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广水实验高中 孙建华
内容摘要:当前,高中生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兴趣教育为策略,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语文成绩。笔者在本文中对高中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探讨。关键词:兴趣;表演;素养;自主;个性;情境;
当前,高中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一般较差,一般情况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走神,东张西望不做笔记,玩东西,开小差的情况并不鲜见。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已是普遍现象。那么,我们老师应该怎样培养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演助学,提高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强、感染力大的课文。教学时,我们应发挥其特有的魅力,再现情境。因此,我在教这类型的课文时,可以以演助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潜能,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们亲自参与进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帮助和指导学生扮演好每个角色。通过自身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演能力。所以在我的教学中,课文剧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创设语文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的很好的方法。
二、提高教师素养,作好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首先教师必须有吸引力,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爱你。很难想象,一个令学生讨厌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就必须为自己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增强个人魅力。字写得好、口才好、学识渊博、风趣幽默,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所必备的。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就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为他们搭建脚手架,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每堂课都变得生机勃勃。要利用各种手段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自主学习,提高兴趣
如果一个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意义,能控制自己学习的情境,支配自己学习的活动和速度,那么他是能学好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效果。通过自主学习,在语文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就会消除心理的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也就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一般说来,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心理学认为:人的生理欲望能够服从心理欲望,理智的满足产生的幸福感常常比本能的满足所产生的幸福感更为坚实、持久。在大部分学生都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教师再适当地鼓励一下,让学生充满那种收获劳动果实的幸福和喜悦,学生就会爱上语文,从而也就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利用语文独有的个性,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又是母语教育,学生们都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再结合语文学科独有的人文性的特点,利用优美的课文篇章陶冶性情,很容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己》里,“(孔乙己)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买东西付钱可用“放、扔、甩、抛、递”等动词来描述,为什么鲁迅先生要用“排”这个动词呢?这就可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因为孔乙己是一个穷愁潦倒的穷苦“读书人”,没有钱,对于好不容易弄到手的钱看得非常重要,因为他是一个读书人,所以他不会像一般的穷苦人一样把钱包裹得一层又一层,慢慢打开,递给伙计,当然他也不会像有钱人一样出手阔绰,他想保持“读书人”的矜持和体面,然而这钱对他来说又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用排出九文大钱的“排”的动作。这也正应了孔乙己是咸亨酒店里“唯一着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这句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
五、创设教学情境,调动情感,激发求知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快乐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快乐圈套”里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自己抱负的。可以从视听情境、语文情境、问题情境这几方面入手。
1、情真意切的语言情境
语言情境使学生能迅速投入、陶醉其中。如讲《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听越剧唱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样在带给学生快乐的同时,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印象。另外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那种惊心动魄与感人肺腑,师生一起走进作家内心深处,感悟学习语文的快乐。
2、力求创设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
学生们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有好奇心,教师应该发扬民主,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允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对其多鼓励、多启发,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得以保护,提问的兴趣得以激发。
3、有声有色的视听情境
视听情境可以令学生沉醉其中,使学生关注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教《孔雀东南飞》时,适时放一段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们处于那种抒情而又神秘的梦幻氛围,对刘兰芝、焦仲卿的坚贞爱情产生同情,展开丰富联想,思维也会变得活跃。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广泛地运用到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之中,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语文课要求教师语言生动、气氛活跃,但仅这样学生们就愿意听、听得进去吗?作为教师,必须想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语文课堂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思想。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良好的兴趣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二篇: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言而喻,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可以推动人们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高中历史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十分枯燥无味的学科,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我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从来无孰优孰劣之分,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教学目的。教师教学风格、个性就体现在所选的教法上。只有人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现代化。面对瞬息万变的新世纪,伴着革故鼎新的课程改革步伐,教师应顺应潮流,乘势而上,努力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争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声、光、色等多种信号把人类积累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极大地开阔了高中生的视野,具体地再现了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历史场景,带领我们走进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历史。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借助直观的图像吸引学生进入情境,展开情感体验。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习热情高涨。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史实教授,而是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对于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史实的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做到一般规律的总结和历史能力的内化呢?我想,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则是这一切的源泉。只有贴近生活的历史才是真正能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历史,才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才是真正能得以传承的历史。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精神生活空间,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关注生活世界,扩展精神生活空间,让学生体验现实,感悟生活的真谛,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兴趣建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上
拥有原本的知识、品德高尚、幽默诙谐、善于教学的老师,是学生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每个教师都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同时,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并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反之,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教师,那么他们对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也是不会感兴趣的。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亲切和蔼的体态语言、设身处地的课堂提问、朋友式的交流,润滑学生的心田。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也要经常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这样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又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重视乡土教学,穿插历史人物事迹。
藏族史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们生活生长的地区紧密相关的。众所周知,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知识,包括历史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社会和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学生对于有关家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统、风俗习惯以至山水草木等都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那么,在正常的历史教学中,穿插介绍藏族的史实、历史人物,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学生在学习家乡历史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课堂上的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而且学生喜欢听、爱交流、愿意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
历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德教育和情操教育。历史人物的事迹,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德品教育,而且有助于学生成功个性的形成。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文学艺术家等,在他们身上闪烁着耀眼的爱国主义光辉和高尚的民族气节。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良好品质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优秀事例。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向。例如,王昭君为了汉匈和平相处而自请入嫁匈奴的故事。这些历史人物及其典型事迹,不仅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对学生成功个性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学以致用,读史明智
历史教学,如果仅仅是根据历史书上面的东西照本宣科,就会显得索然无味,但是如果历史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策略,讲历史教学同历史故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听故事的形式去了解历史,同时可以将学生融入到历史故事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那样历史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历史故事数不胜数,读史能使人明智。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它与现实密不可分,能为现实服务。但许多人往往认为历史是无用之学,因此忽视历史的学习。如何让学生也改变这一观念呢?在课堂上注意做到史情结合,不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史情结合就是有意识地突出历史与国情现实相结合,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现实的问题,使学生确实地感受到历史的现实意义。在学习完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时,可以设置这么一个情境: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落后挨打的弱国一跃成为殖民大国,其中教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能否忽略学习的作用?你对教育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同学们重温了明治维新中教育的各项措施,一致肯定了学习的作用,对教育也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见解还难免稚拙,但回答时已经能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并联系实际,真正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
五、要善于借助现代教学手段
在讲授历史时,要学会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图片、实物、模型、影像等直观材料的来展示、解读历史知识。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又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要讲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放通商口岸的特点,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教材中《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两幅图片放在一起比较就可以清晰地得出历史结论: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从沿海扩展到长江中下游、直至西南内地。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论文:培养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论文:培养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摘要]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在高考中不占重要地位。因此,学生在该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不能和其他学科相比。这就造成该科的“学习无用论”,因而致使很多学生在该科的认知态度上表现为不求甚解,进而不感兴趣。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圆满完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兴趣 学生
统计调查表明,随着年龄的递增,不少学生可能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由小学阶段对信息技术课兴趣与热情的高涨转变为递减,到高中时,这种现象最为明显,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像电脑一样冷漠、消极,只是在机械地完成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这里面不能排除为实现高考重任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但也不能排除我们上课采用方法的不当。
针对这种不利的施教情况,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与个性,进而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进行学情分析:
1.客观原因。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而言,高中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的农村,不仅家里没有微机,即使学校配备的硬件资源完全到位,也会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和维修技术的滞后,导致微机出现问题后难以解决,最终全部瘫痪;或由于配备时间已经很长,软硬件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只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运行不了信息技术课程里所涉及到的软件而难以继续使用。
2.主观原因。首先,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并且缺乏信息技术教学良性发展的研究型教师;其次,还包括因缺编而不能开足课时,造成学生上课只是为了好玩、而缺乏按部就班传授知识的一般步骤,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完小学走完初中,加上城乡差别所导致学习上的不平衡。因此,就造成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断层和初中与高中信息技术的脱节,再兼不可撼动的高考终极目标,学生的潜意识里就没把信息技术当回事,不想学、不感兴趣各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中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将来的重要性,从而转变学习时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态度,继而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过的都精彩,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最值得留恋科目。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学生重新认识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理念:
1.利用有关高中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新闻激发兴趣
不管是高一新生,还是高二高三的老生,上课后及时通报当时社会上在信息技术领域涌现出的优秀高中生的新闻。例如,今年3月,一名16岁的高二学生参加了全国计算机初级职称专业考试,不仅过了关,而且还闯进了全国前50名。
2.向学生明确告知本科的重要性
(1)学科的发展性。包括cpu的摩尔定律在内的、一定时间内硬件的更新也促使软件的不断更新。本学科你已经具有的知识有些已经过时,现在要学的,将来也会过时,因此必须掌握现有的基本知识才能在将来学习不断更新的知识。
(2)学科的技术应用性。本学科技术性涵盖一定的理论知识,不管是维修还是使用,在未来我们就业后,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伴随我们一生。它的实用性在于:大至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小至我们的个人简历,身边无处不在的应用例子足以证明本学科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必学科目。
(3)学科的工具性。本学科可以在任何一个有网络覆盖的地方搜索到你只要想得出来的难题,解决你当时的困惑。在这个虚拟的知识世界里,你可以学到你感兴趣的任何知识,可以找到任何一个你当时不清楚的词汇。学科的工具性已大大超出我们见到的一般纸板类工具书。因此,从现在 起,你必须拥有一定的基础应用知识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认识到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
同时,把握全局教学观念,让学生有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消除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为学生未来奠基。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充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的:
(1)让学生认识硬件。将一台正在使用的教师机断电后,拔出键盘鼠标,侧盖打开,将里面的硬盘、内存、cpu、电源、主板等硬件一个个拆下,告诉学生:能给我们带来一个虚拟世界的东西竟然是由这几个很简单的东西构成,我们自己也会装机。
(2)每节有连续课时的第一节课或新授课,创设好情境。情境创设的好坏,有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欲望。好的情境创设是本节课成功的第一步。例如,我们要讲ppt时,告诉学生:有朋友委托我做一个名片,这节课请同学们帮我给他设计一下,要求„„如此这般,学生很愿意为之奋斗,顺利地完成后面的教学环节。
(3)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学活动初始阶段,教师就应该把教学要完成的任务明确无误的告诉学生,并且将大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使每一教学阶段小问题的解决都能包含在大的任务当中。用探索问题的方式来引领和维持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注重小组合作。在设计、完成分解后的小任务时,不应只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正确演示来跟进完成任务,还可以设计出一系列操作问题(即误操作)来让学生识别、理解、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和相互合作中保持学习的兴趣。
(4)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实践示范功能。我们利用自己的软硬件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进行教学,很好地解决教师的操作示范问题。这种新型的、直观的、可视化的教学模式,相当于手把手式的教学。在这种直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才能真正理解,动手操作起来的学生不再感到困惑,每节课下来都有小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学生今后学习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各种知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十分必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在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教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淡“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就学习最基本的汉字来讲,单单让学生知识这是什么字,怎样写,怎么读,笔画顺序是什么等等,这些就会陷入“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境地。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汉字是怎么产生的?”同学们肯定会立刻思考,学了这么长时间的汉字,到底是谁“造”的,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向学生们进行讲解,而且会韦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深层次、且能够引 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我们的课何愁教不好呢?
三、重视学生阅读练习,培养自主积极的兴趣
多年来,语文教育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固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总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对于语文教育的弊端,清华大学附中的一位特级教师曾一针见血地提出:我们的语文课正逐渐变成一门纯粹的技术课,语文教育正在异变为一项纯粹的技能培训和手艺磨练课。抽象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文山题海中跋涉,使阅读一直难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清楚阅读活动的核心是学生自主,培养其阅读的自主性。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答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作为教师,可以适时创设一种专题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识。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家长的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阅读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过程。阅读活动要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以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也讲求方法技巧,但更关注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四、讲究训练技巧,培养写作兴趣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当从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抓起,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
1.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强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 2 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2.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管是基础知识、写作还是阅读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以上三者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更应该从它们具体的关联上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不应是“深挖洞”,首先应是“广积粮”,“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学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第五篇: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但许多学生总是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了全面发展。从培养兴趣出发,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以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是当前语文教改的热点。要利用多种学习机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己归纳、总结知识规律的习惯。笔者就“语文课堂”“语文活动”“教学技能”“字词积累”“书写评语”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试图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作用,准确把握感情基调,挖掘情感因素,感染激励学生,诱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技能 字词积累 书写评语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是我们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毋庸置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所以,培养和发展学习兴趣是教育的重要机能,扼杀、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异是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一个模式:阅读——写作。读以老师代读为主,写作几乎是老师逼迫着学生写,或者学生干脆照抄示范作文,结果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语文能力得不到培养,语文素质得不到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仅是靠课堂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课内外齐下手,多动脑筋,跳出传统的框框。以下几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做法,供诸位同仁参考。
一、优化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改方兴未艾的今天,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就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做法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魏书生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为此,导语设计也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我认为,设计导语有以下几个方式:
1、背景提示导语。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一文时,就可以从课文的背景生活来提示自己今天要讲的内容,然后从中引出自己要讲的课文。可以是历史,也可以是从课文相关的主题环境导入。
2、设疑式导语。如《父亲》一文的导语就可以这样设计:父亲人皆有之,同学们了解的古今中外歌颂父亲的文章已为数不少,那么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父亲》这篇文章吧。
3、故事式导语。讲故事,增趣味。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二)、激发学习热情,培养道德情操,诱发高尚的审美情趣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热情是一种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蕴蓄着坚强的毅力。只有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才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起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昂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这里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要做好这一点,应注意三个方面:
(1)、以情激情。教师通过语言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把学生带入心驰神往的美的境界。
(2)、导之以法。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即坚持讲练结合,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课堂里要有幽默、有笑声、有沉思、有争论;要使学生热情洋溢,生动活泼。
(3)、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乐学好思。
2、培养学生道德情操。道德感是人的社会性高级情感的内涵。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道德 感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本中具体的古今中外的道德形象,例如屈原、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白求恩和奥斯特勒夫斯基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这些道德榜样,进行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教育,培养自重感、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和责任感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
3、诱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美感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语文学习中渗透着审美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所描绘的景物的赏析来品尝自然美,对教材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剖析来感受社会美,对文章的构思和谋篇布局、过渡照应以及遣词造句的分析来体品艺术美。
(三)、精心设计板书
语文课堂板书是一个语文教师基本技能和才情的展示。课堂上的板书如同人的面容一样,好的板书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使学生对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教学中其它环节的不足,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板书能借助视觉,作用与学生的大脑,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使复杂的教学内容明确化。如果不板书或者板书不规范、没有条理、杂乱无章,将会给学生一种混乱的感觉,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那么,如何设计好板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板书要着意考究其内容示现的次序和时间。示现太早,学生会觉得突兀;示现太晚,学生又会觉得画蛇添足。只有学生需要教师写的时候写出,板书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板书字数不要太多,一百字左右就行。
3、板书要简洁、规范、有条理。板书的简洁美,能高度地概括和浓缩课文的内容,便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规范板书的简洁美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1)、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潦草脱体的字和不写已经没有生命力的异体字。
(2)、板书字迹要做到清秀、工整、美观和大方。
总之,教师板书的结构美是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前提之一。教师板书的条理美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整体性。
二、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内化语文素养,激发语文兴趣 古人云:“读,读,读!书中自有千种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一个人书读多了,文化素养、品德涵养就会深厚,言谈举止就会得体,遣词造句就会很准确,写作时就会旁征博引,下笔千言。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多途径,多形式组织读书活动,开展名人名篇诵读比赛,开展古诗词背诵比赛,开展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比赛,早读前十分钟背诵古诗(包括课内古诗和课外古诗,尤其是多读课外古诗。)开展班级学生作文竞赛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加大了阅读量,使学生的背诵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使学生长期处在浓厚的语文氛围中,自身就会被渲染,语文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形成,语文兴趣就会越来越来浓厚。
三、提高教学技能,树立教师威信,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具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之外,还应具有过硬的教学技能。如果教师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准确,理趣盎然,课堂就会具有神使鬼差般的诱发力!学生就会很乐意听你讲课,因为听这样的教师讲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美的语言、工整飘逸的板书、大方得体的教学姿态,不仅能给人美的陶冶,而且会赋予枯燥无味的知识以充盈的活力和飞扬的神采!因为原来黑白相间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被教师神化了,变得生动了、形象了、具体了。普希金说过:“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好的教学语言,不但能起到传递知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把学生的心灵“点亮”的艺术魅力。学生只要能够被教师深厚的教学技能所折服,高尚的品德所陶冶,他就会热爱教师所教的学科,从而对语文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生字词,使其形象化、生动化,培养学生热爱语文
每学习一篇课文,都有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单一的学习生字词和识记生字词非常枯燥。为了使学生乐学、乐记和牢固掌握生字词,教师可以采取拓展生字词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子“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词:“青山”“高山”“大山”“黄山”“峨眉山”。学会了组词,然后鼓励学生造句:“我喜欢黄山。”“我家座落在峨眉山脚下。”学会了造句后,进一步鼓励学生写语段:“我喜欢家乡的峨眉山,尤其是山上的建筑物和植物,每逢周末,我们全家几乎都要去山上游玩,渡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为此,不但使课堂气氛变得生机盎然,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学会了组词、造句和写语段。也就是说给枯燥无味的生字词加进了五香作料。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也就自然爱了语文。
五、写好作文评语,提高写作能力,激发语文学习激情
学生作文不但是其写作能力的体现,而且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根据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层次理论,教师应站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针对学生的心理,教师要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心和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写作,从而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根据叶老的指点,在作文评语中必须坚持运用爱的效应。
那么,如何在作文评语中运用爱的效应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热情的赞扬
矛盾小学时代的两本作文中留下了老师这样的评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做此语,莫为无人也。”这些积极鼓励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矛盾以极大的启示和鼓励,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
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者相比之下有进步,都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以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从你的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巴金!”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二)、情感的抚慰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这是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很好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育人的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通过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例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流露出父母离异后所带来的极度伤感,而习作又文从字顺,情感真切。评语可以这样写:你感情上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你写出了这样一篇感动的佳作,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高兴,只要把握着今天,你的未来一定会是美好而幸福的。
(三)、感情的延续
所谓感情的延续,即是指孩子的情感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流向老师的心里。老师又把这份真诚和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孩子情感的小溪中,让他永远的流淌。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和理论说教,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和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学生觉得自己高兴的时候,老师在为我们鼓掌;自己伤心的时候,老师在为我们流泪。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学生既富于情感又不成熟,作文评语理应影响学生做人的尺度,引导其遵循正确的做人原则。总之,作文中老师的评语如能达到文字相通,情感相融,学生就不会讨厌作文了,反而能把作文当成朋友,就会情愿走进这个有芳草、绿叶和溪水的清凉世界。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真正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但要强化课堂教学,而且还要加强课外活动和作文训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而且还要用心育人,耐心引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资料】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思考》.《贵州教育科研》.陈琳.2009年第一期. [2]《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贵州教育科研》.姚南.2009.第一期. [3]《怎样为学生的作文写作评语》.《贵州教育科研》.王礼先.2009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