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7:5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学习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3、初步欣赏聆听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都达尔和玛利亚》,感受气息的支持; 2.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感受气息的支持。

三、教学方法 :

讲解法、示范法、谈话法(启发式、问答式)

四、教学准备: 钢琴、相关歌曲视频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泥土的歌》,同学们对泥土这个词有什么看法?

生:普通的土壤„„

师:泥土还可指草野、民间。顾名思义,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民歌。

2、民歌介绍(课本中)

师:酒歌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在祭祀、传统节日中会唱,有时还伴有舞蹈动作。本单元介绍了两首,还有两首民歌是抒情类的。后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师:这次课着重介绍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之所以会让同学们学习这首歌,主要是因为,相对来说她传唱的更广泛些,也更轻易学,旋律优美。

师:大家熟悉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半个月了爬上来》,知道是谁创作的吗? 生:„„

师:是王洛宾(创作者介绍:王洛宾,1913年生于北京,83岁去世,是最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这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巨大贡献!)。师:《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恋歌,歌曲描写了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演唱速度为中速,要有感情地演唱。

3、发声训练:打嘟练习、带词发声练习、调音练习。(此练习从打嘟开始逐步递进到跳音练习,上行下行都进行)。

4、教师范唱及学生跟钢琴演唱 演唱要求:演唱时要优美抒情、情绪饱满、满含激情,声音通畅而有流动感,气息要平稳流畅,吐字要柔和清晰。

5、歌曲欣赏 师:最后我们来听一听另外的三首歌曲蒙古酒歌斯琴格日勒演唱《银杯》、雷佳演唱的《阿瓦尔古丽》及藏族酒歌,韩磊演唱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教师总结:

很多民歌是很优美的,同学们可以去听听其他民族的歌曲,下次课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作业布置

1、自己学唱歌曲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

2、完成课本上能完成的练习

《阿里郎》 苗族 《阿里上的姑娘》 侗族

《歌唱美丽的家乡》 朝鲜族 《蝉之歌》 高山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阿瓦尔古丽》 教学过程: 1.歌曲介绍

《阿瓦尔古丽》是一首动人而富有想象力的维族民歌,由作曲家石夫(《娃哈哈》作者)在上世纪50年代根据一首疆民歌曲调填词改编的。维语中“古丽”即“花”,如石榴花叫阿纳尔古丽,月亮花叫阿依古丽。而“阿瓦尔”是指“空气”,那“阿瓦尔古丽”不就是“空气之花”了?我想这是极富诗意的比喻吧,意指这位姑娘美得已无法再用眼睛所能看到的美丽事物来比喻了,所以只好借用清新、无暇、透明而富有生命力的空气了。阿瓦尔古丽也许只是一位民间传说中的美女,她的故事也很可能是一个传奇。2.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年生于北京,是最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这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巨大贡献!自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达坂城的姑娘》之后,王洛宾便与西部民歌结缘,并把毕生的心血和情感倾注在西部民歌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王洛宾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1] 3.歌曲结构分析: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全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只要是叙述,由于叙述性较强,因而旋律的起伏也不大,均系一句歌词的重复,只是前一乐句落在主音上,情绪比较平稳,运用了3/8 4/8 5/8几种节拍交替进行,表现了哈萨克族青年的爱慕之情虽已表露,但很含蓄而富有诗意,当然也表现出了青年向往与情人约会的急切心情和幸福的遐想。4.艺术处理:

歌曲为二部曲式,第一部分主表叙述,演唱时要用平稳的情绪、气息、声音表现哈萨克青年活泼的性格。

第二部分要拓展情感幅度的表达,整体演唱时要充分把握住这首歌的民族风格,深刻理解哈萨克族歌曲风格的韵味以及歌曲中人物内心的变化,准确的表现哈萨克族青年男女情窦初开时对爱情萌生的渴望的心态。

最后的结束句,音域安排在较高声区,演唱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沉浸在一种美好的遐想之中。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

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在欢庆节日,亲朋聚会或集体劳动之余,喝酒喝得起兴,就随时随地可摆酒场,在场的人围成舞圈,在圈中央放一罐酒和18只龙纹大碗,人们跳一阵舞就停下喝一阵酒,也有的在舞圈设下酒卡——由某位老老人斟满酒守候着,跳舞的人每经过这里,必得满饮三杯才能放行。酒场轮流劝酒,绝不轻易放人过关,所谓“酒场如战场”、“酒场无兄妹”即指这类规矩而言。酒歌也不仅为劝酒而唱,而是喝酒就要唱歌,认为“如果酒没有歌,那就像清水般没有味道”。酒和歌已结成亲密的孪生姊妹。这两者间有紧密的配合和有力地互相推动。“好酒你来喝,酒歌我来唱,酒和酒歌,都没有停下的时候。

第二篇: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 1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能够认真地参与课堂中的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

教学难重点

认知藏族、蒙古族、哈萨古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泥土的歌

(一)(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互动活动)老师在讲台上准备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三套民族服饰,用边歌边舞边弹奏的形式范唱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三个民族的民歌片段,请学生辨别其民族,并且找到达相对应的民族服饰.(二)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

1、听赏歌曲《年轻的朋友》,提问: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这首歌在曲调、旋律上的特点吗?

2、简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3、简介藏族酒歌的特点及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

4、简介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基本动作,引导学生随乐起舞。

5、学生随乐跟唱歌曲,边歌边舞

6、老师带唱歌曲。

7、学生分组练习,上台表演

2、欣赏蒙古民歌《银杯》

1对比藏族民歌,比较这首歌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那些不同? 2随乐跟唱歌曲。

3、欣赏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1简介哈萨克族,简介代表乐器“冬不拉”。2思考: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 3学生跟唱歌曲。

4、欣赏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

1老师弹琴引导学生跟唱《青春舞曲》

2老师范唱,学生思考:与我们熟悉的《青春舞曲》相比,这首歌曲的旋律、情绪

和节拍有什么特点?

3练习维吾尔族典型节奏,边打节奏边唱歌。

(三)小结

第三篇:泥土的歌(二)教学设计

类别: 初中

学科项目:湘艺版七年级下册《泥土的歌》

(二)姓名:

学校: 临朐县冶源镇冶源初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本课中六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分辨南北小调的差异,并能掌握小调特点来演唱小调。

2.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创编2——4小节旋律。

3.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

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教学难点:

创作实践——“同头换尾”。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引出小调

听赏歌曲片段《沂蒙山小调》,让学生回答上学期学过的两种民歌体裁——山歌、劳动号子。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民歌的另一种体裁——“小调”,刚才我们听的就是我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接下来通过各地小调的听赏,进一步了解小调的风格及特点。

(二)各地小调赏析——听辨小调

1.听赏采茶歌舞——《采茶灯》《采茶调》,教师结合各地采茶的风光图片,向学生简介茶文化,并引出采茶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采茶歌舞。

(1)听赏福建民歌《采茶灯》、云南民歌《采茶调》

(2)聆听歌曲,思考问题:《采茶灯》与《采茶调》在旋律、节奏及风格上有什么区别?(3)学生听赏后讨论回答。

(4)师总结:《采茶灯》节奏规整、宽疏,旋律起伏较小,抒情意味浓郁。《采茶调》节奏较为密集,音调起伏较大,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趣。

2.听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2)对比听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3)引导学生讨论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 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唱词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绣荷包》明媚缠绵,唱词段式结构规整,为“五五七”式(即第一二句为五个字,第三句为七个字)

3.听赏《月儿弯弯照九州》(1)生读其创作背景。(2)聆听歌曲,随乐跟唱歌曲。(3)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表达的心情。4. 听赏《王大娘钉缸》

(1)播放《王大娘钉缸》学生,了解歌曲的出处及特点。

(2)引导学生说出与歌曲类似形式的电视剧《水浒》主题曲《好汉歌》。

师: 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好汉歌》巧妙地运用了《王大娘钉缸》的代表音型和音调,表达了梁山好汉的豪迈气魄,使《好汉歌》具有了火热的生活气息。

播放《好汉歌》,引导学生探讨:这首歌与《王大娘钉缸》有何异同。(3)学唱《王大娘钉缸》,体会情绪。

(三)探讨与总结——小调的概念及特点。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

小调

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特点

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四)拓展练习

(1)三种民歌体裁及特点连线(2)聆听下面民歌片段,辨别其体裁。

(五)创作实践

1.学生听赏老师弹唱《牵牛花开羊跑青》《信天游》《草原情歌》中的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找出片段中上下句的结构规律,引出“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

2.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为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续写四个小节的旋律片段。

3.分组演唱自己创作的旋律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

(六)小节,下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听赏各地的小调民歌,进一步了解了除山歌、劳动号子之外的另一种民歌体裁——小调,及它的风格特点,还学习了“同头换尾”的音乐形式,并进行了音乐创作,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小调的结构极其特点,以便继续传承我国民间歌曲的文化瑰宝。感谢大家的合作,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四篇:《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3》教学设计

课题:泥土的歌

课型:综合 授课班级:103 104班

课时:2课时 一. 德育目标:通过少数民族歌曲的学习,了解少数民族风情,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学唱和初步聆听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蒙古族的民歌,让学生感受各民族不同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学唱和欣赏,了解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从而尊重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发声训练,柯尔文手势音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三. 教材分析:

《都达尔和玛利亚》是一首流传在中亚草原上的哈萨克族民歌,由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C调,2/4拍,中速,旋律简单优美,适合学生学习。

《年轻的朋友》是藏族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酒歌。歌曲旋律稍慢,由四个不规整的长短乐句构成,属于典型的民族调式。

《阿瓦尔古丽》是一首维吾尔族歌曲,C调,3/8拍,歌曲由四个长短不一的乐句组成,一,三,四乐句的尾音落在(re)上,旋律颇具维吾尔族音乐的韵味。

《银杯》是一首蒙古族酒歌,C调,4/4拍,中速,属于蒙古短调的音乐体裁,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四. 学情分析:

对于学习歌谱,学生的畏难情绪特别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自信,我会运用柯尔文手势音阶,让学生体会音高关系,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让同学喜欢识谱。五. 教学重点:

学唱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欣赏藏族酒歌《年亲的朋友》、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酒歌《银杯》。六. 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旋律、节奏、速度、调式等要素,用自己的语言分析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七. 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解法、谈话法 八. 教学准备:

录音机、相关歌曲音频、电子琴、PPT 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歌唱课)

1.组织教学:

先带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柯尔文手势音阶,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学做铺垫。2.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泥土的歌》,同学们对泥土这个词语有什么理解和看法? 生:普通的土壤......师:在我国民间有一种风俗,远行的人,会将家乡的泥土带在身上,那是一种思念家乡的行为,所以说泥土就是指家乡、民间,所以泥土的歌就是民歌。3.发声训练:

呼吸练习、打嘟练习、柯尔文手势调音练习。4.走进哈萨克族民歌,学习《都达尔和玛利亚》 a.简介哈萨克族以及代表乐器冬不拉。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等地。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哈萨克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安”是指歌曲,“奎衣”是指器乐曲,主要用冬不拉演奏。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最主要的乐器,有两根丝弦或钢弦,用于独奏,合奏,伴奏。b.教师范唱《都达尔和玛利亚》 c.分乐句教唱

用电子琴先带学生识谱,并运用柯尔文手势让学生找到音高关系。先教唱前四小节,在学生基本掌握之后,在教唱后四小节。在演唱的时候要求吐字清晰,优美抒情。5.课堂小结

很多民歌都是很优美而且各具特色的,下一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更多不同的少数民族的生活。

第二课时(欣赏课)1.组织教学

带学生复习并演唱上一节课学习的歌曲《都达尔和玛利亚》 2.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都达尔和玛利亚》是哪一个民族的歌曲吗?

生:哈萨克族......师:那大家还记得哈萨克族的代表乐器是什么吗? 生:冬不拉.....生:好的,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继续走进其他几个不同的少数民族。3.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

a. 先向学生介绍藏族的服饰、传统乐器、生活环境等。

b. 听赏歌曲《年轻的朋友》《卓玛》,提问: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对藏族歌曲在旋律、曲调上的特点吗?

声音高亢嘹亮,听起来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主要以五声为主。

有藏语专用的语气词。(例如:呀啦索)c.简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4.走进蒙古民歌,欣赏《银杯》 师:和我们藏族同胞一样,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优美的酒歌给客人敬酒,一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a. 简单介绍蒙古族的服饰、生活环境和蒙古好汉三艺。b. 欣赏《银杯》,提问这首歌曲的特点?

旋律深沉、悠远,节拍宽广、舒展。

c. 向学生介绍蒙古族民歌体裁分为短调和长调,欣赏长调歌曲《牧歌》

d. 介绍并听赏蒙古族神奇的唱法—呼麦 4.走进哈萨克族民歌,欣赏都《达尔和玛利亚》

a.简介哈萨克族。

b.听赏歌曲《都达尔和玛利亚》,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

c.简介作者西部歌王-王洛宾。

d.欣赏由哈萨克族歌手塔斯肯演唱的《都达尔和玛利亚》歌曲视频。

5.走进维吾尔族民歌,欣赏《阿瓦尔古丽》 a. 简单介绍维吾尔族。

b. 听赏歌曲《阿瓦尔古丽》,学生思考:与我们熟悉的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相比,与这首歌旋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c. 欣赏歌舞视频《青春舞曲》,要求学生一起演唱。6.课堂小结 师: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石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同学们要学习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不要让这块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破碎。

十.课后反思

104班学生普遍识谱能力较弱,在唱谱的时候花费较多时间,而且由于班级少数民族较多,吐字还不够清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积极性很高。

第五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丁丁冬冬学识字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汉字演变的过程,了解汉字构字的表意特点,对在生活中独立识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学习和建筑有关的文字。

3.认识与建筑相关的部首“宀、穴、广、厂、门、户”及带有这些部首的生字。【教学重点】

1.写字时区别带“宀”与“穴”、“广”与“厂”的生字。【教学难点】

感知汉字演变的过程,了解汉字构字的表意特点,对在生活中独立识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认识首都的著名建筑。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生字。3.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教具准备】

首都著名建筑的有关资料和图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老师:北京历史悠久,有几个封建王朝都在北京建都。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是闻名世界的古都。现在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北京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吗? 学生充分说。二 看图识词

1.(出示课件1:“天安门”的图片)学生看图片。(1)(出示词语:天安门)学生认读。(2)请到过天安门广场的学生介绍一下。(3)老师补充介绍。

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市中心,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称“承天门”。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此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出示课件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学生看图。(1)师生共同介绍。

人民英雄纪念碑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碑身正面刻有毛泽东的亲笔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下面是浮雕,是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辈而修建的。(2)(出示词语:人民英雄纪念碑。)自我认读词语。(3)指名认读。

3.(出示课件5:“故宫”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画。(1)(出示词语:故宫。)学生认读。

(2)请到过故宫的学生介绍一下或读收集的资料。(3)老师补充介绍。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占地72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多间,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4.(出示课件7:“长城”的图片)学生看图。(1)师生共同介绍。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最杰出的代表。登高远眺,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犹如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舞动。

(2)(出示词语:长城。)学生认读。(3)指名认读。

5.(出示课件9:“天坛”的图片。)学生看图。(1)师生共同介绍。

天坛原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坛、回音壁等

(2)(出示词语:天坛。)认读词语(3)指名认读。

6.(出示课件11:“颐和园”的图片。)学生看图。(1)师生共同介绍。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2)(出示词语:颐和园。)学生认读词语。(3)指名认读。

7.(出示课件13:“中央电视塔”的图片。)学生看图。(1)师生共同介绍。

中央电视塔于1993年8月1日正式启用,塔高405米。它的建成,显著扩大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面积,增加了广播电视节目的频道,改善了接收效果。它上面有瞭望台、瞭望厅和旋转餐厅等。(2)(出示词语:中央电视塔。)自我认读。(3)指名认读。

8.(出示课件15:“中华世纪坛”的图片。)学生看图片。(1)师生共同介绍。

中华世纪坛坐北朝南,占地4.5公顷。入口处立书有“中华世纪坛”的卧碑。其后为圆形下沉式圣火广场:铺设960块花岗石象征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千米。广场两侧各有一道溪流,象征黄河、长江;56个喷泉寓意56个民族。它是集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大型人文景观。(2)(出示词语:中华世纪坛。)自我认读词语。(3)指名认读。

9.请学生说说哪些建筑是古代建筑,哪些建筑是建国时建造的,哪些建筑是新时代的产物。

学生甲:天安门、天坛、故宫、长城和颐和园是古代建筑。学生乙: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建国时建造的。学生丙:中央电视塔和中华世纪坛是新时代的产物。三 自主识字

英:上下结构。上面是“艹”,下面是“央”,读音yīng。

雄:左右结构。“谁”去掉左边的“讠”,换上“”,就是“雄”。读音xiÓng 宫:上下结构。读音gōng 坛:左右结构。左面是“”,右面是“云”,合起来就是“坛”,不要读成yún。央:独体字。与“英”的读音要区别开。

塔:左右结构。左面是“”,右面是“荅”,合起来就是“塔”。读音为tǎ。

四、正确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chénɡ城 yuán园 huá华 shì世

2.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城:左右结构,“成”左边加上“”,就是“城”。园:“元”加上“ 囗 ”,就是“园”。与“圆”区分。“园”可组词:园丁、花园、果园。“圆”可组词:圆球、圆环、圆形。

华:上下结构,“化”字下面加上“十”,就是“华”。世:独体字,笔顺是3.动手写一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2)学生练习书写。(3)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3.了解与房屋有关的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家住的是平房还是楼房?你能说出住平房和住楼房的不同之处吗?学习本课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出示课件17:平房与楼房图片)

二、学习生字

1.交流识字的方法。(出示课件18:会认字)2.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本课会认字的。(绕:与“烧、浇”比较,读音是rào,读四声。庭:是一个“广”字,一个“廷”字,读音tíng。阔:半包围结构,读kuò

廊:一个“广”字,一个“郞”字,读音同“郞” 宽:读音为kuān。

帘:上面是“穴”,下面一个“巾”字,读音lián)3.(出示课件19:会写字卡片)指导书写

前:上下结构。注意下面左侧的“”,不要写成“月”。厅: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厂”,里面是“丁”。夜:上下结构。不要漏写“”中的点。窗:上下结构。上面是“穴”,下面是“囱”。2.扩词练习。

前:前面 前后 房前屋后 前所未有 勇往直前 夜:夜班 夜空 夜以继日 昼夜不停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平房的院墙周围全是绿树,空气一定很清新。学生乙:平房的院子很大,屋檐下种着美丽的菊花。(2)请住平房的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情况。学生充分说。2.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中了解了什么。学生甲:住在楼房里,客厅很宽敞。

学生乙:夜晚楼房里很安静,住在这里的人们能睡得安稳。学生丙:夜深人静时,只有淡淡的月光照在窗帘上。(2)请住楼房的同学谈谈住楼房的感受。学生充分说。

四、古诗积累

1.根据拼音自读古诗《夜宿山寺》。(出示课件20:古诗《夜宿山寺》原文)2.教师讲解诗句大意: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3.背诵积累。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汉字构字的表意特点,激发独立识字的兴趣。2.学习带有“宀”和“穴”的生字,认识生字。3.能按照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字。【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汉字,每一个汉字中都包含着智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学习生字

(一)学习带“宀”的生字。

1.(出示课件21:一间茅草房图片),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2.(出示课件22:“ ”)想一想“ ”像图片上的什么。(“ ”像茅草房的房顶。)3.学习新偏旁“宀”和带有“宀”的生字。(1)告诉学生名称(宝盖头),三笔写成,代表“家”。(2)看词语,指名认读。教室 宿舍 安宁 火灾(3)理解词语的意思。安宁:安定宁静。

(二)学习带“穴”的生字

1.(出示山洞图片)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2.(出示“ ”)想一想“ ”像图片上的什么。(外形像一座山,中间像山洞。)3.学习新偏旁“穴”和带有“穴”的生字。

(1)老师讲清名称(穴宝盖),五笔写成,代表地窖、山洞。(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出示课件26)

洞穴 天空 突然 鸟窝(3)理解词语的意思。

突然:形容情况发生得急促,出人意料。

(三)学习带“广”的生字。1.(出示山脉图片)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2.出示“ ”,想一想“

”像图片上的什么。(像山脉绵延起伏的样子。)3.学习新偏旁“广”和带有“广”的生字。

(1)老师讲清名称(广字旁),三笔写成,表示的意思与房屋有关。(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村庄 商店 水库 寺庙

(四)学习带“厂”的生字。

1.老师讲清名称(偏厂儿),“厂”和“广”字本义相近,而且有许多带“厂”的字的繁体字就是广字旁,如“厨、厦”等。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工厂 车厢 厨房 厕所

三、书写生字 教师指导。

宁:第四笔“一”起笔在横中线上。

灾:上下结构。上面是“宀”,下面是“火”,注意笔顺是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占”,不要写成“古”。村:左右结构。左边“木”,右边“寸”,两部分平分。庄: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一”收笔处超过第二笔“一”。寺:上下结构。第三笔“一”最长。

厂:两笔写成,与“广”区别。撇要写得舒展些。

四、巩固练习

用生字组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对。宁:宁静 安宁 息事宁人 心绪不宁…… 灾:火灾 灾难 灾害 天灾人祸…… 店:店主 粮店 住店 店堂…… 村:农村 村落 小村 村庄 村子…… 庄:庄稼 庄园 田庄 村庄…… 寺:寺院 寺庙 清真寺 少林寺…… 厂:厂长 厂房 厂家 工厂……。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带有“门”和“户”的生字,知道与房屋、门窗有关。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能按照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字。【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片: ①两扇门②一扇窗)学生观察图画。2.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甲:第一幅图画的是两扇门。学生乙:第二幅图画的是一扇窗。

二、学习偏旁

1.(出示“”和“ ”)想一想像图上的什么。学生甲:“”像两扇关着的门。学生乙:“ ”像一扇打开的门。2.(出示:新偏旁:门 户)。(1)板书:“门”和“户”。

(2)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门字框、户字头)(3)老师小结:“门”和“户”表示的意思与房屋、门窗有关。

三、学习字词

1.学习带有“门”的字词。(1)指名认读。(出示词语)关闭 闯入 闪现 热闹(2)请学生讲讲字形和字义。学生甲:“闯”就是马进入大门。

学生乙:“闹”就是大门里面人多,很喧哗,像市场一样。2.学习带有“户”的字词。

(1)指名认读。(出示课件35:词语)房屋 住所 开启 一扇门(2)请学生讲讲字形和字义。学生甲:“户”的本义指单扇门。学生乙:“扇”的字形从户从羽。户指门户,羽指一所房屋的门,像鸟的两翅,能扇动。

四、书写生字

学生先小组交流生字写法,教师点拨指导。

关:六笔写成。“天”上面加上“ ”,就是“关”。“关”的反义词是“开”。闭:第四笔“一”写在横中线偏上。

下载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泥土的歌》

    《泥土的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

    《泥土》教学设计

    《泥土》教学设计 苏华彬 一、齐读课题《泥土》 看到“泥土”这个字眼,你会想到什么?请写一句话!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吴晟的诗歌《泥土》 请同学们自由小声地读一读。......

    第三单元 边寨飞歌 第二节 教学设计重点

    第二节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放马山歌》,介绍苗族、白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第三单元边寨飞歌第一节教学设计(精)

    第一节教学目标 1. 了解撒尼民歌旋律的特点和声效果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2. 能和谐地演唱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撒尼......

    第三单元《英雄凯旋》歌

    ——一课时—— 《英雄凯旋歌》 教学内容 唱歌《英雄凯旋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自主学唱歌曲《英雄凯旋歌》,产生对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兴趣并乐......

    一上第三单元(数字歌)

    数字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知识要点: 1.学习并朗读这首童谣。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三)学法和......

    第三单元单元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感悟亲情》(1课时) 课前预习: 1、 回读《背影》《慈母情深》,标记让自己感动的细节 2、 回忆生活中能表现至爱亲情的细节,试着用自己......

    《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体验不同地区代表性小调的风格音韵,逐步喜爱上民间音乐。二、过程与方法: 聆听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小调,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