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的异同毕业论文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7:4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教育的异同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教育的异同毕业论文》。

第一篇:城乡教育的异同毕业论文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城乡教育差异

学生姓名:X X X

指导教师: X X X 教授 学科专业: X X X专业

学 号: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学习中心: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X X 年X X月

前言

我先后到多所学校进行交流、调查,还多次到中学、小学、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通过观察、交谈、调查、学习,亲耳目睹了不同层次学校的办学情况,真实体验了小学的数学教学情况。特别是在校学习,使我有机会融入到小学学校的日常教育中,真切地感受着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以及其他学校人员的学校生活,真切地感受着小学数学教学。

作为一个在教育学校学校的未来老师,在完成学业并将成为一位教师,第一次走出校门体验工作,深切地感受到同为中国人,但由于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的不同,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存在一些共性的同时,的确具有明显的差异。

一、比较内容

因受篇幅限制,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师、学生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教师

城市小学数学教师都先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培训,以大专、本科的学历为主,工作以后接受不同的小学数学教学专业的指导,专科专教,一般从毕业开始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相对而言,都能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师们一般都能说出一些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体现得难如人意。农村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备好详细的教案,一般来说,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流程进行教学,要完成教案,就会难以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教师上课的计划性、逻辑性较城市教师强。

从《城市小学数学教学概况调查》中可以看出:城市小学数学教师中具本科以上的教师占24.2%。小学教师的学历不断提升,正好说明小学教师正不断学位化,追求教育人员更具专业能力及资历,为改进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农村有些学校没有实施专科专教,有的数学教师不仅教数学,而且还要教英语、中文等其它主科,更要兼任其他学校工作等。教师工作量大,一般小学数学教师每天要上五至六节课,还要改作业、完成其它兼任的工作,因此教师备课时间不足。以前通常依据教材的要求, 和教材已经拟订的备课程序,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堂程序,很少书面备课。

在推行教学改革的今天,城市许多学校都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学之前分工明确,每人负责部分单元的备课。根据安排,集体教研会议时就由主备课人重点讲教学思路,其他教师分别做补充,在大家交流改进的基础上,主备课人完善教案、教学工作纸以及教学课件,并负责把相关的资料放入学校的资源库,供其他同行使用。虽然大家经过集体备课后再进行教学,但教师城市教师每人都上出了与别的老师不一样的课。他们求新求易的创新追求是农村教师所欠缺的。

城市教师往往多才多艺,幽默风趣,师生关系融洽。因推行专科专教时间不长,所以城市教师都能同时担任其它学科的教学能力,特别是教师的某方面能力或教师的特长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如:有的教师图画画得好,教师往往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手画出美丽的图案;有的教师电脑技术特棒,数学课上设计的媒体技术不仅强烈地吸引学生,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般来说,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会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虽然香港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理念说不上几条,但他们的教学行为往往比内地教师更以学生为本,表现得更尊重学生,更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师教学时会创造性地使用其他教师的备课设计,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较内地教师强。

城市教师一般都有上课的准则,那就是根据学校制定的观课报告中的标准。报告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老师的上课导向。执教教师在上完公开课后都要填写观课自评表,听课教师在课后也要填写评课表。

(二)学生

城市的学生从小充满自信,眼神明亮,言行举止表现出小绅士、小淑女的气质。在学校老师不会大声训斥学生,课上,老师会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哪怕是智力障碍、身体残缺的孩子。因此,每一位学生都自信地、充满阳光地生活着!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学习专注,思维积极。这就是城市教育的魅力所在。但城市大部分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较农村小学生弱,表现在大部分小学数学书写不够端正。

(三)教学过程

城市的数学课堂,没有农村那么严谨,强调灵活性。在课堂上教师虽然按原来设计的程序在教学,但这种设计本身是不固定的,只是大概的,总会随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和偶发事件随时调整进程和节奏。课堂教学往往因时间的终止而终止。课堂上,常常能听到师生因老师和学生幽默的语言而发出共同的笑声;能看到大家默契的动作,如老师开始放投影或ppt了,马上会有学生走上前去,帮助老师关掉黑板前的灯,拉下投影布;看到老师拿教具学具,就有学生没有声音地主动上前帮忙和分发;课堂上常常会看到大家舒心的会心的微笑,课堂上的一切都发生在真实自然、平等友好的状态下。

二、城市小学数学教学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真实

城市教师的教学是自然而真实的。他们用一种不做作的态度,真实地将自己的想法呈现给学生,在与学生的关系中很少看到虚伪和作假。教师的仪态和说话的语音、腔调不局限于一个范式和套路,自然生成。他们靠自身的修养和教学功底来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真实、自然,尽显个性本色。对学生的要求,同样保持本色,让学生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表达心意, 没有套路和限制。如: 教师不会让学生模仿别人的话,不会强求学生非要起立发言,只是必须要举手示意,否则不允许发言。但“真”的同时,流于随意。即活动只有过程,缺少目的;只有目的,缺少落实;只有感受,缺少数学味道;只有技能操练,缺少思维指导。

二真爱

城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发自肺腑的。城市人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教师在尊重中国文化强调协调和秩序的同时,也吸取了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强调自由平等和博爱。课堂上从来没有看到过老师的高声责骂,老师对学生的说话都是轻轻的,他们对学生的爱护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爱护和尊重。教师在课堂上跟学生交流或者辅导学生作业,都是蹲下来或者俯下身躯。在教学中往往也会遇上不听话的孩子,但老师宁愿委屈自己也不伤害孩子的自尊,这与农村老师沿袭传统师道尊严的习性有很大的不同。

三真做

城市教师都会尽力做好自己的本份工。当有外援来指导时,教师会说出真话,反映出最自然真实的状况,提出真实的问题,想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每一次研讨教师们用心投入,体现出要么不做,要么真做的实干精神。

四轻松

城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轻松和愉快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法,并善用信息科技加强互动学习,务求让学生能在学习知识以外,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教师善用活动串连课堂,在教案设计中凸现各种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情趣,利用多元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来协助学生学习。

五活泼

城市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活泼有趣的。教师善于运用游戏、活动猜谜等形式促进学生参与互动。教师善于用活泼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凸现了教师个性的魅力。同时学校还重视活泼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如每学期举行数学周活动,内容有口算比赛、专题研习等;进行智优生学习的教学课程开发实施以及学习困难学生辅导计划的实施;还充分利用学校数学板报、校园网进行数学趣味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比城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实际执行度及对教学理念的实际理解力,城市老师更胜一筹。他们的胜出缘自于教师追求的不同的社会价值。以下一个案例也可以看出教师设计活动背后的价值追求。

结 论

1.不同的体制造就了不同地区的学校文化。(1)标准化。城市人办事一板一眼,严肃认真(有时候觉得迂腐),但是凡事都是按照标准来做。而且他们也真的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来应付这些事情。农村也有各种标准,但农村的标准,是告诉你结果是什么,是检验性的。他们的标准详细到了该怎么做,是指导性的,即使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们的科学共享精神也很浓厚,很多相关的资料都能在网上茶找,你根本无需重复别人的劳动。(2)团队精神。看过城市人的团队工作才会明白,良好的组织的确能够做到1+1大于2。农村人从个体来讲,都比他们优秀。但是城市人更懂得如何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这可能是城乡文化的差异吧。农村讲究英雄主义,城市更强是调整体和团队。(3)学风自由。城市教师做真事,讲真话,因为他们没有说错话的忧虑,学风相对自由,工作环境单纯清净。而农村有些教师受别人影响的较多,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较少,功利性较强。

2.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教师的教学行为。(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系和作用不同。城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但农村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的课堂管理中,老师也不敢放开,担心过分放松,会造成课堂上活泼有余、严肃不足和自由散漫的混乱场面。(2)对培养能力与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城市学校教育中强调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因而分层次个体教学方法使用得比较多。农村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集中型吃“大锅饭”的统一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统筹安排,但是容易造成优差生的严重分化,不利于因材施教,实际上忽视了个性的差异。

3.不同的行为造就了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1)课堂上农村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你们都在我的视线里”,城市教师会关注到那些不积极的内向的沉默者,课堂就不会成为少数人活跃的场所。农村的课堂也许是因为学生多,关注不过来,所以发言的机会往往只给了那些天性活泼大胆的孩子,而一些胆小害羞的孩子因为没有自信不敢举起小手,老师也没有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久而久之,他们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群旁观者,这其实是对他们生命的漠视。(2)城市课堂上的师生处于一种很自然的生命状态。课堂即孩子生活的场所。在课堂和在别的地方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放松。而农村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往往是一种非自然的生命状态。本来很热情的教师到了课堂必须板着脸面对学生才可以建立所谓的威信,而那些课下活泼可爱的学生到了课堂一个个正襟危坐,不能随意说笑,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喜好,课堂上的师生时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对立场景,彼此都是一种非自然情态的生命。教师总是试图控制学生,学生又因为处于生命成长的特殊时期,常在不经意间就有了一种反控制的行为,师生关系有时不够和谐友好。(3)城市老师的课堂对孩子有更多的等待。也许是对孩子生命成长的节律有更深的了解,当孩子的回答不完整时城市老师不是急于要他马上学会,而是给了更多的帮助和等待。农村的教师往往对孩子缺少必要的耐心,不懂得等待。因此由于对孩子生命成长的不够了解就会带来对孩子期望的求全求同,对有差异的孩子缺少善意的等待和温暖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家鸣、张惠云:《香港小学数学教学概况调查》,《数学教育》,第4期,1997年3月。

2.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4.《数学课程指引(小一至小六)》,香港政府印务局印,2000年。5.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第二篇:关于中西方大学教育异同

关于中西方大学教育异同

教育是我们身边最深有切身体会的事情。教育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命运,也维系着一个民族前途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教育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都对我们的人生轨迹有决定性影响,为了能使我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选择了以中西方教育为背景,以此来探究。为了能更贴合自身与实际,我们以研究大学教育为主线,探索并挖掘能使我们受益的东西。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谈到西方的教育,不由得让人浮想起电影中课堂上喧哗吵闹的场景。“作业少,活动多”是我们对西方教育的第一印象,“鼓励创新、发明、课堂气氛活跃”正是西方教育的特色,而“务实基础,课堂气氛严肃拘谨”则是中国教育的典型代表。在随机抽取的50名在校生中:有80%的学生平日里很少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远远少于西方学生。在学校教育方面,西方普遍注重人的各方面的素质,如“领导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等。以美国为例,每位大学生生,每一学期要到社区服务超过600个小时,而中国则更注重学生的分数,以分数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并不像西方那样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了不少中国高分低能的学生,在面对应试考试中总能考出高分,而生活自理能力却极差。语言沟通、表达能力都远远低于同龄人。而在几年前,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事件,则可见看出,一味追求“分数”而忽视对人素质的培养产生的后果有多严重,据一份研究调查现实40%-5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普遍抗压能力较差,由此可见,提高全面素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无论是自理能力,心理素质还是自身责任感,都有待于提高。当然,这也不是一味否定中国的社会教育,其实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不断在探索中追求教育的优化性,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是中西方教育追求的共同点。

除此之外,由于性教育的缺失所导致的悲剧已屡见不鲜。近年来,一度敏感的性问题一度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少女妈妈频繁地出现也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很早就授予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鼓励并赞成与异性交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北京某重点学校进行的对异性朋友的交情问题的调查中,只有4.3%的家长赞成自己的孩子交异性朋友;反对自己的孩子与异性交往的家长达到了95.7%。这一调查是令人痛心的。不少忧心的家长一谈起异性友谊就认为必然会导致早恋,而性教育就更无从谈起了。这也是中西方教育的普遍差异。

老师在中国经常被比喻成知识的传播者。好老师就是要尽忠职守的把自己的知识传给自己的学生。一方是给予;另一方是接受,角色很明了。而西方老师的角色是潜能挖掘者。西方教育整个是一个自由式。这种自由从小学教育就开始。而我国学校教育是一致性的,很多人都知道在西方上大学很容易。但这种容易绝不是象我们现在这样降低标准,有钱谁都可以上。而是西方给学生一方面提供了更多上大学生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上大学的标准多样化。上面提到的西方高考(SAT)每年有七次,也就是说他们每年有七次上大学的机会。机会多了,上大学当然就显得容易。再者,西方学生上大学并不完全凭高考成绩,还要看学生的中学成绩,学生所写的申请报告如何,一些相关人士,如老师给这个学生写的推荐信等。这就不象中国学生,一生的命运就决定在高考的那几天,如果高考失误,那怕你平时成绩再好,表现再优秀,对不起——过一年再说吧!西方学生上了大学,学什么专业,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个人兴趣。如果一个学生觉得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不合自己的意愿,可以较容易转系或是转校。而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中美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对于教育本身目的的定位。看清了这点,有很多表面的现象,比如说美国没有中国式的高考,美国的学校课程灵活性很强或者是中国学生数理化比美国人强等等都可以豁然开朗。因为这些都是受最根本的教育目的本身所定的。我不清楚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强国,是富民?但是这些都太笼统了。因为教育对于每个国家的强大都是至关重要的。我所关心的是我们通过教育给予什么给我们的新一代。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大方面以及老师扮演角色,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目的的定位的具体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大学教育的差异,并希望中国在教育这条艰苦而漫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完善。

第三篇:中美教育的异同

我认为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工具,它能更好地服务于21世纪人类的工作、交流、学习和生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其中学校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教师则是此过程的关键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使用技术的环境和机会,以促使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沟通。因此,在教师培育过程中必须提供技术经验,使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的能力。现在让我通过两国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比较一下。

两国间的不同点:

第一,从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来讲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NETS)的产生,源于1996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的“要建立世界一流教育标准,将美国的教育建设成一流的教育标准,将美国的教育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教育”的目标[3]。克林顿总统还提出要“实现技术素养的四大目标”-----每所学校都联入因特网、每所学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有适当的内容供教师整合进课程中、教师具备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技能,保证美国的每一个儿童具备21世纪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教育部从1999至2003年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的培训作为主要内容。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广大中小学教师应尽快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也迫切需要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来帮助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相关意识、素养和能力。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最初源于ISTE所属的“职前鉴定与专业标准委员会”所作的工作。该委员会于1998年6月推出了针对学生的美国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简称NETS.S);2000年6月又推出了面向教师的美国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简称NETS.T);2001年11月发表了面向管理者的美国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Administrator,简称NETS.A)[3]。

第二、中国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及过程

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项目,将该项目列入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并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组织实施。专家们深入地研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其中主要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以及美国教育传播育技术协会的《教育传播和教学技术项目认证标准》(简称ECIT认证标准)、英国教师ICT培训标准、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英国中小学校长职业标准等。

2004年6月,《标准》的初稿基本形成,《标准》研制组随即在全国7个试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通过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并在其中选择了部分学校进行《标准》使用的实验。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及其内涵分析

ISTE提出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历经三次发展。1993年第一次提出的NETS.T包括十三个能力指标,1997年扩充为三大能力、十八个指标。2000年6月ISTE推出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版》将三大能力进一步发展为六大能力,并扩充为二十三个指标,6类技术标准和绩效指标,即:1.技术操作与概念;2.规划并设计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3.教学、学习和课程;4.评估与评价;5.工作效率和专业实践;6.社会、民族、法律以及人类问题。(《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全文见附录I)

NETS.T经历了三次修正,这反映了教育技术研究的时代性,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标准更具参考价值。ISTE提出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与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NETS.S)相适应,以创造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技术环境与机会。NETS.T第三版中特别加入了与技术相关的社会、法律、伦理和人类的议题,一方面突出了该类议题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提醒教师以身作则,加强此方面的能力。ISTE强调,教育者应扮演示范的角色,在运用技术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改进教学,另一方面使未来的教师体验运用技术于教学的情形。

第三、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及其内容分析来讲

2.1.2 中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及其内容分析

NETS.T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和较完整的体系结构;英国的《ICT标准》(包括英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中小学校长职业标准)从总体上看,系统性、条理性不太强,但有些条目的内容颇有新意而且要求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研制《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的过程中,我国着重借鉴了美国和英国的相关经验。

我国《标准》以“意识与态度”为动力,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导向[4]。由《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K12 Teacher---Teacher)、《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管理人员》(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K12 Teacher---Education Manager)、《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技术人员》(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K12 Teacher---Technical Teacher)三部分组成。(《标准》的总体框架见图1.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全文见附录II)

《标准》适合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面向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三个标准的整体结构相同,每个标准均由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部分组成。(第四、从方式上来讲:中国更看中课本内容,书上的所有东西,都是应试能力。美国更注重实践和实验,亲身体验一些东西。

两国之间的相同点:

1、中美两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时代背景是基本一致的: 时代要求提高教 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将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相整合,促进教育改革。

2、中美两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目标的共同点是:都把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 作是教师获得教师资格的标准之一,关注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整合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的能力。

3、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都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应用教育技术、评价 与反思等态度意识,都要求教师具有相关技术和技术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 识,都要求教师具有将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评价和管理学习能力、研究教学的

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都强调促进学生对技术的公平、健康的使用。

第四篇:毕业论文: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南 京 财 经 大 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报告

题 目: 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学生姓名: 周兴 学 号: 1102090229 院(系): 经济学院 专 业: 统计学 指导教师: 尚卫平

2013年 5 月 28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引言 2

二、江苏省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现状分析 2

(一)从1980—1988年这个阶段 3

(二)从1988—1993年这个阶段 3

(三)从1993—1996年这个阶段 4

(四)从1996—2012年这个阶段 4

三、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趋势预测 4

(一)建立预测模型 5

(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预测分析 6

四、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分析 7

(一)建立模型 7

(二)结果分析 10

五、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过大的收入差距导致需求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增长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三)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 12

(四)过大的收入差距影响社会稳定 12

六、解决江苏省当前收入差距悬殊的对策 13

(一)增加农民收入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途径 13

(二)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13

(三)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民权益 13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11

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扩大,农民生活水平严重落后于城镇居民,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农民生活贫困。这种现象有损社会公平,阻碍经济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比较大,而且这种收入分配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合理的。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是我们当前应探讨的问题之一。下面以江苏省近几年的现状做一个分析。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负面影响、对策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our country has br。

1993年这个阶段。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值不断上升(由421元上升到1507元),城乡收入比也在不断增大(由1.53上升到2.19)。由此可以看出这几年江苏省城乡收入差值在不断增大,但是其增长幅度相对比较缓慢。这几年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时期,城乡收入差距不大。

(三)从1993—1996年这个阶段。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值也在不断上升(由1507元上升到2156元),城乡收入比却有所降低(由2.19降低到1.71),这说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几年国家以较大的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价格,再加上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农民现金收入大量增加,而同期由于政府实行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城镇经济发展趋缓,因此,这一时期城乡收入差距再次出现缩小的现象。

(四)从1996—2012年这个阶段。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值越来越大(由2156元上升到17475元),城乡收入比一直上升到2009年(由1.71上升到2.57),而从2009年到2011年城乡收入比有所降低,但是降低的幅度很小(由2.57降到2.43)。这说明这几年江苏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从1997年起政府制定了扩张性的宏观政策,经济从2000年开始步入长期的增长轨道,使城镇居民收入在这几年增长迅速;而同期的农村地区由于谷贱伤农,农业收入增长缓慢,乡镇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人力资本长期没有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只有小幅度的提高,而这小幅度的增长还是因为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在“三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措施,如减免农业税,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

三、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数据(1980-2012)(见附录表2)可知,1980—2012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都在稳定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却有很大的差别,在1980—2012年间,只有1980、1982、1983、1988、1994、1995、1996、2010、2011、2012这几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其余的年份都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 ; 农村居民纯收入平均增长速度:.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13.67%大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12.97%。

(一)建立预测模型

本文运用spss的曲线估计进行预测分析,对1980—2012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数据(1980-2012)(见附录表2)分别使用spss软件所提供的几种函数模型模拟曲线,选取与实际数据拟合优度最高的函数,并得出相应的函数方程。

spss得到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曲线拟合值(见附录表3)所示,同时得到的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曲线(如图3所示),采用s形曲线,其决定系数r=0.989,最接近于1,做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得出:f=2706.842,sig=0.000,拟合度最好。

图3: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曲线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2)

s形曲线模型为:x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同理得到江苏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曲线拟合值(见附录表4)所示,得到的江苏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曲线(如图4所示),采用s形曲线,其决定系数r=0.979,最接近于1,做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得出:f=1419.306,sig=0.000,拟合度最好。

图4:江苏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曲线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2)

s形曲线模型为:x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纯收入=。

(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预测分析

根据以上两个预测函数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出2013—2015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如表5所示。

表5:2013—2015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预测

年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纯收入(元)城乡收入差距 绝对差值 城乡收入比

2013 20594 8654 11940 2.38 2014 21359 8963 12396 2.38 2015 22123 9273 12850 2.39 从表三可见,2013—2015年江苏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差值在逐渐增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还在继续扩大。

四、江苏省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扩大的因素分析

(一)、建立模型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型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户籍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城乡社会关系,控制城市人口膨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

在这种二元经济格局之下,城镇居民受到体制内的保护,享受着较高的社会福利,以及在诸如就业、选拔干部等方面较多的机会;而相比之下,农村居民承受着较大的负担,但却享受不到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被纳入统一的社会框架之下,为享受公共产品要支付额外的高成本。也就是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就是源于体制与政策的城乡不平等。在江苏农业人口占据绝大比重的人口结构下,农民是不可能具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发展地位和获得同等的收入水平的。一方面,江苏省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不到5%,但人口众多,因此大量的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耕地上,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够,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民收入、特别是农业收入长期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城镇化明显滞后,城乡之间的人口分布极为不合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江苏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总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城镇化进程的缓慢,是当前农民增收难的最重要原因。

2、城镇化水平

解决和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矛盾的方案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渐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

农村城镇化是指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农村小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城镇的大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转化,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接着又向第三产业为主的城镇化人口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城镇化水平常常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如果指标值扩大,意味着城镇化程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反之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化水平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由城镇化发展所引致的就业机会也有相应提高,这就可以有效地扩大就业总量,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因而,城镇化水平必然会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均衡发展。城镇人口比重数据(1990-2011)(见附录表6)。

3、农产品总产值指数

农林牧渔业的良性发展,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使得农业经济以合理优化的方式快速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城乡经济结构,同时可以减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农产品总产值指数数据(1990-2011)(见附录表7)。

4、第一产业比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第一产业与总产业之比所表示的产业比是反映产业结构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如果第一产业比下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从而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第一产业比数据(1990-2011)(见附录表8)。

5、就业结构

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或指不同就业人口之间及其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它表明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或变化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又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由此也必然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就业结构常用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来表示。随着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也有利于提高农业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业结构数据(1990-2011)(见附录表9)。

6、受教育水平

由于城乡教育经费的投入存在明显差异,江苏省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明显失衡,从而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而且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科技水平低,也会阻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

1986年4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第五篇: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拟定教育管理领域的题目进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行写作。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 参考选题

1.教育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激励理论、学习型组织

理论、领导理论、知识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评价理论、危机管理、管理伦理);

2.教育管理主体研究(校长、班主任的素质或管理风格、校长的自主权力、校长时间管理);

3.教师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校本培训、教师工作士气、教师工作压力、教师学习机制、教师参与管理、教师激励机制、教师胜任力、教师情绪管理、新课改与教师知识管理、教师流动<流失>、对弱势教师的支持、教师评价新机制、新课改与师生关系、法律视野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时间管理);

4.学生研究(学生学习<创新、合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问题行为<学习障碍、人际障碍、行为障碍>引导、学风、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团队学习、班干部任命、学生激励机制、学生辍学);

5.班级管理(班风、班级管理伦理、班级非正式群体引导、班级管理制度);

6.德育(学生品德问题与管理、德育方法、网络对德育的影响);

7.办学体制(民办学校、一校两制<校中校、二级学院>、转制学校、股份制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集团办学);

8.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校内自治、校本管理、政府角色转化);

9.学校经费(税费改革、一费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影响,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新体制,教育券制度);10.其他专题(学校科研管理、学校物力资源管理、学校安全问题与管理、学校突发事件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学校战略规划、学校品牌打造、校园信息化等等)。

具体的参考选题可参见傅树京主编的《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指南》(06年1月第1版)183-193页。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央电大张遐2006年04月30日

说明:下列选题仅供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参考,请各地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也可

1.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学校管理中的群体激励探讨3.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微

4.公平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公平理论在学校员工薪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6.期望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期望理论在学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8.期望理论在校本目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9.“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0.“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11.“以人为本”的教师(学生)管理模式探析12.试论“木桶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13.试论“有限理性说”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14.试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15.x x学校推行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16.论强化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17.试析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及运用18.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人性假设探析

19.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管理质量的研究

1.试析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运用2.基于ISO9000的中小学教学质量控制理论框架研究

3.x x学校ISO9000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4.中小学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利弊谈

5.x x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6.x x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的应用性研究7.试析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8.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9.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理分析

10.顾客满意度在测评教学质量中的应用研究11.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探索12.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13.教育管理质量观的反思与重构14.论学校管理质量观的转型管理主体研究

1.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研究2.校长职业化的培训诉求研究

3.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研究4.校长培训失真因素分析及对策

5.“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的比较研究6.现行校长负责制的弊端探析

7.校长负责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8.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失真的原因分析及矫正9.农村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探析

10.影响中小学校长权力的因素分析11.试论优秀校长的素质

12.素质教育条件下的校长素质研究13.试析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

14.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素养刍议15.论校长的人格魅力

16.校长学术身份的“失重”问题研究17.新课改条件下的校长管理行为探析18.试论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19.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刍议20.校长的法律意识研究教师管理研究

1.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2.青年教师积极性调动的多层面激励效应研究3.试析教师队伍管理的精神激励机制4.“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实践探索5.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管理研究6.多元化教师管理模式探析7.教师管理互动评价模式研究

8.课程改革中教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研究10.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市场化特点研究11.民办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12.山区教师队伍管理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13.中小学青年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4.兼职教师管理体制研究

15.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16.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17.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8.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

19.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0.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管理研究

1.试论网络时代学生管理的新趋向

2.x x学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的实践与研究3.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侵权行为探源4.X-Y理论在中小学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5.中小学学生管理的误区及矫正策略研究6.中小学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7.论以人为本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模式8.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9.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10.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研究11.中小学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刍议12.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13.中小学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4.x x学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究15.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研究

16.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17.农村女童辍学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18.x x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9.x x地区中小学生消费状况研究

20.中小学学生非正式群体现象透视及教育对策研究

教学管理研究

1.x x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及改革策略2.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刍议3.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研究4.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探析5.论网络技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影响6.教学管理中教考分离问题的研究7.试论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阻抗及应对8.教案著作权问题的研究9.试论听课关注点的多元化10.课堂教学督导听课改革研究11.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中小学教导处职能研究13.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建设探析

14.中小学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x x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最优化的实践与研究16.农村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7.中小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8.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管理模式研究19.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研究20.反思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教育科研管理研究

1.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盲点探析2.中小学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研究

3.教育科研区域性管理机制研究

4.x x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3.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研究4.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研究

5.试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人本管理6.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策略研究7.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研究8.新课改中校本教育科研工作探析9.试论校本教育科研的有效管理

10.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11.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思考12.试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13.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矫正策略研究14.激励在教育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5.中小学教育科研评价机制的研究16.试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17.试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

18.试析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浮躁现象19.x x学校教育科研的效应性研究

20.试论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的基本特质班级管理研究

1.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的基本素养2.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误区及其对策研究3.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析

4.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导向研究

5.中小学班级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6.班级管理中的批评策略研究

7.“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8.民主平等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9.中小学班级目标管理研究

10.试析“班干部轮换制”的利与弊11.优秀班集体形成要素探析12.班集体民主管理刍议

13.班集体中处境不利学生的心理调试策略探析14.班集体凝聚力形成的心理分析15.班集体管理中的“共振”现象研究

16.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17.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策略研究18.试论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19.寄宿小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研究20.中小学班主任家访工作刍议德育管理研究

1.中小学德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试析网络条件下的德育管理5.试析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模式化倾向6.试析中小学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7.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的实践与研究8.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内容体系的实践与研究9.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研究

11.试析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接受过程中的意义障碍

12.刍议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13.隐性德育课程对中小学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14.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15.现行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方法探析16.青少年品德形成规律探析

17.试析教育环境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18.试析同伴交往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19.离异家庭初中生品德发展状况研究

20.小学生诚信(宽容、明礼、勤劳等)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资源管理(人力资源除外)研究1.中小学物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研究2.中小学物力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

3.中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研究4.招标制度在中小学设备购置工作中的应用研究5.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研究

6.试析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几种配置方案7.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8.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及解决途径

9.试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0.民办中小学收费管理探微11.中小学乱收费现象探析

12.中小学创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学生宿舍管理探析14.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15.x x学校档案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学校安全管理研究

1.校舍及设施致害学生事故研究

2.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3.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4.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探析

5.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事故原因与对策研究6.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探析

7.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8.校园伤害事故归责原因研究

9.学校物理环境与学生人身伤害的研究

10.网络对中小学生暴力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研究

1.中小学外部公共关系管理问题探析2.中小学内部公共关系管理问题探析3.中小学危机事件的特点及处理对策研究4.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和互动5.学校发展与社区关系探索6.论学校教育资源的社区共享7.论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8.学校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策略研究9.x x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0.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的负效应及其消减策略研究管理制度研究

1.现代民办学校管理制度研究

2.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探析3.试析学校管理制度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4.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管理制度的矛盾及解决策略研究

5.试析基础教育阶段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6.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7.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及其构建策略研究8.当代公立学校管理制度变革研究9.x x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10.教师资格制度探析

11.x x学校薪酬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2.中小学激励性薪酬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13.农村中小学校务公开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14.校务公开运作机制与监督评估体系的研究15.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管窥

16.农村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7.聘任制实施过程中教师权益保护问题探究18.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19.试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20.家长参与中小学管理的实践研究学校组织研究

1.试析学校组织的多元矛盾及对校长负责制实施的影响

2.学校组织人际气氛的内在结构因素探析3.学校组织的冲突及其调控策略研究4.学校组织运行机制新探5.学校组织文化实质探析6.学校组织变革及其绩效研究7.试析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设途径

8.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9.中小学学校组织机构建设研究

10.x x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1.试论学校组织气氛对学校管理效能的影响12.中小学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研究13.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探析14.校风建设实操技巧研究

15.试析中小学良好班风建设的途径

16.x x学校教研室(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7.农村少先队组织开展特色活动研究18.网络环境下的少先队工作研究

19.中学团组织活动系统最优模式的理论探讨20.学生会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其他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1.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试析学生“减负”与教师“增压”

3.学生“减负”的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4.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5.学生评教利弊探析

6.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特困学生不良心理特征的理论分析与教育对策8.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9.择校收费的经济学分析

10.试析中小学择校收费的原因与解决对策11.择校热与优质教育资源市场化的研究12.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13.网络教育的公平性探析

14.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微15.农村女童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6.师生关系中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探析17.中小学教育资源浪费现象探析

18.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区域内教育资源失衡的弊端分析

20.试论学校知情权与学生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21.未成年学生隐私权与相关权利冲突问题探析22.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23.论教育消费知情权及其保障机制24.农村居民教育投资困境及对策分析25.家长学校管理模式探析

26.x x学校小学生消费现状的研究与思考

27.学校“凝聚力工程”建设探析 28.x x学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29.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30.x x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

下载城乡教育的异同毕业论文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教育的异同毕业论文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生活实际让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实际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特别符合现代小学生......

    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时间过得很快,为期四个星期的教育教学实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在这次实习中,第一次让我体验到为人师的滋味,真正体会到处于教育第一线的酸甜苦辣。很难说,我能做出怎样的成绩。不......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教育差异调查 ——以潜山县为例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投资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快,教育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发展势头大好的情况下,依旧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城乡教育的差异

    城乡教育差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显现,教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国家走向富强、民主、......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促进县域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近年来,胶南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建设“蓝色之城、绿色之城、幸福之城、未来之城”......

    城乡教育差距问卷调查

    1.您现在的教育水平( )A、小学B、初中C、高中或中专2.您来自( )A、城市B、乡镇C、农村 3.您所在地学校基本配备了以下( )(多选) A、基本教学用品 B、实验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 C、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