,运输层20%,其他15%。

3.题型:客观性试题分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主观性试题分为计算题、简述题、名词解释等。其中客观性试题占40%左右。

4.难度等级:试题的难度等级分为简单、中等难度、较难、难四个等级,大致比例为40:30:20:10。

5、作业:每章有若干作业,要求大家按时完成,将作为最终成绩参考。

下载《旅游规划原理》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规划原理》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statist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2、课程学时:总学时 54学时 ,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 3、学分:3学分 4、适用专业:财会类专业 5、考......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美学原理课教学大纲 中文系 第一章:美学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节 美学课简介 一、课程定位: “美学原理”课是汉语言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必修课),是文艺理论课程群......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 :化工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092077 学 分:2.0分 总 学 时:32学时(理论32学时) 适应专业:给排水 先修课......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电子、通信专业适用) 学时:64 学分:4 (授课:52学时,实验:12学时) 一、 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

    《保险学原理》教学大纲.

    《保险学原理》教学大纲 (配教案) 课程名称:保险学原理 学时:60 课程类别:必修课 编号:授课教师:申曙光 单位:岭南学院风险管理 职称:教授 与保险学系 主审姓名: 单位: 职称: 授课对象:本......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上册102 学时,下册60 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A)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A)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学 分:8.0(理论课程6.5学分, 实验1.5学分) 学 时:104 实验学时: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