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音乐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计划
初中音乐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计划 辽河口实验学校魏丽娜
课题研究方案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界定:
情境,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教学情境,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
情境教学,是指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具体说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色、问题等情境,真实而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2、理论依据:
课改后的新教材在结构形式方面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般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设计了单元情景主题。由于这些情景主题一般都贴近学生生活,因而有利于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情感。但教材只是一种载体,只是教与学的平台,不是课程的全部,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教师才是课程的实施者、解释者,只有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如何利用现有教材,根据实际情况来创设情境,并围绕情境主题来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多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重认知轻情感、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而在国外,以德国的奥尔夫、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为代表的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形成与传播,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为探索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原理与操作体系,其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情境教育理论,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情境教学,教师注意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像与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将音乐的表现形式与音乐内容结合起来,真正体现音乐素养教育的价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
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追问情境、动态情境、语言情境、记忆、联想、类比情境、生活展示情境等,我们可能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造,不断地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能力。
明确情境创设的意义,把握住情境教学的几个特征,掌握情境创设的方法,创设出合适的情境,既能改进音乐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也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⑴形成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经验。⑵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⑶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⑴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听赏内容的研究。⑵情境教学方法与唱歌内容的研究。⑶情境教学方法与演奏内容的研究。⑷情境教学方法与相关文化内容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1、创设情境内容:
⑴内化——重组教材。我们目前的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秩序,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⑵外化——学科融合。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内容及方法拓宽情境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以及提高演唱、演奏能力,丰富相关文化知识。
⑶让情境贴近现实。一是用生活语言描述音乐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诱导学生对于音乐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启发诱导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二是以生活实物再现音乐形象。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实物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有仅能迅速地感知,而且易于接受和理解。三是借生活游戏走近音乐形象,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音乐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
2、创设情境空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的基本要求,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课堂精神生活具有发展意义。
以生活式交往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调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又是实施真诚对话,在交往中理解并且共同摄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
3、在情境中表现音乐:
新课改力图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⑴在亲历生活过程中感知音乐。生活化情境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身经历,得到积极的启发和暗示,在此过程中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⑵在模拟生活角色中体验音乐情感。通过选择一个角色(人或物)作为学生体验的对象,并感受其在生活中情感,在学习中进行角色模拟,目的是让学生重归真实的生活世界,以自由的思想体验生活,回归人性的本质。
⑶在生活情境感染中表达音乐思想。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场景条件等,让学生在实境体验中感悟知识,体验生活,还可在每堂课结束时安排学生说一说(我听了什么?我唱了什么?我想表达什么?)的环节。
⑷在生活实际锻炼中展现音乐。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和各级各类比赛,使学生的音乐实践得到充分锻炼,使学生所学音乐体现出生活的魅力。
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⑴应用行动研究法,及时收集处理情境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方案,使研究更具实效性。
⑵应用个案要分析法,通过对课题研究对象的现状分析,正确认识研究对象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处水平。
⑶应用经验总结法,分析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等 2017 03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一、“数学情境”障碍化,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障碍性.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问题情境不能过于宽泛,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考虑;也不能过于简单,失去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为佳.例如,在讲“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跳起来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二、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学生画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画的是蝴蝶,有的学生画的是美丽的图案……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来体验轴对称.这样,在理解概念时,学生不再是一片茫然,而是有现实感的,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三、创设古典知识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丰富性
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古典知识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入方式:《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精典之作,曾经作为古代书院的数学教本,直到今日,书中的一些问题还深深吸引着我们.此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你知道这道题所表达的信息吗?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四、创设形象化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直观性
“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物体的直观形象,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同时能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并进行思考,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情感记忆.所以,形象化的问题情境适合初中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创设形象化的问题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充分利用一些半具体半抽象的模型及图片展示的数学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提供丰富表象,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五、创设美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数学之所以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利用图形的线条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体现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教师应尽量将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中所蕴涵的“美”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维持长久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第三篇:《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学习心得
《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学习心得
四川省乐至县高寺镇高寺初级中学 黄德元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通过对《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学习我有如下体会:
一、知道了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为数学课,更应该体现的是“数学味”。而过浓的“数学味”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设计或创造一些合适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求知欲望,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数学的美,领会数学的本质,在探究与应用中享受创新的快乐,使学生在获得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一些有意义、典型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也是多年来我们教学改革的经验,需要继承和发扬。
我们要由只注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应用和拓广的。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兴趣,培养能力,把握数学的本质,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知道了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方法 1。在教学中创设悬念情境,“奇”中激“趣”。
好奇心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创造性思维中有触发催化的作用是发挥想象力的起点。教师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奇”中探“趣”比较适合于引入阶段的情境创设。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一堂好的数学课,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2。在教学中创设冲突情境,“惑”中生“趣”。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这样的情境,以矛盾深深扣动学生的心弦,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归纳,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地
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情境,“思”中探“趣”。
创设开放型情境是指在教学中以开放性问题为载体创设情境。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需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给学生在主观上留有较大自由度和思维空间。开放题的解答具有发散性特点,没有唯一的解题模式可以遵循,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做”中悟“趣”。
操作、实验就是把学生学习的情感与生活经验融为一体,展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亲身体会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新知识的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考虑到引起学生兴趣,还要考虑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5。在教学中创设应用情境,“需”中引“趣”。
我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应用情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知识 的必要性,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数学情境越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越显著。
6。在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赏”中唤“趣”。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史实、数学故事、数学家事迹、数学历史名题等都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学生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数学学科本身蕴含着大量的典故,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对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选择一些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数学典故适当地穿插在教学中。
三、我还知道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注意问题 1。淡化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追求问题情境的本质。
新课导入不一定要从生活中取材。有时候,我们会为了体现新课程中“数学生活化”的理念,想方设方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然而,有很多数学知识并不来源于生活,而是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知识。
2。利用旧知识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和认识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不完备性,教师可以依此为突破口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切忌漫无目标地创设一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反而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3。课堂上需要关注问题情境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学生兴趣激昂的掌握知识。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要注重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相契合,情境并不一定必须联系生活。能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同样是好的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情境要少一点观赏,多一些思考.引导提问要少一点共性,多一些个性。交流展示要少一点摆设,多一些实效。最重要的是认真思考希望通过情境使学生获得什么,也就是设计某个情境的目的,这是情境设计的“魂”。
无论如何,教师对情境的选择最终会体现出教师个人对数学的看法、对教育的看法,所以“修炼内功”是最根本的。
第四篇: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下面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图画、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设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卫清
摘要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景的创设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情感的主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及根据古今中外教育者的情境教学实践,结合音乐学科的特性,对音乐情境教学法作如下定义:音乐情境教学法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理解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关键词 情景;感知;理解;深化;画面。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这种“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采用“情境教学”以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功能,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阻碍或抑制作用。调动学生的情绪与情感,通过触“境”生“情”、随“情”入“境”、以“情”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在情境教学法中既作“动因”、又作“手段”、也作“目的”,一言概之,以“情”为纽带,“情”深“意”长。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 ——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如第三课时学***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课中,歌中唱到“我的家乡好迷人,橘树那个长在彩云里,还有那闪亮的航标灯”教师可根据歌中所描绘的这些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景色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 真正了解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及幻想穿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中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身如其境的感受到音乐描绘的画面。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下。
二、理解——深入情景,领会感情,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初学音乐的小朋友,识字不多,理解能力有限,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我认为运用情景的创设将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如《龙咚锵》可以运用直观教具鼓、锣、钹,并投放敲锣打鼓的幻灯图,播放其打击乐器的音响,让他们去模仿幻灯片上鼓、锣、钹的情景,分角色进行练习敲打锣鼓。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体会内容,教员可以边敲打边提问:“我敲小鼓?”小朋友:“冬冬。”教员:“我敲小锣?”小朋友:“锵锵。”教员:“咱们两人一起敲打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小朋友:“冬锵,冬锵,冬锵,冬冬锵。”接着让他们学习打锣鼓,并要求一边打一边念词,这样,学习的劲头有了,兴趣浓了,在这敲锣打鼓中体会了歌词,也渐渐地理解音乐的内容,而且也能体会到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不演***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表演体会情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例如,教学西部风光《拉萨谣》一课时,激发学生十分投入地在情境想象之中,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神秘的梦境,并感受西部粗犷、朴实的音乐特点,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音乐情景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外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永远充满活力。
作为音乐教师,应当有高度的责任感,遵循新课改的理念,着眼人的发展,落实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用自己的爱心带着孩子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的畅游!
音乐课“创设情境教学”的探索
情境教学对于任何学科来说都很重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境”中见到“形”,从“形”中感到“美”,从“美”中产生“情”,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因此在对低年级儿童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着设计一些情境。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思维特点,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在一种积极宽松的氛围中,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以活动展示情境
“音乐源于自然”,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孩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
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教学《大鹿》一歌时,教师在黑板上或者事先准备好一幅森林图,图中有被狼追赶的小兔,还有童话中的面包房,房中站着大鹿向外张望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画面,体会兔子当时被狼追的害怕着急的心情。学生很好地表现出当时的情景,并会很好地表现出歌曲处理中的情绪。
三.以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在音乐书上,而就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孩子们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积极性高、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扮演。如带领学生欣赏《龟兔赛跑》一课,那些龟呀、兔呀等小动物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沸腾起来。同学们一个个高兴不已,争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四.以多媒体课件进入情境
音乐欣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像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学生往往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还是听不进去。所以,在听赏教学时,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多媒体把录像展示画面与教师描述音乐感受相结合来创设情境,使得听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听赏《春天来了》这首歌曲时,我借助电教媒体,播放初春的景色。画面上,绿树、小草、花儿、蝴蝶、蜜蜂交替出现,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唱起“春天来了”,他们的脸上个个露出微笑,一副天真活泼的样子,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投身于春天的怀抱。由于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学生都被吸引了,教学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下面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图画、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设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第五篇:音乐元素在初中诗歌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
音乐元素在初中诗歌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
文?W与音乐息息相关,语文教学是欣赏文学作品的一个途径。诗歌是文学的一部分,深藏着别样的韵味和美感,那么,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才能教出一种美感,让欣赏之人能够悠然自得,如饮甘醇,如沐春风,历久弥香?尤其是在学习传统的古诗词时,为了避免教学重点倾向于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还原古诗词的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在创设情境时加入音乐元素,会让整个古诗词的审美意蕴保持完整,让学生在美轮美奂的音乐氛围中边吟边诵,感受、感悟、体会、品味诗歌,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可见,在初中诗歌教学中运用音乐元素进行情境创设,发挥作用,是作为语文教师的一项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实践教学做一探析。
一、音乐导入,引领心境
都说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就是导入,万事开头难,导入好了,学生学习兴趣瞬间被点燃,为一整堂课开了好头;导入不好,学生兴趣索然,致使下面的教学进展缓慢而又缺乏有力的节奏。在初中诗歌教学的起始点,也就是导入环节,教师切勿一味地介绍作者的背景身世,削弱学生对诗歌的体味。有人说,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就是音乐,它折射出人类内心情绪活动,是情感与思想完美融合的艺术境界。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抑或元曲,其中必然有一定的音乐韵律规律,配乐吟唱韵味独特,很多古诗词也成为现代流行音乐中的一朵奇葩,现代节奏与古典韵律相融合,开启了无数人尚古尚美的情怀。在情境创设中加入音乐元素,让整个教学进入到了艺术而灵动的境界,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伊始,教师轻轻吟诵这首诗歌,并配以萨克斯曲《送别》为吟诵的音乐背景,悠扬中有着某种伤感情愫的弥漫,令人怦然心动,学生情不自禁进入到音乐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悦耳的诗篇仿佛有流动的画面,学生进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中,随着音乐展开联想。
二、把握节奏,唱出情怀
诗歌短小精炼,但内涵丰富、蕴意悠长,诗歌富有音乐之美,因为其音乐节奏也是有规律可循,在诵读之中自然会流淌出音乐的韵律,如:诵读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的节奏感;诵读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形式的节奏感。在教师的点拨中,一句话中重音落在哪几个字中,是语气的上扬还是低沉,是情绪的高亢还是失落,都从关键字句中感知而来,通过把握诗歌的节奏,学生从诵读中则能够体味到音乐元素的跳动与情感起伏,也能初步感知诗歌创造的一种韵律美和情境美。在教学中,为了深入地让学生把握诗歌节奏,领会诗歌所蕴藏的丰富情感,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会加入音乐元素,让学生听音乐唱诗歌,使其充分入境入心,感受诗歌所要表达的凄清悲凉、沉痛悲愤、恬淡自然抑或激情昂扬。学生领略感悟诗歌的音乐韵味,则意味着对整个诗歌的文脉就会融会贯通,学生在诗歌的情境中流连忘
返,融合相通。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首诗歌时,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这首诗歌,感受音律韵味,让学生投注感情和气势反复品读韵脚“难”和“残”,融情入境,更加突出了诗词的情境,也使得学生融情于这首诗歌之中。为了进一步催发学生的感染之怀与诗歌意境相融,教师播放了经典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在音乐弥漫的氛围中,让学生体验那份沉重的离别之情,也随着作者一起叹惋这人生命运的变幻无常。既积累了新知识,又拓展了新视野。
三、自我创造,吟唱相宜
既然诗歌有音乐的痕迹可循,既然那么多人都可以将诗歌改编成优美动听的音乐,为什么学生就不可以进行自我创造呢?按照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个性化的手法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变成自己心中的一首歌曲,吟唱相宜,教学相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打开文学与音乐相融合的大门,让学生学会自创诗歌歌曲,并能够大胆展示演唱,课堂上音乐四起,激活了沉睡千年的诗文韵味,何乐而不为?如,在教学《杜甫诗三首》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通过网络查询或者是借助音乐器具,将其中一首诗歌自编自创谱曲演唱。这一充分展示学生才艺、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设计,彻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正式课堂教学时,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即学生自编自演自唱诗歌,学生有了充足准备,各个信心满满。生生自由组合,有人弹古筝,有人吹笛子,有人演唱。还有的学生通过寻找契合的背景音乐组队式进行演唱。音乐成为整个课堂活力四射的导火索,教师与学生都进入到了杜甫的诗歌之中,学生悲怆地吟诵着《春望》,间或情深意切、缓缓低沉地吟唱出《春望》,都为这堂课装点了艺术的星光。学生的审美意境与教师创设的情境相契合,对于诗歌的情感基调的把握,源自于对作者的了解,对创造诗歌时代背景的了解以及对诗歌韵律的掌握,诗歌的知识了然于胸,诗歌的韵味浸润于声,诗歌的魅力感染于心,学生随着一遍遍吟唱,不断深化自身与诗歌的深层情感,获得沁人心脾的情感体验,不仅理解了诗歌,还鉴赏了诗歌,更获得了一种情趣和神韵。
总之,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诗歌的美通过音乐的点缀和介入,变得更为妙不可言,从联想中进入到意境之中,既有学情又有诗情,教师创设诗歌情境,融入音乐元素,使得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既陶冶情操,又净化心灵,音乐让文学更为灿烂夺目,也让教学更为有效。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