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摘 要】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心智不太成熟,心理、生理特点及其自身的微妙变化,使其呈现出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加之繁重的学科知识压力,更甚者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感。本文在分析学生为何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做出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培养 高中生 体育课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36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能突显这一观点,兴趣更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要考虑到影响学生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影响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一是现在部分学生一直以来都生活在比较好的环境中,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都由父母解决了。这些学生根本没具有那种在逆境中克服困难的能力,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养成了这种怕苦怕累思想。二是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三是繁重的学习任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天想到的是那个题怎么做,完全没心思上体育课。四是对体育不感兴趣,缺少一技之长。主要是学生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
2.社会原因。一是家长的观念。很多家长认为体育是副科,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科学好就行,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也接受了这样的思想,使其在上体育课时不思进取,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导致体育教师的上课任务无法及时完成。二是周围人的认知。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人们大多谈论的是学生的文化成绩,而不是体育成绩。在人们的认识中,只有文化成绩好才是强者,体育成绩好,会想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具有明显的贬斥意味。所以,造成对体育课的不重视
3.学校因素。一是体育教师方面。表现在教学内容单一;组织形式简单,以形式化和成人化为主;指导思想陈旧,缺乏新颖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偏颇和生硬,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相反尝尽失败的苦涩,必然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二是领导方面。表现在部分学校领导只注重抓升学率,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有与其在超场上跑,还不如看看书,做做题的思想倾向。三是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生想去进行体育锻炼的愿望因为场地器材,得不到满足,使得原本主观愿望逐渐消极,学生从开始的积极体育锻炼转变为消极锻炼,直到不锻炼状态。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体育场地器材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第一,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想使学生爱上体育课,须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习兴趣的产生是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当学生对体育有了目的认识的时候,才会心情愉快地参加学习和锻炼,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白,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使他们知道什么是体育,体育锻炼可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对心理起调节作用等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唤起他们的间接兴趣,同时,体育老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美学兴趣爱好。
第二,通过竞赛、游戏和多样化的活动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一般都好胜心强,喜欢比高低。不管是小学低年级还是高中学生,不论是重点学校还是非重点学校的学生,都对比赛和游戏感兴趣,即使是补课班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班教学。
质量高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多样。有队形新颖的慢跑,如蛇形跑,螺旋形跑,S形跑等。有适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的击掌操、行进间操、棍棒操、实心球操、双人操、手帕操、短绳操、模仿操、艺术体操、哑铃操、沙袋操、篮排球操和表情操等十几种。而且在动作的节奏和编排上考虑到尽量使学生注意集中,兴趣浓。譬如,击掌操要求一、三拍时击掌一次,二、四拍时击掌两次。原地徒手操的腹背运动这一节,要求第一、三列体前屈,第二、四列体后屈,这样交替,使学生饶有趣味。学生对过多地重复一个动作感到厌烦,他们喜新鲜,所以要经常变花样,尤其是课的准备活动上得好,能一开始就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
第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学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第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教学方法灵活性,不要死搬硬套。例如,按学生们不同的兴趣组成小组,在完成老师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各小组玩儿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此外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转变体育观念,组织适当的体育项目比赛,增加学生之间认同的感与荣誉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养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途径是很多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始终贯彻以学生主体的思想,坚持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使学生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渐渐地过程,只要教师耐心引导,反复强化,相信能达到兴趣的激发、呼唤参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缪存池.浅淡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及分析[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14期.
第二篇:体育课的兴趣培养
体育课的兴趣培养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但要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种教学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的。而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和爱好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会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反之,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的话,上课时候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因此,对于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我现在所说的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是指体育、运动心理学方面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
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体育活动内容十分重要。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时的优先注意倾向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爱好倾向,按兴趣的起因划分, 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需要而产生兴趣,为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而对事物或活动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为间接兴趣。
这两种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与训练都是必要的,它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训练,提高他们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直接兴趣运会使学习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目标和恒心。因此,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当学生对此练习无兴趣时,上课时会出现心不在焉,做教师布置练习时,会出现不在乎、随便。这样经常延误练习时间,而且影响完成动作质量,应当注意的是还会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兴趣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和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客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和爱好的方法
1.教学的内容新颖 新颖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的动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学生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多。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月,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2、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
学生在体育课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要产生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适时进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心理就能够健康地发展,而且对体育课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我会独立完成这个动作”、“我不要别人帮助”等独立性、创造性的心理需要。对于所教的动作,学生总是希望自己的动作出类拔萃。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点“自由”空间,让学生有发挥、表现、创造的机会。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心理需要常常是隐蔽的,需要教师观察了解才能发现和掌握。在施教过程中,要注意教育艺术的运用,更要把握好学生心理需要适时施行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指挥棒”、“大球小球”等游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因为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有的在为下课的事喋喋不休,有的还在为上一课的情况争论,采用了以上小游戏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有利于教师对下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在进行跑及跳跃的练习时,安排“追逐跑”、“接力跑”、“跳跃争先”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把单调枯燥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奔跑、跳跃能力,使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为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分组形式:
(1)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 分四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人一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生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例如:每次整队,让学生们比哪一个小组排得快、静、齐时,小组之间为了争夺第一,都站得整整齐齐,而且也做到了快和静,这样不仅缩短了整队的时间,还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为进行下面的内容作了很好的准备。
(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为各小组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不会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这样,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跳绳,提高了体育成绩。
3.教学的方法在体育课或训练中举足轻重,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体育课和训练中,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加之教师动作示范准确、协调、优美、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练习认真。但讲解含糊不清、罗索重复、示范动作不准确,不协调,不优美甚至失败、就会影响学生对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仔细,认真的学好、吃透教材,对每次课的练习难度要有充分的研究,安排每次深的运动量,练习密度要合理,对教学方法,手段要不断的改进。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情绪影响较大,要及时的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焦躁不安时,及时给予安慰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但如果表扬不当,言过其实,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多运用良好语言刺激,可以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而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这样做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在课前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教师精神抖擞,衣着干净利落,语言简洁明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集中,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体育教师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组织教法,并同课外相配合,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对运动技能掌握快,教师课中的正确引导,合理的教材搭配,可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学生需要体育运动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的进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各不相同,学生对体育也有所偏爱。
就要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科学新颖的组织方法去诱导,使学生在活跃、愉快的体育教学气氛中身心得到锻炼
第三篇: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201715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因为现代社会中已经很难想象到没有美术会是怎样?所以在全球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与无限的可能性,并且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美术与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我国特级美术教师李眉云提出:美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以美育人,育完美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美术教育要得到健康发展,最基础的教育在课堂,关键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做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呢?
一、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本身就要非常热爱美术课,还要喜欢和美术相关的内容,这样去影响学生就非常有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予最好的帮助。其次,美术课堂不应该是黑白的,应该是五彩斑斓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形象生动、鲜明直观的。教师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变成知识传授的场所。教师讲,学生听,墨守成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相反,教师要有新思想,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习、自主学习,把学习美术当成一种自觉性的课堂活动。教师能够给予帮助的就是去相信他、鼓励他,对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潜移默化地、自发地形成。
(一)陶治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有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特点创造性的使用美术教科书。
高中学生学习相对比较枯燥乏味,承受的精神压力也较大。所以在美术课上,我们教师就要尽可能的创造出一种相对比较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既能学到丰富的美术知识与人文精神,又能缓冲学生学习上的压力,起到一种精神上的“休闲”。为此,我首先对美术教科书上的知识进行了精选,打破美术课本固有的教学秩序,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先进行教学,并以此作为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突破口,唤醒起学生对美术的情感。例如在开学初,我就首先选择了中国山水画这一课进行教学,并充分结合了我们本地的风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观察和写生,并且以照片、速写或者水墨画等的形式把风景描绘下来。然后将这些作品举办成一次以“风景写生”为主题的展览;在课堂上又将课本知识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摆脱了过去一味就书论书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学形式单
一、内容枯燥乏味,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缺点。创造性地把美术教科书与本地丰富的自然环境与优秀的文化资源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无疑是一种好方法。
(二)把学生分小组,运用研究、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美术教学。
作为高中学生,由于对美术课程设置的意义缺少一定的认识,所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学生对美术的反映也普遍比较冷淡。具体表现有:主动提问很少,发言很少,主动参与讨论很少。而事实上有许多的美术作品恰恰又很需要通过学生的讨论、辨析、发表个人见解等形式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改变过去以传授式为主,以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能动性,开展了研究性教学。教师把主动权更多地交到学生手中,在整个教学中更多的是起协调、引导、总结发言的作用。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我们就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对美术课的兴趣也增加了。并且可喜的是有些学生能主动的把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不但注重了美术的课本知识,还关注起一些与自己周围生活有关的美术事物与现象。
(三)鼓励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组织美术作品展览
随着社会商业化的发展,各种美术图片与资料越来越丰富。有名画的印刷品,有各种电影海报,有产品广告、包装设计、产品设计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高中生虽有求真求美的心理愿望与天性,但由于功课上的压力过大,学生对身边这些美术事物关注很少,甚至熟视无睹。为此,我在美术的教学上,突破课堂四十五分分钟的局限。与学校宣传组、团委部门合作,不定期时常举办各种主题性美术资料作品展。这样不但能增强收集者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对于其他参观者也是一种美术兴趣的激发,我们还在整个展厅的一角还留下了意见发表栏,让学生在这里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看法与感想、或有什么更好的建议。让这一次次的美术展览不但成为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课堂,更成为一个以美术为主题的学生互动场所。
(四)在美术教学上更注重了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现有的教材、更多的是一种美术知识上的传授,而对于美术技能与美术实践涉及很少。对高中学生而言,寸阴如寸金,把大量的时间放到这方面根本不可能,而学生自己恰恰对动手画一画,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去亲手实践一下,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更感兴趣,并且也更具实际意义。这是一对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上的矛盾,在高中中显得尤为突出,为了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如利用学校每年都要举行文艺演出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参加到筹备演出的各种活动中去,在学生自主编排舞蹈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艺术的节奏与律动;在学生自主设计舞台道具与背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并且还让学生在这实践中真正体会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整个过程既落实了学生美术材料上的费用问题。又消除了学生在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学生对美术能力的实践,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技能,更重要的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明显增强了。
以上几个方面的所谈,是我多年来从事高中美术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我们高中的学生并不是对美术课感受兴趣。只是近年由于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愿意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高中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让美术教育在高中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几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认识到,真正的体育教学,并非是从单纯的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基本技术与技能开始的,而是从情感开始,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入手的。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但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又怎样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呢?本文试作以下探讨。
一、热爱学生,唤起兴趣
(一)热爱学生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工作充满信心。
(二)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备课、上课、改作、辅导等认真负责,工作兢兢业业,治学勤奋严谨,处处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不歧视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且还能够从老师的身上看到希望、看到榜样,就能够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从而密切师生的感情,唤起对学习某门学科的兴趣。反之,如果一个学科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工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工作马虎应付,对学生老是责备基础差、脑瓜子笨、朽木不可雕,那么,师生间的感情就不可能融洽,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什么兴趣,甚至还会失去信心,更严重的还会厌恶你这门学科,一到上这门课时就感到头痛,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
二、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一)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课堂教学组织又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信息差的原则。信息差是指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那么师生之间的信息差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因此,我在体育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信息差的原则,通过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加强有意注意。然后逐步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习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另一个是寓教于乐的原则。体育教学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怎样才 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最重要的是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及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应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让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和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既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了“放羊”,又能让学生多得“自由”,学生由于有了主动探索练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浓厚,课堂气氛就会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也使其“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
(二)科学运用“无错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创设平等和谐与相对宽松的环境。在教学中,要尊重、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承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体育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是正常的。这时不要急于对学生作出评价,而是重在帮助学习弄清存在的问题原因,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有的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动作不符合要求,我采取表扬旁边一个动作正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就会引导动作不正确的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动作。小学生的年龄虽小,但自尊心很强,对他们的教育,我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这样才有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材要有实效性。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如爬山、游泳、滑冰溜、打拳、做操、越野跑游戏等,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立定跳远、纵跳摸高、仰卧起坐等。这些练习内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体育课,要提倡多组练习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体育骨干。例如:一堂篮球课,即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在小巷里不是 2 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即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三、游戏中的体育
(一)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之处甚多,其区别主要在于,室外课较多,学生活动情况明显,对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身体特点,对学生的活动做好安排,尤其是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可塑性极强的这些特点教师应准备好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游戏,使学生能在游戏中既学到技能、技巧,锻炼了身体,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如在讲授篮球挡拆过人技巧时,先将学生分成三至四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具体如下:二人进攻,一人或二人防守,攻方二人相互配合,一人由前方推进,另一人看准时机上前挡住防守人,待本队队员运球过防守人后,向后撤步接球准备投篮,传球队员迅速向篮下跑动,准备接第二传或抢篮板球。投篮不中或被对方抢断,则攻防位置互换。将此配合融入于游戏中,既提高了运动技能,又激发了学生兴趣。
(二)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体育学科最新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多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来源于生活,创造于实践中,它具有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制作一些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小卡片、小动物头像,设置在体育游戏中。如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可将“老鹰”“母鸡”和“小鸡”的头像让学生戴在头上进行练习。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三)多利用游戏手段,这样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体操横箱分腿腾跃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以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克服了跳横箱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们多利 3 用“让距离跑”、“50米往返接力”等。使不同水平的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逐渐提高参加运动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四、教学形式的改革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学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成单调划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的教师进行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三是学校组建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自己学校体育的传统。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 0 0 0(1)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10)3.李广明.浅谈如何培养体育学生的兴趣.2006年12月26日 4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中国教师资源网.2005.11.4
第五篇: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摘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要考虑影响学生兴趣培养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 学生 体育课 原因 兴趣
引言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从事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即可以引导,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什么样的乐趣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谈几点认识。
1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原因分析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体育课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体育课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想象”与“现实”之间差的原因: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的是当小学生初次上体育课时,他们对体育其实并不生疏,因为他们已有在幼儿做游戏的体验和对周围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印象,因此他们很容易把未来的体育课自然地理解成一种欢乐的“玩”,这是他们头脑中的“想象”。而现实中的体育课却是教育,会有一些比较“规范”的内容,如队列和一些较正规的技术学习,这与学生头脑中的“想象”有差别,如果此时教学再生硬勉强就会使这样落差徒然加大,使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体育感到生疏的失望,从而播上“厌学”的种子。此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体育还会不断产生各种“想象”。这些“想象”来自于五彩缤纷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而当他们却总要面对体育的教学内相对单一,时间短难以尽兴等体育教学的“现实”时,这种“期望”和“回答”的落差会始终存在,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1.2教不会、学不悦原因: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教学条件所限,我们国家中小学授课班级还是大班制,基本上 5 0 多人一个教学班,个别地区可能达到 8 0
多人一个教学班。这对体育教学来说要想上好、教会、教懂、教悦,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在学生上体育课时,由于人多,器材少,场地小,练的机会又少,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分尝试和体验,所以普遍没有学会,没有深刻的体验。学生必须没有兴趣,学不会必然也学不悦。如果多次体育课上多个项目内容都学不会,都无兴趣,最终必然“厌倦”体育课,学生无快乐兴奋可言。从运动的认识规律上讲,只有在先玩,先游戏中产生兴趣,引发快乐,进一步才能学会。但首先我们没有充分时间和场地让学生去学、去玩,没有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欢乐,成功、努力与失改等,只能带来不悦,不悦不愿上体育课,师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1.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
目前在相当多的学校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简单性、形式化、成人化,大多是因教学内容多、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场地器材不足,指导思想陈旧所造成的。但是有些因素我们很难改变,有些因素是直得研究。如有些教师在教法选用上有忽视甚至是无视学生的问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个别教师把教法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由于教学方法的偏颇和生硬,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相反尝尽失改的苦涩,必然导至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结果。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偏差,在体育教学中的确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的现象,这和其它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也和学生对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相吻合。因此,在客观上显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枯燥无味。体育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各年级所教内容重复太多,水平相似;②注重单个技术,缺乏实战性。③注重技术,缺乏给学生相关的理论。1.4身体形态与技能方面的原因: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在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区别:一是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即可以在当场显示技能差别。一个动作做得好坏,一个动作学会没有、学得怎么样,可以立即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而其他学科因是头脑中的知识,当场的学习效果别人并不知道(往往只有在考试结果后才知道,而且不是全部),因此体育课中又即时又直接的评价会使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感到自卑;二是在集体项目中,学生之间的技能是要相互配合运用的,而其他学科很少存在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相互配合问题。因此,差生在体现这种技能的配合体育比赛中容易受到排斥,自信心容易受到伤害,这是体育教学中造成一些“学困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体育动动技能的优劣与学生的身体形态有密切关系,而且身体形态的优劣在体育课中最明显,这也会造成一些学生因身体形态的不适而产生的一些尴尬,如教学中让胖学生示范技巧动作,让矮学生示范跳起摸高,让瘦学生示范投郑项目等都会有意无意地造成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使这些学生逐渐惧怕体育课,逃避体育课,讨厌体育课。
1.5教学缺乏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原因:
体育课和大众体育的最明显区别是:体育课是教学过程。它在“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在那教”等方面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学生就会感到和课外体育很不一样,即感到缺乏可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但是上述的计划性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失去选择性。如在以教师教学的大前提下,也存在学生间互教互学;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完成的条件下,也存在学生自选内容的可能。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再把本来不多的可供学生自主地学习、有选择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可能性再去抹杀掉的,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感到体育教学的强制性,而逐渐产生厌倦感。
1.6教师的原因:
这里是指教师本人素质的原因。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在整个学校教育和教师整体中是具有特殊性的一个群体。即相对知识学科的“文人”和艺术学科的“艺术人”,是“武人”的形象,因此,体育教师更应在“文”、“艺”方面而适当的缩小“武的形象”。这种努力包括:①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艺主修养。②体育课向理性,文化性扩展,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又懂又会。③教师的行为语言端正文雅。④对学生的指导温和、规范等。这样即可以使学生减轻在与体育教师接触时容易感到的“落差”和恐惧感。如不是这样,体育教师总以粗暴和强烈的形象出现,那么学生会因对体育教师的反感迁移到对体育课的厌学上,这一点我们在调查和访问中,是可以见到许多实例的。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几点做法:
2.1十足的信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动力:
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重,怀疑自己学习替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 1 8 个班部分学生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
8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也表现非常实壮。事实上名单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爱护、信任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这一效应十分有力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关注和爱的情感,使他们得到重视即使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三个方法:
2.1.1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气可鼓不可泄,鼓气,就是激励,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一旦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输氧助燃”,使之成为奋发进取的成功者。学生经常受到鼓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学习。
2.1.2让他们多一些表现和发挥的机会。如果课堂提问或需要示范,表演时,易答题可让他们先回答,简单动作可让他们先来示范(每节课后要先提出下节课学习内容以便让学生预习)。讨论辨论问题时让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
2.1.3接近他们,沟通思想,师生心理相容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也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如在给初一新生上体初课时学生中就有少数学生对田径等部分项目不感兴趣。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在课后找他们谈心了解情况,后来通过谈心我了解到这二个班共
名学生是在入校达标测试中铅球、立定跳远,5 0 米等各项中分别有不合格者,而有 1 3
名学生总分没有达到合格标准。使他们对体育课产生反感。这时我帮助他们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学习后进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潜力。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的各项成绩提高很快,在这以后我有意多接近他们,时常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其他一些情况。最后这十几名学生不但“体育达标”都在合格以上,而且体育课成绩考核也都取得了好成绩。学生一有高度的自信心,便会形成一种进攻性、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就会喜欢学习,就会对体育课感兴趣。
2.2利用教材本身引发学生的兴趣
2.2.1教材的趣味性: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材内容,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中学生兴趣广泛,丰富多彩体育运动项目,吸引学生参加身体锻炼。如冬天,北方的冰雪课,天气虽然寒冷,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十几度。但是,广大少年、儿童不畏严寒,积极参加冰雪活动。夏天,南方的游泳也是如此……。中学体育教材中各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等都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要充分地选好教材,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地区季节特点等来选择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2.2教材的实效性。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如爬山、游泳、滑冰溜、打拳、做操、越野跑游戏等,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立定跳远、纵跳模高、仰卧起坐等。这些练习内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2.3教材的知识性。中学体育教材,无论是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各项运动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其动作结构必须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都必须准确无误,突出动作特点。特别是讲解过程中,教师能涉及学生所学过的数、理、化、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启发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动作。如速滑的基本滑跑姿势,基本动作的练习等,冰刀与冰面的摩擦力,蹬冰的方向与力量,蹬冰的时间等,都能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智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2.3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课,教师要想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一个动作或完成某个练习,仅凭讲大道理或生硬的强迫命令,往往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的艺术性。
2.3.1教师的仪表和教态。教师穿着整洁的运动服、和蔼面孔,举止端庄大方,给学生建立一个好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2.3.2教师的示范与语言。学生喜欢看老师做动作。特别青年教师干净利落的示范,往往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情,对所学的动作跃跃欲试。教师在讲课时的语言要精练、生动形象或幽默有趣,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
2.3.3保护帮助与场地器材。合理的保护与帮助,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动作的信心,同时,也能加速掌握动作要领。所以,教师要注意合理的站位,把握好帮助的时机和保护的手法,即不影响学生完成动作,又给学生以安全感。平整而又宽敞的场地,整洁而又规范的器材、设备、清晰的线条,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良性反应,感到美的享受。学生愿意在优美的环境中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2.3.4根据教材的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练习方法。特别是学生对所学的动作初步掌握以后,为了督促、检查教学效果,充分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对有些教材可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方法。如学生在上蓝球课时已经掌握了一些蓝球基本技术,这时可让学生进行球类游戏,半场竞赛等均由学生自己来定。如有一次蓝球课上我就让学生在投蓝、抢蓝板球,抢反弹球等内容的基础上按小组分别创编一个蓝球游戏,结果第三小组创编的“五三二”投蓝游戏就很好,把上述三个练习内容都复习了。并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个游戏现在全校普及开了。除此还可利用竞赛、表演、测验等方法。也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看录相、电影、观摩比赛等。提高学生对各项运动的兴趣。
2.3.5教师的感情要始终溶洽在学生的情绪之中,假如教师力能所及可以与学生一起活动,做游戏、比赛、学生的劲头会更大。如果有些活动力所不及,教师也不能做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的感情,情绪溶于学生
之中。一起鼓掌、欢笑,总之教师的情绪,态度要与学生保持一致性,这样学生学得活泼,对体育课的兴趣就会更浓。
2.4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教学班,几十名学生,不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同。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的原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已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5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课,要提倡多组练习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体育骨干。例如:一堂蓝球课,即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在小巷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即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3小结
从学校现状来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
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校体育课目的性教育,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沿着正确的轨道持久的巩固下去。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10)
2.程景民.现代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 9 9 9(12)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 0 0 0(1)
4.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注:本论文获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论文一等奖(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