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7:2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

第一篇: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学系 祝平燕副教授

●课程简介

社会工作方法是在社会工作中实施各种服务的方式、程序与步骤。学术界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一种是把社会工作方法划分为直接服务方法和间接服务方法两大类。直接服务方法是给受助者直接提供社会服务,通常包括社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间接服务方法指对受助者实施帮助前的社会工作活动形式,通常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和社会工作研究等。北京大学王思斌将社会工作方法划分为微观层面的方法和宏观层面的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属于微观层面的方法,而社区工作、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等三个部分属于宏观层面的方法。本课程主要介绍被称为经典社会工作方法的三大方法:社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社会工作方法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即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伦理价值、基本理论、主要模式和技巧,特别了解从西方介绍过来的三大工作方法在中国如何专业化、本土化和科学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社会工作方法的基本知识体系,而且要学会用三大方法分析相关实务,进而为学习社会工作的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所要达到的要求

教学重点包括三大工作方法的伦理价值、主要理论和模式以及基本技巧。要求学生运用三大工作方法理论、模式和技巧分析中国本土的社工实务,以增强实践能力。

第一章 《个案工作》方法(3.5学时)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专业服务方法,对象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或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帮助个人或家庭解决或预防困难和问题,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使之获得幸福。

●本章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认同内化个案工作价值理念和工作原则;了解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本质特征、目标功能和发展历史;学习掌握个案工作的各种技术技巧;了解个案工作不同理论模式的理论背景、哲学假设、基本概念、具体方法及特点;学会反思性地学习;对既有理论持批判性态度;对个案工作在中国大陆本土化发展进行思考。

课程还将向学生介绍个案工作的沟通、记录和评估等技巧,并让学生明了个案工作的主要步骤以及在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此外,学生还要对个案工作的主要流派有所了解。

●学习方法指导

个案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实务性。个案工作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教学过程更应该寻找实践其理论方法的机会,进行个案工作实务操作的演练,通过实验室技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角色扮演和案例讨论。

第二,内化价值观。如果说社会工作是一套关于助人的价值理念、理论原则和技术方法的整合系统,而价值理念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案工作就是工作者的一种道德实践,必须持守价值理念。

第三,力求本土化。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助人的专业和学科,产生并发展于西方欧美社会教会的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关于人与社会的价值理念,更多的是源于基督教文化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其理论基础、运作原则和方法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个案工作时,应有这方面的警觉,当个案工作的某些价值理念或运作原则在我们实际的操作中出现问题时,应该力求本土化的发展。

●本章的重、难点

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哲学理念、历史发展等;个案工作的技术技巧、关系建立、工作程序等;心理社会模式、行为治疗模式、理情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联合家庭治疗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第一节

个案工作概述(0.5学时)

一、个案工作的发展历程

二、个案工作的特征和功能

三、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

四、个案工作的应用领域

第二节

个案工作的哲学价值体系(0.5学时)

一、个案工作的哲学基础

二、个案工作的价值观

三、个案工作价值的两难论题

四、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第三节

个案工作的程序(0.5学时)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二、资料收集与问题判断

三、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四、服务计划的实施

五、结案与评估

第四节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2学时)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二、人本治疗模式

三、理性情绪模式

四、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五、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作业、练习:

1、个案工作的涵义及其功能是什么?

2、简述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

3、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特点有哪些?

4、简述个案工作的工作原则。

5、简述个案工作的程序。

6、试述“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架构。

7、试述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与治疗方法。

第二章 《小组工作》方法(3.5学时)

●本章在课程中的地位及与其它章节的联系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传统的三种基本方法之一,在国内外的社会工作实务中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小组工作是继个案工作之后又一种经典的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为本章的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小组工作又为后续章节社区工作提供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

●本章教学的目的

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章学习方法指导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了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心理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再展开学习。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小组工作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同时也注重理论性。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评估案主的需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介入措施和计划,真正将小组工作的实际操作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本章的重、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三:一是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二是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式,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群体动力学等基础理论和社会目标模式、社会治疗模式和互惠模式等常用模式;三是小组工作的技巧,包括小组的筹备和计划,小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技巧,小组领导者的要求和技巧,小组的评估。

本章的难点在于:1.真正理解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并在小组工作的实务中使其得到内化;2.在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小组工作的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刘梦主编:《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资料:

1、李建兴:《社会团体工作》,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

2、林万亿:《团体工作》,三民书局,1995年。

3、吴梦珍主编:《小组工作》,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1994年。

4、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1998年。

5、丁少华:《小组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实验及实习要求

本章的实验及实习环节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可到社区、福利院、敬老院、学校等单位进行本章的认知实习,接触有关小组工作,增强对本章的感性认识。课程实验主要是学生自主选择场地与人群模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游戏、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模拟操作。本章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做一个小组设计,掌握带领小组过程中的常用技巧。实验及实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未来小组工作。

●教学基本内容、课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第一节

小组工作概述(0.5学时)

一、小组工作的涵义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三、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重、难点提示】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1学时)

一、需要理论

二、小组动力学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镜中自我理论

五、交流分析理论

【重、难点提示】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小组动力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1.5学时)

一、社会目标模式

二、互惠模式

三、治疗模式

四、发展性模式

【重、难点提示】掌握四种模式的理论和具体内容;对四种不同模式的优势和限制的认识与反思;四种工作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

第四节

小组工作的技巧(自学)

一、领导小组的技巧

二、小组的沟通与解决冲突的技巧

三、小组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技巧

四、小组工作的本土化运用技巧

【重、难点提示】领导技巧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小组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小组的发展过程,包括筹备、初期、中期、后期、评估的特点及技巧;小组工作的本土化。

【练习、作业】

1、小组工作的涵义及其功能。

2、简述小组动力学的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3、班杜拉(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4、在小组工作中,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有哪些?

5、小组工作中解决冲突的策略有哪些?

6、简述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

7、试述社会策划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以及其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第三章 《社区工作》方法(3学时)

●本章在课程中的地位及与其它章节的联系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之一,同时又是社会工作实务在社区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该课程建设适应了国内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广泛借鉴国外社区工作先进理论、实务经验和各地社区建设不同模式,并努力实现本土化。因此该课程的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区工作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之后被承认的第三种社会工作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区工作在我国和西方的历史沿革,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模式与技巧,并能够在社区工作实践中科学灵活地运用。

●本章学习方法指导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注重在对社区基本理论及知识较好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社区工作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把握;强调专业社区工作实务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注重到社区中进行实习和锻炼,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章的重、难点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基本原则和理论视野;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即社区工作的基本模式及工作技巧。

●本章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徐永祥:《社区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资料:

1、周 沛:《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2、陈钟琳:《社区工作实务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3、甘炳光:《社区工作技巧》,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年。

●实验及实习要求

针对社区工作实务性强的特点,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和技巧,实地参观考察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本章的实验及实习要求有:实验模拟训练,包括案例分析及角色扮演;学生到先进社区进行参观、拜访社区领导或社区机构,至少有一次到基层社区实习,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将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习之中,并在实习结束后写一份3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

●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第一节

社区工作概述(0.5学时)

一、社区与社区工作的概念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三、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重、难点提示】社区工作的涵义;社区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原则和理论基础(0.5学时)

一、社区工作的价值观

二、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理解社区工作的若干理论学说

四、影响社区工作的现代社会思潮

【重、难点提示】社区工作的若干理论学说;影响社区工作的现代社会思潮。第三节

社区工作的策略模式(1.5学时)

一、地区发展模式

二、社会策划模式

【重、难点提示】两种模式的任务和策略;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

第四节

社区工作技巧(0.5学时)

一、社区分析技巧

二、社区联系技巧

三、组织工作技巧

四、社区项目的评估

【重、难点提示】社区分析技巧;社区联系技巧;组织工作技巧。

【练习、作业】

1、社区工作的涵义及它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2、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简述影响社区工作的基本思潮中新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

4、简述社区工作的相关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假定。

5、社区工作有哪些技巧?如何运用它们?

6、简述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假设。

7、阐述社区工作中地区发展模式的基本假设、任务和策略。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占70%;期末完成一份社区调查或实习报告,占30%。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方法教学大纲文档

班主任工作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班主任工作方法 课程编码:SN204130B 学 分:1.5 总 学 时:24 适用专业:教师教育辅修、双学位、教育技术学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班主任工作方法》是为教师教育专业方向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既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学科为依据,又有对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科学性是前提和基础,实用性是目的。离开了科学性,也就没有了真正的实用性;丢掉了实用性,就失去了设置这门课的作用。

这门课程的教学引导教师教育专业方向本科学生通过对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学习及班主任工作内容的了解及相应的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增强师范生从师任教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学生、热爱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班级教育制度和班主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明确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任务和内容。树立正确的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懂得如何培养和管理班集体;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如何做各类学生的教育工作;如何开展青春期教育;如何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如何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进行班主任总结和对学生操行评定。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讲授法、讨论法、指导读书法、案例教学法、观摩法(现场观摩、影像观摩)等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进行与课程目的和内容相适应的学习和训练。

三、教学内容

(一)班主任与班级工作 3学时

1、班主任与与班级工作的基本理论

2、师范生与班主任技能训练

(二)班主任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3学时

1、班主任素质的基本理论

2、班主任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组织与建立班集体 3学时

1、组织与建立班集体基本理论

2、组织与建立班集体技能训练

(四)班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学时

1、班级教育的基本理论

2、班级教育主要技能的训练

(五)了解与研究学生 3学时

1、了解与研究学生

2、了解与研究学生

(六)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3学时

1、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

2、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技能训练

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咨询

(七)班主任对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协调 3学时

1、校内外教育力量的基本理论

2、组织、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技能训练

(八)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和学生操行评定 3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1. 王鹰等主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有关章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有关章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三篇: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

本文试以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针对弱能儿童家长所做的一个小组工作为案例,介绍小组工作的方法及成效,分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以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

一、个案背景

1.希望家庭资源中心情况简介

残疾问题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模式,通常有三种:(1)医疗模式—即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等,解决残疾人的困难。(2)个人模式—即将康复重点放在改善或恢复个人的心理状况,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3)社会模式—即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治疗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工作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注:周永新:《社会工作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

港),1994年版,第219-220页)。

根据以上三种模式,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在已下设一个儿童康复医院的基础上,于1999年成立了希望家庭资源中心。中心的工作宗旨是向残疾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康复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康复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尽可能帮助残障儿童恢复个人生活能力,扩展其社会生活的参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儿童家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来减缓他们因孩子残障所带来的各种压力,最终使残疾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充分发挥潜力。

中心工作人员大多有国内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的专业背景。在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训练,尤其是康复社会工作方法的训练,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沟通技巧、带领艺术等的训练,中心大多数员工还去香港作了实地的参观、考察和学习。

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已有残疾儿童及家长会员八十几位,其孩子的残疾类别包括: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弱智)、肢体残疾以及其他一些综合性残疾。年龄从1-2岁的婴幼儿到十几岁的儿童不等。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心通过开办康复知识讲座、残疾儿童托儿所、家长小组工

作、家长互助委员会等手段,提供各种深受残疾儿童家长欢迎的支持和服务。在中心一年多的帮助下,家长及残疾儿童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参与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其工作效果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几家长被吸引到中心来,并在中心得到有益的帮助。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心的一个“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的方法及内容。

2.小组工作的背景

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是十分需要家长协助与配合的,否则,即使有最优秀的专业人员与最先进的康复设施,其康复的进程也有可能减慢。在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工作的过程中,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残疾儿童家长从发现孩子是弱能,到接受孩子、珍爱孩子,学习护理孩子,为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其间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艰辛的路程。他们面临着来自主观和客观的诸多压力:(1)如何接受孩子弱能的事实;(2)被弱能孩子康复占去了私人时间,没有精力从事其他工作;(3)康复弱儿需要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4)因弱儿问题引起的家长情绪不良以及家庭关系中出现的冲突;(5)社会对残疾儿童是否接受;(6)残疾儿童的前途问题等等。

残疾儿童家长面对这些压力,普遍感到通过自身的调适,很难缓解和消除这些压力。为了帮助家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来解决问题,中心举办了“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

二、“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的方法及内容

1.小组工作目标 鉴于上述问题,中心决定开办一个“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它通过一个群体环境,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以及一些有助于处理各种困扰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满足小组组员的需要。“同路人”家长小组被定位于一个支持小组,其工作目标如下:

助家长正确全面地认识弱儿、接受弱儿;

介绍教育和训练弱儿的技巧;

加强家长的支持系统,使家长之间建立友谊,互相支持;

(4)帮助家长充分挖掘身资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

2.小组工作的筹备过程

(1)中心社工强化培训。由于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在国内刚刚起步,社工没有小组工作的实际经验,因此中心在杨震社会服务处的帮助下,对社工进行了小组工作的专业培训。

(2)确定工作对象。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家长的意愿、动机及期望,并对中心会员的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初步确定了小组的目标对象,邀请六位母亲参加小组,她们的家庭中都有一位十岁以下发育迟缓的弱儿,且都是独生子女。

(3)建立专业工作关系。由于小组成员经常来中心参加讲座、培训、康乐等活动,与中心社工接触密切。小组工作的组长是组员最喜爱的社工之一,为人热情开朗。为了对六位家长的状况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组长特地拜访了六个家庭,走访了入学儿童的学校、幼儿园。组长与组员之间建立了信任、真诚与亲密的关系。

3.小组结构与内容

小组活动分为八节,每次活动基本上可分为热身运动、主题讨论、分享心情等,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附图

4.组员的反应

Rogers.C.R.对于小组工作有很大的贡献。借鉴他的理论(注: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香港),1993年版,第161页。),中心社工对家长在小组中的反应也作了一个大概的分析。他们的反应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附图

5.组长的角色分析

在整个小组中,组长对于每个家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及影响。

首先,组长应是一位专业社会工作者。“同路人”小组的组长是一位有二十几年弱儿康复经历的社会工作者,也担任过教师。在小组工作开始时,她便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塑造小组工作的氛围,同时也对家长的行为作出积极的正向回应。

其次,组长应是一位有爱心和修养的人。组长也是小组

中的一员。她的第二个角色是做一个模范的参与者。“同路人”小组组长一直注意做个人化的分享,分享自己在弱儿康复工作中所遇到的挫折,不但强化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给组员起了模范作用。组长在小组中不掩饰自己,不做自我防卫,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切都对组员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小组成功的要素,一方面是小组工作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与组长的人格魅力有关。

三、“同路人”小组工作成效评估

1.家长的成长与改变

(1)家长在无压力状态下,敞开心扉,真正直接面对内心深处积压已久的心境,并与组员做深层次分享。这对家长而言是一个倾诉、释放的过程。同时,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起同质的支持系统,为生活增添了兴趣。

(2)家长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听讲座、讨论学到的教育、训练孩子的技巧,他们有机会分享经验和建议,从而找到正面模仿对象,更有助于提高他们“自助”的信心及能力。

(3)大家在一种坦诚、彼此支持的状况下了解到与自己境

遇相同的人有共同的想法,并作彼此祝福,使家长积极面对生活,笑对每一天,摆脱许久以来自怨自艾的痛苦无助状况。小组结束后,组员之间加强了联系,他们的友谊在小组外得到了发展,如他们自己举行康乐活动等,这样有助于他们舒展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2.资源的不断扩展

中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家长则是有待发掘的资源。他们在知识、信息及心理情绪等方面有许多共享,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有助于各自资源的共享。例如,一位家长在其他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有的家长没时间带孩子,其他家长主动提出帮忙等。

3.对中心的积极影响

在小组中受益的家长将信息传递给外界,从而扩大了中心的知名度,吸引了其他一些弱儿家长的参与,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也使社会都来共同关心弱能儿童。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心社工不断探索工作方法,以便为弱儿及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社会福利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弱儿的变化

残疾儿童的活动空间通常是十分封闭的。因其残障而与社会相对隔绝,因其隔绝,又会造成其生理及心理的更大的问题,直接影响其治疗和康复。参加“同路人”小组的家长自身在精神上有了很大改变之后,不再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并能坦然面对现实。家长以一种比较正常的心态对待身患残疾的孩子,以正确的方法配合医生的治疗,这对弱儿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希望家庭资源中心给弱儿提供了一个温暖并充满希望的社会生活与交往的空间,弱儿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外界充分的肯定,这对弱儿自信心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经过中心社工一年来的努力,有些弱儿的生理与心智功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不能上学到可以进入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学校读书。

四、“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的启示

中国社会对残疾人提供的帮助,由于受政府社会福利体制与水平的影响,其服务内容和质量都十分有限,更多的必须依赖家庭。因此,一旦家庭内有残疾人,这个家庭在物质和精神上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同路人”家长小组的有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

必要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的传统经验,认清我国社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探索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本土化的途径。

1.对中国传统社会工作方法与特点的反思

长期来,我国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以政府推动和单位提供为主,而民间的社会福利机构十分缺乏。这样,除了政府(通过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的福利,只剩下家庭对其成员的关护了,这种助人体制与方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强调家庭系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中国人对家庭伦理观念的注重,一方面来自传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这种一旦个人有难首先必须向家庭求助的支持系统。传统社会中个人一旦缺乏家庭系统的援助和支持,社会对他的需要的满足是极其有限的。对残疾人的救助,则更是如此。

我国有残疾人517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5%。其中,听力语言残疾177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4%;智力残疾1020万人,占20%;肢体残疾760万人,占15%;视力残疾760万人,占15%;精神病残疾190万人,占4%;综合性残疾670万人占12%。这些残疾人牵涉到我国大约18%左右的

家庭。其中,有1名残疾人的家庭占86.5%,有2名残疾人的家庭占11.7%,有3名残疾人的家庭占1.5%,有4名及4名以上残疾人的家庭占0.3%。

在我国6岁以上的残疾人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有35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有1710万人,占34%。两者相加,共计2060万人。同时,在我国1.56亿(1990年人口普查数)儿童中,先天致残的占1.1%,约170万人;后天致残的占0.5%,约80万人。这些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在生活上或多或少都需要家人照料。另外,我国68%的残疾人在经济上要靠家庭或亲属供养。(注:唐均(1998):“中国社会福利服务改革研究报告”,载时正新、朱勇主编:《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8年版,第31页,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种助人模式对于适应社会需要,满足个人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维护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将社会问题隐藏于家庭系统之内,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家丑不外扬”,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由家庭成员自己来解决,社会不易直接感受到因家庭问题而造成的动荡。

然而,对残疾人家庭来说,则必须在生理和心理,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承受巨大的压力。这就导致有些家庭因此而解体,有些家庭则遗弃残疾儿童。相对于如此数量的残疾人群体,一旦家庭供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将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2)政府以行政性手段和组织推行社会工作。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主张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积极介入,目的在于社会控制。因此,一旦个人和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出现障碍,政府会充当“最后出场的角色”给个人以支持,这种社会福利思想延续到近代直至新中国建立。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孕育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社会工作在工会、妇联、青年团、民政等不同系统内展开,个人或家庭问题的解决与协助很多时候是通过组织或行政机构的行政的手段加以解决。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就收养了450个孤儿、弃儿,其中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政府以行政性的手段来推动社会工作,在社会资源的调动和运用方面,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社会的力量在很大范围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个人或家庭,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和制度化,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手段则显得比较简单化。如:①在社会福利目标的定位上,采取的是一种救急性的、救济性的救助方法,多以短期目标为主,以解决当前问题为原则,很少考虑如何确立提高残疾人参与与自身发展能力这样一些比较长期而根本的工作目标,其工作成效很难实现并持久保持。②在管理方法上,从福利资金的发放到使用乃至工作效果的评估,都缺乏科学而合理的手段。这使得我们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与效能相比,差距较大。③在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方面,很少有对残疾儿童家长所做的诸如心理支持、婚姻关系调适等辅导,而这对有残疾儿童的家庭来说是十分必要的。④在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面,则更是少之又少。⑤康复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我国康复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一直处于经验层次,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和助人技术的培训。虽然目前这支队伍随着人们对社会服务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完善,但因缺乏专业化的训练,仅仅凭着一种社会责任感,或一颗助人为乐的爱心,其工作效果也是很有限的。就康复社会工作来说,它需要工作者具备正确的专业价值观,系统的社会学、心理学、康复医疗等学科的知识、敏锐洞察和分析残疾人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残疾人改善自身问题的信心和潜能的技术。我国目前的康复社会工作者队伍尚不具

备这样的专业素质。

2.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实践的思考

就社会工作来说,西方社会在其不到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机构内从事社会工作,为案主提供的是一种区别于一般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工作的专业服务,其服务理念所体现的人道主义内涵,服务体系的科层制管理以及服务方式的高度技巧性,充分保证了社会工作的工作效果,并因此为西方社会大众所接受。鉴于中国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政府一些机构如民政、团中央、全国妇联以及教育界的一些学者以其对科学的高度敏感,意识到在中国存在着以专业伦理和技术为支持的社会工作施展的空间。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有没有必要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将西方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与中国的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摆在中国社会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同路人”小组工作是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本土化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带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1)西方社会工作体制与方法的引入可以有效促进传统社会福利行政管理体制与观念的转变。就南京儿童福利院的

这一案例来看,具体表现为:

①促成相关机构的建立。根据国际上为残疾人提供的三种服务模式,我国过去只存在医疗方面的服务,后两种服务几乎是空白。然而,仅靠医疗方法的康复显然是不够的。有些手术成功的康复者,因为心理上不能适应残疾引起的限制,终于以自杀来解决问题。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来说,如没有家长[1][2]下一页 的配合,其康复的过程同样是很艰难的。因此,在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的帮助下(他们从日本及德国募得一笔捐款),借鉴香港康复社会工作的模式,成立了希望家庭资源中心。这个机构的成立,弥补了我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空白。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机构自身的不断成长,必将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机构的设臵及其服务内容和方法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肯定,海外社会工作机构的资金的投入及社会工作模式的运作无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②促成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海外慈善资金的妥善使用,最终依赖于机构的管理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为此,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特别派出专业社会工作者从这个项目实施开始,就常驻南京三个月(尤其是头两年),对南京儿童福

利院的所有员工(从院长到保育员)都进行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并且对他们的所有的工作,包括希望家庭资源中心的主任的挑选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指导。直到他们认为,机构内的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基本合格为止。这种做法,值得我国所有各级社会福利机构的行政主管深思。没有合格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即使有充足的社会福利资金,也很难保证使用的效果。

③促成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对南京儿童福利院员工的培训,其内容从社会工作的助人价值观念到助人的工作技巧完全是西方的模式或者说是香港的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培训的员工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因为中西方社会都提倡扶危助困、助人为乐的人道主义思想,这说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并不缺乏被中国社会接受的文化基础。在对人的权利的尊重方面,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对此也有高度的认同感。而在工作技巧方面,西方社会工作显然有很成熟的经验,因而也能被员工所接受。只是在尝试将这种工作方法加以运用时,中心的工作者遇到的困难首先来自于残疾儿童家长,也就是如何让他们了解中心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为此,中心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与残疾儿童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可以说,这是西方社会工作方法本土化的关键。由于有着良好的专业

关系,中心工作者才有可能让残疾儿童家长充分理解中心的工作方法,并从中受益,从而得到他们的配合,使他们从被动的状态转向积极的求助。中心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家长,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要。

④促成对工作效果的评估。杨震社会服务处在对希望家庭资源中心资助与指导一年后,专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前来评估中心的工作成效。从服务内容的设计到实施方法的细节,从弱儿的康复效果,到家长的改变,从工作人员的素质到行政管理的手段,从资金的使用到计划的实现,全方位作工作效果的评估。评估报告将送交捐款的慈善机构。这种行政管理的方法应对我国的社会福利机构在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方面提供经验的借鉴。

总之,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应当建立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当我们原有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不能适应并满足我们的社会存在着的大量需求时,不妨先虚心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在模仿中才有可能创新。

(2)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几个制约性因素。就南京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看,具体表现为:

①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教育、卫生、福利、保障水平普遍较低,人们基本的生存、福利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人们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层次相对比较低,主要集中在解决经济层面的困难。西方社会工作是在社会保障体制十分健全的情况下的一种社会服务,因此,对于满足人们精神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更为关注。“同路人”小组中的残疾儿童家长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因孩子残疾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压力。许多家长自身面临下岗,孩子的医疗费用无力承受。这些困难是希望家庭资源中心这种性质的机构自身无法解决的,必须有赖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②教育与实务的脱节。在西方,社会工作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实务工作经验为基础,这样,可以确保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与实务工作相互沟通、彼此促进,从而真正达到社会工作的目标。而在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搞教育的没有实务操作的经验,实务工作者又缺乏应有的理论知识,因而总结已有的实务经验并将之理论化便成为难题,教育界与实务工作的这种鸿沟若不填平,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要在中国产生影响则是很困难的。为此,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正努力寻求与社会工作教育者的通力合作,以解决我国

社会工作中存在的这一问题。

③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比较强调尊重个人的权利,承认个人的独特性,在助人过程中充分体现对个人的尊重。社会工作采取了接纳他人,非批判、个别化、保守秘密和案主自决等原则。个人在求助时其态度也是积极主动的。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强调个人在家庭及群体中的位臵,追求和谐的关系等等。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中国社会福利的实施中,首先强调的是个人的自强自助。其次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庭互助,最后才是社会对弱者的援助。因此,个人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向他人请求帮助,而一旦到社会对弱者施以援助时,因我们传统价值观中缺乏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个人自身也没有太多的自我权利意识。在具体的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对价值观的认识,更多的是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助人行动中,将专业价值观与“爱心”和“奉献”等行为联系在一起,并且忽略“为案主保密”、“尊重案主的自决权等原则。“同路人”小组工作中涉及的社会工作者专业价值观的建立、案主自我权利意识的培养,求助意识薄弱等问题,也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因此,如何使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融和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是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关键之一。南京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在这

方面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④社会工作实施体系的不完善。西方社会工作的推行,依靠的是在社会福利社会化制度框架下的职业化社会工作组织体制。政府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宏观行政管理和福利资源的分配,而社会工作机构负责将国家的社会政策加以落实和实施。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各级部门和组织以及某些准政府的群众性政治团体,它们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事务。但它们的行为是政府行为。由于这些组织和团体政治和社会影响力过于强大,并且争夺社会服务的资源,因而在客观上也会抑制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南京市希望家庭资源中心依托儿童福利院这一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借助于海外慈善资金与工作方法,借助于福利院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许多资源,比较迅速地拓展出其服务的新领域。这一做法,应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福利体制的发展状况,在社会工作实施体系建立及工作方法改进方面进行的一次有效尝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给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以施展的独特领域和空间,社会越来越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另一方面,在引进和拿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时,需对中国社会的国情、文化传统有一清醒的认识,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吸取能被中国社会所融合和接受的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方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运作模式,从而真正满足中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永新(1994):《社会工作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

[2] 王思斌主编(1998):《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唐均(1998):“中国社会福利服务改革研究报告”载时正新、朱勇主编:《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 林孟平(1993):《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香港)上一页[1][2]

第四篇: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总结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研讨方案制定计划 明确节点明确分工 公示计划推动实施 节点讨论检验结果

调整方案 推陈出新

第五篇:业大《社会工作方法》补考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

业大《社会工作方法》补考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

(2009年12月)

一、是非题

1、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的宗旨各所不同(×)。

2、作为社会工作的三种基本方法之一,社区工作有其自身的专业性要求(√)。

3、社区工作的目的,就是动员、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

4、对于案主而言,对案主而言,每个专业工作道德守则都要求专业人员必须保持情感中立(√)。

5、社会工作的案主群就是以个别案主形式出现的需要帮助的人们(×)。

6、“服务”、“治疗”、“处理”三个名词在实施服务计划阶段经常被互换使用,指的就是协助案主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

7、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个案会谈、家庭访视和电话访谈三种(×)。

8、社会小组工作是以小组为案主的社会工作。这里所讲的小组与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小组”的概念完全相同(×)。

9、成长小组的焦点是促进个人的正常发展,而治疗小组则是为那些有严重问题的成员提供帮助的(√)。

10、与案主建立朋友关系,有利于个案工作者提供助人服务(×)。

11、摘要式记录是结构式的,一般没有明确的大纲与各部分的小标题,也没有记录的基本框架(×)。

12、社会工作者处理社会问题的焦点在于帮助对象的个人本身(×)。

13、社会工作方法指社会工作的实施方法,也就是如何去助人的过程与步骤(√)。

14、在小组工作中,工作者的角色和地位和成员之间有所不同,而且在小组的不同阶段,工作者的角色与地位会有所变动(√)。

15、在小组聚会后,工作者应该立即撰写与该小组过程有关的简要报告,并以此作为小组评估的主要依据(×)。

16、任何小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效能,尽管这些目的和效能需要借助于情境的配合才能实现(√)。

17、社区组织的历史较为悠久,其理论也比较完善(√)。

18、在社区发展中,居民只能当作社区发展的目标,而不能当作社区发展的方法(×)。

19、社区工作探索阶段的具体步骤,包括:立项、调研、策划和倡导(√)。20、社会个案工作也称作个案社会工作,简称个案工作,是现代社会工作中最先发展的一种科学的专业服务方法(√)。

21、服务目标的确定应以对机构功能以及案主心理和社会环境的了解为基础,针对案主的问题,并且具体可行(√)。

22、结案阶段的评估主要是对服务过程的评估(×)。

23、从申请与接案阶段开始,社会个案工作就必须注重工作者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以该阶段也叫做关系建立阶段(√)。

24、根据小组发展的过程,可以将社会小组工作划分为小组筹建、开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结束阶段等四个时期(√)。

25、在小组工作的中期阶段,小组内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状态,即冲突和维持(√)。

26、小组规范是小组用来协调与管理其成员之行为的一种非正式的规则,会对成员们的行为有所指导、约束和限制(√)。

27、通常情况下,工作者在小组开始阶段采用让成员相互认识的活动方案来打破僵局(√)。

28、一名合格的小组工作者必须具备温暖、同感和真诚的态度(√)。

29、社区工作需要社会工作者与其服务的社区居民一起群策群力而进行(√)。30、事实上,社区组织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居民组织起来,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二、多选题

1、社会个案工作的目标是:协助个人和家庭(ABCDE)。

A、有效地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 B、预防原有困难或问题的再发生 C、预防新的困难或问题的产生 D、增加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E、发挥潜在能力和充实其社会生活的功能

2、社会工作的工具价值是指(ABCD)。

A、社会工作者相信所有人均应受尊重与保持尊严;

B、社会工作者应使每个人都有最大的机会去决定其生活方向;

C、工作者应协助每一个人与他人互动,以建立一个满足人人需求的社会; D、社会工作者相信个人具有独特性,而不是以刻板印象对待每一个人; E、社会工作者相信专业工作需要专业教育。

3、在组建小组时,工作者必须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同质性或异质性的小组 B、封闭式或开放式小组 C、小组规模 D、小组的时限 E、聚会的长度、次数和频率

4、社会小组工作评估的功能主要有(BCE)。

A、提高成员素质 B、指引实务 C、小组效能评估 D、监督工作者 E、成效评估

5、小组工作中的治疗要素有(ABCDE)。

A、植入希望 B、自我了解 C、模仿 D、经验的一般化 E、现实性的验证

6、诊断性陈述的具体内容包括(ABCD)。

A、问题性质的确认 B、家庭环境与家庭心理动力 C、案主个人生活经历与行为特征 D、案主接受协助的意愿与能力的评估 E、工作者能力与服务机构功能的评估

7、评估可以包括对(ACE)。

A、服务结果的评估 B、对服务机构的评估 C、对服务过程的评估 D、对服务费用的评估 E、对工作者的评估

8、一般说来,一份完整的专业文字记录,必须把握下列要点(ABCDE)。

A、完整的案主基本资料 B、记录方式必须适合机构和案主的需要 C、有选择地、简明扼要地记录 D、记录基本要素 E、工作者的评价和感受

9、为了推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并引导小组讨论正常进行,工作者需要使用的技巧有(ABCDE)。

A、了解 B、中立 C、询问 D、简述 E、限制

10、根据服务主体的不同,社会服务的类型有(ABCDE)。

A、社会化服务 B、政府职能服务 C、社会福利服务 D、社区服务 E、家庭自我服务。

11、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制定了社区发展指标体系,其中提出的社区发展目的的内容有(ABCDE)。

A、提倡互助合作精神; B、鼓励社区居民自力更生解决社区的问题 C、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 D、加强社区整合; E、促进社区变迁,加速社区进步的进程。

12、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主要有(ABCDE)。

A、辅导; B、支持; C、保护; D、磋商; E、调解。

13、社会工作主要的基本假设有(ADE)。

A、对人的尊重; B、对人的教育; C、对社会的信任; D、相信人有独特的个性;

E、坚信人有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能力。

14、在学术研究上,科学方法过程包含的阶段有(ABCD)。

A、形成概念与假设; B、进行观察与测量、完成实证;

C、建立理论与模型; D、提供解释与预测; E、实际运用与操作

15、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结案评估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ABCDE)。A、成果评估;B、反馈;C、方法推广; D、记录处理; E、新的助人关系建立。

16、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包括(BCDE)。

A、在案主面前树立权威的形象,保证案主对工作者言听计从 B、尽力满足案主的需要 C、对安排的一些活动不迟到或缺席 D、将工作的重点集中在案主的问题上 E、提供一个有助于分享、成长、发展的专业关系

17、通常案主到机构寻求协助,机构可以有三种处理申请的方法(ABC)。A、为案主提供服务 B、将案主转到另外的服务机构 C、现在不提供服务 D、指定由谁为案主提供服务 E、指定由哪家机构提供服务

18、具体来说,社会个案工作服务计划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E)。A、案主的情况简介、案主的问题、需求和期望 B、机构提供服务的性质 C、计划预备达成的目标 D、针对目标准备开展的工作 E、评估的方式以及服务计划的变更

19、关于“社会工作”的定义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有(ABCD)。A、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B、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过程; C、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专业; D、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 E、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方法。

20、构成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有(ABCDE)。

A、信息的发出者 B、信息的接收者 C、信息传递的媒介 D、信息传递的过程 E、传递信息的结果

21、关于社会小组工作的界定有很多的观点,其中有(ABE)。

A、发展的观点 B、治疗的观点 C、实施的观点 D、过程的观点 E、运作的观点

22、缅恩认为,小组中成员的人格特质应该考虑(ABCD)方面。

A、人际取向 B、社会敏感度 C、优越倾向 D、可信赖性 E、情绪稳定程度

23、影响小组成员遵守小组规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ACD)。

A、个人因素 B、小组凝聚力 C、规范的明确程度 D、小组互动的情境因素 E、小组沟通

24、社区服务之所以发展得比较迅速,是因为(AC)。

A、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B、社区工作的主要形式 C、适应政府工作方式转化的需要

D、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的需要 E、是社会福利的一种形式

25、在组成小组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BCE)。

A、年龄 B、性别 C、问题的性质 D、社会地位 E、成员行为特质

26、小组空间所具有的限制作用体现在(ABC)。

A、活动场所 B、个人空间 C、空间安排 D、小组时间 E、小组成员

27、通常来讲,筛选小组成员的办法有(ABCD)。

A个体面试 B、书面筛选 C、推荐筛选 D、在小组组建后筛选 E、申请

28、社会小组工作结束阶段的方案活动应该包括(ABCDE)方面。

A、回顾与总结小组经验 B、评估成员的成长与变化 C、完成议题 D、提供反馈 E、计划后续的随访

29、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ABCD)。

A、经济发展 B、社会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社区综合发展

30、“辅导”是社区工作最常用的技巧之一,辅导的技巧细则包括(ABCD)。

A、提高当事人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心B、提高当事人面对困难时的意志; C、协助当事人把成功的经验转移用于解决其他困难;

D、以详细、明确的指示,辅导当事人,使其本人和家人建立切实的改善目标和改善方法; E、利用自身的资源,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三、简答题

1、在小组内,有哪些要素会对小组活动产生影响? 答:第一,小组目标。

第二,小组规模和成员状况。

第三,小组聚会的时间、地点和设施设备。第四,小组发展阶段。第五,弹性运用。第六,活动评价。

2、在社会个案工作中,转案包括哪几个步骤? 答:第一,通知案主,解释转案的原因以及过程。第二,原工作者让接替者与案主见面,并正式将接替者介绍给案主。

第三,仍由原工作者与案主进行会谈,接替者以观察者的身份旁观双方的服务过程,熟悉相关的情况。

第四,由两位工作者共同合作与案主开展工作。

第五,由接替者负责与案主开展服务工作,原工作者作为观察者旁观案主与接替者的合作情况。

总之,转案的这五个步骤是环环相扣的,要按步就班地进行。

3、社区服务有哪三层涵义?

答:首先,社区服务必须是发生在社区中的服务,即从地域上来看,社区服务是在社区范围内进行的;其次,社区服务是由社区来提供的服务,即从服务提供主体来看,社区服务是通过社区组织(包括街道和居委会)开发社区资源,由社区自身来提供的服务;再次,社区服务是为社区的服务,即从服务受益群体来看,社区服务的对象是社区或社区中的居民,目的是为了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社区服务的完整涵义。

4、初次会谈的主题内容应围绕哪些方面展开?

答:

1、案主是如何到机构的,即考虑案主寻求改变的动机;

2、案主怎样看待自己的问题?希望机构为他提供怎样的服务?即考虑案主的需要;

3、机构与工作者能提供什么服务?机构的功能与工作者的能力是否适合解决案主的问题?即考虑机构的功能;

4、在接下去的工作中,是否有同一所机构和相同工作者继续服务?如果不是,如何安排案主下一次的会谈?即考虑接案的后续工作。

5、通常情况下,工作者处理小组内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答:第一,避免助长输赢的情景。

第二,澄清和解释过程。第三,与整个小组维持关系。第四,设立标准和基本规则。

6、社会小组工作的原则有哪些? 答:

1、人的社会需要的原则;

2、小组目标明确化的原则;

3、引导小组互动的原则;

4、小组民主自决的原则;

5、形成小组组织与制度的原则;

6、运用社会资源的原则;

7、评估的原则。

7、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1、接纳的原则。

2、沟通的原则。

3、案主个别化原则。

4、参与和自决的原则。

5、遵守案主隐私权的原则。

6、理解和关怀的原则。

8、开展社区服务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

1、需要与可能的原则;

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社会化原则;

4、因地制宜的原则;

5、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

四、论述题

1、在社区工作中,如何避免居民“假象参与”,促进“有效参与”?

答:避免“假象参与”,促进“有效参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与参与技巧,创造一个良好的居民参与环境,具体来讲,促进“有效参与”的策略有四种。

第一,开展社区教育,就是工作者通过社区教育来培养居民代表以及居民的参与能力和参与技巧。

第二,培养居民良好行为,就是通过特定社区活动来培养居民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有意识地关注和了解社区。

第三,发展志愿队伍。

第四,实现社区各方之间的沟通。

(根据要点进行展开说明)

2、试分析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的关系。答: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的 “政策”和大众的“理念”。

社会服务是根据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和一个社会民间的社会福利理念,所采取的各种方案、活动、项目以及程序。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专业伦理、知识、方法以及技巧。

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工作,三者是一体的三面。社会福利是抽象层次最高的一个理念,涵盖面较广,如同教育制度或医疗制度一样,其目的在于形成一种与人民生活相联系的观念与权利。而社会服务则如同教育方案或保健服务一样,在于执行该领域内的活动。而社会工作则是其主要的专业,如同教师、医生一样,在于操作社会服务方案。社会福利的领域绝非由社会工作所能全揽,还需要其他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的配合。当然,社会工作者不可能只知道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而忽略社会福利的理念与社会服务的各种方案。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每年暑假,上海都会有胖墩夏令营的活动。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小胖墩们聚集在一起,一块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通过每天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学习锻炼和一系列参观、讲座、活动的安排,胖墩们快乐地坚持了下来。他们知道了肥胖对健康、学习和生活的不利影响,知道了如何科学减肥,也培养了减肥的意志力。

请问上述胖墩夏令营活动属于小组的哪种类型?它体现了小组工作的哪些特殊功能? 答:(要点,围绕要点结合案例展开说明)属于教育小组。小组工作具有以下功能:

1、提供一种归属感;

2、提供验证事实的机会;

3、得到互助合作的资源;

4、小组是赋予成员能力的工具。

案例二

几天前,某城市郊区附近发生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直缠绕着社会工作者晓丽。惨不忍睹的爆炸现场,死难者血肉模糊的身体及家属痛不欲生的哀哭,让晓丽日夜不宁。她深深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因为帮助死难者家属摆脱痛苦,不仅是机构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是对死难者灵魂的最好慰藉。晓丽与其他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了完整的工作方案。她设法与死难者家属建立了初步的关系,为困难的家庭提供物质帮助,调动社区和社会的资源为案主服务。她组织了几次小组活动让这些家属相互见面,创造机会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倾诉,以此缓解心中的痛楚。她还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深入访谈,引导案主们根据新的情况调整生活方式,最终让他们能够自立、自强,摆脱阴影,充分发挥出各人的潜能,重新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

请结合社会工作的有关知识,试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社会工作的哪些 特点?

答:(要点,围绕要点结合案例展开说明)

1、讲求助人自助;

2、团队协同工作;

3、运用社区资源;

4、主张民主参与;

5、尊崇专业伦理;

6、建立和谐关系;

7、社会工作利他性。

下载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的体会

    学习社会工作方法的体会 看到这本书时,我大概翻了一下,觉得它应该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课程,有很多的经典案例,重在培养我们的社会工作操作能力。 社会工作方法是融洽社会关系、处......

    社会体育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燕山大学本科实习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习时间 第7学期,第11~18周,共 8周。 二、实习地点 1、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北京、天津市体育器材厂及经销商店,体育俱......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面向农业中专各专业学生的一门的必修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同等学力考试(复习)大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社会时间调查报告5篇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调查时间:xxxx 调查地点:xxxx 调查对象:团队所在地区群众及干部 调查方式:实地走访 1.调查目的 在革命战争前夕,面对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毛泽东同志提出......

    电力系统工作方法

    电力系统工作方法 发电系统{火力发电水电核电等} 投资方不同,运作方式不同 (1)五大发电集团及电力集团国电集团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中电投集团 (2)香港华润集团 ----------......

    公务员工作方法

    1. 关于机关的工作方法,毛主席曾经讲过硬尺度和软尺度两种方法。[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2. 新闻发布会是政府行政公关的一种基本形式。[4分] A. 正确 B.......

    群众工作方法

    新时期如何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公安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