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超全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标志:是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是1913年-1914年
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
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卢梭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1 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3 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育个别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鉴于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一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对象: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性质: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性性的综合科学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2.幼儿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构建
一个理论基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是桑代克提出“联结说” 两条主线:幼儿学习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两点附记:幼儿教师心理与家庭教育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测试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研究这个局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 1 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变化
1.研究课题的多元化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3.研究程序的规范化4.研究内容的本土化 学习的概念
学习的含义: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里变化过程。例如一个婴儿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触摸发热的火炉,但当他获得烫手的经验后就不会再主动触摸发热的火炉,甚至会从中概括出凡是发热的物体都不能贸然乱摸的行为倾向变化。狭义的学习主要指人的学习,他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易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底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是学习的自觉性、意识性
学生学习的定义;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1、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2、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作准备的 学习的过程
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理论:
1.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学习过程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 2.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
活动“环状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1、内导作用
2、同对象环节实际接触的效应过程
3、借助与返回练习修正和充实起初传入的映像
学习“环状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1、定向环节
2、行动环节
3、反馈环节 维特罗克的学生学习过程生成模式四个方面: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学习过程的解释:是学习者从外部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地构建并生成意义的过程
我国古代学习过程结构模式并将其与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进行比较
构成模式的两条主线:一条围绕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学、思、习、行在内的生理条件对知性统一过程发生的作用;另一条是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执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六个阶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由行到知是一个学习反馈过程,它表明,学习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过程,这正是知行统一观的科学反映
比较:
1、我国古代的学习结构模式把学习过程视为一项极其复杂有完整的活动过 2 程,并建立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
2、这一学习过程结构模式是从中国古代优秀学习心理思想中提炼出来的成果,很多内容都经过历史的检验。它与西方学者用动物实验总结的学习理论相比,更能反映人类学习的规律
3、此模式结构严谨,描述精确4.此模式的各个阶段所占位置与排序是相对稳定的 学习的类型
加涅根据学习活动复杂性程度进行的学习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八类
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结果所提出的学习过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
卢布姆学习分类的内容:认知学习、情感学习、技能学习三大领域 认知学习的六种不同的水平: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奥苏伯尔知识分类的两个维度: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的关系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相对,其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伯尔三类意义学习的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彼得罗夫斯基的层次学习分类:
1、反射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
2、认知学习—概念学习、思维学习和技能学习
我国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分类:依据学习内容和结果可分为 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你认为哪种学习的分类最接近于幼儿的学习?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比较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修正了人们以往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划等号的错误认识。他的分类也反映了课堂学习过程的意义性、间接性、接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最接近幼儿的学习的 奥苏伯尔的知识学习分类是什么?试加以评价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把学习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比较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修正了人们以往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划等号的错误认识。他的分类也反映了课堂学习过程的意义性、间接性、接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值得注意和深入研究的一种学习分类 学习与发展
学习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得已有水平
2.学习对个体发展得促进作用:学习使个体发展的可能变成现实,从而促进个体心的发展
学习准备:所谓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关键期: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同动物一样,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将会很少甚至没有
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结合教学与发展的三维模型谈谈你对发展性教学的看法 通过三维模型我们既能看出教学与反战的关系同时又能看出教学与成熟的关系以及怎样才是最佳发展的教学。a—A.b—B分别反映了单独依靠教学的发展变化和单独依靠成熟的发展变化,而c—C则反映的是在某一成熟水平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所获得的发展变化。由此可见,不依靠成熟的教学不是好教学,它尽管也会导致一定的发展,但其变化幅度是很小的。只有在一定的成熟水平时施加的教学才会带来最大的发展。总之,教学并不能为所欲为地决定个体的身心发展,只有以一定的学习准备为前提,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新的可能所进行的教学和学习,才能促进个体发展,才能为个体不断构建出更成熟的心理结构。因此,只有把握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解了教学与发展的三维模型,才能真正实施发展性教学 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理论: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描述和解释学习过程、性质和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1898年桑代克提出“联结说”称之为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桑代克--“联结说、华生—学习习惯说、赫尔—系统行为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苛勒—顿悟说、托尔曼—认知-期待说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1、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学习过程,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2、学习实验均是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
3、其解释的都是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尚不能恰当地说明学生间经验的学习
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条件作用学习论、认知学习论、折中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试误说:桑代克让饿猫在迷笼中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间的预备定势,而不是指学习者的知识或成熟准备 练习律: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练习律有两种形式:使用律;失用律
效果律:指凡是导致满意行为反应后果会使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加强,凡是带来令人烦恼的行为后果会削弱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思里把他的学习律建立在刺激—反应联结的邻近上,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机制是暂时的联系,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被称为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认识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 :由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苛勒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某种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知觉,观察和理解其内在联系或一定的关系,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总结和概括出一般的原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人类的三种表象的模式:动作性、映像性、象征性 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是学习者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包括: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奥苏伯尔认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 位置学习实验:是托尼曼用来验证认知—期待说的实验,实验说明大白鼠在走迷津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对目标位置的期待优于学习向右转弯的动作反应.即动物学会的不是一连串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动作联结,而是形成了对目标位置的认知性期待,或者说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一目标位置的认知图形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 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者来说 是新的行为)及其行为的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表征,并引导学习者作出 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怎样才能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学习:在观察的过程中一方面观察者要抽象出榜样行为 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行为恰当地运用于其他情景中去。另一方面大多数榜样 行为是各种榜样特征的组合,它不同于原先任何一种个别的榜样行为,因此榜 样的行为越多样观察者就越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反应
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 为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 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 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到的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的行为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榜样行为的表现,就是说,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受到替代强化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总和,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只有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人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
1、在对学习过程的本质上,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的总和。而是个人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在学习的起义和动机上,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
3、在 5 学习内容上,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
在实际教学中,你认为哪种理论有利于指导你的教学或学习?为什么?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有利于指导我的教学
他对学习过程本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作了系统的论述。他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重视对学社人格的尊重和爱护,突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与当前教育改革的思潮在总体上是一致的,而且对当前提倡为创造性而教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谈谈你对“同是热量,即可使奶油融化,也可使鸡蛋变硬”这句西方谚语的理解
对“同是热量,即可使奶油融化,也可使鸡蛋变硬” 西方的这句谚语的理解,教师要特别考虑到学生的个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以每个学生动机中的优点你补齐缺点
2、帮助每个学生确定个人的具体学习目标
3、教学中要用足够的变式何不同进度,是每个学生有机会成功
针对学生本人对其学业成败进行归因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学习不是知识 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意义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 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理论倾向,他们都认为 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 意义的只是过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 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 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学习者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
1、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幼儿学习的发展与种类
婴儿学习的发展三个层次:
1、习惯化
2、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3、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的学习
幼儿学习: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
幼儿学习幼儿学习的发展:1.学习方式由单纯联合学习或机械学习向中介性的联合学习发展2.学习过程由刺激联想向刺激—中介—反应这样的中介性学习发展的过程 按学习内容划分为:既能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按学习方式划分为:发展学习与接受学习、言语学习与操作学习和关系中的学习关系中的学习:同伴游戏中的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冲突中的学习
关系中的学习:在生活中儿童个体经常与他人有某些联系如同伴游戏、交流、合作、冲突等,这些联系或关系本身就代表着儿童的一种学习。这种学习对于儿童个体来 6 说是向他人学习,对于儿童之间来说则意味着互相学习或共同学习,我们统称为关系中学习
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及特点 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操作学习
操作与学习的关系: 操作中有学习、学习中有操作、操作和学习是二种相对独立的 活动、操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操作学习的特点:在学习方式上,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操作学习的类型(根据学习的主要目的与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划分)
(学习目的)
1、探究性操作学习
2、形成性操作学习
3、强化性操作学习
4、模仿性操作学习
5、创造性操作学习
(互动关系)
1、示范性操作学习
2、指导性操作学习
3、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
4、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
操作学习的指导:
1、操作学习与言语学习的统一
2、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3、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4、操作材料的量与质的统一 幼儿学习的特点:1.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2.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 验和主动参与3.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4.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于促进 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3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发展具有的特征
1、自我中心
2、只能片面看事物
3、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力
5、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
6、能做出延迟模仿
7、能进行象征游戏
布鲁纳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即通过动作或行动、肖像或映像,以及各种符号来认识事物
三种表征:
1、动作表征
2、肖像表征
3、符号表征
肖像表征: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
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的关系:同一个学习内容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效果是不同的。学习着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当前学习的效果。为了学习构造和掌握一种逻辑的结构,主体必须首先学习一种更加基本的逻辑结构,然后加以分化并使之完成。换句话说,学习不过是认知发展的一个方面,而而这一方面是有经验促进和加速的。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认知发展水平制约着学习。认知发展使幼儿学习的基础。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动机发展与幼儿学习
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 动机类型: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促进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成功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另一方面是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这些都可以大大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如求知、自尊、获得他人赞扬等,并促使人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已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当作一种新的、迫切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 7 可以说,动机并非绝对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他与学习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互为因果关系
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
1、外部动机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逐渐发展
2、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
1、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2、奖励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3、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4、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迁移与幼儿学习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学习迁移分类: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或定势
1、原有的认知结构:原来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可辩性、可利用性与稳定性影响到新的学习
2、相似性:主要是由学习任务之间含有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较大迁移的发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同一现象,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整合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重组
知识系统化:是指在向学前儿童传授关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知识时,引导儿童理解知识的简单练习和规律性,这种知识体系应当是最基础的,是在感性的实物活动过程中认识某种现象的各种联系,它不同于学校儿童的知识体系
为迁移而教:
1、教给幼儿基本的原理、概念,鼓励幼儿概括活动经验
2、使幼儿在问题情境中找到学习情境和真实生活问题中的共同要素 游戏心理概述
游戏的心理结构:认知和情感 表达方式:语言和动作 游戏行为的心理特征:
1.游戏的认知特性——心理主动性维度
(1)自我导向(2)心理主动性(3)灵活性 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
(1)内在动机(2)内部控制能力(3)假装
自我导向:指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
内在动机:产生于本人或活动本地很参与活动的动机或内驱力,其报偿产生于所从事的活动本身
假装:游戏中想象和现实是并存的。是儿童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
游戏所共有的基本心理过程:
1、想象
2、动机或需要
3、情绪体验
4、自我调控
5、语言与动作
游戏的基本特征:
1.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
1、活动动机的内源性
2、活动目的的隐蔽性
3、活动过程的松散性
4、活动内容的虚 8 构性
5、活动规则的变通性
6、活动主体的积极性
2.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
1、认知行为
2、交往行为
3、宣泄行为 3.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游戏表现形式:
1、认知行为
2、交往行为
3、宣泄行为 儿童游戏动机
游戏动机理论并对其加以比较分析
游戏的动机理论
1、能量过剩还是能量缺失
2、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
3、情感张力的自我疏导还是认知发展中能量失衡
4、寻求刺激还是支配环境。于是,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解释游戏行为的动机之关键
剩余精力说:动物和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的能量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能量必须寻找方法或途径去消耗它,而游戏是释放剩余能量的最佳方式之一
松弛性:游戏是一种松弛的娱乐活动,个体在游戏中放松、时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和恢复
生活预备说:儿童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生长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内驱力,是一种生长模式,而非单纯的本能联系 需要、动机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所激发和推动的,而动机的形成又是在一定外在诱因作用下由需要转化而来的;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具有方向性,而目标的达成一方面直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反馈,降低诱因的激发作用,进而降低动机水平。于是,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解释游戏行为的动机之关键
儿童游戏动机系统: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所激发和推动的,而动机的形成又是在一定外在诱因作用下由需要转化而来的;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具有方向性,而目标的达成一方面直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反馈,降低诱因的激发作用,进而降低动机水平。于是,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解释游戏行为的动机之关键
儿童的需要分为: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责任感的需要
游戏动机分为:活动性动机、探究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亲合性动机
儿童的四种基本感情需要:
1、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
2、对新体验的需要
3、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
4、对责任感的需要
幼儿需要的三个层次:自身活动的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的需要;社会性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游戏动机的分类:活动性动机、探究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亲合性动机
儿童游戏的发展
游戏理论和模式的两个基本相同点:
1、儿童游戏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连续过程
2、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是同步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游戏发展的理论模式图:
1、探索性活动
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
3、假装/象征性游戏
4、规则游戏
5、结构游戏
6、象征性规则游戏
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时 9 出现。
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型。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有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各类游戏的发展历程。
1.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时出现。
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开始于4—6各月,是延续至婴儿期的最初游戏形式。3.假装/象征性游戏:在将近1岁时出现,于幼儿期明显地达到高峰。
4.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形。
5.结构游戏:当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开始衰退、象征性游戏开始减少时,综合了操作性和象征性因素的结构游戏逐渐成为主要的游戏形式。
6.象征性规则游戏:盛行于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期,基本的规则结构相对稳定,而象征的内容可因年龄、性别或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儿童游戏发展的年龄特征:游戏发展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婴儿游戏(0岁--3岁):是游戏的最初形式。在游戏中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游戏的整体水平仍较低。在表现形式上,婴儿游戏以及物游戏为主要特征
幼儿游戏(3岁—
6、7岁):在游戏中幼儿想象力丰富,动作、言语也获得突破性发展。象征性游戏继续发展,并出现游戏高峰,而且开始出现合作成分,幼儿也开始共同协商,共制计划
童年游戏(6、7岁—
12、13岁):游戏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复杂。许多游戏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习活动相关
结合实际论述幼儿游戏的发展特征
在这一时期,由于有而无任何责任和义务,游戏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象征性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例如幼儿凭借自己的想象把自己装扮成医生、病人、司机、消防员等角色,有了角色便相继产生了相关的角色关系,随着游戏的进展儿童开始合作。在游戏中幼儿想象力丰富,动作、言语获得突破性发展。象征性游戏继续发展,并出现游戏高峰,而且开始出现合作成分,幼儿也开始共同协商,共制计划,幼儿对集体游戏更感兴趣。幼儿学习类型与指导
我国游戏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依据。
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把游戏分为两类:
1、创造性游戏—规则是内隐的,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制约是隐蔽式的,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度较大,自由创造的余地也很大
2、规则性游戏—规则是外显的,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制约是公开式的,儿童必须按照游戏规则开展游戏活动,自由度小,自由创造的余地也很小 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两类游戏又分别分为三种:
1、角色游戏—侧重于角色扮演及其情节的社会性 结构游戏—侧重于认知过程的操作或建构 表演游戏—侧重于形象塑造及戏剧性表演方式
2、体育游戏—侧重于运动机能及其运动中的练习功能 智力游戏—偏重于知识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音乐游戏—集中于音乐素质及技巧的培养
游戏分类依据的两个维度: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把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两类;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两类游戏又分别分为三种: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两大类六种游戏类型之间的逻辑联系:
1、各种游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只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游戏类型,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
2、这些游戏类型中,角色游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渗透到任何一种游戏之中,构成一种复合游戏
3、智力游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几乎任何一种游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包括了智力因素或成分
游戏准备: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经验准备
指导策略: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指导游戏法、“真实发言人”
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伴有在内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予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真实发言人:是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有哪些,并对其加以比较
我国幼儿园通常采用的游戏分类方法为“两类六种”模式,游戏类型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儿童的游戏指导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包括两方面的任务:准备工作和接入游戏。游戏准备和游戏指导(介入)均以观察为前提。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游戏的指导方式有四种:
1、平行游戏法
2、合作游戏法
3、指导游戏法
4、“真是发言人”。其中平行游戏法和合作游戏法是一种间接指导策略,而指导游戏法和真是发言人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在具体的游戏指导过程中,应当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策略
技能与技能学习技能的定义:(狭义)指技能的初级阶段获初级水平。(广义)指技能的高级阶段或高级水平
技能的种类:
1、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2、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1、活动对象不同。动作技能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智力技能的对象观念性,个体所操纵的是头脑内部的心理表征与符号,是通过主观映像的加工来完成的2、活动要求不同。动作技能的动作执行是通过肌肉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而智力技能的动作执行具有内潜性,由于是对观念性的对象进行心理操作,所以实在头脑内部进行,依靠内部言语来完成3、活动结构不同。动作技能中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而智力技能动作结构具有减缩性,由于智力活动主要依赖于内部言语进行,内部言语具有简化、合并等特点,所以智力活动也具有相应的减缩性
联系: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是它的经常体现者。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完成复杂的活动任务时既需要运动技能也需要智力技能,两者缺一不可
技能学习:通过练习去逐步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 技能学习的两大特点:
(1)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到过程(2)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动作技能?动作、运动与操作有什么区别?
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是有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运动:是人体的一种运动机能,表现为机体一系列的骨骼肌运动,是大肌肉群的运动,而且经常要涉及整个身体,是一种随意运动
操作:是人操纵着一定的器具的运动,多表现为腕关节和手指运动,是精细的动作技能,需要很大程度的精确性
动作:是指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的和有目的的运动系统。
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1、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
2、施米特的图示理论 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两个主要观点: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 比较动作技能学习的两种理论(闭合回路理论与图示理论)
相似性:二者都强调感觉反馈信息的重要性;都提出了各自的运动程序;强调记忆结构在运动的发展与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也强调外界反馈信息的作用;并认为通过一定量的适当的练习,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外界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二者都确立了监测和矫正运动的手段,要么在运动执行过程中,要么在另一动作反应作出之前
区别:闭合回路理论强调每一动作反应都表征于记忆中,而图示理论主张,每个动作仅在记忆中储存有限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有关动作的某些信息被抽取并 12 作为图示的一部分表征于记忆中。闭合回路理论不能够解释动作新任务的情况,而图示理论却可以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动作的定向
2、动作的模仿
3、动作的整合4、动作的熟练 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
1、双手操作技能的发展
2、躯体运动的发展 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1、知识经验
2、讲解与示范
3、练习
技能与知识的关系:技能和知识有区别、知识是技能的前提、技能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动作的定向:包括两方面一是动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二是活动的方式 动作的模仿:动作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动作要素间不协调,互互相干扰,相互衔接不连贯,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并且有多余动作产生;动作控制方面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用较长的时间、花费较大的体力与精力来从事某项活动,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动作的整合: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都有所降低;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的相互干扰减少;知觉范围扩大,发现错误的能力增强,注意力集中于动作的改进与完善;效能有所提高,疲劳感、紧张感降低
动作的熟练:动作对各种变化的条件表现出高度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各动作之间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疲劳感、紧张感降至最低,可以有效地同时从事两种或多种活动
动作培养三种理论:运动教育(英、美)、分阶段训练和动作教育(蒙台梭利)运动教育的含义: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运动教育与传统运动技能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
1、重点放在一种具体的联系上或分析一种技能的组成部分上
2、要求立刻作出反应
3、要求反应一致
4、重点放在教师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正确方法”的示范者
运动教育:
1、重点放在运动思想(主题)或概念上;格式塔
2、问题解决,实验,幼儿要求有时间来进行思考
3、在反应的多样性方面,有个体的差异
4、重点放在幼儿的发现和学习上,教师对
种类和特性等方面进行讲解示范。
动作技能的训练:
1、动作定向的训练
2、动作模仿的训练
3、动作整合的训练
4、动作熟练的训练
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目的:
直接目的:
1、增进幼儿对身体概念的了解
2、训练感官系统,如视觉、听觉、嗅 觉及味觉的灵敏协调
3、训练大、小肌肉动作的协调
4、训练手、脚与眼睛的协调
5、促进神经、骨骼、肌肉和全身性运动的协调与相互间的配合6、培养“感觉—动作”组合功能的完美协调
间接目的:
1、培养幼儿的专心、独立、守秩序等人格发展
2、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全
3、培养幼儿写字、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4、学习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及日常生活所需的礼节
5、启发及增进儿童智能教育的发展 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方法:
动作教育:又称日常生活教育或肌肉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分为身体概念和准备动作)、大肌肉动作(分为全身动作和团体动作)和小肌肉动作(分为准备工作和日常生活活动)
感官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五大感官系统。还训练各感官与动作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以培养幼儿正常的、健全的生理及心理,并启发幼儿照顾自己、关心环境 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
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并与冯忠良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加以比较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形成要经历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语言阶段。外部事件动作向内部动作映像的转化通过一系列阶段来实现
冯忠良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将智力技能形成五个阶段合并成三个基本阶段,即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这两种理论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后者概括性更高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智力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即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也就是使主题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智力技能的培养途径:
1、原型模拟
2、分阶段练习
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包括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
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一种可逆的动作,具有守恒性和系统性 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内化作用:在内化过程中,表征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的认识过程脱离眼前事物的束缚。使儿童能够解决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产生越来越深刻的情感,以及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行动
2.过渡作用: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既与感知直接联系,又为思维准备了条件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谈谈智力技能培养方法
皮亚杰从儿童的智慧发展入手,指出儿童的智慧来自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智力技能的形成是儿童动作不断内化的发展的结果。运算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也是一种智力技能,是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在皮亚杰看来,表现性思维的出现(表征)标志着幼儿智力技能的形成,因此,幼儿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幼儿表征的发展过程,幼儿智力技能的培养就是表征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时期,模仿和象征性游戏是表征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表征的起源。因而,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积极组织、引导幼儿模仿和开展象征性游戏活动,让幼儿在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主动的、愉快的活动中,促进自身象征性功能的充分发展,从而促进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概念及其种类
概念四个方面: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与概念定义
概念定义: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概念结构:
1、特征说(概念有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有机结合而成)原型说(概念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示)
概念的种类: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2.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3.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 概念与语言的关系:概念与语言不可分离。没有语言就不可能形成概念,同理,没有概念也不需要作为标志工具的语言。概念与语言都是社会现象,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一开始就作为概念的外壳出现;儿童语言水平越高,他的概念内容也越丰富,深刻和系统化,抽象概括水平越来越高 幼儿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
1、联结理论(概念学习过程即概念特征的重叠过程)
2、假设理论(概念学习过程包括知觉识别、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概括四个阶段)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
概念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过程,而是将业已存在的概念纳入自己的经验系统中,进而按自己的方式改造这个概念。关于概念的学习过程,早期的联结理论认为,概念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某一类刺激中抽象出一般的因素,并对该因素发生共同的反应;现代假设理论研究表明,概念学习经历了知觉识别、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概括四阶段
幼儿概念学习的基本方式
幼儿概念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概念同化:派生下为学习、相关下为学习
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1、概念学习的操作化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
儿童错误概念的成因:
1、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
2、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3、受经验局限
4、学法时便能力,容易受骗
5、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
6、活跃的想像
7、语言理解错误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纠正幼儿错误概念
幼儿概念学习中常出现的两种错误:一是不合理地缩小了概念,即概念的内涵不仅包含事物的本质特性也包含非本质特性。如有的幼儿认为昆虫不属于动物,因因为他们认为动物应有大的躯体,而昆虫躯体小,所以它不包括到“动物”的概念内涵中。二是不合理地扩大概念,即概念的内涵中包含的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其他特征。例如有的儿童没有将鸟的本质(羽毛等)包括在“鸟”的概念的内涵中,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因而把蝙蝠、蝴蝶都看成是鸟
消除上面两种错误概念的方法:一是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性的变式。二是多提供具体本质特征的变式
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例证法、变式法
概念学习: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并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类事物以语词来加以概括
守恒法:是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而演变过来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某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
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根据幼儿概念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说明幼儿概念学习指导的一般方法
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一方面要注意纠正幼儿错误概念,另一方面要在了解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指导方法。了解概念学习水平的常用方法包括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和守恒法。这些方法同样可以由于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就幼儿概念形成而言,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主要包括一例证法:多给他们提供具有不同典型性的实例,同时引导他们总结概括其中的共同特征。二变式法: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只管材料或实力不断变换呈现 社会性与社会性学习
社会性的含义:是个人所具有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不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符合社会条件的特性
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个体社会化的两方面: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
个体内化实现方式: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自我强化和社会合作
J.克劳森关于儿童期社会化的七项任务:1.接受哺乳2.克制生物性冲动,知道怎样做才能被他人接受和使别人满意3.学习认知客体和暗示,学习语言、走路,穿越障碍、穿衣、自己吃饭等本领4.认识周围的社会,学习适应社会5.形成是非感,确立目标和选择标准,并愿意为了共同利益而付出劳动6.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选择地对他人的期待做出反应7.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树立衡量自己表现的标准 个性形成的四个阶段:
1、模仿与服从
2、感受暗示
3、认同
4、内化 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心理机制
个体社会化的完成既要有社会教化又要个体内化,两者相辅相成。社会教化的方式主要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媒体。个体内化大致通过五种方式实现: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自我强化与社会合作
幼儿社会性学习:是指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 艾里克森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历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
2、自我对羞怯、疑虑
3、主动性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
7、生殖对停滞
8、自我整合对绝望。他认为,个体社会化是一个连续而且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每一阶段都要完成一个特定的受文化制约的社会化任务,如果个体在各个阶段的冲突中能保持向积极方面发展,就能完成社会化任务,逐渐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为为后一阶段制造麻 16 烦,出现病态或不健全人格
幼儿社会学习的两个主要任务:发展主动性与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 幼儿社会性教育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
1、机性和无意性
2、长期性和反复性
3、实践性
幼儿社会学习的指导方法:
1、观察学习法
2、强化评价法
3、体验思考法
4、语言传递法
5、角色扮演法
6、移情训练
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之人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移情:是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景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角色扮演:个体通过社会角色,在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社会规范,形成自我概念,达到自我定向
试述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
1、综合渗透性原则
2、生活随时性原则
3、实践参与性原则
4、适宜发展性原则
5、时代性原则 幼儿品德心理
简述杜威、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过程
道德认知理论是杜威作先导,皮亚杰建立理论体系,而后由柯尔伯格进一步发展的 杜威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有三个水平:前道德或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自律水平皮亚杰讲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无律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
柯尔伯格将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一是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1(以惩罚与服 从为定向)和阶段2(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二是习俗水平,包括阶段3(以人际关系的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和阶段4(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三 是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和阶段6(已普遍的伦理 的原则为定向)
幼儿道德认识的特点:
1、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水平较低,他们不仅道德知识不多,同时道德认识也很肤浅,概括力差
2、幼儿道德是非观念处于不稳定状态,缺乏道德认识的一致性
3、幼儿道德评价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的质料(内容)发展、道德情感发展的三阶段)情感的质料发展:
1、依恋及其发展
2、移情及其发展3羞耻感与罪错感及其发展 情感的形式发展:
1、原伦理状态道德情感时期(0岁-1.5或2岁)
2、前道德情感阶段(1.5或2岁-3岁或4岁)
3、道德情感的他律性(尊奉)阶段(4岁-
6、7岁)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
1、前道德时期或适应性社会行为发展期(出生到一岁半以前)
2、萌芽性道德行为发展期(一岁半到三岁)
3、情境性道德行为发展期(三到四岁)
4、服从性道德行为发展期(五到七岁)
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针对幼儿道德的特点开展幼儿的品德心理教育?
道德品质又称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面貌,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它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因素。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水平较低,到的知识不多,故要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教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幼儿道德评价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教师对幼儿行为应及时提出要求并进行评价,从而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互为促进。幼儿的道德情感具有不稳定性。他们的道德情感还是较肤浅的、不稳定的、易易受感染和暗示。因而,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应加强道德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调节。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他大致经历了四个 17 阶段的发展。幼儿道德行为常有言行脱节、易反复的特点。教师要从幼儿道德行为的训练、儿童良好行为动机的培养、幼儿言行一致的品质的培养这三方面着手进行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 创造性的概念
创造性的含义: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体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创造性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应从创造结果的水平高低来看:当创造性与知识二者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时,这时创造结果的水平最低。当创造性与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关系时,这时创造结果的水平属于中等。当创造性与知识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时,这时创造结果的水平最高
创造性与智力之间的关系:是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即:高创造性者必中上的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高创造力;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
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性过程“四阶段论”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邓克提出的三水平创造模式:一般范围、功能解决、特殊解决
王国维先生的创造性过程的“三境界说”:“悬想”阶段、“苦索”阶段、“顿悟”阶段
问题解决对过程与创造性
问题解决过程的每个阶段包含的创造性成分 1.发现问题阶段中的创造性—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分析问题阶段中的创造性—明确问题的能力
3.提出假设阶段中的创造性—包括了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4、检验假设阶段中的创造性—监控能力 幼儿创造性与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的五个层次:表现性创造、技术性创造、发明性创造、首创性创造、杰出性创造
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1、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认知风格上
2、环境与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与幼儿创造性发展、学校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发展
创造性学习:是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1、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之中
2、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
3、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受情绪影响大 幼儿创造性的测量
幼儿创造性测量的目的:服务与创造性学习的指导、服务于创造性潜能的开发 幼儿创造性测量的原则:一般原则是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特殊原则是经验积 累和科学测量相结合的原则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创造性测量的方法:
1、主观评定法2、1977年托拉斯创造性倾向的行为指征检查表
3、作品分析法
4、测验法
主观评定性:是指由有关专家或专门的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幼儿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来揭示其创造
性水平的方法
比较主观评定法和作品分析法的异同:
1.作品分析法和主观评定法同属于分析与评定的范畴,谈两者有根本区别 2.前者是深入分析的评定,后者是一种概括、笼统的评定 3.前者的对象仅限于“作品”,后者的对象包括受测者的各个方面 4.前者只需一人即可完成,后者必须有多人来完成
5.前者有客观的评分系统为依据,后者的评定标准则是主观的
托兰斯创造性测验能测量:可对言语、图画、听觉形象、语词、图形、行为和动作的创造性思维测验 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指导:改善教育活动环境(幼儿园的环境特征和教师的态度)、改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创造性游戏)
从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方法包括:向幼儿传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技巧、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与提问的方法
类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
自我表现材料自我表现材料: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能充分发展各个幼儿创造性反应能力的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蹈等媒体。
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意外在训练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结合教育和学习的实际经验谈谈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幼儿创造性教育的途径:自我表现材料和创造性思维训练
1.自我表现材料:是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幼儿在活动中自发培养的方法。教师在给幼儿提供自我表现材料让他们进行操作时,不要给他们提供模仿的范例;需要重视的是其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使用材料;对幼儿的操作活动给予积极的评价;用给不愿参加活动的幼儿不参与的权利;最为重要的是使这些材料能自由取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充分地探索材料
2.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意外在训练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采用创造性教学形式;另一方面根据张福奎、吴森逸编制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材料》结合本园的特点适当加以修改,编制成摆脱习惯性思维缺点、愿望列举、想象、联想和故事等五种成套的训练题,每天给幼儿布置一个项目并加以训练。从而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抓住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幼儿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活动的含义:广义上相当于“幼儿园课程”即幼儿园全部教育工作的总和;狭义上则可以认为是一定时间或特定场所内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1、自然领域:自然环境、科学现象、数量、形态
2、社会领域: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行为规范、民族文化
3、语言领域:语言、儿童文学作品
4、健康领域:健康生活指导、体育活动指导
5、艺术领域:音乐、美术、文学等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1.生活教育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2.自由游戏、活动区游戏和集体游戏
生活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活动,从入园到离园期间内,除游戏、教学以外的一切活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之间教育学的双边活动 游戏活动:包括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和教师的游戏教育活动
自由游戏:是幼儿个人的自由活动,其特点是计划自定、材料自选、游戏方式方法自定、伙伴自选,学习的性质是发现学习
任务定向的活动区游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幼儿小组活动
全班集体游戏:通常是教师利用规则游戏的形式编制的教学活动,其学习的性质是接受学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观
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达成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课程决策论的教育活动设计:是对课程的基本要素即目标、内容、教材、学习活动、媒介、时间、空间和环境、教学策略、评价等按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编制和处理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系统观: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思维的方式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思想观点
戴维斯的学习系统活动设计思想三个基本原理:
1、在形成教育活动设计决定前应具体明确教育活动系统的目标和资源
2、教育活动的系统设计过程应保证逐渐修正完善
3、教育活动设计过程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综合课程取向——主题教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模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指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基本领域。主要有:
1、哲学基础
2、心理学基础
3、社会学基础 教育活动设计程序的五种观念:
1、媒体观
2、胚胞期系统观
3、狭义系统观
4、标准系统观
5、系统设计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四种模式:
1、递进式
2、放射式
3、立体式
4、网络式 递进式:是将一个内容分成若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活动设计模式 放射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
立体式:是指将一个主要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
网络式:是指将深化式、放射式和立体式结合起来形成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指导的显义和隐义:一种是指令性的,即“指示教导”之意;一种是指向性的,即“指点引导”之意
皮特斯根据知识分类思想所提出的教育指导模式
1、呈现模式:主要涉及呈现信息和操练技能等知识的教育活动指导。分为认知、联系或整合、自动化三个阶段
2、行为模式:强调模仿学习和遵循示范
3、探究模式:强调创设让儿童自由探索和实验的学习环境
发现学习的指导类型:
1、在一端是系统的教师指导
2、在中间是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制导
3、在另一端则是幼儿的自我指导 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结构
学习内部过程:期望、接受、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语义编码、长时记忆、检索提取、行为表现、反馈
教学事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之相对应并对学习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
非指导性教学策略:教师主要对幼儿实施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这样就能指导幼儿认识自我
系统的教师指导:是一种步步推进的指导方法,它从遇到问题始,到解决问题止,整个发现过程都予以必要的指导 个性化教育:是指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展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威格拉塞个性化教学的五种类型中哪一种最适合于幼儿园的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育:是指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展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五种类型:
1、限定选择支的方法
2、发展初始能力的方法
3、适合不同学习类型的方法
4、适合于初始能力的发展和不同学习模式的方法
5、承认多种成就的方法 上述五种类型适合于不同的指导目标,也因指导目标的不同而过程的复杂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起点和终点。同样,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个别化教学指导的五种类型并非完全独立、相互排斥的,往往是相互结合 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景。
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
1、互动性原则
2、效用性原则
3、特异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
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要素:
1、教育活动的空间
2、教育活动的时间
3、教育活动的内容
4、教育活动的材料
5、教育活动形式与气氛
对象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1、认知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2、行为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3、能力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中的作用:
1、建构教育活动情境
2、监控教育活动情境
3、调解教育活动情境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及其类型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含义:是把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产生(或将要产生)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或变化的可能),对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特点: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其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和同伴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生活化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技术多样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分类:
1、诊断性评价:也称配置性评价或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育活动开始前进行,摸清幼儿底细,以便更好地安排活动
2、形成性评价:也称诊断进步评价或进展评价,它是在教育活动进行中实施的。一般是教师通过按教育目标编制的或选用的形成性测量来进行,也可由幼儿按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进行自我评价或幼儿间的互评
3、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一般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进行,常在一个单元活动或某一主题活动结束时举行
幼儿发展性评价:
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个人内评价
相对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统一团体的平均成绩获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称常模参照评价
绝对评价:是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的现状与既定的教育活动目标所作的比较 个人内评价:是比较同一个体在同一教育活动中会不同教育活动间的成绩或能力差异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的含义: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景
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的种类:显性和隐性的教育活动情境
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评价五方面:
1、教师-儿童关系
2、教育活动过程
3、教育活动指导
4、幼儿园材料与设备
5、幼儿园自然环境 学习环境及儿童课堂行为评价:沃斯克—戴量表 个体儿童的需要与进步评价
个人评价方式:发展状况鉴别、协约、活动记录 师幼互动概述
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互动与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2、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个体是其自身行为的建构者
3、个体的心灵与自我是互动的产物
4、社会的形成与变化是互动的结果 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
1、外显行为因素:包括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性质、主题与结果以及类型等
2、内隐的心理要素:包括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等
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
1、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
2、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特征
3、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
4、师幼互动行为的客观环境 师幼互动中的教师心理
教育活动的互动过程:迎接;确立一种关系;进行教学任务;确定关系;分离 有效互动型教师的心理特征:
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3、教师的职业态度
4、教师的教学风格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幼儿教师为什么经常处于应激之中。(简析当代教师的职业压力)
从本质上看,教师是一种具有应激性的职业。教师要满足很广泛的需求,他们来自儿童、同事、学生家长以及政府和行政机构,并且这些需求中有一些是矛盾的,还有一些很难满足。教师还要不断地维持课堂秩序。他们常常要付出额外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他们的工作还要受到来自检查者、儿童父母、学习管理者、新闻界等各方面的指责。他们也缺乏接受必要的再培训的机会。他们还因自己的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而使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可能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会有自己对职业标准的要求,标准得不到满足时缠身挫败感。面对这些应激源,教师只有自己去应付,通常很少或笨得不到外界的支持。教师的应急往往受自己某些人格特质的影响。教师在大多数时间里不得不自己保护自己。而经常处于应激之中。(教师的“职业压力症”是应激的结果。)
教师应激的个体人格因素
1、神经质和高应激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内向性和应急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
2、被称之为完美主义的因素也会给教师带来教师带来较高的应激,并且认知风格和对具体教师环境中的应激源过于敏感也有联系
3、敌意也会使个体遭受到更多的应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很明显的在教学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挫折和冲突特别能够激活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将敌意表现出来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2、教育任务的全面性欲细致性
3、教育过程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4、教育方法的主体性与示范性
5、教育影响的长期性与滞后性
心理素质:一个稳定的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1.幼儿教师的能力2.幼儿教师的性格3.幼儿教师的气质 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谈谈有效互动型的心理特征
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3、教师的职业态度
4、教师的教学风格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亲子互动概述
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以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家庭互动:即家庭成员之间行为和行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良性家庭互动的特征:稳定性.凝聚性.适应性.支持性.滋润性.开放性.完整性 亲子互动:是父母与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亲子互动结构的三个层次: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健全的教育 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爱的基础”犹如亲子互动的地基。在“爱的基础”上成长,要让子女在家庭生活、教育过程中,有所收获,又成功地体验,即经常有一种“成长的喜悦”。没有这种体验的孩子,今后就不可能接受“健全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首先从父母的爱心开始,桌布过渡到父母的“教育心”,并在以后的“教育心”中包含父母的“爱心”,使二者关系平稳、包容地向前发展
亲子互动与儿童人格特点:
1.拒绝——服从、攻击、适应困难、不安全感、神经质、性虐待倾向、内向、固执、不守规则
2.过度保护、溺爱——服从、孩子气、嫉妒、神经质、攻击、不安
3.支配——依存、内向、盲从、认真、自我中心、紧张、喜欢争吵、冷淡、不协作、胆大
4.不一致——攻击、神经症、嫉妒、不良行为
5.有缺陷的教育——缺乏适应力、攻击、反抗、嫉妒、神经症、问题行为 6.幸福、协调、稳健——协作、自立、良好的适应力、遵守规则 7.伦理的、科学的——自信心、协调性、责任感
8.容忍、理解——社会性强、对将来有信心、富有同情心 9.父母与孩子一起游戏活动——安全感、自信心 10.一贯性、严格——良好的适应、责任心、社会性 不良亲子互动与心理辅导:
1、拒绝型亲子互动与心理辅导:要求多余子女接触,多听孩子倾诉,少拒绝,多理解;要求父母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地加入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要求父母设身处地为子女着想,站在子女的角度看问题
2、支持性亲子互动与心理辅导:要求父母不要动辄使用命令行为,而采用温和方法引导孩子;要求父母培养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尝试错误的机会;要求不要以大人的尺度衡量孩子,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
3、过度保护性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孩子要有让孩子吃苦、长见识的心理准备;要求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成长速度、成都、兴趣、能力大小做出恰当的判断,制定和市的发展目标;要求父母把尊重孩子和宠爱孩子区分开来,让子女有余其他同龄孩子交流的机会
4、服从型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父母立即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矩和守则;要求父母一定要分清是非善恶,不能迁就孩子的不当要求和不良行为;要求父母不要把孩子当作个人的私有财产
5、矛盾型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父怒在对子女教育态度、教育要求上保持一致;要求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要有一贯性,不自相矛盾;要求父母在管教孩子时,要注意自己情绪的安定性,最好在新平气和市教育孩子解决问题;要求父母在夫妻生活上有个和谐的气氛
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
健康人格特质:
1、正向及正确的身体心像
2、合乎现实的自我理想
3、正向的自我概念
4、高自尊
5、明确的认同
6、开放的自我
教养四个类型:威信的、独裁的、纵容的、疏忽的
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误区:
1、私有性心理
2、情绪性心理
3、主观性心理
4、虚荣性心理
5、补偿性心理
6、侥幸性心理
如何克服:全面了解造成幼儿家庭教育心理误区的真正原因,能为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走出误区提供指导 独生子女教育心理
良好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心理特点:更聪明、更富于创造性、更有教养、更成熟、对社会事业更敏感 原因:
1、在经济、物质上有可靠的保证
2、被爱的需要得到满足
3、家长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抚育子女
不良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4 心理特点:
1、独立性较差,总想依赖他人
2、自我中心,协作精神、服务精神较差
3、办事缺乏狠心,坚持性不强
4、撒娇人性,固执;
5、自私、嫉妒性强,有较强的独占欲
6、胆怯,不善交往
7、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爱撒娇
原因:
1、缺乏必要的“儿童伙伴”
2、家长过度溺爱
3、家庭教育不一致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原则:
1、“儿童教育儿童”
2、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3、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第二篇: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1.“沃斯克-戴开放型与传统型学习环境及儿童课堂行为测定量表”对学习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变量(场所、小组领导人和组内人数)2.发展性教学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维果茨基)。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干预、控制的程度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的活动区游戏和全班集体游戏)4.根据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操作学习可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和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5.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有两个主要观点,即(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
6.亲子互动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和健全的教育)7.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以下几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8.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过程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9.根据概念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的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10.在教育活动进行中实施的评价叫(形成性评价)11.构成师幼互动的内隐心理要素有(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12.分析问题阶段中的创造性体现为(明确问题的能力)1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测量法)14.美国学者普林格尔认为,儿童的基本感情需要是(对爱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对责任感的需要)15.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其中一个是情绪维度,具体表现为(温暖、接纳-敌意、拒绝)17.在3-6或7岁的幼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的游戏类型是(象征性游戏)19.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是属于(折中主义学习理论)20.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智力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原型模拟、分阶段练习)21.构成师幼互动的外显行为因素有(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师幼互动行为的类型)
2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幼儿特定的反应。这是根据哪种心理学理论提出的幼儿园教
育活动的设计思路?(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23.鲍姆林特在研究中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性和父母的教养)
24.幼儿学习按学习内容可分为(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25.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方面有(教师-学生关系、教育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的指导、幼儿园的材料与设备、幼儿园的自然环境)
26.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内化大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自我强化和社会合作)27.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叫心智技能)
28.每一个概念都可以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分析?(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和概念定义)
29.以下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是人所特有的)30.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1.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把学习分为以下三大领域(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技能学习)
32.教师在幼儿发现学习中的指导可分为(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指导和幼儿的自我指导)
33.儿童游戏动机系统由以下几种动机构成(活动性动机、探究性动机、成就性动机和亲合性动机)
34.一般我们把在教育活动开始前进行,以摸清幼儿的底细,更好地安排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评价叫(诊断性评价)35.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对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3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是(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7.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技能形成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动作的定向、动作的模仿、动作的整合和动作的熟练)38.技能学习具有以下特点(这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39.游戏的情感特性有(.内在动机、内部控制能力、假装)。40.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时间顺序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41.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这就是(学习准备)。42.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分为(缺失需求和成长需求两大
类)。
4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判断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法律和秩序取向、社会契约的取向和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44.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叫动作)45.早期最全面的游戏理论是(剩余精力说)。
46.在学习理论产生时期形成的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7.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观察与领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48.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49.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我们可以把幼儿园教育活动划分为(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三类)。50.幼儿概念学习中,常常出现两种错误,即(不合理地缩小了概念、不合理地扩大了概念)。
51.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是以(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
学》作为标志)。
52.布卢姆把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53.游戏的认知特性有(自我导向、心理主动性、灵活性)。54.皮亚杰智慧发展阶段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9.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将教育活动情境分成(认知型、行为型和能力型)。
10.奥苏伯尔认为,概念的关键属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12.第一个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剩余能量与游戏关系的学者是(席勒)。
13.课程决策论的教育活动设计步骤为(目标的筛选确定、确定活动主题、选择与分析教材、确定学习活动的性质与类型、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空间和环境的安排、教学策略、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15.提出假设阶段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该阶段的创造性体现为(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1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为(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个体是
其自身行为的建构者;个体的心灵与自我是互动的产物;社会的形成与变化是互动的结果)。
17.根据学习的主要目的,操作学习可分为(探究性操作学习、形成性操作学习、强化性操作学习、模仿性操作学习和创造性操作学习)。
18.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是(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实践性)。
19.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即(情绪维度和控制维度)。
2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解释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主要有(联结理论与假设理论)。
2.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3.米德从社会上时时刻刻互动着的个人角度来阐述人与社会的关系,解释人与社会 的生成与变迁,这种理论称为(符号互动论)。
4.加涅提出的学习记忆模型由哪三个系统构成?(加工、预期与执行控制)5.心理学上是用哪个术语来说明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的?(发展敏感期)6.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
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8.在系统观指导下,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思想的学者是(罗米索斯基)。
9.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是(1913年~1914年)。10.下列选项中描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正确的是(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11.根据冯忠良教授的观点,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依次经历哪四个阶段?(动作的定向、动作的模仿、动作的整合与动作的熟练)12.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通过以下哪两方面而实现的?(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13.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指导方法主要有六种,是(观察学习法、强化评价法、体验思考法、语言传递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
14.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是(桑代克提出“联结说”)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16.布鲁纳是下列哪种学习形式的积极提倡者?(发现学习)
17.对应于教育目标的活动指导模式的类型包括(信息加工、社会交往、个人发展与行为训练)。
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指导模式包括(呈现模式、行为模式、探究模式)
18.根据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维度,可以把游戏动机理论分为(生活预备说、生长说与“新瓶装旧酒”说)。19.普林格尔在其《儿童的需要》一书中指出儿童有哪四种基本感情需要?(对爱与安全感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与认可的需要及对责任感的需要)20.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原则的是(.以儿童教育儿童)。
1.布卢姆把认知学习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下列哪种说法,是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4.游戏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两种成分?(认知与情感)5.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可把游戏分为哪两大类?(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性游戏)
6.游戏准备包括哪四个方面?(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与经验准备)
7.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8.一个概念可以从哪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与概念定义)
9.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特征说与原型说)
10.柯尔伯格提出了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其中3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与后习俗水平)
11.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12.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13.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
14.从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方法包括(向幼儿传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技巧、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与提问的方法)
17.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互动性、效用性、特殊性与安全性)
18.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材料、形式与气氛)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不良的亲子互动类型的是(拒绝型、支配型、过度保护型、服从型)
2.下列选项中属于奥苏伯尔三类意义学习的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4.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强化)。8.关于操作和学习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描述正确的是(操作中有学习、学习中有操作、操作和学习是二种相对独立的活动)。
9.在长期幼教实践基础上,我国习惯于把幼儿园的游戏分为二类,它们是(.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10.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膝跳反射)。
11.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教师的示范)。12.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是(联结理论)。
17.在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连续体中,下列选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指导性学习、归纳性讲解、训练和练习和自由探索式发现)。
18.个人成绩与同一团体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成绩适当等级的评价属于(相对评价)。
19.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分为外显行为要素和内隐心理要素。下列选项中属于外显行为要素的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
20.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教养的四种类型是通过二个维度二二组合而获得的。其中纵容的教养类型的组合是(温暖、接纳和放纵、不要求)。
1.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
2.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卢梭)3.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5.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提及的是(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学习、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8.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9.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托尔曼)
12.下列选项中,对游戏的基本特征描述错误的是(.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13.下列选项中,在冯忠良先生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中的是(动作定向训练、动作模仿训练、动作整合训练、动作技巧训练)
14.下列选项中,关于技能与知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技能和知识有区别、知识是技能的前提、技能的发展有助于知
识的掌握)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导致幼儿错误概念原因的是(感知错误)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创造性判别标准的是(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否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17.柯尔伯格用来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理论的是(道德两难故事)
18.在下列选项中,与儿童道德情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依恋、移情、羞耻感与罪恶感)
11.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
12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征(自我中心、只能片面地看实物、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能做出延迟模仿)
19.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的学习“环状结构理论”认为,学习由以下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和反馈环节)18.幼儿用新的方式进行某项游戏是属于(类创造)18.根据对幼儿影响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分为(显性的教育活动情境和隐性的教育活动情境)。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例证法、变式法)
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知识经验、讲解与示范、练
习)
二、名词解释
1.家庭互动:是指家庭中各成员之间行为和行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予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3.学习(广义的理解):学习是任何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4、亲子互动:就是伏努与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5、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仙湖影响。是以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6、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7、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8、心理素质:一个稳定的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9、绝对评价:是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的现状与既定的教育活动目标所作的比较。
10、个人内评价:是比较同一个体在同一教育活动中会不同教育活动间的成绩或能力差异的评价。
11、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景。
12.幼儿园教育评价:是把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产生(或将要产生)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或变化的可能),对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的过程。
13、指导:一种是指令性的,即“指示教导”之意;一种是指向性的,即“指点引导”之意。
14、非指导性教学策略:教师主要对幼儿实施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这样就能指导幼儿认识自我
15、系统的教师指导:是一种步步推进的指导方法,它从遇到问题始,到解决问题止,整个发现过程都予以必要的指导。
16、教学事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之相对应并对学习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
17、个性化教育:是指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展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18、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19、自我导向:指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
20、内在动机:产生于本人或活动本地很参与活动的动机或内驱力,其报偿产生于所从事的活动本身。
2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2、假装:游戏中想象和现实是并存的。是儿童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
23、剩余精力说:动物和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的能量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能量必须寻找方法或途径去消耗它,而游戏是释放剩余能量的最佳方式之一。
24、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伴有在内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25、生活预备说:儿童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26、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时出现。
27、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型。
28、真实发言人:是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
29.相对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统一团体的平均成绩获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称常模参照评价。
30.广义的学习定义:是人与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里变化过程。
31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
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32意义学习:意义学习与之相对,其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3学习准备:所谓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34关键期: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同动物一样,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将会很少甚至没有。
35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学习理论: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描述和解释学习过程、性质和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36试误说:桑代克让饿猫在迷笼中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37效果律: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的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38操作条件学习: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39顿误说:由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苛勒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某种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知觉,观察和理解其内在联系或一定的关系,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总结和概括出一般的原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0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41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者来说是新的行为)及其行为的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表征,并引导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42替代强化:观察到的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的行为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榜样行为的表现,就是说,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受到替代强化的影响。
43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为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
44幼儿学习: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
45肖像表征: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
方式。
46迁徙: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4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
48技能:(狭义)指技能的初级阶段获初级水平。(广义)指技能的高级阶段或高级水平。
49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50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51运动教育: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52技能学习:通过练习去逐步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53原型定向:就是了解智力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即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也就是使主题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54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55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
56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一种可逆的动作,具有守恒性和系统性。
5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 的单位。
58概念学习: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并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类事物以语词来加以概括。59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6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60守恒法:是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而演变过来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某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
61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62社会性:是个人所具有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不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符合社会条件的特性。
63社会化: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64幼儿社会学习:是指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
65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
66移情:是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景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67角色扮演:个体通过社会角色,在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社会规范,形成自我概念,达到自我定向。68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体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69创造性学习:是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70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
71主观评定性:是指由有关专家或专门的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72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幼儿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来揭示其创造性水平的方法。
73自我表现材料: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能充分发展各个幼儿创造性反应能力的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蹈等媒体。
74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的多种
形式的教育过程。
75生活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活动,从入园到离园期间内,除游戏、教学以外的一切活动。76游戏活动:包括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和教师的游戏教育活动。
77自由游戏:是幼儿个人的自由活动,其特点是计划自定、材料自选、游戏方式方法自定、伙伴自选,学习的性质是发现学习。
78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达成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79递进式:是将一个内容分成若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活动设计模式。
80放射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
81立体式:是指将一个主要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82网络式:是指将深化式、放射式和立体式结合起来形成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83关系中的学习:在生活中
84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
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85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86实验法:是研究这个局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87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88知识系统化:是指在向学谦儿童传授关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知识时,引导儿童理解知识的简单练习和规律性,这种知识体系应当是最基础的,是在感性的实物活动过程中认识某种现象的各种联系,它不同于学校儿童的知识体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试述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得已有水平。
2、学习对个体发展得促进作用
什么是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良性的家庭互动具有的特征。
1、稳定性
2、凝聚性
3、适应性 4支持性
5、滋润性
亲子互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结构: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健全的教育
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爱的基础”犹如亲子互动的地基。在“爱的基础”上成长,要让子女在家庭生活、教育过程中,有所收获,又成功地体验,即经常有一种“成长的喜悦”。没有这种体验的孩子,今后就不可能接受“健全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首先从父母的爱心开始,桌布过渡到父母的“教育心”,并在以后的“教育心”中包含父母的“爱心”,使二者关系平稳、包容地向前发展。试论不良亲子互动关系的类型及其心理辅导。
1、拒绝型亲子互动与心理辅导:要求多余子女接触,多听孩子倾诉,少拒绝,多理解;要求父母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地加入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要求父母设身处地为子女着想,站在子女的角度看问题。
2、支持性亲子互动与心理辅导:要求父母不要动辄使用命令行为,而采用温和方法引导孩子;要求父母培养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尝试错误的机会;要求不要以大人的
尺度衡量孩子,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
3、过度保护性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孩子要有让孩子吃苦、长见识的心理准备;要求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成长速度、成都、兴趣、能力大小做出恰当的判断,制定和市的发展目标;要求父母把尊重孩子和宠爱孩子区分开来,让子女有余其他同龄孩子交流的机会。
4、服从型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父母立即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矩和守则;要求父母一定要分清是非善恶,不能迁就孩子的不当要求和不良行为;要求父母不要把孩子当作个人的私有财产。
5、矛盾型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父怒在对子女教育态度、教育要求上保持一致;要求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要有一贯性,不自相矛盾;要求父母在管教孩子时,要注意自己情绪的安定性,最好在新平气和市教育孩子解决问题;要求父母在夫妻生活上有个和谐的气氛。试论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
1、父母的心理健康
2、教养类型
3、亲子关系
4、家庭结构
5、家庭气氛
6、家庭生活情境
幼儿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心理误区,应如何克服?
1、私有性心理
2、情绪性心理
3、主观性心理
4、虚荣性误区 5补偿性心理 6侥幸性心理 独生子女教育的心理学原则有哪些?
1、“以儿童教育儿童”
2、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3、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简述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1、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2、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个体是其自身行为的建构者。
3、个体的心灵与自我三互动的产物。
4、社会的形成与变化是互动的结果。简析师幼互动行为的构成要素。
1、外显行为因素:包括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性质、主题与结果以及类型等。
2、内隐的心理要素:包括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等。
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2、教育任务的全面性欲细致性
3、教育过程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4、教育方法的主体性与示范性
5、教育影响的长期性与滞后性
幼儿教师为什么经常处于应激之中?(简析当代教师的职业压力)
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谈谈有效互动型的心理特征。
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3、教师的职业态度
4、教师的教学风格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较幼儿园教育过程的三种评价方式。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试述皮特斯根据知识分类思想所提出的教育指导模式。
1、呈现模式:主要涉及呈现信息和操练技能等知识的教育活动指导。分为认知、联系或整合、自动化三个阶段。
2、行为模式:强调模仿学习和遵循示范。
3、探究模式:强调创设让儿童自由探索和实验的学习环境。如何在幼儿的发现学习中实施教师的指导作用?
1、在一端是系统的教师指导。
2、在中间是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制度。
3、在另一端则是幼儿的自我指导。
你认为威格拉塞关于个性化教学的五种类型中哪一种最适合于幼儿园的个性化教学?P377
1、限定选择支的方法
2、发展初始能力的方法
3、适合不同学习类型的方法
4、适合于初始能力的方占和不同学习模式的方法
5、承认多种成就的方法
简述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互动性原则
2、效用性原则
3、特异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
简述创设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素。
1、教育活动的时间
2、教育活动的时间
3、教育活动的内容
4、教育活动的材料
5、教育活动形式与气氛
如何创设幼儿园的对象型教育活动情境?
1、认知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2、行为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3、能力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简述游戏的心理结构
1、游戏的认知结构——心理主动性维度。
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具备的特征。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他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向某一部分的幼儿。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及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
3、幼儿园骄傲与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论观点为基础。
4、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应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完成必须经系统的方法。游戏所共同具有的基本心理成分是什么?(心理特征)
1、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
2、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
3、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什么是意向性活动?作为一种意向性活动,游戏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特征:
1、活动冬季的内源性
2、活动目的的隐蔽性
3、活动过程的松散性
4、活动内容的虚构性
5、活动规则的变通性
6、活动主题的积极性 游戏有哪些表现形式?
1、认知行为
2、交往行为
3、宣泄行为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是指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基本领域。主要有
1、哲学基础
2、心理学基础
3、社会学基础
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1、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认知风格上。
2、环境与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与幼儿创造性发展、学校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发展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1、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之中
2、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
3、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受情绪影响大 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测量? 1幼儿创造性测量服务于创造性学习的指导 2幼儿创造性测量服务于创造性潜能的开发 戴维斯学习系统设计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在形成教育活动设计决定前应具体明确教育活动系统的目标和资源。
2、教育活动的系统设计过程应保证逐渐修正完善
3、教育活动设计过程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活动。简述对应于知识类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模式
1、递进式
2、放射式
3、立体式
4、网络式 简述教师应激的个体人格因素。
1、神经质和高应激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内向性和应急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
2、被称之为完美主义的因素也会给教师带来教师带来较高的应激,并且认知风格和对具体教师环境中的应激源过于敏
感也有联系。
3、敌意也会使个体遭受到更多的应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很明显的在教学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挫折和冲突特别能够激活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将敌意表现出来。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特点。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其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和同伴。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生活化。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技术多样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3 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育个别教学研究。简述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1、自然:自然环境、科学现象、数量、形态。
2、社会: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行为规范、民族文化。
3、语言:语言、儿童文学作品。
4、健康:健康生活指导、体育活动指导。
5、艺术
论述独生子女不良心理特点及其成因。
心理特点:
1、独立性较差,总想依赖他人;
2、自我中心,协作精神、服务精神较差;
3、办事缺乏狠心,坚持性不强;
4、撒娇人性,固执;
5、自私、嫉妒性强,有较强的独占欲;
6、胆怯,不善交往;
7、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爱撒娇。原因:
1、缺乏必要的“儿童伙伴”。
2、家长过度溺爱。
3、家庭教育不一致。
简述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性过程的“四阶段论”。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明朗阶段
4、验证阶段
试述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
1、综合渗透性原则
2、生活随时性原则
3、实践参与性原则
4、适宜发展性原则
简述幼儿道德情感发展(情感的形式发展)的三阶段及相应的年龄。
1、原伦理转台带的情感时期(0岁-1.5或2岁)
2、迁到的情感阶段(1.5或2岁-3岁或4岁)
3、道德情感的他律性阶段(4岁-
6、7岁)幼儿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
1、前道德时期或适应性社会行为发展期。
2、萌芽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3、情境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4、服从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对概念进行分类并作简单的分析。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3、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1、概念学习的操作化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幼儿错误概念的成因。
1、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
2、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3、受经验局限
4、学法时便能力,容易受骗
5、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
6、活跃的想像
7、语言理解错误
消除错误概念的方法:
1、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性的变式。
2、多提供具体本质特征的变式。试举例说明概念与语言的关系。
1、概念与语言都是社会产物,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
2、语言水平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儿童概念内容的日益丰富,深刻和系统化,抽象概括水平越来越高。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语言阶段
试述运动教育与传统动作技能教学的比较。P213表格 技能学习的特点
1、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内化—外话”双向构建的过程
2、合乎法则的联系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内化
2、过渡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用的时间,遂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幼儿学习的种类有哪些?
内容分: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方式分:发现学习、接受学习、言语学习、操作学习、关系中学习
幼儿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1、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2、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3、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4、幼儿学习思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与促进 简述操作学习的特点、类型及其指导。
特点:在学习方式上,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类型:(学习目的)
1、探究性操作学习
2、形成性操作学习
3、强化性操作学习
4、模仿性操作学习
5、创造性操作学习(互动关系)
1、示范性操作学习
2、指导性操作学习
3、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
4、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指导:
1、操作学习与言语学习的统一
2、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
3、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4、操作材料的量与质的统一 试论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
1、外部动机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逐渐发展
2、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
1、奖励和恰如其分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2、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4、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诱发幼儿学习的需要 影响迁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相似性
2、原有的认知结构
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对象: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性质: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性性的综合科学。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2、幼儿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构建
简述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简述布鲁纳提出的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
1、新知识的习得
2、旧知识的转换 3试述课程决策论的教育活动设计。1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2确定活动主题
3、选择与分析教材
4、确定学习活动的性质与类型
5、制定完成可以的进度表
6、空间和环境的安排
7、教学策略、知识的评价
8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试举例分析罗杰斯对学习本质的解释p97
简述奥苏伯尔所提出的构成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p86 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对游戏进行分类,并加以具体的说明。P186
第三篇:超全的心理学图书名单
学好心理学必看的书籍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
《心理学史》 [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 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
《心理学史导论》 [美]B.R.赫根汉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值得一看)《心理学史》[美]黎黑 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 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 卢盛忠译 杭州大学心理系《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 广东教育出版社《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 华夏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
5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文集》(1-8卷)车文博主编 长春出版社
《释梦》 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 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 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学与艺术》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文明》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 知识出版社
《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
《摩西与一神教》 三联书店
介绍弗洛伊德思想的著作:
《精神分析入门》(极好)查尔斯•布伦纳 杨华渝等译 北京出版社
《精神分析治疗指南》 罗伯特•尼萨诺著 杨华渝译 北京出版社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好)奥兹本著 董秋斯译 三联书店
《生与死的对抗》 诺尔曼•布朗著 冯川等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心灵的激情》上下 欧文•斯通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别传》丽连娅•弗莱姆著 戎容译 文化艺术出版社
《爱欲人格》 长江文艺出版社
《弗洛伊德》 奥•曼诺妮著 王世英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弗洛伊德传》 叶孟理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弗洛伊德:文明的代价》 何仲生等编著 辽海出版社
《结构精神分析学》 拉康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拒斥死亡》(好)恩斯特•贝克尔著 华夏出版社
《艺术与精神分析》(好)杰克•斯佩克特著 高建平等译 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与精神分析》 彼德•福勒著 段炼译 四川美术出版社
《弗洛伊德主义批判》 巴赫金等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好)赖希著 张峰译 重庆出版社
《后现代精神分析》(好)诺曼•N•霍兰德著 潘国庆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精神分析文论》 陆扬医 山东教育出版社
《潜意识的诠释》 王小章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微精神分析学》 方迪著 尚衡译 三联书店
《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极好)贾晓明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荣格与荣格派理论的: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荣格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荣格著 三联书店
《人及其象征》 荣格等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 荣格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 拉•莫阿卡宁著 江亦丽等译 商务印书馆
《荣格心理学入门》 霍尔等著 冯川译 三联书店
《神秘的原型》(好)施春华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神秘的荣格》 杨韶刚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荣格:灵魂的现实性》(好)河合俊雄著 赵金贵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灵性:分析与体验》 申荷永等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千面英雄》(好)约瑟夫•坎贝尔著 张承谟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破译心灵》(好)詹姆斯•希尔曼著 蒋书丽等译 海南出版社
《荣格崇拜》 理查德•诺尔著 曾林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与神话》 温森特•布罗姆著 文楚安译 新华出版社
《建造灵魂的庙宇》 刘耀中等著 东方出版社
《人格阴影》 韦雷娜•卡斯特著 陈国鹏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告别牺牲者的角色》 韦雷娜•卡斯特著 李妍译 北京出版社
曼荼罗丛书 东方出版社(这是一套书自己比较喜欢的书)
《父亲:神话与角色的变换》 阿瑟•科尔曼等著 刘文成等译
《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好)埃•诺伊曼著
《大母神》 埃•诺伊曼著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 芭芭拉•汉著
《可理解的荣格》 哈里•A•威尔默著
《曰性良知与月性良知》 默里•斯坦因著
《秋空爽朗-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极好)阿瑟•科尔曼等著
《猫、狗、马》 芭芭拉•汉娜著
点金石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荣格之道》 戴维•罗森著 申荷永等译
《性别与欲望》 波利•扬-艾森卓著 杨广学译
《二百万岁的自性》 安东尼•史蒂文斯著 杨韶刚译
《变形:自性的显现》 默里•斯坦因著 喻阳译
心理自助丛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成功解读童话》(好)维蕾娜•卡斯特著 晏松译
《无聊与兴趣》(好)维蕾娜•卡斯特著 晏松译
《女人自恋:渴望承认》 贝贝尔•瓦德茨基著 陈国鹏译
《个性:命运交响曲》 卡尔•柯尼希著 黄雪媛译
《内心枷锁》(极好)海因茨•彼得•勒尔著 王蔚译
《乐趣与负罪感》 伊尔玛•迪尔巴•布尔瑙茨基著 杨毅君译
弗洛姆的著作:
《逃避自由》(极好)
《爱的艺术》(好)
《为自己的人》
《健全的社会》(好)
《人心》
《被遗忘的语言》
《说爱》
《弗洛伊德的使命》
《精神分析与宗教》
《弗洛姆文集》 改革出版社
《孤立无援的现代人》 郭永玉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弗洛姆思想研究》 张伟著 重庆出版社
霍妮著作: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好)贵州人民出版社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极好)
介绍霍妮的著作:
《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好)
《与命运的交易》(好)伯纳德•派里斯著 叶兴国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书籍:
《人的潜能与价值》(极好)马斯洛等著 华夏出版社
《爱与意志》(极好)罗洛梅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存在心理学探索》 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科学心理学》 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人性能达的境界》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自我实现的人》 马斯洛著 三联书店
《人类价值新论》 马斯洛主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 柯林•威尔森著 华文出版社《做人的权利》 爱德华•霍夫曼著 许金声译 改革出版社
《活出意义来》 弗兰克著 赵可式等译 三联书店
《弗兰克:意义与人生》 常晓玲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寻找生命的意义》 刘翔平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好)弗兰克•戈布尔著 吕明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存在心理学》 杨韶刚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裂的自我》(好)RD莱恩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挑战自卑》 阿德勒著 华龄出版社
《三种心理学》(好)石林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释梦类:
《夜间风景梦》(好)王溢嘉著 远方出版社
《梦:内心的声音》(好)朱建军著 京华出版社
《梦的心理解析》上下 朱建军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精神我析》(好)方刚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你是做梦大师》 盖尔•戴兰妮著 黄汉耀译 经济曰报出版社
《梦与人生》 夜未眠著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的:
《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好)徐光兴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登天的感觉》(好)
《我是谁》(好)朱建军著 中国城市出版社
《精神自诊手册》 艾伦•弗朗西斯等著 胡东霞译 海南出版社
《女性潜意识》 阎勤民著 花城出版社
《**的困惑》 陈仲舜著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上下 胡佩诚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好)石林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心理障碍自疗》 巴巴拉•谢尔等著 刘庆双等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
《家庭会伤人》 约翰•布雷萧著 杨立宪译 蓝天出版社
《美国精神障碍案例集》 罗伯特•斯彼德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心理医生病案录》 张家恕等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心理诊所》 栗国平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心灵重塑》 徐俊冕著 北京出版社
《大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其调治》 陈仲庚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理智胜过情感》 张家忆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认知心理治疗》 徐俊冕等著 贵州教育出版社
《心理治疗基础》 许又新著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认识领悟疗法》 钟友彬著 贵州教育出版社
《心理咨询概论》 汤宜朗等编著 贵州教育出版社
《行为疗法》 张亚林著 贵州教育出版社
《种子与大树》 N佩塞施基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恐惧与抑郁》 N佩塞施基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冲突与自助》 N佩塞施基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压抑的女性》 朱怀江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不要恐惧抑郁症》 乌尔苏拉•努贝尔著 王泰智等译 三联书店
《克服焦虑》 维雷娜•卡斯特著 陈瑛译 三联书店
《怒气与攻击》 韦雷娜•卡斯特著 章国锋译 三联书店
《病态》 保罗•马丁著 白卫涛等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
《现代心理学手册》 岳文浩等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婚姻的困惑》 诺曼•L•保罗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新编精神神经疾病诊疗常规》 陈微等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心理学教材或心理学史等方面的: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好)M艾森克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册(好)BR赫根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与生活》(好)理查德•格里格等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国际心理学手册》上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通史》(3、4、5卷)杨鑫辉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好)孟昭兰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学史》 杜•舒尔茨著 杨立能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史大纲》 唐
《西方心理学史》 李汉松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叶浩生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 高觉敷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理解心理学》 申荷永等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行为主义》 华生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现代心理学》 张春兴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 张春兴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上 ER希尔加德等著 周先庚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简史》 甘肃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家及其概念指南》 卡尔文•S•霍尔等著 商务出版社
《简明心理学辞典》 杨清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美国的心理学界》 李绍昆著 商务印书馆
《现代西方心理学名著介绍》 马文驹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格心理学方面的:
《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上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黄希庭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人格科学》(好)LA珀文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好)陈会昌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陈仲庚等编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陈仲庚主编 时代文化出版公司
《九型人格》 团结出版社
《性格心理论》 陈仙梅等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
《人生发展心理学》(极好)詹姆斯•O•卢格著 陈德民等译 学林出版社《发展心理学与你》 朱莉娅•贝里曼等著 陈萍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自我的发展》 简•卢文格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发展的自我》 罗伯特•凯根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沙利文著 韦子木等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婴儿心理学》 孟昭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好)林文正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等著 商务印书馆
《儿童的道德判断》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 马春华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李丹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 高桦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健康》 杨忠健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父母柔道:少年行为纠错》 约翰•罗斯蒙特著 邓磊等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学习的烦恼》 林薇编著 北京出版社
《EQ之门》 劳伦斯•沙皮罗著 施美华译 经济曰报出版社
《人生的阶段》 勃纳德•利维古德 新华出版社
《自我论》 科恩著 文化生活译丛
成长的阶梯――人生发展心理学丛书从婴儿到青年共五本
第四篇: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是儿童社会化的基础
2.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 3.()是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C.动机 4.以下不属于幼儿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有:()D.公正性原则 5.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6.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D.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7.以下不是真实性评价的是()C.学习前评价
8.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B.相同要素说 9.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D.挫折 10.以下不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本特点()B.顺序性
1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A.社会性
12.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阿特金森
1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A.1903
14.幼儿()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是不可能有的形象A.想象
15.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D.幼儿园
16.以下不属于先学前期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B.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17.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下列()结论。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
18.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D.惩罚 19.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进行分类,则迁移可以分为()。A.正迁移和负迁移 20.帮助幼儿积极参加活动,避免个别幼儿处于无所事事或()的状态。标准答案: 无监督
21.评价的过程是“在一些事件、目标或行为以及一个规范或标准之间的()”。标准答案: 比较过程 22.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游戏活动中和()上.标准答案: 想象力 23.幼儿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标准答案: 自我表现创造性
24.游戏也是儿童学习和与其他儿童()的情境。标准答案: 社会交往
25.幼儿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与幼儿学习特点密切相关的。标准答案: 整体性
26.在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必须关注运用()、发展性评价。标准答案: 过程性 27.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标准答案: 主动性
28.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的重要手段标准答案: 心理交流 29.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理论。标准答案: 认知动机
30.儿童获得心理理论可以()日常的社会生活环境标准答案: 操纵和控制
31.评估是判断幼儿的学习是否发生以及()的程度的一种系统方法。标准答案: 学习掌握 32.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标准答案: 学习目标
33.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表现为:()、好问、好探究、好模仿。标准答案: 好奇
34.对幼儿来说,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感因素,也包括态度和()等。标准答案: 价值观 35.支架式学习标准答案: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36.全语言标准答案:语言是“完整”的,不可简单地割裂成语音、字词和句子等片段。
37.动机标准答案:动机是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经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38.横向迁移标准答案:已学到的知识经验推广到其他内容和难度相类似的情景中。
学前教育心理学
39.学业学习时间标准答案:幼儿以高度成功率完成学习活动所花费的时间
40.竖向迁移标准答案:不同任务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迁移。低级概念和规则与高级概念和规则间迁移。
41.文化标准答案: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
42.评估标准答案: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综合加工和解释以帮助教师判断幼儿学习情况的过程。43.转换标准答案:用一个客体代替另一个。
44.负迁移标准答案: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45.正强化标准答案: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46.游戏为基础的跨领域评价标准答案:一项测量游戏发展的观察量表,它以游戏为中介,对游戏情景下的儿童进行全方位评价。47.探究行为标准答案:包括浏览环境、仔细观察、感受、闻、用嘴接触、摇动、称重、移动、操作、探查或者用其他方式研究手中物体的性质
48.一般迁移标准答案:原理、原则和态度、情感的迁移
49.班级标准答案: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师生以课程为中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惹急心理环境。
5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包括什么?标准答案:?加工水平理论:儿童对刺激的加工水平程度不同,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信息才可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双重编码理论: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有两种储存方式:表象和语言。?联结主义理论:学习的产生是由于某种联结的加强以及其他联结的减弱。
51.论述全语言教学理论标准答案:1.全语言教学观(又称为整体语言教学,实施是全面性的)2.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课程(教师不刻意要求幼儿做语言技巧的练习,但一旦幼儿有意愿主动探索时,教师就适时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帮助幼儿学习。鼓励幼儿与他人互动交谈,建构自己的知识)3.让幼儿成为早期的阅读者和书写者(牙牙学语,转述)4.成人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幼儿成为一个成功的阅读者,主要来自大量的听觉经验)5.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全语言教学的成败在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应将每一位幼儿看做主动的学习者,相信他们都能、也都愿意学习。因此,全语言教师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常常采用调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形。
52.论述区角环境创设教室的物理环境设计标准答案:1.铺地毯:吸音并能用于特定的场地,如图书区。2.挂窗帘或将布挂在窗上,或将幼儿的美劳作品挂在窗户上。3.降低过高的天花板,通过运用固定的移动物,从天花板挂下学习中心的牌子,或以细线挂幼儿的美劳作品。6.教室内放置各种布枕头,以吸收振动。7.运用教师影响力:柔和的声音、有计划的活动和建立可预知的场地。8.提供书籍和报章杂志:教材可影响教室的每一个区:域,这些工具增进阅读能力并吸收活动的声气。9.运用篮筐做容器和转换工具。10.增加公布栏:布料的公布栏有助吸音,如室内展示空间有限,提供可移动板或在墙上盖布另辟空间。
53.论述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标准答案:1.一个心理群体对其成员心理上有重要意义,他们通过社会比较而互相紧密联系在一起,遵从同样的准则与道德。他们从群体中得出所谓正常的行为、标准、信仰等,群体对他们的态度与行为有很大影响。2.无论在什么社会,对儿童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环境主要不是家庭,而是儿童的游戏群体。
54.论述儿童在游戏中的情感发展标准答案:
1、当儿童在理解游戏情境的范围内去处理冲突与要求时,游戏能支持情感的发展。在假装游戏中,他们可以表演伤心、发怒、担心、害怕、爱、沮丧,而不用担心受到惩罚。
2、游戏使儿童在选择问题解决途径前能够积极地形成自己的经验,并探究其他的经验和可能性。
55.论述关于幼儿语言学习乔姆斯基先天论的基本观点标准答案:假设人类生来就具有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组成了“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这一组装置是分析语言输入的知觉和认知能力。
56.论述学习迁移的分类标准答案: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高通路迁移与低通路迁移;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横向迁移与竖向迁移。
57.论述社会化的特点标准答案:
1、遗传素质是儿童社会化的基础
2、儿童社会化是通过儿童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3、儿童社会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4、社会化是终身的过程
58.论述关于幼儿语言学习皮亚杰认知理论基本观点标准答案:幼儿的心智成长是幼儿在环境中经由探索、解决问题而建构出来的。强调幼儿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学前教育心理学
59.论述操作活动对幼儿的意义标准答案:
1、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2、操作学习能够弥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3、操作学习可以提高幼儿运动技能
4、操作学习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
60.()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D.移情
61.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的决定性,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C.情商 62.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B.安全型
63.()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B.诱因 64.()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B.学习理论 65.下列属于非正式测验的是()B.谈话
66.受()理论的影响,要在具体、真实、丰富、有趣、有意义,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情境中探索幼儿时期的语言学习,培养幼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B.皮亚杰认知主义
67.()是教师在完成常规管理及其他管理任务后所剩的用于教学的时间。B.教学时间
68.重视()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D.社会性
69.()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C.性别角色
70.儿童最初的创造想象是()D.情境性想象
71.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A.O~6、7岁
72.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B.柯尔伯格
73.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其中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有()。A.自我实现需要 74.()是划分给教师的计划用于幼儿学习的时间。A.分配时间
75.在幼儿班级管理中要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标准答案: 有效学习76.评估通常具有某种程度的()。标准答案: 主观性
77.坦波瑞克认为,测量是根据()和测量的具体目标。标准答案: 教育目标 78.教师必须以()的发展性眼光来对待幼儿的学习。标准答案: 动态 79.区角环境的设计中各区的最佳配置()。标准答案: 动静分开
80.以游戏为基础的评价模式之所以有效,是由于()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标准答案: 游戏 81.游戏使幼儿有机会了解世界,在群体中与同伴互动,学习(),发展想象力。标准答案: 表达和控制情绪
82.幼儿的学习方式通常是()的,在某个学习活动中,常常兼有多种学习方式。
83.韦纳提出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因素来源、稳定性、()。标准答案: 可控制性
84.身体游戏中取得成功能发展已经增强了的自信,()、独立性和自控能力标准答案: 情感独立性 85.负强化标准答案: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86.社会能力标准答案:社会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品质。87.学习困难标准答案:儿童智力正常,但因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88.归因标准答案:归因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89.低通路迁移标准答案:反复练习的技能自动化的迁移。条件是在各种情境下的过度练习。90.分配时间标准答案:划分给教师的计划用于幼儿学习的时间。
91.标准参照物标准答案:以一定标准为依据,评价幼儿对某一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不考虑其同伴在该技能上的成绩。92.学习标准答案: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93.客体替代标准答案:用一个客体替代或转换另一个客体。94.顺向迁移标准答案: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学前教育心理学
95.消退标准答案: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少差别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
96.论述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答案:全面关注;并行处理;过滤环境的高效;让每一个幼儿参与进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97.论述实施幼儿学习评价的意义标准答案: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有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的适宜性教学提供依据;有助于家园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家园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过程
98.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幼儿需要的满足有哪些标准答案: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9.论述人本主义取向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标准答案:
1、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儿童,把每个儿童都看做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情感和看法。
2、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价值、有能力的个体,每个儿童都能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3、每个儿童都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引导儿童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100.论述区角环境创设中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的要求标准答案:首先,流动线的规划要注意流畅性,并保持足够的额外空间,一般保持在1/3以上。其次,教室的形状也会影响流动线,长方形的教室比正方形更适合.而L型则会妨碍教师监控幼儿的学习活动。第三,建立通道网.以连接各学习区。注意:通道网络应限制穿越活动区;通道应清晰、宽敞、延伸环绕学习区。第四,教室至少要有两个出口以供应急,并清楚地标明紧急出口路线。第五,各学习区可以用L型和U型来分隔。研究表明,这种分隔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机会。
101.102.论述社会能力的价值标准答案:
1、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有助于幼儿情绪和人格的积极发展以及心理健康
3、论述幼儿语言学习读写萌发理论的观点标准答案:幼儿读写能力在生活中会逐渐发展。最初幼儿借助表情、手势与有助于幼儿认知发展
人沟通,接着以口语的方式式沟通,然后意识到读与写也是与人沟通的方式。因此,幼儿读写发展是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环境中渐渐萌发的。
103.在学习动机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
104.以下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有()D.气质迁移
105.()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A.程序教学
106.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并逐渐达到这种要求的过程,称之为()。D.社会化
107.受()理论的影响,为培养幼儿正确的语言习惯,教师进行反复的口头语言练习。A.行为主义 108.()是幼儿以高度成功率完成学习活动所花费的时间。D.学业学习时间 109.注意是一种()C.心理现象
110.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属于()A.定势
111.教师对幼儿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112.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D.生理需要
1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B.维持作用 1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115.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A.放任型 116.支架教学包括预热、探索、()几个环节。标准答案: 独立探索 117.行为主义认为动机和学习都是()的结果。标准答案: 强化 118.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看作是()过程。标准答案: 心理训练
学前教育心理学
119.120.游戏是人类的行为,这就意味着所有人都游戏,而且和其他行为一样,游戏也有()。标准归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就具有()。答案: 个体差异
标准答案: 动机功能
121.为培养幼儿正确的语言习惯,教师进行反复的()。标准答案: 口头语言练习
122.随机通达教学,也称随机进入教学,是斯皮罗等人在认识灵活性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针对()的一种教学方式。标准答案: 高级学习
123.幼儿的学习很多情况下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学习是笼统、()、整体性的。答案: 综合 124.活动区标准答案: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场所。
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发现学习标准答案: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惩罚标准答案: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
幼儿创造性标准答案: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投入时间标准答案:幼儿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图示标准答案:图示是指任何一种做出动作的能力。
高通路迁移标准答案:有意识地将在某一情境下习得的抽象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客体虚构标准答案:发明一个客体,能够通过行动仿效他的使用。
学习的迁移标准答案:学习的迁移指先前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决问题的影响。也就是心理理论标准答案: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区角活动标准答案:即在区角进行学习活动。也可称为活动区。强化物标准答案: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叫强化物。
论述罗杰斯关于学习的主要论述标准答案:?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好奇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学习论述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标准答案:
(一)幼儿自身因素:首先,幼儿的人格和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互动性的重品的心理品质。
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能力。
是主动的。?在安全气氛中的学习效果最好。?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包括情感和理智)的学习最持久、深刻。
要因素之一;其次,观点采择能力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能力;最后,社会信息加工技能影响幼儿社会能力。
(二)同伴
(三)教师
(四)文化差异
138.论述社会性发展的概念标准答案:
1、它指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并逐渐达到这种要求的过程.2、它是每个儿童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
3、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主动积极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的活动。
139.论述评价多元化的内涵标准答案:评价主体元化。在评价幼儿学习时,不仅教师是评价主体,家长、幼儿、同伴等都是评价的重要成员,他们的积极参与可以帮助教师更科学、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进程与水平。评价方式多元化。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幼儿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多元化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140.论述多彩光谱评价的来源标准答案:多彩光谱评价是加德纳和费尔德曼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历时多年的一项针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他们非常关注儿童认知与学习的多元本质,深信儿童在各个领域的认知与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评价儿童的认知与学习潜能时,应为其提供不同领域的材料和信息,这就是多彩光谱评价的由来。
141.论述幼儿学习评价的内涵标准答案:幼儿学习评价是指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各种素材和信息,并以某种参照为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综合、解释、价值判断,以评定幼儿学习水平的过程。
学前教育心理学
142.论述游戏的种类标准答案:
1、对于新颖事物探究行为的量改变不大,而探究的性质显示出发展和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探究更具有系统性、计划性。
2、客体的复杂性和新颖性。
3、从探究过度到游戏。
143.()是人类特有的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与个体的认知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作用。A.语言
144.“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D.放任型 145.()是将幼儿学习的成果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A.常模参照物 14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C.发散思维
147.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是()A.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
148.()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C.可逆性阶段
149.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属于行为改变的()。A.强化法 150.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境是()。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15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体现的是()C.学习迁移
152.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同龄人
153.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持续地探究、()、觉察文字和有关读写的概念。标准答案: 验证 154.所谓的建构,就是说学习者自己通过学习寻找到知识之间()的关系。标准答案: 相互作用 155.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形成至关重要。标准答案: 社交能力
156.要想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要先教他们(),从适当的行为开始培养。答案: 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 157.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的()。标准答案: 动机 158.159.160.161.162.163.164.形式训练说以()为基础。标准答案: 官能心理学
塑造标准答案: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维持学习标准答案:获得固定的见解、方法、规则以处理已知和再发生的情形的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科学权威,解决逆向迁移标准答案: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特殊迁移准答案:某一领域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另一领域的学习。
论述游戏为基础的跨领域评价的实施过程标准答案:可以在任何一间大房间里实施。在这个房间里,玩具按照活论述吉尔福特认为的创造力所包括的内容标准答案:1.对问题的敏感度,即发现新问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2.方案容易被公众理解和接受。
动区摆放,如积木区、沙桌/水桌区。只要具备必要的材料,也可以在家里进行。
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适应性;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不同寻常的思想的能力;5.再确定性,即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和机制的能力;6.洞察力,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和多样性并进行意义变换的能力。
165.论述发现学习的意义标准答案:?提高智力的潜力,学习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索模型,学习如何对信息进行转换和组织,使他能超越于该信息。?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和别人教给相比,自己发现会产生更大的自我满足。可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学会将来进行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有这个实践就能最好地学到如何去发现新的信息。?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
166.论述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之间的区别标准答案:?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发现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
学前教育心理学
167.168.性 论述幼儿学习动机标准答案:幼儿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论述幼儿创造新培养的方法标准答案: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3、有意思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内在心理历程,它是激励和指引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需要。的创造性思维:展开联想,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169.论述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标准答案: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和支持的需要;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促进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170.如果一名7岁儿童不仅通过了7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8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力年龄就是7。则该儿童IQ=()。A.114
171.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中发生的。A.游戏情境 172.()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A.需要
173.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B.附属的动机 174.()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A.游戏
175.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B.敏感期
176.贾德的概括说所依据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实验,这个实验被看作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B.水下击
177.读写萌发理论强调,应激发幼儿的内心产生读写的()。标准答案: 内在需要 178.根据()的组成方式来学习和教育标准答案: 语言要素
179.多动症标准答案: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多、冲动性强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心理行为的总称。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学业成败的归因标准答案: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
幼儿园的环境标准答案: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总和。习惯化标准答案:习惯化是个体不断重复地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正迁移标准答案: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B.负强化
把()作为交往工具,在交往的实现生活中学习标准答案: 语言 幼儿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兴趣和诱因等方面。标准答案: 好奇
幼儿期脑发展尚未定型,如果具备积极的环境刺激,幼儿的脑具有较好的()。标准答案: 修复性 儿童通过()和幻想,进行角色选择,终止规则,改变结果。标准答案: 游戏
()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标准答案: 学习
戏剧游戏标准答案:或称为假装游戏,儿童最常见的游戏形式。在社会性的戏剧游戏中,他们分享目标、主题、材料。戏剧性游戏是从成人那里获的。
192.学习标准答案:学习可以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
193.在母亲离开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只是短暂的,这种孩子可能属于()依恋类型。A.回避型
194.物体触及婴儿脚掌心,幼儿五个脚趾成扇形,这是()。B.巴宾斯基反射 195.下面不属于情商内容的是()。C.智力
196.多动症儿童脑生理机制研究显示,多动症可能由()发育迟缓引起。标准答案: 大脑额叶
学前教育心理学
197.198.199.200.操作性条件发射以对行为的()为重点。标准答案: 奖励
测量标准答案:是指教师手记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客观资料、素材和信息的过程。
特殊迁移标准答案:某一领域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另一领域的学习。
论述同伴关系的功能标准答案:1.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2.是儿童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3.同伴交往经验影响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01.202.203.论述概化理论的内容标准答案:?认为相同要素说的存在只是迁移的必要前提,而关键在于原理、原则的应用。概括说论述著名的儿童创造性测量实验标准答案: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沃利奇---凯根测验
204.()认为心理学不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而应该以人和动物的行为为研究对象,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刺激与反应C.华生
205.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班杜拉
206.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项不正确。D.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207.成功的儿童经常从事小组游戏活动,而且被()视为非常理想的玩伴。标准答案: 同伴
208.创造性学习标准答案: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主要特点是综合,适用于开放的环境和系统以及宽广的范围。强调幼儿在活动中所具有和获得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特征。
209.210.211.自我效能感标准答案: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同伴关系标准答案: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间共同活动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论述同伴关系的功能标准答案:1.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2.是儿童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3.同伴交往经验影响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12.论述游戏的本质标准答案:
1、在本质上是愉悦与快乐的。
2、内部动机趋势的,没有外部目的。
3、没有物质产品的活动,过程重于结果。
4、游戏是自愿的,儿童自选的。
5、游戏者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213.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214.幼儿在互动中能自然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具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的能力。标准答案: 了解他人思想
215.儿童在学习迁移中必须形成()和一般概念,才能导致迁移发生。标准答案: 共同原则
216.要在具体、真实、丰富、有趣、有意义,与幼儿()的情境中探索幼儿时期的语言学习标准答案: 生活相关
217.认知迁移理论认为领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迁移的()。标准答案: 根本途径
218.评价答案:评价与测量和评估不同,不仅要包含测评及评估过程,而且还要以某种标准为参照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219.论述婴儿的无条件发射行为
标准答案:
1、吸吮反射:手指放入婴儿口中;吸吮;有利于喂食。
2、游泳反射:将婴儿放入水中;踢水玩水;4~6个月;发生意外可以帮助婴儿存活
3、迈步反射:扶助婴儿腋下并使其光脚着地;做迈步动作;2个月;为行走做准备。
4、抓握反射:手指放在婴儿掌心并轻按紧紧抓住刺激物3~4个月为幼儿抓握能力做准备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触及婴儿脚掌心;五个脚趾成扇形;8~12个月;尚未知晓。
第五篇:2011年高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者要以有效的提高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宗旨,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课题,在研 究过程中尽量使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和谐统一,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他们
造成不良影响。这一原则是 【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日文版出版于 【 】
A.1962年 B.1972年 C.1982年 D.1992年
3.美国的教育和心理学家根据教育目标把学习分为: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技能学习的是【 】
A.加涅 B.梅耶 C.皮亚杰 D.布卢姆
4.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最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映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这就是儿童行为学习的 【 】 A.关键期 B.最佳期 C.敏感期 D.加速
期
5.语言文学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
人为的联系的学习称为 【 】
A.认知学习B.智慧学习C.情感学习D.意义学习
6.桑代克于20世纪初进行了大量的人类学习实验,发展了学习的“联结说”又称为【 】
A.尝试错误说 B.行为习惯说 C.接近条件作用学说 D.经典条
件反射学说
7.从心理结构而言,每个游戏都具有两种成分,认知和 【 】
A.动作 B.情感 C.学习D.心理 8.游戏准备包括: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和 【 】
A.游戏表情 B.游戏言语 C.经验准备 D.动作准备
9.道德品质的培养 【 】
A.从培养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开始 B.从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开始
C.从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开始 D.可有多个开端
10.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是【 】 A.社会性 B.社会化 C.社会合作 D.社会性学习
11.在《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一文中明确提出创造性是健全人的本质之一的是 【 】
A.马斯洛 B.卡特尔 C.皮亚杰 D.华莱士
12.在教育活动指导中,主要涉及呈现信息和操练技能等知识的教育活动指导模式是【 】 A.呈现模式 B.行动模式 C.探究模式 D.观察模式
13.用来评价儿童的身体意识、手的灵活性以及身体控制能力的儿童发展状况鉴别工具是【 】
A.学前语言量表 B.房-树-人测验 C.动作活动量表修订本 D.皮
博迪图画词汇测验
14.能提供关于特定儿童的日常活动与进步的书面计划与记录的个别评价方式是 【 】
A.活动记录 B.发展状况鉴别 C.协约 D.鉴定
15.幼儿园人际互动的核心是 【 】 A.师幼互动 B.幼幼互动 C.师师互动 D.
幼儿与环境互动
16.关于我国当前师幼互动行为的负向功能,以下错误的表达是 【 】
A.不利于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发展 B.不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C.不利于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D.不利于提供稳定的学习与生活秩序
17.最有名的教育活动的互动分析系统的提出者是 【 】 A.弗兰德斯 B.瑞安斯 C.
郝基斯 D.特里斯
18.家长不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来客观评价孩子和要求孩子反映的是家庭教育心理误区的 【 】
A.私有性心理 B.主观性心理 C.虚荣性心理 D.补偿性心理 19.1898年,博霍农对381名独生子女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的是 【 】
A.对偶方式 B.征询意见的方式 C.两难故事的方式 D.削
弱刺激的方式
20.对子女进行良好教育的根本性原则是 【 】
A.以儿童教育儿童 B.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C.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
合 D.规范与自由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奥苏泊尔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 】 A.接受学习B.机械学习 C.情感学习D.发展学习 E.意义学习
22.观察学习的完整过程涉及四种成分,即 【 】
A.知觉 B.注意
C.保持 D.动作再现 E.动机
23.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 【 】
A.知觉需求 B.缺失需求
C.成长需求 D.动作需求 E.动机需
求
24.我国幼儿园通常把规则游戏又分为 【 】
A.创造性游戏 B.音乐游戏 C.体育游戏 D.智力游戏 E.结构游戏 25.皮亚杰概括出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几个阶段为 【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后道德阶段 E.无
律道德阶段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_________与教育的心理现
象及其基本规律。
27.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28.美国的心理学家____________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9.发动、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称为____________。
30.游戏理论“补偿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
31.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地学习方式。它强调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学习方式是____________学习。
32.目前最著名、应用最广的创造性测验是____________。
33.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能充分发展各个幼儿创造性反应能力的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蹈等媒体是____________。
34.以保教结合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育侧重点,把教育活动划分为生活教育
活动、____________和教学活动三大类。
35.亲子互动的层次一般可划分为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运动教育” 37.观察学习 38.显性的教育活动情境
39.角色认知 40.家庭互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2.富有游戏性的活动情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3.运用强化评价法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评价手段时一般应注意什么问题?
44.简述我国当前师幼互动行为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操作学习与语言学习特点的不同。46.结合课程决定论和教学设计论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解,教育活动设计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C 3.D 4.A 5.D 6.A 7.B 8.C 9.D 10.
B 11.A 12.A 13.C 14.C 15.A 16.D 17.A 18.B 19.B 20.
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BE 22.BCDE 23.BC 24.BCD 25.AB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学习27.学习 28.奥苏泊尔 29.学习动机 30.弗洛伊德 31.创造性 32.
托兰斯创造性测验
33.自我表现材料 34.游戏活动 35.健全的教育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37.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38.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外显地、直接地对幼儿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场景。
39.在三种内隐心理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指互动双方行为主体对自身及对方在互动进程中所
应扮演角色的理解与选定。
40.家庭成员间行为与行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①相似性。②原有的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1点1分,简单解释2分)42.①一批熟悉的同伴、玩具或者可引发儿童兴趣的操作材料。(1分)②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协定。(1分)③最低限度的指导性行为或介入行为。(1分)④创设友好的氛围,使儿童能够感到舒适和安全。(1分)⑤制定计划,降低儿童疲劳、饥饿、患病或紧张经历的可能性。(1分)
43.①适度。②尽量引导幼儿从自身体验中得到奖惩。③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1点1分,简单解
释2分)
44.①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动因是履行事务性职能而非关注情感。②师幼互动的主导形态是教师主导而非幼儿主导。③师幼互动的行为的主导内容是传授固有知识技能、维护既存规则规范。④师幼互动主体的主导行为是高控制、高约束对高服从、高依赖。(1点1分,简单解释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①在学习方式上:操作学习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即“动作——经验”,学习动作是学习的载体。言语学习通过语词理解,是“语言——经验”,语言是学习的载体。(3分)②学习内容上:操作学习的知识、技能是言语学习所无法获得的,如游泳、舞蹈等。言语学习的内容是操作学习的深化,或者说,是概括了的操作学习的内容。(3分)③在学习过程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儿童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有一定的被动性,是获得他人
经验。(3分)(适当论述1分)。
46.①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为目的,它应有针对性的指向某一部分幼儿。(2分)②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2分)③其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理论观点为基础。(2分)④应包括长期和短期两种目标(2分)⑤其完成必须有系统的方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