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

时间:2019-05-15 05:1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

第一篇:浅谈初中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

浅谈初中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

徐州市苏山中学 邮编221141 作者 许媛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作为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培养学生树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关键词]民族音乐 兴趣 体验 表现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李岚清在《李岚清音乐笔谈》中谈到“我们不仅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广大青少年一代的民族音乐素养,这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程,近几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发展,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全面铺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理论上的学生观、课堂教学观、教师观,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思考、实践的问题。

一、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现实生活中,电视、网络、唱片公司等促使流行音乐的传播成了重头戏,从而降低了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力度,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越来越少。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多数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他们只喜欢流行音乐、摇滚乐等现代音乐。他们对周杰伦、SHE等流行歌手津津乐道,崇拜有加,甚于对他们的个人档案也能倒背如流,而我国的国乐大师刘天华、华彦均是谁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中国的民族音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受到了世界音乐人士的重视,多少外国人克服语言障碍来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而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却对其非常陌生,长期如此下去,我们的民族音乐将会失去自己的听众,民族音乐的精神将会缺少崇拜、缺少理解而退出历史舞台,这将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势在必行。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

(一)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激发兴趣

我国的民族音乐,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它一直伴随着劳动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民族音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民族音乐有三百多种说唱音乐,三百多种戏曲以及浩若烟海的民歌,还有几百种民族乐器。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为学生播放《小放牛》、《绣金匾》、《百鸟朝凤》、《空山鸟语》、《二泉映月》、《喜洋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催发情感、激活想象。少年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我们不能要求教师既能唱越剧又唱京剧,教师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它们。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运用有关的图片、录像带、影碟片、幻灯片或音乐故事,辅之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与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对于徐州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音乐,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纯正的民间音乐的魅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在乐器的学习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开拓音乐视野。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将民族音乐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各地民歌民乐的风格特点,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如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可播放有关草原的风光片,让学生了解蒙古人民的生活特点,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在那宽广、美丽地大草原上,蒙古人民以放牧为生,他们特有的生活习惯养成蒙古人豪爽、奔放的性格,也形成了蒙古歌曲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旋律特点。这首歌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景色,抒发了蒙古人民对家乡的深沉真挚的情感。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二)体验民族音乐的情感 培养民族精神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曾说过“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把它们变成曲子而已。”音乐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让学生直接参与演唱(奏)音乐作品。这在民歌教学中应广为采用,象现行教材中的听、唱、背,就很值得推广。学生对流行歌曲较感兴趣,可选一些根据民族民间音乐改编的流行歌曲,让学生欣赏、分析,了解民族音乐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借此增强学生体验能力,亲身体会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让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令学生陶醉,使学生乐在其中。欣赏民族乐曲时,让学生看一些民族乐器。让音乐与体验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和生活的多方面联系、相互作用及影响,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视听结合,最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民族音乐的欣赏应本着以主观体验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音乐的美,领悟民族音乐的妙,体验民族音乐的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才以积极、主动地感受、分析、理解音乐。之后,可选一些短小、优美、易唱的民歌让学生欣赏、演唱,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在教授民歌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让学生随着乐曲做一做。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体验中。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三)了解民族音乐,内化于心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热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中学生心理发展于一个动荡摇摆的半幼稚半成熟期,可塑性相对较大,所以,一旦让他们真正了解了民族音乐,就会从心理接受民族音乐的,从而达到内化于心的教育效果。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的幕间曲描写了杨子荣在接受任务后,纵马驰骋直奔威虎山的生动情景,精彩绝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曲调快速有力,奔腾澎湃,并细致地描写了英雄人物由远及近、扬鞭策马而来和穿林海、战风雪的豪迈形象。热情奔放的旋律、紧凑急促的节奏、多次变化的力度,描绘出杨子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为了让学生易于了解,我用课件介绍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花脸黑头等,学生了解了京剧是怎样从唱腔动作化妆等方面刻画杨子荣这一机智勇敢的形象的。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获得了京剧知识,从而产生热爱京剧艺术的情感。又如我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可选一些常见的,如笛子、二胡、琵琶、锣、鼓等,介绍给学生看看它们的构造,听听它们的音色,并试着吹奏一番,虽然不一定奏的好听,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在欣赏时,让学生通过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琵琶曲《十面埋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民族器乐曲,不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提高欣赏水平,继而把对民族音乐的感情真正内化于心。

(四)表现——让学生成为传播民族音乐的使者

让音乐真正“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游戏、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自由创造音乐,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每位学生担任了不同的角色,得到了不同的情感体验。虽然学生们的创作质量参差不齐,但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树立了信心,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使这股清泉流得更欢,让熔炉烧得更旺,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可以给人以真和美的启迪、美的陶冶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才能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岚清

《李岚清音乐笔谈》

2、杨荫济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3、刘再生

《论新音乐的历史观》

4、许国华

《革命现代京剧音乐介绍》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二篇: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摘要】:祖国璀璨的民族音乐是初中学生审美素质必要的课程之一。学校是弘扬民族音乐的主阵地。作为音乐教师,怎样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接受民族民间音乐,通过民族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值得深思与深讨。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

初中音乐教育

继承发展重要性

一、民间音乐的简要概述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它反映着各族人民精彩、真实的生活写照,朴实地诉说着它在历史这条长河中悠久、深远的意义。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华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二、民间音乐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中国民间音乐是指由百姓集体创作的,能够真实地反映其生活情境的,生动的表达其情感愿望的作品。民间音乐是一般庶民百姓的音乐,是适合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具有鲜明的原生性。民间音乐可以称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其他音乐的“根”或“源”。

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优秀成果,不断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情感、体现社会文明的优秀音乐作品。民间音乐的先师性、根源性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民间音乐是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音乐的继承主要靠口耳相传,具有流变性的特点,紧密贴近民众的生活,它在社会变迁中发展,在社会进步中传承。如东北民歌《月牙五更》,过去是传唱孟姜女、西厢记等民间故事的,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众把旧词换新词,变成歌唱农会、自卫队的《翻身五更》。

新一代文艺工作者要认识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重视民间音乐的生存与发展,要把创新植根于民间音乐,深入学习研究民问音乐的精髓,保护、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优秀文化,切实为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三、民间音乐在初中音乐课程的现状

数字电视、网络、各种媒体等促使流行音乐的传播速度很快,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多数中学生对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他们对周杰伦、王菲等流行歌手津津乐道,崇拜有加。就最近流行的广场舞歌曲《小苹果》更是人人会唱会跳。国乐大师刘天华、华彦均是谁却很少有人知道。由此降低了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力度,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的爱好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因此,加强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扎根于中小学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势在必行。

四、如何更好的在初中音乐中教学民族音乐

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如教学《阳关三叠》中,我不但要播放教学民间音乐图片、对应的教学视频、影碟片、幻灯片和文档中的关于阳关的来历,编钟的来历以及编钟的发掘中的故事,以及编钟在当今世界中的音乐考古地位。并且辅之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与理解民族音乐。

在民歌教学中应广为采用,听、唱、背,是很值得推广的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让学生欣赏、分析,学唱民族音乐,比如张家口的《回关南》,用张家口的方言演唱这首,模仿河北省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小民先生所唱的张家口的《回关南》。让学生了解在音乐创作中民族民间音乐的根的作用,借此增强学生体验能力,亲身体会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让学生陶醉于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中。

为了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在欣赏中让学生看一些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锣、鼓等,看看它们的构造,听听它们的音色,并试着吹奏一番,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琵琶曲《十面埋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民族器乐曲,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提高学生们的欣赏水平。

五、河北民间音乐在初中课堂的指导意义。

河北省的民歌在全国的地方音乐中具有相当显著的地位,许多民歌不单单在河北省内流传,同时也在其他各地广为传唱。其中《小白菜》就是一首在全国广为流行的民歌,近乎妇孺皆知的一首。还有中华民族歌剧《白毛女》中的插曲《北风吹》,就是作曲家张鲁吸取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乐材料来创作出的。作品情文并茂,曲词相通,带给观众极高的审美情趣。所以此曲代代传唱,家喻户晓,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我们作为河北省民众的一员我们更加应该学习学会河北民间音乐。

河北牧歌和山歌来自冀西北的塞北高原(承德、张家口),歌曲旋律感觉徐缓持久,气度宽广,洒脱豪放。

“对花”是河北人民庆祝佳节时候演唱的小调歌曲。旋律明白、流畅自然,形成了风趣的歌曲风格。河北对花有从正月的花唱到腊月的花,表明每个月份都开什么花的“正对花”、“对花”、“反对花”等等。张家口的《散花》。

深刻学习河北民族民间音乐,对于我们河北人来说也是一种责任和骄傲。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六、继承发展原则指导下的民族民间音乐于现代音乐的结合

学习与研究民间音乐不能局限在工作中,需要更多地走人民间广袤的天地,近距离的感受、考察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风格及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更多捕捉民间音乐资源,还可以辅助相关学科和人文历史的研究。多去民间采风,多多接触和了解民间音乐更好的去传承。

要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记录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可以对民间音乐进行准确清晰的录音、录像等采集工作,使它们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为今人和后人研究、传承提供丰富的资源。

合理使用中国民间音乐素材,来创作出新的民族风格的作品来增加感染力,达到继承和发展。这点上我要学习河北省著名作曲家小民先生,他在创作合理使用河北民间音乐,以河北民歌为素材创作出大量的河北风格歌曲,并且总结出了一套创作手法《河北风作曲手法》。并且应用于作曲教学中。

要重视学校的民间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喜爱民间音乐艺术。民间音乐的延续,是中华民族音乐生存的象征。我们要珍爱、传承、发展民间音乐,让它伴随中华民族文化一道永远发扬光大。

第三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开放式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开放式教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最糟糕的,教师的课堂教学难度更大,身上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教学效果较差。然而,如何让开放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试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开放式教学

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

师生关系

1.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具开放性

数学本身是开放的、多样的,数学学习也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只强调学习书本知识,只重视现有模式题的演练,忽视“生活数学”,忽视问题解决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解决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问题。实施开放性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适应未来繁杂的世界变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的一位学者指出:“数学就是要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中理出个头绪来”。即学习数学要能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判断、选择、重组、整理。因此,开放题的引入和研究是必须的,但开放的不等于有效的。引入开放题要合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际,具有探索价值,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更重要的是应体现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或策略,内容的展开应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一门科学,是开发人类智力因素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据,将教材进行有效地拓展。俗话说:数学成绩优秀的人,往往也是最聪明的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如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很小的时候,只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计算出“1+2+3+4+„+99+100”的结果。因此,数学课程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数学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处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数学课堂,又带着数学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为学生所熟悉的和感兴趣的、开放的实例作为认识和探索的材料,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在巩固与提高中,要善于选用一些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开放试题,让数学生活化,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表现个性、展现自我的空间。

2.学习方式应具开放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立、合作、探究成为开放型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其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教师都要非常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开放的学习。

2.1“自主探索”的有效开放。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只有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所以,无论是计算法则的得出,概念的形成,还是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的推导,我们都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及其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学时,应该是先通过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高效率地进行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2.2“合作学习”的有效开放。“合作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既是《数学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又是开放性教学中重要的学习目的,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师生关系应具开放性

众多学者认为“师生关系是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内容”。这有一定的片面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质的飞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必须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开放表现在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科学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真诚地融合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谈心、交友,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首先,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学生走向教材,不断地给予学生新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在愤悱中达到新的境界,着重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语言加工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又是演员,是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合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的氛围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还是一个评委,课堂上应多讲“你讲得好?”、“你真棒!”、“谢谢你的回答”、“如果你再想一想,会说得更好”,从语言上亲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会产生积极作用。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11

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

【摘要】差异教学强调照顾学生的差异,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且重视集体作用,强调同学间合作探究,互相帮助。

【正文】

自从2011年,我们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经过几年的学习,认识到数学教学的任务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尊重学生的差异,变被动为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们培养成可不断创新的大脑,而不是储存文件的硬盘。同时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在学习和其他方面总是千差万别的。

差异教学强调照顾学生的差异,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且重视集体作用,强调同学间合作探究,互相帮助。告诉孩子们学习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让他们正确认识分层教育的科学性,这是差异教学的前提。随着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减少,加上上级要求,必须均衡分班,导致农村学校同一班级里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成绩差异较大,显著的差异会给数学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而一个班级的教学在内容、进度上必须一致,如果不实施差异教学,势必会使学习好的学生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差的学生迫于进度而疲于奔命,最终导致较高层次的学生“吃不饱”,较低层次的学生“吃不了”。这样就造成了较高层次的学生感到教师授课内容太浅且速度太慢,在课堂上显得索然无味、无所事事。而较低层次的学生则感到教师的授课内容偏难且速度偏快,学习提不上兴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的念头。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本人认为“差异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差异教学”的情境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

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之美,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任何方案目标的实施,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差异教学中的分层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的差异,而不是人格的差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实施差异教学之前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用生活中的事例教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并愉快地学习。

二、关注差异,分层学习,提出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组内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不同看法,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并有意识地将新知识和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融会贯通、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开阔人脑的思维,使之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思维状态。再通过活跃的思想达到求异、求佳、求新的目的。不管学生数学成绩如何,每个程度的学生都会有想法。学习的兴逐步提高。

三、关注差异,解决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

索,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人们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生活实践中必不可缺少的,是改造自然必要的武器之一,要教育学生学好数学是为了未来更方便的应用,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四﹑实施“差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建立个人学习成长档案 学生学习档案

姓名 学科 编号 第 周 考试:粘贴一周内最好的一次试卷 作业:粘贴一周内最好的一次作业

评价:家长老师评价学生一周内最好的一次表现

合作:写出一周内与同学或老师共同探究、解决了什么主要问题(仅限数学问题)。

体验:通过一件具体真实事例,写出对自己的评价,对数学的情感体验。积累:收集一周的错题,并改正,写出错误原因。

开始学生不爱做,只是应付,但久而久之,学生从中受益,通过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建立了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会到在享受尊严的环境中成长。教师往往对学生认识不全面,也不清楚他们有什么特殊需要,通过对档案内容的分析,了解

了学生学习落后的真正原因,这为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定期进行单元测评

考察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知识的迁移能力:举出现实生活中应用本章知识的例子。创造性想象能力:归纳常规题型的常规解法或辅助线的常规添法。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本章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测评方法:学生自己打分或两人一组互评。3﹑尊重差异,采取措施

差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差异拉平,但客观上学生差异过大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困难。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有些差异并不完全是学习能力造成的。例如:认知前提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等等。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引导学生做这方面的准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差距就会缩小一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水平直接影响新知识学习,影响知识技能的迁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帮助一些后进的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前提,这样就有利于缩小他们与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质量。为学生做好认知准备是实施差异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

当学生要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开始学习新知识时,除了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通常在情感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对数学很有兴趣,愿意学习;有些学生则将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任务与要求,不学不行;有些学生甚至害怕和讨厌学习数学等。如果前期的学习获得成功,受到成功的激励,具有了搞好学习的信心,在情感方面为后期的学习做好了准备,相反,在前期学习失败的学生,就不可能为后期学习做好情感准备。那些带着兴趣与热情进入后期学习的学生,比没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因此我认为为学生做好情感准备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如果学生在学习前,还没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也将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的

巨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的产生不仅为了满足个人的发展与情感需要,还有社会发展的需要因素,还有赖于学生的志向水平与所期待价值观。教学前,可以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难度适当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三、对正确看待差异教学的几点反思

1、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差异

大千世界莘莘学子,个性特点千差万别,能力水平、习惯、作风各有不同,且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作为教师要正视现实,承认差异,进而客观公正,心平气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抬起头来走路”。

2、在心态上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虽存在着知识层次结构上的差别,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时候,老师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而不要轻视漠视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授课时,要用规范礼貌的语言对学生讲话。讨论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上人人平等。无论学生说得对与不对,教师都应给予善意的,积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可用“你真行”“想一想”“肯定能说出来”“你的发言有独到之处”等语言,给予鼓励。平等的对待学生是教师实施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

3、在教学态度上要尊重学生

实施差异教学,就要求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乐于从多角度评价学生、观察学生和接纳学生,寻找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他们的潜能。教师如果能够真心地去尊重一个孩子,换来的不只是孩子对教师的尊重,还有对教师的信任以及对学习的热情和学会怎样去尊重别人。有时候知识的教育是一方面,教育者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

总之,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面对现实中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努力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

总之,课程改革在教学上的变化,不在于知识点的增减或教学形式的更换,而在于教育理念、培养要求和教学定位的变化,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目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如何对待差异学生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被程式化的倾向,这样的形式变化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教师只有真正从理念上得到转变,才能带动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

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

省(市):单位:

姓名:

电话:

西省

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中学李关清

***

第五篇: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政治教学中的讨论艺术 卫辉市顿坊店乡第一中学

苏海印

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要优化教学过程。旧的教学模式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必须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更广阔的范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到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这一点,除了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在教法上注重课内和课外、教与学相结合。课堂讨论作为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营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它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尤其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探究和获取知识,真正提高学习能力,发挥着毋庸置疑的关键作用。

一、组织课堂讨论的必要性

组织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目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占据主流地位的教学形式仍是被动地听与讲,不少教师仍是凭着一张嘴,从头讲到尾。教和学的关系依旧是“灌输——接受”的关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种传统教学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堂讨论。因为,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创造智慧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一旦把课堂讨论当作学习活动的主阵地,真正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求知热情及展现自己的愿望才会不断加强,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也就必然大大提高。组织课堂讨论是适应政治考试改革和落实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卷都明显加大了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试题。考试已经在验收素质教育的成果,加大教改力度,组织课堂讨论这一类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另外,现行初中政治教材也已经提出了新要求。政治教材在每课开头都设计了一段引言,这是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有关知识。课文分大小字编排,大字为必修内容,小字有助于加深理解。增加的名人名言和设计的思考题,都是要求学生深入到思想政治的本质中去。在每课结束部分,安排了实践活动课,则是要求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的这些特点,给学生留下了较为宽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及课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为组织课堂讨论提供了可能性。

二、组织课堂讨论的原则性

1.民主性原则。教师要为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无拘束、无畏缩地表述自己的认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要尊重其个性;应该让学生施展思辨才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讨论的裁定权交给学生。学生们只有在轻松平等的气氛下参与讨论,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使课堂讨论达到理想的目的。

2.全面性原则。课堂讨论必须全员参加,要面向全体学生,讨论的内容、方式要照顾到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这样才符合促进全员参与、争取大面积丰收的宗旨。在课堂讨论中,要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并且有所收获,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好讨论题。所谓“好”的标准,一是讨论内容能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是讨论能提供一定的分歧点,引起学生兴趣,触发生学生思维的灵感;三是除了讲究科学性、启发性之外,还应注意要有适当的坡度。因为我们所教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所以讨论的问题既要突出“点”,又要照顾到“面”,做到点面结合,难易得当。只有这样,才能使思维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才能使课堂讨论过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3.有效性原则。任何形式的课堂讨论都要有效,使学生各得其所,最忌走过场,把课堂讨论视为教学的“点缀”,只图表面的热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首先要保证讨论内容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能促使学生全面的、多角度的去思考、去讨论。

如讲述“野蛮残酷的奴隶制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奴隶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能不能因此而否定奴隶社会呢?”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奴隶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会导致什么后果?”前一个问题目的在于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奴隶制度。后一个问题则是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

4.鼓励性原则。教师应在课堂讨论中,始终把关爱和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倾听其意见,追踪其思路,鼓励其自信,从而助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获得最佳的讨论效果。现在不少中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往往自信不足,缺乏表达的勇气;也有一些教师常常在讨论中轻率地否定学生的不成熟意见,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因素,学生认识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他们的发言或对、或错、或深刻、或肤浅,教师首先都应当肯定其主动表达的勇气和可取之处,因为有缺陷的发言远胜于缄默。另外,针对学生不成熟的或错误的发言,教师应以诚挚的态度去点拨、指导、辨析,令其心悦诚服,积极主动地接受正确的观点。例如:我在讲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让学生讨论“台湾当局采用各种手段妄想分裂祖国,我国为什么还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有位学生表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凭我国目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完全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此言虽比较偏,但其“不唯书”、“不唯众”、勇于思考、敢于怀疑的精神却难能可贵,关键是重在疏导。对此,我在小结中分析不到非动用武力的时候,而过早采用武力手段,会影响国际关系,同时也会影响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利益。由于小结紧扣现实和同学们的发言,分析入理入情,使全班学生心说诚服。这样的讨论,既突出了教材重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三得。

三、组织课堂讨论的有效途径

1、把握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讨论

课堂讨论和学生掌握学习的各个环节——认识、理解、应用紧密结合,可促使思想政治教学的诸项目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得到全面落实,但这并不等于说任何内容都可纳入讨论范围。过分肤浅的内容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过分深奥的内容使课堂讨论失去生气。可以进行课堂讨论的有两类内容。一是知识障碍点,包括每课的重点、难点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把握知识内涵的主要障碍;二是思维的障碍点,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一般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难度的不适应造成的,也可能是因思维定势受某种旧知识或某些传统影响所致。这两个障碍点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拦路虎”,将其作为讨论内容,能够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及效率。例如,我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时,提出“如果把洪秀全换成刘邦或朱元璋,太平天国是否还会失败?”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似懂非懂,感到新颖有趣,却又把握不准。我马上点拨学生:“大家可以想一想:刘邦或朱元璋穿上了皇袍是否就意味着农民革命的成功?”找到了切入口,同学们思维的波澜随之涌起: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不可能彻底摧毁封建社会制度;农民领袖就是夺取了政权,充其量也只能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等等,讨论使学生们加深了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单纯的农民战争必然失败的认识。

2、把握教学时机设置讨论

就课堂讨论的时机而言,学生不可能一堂课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因为人的思维是有间断性、跳跃性的。根据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往往要停顿一定时间,才出现另一高峰,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最佳时机。笔者认为,最佳时间一般有两个。一是在课的中段,教学过程达到高潮,学生呈现“心愤愤”、“口悱悱”状态时,探究知识的愿望非常强烈,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跃跃欲试,大有不吐不快之感,这时展开课堂讨论,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容易尽言自己的体验,教师也容易接受到准确的反馈信息。二是当老师讲完新课,将要全面小结所学内容时。此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及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与教学目标相差不远,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把“最近发展区”转为“现实发展区”。这时展开课堂讨论,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努力便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例如,我在讲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形成”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意义”之间穿插了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立即调动了学生为解决问题而思考的积极性,使那些原本对中学生来说十分枯燥乏味的知识,一下子变得引人入胜,并且能很快加以运用。老师的

引导下学生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前后的对比中发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使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从而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正确结论。

3、采用恰当的方式组织讨论

课堂讨论的方式,要能与内容、时机挂上钩,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符合教材的结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最大的讨论效益。根据自己十余年教学实践的体验,比较有效的讨论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提示引导”式,即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逐步展开讨论,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及时调控讨论进程,最后加以总结。这种讨论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富于逻辑性,能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和讨论质量。例如,我在讲述“奴隶制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时,要求学生讨论“奴隶社会后期新式工具得不到广泛应用会造成什么后果?”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田地荒芜、经济萧条说明了什么?”“奴隶制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了什么?”让学生最终明确奴隶制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二是“群体互补”式,即教师首先出示讨论内容,然后以学习小组(人数不限、以4-6人为宜,最好把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归纳小结后由组内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意见,未尽之处本组成员可进行补充。这种方式有利于智力互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前面列举对“野蛮残酷的奴隶制度”的讨论即属此类型)。

三是“自由辩论式”,即让学生围绕讨论内容各抒己见,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因势利导,把握方向,最后由老师或让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小结讨论结果。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讨论的质量很有帮助(前面列举“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课堂讨论即属此类型)。

四是“角色置换”式,即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在老师的安排下分别扮演某些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这种方式不仅能直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例如,在讲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时,让学生讨论“如果你要开办工厂需要哪些条件?设想在封建社会后期如何才能获得这些条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稍做补充,加以总结,答案就出来了,这样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设身处地去进行思考,效果很好。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教师首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使自己具有创造性工作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践表明,合理的课堂讨论,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就一定能在课堂讨论中展现出来,教师自己也一定能领略到教学艺术迷人之处。

下载浅谈初中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发挥课堂小结的最佳效果,掌握并实践课......

    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的函数知识比较简单,主要是一些理解性的知识,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函数以及三角形函数等。应试教育环境下,能够解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

    初中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有效

    初中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有效“追问”的研究 “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中对......

    初中社会教学中创设开放式课堂的尝试

    初中社会教学中创设开放式课堂的尝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全球化、终身化的时代背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己任......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分层自主学习初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和谐......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

    教师工作心得:初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

    教师工作心得:初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 教师工作心得:初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1 通过近半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通......

    初中音乐课堂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赏识教育,就是指挖掘出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认可学生优点的一种教育方法。以下是“初中音乐课堂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一、初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分析(一)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