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中情境与和谐结合的尝试
创设情境,给师生和谐体验音乐的空间
——音乐教学中情境与和谐结合的尝试
大泊中心小学 王明霞
[案例] 2007年秋,我在三年级上了一节《树叶儿飘飘》的音乐公开课。在这节课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体验、歌唱、表演、创新。
首先,我在课前精心布置了音乐教室,地面铺上一层秋天的树叶,学生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秋天的野外,他们围在我身边,喜欢得不得了。为音乐教学做好了准备。
接着,在导入新课时,我抓起地上的树叶,问学生:“秋天到了,树叶儿飘飘,你们猜猜,哪些小动物看见它了呢?”学生自由想像。指名回答后,我又问学生:“树叶飘飘,燕子、蚂蚁、小鱼都看见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看见飘落的树叶会做些什么呢?”小朋友们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
此时师生关系和谐愉悦,在这样的情绪下开始学习新歌,学生学得很投入,不一会儿,《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曲就会唱了。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非常可爱。我就趁势让他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树叶,按角色进行表演。于是,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和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中,我和他们尽情地在铺满树叶的天地里表演起来,他们的模仿很逼真,表演充满了童趣,进一步体会了小动物在秋天里畅游的乐趣,感受秋天的美好。
最后,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在美丽的秋天,你最喜欢什么?”并且让学生在书上“露一手”中画一画秋天,很多小朋友敢于创新,不仅画了秋天最常见的一些景色,还加进了自己的想象,例如:“我和老师游秋天” 中就画了自己和老师在秋色里徜徉,画面非常温馨、甜蜜。
[案例评析] 音乐是美的,如何让学生来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更加喜欢音乐,甚至热爱音乐呢?在这节音乐课中,教师从研究音乐教材入手,根据音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秋天——落叶”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在导入新课环节中,教师布置的优美情境感染了学生,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堂,更喜欢音乐老师,喜欢音乐课。同时在这样的情境中,打破了师生间的阻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新课教学奠定了愉快、和谐、自然的基础。
教学情境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避免将教学过程变成枯燥的讲授和硬性的灌输,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形象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因此,教师在课的重点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利教授完新歌,并采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进行表演,教师也放下架子,到孩子们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开心地表演。孩子们能大胆想象、大胆模仿、大胆表演,教室里有歌声、笑声,掌声,真是一个欢乐的海洋!这节课无论是教室布置,还是课的导入、展开、结束都在这种情境里进行,学生们在这里感受秋的美丽,树叶的飘落,小动物的可爱,兴趣盎然地学唱歌曲,和老师一起表演。同时受这样的情境感染,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最后的环节中,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秋天,又一次体会了秋的美好。
整个过程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充分体现了我校绿色课堂中的“人文、和谐”的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优美的情境中,学生较快地接受了新知,学会了歌曲,并大胆想象,热衷于音乐表演,表演自然大方,表现出孩子天真烂漫的一面。在“露一手“的环节中更是展示了学生的潜能,他们都能很好地用手中的笔画出了秋天的美丽。
由此可见,音乐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帮助教师向学生展示音乐的美,尤其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音乐作品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与思维。
[访谈录]
问:王老师,今天这节音乐课你是怎样来体现绿色教育理念中的“人文、和谐”的?
答:我主要根据教学内容,提炼其中体现大自然的人文与和谐的精华,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于虚拟的大自然环境中,让孩子们关注大自然,关心小动物,和老师一起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音乐的美好。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想象、表演,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没有障碍,相处融洽和谐。
问: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愉悦,平时你是怎样做的?
答: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为,我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喜欢唱歌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音乐教师重视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尽可能地创设好教学情境,同时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我想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上我们的课,喜欢我们老师,师生关系当然会得到改进,变得越来越和谐。
问: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中,你还让学生“露了一手”,用画笔画一画他们最喜欢的景色,你觉得这样设计可以体现“人文、和谐”吗?
答:我想秋天的色彩是丰富的、美丽的,如果能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今天课堂中感受到的秋天画出来,肯定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从课堂中我们也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音乐活动。这个方式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和谐,我们看到,有许多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画了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家人,这其实也是一种和谐与人文。同时,我觉得这也体现了新课改中提倡的学科整合的理念。
第二篇:在说明文教学中尝试情境教学
在说明文教学中尝试情境教学
北山小学
黄华
说明文大多内容平实,语言朴素,因此教这类课文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其自主自愿学习。下面以《鲸》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尝试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喜学、乐学说明文。
一、创设情境,引导积极探索
在教《鲸》这一课时,老师首先用语言描绘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辽阔无边的太平洋地区曾经举行过一次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地点,顺利地通过虾兵虾将把守的赛场大门,鲸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搬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说:“你不属于鱼类,不能入内参加。”鲸振振有辞地说:“我就是鱼,不然大家怎么都叫我鲸鱼呢?”正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老师设问:“鲸和虾到底谁说的对?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寻找答案。”创设这样的情境,顿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心理,从而带着问题认真读文、积极思考。
在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弄懂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一问题后,鼓励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更多有关鲸的知识。学生经过多次诵读,便可依据不同的阅读水平,在各自头脑中形成文章内容的雏形;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进行交流。在这种小组学习中,学生既能对一些简单的内容达到共识,又能互为补充,缩短了学生彼此之间的认识差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把在学习小组内读懂的内容向全班汇报,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掌握,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用老师讲学生也能基本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真正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坚决不教,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凭借情境,鼓励质疑问难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把握住学生活跃的思维,再创情境。首先多媒体展示背景:在一座海洋博物馆里鲸正在活动的画面。然后问:通过自学,同学对鲸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关于鲸,你还有哪些不了解,还有哪些弄不懂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到海洋博物馆,亲自面对鲸来提问。这种质疑方式学生感到新奇,思维很活跃,纷纷提:你们的食量那么大,有找不到食物吃的情况吗?鲸,你的寿命有多长?鲸,你到底有多大?鲸,你那么凶猛,天敌是谁呢?鲸,你的同类为什么会出现在海滩上集体自杀的现象?此时的学生已经把鲸当作很熟悉的人,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关注鲸的情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三、拓展教学空间,教给学习方法
在学生质疑问难之后,师生共同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整理合并。对于能在书中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之间当堂予以解决;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比如文章的说明方法,作者抓住了鲸的哪些特点等,则鼓励各学习小组依据小组的实力来主动承担,并允许学生对于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跨组建学习小组;对于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涉及课文以外的内容,则要抓住机会,适当引导。一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如翻阅《少儿百科全书》查找有关知识,观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电视专栏节目,还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在电脑上浏览有关鲸的网页。
这个环节,打破了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打破了传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封闭的信息传递状态,打通了学生已知信息和社会生活现有的信息通道,学生学习的范围更宽,学习情绪更高涨。在学生广征博引打开眼界的同时,他们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角色扮演,发展创造力
在情境中,凭借生动的形象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愉快,使学生的联想、想象活动积极展开,他们会在思维过程中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可以给学生设计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使教材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比如,在学生了解鲸的大小、鲸的种类、鲸的生活习性以及本文的说明方法等内容后,老师请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海洋博物馆里的讲解员,用自己的语言为小朋友详细介绍有关鲸的知识,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一头虎鲸或须鲸,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向小朋友介绍鲸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扮演的角色。角色扮演的过程实际上是创造性复述课文,巧妙设计语言训练的过程。在介绍时,学生不仅有条理地叙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用上了说明方法,使自己的语言更形象、更富有个性。这一设计由于让学生自己扮演,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五、设计超市作业,面向全体学生
在超市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挑选适合自己的物品。给学生设计作业也可以像超市一样,提供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作业。学完《鲸》这篇课文,可以设计以下作业供学生挑选:
1.想象鲸与虾将军的对话,重点想象虾将军是如何说服鲸的。
这一练习属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的读写结合片断,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有关鲸进化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学生想象力,进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动笔画出鲸睡觉的样子。
这一练习属于变语言文字为绘画的阅读作业,这任务看似简单,可学生要把它画出来,就必须仔细读懂课文。这样利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把课文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及绘画能力。
3.运用本课的说明方法,抓住某动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断。
这项作业设计落实了本单元“抓住事物特点写”这一读写训练项目,突出了单元训练重点。
以上教学程序,针对说明文这种特殊体裁而设计使用的,是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各种能力的角度出发的,它既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注重了信息的交流与吸收。
第三篇: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的尝试
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的尝试
情境教学凭借情境,促进儿童整体发展,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感性认识;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品德教育;以训练语言发展为手段,贯穿课堂始终。教学情境的创设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生活中截取,强化生活的关系。课堂教学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动力,扎实体现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以现有教材为核心,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工作,情境交融,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途径。同时也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拓宽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的知识空间。
我们的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语言学习应有的真情实感,学生的学习乐趣被淹没在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的分析和各种习题的训练中。为了努力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改变灌输式教学,我们的教师必须进行情境教学的探索。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课堂情境教学,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转变了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依据学科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了“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主导的“他主学习”,走向以独立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由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到带入情境,提供学习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角色扮演等操作性尝试,获取知识,以自己的所感去表达。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结合。我们每位教师都清楚教材中的美文是以语言为中介,以抽象的符号呈现教材画面的,要让学生感受其美,就要让艺术走进课堂,走进我们的教学。我们教师就要把直观的画面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完成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
情境教学运用暗示导向、情感驱动、角色效应、心理场景的整合。运用暗示导向。在情境教育中,把跨度宽阔的教育、教学空间,用各种暗示手段联动起来,以不同形式、不同途径渲染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愉快、书籍的智慧及学生蓬勃向上的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无意识倾向处在忘我的境界中,趋向教育者既定的方向,还可以使学生从无意识的加工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会主动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在优化的情境中,学生将经历“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的情绪发展过程。随着情境教育的实施,学生的情感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延续、反复、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在其间受到了很好的陶冶,并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情境教育创设的情境,总是蕴含着教育者的意图。结合教材特点和活动需要所设计的角色,让学生扮演或担当角色,其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将渲染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由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成为积极参与的主动角色。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的生活空间成为富有教育内涵、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学生情趣。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潜在智慧的启迪,使学生得到一种满足,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向着教师创设情境的目标推进的“力”。在这种推力下,学生主动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情绪、语言和行为,使已创设的情境更为丰富。置身其中的教师也即时感受到教学成功的快乐,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这样,“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在心理场中得到整合。推进和促使儿童的顿悟加速产生,从而不断改变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那么什么是教学情境呢?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因而,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程的条件下还不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呢?
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这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孩子的眼前,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教师就可以直观的给学生一个1平方厘米大小的东西,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1平方厘米就这么大。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1平方分米,那么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1平方厘米。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低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不足,只知道人民币的不同面,不同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不同、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都不了解。如果教师能打出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讲解再加上生活中的认知,学生会对人民币认识的很透彻。在教学中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生识记“晶”字时问学生:天空一个大太阳天亮不亮?学生答:“亮”。那在大太阳下面还有两个并排站的小太阳天空会怎样?“更加明亮了”。师:不仅明亮还有些耀眼,三个太阳在闪闪发光这就是“晶”字。这种让学生充满想象的教学,把本来死板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的脑海里。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毫无激情,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是冷漠、无激情的来听。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是没有质量的课堂。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倾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做到:
1、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桎梏,打破“教材是唯一知识源”的传统思想。
2、根据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进一步落实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全新理念。
3、密切学生学习生活和实际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主动去获取知识,并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4、教师创设多种情景,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广泛地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5、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目的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获得学习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突出趣味性、思考性、现实性。实施情境教学的措施:
1、强调教师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彻底改变“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倡导教师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短时间、大容量、资源共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拓展教学活动领域,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获得情感体验、心灵感受,拓宽视野,磨练意志。
.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和儿歌的表演,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巩固知识。
.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创设一种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用实际行动去尝试、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
情境教学拓宽了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野外情境教育活动,拓宽教育空间,形成多维结构的情境,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益。同时,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通过创设一种“亲、助、和”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来缩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以及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发展。情境教学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担当教材中的角色、扮演童话角色、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都顺应了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儿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主动操作训练等一系列学科素养连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情境教学注重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注重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利用角色效应,为儿童的创新、实践提供最佳的外部环境,促使儿童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第四篇: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下面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图画、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设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卫清
摘要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景的创设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情感的主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及根据古今中外教育者的情境教学实践,结合音乐学科的特性,对音乐情境教学法作如下定义:音乐情境教学法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理解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关键词 情景;感知;理解;深化;画面。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这种“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采用“情境教学”以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功能,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阻碍或抑制作用。调动学生的情绪与情感,通过触“境”生“情”、随“情”入“境”、以“情”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在情境教学法中既作“动因”、又作“手段”、也作“目的”,一言概之,以“情”为纽带,“情”深“意”长。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 ——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如第三课时学***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课中,歌中唱到“我的家乡好迷人,橘树那个长在彩云里,还有那闪亮的航标灯”教师可根据歌中所描绘的这些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景色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 真正了解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及幻想穿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中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身如其境的感受到音乐描绘的画面。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下。
二、理解——深入情景,领会感情,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初学音乐的小朋友,识字不多,理解能力有限,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我认为运用情景的创设将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如《龙咚锵》可以运用直观教具鼓、锣、钹,并投放敲锣打鼓的幻灯图,播放其打击乐器的音响,让他们去模仿幻灯片上鼓、锣、钹的情景,分角色进行练习敲打锣鼓。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体会内容,教员可以边敲打边提问:“我敲小鼓?”小朋友:“冬冬。”教员:“我敲小锣?”小朋友:“锵锵。”教员:“咱们两人一起敲打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小朋友:“冬锵,冬锵,冬锵,冬冬锵。”接着让他们学习打锣鼓,并要求一边打一边念词,这样,学习的劲头有了,兴趣浓了,在这敲锣打鼓中体会了歌词,也渐渐地理解音乐的内容,而且也能体会到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不演***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表演体会情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例如,教学西部风光《拉萨谣》一课时,激发学生十分投入地在情境想象之中,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神秘的梦境,并感受西部粗犷、朴实的音乐特点,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音乐情景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外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永远充满活力。
作为音乐教师,应当有高度的责任感,遵循新课改的理念,着眼人的发展,落实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用自己的爱心带着孩子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的畅游!
音乐课“创设情境教学”的探索
情境教学对于任何学科来说都很重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境”中见到“形”,从“形”中感到“美”,从“美”中产生“情”,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因此在对低年级儿童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着设计一些情境。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思维特点,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在一种积极宽松的氛围中,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以活动展示情境
“音乐源于自然”,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孩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
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教学《大鹿》一歌时,教师在黑板上或者事先准备好一幅森林图,图中有被狼追赶的小兔,还有童话中的面包房,房中站着大鹿向外张望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画面,体会兔子当时被狼追的害怕着急的心情。学生很好地表现出当时的情景,并会很好地表现出歌曲处理中的情绪。
三.以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在音乐书上,而就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孩子们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积极性高、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扮演。如带领学生欣赏《龟兔赛跑》一课,那些龟呀、兔呀等小动物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沸腾起来。同学们一个个高兴不已,争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四.以多媒体课件进入情境
音乐欣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像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学生往往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还是听不进去。所以,在听赏教学时,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多媒体把录像展示画面与教师描述音乐感受相结合来创设情境,使得听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听赏《春天来了》这首歌曲时,我借助电教媒体,播放初春的景色。画面上,绿树、小草、花儿、蝴蝶、蜜蜂交替出现,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唱起“春天来了”,他们的脸上个个露出微笑,一副天真活泼的样子,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投身于春天的怀抱。由于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学生都被吸引了,教学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下面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图画、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设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第五篇: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出来,一方面打破了死板的教学传统,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地位。而在这些多元化的教学当中,受到格外重视的则是情境教学法,它的巧妙应用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知识形象更加生动,学生理解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也被点燃。结合历史教学实践,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加以科学和艺术的加工,借用情境教学,让初中历史变得妙趣横生。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实践;趣味性
教学专家李吉林首次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并且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得到了更大的完善和发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琐碎、呆板、无趣和低效的特点,借鉴古代教学概念中“意境教学”的理论,将语言、行为、环境等融为一体,共同为教学服务。而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讲,历史知识表现为琐碎、片段、复杂,这需要学生很强的记忆力。但是最好的记忆就是理解,或者是将这些知识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于脑海中。所以情境教学能够改变历史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兴趣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法,就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合理设定历史情境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感,通过此纽带来连接学生的心理,并运用生活语言来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变得更加敏捷。这样能够解决长期以来学生因为和历史没有情感而感觉到的枯燥,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有所提升。不仅如此,情境教学应当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使他们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也获得了快乐和喜悦的体验。所以老师要设定合理的情境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将历史教学导向一个新的境界,给学生全新的视角和不同的体验。其目标的设定除了要考虑课本大纲的要求之外,还要将学生的喜好放在首位,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创设情境,而不是将学生看作是一个知识的容器。
二、优化创设情境,给学生真实感受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就要结合历史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设计和选择,这些历史事件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却不可复制。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怎样创设都不可能代替现实,但是历史的真实性要求我们以史实为依据,突出历史的不可变性。情境教学是建立在反传统的教学当中的,它强调的是按照社会的真实去改造课堂,让学生在其中能有真切的感受。所以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进行优化,尽可能贴近于事实。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平时所学和积累,通过收集各种信息,构建真实的故事骨架,把生活融入实际的情境创设当中,提高信息的传输量,让教学面向生活,让学生直面历史。为了能让历史情境可以更加逼真,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背景视频,插入背景音乐或者是一些背景图片。一些自制的小道具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气氛,带入情感的作用。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集大家的力量使历史情境教学更加有趣。
三、主张故事导入,设身处地学习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人为创造的,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可以通过想象自己是主人公来“感同身受”,了解一些史实和对人物的影响。而情境教学则将这种想象搬到了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在叙述历史故事的时候,明白历史人物的一些抉择,体会他们当时的心境。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历史事件更加具象化,还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其他的优秀品质。如,在讲述《鸦片战争》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鸦片战争的相关故事,然后在故事的讲解中了解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最多的则是,学生对当时历史的了解,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通过语言来创设情境,简单迅速
一些小的历史事实不需要大型的模仿和情境创设,通过小的对话进行则是最省时省力又可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语言是最普通,但却是最常见、最直接的教学手段,很多老师没有重视到其教育意义,甚至认为它和传统的教学没什么两样。用语言来创设情境不仅体现教学的灵动性,还能随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改变教学方向。所以重视语言的传播魅力,是情境课堂成功的关键。学习历史,不是将历史事件记住,或是了解发生了什么,而应该是我们从历史中可以学到什么。语言有很强的教育作用,能启发学生从历史中收获情感,如在《甲午战争》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用低沉的语言去读一些慷慨激昂的语句,先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将课堂笼罩于这种气氛当中,让教学更加有趣、精彩。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要准确结合历史背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真实为准绳,以情感为烘托,将学习历史变成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