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学实录(样例5)

时间:2019-05-15 07:0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功》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功》教学实录》。

第一篇:《成功》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成功》一文是中国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所作。在这篇文章中,季老先生积自己成功的经验探讨成功之道。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在第一课时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文章的思想和章法,其中包括文本理解、文本质疑、知识迁移等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了检查。“成功”这是一个贴近生活的话题,生活中有许多成功的事例。但是,每一次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这一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引用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交流思想,引导学生运用作者的观点探讨这些成功现象后面隐藏的原因。当然,学生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语文。因此本堂课,我设计了一场以成功条件探讨为主题的辩论赛。通过探究实践,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节课,还采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图片的展示和音乐的播放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上来调动启发学生。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成功体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文章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实录:

一、教学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季羡林先生对成功基本条件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季老先生看来,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天资、勤奋、机遇。(教师板书:成功、天资、勤奋、机遇)教师:作者是怎样看待天资和机遇的呢?

学生甲:首先,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天资的差别,但告诫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天资,作者认为机遇也很重要,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的经历来阐述机遇的重要性。教师:说得很好。(教师板书:告诫、亲身经历)。

教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成功之道。首先让我们明确教学目标。(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二、继续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1、文本理解:

教师:课文第七、九、十,三个自然段对“勤奋”这一重要条件进行了阐述和说明。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这几个段落。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齐读第七段。(学生大声的朗读)

教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不仅声音宏亮读得很整齐,而且读出了文章的节奏。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来阐述“勤奋”这一重要条件的?(学生思考)学生甲:作者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勤奋的事例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回答很正确,还有其他论据吗?

学生乙:作者还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句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来说明勤奋是很重要的。

教师:很好,在这一段,季老先生主要运用了事实和道理来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教师板书:事实、道理)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第9段,看这一段作者又是如何来论述的?首先请1、2、3、4组的同学齐读这一段。(学生大声朗读)

教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来论述勤奋的呢?(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

学生甲:作者首先将机遇、天资、勤奋进行对比,指出天资、机遇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而勤奋是由人来决定的,突出了勤奋的重要性。

学生乙: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以外,还有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嘻;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来强调勤奋对于成功来说是最关键的。教师:说得非常好。(教师板书:勤奋是成功的关键)教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们读最后一段,请大家认真听。(学生朗读后、其他学生热烈鼓掌)教师:这位同学朗读的基本功很不错,这一段作者引用了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请同学简要的复述一下他的“境界说”。学生甲: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人要有奋斗的目标,要有所追求。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人要刻苦努力。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教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想想,季老先生是怎样来评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的? 学生乙:季老先生说他的第一种境界是预期,第二种境界是勤奋,第三种境界是成功。教师:王国维看问题的角度和作者的角度相同吗?作者引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有什么作用? 学生丙: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相同,作者引用他的境界说是因为王国维的学说中包含“勤奋”的因素,因此季羡林先生借这一点再一次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关键。教师:回答得很好。(热烈鼓掌)

2、文本质疑: 教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自主学习和相互探究,我们对课文的内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们还存在哪些疑问,请大胆的提出来。(学生思考)学生甲:老师,既然文章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关键,那为什么不用“勤奋”作为文章的题目呢?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谁能替他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思考)

学生乙:文章虽然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其实在课文中,作者认为天资和机遇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以勤奋为题目就不能全面的概括文章内容,有以偏概全的感觉,所以不能用勤奋这个题目。

教师:我非常赞同你的看法。还有其他问题吗?

学生丙:课文第六和第九段有两处使用了“不敢”这个词,这两词的意思相同吗? 教师:提得好,谁能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丁: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第六段中作者因为对那些自命天才的人非常的反感,对于他们的那种自命天才的行为是不可能去赞美的,所以“不敢”是“不可能”的意思。而第九段中的“不敢”是因为王国维是前辈学者,季羡林先生对他的学说不能轻易去评价,所以这里的“不敢”是没有“胆量”的意思。教师:理解很准确。还有存在疑问的地方吗?

学生戊:第九段中,作者说,天资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并不是很正确。因为一个人天资虽然不好,但是只要他能刻苦努力,勤奋的话,他的天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古人不是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吗。这可以说明人的天资并不是由天来决定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天资的。教师:请支持他的观点的同学给他点掌声 学生:一起鼓掌

教师: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吗?(沉默)教师:好了,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的话,咱们可以利用其他时间一起探讨。

3、知识迁移:

教师:同学们,作者是中国的大学者。他的文章不仅在思想上有深度,而且在写法方面也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学了这篇文章以后,在写法上给你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甲:作者由设问引出论题,直接进入文章中心,显得明白清楚,干净利落。这对我们写议论文的开头很受启发。

教师:那老师让你写篇以《失败》为题目的文章,你将怎么开头呢? 学生甲:我的开头是:什么是失败?失败就是没有获得预期的理想。教师:很好,学以致用。

学生乙:作者先提出自己的成功之道,天资+勤奋+机遇=成功接着分析了成功的三个条件,最后重点阐述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这样层层深入,使文章条理清晰。我们写文章也可以这样逐层深入。

教师:层层深入是这篇文章的写法之一,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

学生丙: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对天资、机遇这些相对次要的条件写得比较简单,而对勤奋这一重要条件进行详细的论述,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教师:对,说得很正确。(教师板书:详、略)还有其他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吗?

学生丁:作者在举用事实和道理作论据时也很有特色,旁征博引,很典型,很恰当,简明扼要,很有说服力。

教师:刚才有好几位同学谈了自己学了这篇文章后在写法方面所受到的启发。当然这篇文章还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说他的语言亲切自然,运用语言很得体等等。希望大家细心的去体会。

三、合作学习: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看着大屏幕。(多媒体展示人物图片及简介,教师依次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奥云冠军刘翔、2005年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介绍的这些人都属于哪一类型的人? 学生:他们都是成功人士。

教师:对了,现在请同学们运用季老先生的观点分析探讨这些人成功的原因。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探讨,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学生以组为单位,认真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随堂指导)学生甲:我认为比尔.盖茨成功靠的是天资,如果他是一个天生的傻瓜,他是不可能成功的。学生乙:我认为比尔.盖茨成功靠的是机遇,因为他说:“我离开哈佛大学,从未后悔过,计算机的普及化势必到来。以后不再有更美妙的机会。”由此可见他的成功主要是他抓住了机会。教师:有道理。那李嘉诚呢?

学生丙:我认为李嘉诚获得了成功靠的是勤奋,因为他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六、七小时。说明他的成功是由他的勤奋获得的。

教师:说得好,谁来说说刘翔和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成功的原因。

学生丁:刘翔的成功是他很有运气,如果没有顾宝刚、孙海平两位教练的慧眼,他是没有今天的成功的。

学生戊:我认为他的成功靠的是天资,如果他没有天资,肯定是不可能有教练看中他的。学生己:我认为天资、机遇、勤奋对于刘翔来说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少了哪一个都是不可能使他成功的。

教师:说得都很有道理。谈谈我们喜欢的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学生庚:李宇春靠的是天资,她如果没有唱歌的天赋早就被淘汰了。学生申:其实能进入超级女生前十名的都是很有天资的,比如说周笔畅她们。但是最后的冠军却是李宇春,我认为她很有运气,其实这也是机遇。教师:刚才,同学们对这四位成功人士成功的原因做了非常好的分析,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当然一个人获得成功,它的因素是很多的,并不是单一的,有时需要我们多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好了,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就到这里了。

四、探究实践:

教师:对于成功的条件的看法,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未必相同,有的人可能认为勤奋更重要,有的人认为机遇和天资更重要,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体验就此展开辩论,在你看来,成功到底什么最重要。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辩论的主题:成功的条件正方:要想成功勤奋最重要。反方:要想成功天资、机遇最重要。)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辩论必须抓住对方的薄弱之处进行反驳,同时必须有确凿的事实和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现在请大家准备一下,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小型的辩论会。(学生小声的讨论以后,教师宣布辩论开始)学生(正方甲):我认为勤奋对于成功来说更重要。因为没有勤奋的话,哪怕天资再高也是没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比如说众所周知的方仲永,五岁能识字,七岁会写诗,但后来由于没有勤奋学习,结果还是:“泯然众人”,没有出息。(正方热烈鼓掌)学生(反方甲):我认为机遇更重要。没有机遇,哪怕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比如说,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多半是勤学苦读的学子,但是由于生不逢时,许多人到头来苦读了一辈子,连一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就是很好的例子。(反方热烈鼓掌)学生(正方乙):我们都知道陈景润在数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大家想想,如果他不勤奋的话,他能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吗?(正方热烈鼓掌)学生(反方乙):我认为机遇更重要。最近美国一个权威机构做了一项调查。他们对美国最成功的200家大公司的总裁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中80℅的人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机遇,其中包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由此看来机遇比成功更重要。(反方热烈鼓掌)

学生(正方丙):我认为勤奋更重要。世界级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小时侯学弹钢琴,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了坚持下去,在钢琴旁边放了一盆冷水,当手指滚烫的时候把手指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会儿再弹,后来终于成为了音乐大师,如果贝多芬没有当初的勤奋,我们今天是不可能听到他那优美的旋律的。(正方热烈鼓掌)学生(反方丙):我认为机遇很重要,韩愈在《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明即使通过勤奋获得了才能,但是如果没有你发挥才能的机会,你也是难以获得成功的。(反方热烈鼓掌)学生(正方丁):我认为勤奋很重要,有个成语叫“江郎才尽”南北朝时期的江淹,少年时候很有才华,写出了《恨赋》和《别赋》这样的好文章,但他后来贪图享乐,不再勤奋,结果再也没有任何成就了。由此可以说明勤奋是很重要的。(正方热烈鼓掌)学生(反方丁):机遇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来说至关重要。项羽在鸿门宴上错失了刺杀刘邦的机会,结果落得个霸王别姬的下场。(反方热烈鼓掌)学生(正方戊):司马光花19年编写《资治通鉴》、李时珍花27年写《本草纲目》、歌德花60年写《浮士德》,这难道不是勤奋的结果么?(正方热烈鼓掌)学生(反方戊):天资对于成功来说最重要,姚明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他没有身高的天赋,他能到NBA球场上去打球吗?(反方热烈鼓掌)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辩论都很精彩,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都说得有理有据。现在让老师来讲一个故事,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天资并不是那么高,接受能力也较差,但他一直以来刻苦勤奋,最后拿到了某名牌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博士学位。而弟弟虽然天资较高,却很懒惰,最终只是在一所专科学校混了三年,并没有学到多少本领。兄弟俩一天同时去海尔公司总部应聘,毫无疑问,最终哥哥被录取,弟弟却不得不另谋出路。请大家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甲:勤能补拙。

学生乙:勤能为机遇做准备。教师:对了。(教师板书:勤能补拙、勤能为机遇做准备)由此看来,勤奋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你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以后觉得自己该怎么去做呢? 学生:我们应该刻苦勤奋学习。

教师:说得很好,老师希望大家先树立远大理想,然后努力去拼搏,将来肯定会成功的。

五、音乐欣赏: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放松一下。(教师播放音乐《爱拼才会赢》,多媒体展示画面,蓝色的大海上有一艘帆船在风浪中不断的前行)

六、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请以“失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第二篇:如何进行成功的演讲教学实录

如何进行成功的演讲教学实录

摘要: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必须注意演讲的开头,演讲的内容,演讲的语言,演讲时的仪表,演讲的动作、神情等态势语等,以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关键词:语言演讲稿开场白态势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67-02

设计吸引人的课前导语

1.1播放《围城》中方鸿渐为母校学生演讲失败的视频片断

国学大师钱钟书在其名著《围城》中记叙了主人公方鸿渐演讲失败的一件事。方鸿渐留学归来,被家乡人推崇备至。他所读过书的母校校长邀请他为学校学生进行一次演讲。通过让学生们看方鸿渐的演讲,让大家感受到如果演讲失败了,是多么不光彩的事情,激励大家一定要进行成功的演讲。

1.2分析方鸿渐演讲失败的原因

1.2.1方鸿渐是如何准备这次演讲的

方鸿渐接到这个演讲邀请之后,是这样进行演讲准备的。

(1)从他父亲书房里的书籍中搜集一些材料凑合成了一篇演讲稿。将其放进衣服口袋里以后,就长舒一口气,进行其他自由活动了。――准备不充分,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难以脱稿。

(2)第二天早上发现自己和弟弟穿错了长衫,演讲稿也来不及找了。他急切之下,想起昨天翻看父亲书籍时印象深刻的内容是梅毒这种性病传播至中国的相关情况,于是就大讲而特讲,甚至引申到自己在国外留学时所看到的外国青年学生如何开放,如何谈情说爱等内容。他被校长请下了讲台,被学生们传为笑谈。其父也甚感丢人。――未考虑演讲现场听众的身份是学生,是中小学生,演讲内容非常不适合他们。

1.2.2分析总结方鸿渐演讲失败的原因

(1)没有准备好优秀的演讲稿。

(2)不熟悉演讲稿。虽然凑合了一篇,但自己不熟悉,没有试讲,更不能脱稿。

(3)没有考虑听众的身份、年龄。他根本就没有考虑听众的身份、年龄,他们都是母校的中小学生,他所讲的鸦片与梅毒根本不适合这些学生。

然后老师就可以总结,方鸿渐演讲失败的关键原因是他没有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所以,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就应该做好演讲的准备工作。

进入知识学习阶段

演讲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普通话演讲、准备好一篇优秀的演讲稿、设计一段吸引人的开场白、熟悉讲稿→完全脱稿、仪表着装端庄大方、演讲态势得体。

2.1运用普通话演讲

这是演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一点,要让听众听得懂,必须用通用语,而不是哪个地方的方言,语音要标准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练普通话。过好开口关,将普通话作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用语。《建党伟业》中毛泽东的扮演者唐国强用的也是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是一个国家形象的代表,一个民族形象的代表。外国人认可的中国话就是中国的普通话,中国人都能听懂的话就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普通话。当然,我们除了会讲普通话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毕竟演讲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达。

(1)吐字清晰,字正腔圆(语速不可太快,发准每个字音的声韵调;调节气息、科学发声);丢掉口头禅,克服口吃等毛病。

(2)重音、停顿(内坦尼亚胡说,不成说成内坦尼亚胡说),语速、语调;如余光中的《乡愁》。

(3)情感适度(不可太过,不能喊,不能不可遏制)如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2准备好一篇优秀演讲稿

(1)要了解演讲主题及演讲相关信息。要准备好一篇优秀的演讲稿,首先,要了解演讲主题及演讲相关信息,如演讲的时间、地点、听众等信息。演讲前,应去看一下演讲场地,了解一下听众的身份、年龄、职业、宗教信仰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演讲前,更要了解一下听众。如,一位学者被邀请至监狱里给犯人讲课,他就要好好想想该如何称呼这些听众。请同学们设计:犯人们、囚徒们、歹徒们,效果会如何?触犯了国家法律的朋友们!效果又会如何?

听众如果信仰不同,还应在演讲内容中注意听众的民族意识与宗教信仰问题,决不可触犯众怒。

如果能多了解一下对方的优点与长处,则可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两年前,郑大一位教授到我们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四楼报告厅做了一场《素质与人生》的演讲。他在来之前,对我们学校也进行了一番了解。他的开场白是这么设计的:同学们,说实话,我在中小学时的学习目标就是能考上咱们学校。为什么呢,因为我和我的父母所认识的最有本事的人就是我们的乡长,而他就毕业于中牟农专。我刻苦学习就是为了考到这里来,可是,初中毕业时,我没有考到全乡前五名,上不成中专,没能来到咱学校;高中毕业时,我的中专一栏里报的就是咱们学校,可是,我却被另外一所学校录取了,还是没有来成。再后来,我做了教师,我想,我可能再也没机会来了吧,谁知道,上周咱们学校相关领导说是让我来这儿给同学们进行交流,我怎能不高兴呢。因为,我终于来到了我几十年来梦想的地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他的这番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大家在掌声与笑声中无形中增加了对他的好感。他的演讲已经成功了一半。

(2)借鉴别人优秀的演讲稿,从语言特色、结构设置、修辞运用,到演讲开应、结语语言的特点,都要以借鉴、模仿优秀的演讲稿件。

(3)写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身边的人和事。在借鉴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东西,写所熟悉的、身边的事。如迎国庆演讲比赛,就要说为国家努力工作的人或事;如庆建党演讲比赛,就要颂党给我们带来的繁荣与富强;如五四青年节举办的演讲,就宣扬、赞美青年人的青春与理想。如,本学期学院团委举办的诗韵年华诗歌朗诵赛,就是展示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青春理想的,有同学的选题是“通过赞美学校来展示自己的理想抱负”,说学校,就要说学校的辉煌历史,说学校的努力现状,说学校的美好前景。

2.3设计好开场白

好的开头,等于拥有一半的成功。著名演讲学家卡耐基说:“登上讲台,不管你准备了多少演讲内容。最初的30秒都是最重要的。”

例一: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曾来到内地,在北京大学举行演讲。一开讲,他就说:“各位终于看到我了。”全场几百名学生起立鼓掌。随即,他又说道:“今天来演讲,我没带讲稿,记得罗马教皇说过:‘演讲的时候不能用稿子,用稿子表示记不住,如果演讲者自己都记不住,又怎么能让听众记住?这样,演讲就失败了。”说到这里,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李敖掀开西装上衣,展示给大家:“大家看,没有稿子,也没有小抄。”此举引起了一片笑声。李敖很快接着说:“但你们不要以为我很有信心,我也很害怕。我最害怕四种人,一种是根本不来听演讲的,一种是听了一半去厕所的,一种是去了厕所永远不回来的,一种是听演讲不鼓掌的。”李敖话音未落,学生们就已乐翻了天。

例二:2010年12月18日下午,央视名嘴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演讲,学生们蜂拥而至,气氛热烈。一上场,白岩松就热情地问候道:“各位财大的同学,下午好!”这时,他忽然看到还有很多挤在会场外面的人,便关心地问道:“外面还有多少人?冷不冷,能听得清吗?如果你们愿意,台上可以容纳三百多人,大学应该不拘一格。”在热烈的掌声中,外面的听众欢呼涌入,讲台上也坐满了人。白岩松环视了一下,说:“好了,接下来,就让我出声,你们就不用出声了(众笑)。”

例三:印尼“国父”、第一任总统苏加诺当年访华,来到清华大学演讲。学生们坐在操场上,苏加诺一上台,就大声说:“我有一个建议,建议你们向前走一步,因为我愿意生活在青年中间。”说完,学生们就向前走一步,往地下一坐。这个时候,苏加诺看到同学们十分严肃,便又来了一句:“我还有第二个请求,那就是请诸君笑一笑,因为我们正面向一个美好的未来。”“哗”一声,同学们笑声和掌声热烈,整个会场沸腾起来了!

2.4熟悉讲稿,最终脱稿

反复试讲,熟悉讲稿,最终脱稿,注意感情色彩的把握。无论是工农红军,还是八路军、解放军,从来都将演讲作为提高士气的宣传渠道。正因为共产党的宣传工作做得好,到现在一些革命老区里,还流传着最后一粒粮,送给共产党,最后一个儿,送给解放军的豪迈誓言。演讲不仅是共产党赢得天下的法宝,也是当年孙中山先生用来推翻三座大山的作为政治斗争武器,他在鼓励热血青年奋起革命之时,从来都不是照稿念字,而是认真准备讲稿,对内容非常熟悉,用真挚饱满的感情,通俗、生动、准确的语言掀起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他在新加坡进行演讲时,讲到因为国家的贫穷落后,在新加坡,一位华侨富翁却远远比不上一位日籍妓女的社会地位。

2.5仪表、着装端庄大方

仪表、着装要大方得体,符合自己演讲的内容,场合,观众,应与大环境相协调。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作为老师,穿衣也得想着学生。一个女教师说她有一件自己心仪的漂亮时装,上衣上起装饰作用的扣子非常多,她自己说应该有40个左右。再加上口袋和袖口上的,她自己也说不清有多少纽扣了。她当时还年青,没有从学生角度想过自己的衣服问题,她穿着这件衣服上课了,没过两天,当她提问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这位学生光笑不答,她说你笑什么,学生却说,没有认真听讲,不会答,而没有认真听讲的原因则因为几天来,他多次数她身上的扣子,从来都没有数对过。因为每次数得都不一样。此时,别的同学七嘴八舌地说有42个,45个,51个,39个,课堂整乱了起来。从此以后,她改变了自己的穿衣风格。我们作为演讲者,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仪表与着装不可太雷人了,那样,会喧宾夺主,听众的注意力会挪至你的发型、衣服、鞋子等上面去。

2.6演讲态势自然得体

态势、动作、神情。如眼睛的运用。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眼睛有关的词语就有很多,分别形容不同的表情,所以,我们在演讲时,一定要注意眼睛的运用与内容和场合相结合;要自然真诚,发自内心。

上下台风,包括演讲前的举止和礼仪,具体包括步入会场段、坐下前后、被介绍之后、登上讲台阶段的举止和礼仪。

在演讲过程中,应注意演讲者的整体形象,如对称呼和雅语的使用,还应注意态度要热情开朗,充满青春活力,具有感染力;情绪要稳重、不急躁;更要注意谦逊、有礼貌以及演讲完毕的礼貌。

演讲结束后的举止和礼仪。走下讲台,不可过于激动,匆忙;不可洋洋得意,毫不在乎,落后,大会主持人和听众致谢时,演讲者应立即站起,向大会主持人和听众致礼,进行回谢。

离开会场,听众掌声相送时,应谦虚谨慎,面带微笑,自然得体地用鼓掌的方式,或招手、点头的方式,向听众表示诚意、直至走出会场为止。

面对演讲现场的各种突发情况,还应掌握控场技能、应变技能,准备好对听众提问进行答辩的准备,要冷静地对待会场的骚动和听众的提问。

教学互动

通过多媒体欣赏一段北大学生孙雪静《我是学考古的》成功演讲的视频。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分析其演讲成功的因素(也是课堂作业之一):演讲语言怎样、演讲稿如何、演讲开场白、是否能完全脱稿、仪表着装如何、演讲态势怎样。

3.1演讲语言

普通话演讲,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

3.2演讲稿

优秀的演讲稿《我是学考古的》:围绕学考古展开演讲,以殷墟考古队队长唐继根为例阐述观点。内容切合实际,所讲的是自已对考古这一专业的热爱,对自己理想与人生的追求。对听众的了解――听众均为大学生,谈自己的理想、追求更能吸引大家。

3.3演讲开场白

很精彩――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学考古的,或许您听到后,会说世上还真有学这个的呀,挖出来的宝贝别忘了分我一份儿啊,我只能说,是啊,亲,我还管包邮呢。

3.4是否能完全脱稿

完全脱稿,并在演讲稿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加工,更口语化,更具感染力。

3.5仪表着装

大方得体,符合学生的年龄身份。

3.6演讲态势

结合内容,多次运用演讲态势语,自然得体,富有感染力与号召力。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掌握如何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为成功的演讲做好准备,课堂结束后可以给学生留作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准备好一篇3分钟的演讲稿,演讲内容包括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风俗特产,自己亲朋的轶事趣闻、感人经历,自身的习惯爱好、理想追求等。

作者简介:马志娟(1980-),女,河南中牟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第三篇:教学实录

好大一个家

教材分析

祖国有多大。它包括祖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组材料:(中国行政区图、两段文字资料、地图周边的四幅小图和右下角小男孩的话),都是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的海域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进而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划分,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性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辽阔疆域和多民族统一大家庭的情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和民族的多样性。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

2.准备与祖国面积辽阔和民族多样性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主题,初步了解“家”。

1、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甜蜜的家,家里有舒适的房间、有可口的饭菜,更有爸爸妈妈的呵护,充满了关爱。看,这是王老师的幸福甜蜜三口之家。你有一个怎样的家?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家庭。

2、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的家,它有960万平方公里,位于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你知道她的名字吗?

生:中国

3、整体观察,初步感知“家”的形状。课件出示“中国政区图”,师:“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 生:大公鸡 师:“是的,我们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我们先用心来聆听一首歌曲(课件出示视频歌曲《大中国》,师生同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 生:大中国。

师:是呀,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板书课题:板书好大一个家并给家字加引号。)。

4、师:你对咱们这个共同的家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56个民族、13亿人口)【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尽快进入主题,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祖国有多大 活动一: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山东地图,比较济南与山东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山东与中国的面积,以突出祖国之大。

【设计意图:在比较活动中,让学生在感知家乡济南以及山东的大小,通过换算比较,也就是直观的进行空间上的比较,从而感受祖国之大。】

活动二:“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一是认识图例和看地图的方位标示,让学生能看懂图,知道什么是图例,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以及一些图例符号的含义,认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大体位置,为旅行活动做准备。

二开始旅行活动,先从辽宁出发,(为的是分清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的长度)出发前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出发地——辽宁处于祖国的东部地区,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来到上海,先沿着大陆海岸线,我们走到了浙江、福建、海南,到了海南停下问学生:广东在我国的哪边?(南部)它是不是我国的最南边呢?(不是的,我国的最南边在南海上的曾母暗沙。)走到这里,回顾一下大陆海岸线,问学生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有多长?(板书:大陆海岸线 18400多千米)

继续旅行,来到了广西,这时我们走到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到了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祖国的哪边?(西北部)走到这,也就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在祖国最西边有个高原是帕米尔高原。

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我们到了祖国的北边黑龙江,这时让同学们看地图,找一找祖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哪?(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在经过吉林、辽宁,咱们就要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走到这里,再回顾一下国界线,问:我国陆地上的国界线有多长?(板书:国界线20000多千米)

师:我们不可能不吃不喝不睡地走。假设我们一天走8小时,平均每小时走4千米,按这个速度计算,走完一圈我们至少要花多少天? 生:至少要用1200天。

师小结:在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任何阻碍的情况下,我们要花整整三年多的时间才能走完这一圈,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在模拟徒步旅行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的基础上,沿着大陆的边界走一圈,一是初步感受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组国的大体位置;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祖国边界的漫长,由此感受祖国的辽阔广大。同时,初步认识图例,了解国界线和海岸线的含义,培养学生会看地图的能力。】

活动三:比一比,从与主要国家的比较中感受祖国之大

通过课件出示世界地图,出示世界主要国家的面积比较表,对比感受。

让学生知道全世界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只有俄罗斯、加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差不多同整个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面积相等,在和整个欧洲面积对比(1比40)充分感受祖国的辽阔。

(三)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1.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等图例。

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五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板书:行政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地图的能力,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有34个,并让学生记住其中的直辖市、自治区及两个特别行政区。】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资料大搜集——祖国有多大

1、我眼中的祖国

师: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关于“祖国有多大”的资料,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还有个小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分类;(2)资料如有重复只保留一份;

(3)如果资料较多,只选择主要的进行汇报;(4)组长做好记录。

一会我们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最多,汇报时语言最完整。怎么样,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学生拿出资料准备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前置性调查活动,学生能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同时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活动做好物质或知识准备。】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有序的汇报自己的资料,组长和其他成员注意倾听,并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整理分类、作好记录,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评价。

师:同学们,刚才交流的热火朝天,想必收获一定不少吧!能把你们的信息展示给同学们吗?在汇报之前老师还有几个小要求:

(1)汇报时每个小组先给一次机会,可以先说自己收集的一个方面的资料,其它小组可作资料的补充。然后,进入抢答阶段,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最多。我们就把它评为优胜小组。(2)交流时还要注意小组之间不能重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学生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都争先恐后,准备大显身手。第一小组展示: „„

教师适时组织小组互评:你们认为这位同学汇报的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第三小组展示: „„„

教师适时评价(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学习方法,第三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表现非常出色,这才是做大事者的胸怀)(君子不夺人之美)(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你真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祖国有多大:我国的海域、我们的邻国、世界上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行政区的名称、我们生活的区域属于哪个行政区、祖国的南北差异。

评价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每个小组,如:第()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第()小组听得最认真,第()小组最会整理资料等方面,对每个小组的成绩予以肯定。让每个小组都真实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最伟大。

教师小结: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只要处处留心,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知识,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是我们学习、了解祖国有多大的第一手资料。收集资料的方式也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让我们为自己鼓掌!【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时,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小组汇报时,采取“这一个小组先说,其它小组还有补充的吗?”方式,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汇报,并作必要的补充,而不是重复别人的汇报内容,让学生的汇报更准确,有顺序、有梯度。】

4、教师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深情地诉说:从刚才同学们展示的资料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真的让我们非常自豪,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吧!相信你们观看后会有更多的话要对祖国妈妈说„„ 播放课件:著名的风景区、祖国南北、东西不同民族生活等图片资料并配有音乐及视频

课件制作说明:(此处可插入祖国各处的著名的名山大川图片,三亚落日,黄山风景区、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不同民族的居住、服饰、生活等图片,学生对可以看得见、听到的东西,这样对学生才更有影响力)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课件或图文的形式,及时补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资料,如三亚的热带风光、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不同民族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从分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5、祖国妈妈我想对您说„„

师:资料我们看完了,从同学们高兴的表情中,我感觉你一定有话想要对祖国妈妈说吧!

学生从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中受到了震撼,感受到祖国的大和美,深情地对祖国妈妈说„„(此时已经达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效。)

师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你真是一个有爱心有上进心的孩子,祖国妈妈为你感到欣慰。

【设计意图:以材料为佐证,以交流为途径,以呈现画面为感染源,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学习,联系实际,感受祖国幅员辽阔的辽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功效。】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谁来评价自己或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哪位同学这节课表现有特别优秀的地方,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表示祝贺。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共同爱护、建设我们的祖国吧!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设计意图:多元评价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课后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达成,又要关注学生体验。通过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和找哪位同学有最出彩的地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反思的能力,获得了成长体验。】

第四篇:教学实录



《浣溪沙》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学习古诗 

二、学习《浣溪沙》



1、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

1.全班齐读《浣溪沙》。2.《浣溪沙》上阂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3.下阔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补充:

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4.《浣溪沙》中“门前流水尚能西”体现了苏轼什么样的写作风格? 中国的河流大多是西水东流,而苏轼所写的清泉寺的流水是现今的浠河,此河发源白莲河(解放前称“百里险”),在清泉寺的东面,自东向西流经清泉寺(今湖北浠水清泉镇境内)至兰溪入长江。这是地理环境的实写。其二是,过去人们写人生易老如东流之水。今观水能西流,那么人生不是可再少吗?这是作者即景所感而抒之。从这些可看出“东坡词,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湖北教院主编《唐诗宋词》学习材料)。不仅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民间遗风,也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5.苏轼的《浣溪沙》引经据典,反其意而用之,是怎么回事? 词中的“白发”、“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西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诗是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失,调子比较低沉。苏轼这里说不要徒自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里是引经据典,而又反其意而用之,不但没有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阕“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从而使词的主旨得到了升华。6.小结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三、齐读并背诵这首词。

四、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对对子

出:白

对:黑出:来

对:去出:美

对:丑出:是

对:非出:蓝天

对:白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五篇: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最好的——老师——我”,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最好的,“最好的”是什么意思?

生:最理想的,最满意的,没有比此再好的……

师:(板书——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生: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和蔼可亲……

生:是一个女老师,有着披肩的长发。

反思:这个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每个人心中都有好老师的标准,学生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师:作者(板书: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又是怎么样的呢?

2、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声音响亮地读——,充满自豪地读——打开课本,114页。

反思:教师依次板书“最好的—老师—我”,师生在其乐融融中谈话,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读课文时,应该注意什么?请给大家提点合理的建议吧。

(学生沉默,教师启发要大胆表述想法。)

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长句子可以反复地读。

生:重点的词语画出来,可以请教同学。

(生自由地,投入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随机表扬学生。)

师:刚才读书时,老师非常想谁是最好的。通过老师的仔细观察,不是发现一个,而是,你们都是最好的!不仅读得认真,读书的姿势也很优美。希望这节课大家都能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反思: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为大家加油鼓劲。表扬是动人心弦的赞美诗,它能触动学生心底最温柔的心弦。

2、检查生词

师: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咱们班有个有心人,她就是李文静,事先已经把课文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工整地写在小黑板上,让我们对她的付出表示感谢!(鼓掌)

反思: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换学生,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我注意到,孩子在小黑板上用粉笔抄写词语时,特别地小心翼翼,有的词反复擦掉好几次再端正的写上。同时,和也是帮助其在全班面前树立自信的有效手段。

生多种形式读生词,指名读、齐读等,重点强调“饶”和“糊”的读音。

出示:

出人意料

侃侃而谈

目瞪口呆

深信不疑

想方设法

饶有趣味

终身受益

颅骨

破绽

强调

驳倒

糊弄

多音字:糊——hū

糊一层泥(用较浓的糊状物涂抹缝子。)

糊信封

糊风筝(用粘性物把纸等粘起来或粘在别的器物上。)

糊涂

糊口(不明事理;勉强维持生活。)

面糊

糊弄(样子像粥的食物;敷衍,不认真做。)

强——qiáng

强大

强调

qiǎng

强迫

强词夺理

jiàng

倔强

强嘴(犟嘴)

反思: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从重视双基开始,但课堂教学要注意时间的把握,这一环节有效但不够高效,需要调整。

3、检查课文

(1)谈谈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

师:通过刚才的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明白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大胆的说一说。

生:我认识到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老师,他叫怀特森。

生:怀特森先生给我们讲了一节奇怪的课,关于“猫猬兽”。

生:怀特森先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生::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

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人的个性体验,同学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

反思: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2)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师: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找出中心句。

生浏览课文,找中心句,多次未果,多次讨论找出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指3-4名同学分别读,齐读。

反思:这个环节出乎意料,学生找不准中心句,分析原因,一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较为生疏,没有充分地读。二是不知道什么是“中心句”,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1.从题目去找。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本文应该从议论句上去找。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师:为了让我和同学们深刻明白这个重要的道理,怀特森老师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出示自学提示:

(1)怀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找出相关句子。(读、划、议)

(2)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 一次测验,我们按照课堂笔记回答的每一道题,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们都得了零分。

生:老师讲课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我们做的课堂笔记也是错误的信息。

生:课堂上传看的猫猬兽的头盖骨也只是普通的猫的颅骨。

生:希望我们多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来。

生: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

生: 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生: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生: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

3、理解中心句。

师: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

生:不要全部相信书本,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全对。

生:孔子尚有不知道的,《两小儿辩日》中,他“不能决也”,这说明权威也不是全能。

……

师(小结):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种怀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也是作者为什们称他为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反思:虽然找中心句时飞来一些周折,但在两个自学提示的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还是水到渠成,比较满意。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科学故事会

师: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下面我们一起来召开一个“科学故事会”。

生: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生: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

生: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

生: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

反思:由于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关于科学精神的课文,选编目的,一方面是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所以,课堂安排“科学故事会”,加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学生讲故事时,还有些胆怯,不自然。故事会的交流气氛不够热烈。

2、课堂总结:

师: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科学精神”又有哪些理解?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执着的探索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创新改革的精神;求实求真的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怀疑批判精神……

师:“学者先要会疑。”(程颐)怀疑是一个新发现的开始,无论最终的结果是对是错,怀疑者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哪怕是定论、是权威,同样可以质疑。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这是“我”最好的老师告诉的,也是科学精神所必须的。

下课。

下载《成功》教学实录(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功》教学实录(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实录

    《夹竹桃》第一课时 青岛太平路小学 王冬宇 一、交流预习内容,梳理疑难问题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先看老师板书课题。 谁来读一读。 生:夹(jiā)竹桃 师......

    作文教学实录

    1、《感受母爱·体验真情》教学实录育才中学 管爱平2、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如何写祝福语 龙泉四中 叶淑珍 3、让细节亮起来——《关注细节,抒写真情》教学实录 龙泉三......

    丝绸之路教学实录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 执教:张学伟 第一板块:读题破题,了解寓言。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寓言故事或者说是一个成语。同学们发现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很多成语有什么不同?以前学......

    将心比心教学实录

    将心比心教学实录 学习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

    《草原》教学实录

    《草原》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这幅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什么地方才有这样的景色? 生:草原!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十二课《草原》(板......

    窦桂梅教学实录

    豪华落尽见真淳 ——试评窦桂梅老师《宋定伯卖鬼》一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 : 走进文言志怪小说 师:话说清朝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出课件)—— 生:“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

    《检阅》教学实录

    《检阅》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到国庆节,很多家、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国家领导人,部队首长,甚至许多外国贵宾都会来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在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