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
略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王娟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其基本理念之一,特别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
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学习语言要把母语放在首位,而学习音乐就应当把民族音乐放在首位。“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不加强本民族的音乐,就不是本民族的音乐教育”。因此,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大的主题,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后继有人,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 音乐
教学
民族音乐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化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戏曲音乐,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都是先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它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传统美德。柯达伊认为:一个民族的音乐
文化不是个别音乐家创造的,它是整个民族的创造。每个人都享有继承这笔宝贵遗产的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对祖国的优秀民族文化知之甚少,音乐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对音乐“母语”关注不够,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不占主导地位,或者说民族音乐的主旋律不响亮,而歌星们的音像制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这使得广大学生的视听领域被流行音乐所包围。因此,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就成了当务之急。这不仅需要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而且需要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丰富课余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大唱民歌,扩充教材中民族音乐内容,营造民族音乐氛围。
1、学校每学期侧重一个曲种(如京剧、黄梅戏、秦腔等)
进行一定的训练,让学生课前唱唱、哼哼,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民族音乐潜移默化走进学生心中。
2、在教学中注重扩充民族音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历史风貌、民情民俗、民族艺术、民间工艺等等,从而传承民族文化,升华民族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在花城出版社的这套音乐教材中,作者选编了优秀的古诗词及多个民族多个地区的经典民歌,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因此,在教学时可提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民族的民情民俗,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课前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练。例如在教学北京儿歌《对鲜花》时,我将黄梅戏《对鲜花》引入课堂,在欣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戏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在一开始的教学中我通过故事引入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的片断,让学生感知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从一百多年前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 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在拓展时我让学生欣赏了东北民歌《茉莉花》与江苏民歌《茉莉花》,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了东北民歌《茉莉花》的粗犷豪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细腻阴柔,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了解民歌中的不同体裁形式、基本特征,这样学生有兴趣,爱学爱唱。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音乐的瑰宝,做到寓教育于音乐情感体验之中,贯彻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原则。在教学《小放牛》一课时一上课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及相关文化。(播放河北民歌、河北评剧等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相关的文化。)出示《小放牛》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这首歌的演唱形式及歌曲情绪,将赵州桥的美丽传说做成动画,用这首纯朴、风趣、富有生活情趣的民歌将儿童引入民间音乐世界,让学生建立民族音乐的思维,让他们自发的热爱民族音乐。
三、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音乐教材中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内涵,加强对作品时代背景、作品表现手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以正确表达其思想情感和意境,产生情感共鸣,打动心灵,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感染。附录:参考文献
教育部 《音乐课程标准》 柯达伊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
孟超美 徐之彤 徐新圆《走进音乐殿堂.》
第二篇: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岁月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戏曲音乐,还是绚丽多彩的的民族乐器,都是老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如何有效的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是责任,是使命,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突出民族音乐的地位。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
然而,目前在相当范围内,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还并不占主导地位,或者说民族音乐的旋律不够响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流行音乐一统天下,歌星们的音像制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文艺演出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得广大青少年的试听领域几乎都被流行音乐包围。学生唱什么,心里就会想什么,这是很多音乐老师的共同观点。记得又一次上欣赏课,介绍刘天华先生的二胡作品《光明行》,音乐响起来学生们就开始捂着耳朵,我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提到刘天华的时候学生的回答让我吃惊,他们只知道刘德华是四大天王之一,而不知道音乐教育家,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刘天华先生;熟知刘德华的好多曲目,却不知道刘天华的二胡曲目。学生们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深思,更使我感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课堂四十分钟,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准和鉴赏能力。最终在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音乐文化审美观念方面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也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那么我们怎么在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呢?
一、校园网络,广播,兴趣小组等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
现在各个学校都有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各个学校都有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兴趣小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在校园广播上播放一些民族器乐名曲和各个名族的民歌,可以在校园网络中的各个页面插播民族器乐曲,不要只限于校园歌曲和流行歌曲。我们有的学校的校园广播,在播放内容上什么歌曲时尚播放什么,什么流行播放什么,只限于形式,只要学生爱听,目的就达到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听到什么音乐,心里就会想什么,心就会静不下来,而我们真正的民族音乐恰恰是可以让学生静下来的音乐。在学校里面通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音乐兴趣小组,而这些兴趣小组也往往以西洋管乐队和合唱队居多,很少有学校去组建和民族音乐有关的兴趣小组,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建和民族音乐有关的兴趣小组,如民族吹打乐兴趣小组,民族室内乐兴趣小组和民族小型乐队。这样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从广播到网络,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教学都融入了名族音乐文化,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体验,充分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感受到老祖先的伟大,祖国的辽阔和温馨,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歌的风格体裁和特征,培养学生感受民歌和学习民歌的兴趣。
我们每一个年级每学期的教材中都收入了许许多多的优秀的民歌,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体裁的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其作用。例如,再讲《泥土的歌》这一单元中,先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歌的表演形式,流传地域和由来,感受各个民族民歌的节奏和旋律特征,然后在启发他们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意思,使他们懂得民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再讲劳动号子时,则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学一些有代表性的劳动号子歌曲,教师领唱,学生合唱,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音乐中各要素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民歌的表演和演唱中来,体会各个民族的民歌的产生与方言、地理环境、民间风俗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我所在的学校各个地方的学生都有,所以我上课时会请来自不同的地区的孩子介绍他们自己家乡的方言和民族风情等,并例举他们所在家乡的民歌,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方言,来对比讲解分析。山歌中的高亢起伏的旋律,坦率的表现方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小调中抒情流畅的旋律,较规整的结构以及各种装饰音对民歌的风格所起的作用等。结合所学歌曲,还给学生讲解了五声调式等有关知识。下课时,学生总是哼着所学的民歌走出课堂,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民歌所产生的浓厚兴趣。
三、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和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华民族音乐, 聆听一些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民族器乐是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名族器乐及各种民族器乐的独奏曲、合奏曲也是民族音乐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民族器乐欣赏课也很不好上,往往一放曲子,学生有捂耳朵的,发出嘘声的,现在的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乐器知之甚少,也谈不上喜欢。所以,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通过听赏一些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器乐的魅力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怎样上好民族器乐欣赏课呢?在我们初中的教材中,每一学期的教材里都有《八音和鸣》这一课,可见民族器乐欣赏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在介绍八音的同时要有重点,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里面我以“金”作为重点,介绍了湖北曾侯乙墓葬出土的编钟,拿编钟和咱们的乐器之王钢琴最对比,从时间上,音域上,制作工艺上等等作比较,学生一片惊讶声,因为通过我的讲解,学生才知道编钟比钢琴早了两千多年,才知道用现在的技术仿制不出三千年以前的编钟,才知道编钟比我们的乐器之王才少两个八度,才知道编钟可以演奏现在的任何流行歌曲。才知道我们伟大的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震惊世界,学生眼里充满了自豪感。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一些经典的民族器乐曲,如《欢乐歌》、《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等,让学生感受二胡、唢呐、古筝及江南丝竹的韵味和魅力。此外,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除了会让我们充分感受其清新、典雅的风格外,在演奏中出现的“加花”的技法,也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在学习方法上,我改变以往欣赏课一听到底的方法,采用了游戏分组、听音乐选画、唱音乐主题、“加花”创作与表现等方法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感知传统民族器乐的魅力,从而喜欢上中华民族音乐。
四、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是我们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接触这类艺术形式机会少了,尤其是中小学生对它们更是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中比较难以与之沟通。另一方面,我们的音乐老师因为自己对这些艺术形式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说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的局限性而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使学生失去了认识说唱音乐和戏曲的机会。所以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并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帮助学生了解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特点以及他们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们懂得继承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第三篇: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摘要】:祖国璀璨的民族音乐是初中学生审美素质必要的课程之一。学校是弘扬民族音乐的主阵地。作为音乐教师,怎样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接受民族民间音乐,通过民族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值得深思与深讨。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
初中音乐教育
继承发展重要性
一、民间音乐的简要概述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它反映着各族人民精彩、真实的生活写照,朴实地诉说着它在历史这条长河中悠久、深远的意义。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华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二、民间音乐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中国民间音乐是指由百姓集体创作的,能够真实地反映其生活情境的,生动的表达其情感愿望的作品。民间音乐是一般庶民百姓的音乐,是适合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具有鲜明的原生性。民间音乐可以称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其他音乐的“根”或“源”。
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优秀成果,不断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情感、体现社会文明的优秀音乐作品。民间音乐的先师性、根源性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民间音乐是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音乐的继承主要靠口耳相传,具有流变性的特点,紧密贴近民众的生活,它在社会变迁中发展,在社会进步中传承。如东北民歌《月牙五更》,过去是传唱孟姜女、西厢记等民间故事的,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众把旧词换新词,变成歌唱农会、自卫队的《翻身五更》。
新一代文艺工作者要认识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重视民间音乐的生存与发展,要把创新植根于民间音乐,深入学习研究民问音乐的精髓,保护、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优秀文化,切实为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三、民间音乐在初中音乐课程的现状
数字电视、网络、各种媒体等促使流行音乐的传播速度很快,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多数中学生对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他们对周杰伦、王菲等流行歌手津津乐道,崇拜有加。就最近流行的广场舞歌曲《小苹果》更是人人会唱会跳。国乐大师刘天华、华彦均是谁却很少有人知道。由此降低了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力度,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的爱好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因此,加强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扎根于中小学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势在必行。
四、如何更好的在初中音乐中教学民族音乐
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如教学《阳关三叠》中,我不但要播放教学民间音乐图片、对应的教学视频、影碟片、幻灯片和文档中的关于阳关的来历,编钟的来历以及编钟的发掘中的故事,以及编钟在当今世界中的音乐考古地位。并且辅之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与理解民族音乐。
在民歌教学中应广为采用,听、唱、背,是很值得推广的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让学生欣赏、分析,学唱民族音乐,比如张家口的《回关南》,用张家口的方言演唱这首,模仿河北省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小民先生所唱的张家口的《回关南》。让学生了解在音乐创作中民族民间音乐的根的作用,借此增强学生体验能力,亲身体会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让学生陶醉于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中。
为了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在欣赏中让学生看一些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锣、鼓等,看看它们的构造,听听它们的音色,并试着吹奏一番,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琵琶曲《十面埋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民族器乐曲,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提高学生们的欣赏水平。
五、河北民间音乐在初中课堂的指导意义。
河北省的民歌在全国的地方音乐中具有相当显著的地位,许多民歌不单单在河北省内流传,同时也在其他各地广为传唱。其中《小白菜》就是一首在全国广为流行的民歌,近乎妇孺皆知的一首。还有中华民族歌剧《白毛女》中的插曲《北风吹》,就是作曲家张鲁吸取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乐材料来创作出的。作品情文并茂,曲词相通,带给观众极高的审美情趣。所以此曲代代传唱,家喻户晓,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我们作为河北省民众的一员我们更加应该学习学会河北民间音乐。
河北牧歌和山歌来自冀西北的塞北高原(承德、张家口),歌曲旋律感觉徐缓持久,气度宽广,洒脱豪放。
“对花”是河北人民庆祝佳节时候演唱的小调歌曲。旋律明白、流畅自然,形成了风趣的歌曲风格。河北对花有从正月的花唱到腊月的花,表明每个月份都开什么花的“正对花”、“对花”、“反对花”等等。张家口的《散花》。
深刻学习河北民族民间音乐,对于我们河北人来说也是一种责任和骄傲。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六、继承发展原则指导下的民族民间音乐于现代音乐的结合
学习与研究民间音乐不能局限在工作中,需要更多地走人民间广袤的天地,近距离的感受、考察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风格及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更多捕捉民间音乐资源,还可以辅助相关学科和人文历史的研究。多去民间采风,多多接触和了解民间音乐更好的去传承。
要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记录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可以对民间音乐进行准确清晰的录音、录像等采集工作,使它们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为今人和后人研究、传承提供丰富的资源。
合理使用中国民间音乐素材,来创作出新的民族风格的作品来增加感染力,达到继承和发展。这点上我要学习河北省著名作曲家小民先生,他在创作合理使用河北民间音乐,以河北民歌为素材创作出大量的河北风格歌曲,并且总结出了一套创作手法《河北风作曲手法》。并且应用于作曲教学中。
要重视学校的民间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喜爱民间音乐艺术。民间音乐的延续,是中华民族音乐生存的象征。我们要珍爱、传承、发展民间音乐,让它伴随中华民族文化一道永远发扬光大。
第四篇: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随着“课改”在常规教学中的开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因此,关注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材料展示,而忽视了教师自身技术素质及教学能力的体现,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新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新课程 小学音乐课
正确应用
引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充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此,笔者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何谓多媒体音乐课
多媒体音乐课,即指“多种电教多媒体组合优化的音乐课”,也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音乐课”。尤其是后者,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具有突破时空的局限,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扩大容量的特点。它使音乐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二、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
1、德育、美育作用。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素材的组合、融入,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看与听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体验。
2、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用多媒体音乐教学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状况。教者可通过多媒体在课前或课后制作好谱列,上课时用投影大屏幕既清晰又新奇地分步或同步地展示和分析谱例和音响,有的课程还可采用多媒体手段(音视频)结合演示授课。并通过音响感受择选出最佳效果。可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其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在计算机室或家中等场所朝进行个别化学习。
三、音乐课中多媒体应用的一些误区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机械性。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音乐教师的情绪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有的音乐教师却走进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一节课所涵含的文化面越广,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教具越多,就越能显示出教师思路的新颖和教学水平的高超,于是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调研课,或者评优课,课堂上几乎都有电教媒体,而且更换频繁,看得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一节音乐公开课,课题为《小乌鸦爱妈妈》,由于歌曲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就把整个教学过程编成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再配上音乐播放,学生津津有味地一会儿看动画片、欣赏图片,一会儿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分角色表演等等,这样的课,学生的兴趣是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听觉联想却被忽视了,以至于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印象深刻的只是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而歌曲的主旋律却不熟悉,这样的音乐课能说是成功的吗?我不由大惑:为什么一定要用多媒体?又有表演和创作?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欣赏画面,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去仔细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学生又哪来表演的激情和创作的灵感?课后询问这位教师,她说:“这是公开课,要有教学形式的创新,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呀!”恍然大悟,原来她把新课程改革仅仅理解为在传统教学手段上加入多媒体,仅仅理解为教学形式的创新!
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正确应用多媒体 首先、一定要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1、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进入教学艺术境界,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抛弃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的错误倾向。现代化教学媒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教学媒体必须依靠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才能发挥它的效能,它是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工作的。
2、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老师他在课例点评中强调:“要适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师不要忘记自身教学能力的体现,不要完全借助音响;教师教学语言在逐步散色,脱离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过程。师生对话很有必要,人—机对话代替不了人—人对话。作为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级第九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生对歌曲旋律也许略知一二,但对于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于是我将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及澎湖湾的美丽风光等录象资料做进了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宝岛台湾的人与景,并且结合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澎湖湾风光的时候,我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当时,我发现同学们似乎被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基于这是一首来自台湾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热爱祖国,为祖国大一统事业祝福!我让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从现在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豪情壮语,我也被感动了。最后全体师生共同唱响《我的中国心》结束课堂,课堂顿时被浓浓的爱国情包围着,每个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其次、要分辨主体与辅助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刘德昌老师也曾告之我们:“教师应当把握住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只作为音乐课堂的辅助工具,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象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例如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教师上课不停地按键边放边讲,成了一个“解说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而且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
再次、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教学中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为教学媒体而教学媒体,而是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宾夺主。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第一册第7课欣赏曲《小青蛙》中,我设计了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的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起始、经过和结果,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预先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方法,来达到辅助教学,获得实效的最终目的。最后、要认清优势与局限的关系
选择制作多媒体时要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那些符合教学上实用,内容上正确,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手法上创新等要求的多媒体,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比如,第三册“音的高低”一课,学生最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音的高低混淆起来。在教学中,我就把“音的高低”概念讲解交给了《音乐殿堂》来完成。软件中有一个活泼有趣的卡通小精灵,就是他带领孩子们畅游音乐的宫殿。打开“知识的宫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间布置得较为凌乱的卡通房间,小精灵告诉我们:这间屋子里放的都是与音乐有关的物品。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点击了放在暖炉上的一个娃娃,这是娃娃一边向上跳,一边讲解什么样的音是高音,并用女声尖叫声为例子,既生动又形象:点击了放在暖炉下的一个娃娃,他一边向下跳,一边讲解,并以大提琴浑厚的低音效果来示范。学生在学习时有如看动画片,兴致十分高。演示结束后,学生能很快并且准确回答“高音”与“低音”的概念。优秀的媒体教学作品不仅需要优秀的教学设计,更需要优秀的二维动画片、三维形象美工制作人员,需要高配置的电脑与大型制作软件。可以这样说:需要各种非常专业的人士共同参与。由于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基层学校无法实现大家理想中课件的各种表达形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考察市场上已有的教育软件着手,认清优势和局限的关系,将其对学习活动极具价值的部分引入教学活动,各取所长,整体优化。总之,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⑴《音乐课程标准》 ⑵《中小学音乐教育》 ⑶《中国音乐教育》
第五篇: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探讨
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探讨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之一,打击乐在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打击乐从未被深埋在历史河床底部,而是随着时代的流逝不断发展出各种种类和演奏形式,直到今天打击乐仍然深受人们喜爱,从历史考证可知,在人类历史发展初期打击乐就已经萌芽,《尚书》这一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打击乐的记载,於!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可以看出当时的打击乐器还仅仅是新石器时代的湿透,打击乐在当时的演奏方法主要为敲击石头和抚摸石头,这也是打击乐的原形。与打击乐一样,我国民族音乐也经历了悠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艺术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从音乐归属来说,打击乐属于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在民族音乐中,我们不经意间便能瞥见打击乐的影子,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古已有之。而在探讨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前,我们首先应对打击乐本身及其种类等有一定了解。
一、打击乐种类及渊源
打击乐器的种类比较多,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将其分为为金属类、竹木类、皮革类、石类,根据音高的不同则又可以将其分为定音的和不定音两种。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打击乐器基本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流传下来的,很多古老的打击乐器都已被历史所淹没,留下来的常见的主要为大鼓、编钟、编磬、云锣、铙等。
若论最早的打击乐器,应该属于钟。钟最早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晚期,最早的演奏方法为用手拿着敲击或者将其安放在座上进行敲击。之后出现的编钟则是钟的发展,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打击乐器中的一种。编钟在先秦时期是重要的乐器之一,无论文化、艺术还是科学技术水平都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反映先秦时期我国民族音乐的辉煌。
鼓是现代常见的打击乐器,也是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我国鼓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远古传说中鼓为黄帝发明,为鼓舞士气、震慑敌军。最早的鼓是木鼓,后出现铜足鼓、皮鼓等。
磬这种打击乐器,早在尧舜时代的乐舞中已经开始频繁出现其身影。磬音最早被古人发现是通过石质打击而得,商代的石磬都是用石头加工磨制而成的,并在其上刻精美的饰纹和铭文,声音清脆悦耳,被广泛应用于古今民族音乐中。钹这种打击乐器属于外来器,在我国最早见于公元350年左右,跟随天竺乐从印度传入我国,在北魏时期钹尤为流行。钹的制作材料为铜,长度大约在30-50厘米之间,中间隆起部分入水泡形,每幅钹有来两片,演奏者左右手各执一片,相互拍击即可发声,钹的隆起部分较大,发声较浑厚。
二、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
随着打击乐的不断发展,音乐中随处可见打击乐,可以说其运用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中。不管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中都有打击乐的位置,尤其是民族音乐中,打击乐的运用尤其广泛,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一)在江南丝竹乐中的运用
江南丝竹乐是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淡雅秀丽,在江南丝竹乐中对打击乐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鼓、板、木鱼及碰铃等方面。广东汉乐最大的特点为苏锣的使用,除苏锣外,梆子、摇板、小锣钱等击乐器也经常出现在广东汉乐中;福建南曲又被称为南音、南乐,在这类音乐中响盏、小挡锣、铜铃等打击乐器十分常见;河南板头曲因演奏手法灵活多变、演奏风格与众不同而深受人们喜欢,其演奏亦离不开打击乐,板、八角鼓、月鼓都是河南板头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二人台牌子曲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丝竹乐中也运用了打击乐,且是独具特点的打击乐器四块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间丝竹乐中包含着打击乐,这些打击乐主要起到调节节奏和色彩的作用。
(二)在民间鼓吹乐、吹打乐中的运用
打击乐在民间鼓吹乐、吹打乐中的使用更加丰富多彩,它在其中的运用已经超出在其他应用领域中节奏与色彩的范围,而是一种与其它乐器的合奏来完成音乐程式的运用,同时能够独立构成音响的画面,在演奏形式上甚至已经形成某些规范。民间鼓吹乐、吹打乐是丝竹乐(管弦乐)与锣鼓乐综合的产物乐种,主要用于民俗场合,气氛热烈,多具喜庆色彩。如江南一带流行的十番锣鼓便是该乐种的典型,是吹奏乐器、弦乐器与锣鼓等打击乐器组合演奏的一种乐种。该乐种在演奏形式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锣鼓(亦称素锣鼓),一类是丝竹锣鼓。清锣鼓的乐队组合又有粗细之分,对打击乐器的运用也有一些区别。粗锣鼓在演奏中通常会运用云锣、拍板、喜锣、拔等,细锣鼓演奏则是在粗锣鼓的基础上加用小拔。十番锣鼓中一、三、五、七句式是其击乐的节奏型,各种锣鼓牌子都由顺列句、逆列句、倒列句等组合而成。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十番锣鼓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一些规律,具有足以令人惊呆的演奏效果。
(三)在传统戏曲中的运用
中国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中国民歌、说唱、器乐、歌舞音乐等高度发展的统一体。我国传统戏曲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通过歌舞说故事,虽然传统戏曲讲究的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表演,但在其发展历史中,音乐始终占据主导性地位。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有两个重要因素构成:一是演员的演唱,二是器乐演奏。另外,戏曲的念白、唱诗也带有不可忽视的音乐性。
中国人往往习惯将看戏说成听戏,也可以见得传统戏曲中音乐部分的重要性,而作为所有戏曲乐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打击乐的作用自然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