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论
下定义采用“种概念+属差”教学: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基本含义: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基本内涵)2教学是追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基本价值规定)3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特殊的教育活动4教学的具体形态是变化发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师:1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区别于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2是特殊的专业技术人员。教学内容的特点:1是师生活动的客体2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3经过了教育化的加工处理4具有教育价值。形式教育理论:教学是促进人的内在官能显现和成长的过程;主知主义:教学是知识授受和观念运动的过程,是习得间接经验的过程;行为主义:教学是个体亲身探索、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人本主义:教学是人性的表达和自我实现。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实践说、交往说,提供了观察教学本质的基本纬度:过程、功能、关系。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现代教学萌芽的两个端点。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运动,美国出现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20世纪以来现代教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我国现代教学体系的创建和发展:1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2中国教育传统的沿袭和扬弃3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创新。教学论:1是一门科学2一门课程3是永无止境的学术研究、耕作不休的思想园地。教学论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1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2教学论研究教育领域的教学活动3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问题。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1事实问题主要指有关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发展过程等客观问题2价值问题主要是指教学的目的的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问题3技术(策略、方法)问题主要是指有关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问题。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古代中国教学思想观:1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观2以人性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价值观3学思行结合的知行观。古代中国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道成而上,艺成而下,重道(知识)轻器(艺)轻自然斥技艺。近代教学思想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1人文主义思潮2自然主义思潮3注重科学实验方法与数学思维的思潮。近代教学思想的特征:1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尊重人的天性,关注儿童的自然发展(卢俊提倡自然主义教育观,自然指儿童的自然禀赋及发展的自然进程,把孩子看作孩子,成为“儿童中心论”“发现法”的渊源2寻求教学理论的科学基础(夸美纽斯以唯实主义为基础建立教学论,提出直观性原则,论证了感觉经验与教学的关系“教育适应自然”;赫尔巴特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提出教学过程理论)统觉过程:新观念被旧观念同化或吸收的过程,即学生在旧有观念的基础上,接受新观念的过程。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合(想)、系统、方法。斯宾塞主张学校必须把新兴的自然科学作为教学科目,人类必学课程: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护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须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欧洲的新教育运动最早出现1889年英国雷迪在艾伯茨霍姆开办的新学校,特点:重视儿童实际活动、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反对单纯地学习书本。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帕克的教育改革和杜威开办实验学校。帕克儿童中心论第一人不,昆西制度(方法)杜威学校的基本特征:检验他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而提出的一些教育假设。杜威的教育教学思想:1教育哲学观(经验自然主义:认为实际经验的过程和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新教育哲学信奉某种经验的和实验的哲学,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2儿童观(儿童是起点、中心、目的)3知识观和经验课程观(教育即是经验的改造、改组)4做中学的学习观(儿童主要是通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活动的特征有能动的、社会性的、身心统一的、探究性的活动)杜威思维五步法:1疑难的情境,处于困惑、迷乱、怀疑的态度。2确定疑难的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3通过观察和其他心智活动以及搜集事实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5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20世纪我国教学论发展饿的主要阶段:1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准备时期2教学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开创时期3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转折期4教学论现代化的发展时期。主要特征:1教学论从传统走向现代2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基本趋势(1)东西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方法兼容并蓄取向(2)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科学化取向与人文化取向是近代以来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且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3)多样个性与共性的同意
“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简评:
分析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学习的概念:学生的学习是在各类学校的特定环境中,按照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是一种自我建构和生成的经验习得活动。学习的特征:计划性,间接性,高效性。学习的要素:学习者,刺激情景或刺激,记忆,反应。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智力技能由到简单到复杂: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知识学习的过程:选择阶段、领会阶段、保持阶段、应用阶段。技能学习的过程:定向、分解、定位、熟练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力学习比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更为重要。加涅的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问题的呈现2学习者明确问题,或区别出情景的本质特征3学习者形成可被用于解决问题的假设4试图验证假设或后续假设直至学习者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美国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学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会学则要求学生去主动猎取,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对已学知识具备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学会的着眼点往往只是获取现时的知识,而会学则是更多的瞄准未知的知识。学会学习:1广义的,是人类特有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体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2学生的学会学习,学生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在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力,自主、自觉地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及学习技术3狭义的,学生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学会学习含义的理解:1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2是和终身学习的概念相联系3学会学习既重视学习者非智力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4强调学会认知5重视潜能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重视自我评价意识的形成7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8学会学习是学会认知、做人、生存、关心、做事、发展的根本途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人才。
新世纪合格人才必须具备基本品质:1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2充分发展的优良个性。
个性发展: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的把人的差异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如何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自主创新学习的特性:1自主性2能动3创造。终身教育思想是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什么是终身学习:
会学习的学生:能够主动地激发自己学习的动机,开发丰富的教育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利用有效的学习手段,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将之付诸实施,并监控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适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案进行调节,同时使自己的学习富于创造性的学生。如何学会学习:1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和自我的重新定位2以“研究性学习”为探索“会学习的学生”培养的主要模式3开发有效的培养“会学习学生”的教学策略4确立有利于“会学习的学生”培养的教育教学评价观。学习策略:学习者根据学校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到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揭示学习中各种变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元认知:对认知的认识,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体验。学习策略的训练步骤:1激活与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动机状态2分析学习情境3选择学校方法,制定学习计划4执行学习计划,实际地使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5维持、更改已选用的学习计划、方法6总结性的评价选用的学习方法所达到的效果,作为反馈。学习方法指导: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灵活的运用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制定学习计划2学会阅读3学会观察4学会记忆5学会独立思考6学习程序指导。如何学习方法指导过程:1了解学情2制定计划3实施指导4反馈控制。研究性学习:在教育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研究性学习操作程序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能学、会学,具体教学程序为先学后教。合作学习: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优缺点:
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教学目标的特点:1预期性2生成3整体4可操作、可测量性。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3评价4聚合功能。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1知识本位2社会3人本位。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巴班斯基把教学目标分为:教养、教育、发展目标。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也是教学目标分类:1抽象符号学习2概念3命题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社会需要。教学目标设计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2整体3可行4可操作5阶段。一般步骤:1细化、具体化目标2分析、确定任务3寻找教学起点。教学目标制定的误区:1把教学目标等同于学习内容2教学目标含糊、不明确3教学目标单
一、不全面4教学目标缺乏启发、引导性5教学目标忽视了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按照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启动、互动,从而现实的生成和开展教学过程,也是教学活动合目的合规律地现实的建构、生成开展的过程,更是教学质量实现的形成过程。教学内部关系的主要类型:1教学关系(人与人、己、物、物与物)2师生关系(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学论)教与学矛盾的主要表现:
教学功能的一般特点:通过教学主体主观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行动的积极性的差异表现出来。教学存在的根本原因:1人的发展需要2文化发展需要。教学过程基本职能:促进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基本功能:1传承知识2培育能力3涵养品性4助长生命。王策三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确实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任务、内容和整体活动,或是对世界的反映。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的主要对象,表现为各门学科中的事实、观念、概念、原理、问题。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教科书;教学内容的主要形态是书本知识,是根据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从人类千百年认识成果中精选的特殊的知识系统。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1决定每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小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2反映社会科学文化水平3制约于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的功能:1为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传承人类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特性:1预成性2与学生的相关性3基础性4先进性。课程计划:(某级某类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依据课程计划的规定,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订的纲要性文件。教科书的编写条件:1具有科学思想性2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3理论联系实际4具有可读性5阐述要有启发性6具有弹性7配套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预成与生成的关系:1教学内容是预成的2教学内容不可预先设定。教材活化的目的:1将教材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接2要将教材内容所没有明示的内容呈现出来。课程开发的必要性:1统一的国家教程计划在课程设置方面,只保证统一的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而多样化的课程目标,则要由学校来实现2开发课程资源是统一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具体化的需要,也是主动将学科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相结合的需要。开发高质量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1课程资源开发的依据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过程的关系(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总是先于它而进行的,但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总是基于对教学过程的一般思考的。
人的行为是文化行为:1文化直接塑造着人类行为2文化通过需要介入人的行为。教学行为的特性:1价值的外在决定性2目标的外部决定性,具有浓厚的工具色彩3主客体之间是不对等的关系4具有意识性,但其水平因人而异5负载的信息十分特殊。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行为,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学的核心和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也是教学系统中最具能动性的部分。教学行为的基本特性:1目的性2序列性3个体性。陈述行为:知识丰富的人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的形成性谈话,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手段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判定有效教学行为的标准:1是高效率的教学行为2是有效益的行为3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为.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1具有时代性2具有文化性3具有情境性4具有整体性5功能具有多样性6结果具有相对性.。论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学组织形式: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制度和程序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个别教学制: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与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人数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基本特点:1教学人员安排上,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2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上,以课为组织单位3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优越性:有效的扩大了教育规模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局限: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2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的发展3以课基本活动单位,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克伯屈是设计教学法之父,他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复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内用不同的教材分别对不同年级学生教学,通常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媒体,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代教学组织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2综合化3个别化。
教学媒体:被用于教学场景,承载、传递和控制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并介入教与学过程当中的时候。分类:视觉、听觉、视听、交互;软硬件。
历史发展:1语言媒体的使用2文字体系的诞生3印刷书籍及教具运用于教育4电子技术媒体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使用计算机交互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处理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系统。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1按照学习者容易接纳的方式呈现材料2不受教师的统一控制来传送材料3使学习者调动不同感官体验材料4为学习者提供关于学科内容的重复的经验5以生动的形式引起并保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注意6提供激发学习者朝向学习目标努力的动机7超越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无法体验到的信息和知识。关于虚拟真实的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课程教学领域中的变化:1学习环境的变化(1鼓励好奇、创新与团队合作2支持教育的学徒式模式3减少了对学生的胁迫4获得更多的信息5增进了学生对学科的主权意识6建立了与外界人与物更多的联系)2学习方式的变化:(1新的教学形态出现,个别制以及智能分布的学习共同体2自主学习成为可能3学习时空的革命,终身学习成为21世纪教育的定位)
泰勒课程原理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的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的教育目标是什么2为了达到这些教育目标所能提供的教育经验是什么3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被有效地组织起来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被得以实现。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和结果的测量、分析、整理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1泰勒模式2cipp3差别4外貌5回应模式。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其他方法:1等级评定2表现性评价(强调的是做,而不只是知道;其中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成长记录袋:学生作品的系统收集,不断更新以反映个人成就和技艺的进步。
使用步骤:1明确使用目的2为成长记录袋内容的选择内容的选择提供指导3明确学习在选择内容和自我评价中的作用4确定评价标准5在教学和交流中使用成长记录袋。
一个好教师必备的素质:1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并有使这一关系与教学任务联系起来的能力2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3明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4最大程度地利用有关资源的能力5适应新情况的自我判断能力。
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方法:1教师自评2学生评价3家长评价4同行评价5观察和座谈。
教学研究: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教学研究的复杂性分研究对象和过程,创造性分问题、角度、方法和效果。教学研究的主体:
搞教学研究的研究群体:广大教师、研究员、教学研究工作者。教师成为研究主体的必然:1教师主体回归2专业化发展3教学改革。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消极认识:1无需论2无用论3无暇论4无能论。教师成为教学研究主体的策略:1学习(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融于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发展自身经验的过程)2反思3合作4理解。作为教师的反思:1撰写教学日记2建立档案袋3对话4阅读。教学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2校本研究(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方法)3叙事研究4案例研究(环节为撰写、搜集、使用、反思)对现代教学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现代教学主体性的基本思想:1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教学,它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其活动领域2教学所要构建的主体性结构3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结构上有特殊性4教学的主体应具有独特性。现代教学多样性:1教学目标多样化2课程设置综合化3教学方法多样化4教师形式丰富化。现代教学论发展趋势:1现代与传统承接2人文与科学的融合3分化与综合的演进4教学与课程的整合5理论与实证的结合6借鉴与创新的统一。现代教学论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
第二篇:教学论
1.提出“德、智、体”并存的近代教育家为严复
2.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调查法、测量法 教学观察法、教学实验法 3.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三个基本因素: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法体系
4.动作示范法的示范面有: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 5.学校体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的教学方法、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6.以身体练习为住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
7.课堂的教学结构,从教学时间进程看,包括:课的开始部分、课的基本部分、课的结束部分,三个阶段;从教学内容进程看,上述三个阶段也可以理解成教学导入、教学展开、教学总结三个阶段。
8.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有:讲解与练习的矛盾、约束与自主的矛盾、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9.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中,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导入、讨论、点拨和练习四个环节,在导入阶段最常用的导入方式为:直接导入、新闻导入、设疑导入、比赛和游戏导入
10.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途径:职前教育、教育实习、在职进修、教学观摩 集体备课 教学实践
11.基本的体育教学内容:精教类的教学内容、简教类的教学内容、介绍类的教学内容、锻炼类的教学内容
12.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教师要熟知体育教学观念、熟知体育教材、熟知学生
13.速度可以分为:动作速度、反应速度 位移速度
二、名词解释
1、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程序,他包括相对隐私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2、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总和的作用与责任;学生的主体性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3、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概念。
4、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教材化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编排和媒体化等工作。
5、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体育教师通过教学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有目的地选择和实施优化教学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和现有的条件下获得优质的小学效果。
6、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三.选择
1.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因素是 B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师和学生
2.发展学生个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 A发展学生个性,为培养现代人服务 B提高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身心得到发展 C促进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
D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个性健康发展 3.发展身体素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 A引发动机—指导学习—学生练习—检查评价
B引发动机—明确目标—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总结评价 C引发动机—学生练习—指导学习—检查评价
D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其理论依据是 A.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B.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特点 C.教育目的和需要 D.认识活动的特点 5.情景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
A.创设情境—引发运动兴趣—情境体验—运动乐趣—还原 B.教学诊断—设立自我目标—超越自我—教学评价—体验成功 C.异质分组—素质均等—分工负责—个人或小组合计总分的评价方式 D.初步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乐趣—再学习—赞许—运动成就感 6.把体育课教学分解成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又拟定出“标准分”,评价时按项目分等级评分,然后逐项分数相加,最后以总分衡量体育教学的质量,这种教学评价的方法称之为
A.相对评价法 B.绝对评价法 C.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D.标准积分评价法
7.在比赛的条件下学习基本技能、技术和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被称之为 A.重复练习B.变换练习法
C.循环练习法 D.比赛法
8.体育教学研究的选题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选题原则被称之为 A.科学性原则 B.亲和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需要性原则 9.夸美纽斯的两大贡献为 A完成了《大教学论》的写作 B提出“教学论”的概念 C主张“家庭教育” D确立了班级教学制
10.体育教学的诸要素及“体育教学全景图”包括 A教师、学生 B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C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 D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四、简答题
1、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有: ①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②身体锻炼的组织与管理; ③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
④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四个方面。
2、发展耐力素质的组织与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根据教学对象,合理安排负荷强度 ②合理安排练习的距离、次数和间歇时间 ③变换耐力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 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提供示范 确定培训技能与编写教案 训练实践 反馈和评价 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训练
4、如何将体育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①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使之具有明确性 ②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使之具有可学习性 ③优化体育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之具有合理性 ④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使之具有实效性 ⑤优化体育教学评价,使之具有激励性
5、近代体育教学内容是怎么发展的,将来的体育教学内容会有那些变化近代的体育教学内容来源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体操与兵式体操;游戏和竞技运动;武术和武道;舞蹈和韵律操。教学内容的变化为: ①学生为本,体育教学内容更多地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 ②教学内容的弹性大
③明显淡化了竞技体育技术体系 ④学内容给教师和学生留出广阔的空间
⑤基本体操删去了不部分体育教学中不常适用的对行队列练习⑥增加女生喜爱的韵律操和舞蹈内容
6、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 ①运动荷变化与控制规律
②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③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④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⑤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7、制定教案的基本内容与步骤
①确定学时教学目标;②排列教学内容;③针对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 ④安排各项内容教学时间和各个练习的次数;⑤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⑥计划本课所有的场地器材和用具;⑦后小结
8、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缺陷
①忽视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②教育实习尚不完善 ③ 缺乏教学技能的培训内容 ④缺乏提高教学技能的务实手段 ⑤过度依赖体验主义
9、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 ①运动荷变化与控制规律
②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③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④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⑤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五、分析题
(1)制定一个初中健美操课时教学目标
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身体素质目标、情意目标。例如:学习健美操动作第×××动作(70%学生能够做好),复习健美操第×××动作(100%学生能够做好);在健美操的专项体能训练中让学生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练习发展全身力量;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同伴的动作,互相指正并相互学习,善意指正,不要说风凉话。
(3)一下是一个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案例,请你把它改成技能掌握式的教学模式
某教师进行初二的跨栏跑教学,单元为8课时,在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活动和竞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进入跨栏跑的教学阶段,教师根据不同的技能状况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在小组中让学生自定小组的目标和个人目标(如:不同的栏数、不同的栏高)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
课的开始为摆动腿和起跨腿的分开练习包括原地坐地上的练习和上栏练习,接下来为起跑至第一栏练习;栏间距练习;最后为跨三到五个栏和跑全程栏的练习。意思差不多就行了
五、分析题
(1)解释限制练习法、诱导练习法和自我暗示法的含义并举例说明什么是限制练习法、诱导练习法和自我暗示法
限制练习法:在设置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的方法。如:起跑时,在学生头上设置一定高度后低前高的斜杆,在这种限制的条件下使之体会、掌握起跑时的正确动作,避免产生过早直起身来跑的错误。
诱导练习法:设置一地的条件,诱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如在垫子上做肩肘倒立时,学生不能挺直腰腹部,对此可以在垫子上方悬一吊球,诱使学生用脚尖触球而挺直腰腹部。
自我暗示法:学生明确完成动作的方法而又注意不到达到某些要求时,在练习中自己有意识地暗示自己达到要求的方法。如奔跑后腿蹬地不充分应在练习中暗示自己注意。
(2)分析下边的两个课时目标的案例,指出你认为不合理之处 抽象,除去1标还相对具体之外,余下的目标都是提出“要发展什么”,而没有提出“用什么去发展”,“怎么去发展”失去了作为特定一节课和特定教学内容的目标意义,是一个“没有目标的目标”。
如何通过这些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没有说清楚。发展性目标比较庞杂,达九项之多,一节课是不能达到这么多目标的(3)育教学原则不好的案例分析
学生年级:初中二年级,人数40人,男女各半 教学内容:各种形式的投掷练习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中只提出“激发兴趣问题”但是教学设计中并没有明确投掷的兴趣是什么;
进行多种形式的投掷练习教学目标中没有对技能掌握的具体目标,只提进行投掷练习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不是可以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作为学期或者是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并能运用2-3种投掷技术 教学重点设计中,对体验乐趣及其方法途径设计的不明确,也就是说投掷课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掌握多少投掷练习而是体会投掷的乐趣或者是发展学生某项身体素质。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合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比赛法 情景教学法 不适合初二的学生
(四)组织形式
(男女生分组练习)投准练习→低姿势前跑练习→侧向投准练习→“保龄球”练习练习的顺序之间没有必然的练习不是从简单到负责或者是用力的方位从上到下等等。
(五)教学过程:战前动员,设置情景,女生为巾帼队,男生命名为勇士队
初二的学生会认为很幼稚,不适合他们的心理特征
(六)放松活动
师生共同庆祝战斗的胜利,并唱歌表示庆贺 理由同
(四)
第三篇:教学论
一、在音乐学习中,音乐技能的掌握重不重要,为什么?设计一堂口风琴初学者的训练课,你会怎么做?
答:
(一)音乐技能的掌握重不重要
重要。因为学校音乐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同时也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在一堂音乐课中如果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技能,才能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体验音乐审美的情感,学习音乐知识。一个教师如果具备较全面的音乐技能,才可以将一堂音乐课上得生动有趣。比如我们给小学生上一堂音乐课,教师不能只注重教唱,在学习歌唱的同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舞蹈动作,或者乐器的表演。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具备音乐技能,才可以将一堂音乐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在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基础上,在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参与的音乐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多少都是必要的,它是一个人音乐文化素养的体现,也能为学生学习音乐打下一个基础,为学生持续的喜爱音乐,提供一个平台。随着国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掌握“音乐技能”将越发显得重要。
(二)口风琴初学教学设计
1.简单的介绍口风琴的结构以及组成部分的名称。2.介绍口风琴的演奏姿势是怎么样的。
比如演奏时的姿势(包括桌式演奏姿势和立式演奏姿势),手型在键盘上的姿势。
3.介绍口风琴的基本手法。
包括指法的称呼、指法的安排(简单介绍有什么指法有顺指法、跨指法、扩指法、指法缩、同音换指法,延长音换指法)。4.口风琴的吹奏呼吸法
介绍口风琴是用嘴巴吹出来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所以必须要用正确的呼吸法才能完美的演奏。气息要控制好,吹奏是要均匀的吐出气。介绍用腹式呼吸法吹奏口风琴,注意吐气的时候不要太快的把气都吐完,演奏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楚乐谱上的换气记号。5.进行口风琴的基础训练
先进行长音吹奏的练习,注意吹奏的时候要音要直,干净,每一个音换一次气,通过这项练习,达到掌握腹式换气法的技巧。再练习音量的强弱,注意气息要平稳,音乐的音准要注意,进一步完善呼吸技巧。再进行短音的练习,相信长音的练习之后,短音的练习会更加的好掌握。
以上教学的设计思路是因为,一些乐器的初学者都是先从姿势、指法、手型开始教学的,只不过学习口风琴多了一步吹奏的过程,所以吹奏技巧在学习口风琴中还是比较的重要的。
二、你认为音乐对人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假设你为自己将来的孩子从0-18岁设计一套音乐学习的方案,你会怎么去设计?
答:
(一)音乐对人的作用:
1.音乐教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2.音乐教育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音乐教育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4.音乐艺术以其听觉特征刺激人的感官,促使人的感官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的生理平衡。
从目前社会上人材的培养来看,音乐尚有促进人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音乐来锻炼人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的发展,五官四肢灵敏协调反应迅速、再造想象及创造性思维的增强,在熟练迁移、触类旁通的作用下,使音乐以外的其它学科的感知和研究,也有着促进功能。
(二)0—18岁设计一套音乐学习的方案 1.0—5岁学前音乐培养:
刚刚出生的孩子对声音是非常敏感的,不能听太多吵杂的音乐,这时候的孩子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色和音高,所以应该多提供孩子这些方面的乐器,可以给孩子唱一些摇篮曲,短小的音乐片段,都能使孩子对音乐有兴趣和进一步的认识。在孩子长大一点可以说话的时候,他们就特别喜欢说话唱歌,对各种发出来的声音特别的专注,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孩子歌唱一些较小的儿童歌曲,做一些他们自己喜欢做的动作。
4、5岁的时候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很快,在这个时候他们喜欢朗诵一些简单的歌曲和短小的诗歌,开始懂得歌词和诗歌中文字的意思。这个时候孩子的音域得到了一些扩展,他们对旋律会比较的敏感,比如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在钢琴上弹出旋律进行的方向,让孩子用动作进行反应,开阔他们的想象力。5岁左右都可以比较准确的将自己的动作和音乐的节奏结合到一起,这时候的小孩子比较的多动,可以多放一些节奏比较强音乐,让孩子跟着节奏律动身体。快的和慢的都可以让孩子们听,并且想象出好看的动作。这个时候还可以让孩子学习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可以加强孩子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2.6—12岁学龄初期儿童音乐培养:
小学期间的儿童,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对于之前的记忆要好的很多,可以简单的让他们记一些短小的旋律,让他们叙述出来,加强他们记忆能力。让孩子们学会聆听音乐,想象音乐中的一些场景,让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音乐当中说了些什么,或者听音乐他们想到了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听音乐做一些跟音乐符合的动作,这样可以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可以扩展他们的创新想象力。在孩子四到六年级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有着对新的音乐个性特点,大部分的孩子喜欢追求流行音乐,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在孩子音乐个性形成的黄金时期,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争取的音乐审美个性。从小学习乐器的孩子,可以加强孩子在乐器方面的学习,了解古典浪漫与现在音乐的差别和相同的地方。让孩子对听不同的音乐要有不同的感受。
3.12—15岁少年时期音乐培养: 少年时期的音乐感知、知觉能力都比小学的时候要更强。随着音乐知识的积累与经验,孩子对音乐乐曲的感知之间透彻,理解更加深刻,把握逐渐全面。对于音乐方面,这时候的孩子会比小学时期更加追求流行音乐,他们对音乐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他们不太过于追求流行音乐,太过于的去模仿流行明星,家长是不需要去阻止他们的。音乐这种东西是相互通学的,古典浪漫和流行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学到东西都是好的。孩子在小时候学的乐器不能在这个时期放弃,学一样乐器就要一直学下去,只不过学的过程要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曲子。4.15—18岁青少年时期音乐培养:
青少年时期,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的加强,他们主观意识更强烈,基本上有些事情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和处理方式。对于音乐,孩子的心中都会有崇拜的音乐明星,这段时间过,他们是不会像少年时期时候一样盲目追求自己心中的明星,想法相对更加的成熟一点,会跟父母说自己心中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对音乐往往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个时候家长只要提醒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去表现自己心中的音乐就可以了,只要是对音乐好的想法或者是理解,作为家长都是应该支持的。对于我来说,我是学习钢琴的,我不会刻意的让孩子一定要走音乐的道路,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把音乐当做陶冶情操,但是小时候学习的乐器是不能忘记的,时不时在有时间的时候还是要练习一下,这样在以后相对于没有特长的人来说会是一门比较好的手艺。
三、请你搜索关于美国和日本的音乐教育资料,谈谈你印象最深的一两点,说说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借鉴意义
答:
(一)美国综合音乐教学法鼓励学生就自己对音乐的综合理解和认识做出判断,并积极参与音乐创造的过程,从而获得音乐分析与创作的能力及经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中提出了著名的教学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一理念从根本上否定了课堂上那种强行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强调教师是站在一个开发者与引导者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同时要激发他们对未知的好奇与热情。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演出与指挥和创造能力。这种创造既可以是即兴创作,也可以是有计划的创作,但学生们的创作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将实践与创新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将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延伸、归纳、综合。
美育的核心则是艺术教育。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教育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而音乐则是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对提高人的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美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的核心是才能教育。铃木强调:才能教育并不意味着天才教育,提出才能教育的初衷是希望人们能够重视儿童的后天教育,开发儿童的潜在才能。铃木通过研究儿童的心理特征,认为儿童学习音乐也需要创设一个类似母语学习的环境,借助爱的力量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并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这种教学理念带给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有如下启发:
1.教师在器乐课的备课时,要准备充分的音乐欣赏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反复播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还可以使学生熟悉所要学习的曲目,对它的形式内容和表现特点有较清晰的理解,让他们在技术要领上得以启发的同时消除对器乐学习的陌生感。2.教师与学生同步陪练。铃木强调:模仿、强化和重复练习的方法是学习器乐的基本手段,在模仿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训练和反复练习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器乐的演奏。而老师的同步陪练可以始终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符合演奏要求的声音范本。
3.创造公开演出的机会。教师可以与家长配合,例如:成立演出小组,定期举行“亲子音乐会”,请家长参与、观看演出实践。演出的地点既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校外。因为演出与课堂练习的性质不同,在准备演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会空前提高并自觉地进行高强度的练习,还会对自己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短期内音乐技能的提升,还可以形成学生、教师、家长间的良好互动,让整个教学活动充满“爱的力量”,创造出一种“爱的环境”,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音乐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还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上两种种音乐教学法是美国与日本所采用方法的代表,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并且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当从中汲取精华,并利用它们弥补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不足。
第四篇:教学论
1.班级教学 2.行为目标 3.形成性评价 4.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 6.课程评价
7、发现式教学
8、个别化教学
9、隐性课程
10、区分度
11、座位模式 12.教学方法 13.教学设计
14、活动课程
15、校本课程
16、研究性学习
17、教学评价
18、开放课堂
19、教学 20.难度
21.综合课程 22.总结性评价
以下各题为名词解释题,共22题。(意思相近可得分)1.班级教学
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行为目标
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3.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了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促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叫做形成性评价。4.表现性评价
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5.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指学生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以展示自己的学习和进步的状况。6.课程评价
在系统调查和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叫做课程评价。
7、发现式教学
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没有明确计划的、广泛存在的、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的课程。
10、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学生成绩的区分程度,即试题对不同学生成绩的鉴别程度。
11、座位模式
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1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1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14、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5、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学校课程”,它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
16、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
17、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18、开放课堂
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
19、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20.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试题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21.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22.、总结性评价
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作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证据,这是总结性评价。
以下各题为简答题,共18小题(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2.什么是教学内容的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3.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4.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5.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6.形成性目标的含义和优点。7.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8.分层次教学的优点是什么? 9.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10.为什么说教育目标包含教学目标? 11.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12.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3.为什么说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14.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15.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6、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17、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包括哪几种形式?
18、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简答题(共18题,意思相近可得分)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
传播知识与发展能力;(2)
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3)
培养与发展个性。
2.什么是教学内容的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教学内容的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3.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艺术性教学阶段。4.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5.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6.形成性目标的含义和优点。
形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形成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过程性、逐渐形成性,这克服了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时可以带来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开放性,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教学的实际情境。7.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把教材分为小步子,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积极反应,反应后即刻反馈,尽量降低错误率,教学应自定步调。8.分层次教学的优点是什么?
(1)
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2)消除了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3)分层次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9.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10.为什么说教育目标包含教学目标。
(1)教育目标是一个关于教育活动之预期结果的总的概念,是指一定的教育活动所要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
(2)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3)教育目标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其中最高层次为教育目的,最低层次为教学目标。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1.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2)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3)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12.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课堂管理的内容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13.为什么说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
(1)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
(2)教学设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了学习的内在规律。14.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环境的特点是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15.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⑴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和作用。
⑵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⑶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
16、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7、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包括哪几种形式?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通常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几种形式。
18、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以下各题为判断说理题,共14小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意思相近可得分。)
1.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很低,教学评价应以教师的外部评价为主。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4.教学目标的表述包含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两个要素。5.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6.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即教师的教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7.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8.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9、教育目标即教学目标。
10、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
11、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把学生考试分数和考场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
12、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程序。
13、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是有区别的。
14、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判断说理题,共14小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意思相近可得分。)1.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错误。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
2.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很低,教学评价应以教师的外部评价为主。
错误。
教师的外部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仅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强调外部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就很难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正确。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
(3)学生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4.教学目标的表述包含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两个要素。
不全面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5.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正确。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第三,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6.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即教师的教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不正确。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
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
7.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不正确。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所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是师生真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有教师的专业成长。8.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正确。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
(3)学生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9、教育目标即教学目标。
不正确。
教育目标是一个关于教育活动之预期结果的总的概念,是指一定的教育活动所要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1分)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教育目标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其中最高层次为教育目的,最低层次为教学目标。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0、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
不正确。
课堂气氛,又称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态度、行为及学习结果,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维持、定向的作用。
11、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把学生考试分数和考场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
不正确。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把“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
12、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程序。
不正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1分)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
13、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是有区别的。
正确。
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
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
教学设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了学习的内在规律。
14、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正确。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解决了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因为分层教学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
以下各题为论述题,共9小题。意思相近可得分。
1.如何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 2.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 3.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4.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分组教学的优点。
6、如何优化师生人际关系?
7、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缺点及二者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怎样的关系?
8、教学过程的功能有哪些?
9、发现式教学的优缺点。
论述题。(共9小题,意思相近可得分。)1.如何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1)
布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学习任务应该与训练目标相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任务应该是积极有效的。(2)
布置学习任务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3)
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
(4)
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2.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所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是师生真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有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学生的角度看,课程教学活动是他们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探究,达到对世界的认识,使自己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满足,使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锻炼,从而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
从教师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完成外界所交付给他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单向付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逐步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产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和动机,意识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于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等,而这些对于教师的发展完善而言,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教师能够在自己事业追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同时也提高自己,不断进步。3.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3)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4.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⑴ 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补充与革新。⑵ 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新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突破了传统评价那种甄别与选择的倾向,建立一种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进步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
⑶ 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⑷ 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5、分组教学的优点。
与班级教学相比,分组教学的优点是:第一,能够考虑学生的具体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第二,由于组的规模较小,而且组内各个学生之间同质性较强,因而容易灵活处理和变通。与个别教学相比,分组教学的优点是:第一,因为教师所面向的是多个学生而不是单个学生,因而比较容易提高效率;第二,在分组教学中,由于每个组都包括多名学生,小组内各个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相互促进,这既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6、如何优化师生人际关系?
第一,要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认知体来研究。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包办”。
第二,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
第三,移情性理解。是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都处于他人的地位来考虑问题,变换角色来处理问题。
7、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缺点及二者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怎样的关系?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而成的课程。其优势在于:第一,它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第二,它有助于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它有助于组织教学活动,有助于组织教学评价。其缺陷是,容易导致对学生的需要、经验的忽视,导致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忽视,导致对现成知识的死记硬背。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其优势有:第一,它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第二,它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其缺陷在于,容易导致对文化遗产、对系统的知识学习的忽视。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有利弊,二者之间优势互补,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以学科课程为主,以活动课程为辅
8、教学过程的功能有哪些?
(1)教学功能。是以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武装年轻一代,教给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他们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技能和熟练技巧。
(2)发展功能。是指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及审美感,并使他们获得情感、意志方面的修养,还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机能和实践能。
(3)教育功能。是指年轻一代通过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与发展,接受自己所处社会的影响。
9、发现式教学的优缺点。
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发现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一旦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
其最大的缺点是教学过程费时较多。
第五篇: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第一章 中学生物课程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 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课程标准
答: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4.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9.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1)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2)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1.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2)观察与实验
(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5)科学过程
2.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答:自然科学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4)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3、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
①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4、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①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② 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 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5.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育理论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3.行为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有三种
(1)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特征
①强调学习过程 ②强调直觉思维 ③强调内在动机 ④强调信息提取。5.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容器,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6.建构主义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7.构建主义对生物学教育的启示
(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2)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4)把生物教师的素养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5)生物学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第四章 基本教学技能
1.什么是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2.导入技能的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3)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3.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2)经验导入(3)旧知识导入(4)实验导入(5)直观导入(6)设疑导入(7)事例导入(8)悬念导入(9)故事导入 4.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5.语言的要素
(1)语音和吐字(2)音量和语速(3)语调和节奏(4)词汇(5)语法
6.语言技能应用原则与要点(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3)简明性、启发性原则 7.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8.提问的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2、提问过程是揭示矛盾的过程
3、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4、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5、即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改进的信息,对学生则是参与教学,强化学习9.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2)理解提问(3)运用提问(4)分析提问(5)综合提问(6)评价提问 10.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讲解有两个特点:① 在主客体信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② 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
11.讲解技能的类型
(1)解释式(2)描述式
(3)原理中心式(4)问题中心式 12.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原则
(1)目标要具体、明确。
(2)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的内在联系。
(3)证据和例证要充分、具体、贴切。
(4)讲解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5)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学习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前知识掌握状况等,都是针对的内容。
(二)要点
(1)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义准确、精练、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
(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
(3)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4)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
(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13.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
14.变化技能类型
(1)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手势、身体的移动
(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视觉通道和媒体、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15.应用原则与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
(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此时变化技能如身体的移动等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如果变化技能使用得过多,幅度太大就会喧宾夺主。
16.什么是强化技能
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17.强化技能的目的(1)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18.演示技能的目的
(1)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及其运动形式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并巩固知识。
(2)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问题,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并运用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研讨问题。
(3)由于演示是由教师很规范的操作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环节之一。
(4)一个单元或一次课的开始,运用演示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凝聚注意力。
(5)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了解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实验的关键点,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
(6)在学生解答习题时,根据需要,教师可做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7)在教材内容中,有些受条件限制是肉眼看不到的,教师就可以运用适宜的直观教具,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8)幻灯、影片和录像片可以在课堂上使演示的实物和实验化小为大,化慢为快。能开阔视野,展现真实情境。
19.演示技能的类型
①分析法;②归纳法;③质疑法;④展示法;⑤声像法 20.应用原则与要点
①针对性和目的性; ②适用性和鲜明性; ③示范性和可靠性; ④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21.板书的设计目的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它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好的板书,对学生无疑还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
板书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助于学习效果提高。
22、板书的类型
①提纲式; ②表格式; ③图示式; ④综合式; ⑤计算式和方程式
23、应用原则与要点
(1)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2)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3)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以字为例:①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②字体要端正。③写字的笔顺要正确。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语言也要规范。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
(4)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24.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25.结束技能的类型
①系统归纳; ②比较异同; ③集中小结; ④领悟主题; ⑤巩固练习。26.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27、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①管理性组织;②指导性组织;③诱导性组织。
第五章教学策略
1.概念图的特征
概念图的特征除了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可以看到它的其他一些特征: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有助于我们澄清所给定的概念的意义;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
2.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一般来说,它可以作为三种工具:①教的工具②学的工具③评价的工具
3.绘制概念图的步骤
(1)从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
(2)选择了知识领域之后,接下来是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3)画出概念图的草图;对草图进行修正(4)草图完成后,开始寻找交叉连接。4.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是一起工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在合作的活动中,每个人都在寻求一个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团队的其他成员的结果。合作学习则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简单地说,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5.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积极主动相互依赖(设置的目标具有相互依赖性;奖励具有相互依赖性;资源共享;分担角色);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成员负起责任来;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评价和过程监控。
6、探究教学的特征可以归纳为:
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④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7、探究形式
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实验式探究。
第六章 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1、直观教具对教学中的作用
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于突出教学重点;用于揭示机理;用于设置悬念;用于巩固知识。
第八章 中学生物实验
1、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⑤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微的学习习惯 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九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1、备课的意义
①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②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
2、备课的依据
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教学目标的指向;教学对象的需要;教材内容的规定;教学经验的借鉴。
3、备学生大体包括的内容
①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②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③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④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4、倡导的课程理念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5、备课的内容:备学生;备任务;备目标;备检测;备过程。
6、教案的编写:题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具;课时分配;板书提纲;教学过程;课后作业。
7、书写教案的要求
①格式既规范又灵活,建议新教师最好写详细的文字式教案; ②能体现出教学方法; 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④要反映出师生的多边活动; ⑤体现出能力培养的措施; ⑥能反映出创新意识和措施; ⑦书写工整。
第十章 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
1.教学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2)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4)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2.从使用的工具和形式,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1)纸笔测验(2)实作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①配置性评价; ②诊断性评价; ③形成性评价; ④终结性评价。
4.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①效标参照评价 ②常模参照评价。5.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①依据教学目标; ②兼顾多重目标; ③采用多元方法; ④进行多次评价; ⑤重视反应过程; ⑥善用评价结果。
6、实作评价可定义为:具相当评价专业素养的教师,编拟与学习成果应用情境相类似的仿真测验情境,或真实的测验情景,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成果的评价过程。其类型包括:纸笔表现、辨认测验、结构化表现测验、仿真表现和样品模板等。实作评价的实施步骤包括:明确实作评价的目标、确认实作评价的标准、提供适当的表现情境、选择计分和评定方法。
第十一章 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
1、生物学校外活动的总体目标
①亲近周围自然环境,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学会在活动中自我管理。
②发展实践能力,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③养成主动获取、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善于提出革新性、创造性见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④善于与他人沟通、联系、合作、交流,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意见或信息,有效地利用工具和符号表达个人的主张、观点和思想感情。
⑤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发展对自然界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需求的基本品质。
2、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特征
活动目标的针对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活动时空的自由性;活动方法的灵活性;活动类型的多样性;效果评价的多元性。
3、生物学校外活动的功能:完善个性;提高科学素养;服务社会。
4、物学校外活动的进程中教师的工作
生物学校外活动进行的程序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①活动准备阶段(了解兴趣所在、提出活动要求、了解学习资源、作出整体规划)②活动启动阶段(选定活动主题、明确具体任务、设计活动方案、开题通过评审)③活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资源、认真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时间)
④活动结束阶段(分析处理资料、写出结题文献、成果展示交流、作出公正评价)
5、课外活动选题的原则:选题应注意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与生物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服务社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