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的河流》教案
同课异构《中国的河流》
第一课时
授课人:李小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湖泊的划分和分布,记得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及其位置
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掌握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
了解京杭大运河的概况,记得我国主要淡水湖泊和咸水湖的名称及位置
过程与方法:
结合湘江河实例,区别学习内流河、外流河
通过《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了解中国主要内流河、外流河的名称及其分布
结合中国气候特点,分析位于不同地区河流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贯彻环保理念,并尽可能地影响身边的人
教学重点: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流程:
(导入)以流经遵义城区的湘江河引入课题
了解湘江河的基本概况(学生利用学案中对湘江河流域概况介绍)思考:
湘江河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资源?
电力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土地资源、、、、、小结:湘江河是遵义人的母亲河
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大河流,它们也像湘江河一样哺育着两岸的人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板书)
一、认识河流 展示全国水系图 学生利用书上P47图2-40,找遍布中国的河流(在此教会学生使用正确方法,高效准确获取地图信息)
2、在PPT上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展示各条河流,学生说出河流名称(识记河流位置及其名称)
3、观察河流分布特点---东部河流多、西部河流少(东西部河流长度、水流去向比较)
引入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概念
最终流到海洋的河流我们称为------外流河 外流河所在的区域-----外流区; 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呢-----内流河 内流河所在的区域-----内流区。
(过渡)不同地区河流特点不同。
湘江河与长江、黄河等大河比较,河面上就没有水上运输的利用,这和河流大小有关。了解每条河流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好利用河流。
二、了解河流 了解河流,我们一般从河流的流量大小、水位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几方面进行认识。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候知识,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河流的以上特点和气候有着密切关联。
活动:
读图《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析内、外流区和季风、非季风区两条分界线之间的联系。
季风区以外流区为主,非季风区以内流区为主。两者分界线近似。(引入对中国干湿状况地图的学习)
观察内、外流区分界线与哪条降水量线大致相符。400ml等降水量线。
即湿润半湿润地区多为外流区,干旱半干旱区多为内流区。
小结:我国气候深受季风影响,夏季风带来大量太平洋暖湿气流,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外流区河流径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身居内陆的内流区河流径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充。
(学生完成学案第二题)
读地理书P47图2-41 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
1、观察河流流量的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2、观察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呈现__大__小的特点(从水量大引入对汛期定义的讲解)
3、根据四条河流汛期到来的早晚,给它们排排序
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变
1、化大,以北地区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稍小,汛期较短,水位变化较小。
练习:完成学案第三题
结论:中国外流区深受季风气候影响,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夏季风)给外流区河流带来充沛降水,因此,外流河水流量较大且季节变化大。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北移,使得外流区南方河流更早进入汛期、汛期较长;北方河流进入汛期要晚一些,汛期较短。
(转)图片--黑龙江冬季破冰捕鱼
在地理的气温分界线上,秦岭—淮河线还是0度等温线,因此该线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比方说长江无结冰期,而黄河呢有结冰期,那么黄河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
泥沙多(含沙量大)。
河流的含沙量大小是根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水土保持情况来判断的,辽河、黄河、海河等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
(随意提出一条大河流,学生回答该河流特征)
我们对河流基本概况的描述,在地理的专业术语中,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水文特征:人们通常将河流流量大小、水位的 高低、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有无等,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一条河流呈现什么样的水文特征,和这条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的内流区。
内流区的范围(干旱半干旱区,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内流区主要河流---塔里木河
活动:阅读塔里木河介绍,试分析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水量
判断依据:位于干旱半干旱区
水位变化
河水补给形式—高山冰雪融水 汛期
夏季气温升高
含沙量
周围环境—塔克拉纳干沙漠 结冰期
一月均温
(小结)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区面积达61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年径流量占全国的95%以上。外流区为主是中国河流的主要特征。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相符,季风区即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区即干旱半干旱区主要是内流区。
完成学案第四大题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对该河流水文特征进行判断,但是同学们发现没有啊,以湘江河为例,我们不能明显的看出该河流水量大小和水位变化,什么原因呢?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河流水量的调节、控制,比方说水库)在很早的古代,人们就开始了对河流的改造。受西高东低的地势影响,我国大河流多呈自西向东流,东西方的水运交通便利,但是南北向交通不便。有效改善南北方水运交通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认识京杭大运河
课外拓展:
我们在行动----
在人与河流的关系中,怎么做才能让两者和谐相处,让河流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服务?
(教师根据不同班级情况,合理引导)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一、认识河流 外流河: 内流河: 外流区: 内流区:
二、了解河流 水文特征:流量
水位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第二篇:中国河流警钟长鸣
《中国河流警钟长鸣》阅读训练
①我国河流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水利部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2003》指出,我国700多条主要河流中,水质为Ⅰ~Ⅱ类(适于饮用)的约占29%,水质为Ⅲ类(适于游泳)的约占30%,水质为Ⅳ类(人体不可触摸)的约占16%,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丧失了使用价值)的约占25%。
②中国河流近些年来一直在污染的厄运中挣扎。
③淮河被国外学者称为“死亡之河”!河南省有一首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淮河由生而死的痛苦历程。
④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储存了中国2.4%的水资源,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哺育着12%的中国人。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三门峡水库就变得黑漆漆的,水质已经相当恶化。《中国水资源公报2003》显示,黄河水系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已占38.7%。
⑤相同或相似的事情也已经在长沙发生,有些问题甚至更严重。以长江流域的江苏省为例,全省用于灌溉的河流中,绝大多数河流水质低于Ⅳ类,56.8%的河流水质为Ⅴ类及其以下。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教授在考察长江以后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长江已陷入深的危机,若不及时拯救,10年之内,长江水系生态将濒临崩溃。”
⑥我国的河流污染,不仅限于淮河、黄河、长江。海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占68.2%。辽河的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占54.1%,已无Ⅰ类水质。可以说,中国河流污染十分严重,已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
⑦河流污染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其中受害程度最为严重的当属农业。
⑧早在1993年,中国农村的污水灌溉面积就达1573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5%和总灌溉面积的36.6%。其中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达395万公顷,到了1999年,污水排放量达401亿立方米,污水的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中污染物浓度增高,有毒有害成分增加,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⑨中国河流,警钟长鸣。
⑩为了河流更清澈,为了生活更幸福,为了子孙后代更健康,让我们共同防止我们的生命之河不再受到污染!
(节选自《科技文萃》196期,作者于秀波,有删改)
1.修改选文第⑩段中画浪线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⑥段中画横线处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第10自然段写一个排比句。
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再次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列举出你在环保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不少于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创作一条广告警示人们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把原句中的“不”去掉。2.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了中国河流污染的严重程度。3.中国河流污染的严重程度;中国河流污染的危害。4.逻辑顺序。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唯一答案。如: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不乱扔废旧电池;不用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使用环保电器,如无氟冰箱等。6.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唯一答案。如:河流是大地的血脉,河流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善待河流。
购买上帝的小男孩阅读练习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 ”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老头儿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邦迪喜出(望 忘)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差点(chā chà)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fā fà)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以),他立(既 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儿已经把杂货店(买 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和汉字,打上√。2、下列问句中第()句最适合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你这儿有上帝卖吗? B、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C、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3、“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 是 :
4、老头儿眼眶湿润了的原因是:
5、你是怎样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这句话的呢?
第三篇:中国的河流教案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教学目标:
1.能掌握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中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2.能掌握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中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二、新授
1、阅读课本P42“ 外流区为主”,说一说:(1)、什么是流域?什么是水系?(2)、什么是外流河、内流河?(3)、什么是外流区、内流区?
2、阅读材料“流域和水系的命名” 并结合地理地图册19页理解。
3、完成课本43页“活动”。(1)、读图2-28,找出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从内、外流区的划分看,这些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2)、下列河流中自北向南注入北冰洋的是①塔里木河②额尔齐斯河③雅鲁藏布江④怒江。
(3)塔里木河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说说你的判断理由。(4)、在地图上找出京杭运河,看一看,京杭运河经过哪些省市?连通了哪些水系?小组讨论完成后汇报成果。
4、读图2—28,找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它与前面学过的哪几条地理分界线接近?(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5、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内流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河流水量占全国总水量不到5%;外流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总水量95%以上)
6、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7、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8.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河、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较为丰富。〕
9、为什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辽河、海河、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有人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一代发生。〕
10、出示表格: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比较。让学生填空教师补充。
11、分析我国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成因。
三、自主探究
1、在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2--28)找出以下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青海湖,说说这些湖泊分布在哪个地形区?
2、比较图2-30、2-31,看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吗?
四、课堂小结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第四篇: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环节
一、流域(幻灯片2~3)。
幻灯片2:阅读黄河流域图,总结出流域的概念。
幻灯片3:中国主要的流域分布。
环节
二、中国主要的河流(幻灯片4~18)。
幻灯片4~5: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及分布。
幻灯片6~18:欣赏中国主要河流风光图片。
环节
三、中国的湖泊(幻灯片19~25)。
幻灯片19~21:中国主要湖泊的分布。
幻灯片22~25:欣赏中国主要湖泊风光图片。
环节
四、中国的运河(幻灯片26~28)。
幻灯片26~27:京杭运河的位置以及经过的路线。
幻灯片28:有关运河与湖泊的练习。
环节
五、黄河(幻灯片29~31)。
幻灯片29:课件表示黄河流经的省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水电站的分布等。
幻灯片30~31:黄河泥沙以及综合治理。
环节
六、长江(幻灯片32~41)。
幻灯片32:课件表示长江流经的省区,长江流经的地形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众多的支流等。
幻灯片33~35:长江沿岸重大城市的的图片。
幻灯片36~38:三峡水电站的位置、作用与利弊。
幻灯片39~41:长江综合治理。
环节
七、知识小结(幻灯片42~44)。
环节
八、课堂练习(幻灯片45~48)。
第五篇:《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2汇总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及流经的省份,主要支流概况。
4、解长江在水能方面巨大的作用,了解其开发的情况。知道长江洪水的危害及主要的防洪措施。
5、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和治理开发黄河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
提问:说出你认识的河流或湖泊。补充中国河流之最。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那么,我们究竟有哪些河流、湖泊呢?这些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来认识中国的河流。
先来了解我国河流大致分布的情况。关于河流,我们不得不来认识几个概念。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水系——有干流和支流构成的河流系统。支流——指汇入另一条河流而不直接入海的河流。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在这节课,我们还要重点要理解并学会运用四个概念——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
打开地图册。看到中国的水系。找到长江和塔里木河。先来根据自己的判断,你认为,长江和塔里木河哪条是内流河,哪条是外流河?为什么你会如此判断?
现在我们再进行一次判断。找到金沙江。你认为,金沙江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为什么?
明确: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知道了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划分依据,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概念就好理解了。明确: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课本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把它划下来。这就是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现在我们来看到课本的图2-40 中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通过看图,大家认为,中国是以外流区为主还是内流区为主?(外流区)把课本46页第一段第一句划下来。
既然中国是以外流区为主,那么,理所当然,中国的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把这句话在课本中划下来。
通过读图,大家认为,我们国家的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明确: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而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明确:西高东低的地势、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
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地区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理解完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这四个概念,我们现在就来学以致用。看到课本46页活动。
(1)除塔里木河外,其余5条河流均位于外流区。
(2)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界线大致与200mm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流域面积广大;内流河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地区。
(3)西江流域。云南—广西—广东
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那么,什么是河流的水文特征呢?
明确: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简单了解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的概念。流量——河流一秒流过某一个点的立方米数。含沙量——单位体积的浑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质量。
水位——水位是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固定基面以上的高程。其单位为米。结冰期——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
理解了水文特征的概念,我们现在就分别来看中国的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到47页图2-4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首先来看横 坐标,横坐标上的数值代表的是月份;纵坐标上的数值代表的是流量。
(1)对比四条河流,是夏季水量大,还是冬季水量大?
明确:由此得出:中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2)夏季水量大的原因
明确:受夏季风的影响,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因为中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所以中国外流河水源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在分析中国雨带的移动规律的时候我们说过,随着夏季风的强弱的变化,雨带会发生改变。雨带到哪儿,哪儿就会形成降水。当夏季风加强的时候,雨带逐渐由南向北推移,经过的地方河流水量增加,水位上涨,从而形成汛期,当夏季风减弱并退出中国陆地,降水减少甚至消失,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从而进入枯水期。
这是中国外流河汛期和枯水期的成因。
(3)分析探究中国南北方(秦岭—淮河)外流河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差异及原因(比较外流区南北方河流水文差异)
①流量南方比北方大的原因
南方:所处干湿区——湿润区,湿润区降水丰富,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水量大 北方:所处干湿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且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水量小
②南方汛期比北方长的原因
南方:雨季长,汛期长(回顾:华南地区:4月中下旬开始进入雨季,9月中下旬雨季结束,长达6个月;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左右进入雨季,9月初左右雨季结束);
北方:雨季短,汛期短(回顾:北方地区:7~8月开始进入雨季,9月雨季结束,只有2个月不到的时间)
注意:东北地区的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是在7~8月,汛期产生的原因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还有一个汛期是在春季,冬季积雪融化形成的汛期,我们称之为春汛。
③北方河流有结冰期而南方没有的原因
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低于0摄氏度,越往北方就越低,所以北方的河流有结冰期而南方没有。
注意:北方河流越往北结冰期越长。④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于南方的原因 南方:湿润区,植被覆盖好,河流含沙量小
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区,植被覆盖情况弱于南方,河流含沙量大(尤其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
(4)京杭大运河
明确: 1)流经省区 2)沟通的水系和湖泊 3)作用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1)内流河的水的主要来源
明确:高山冰雪融雪(补充:部分地区山地降水(举例))(2)内流河水量变化规律
明确:夏季水量较为丰富,冬季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3)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规律成因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山地降水丰富,河流水量较大 冬季:气温偏低,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 明确: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
活动:找出两条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和田河等)
2、塔里木河 明确:
1)地位——最长的内流河 2)所在地形区——塔里木盆地
3)河水来源——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四、湖泊概况
(1)湖的理解——陆地中的封闭水域称为湖泊
(2)称呼差异——“湖”、“池”、“漾”、“海”、“错”、“茶卡”(3)湖泊性质差异(含盐量)——淡水湖和咸水湖
(4)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分界——大致与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一致
(5)淡水湖主要分布区域——东部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平原、山东东部)(6)湖泊之最
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滚滚长江
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的母亲河——长江。
一、长江概况 先来了解长江的概况。
1、发源地
看到长江水系图,白色的区域都是长江水系的流域范围。先来找到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峰(青海),看一看它处在哪个地形区?(青藏高原)
如果问起长江的发源地,一定要回答完整——课本50页第一段话——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2、注入地
知道了长江的发源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最终注入的海洋。明确:注入东海
3、流经省级行政单位
关于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我们结合51页活动第二小题。
再来看到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峰。从发源地一直到注入的海洋,长江的干流依次流经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明确: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省区)
4、长江的流域面积、长度、径流量 明确: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长度:6300多千米(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年径流量: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
5、长江流经的地形区(51页活动第4小题),并找出三峡的位置并圈出来,并分析三峡选址在中游而不是上游的原因。
明确: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原因:(1)落差: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2)径流量:降水丰富,处于湿润区,水流径流量大
6、找到宜昌、湖口,红笔圈出,明确(湖北)宜昌、(江西)湖口所属省区;明确上中下游的分段
明确:上游:源头——宜昌 中游:宜昌——湖口 下游:湖口——入海口
7、明确长江各支流名称及重要湖泊支流
长江以北,自西向东:雅砻(long)江——岷江(大渡河汇入)——嘉陵江——汉江 长江以南,自西向东:乌江——沅(yuan)江——湘江——赣江
8、长江各段名称(52页阅读)
上游的沱沱河、金沙江、通天河,之后的河段才称之为长江。但在习惯上,人们又会把长江的各段又进行命名(川江(宜宾——宜昌)、荆江(湖北枝城——湖南城陵矶)、扬子江(扬州——入海口))
二、河流特征
再来回顾一下,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是如何进行划分的 上游:源头(各拉丹冬峰)——宜昌 中游:宜昌(湖北)——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
(一)上游
看到50页长江干流剖面图。从发源地到湖北宜昌,在落差上来说,上游河段的落差如何?(巨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长江上游流经中国的第一、第二阶梯,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其实长江在源头的时候水流并不湍急。我们在讲青藏高原的特征的时候,说过青藏高原是“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内部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底。(看到沱沱河)所以,流经青藏高原的沱沱河,水流是非常的平缓的。
但是,当进入金沙江河段时,水流因流经横断山区而变得湍急。而进入四川盆地后,又因为多条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的注入,江面开始变得开阔,流量大幅度增加。
我们知道,水能由两个主要因素构成:落差和径流量。那么,在长江上游,因为流经第一、第二阶梯,落差巨大;著名的有三峡、虎跳峡。与此同时,长江在流经四川盆地的时候,有多条支流汇入,径流量大幅增加。所以,在长江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我们用12个字来概括长江上游特征: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二)中游
中游的划分是从湖北的宜昌到江西的湖口。
看到50页长江干流剖面图。中游所流经的地区已经进入哪个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中游这一段水流的特征是平缓还是湍急?(平缓)也就是说,长江由上游进入中游地段,流速锐减。
在中游地区,长江南北两岸又有多条支流注入。但是,注入的支流因为平缓的地势,江水中的泥沙沉积,加之中游地区蜿蜒曲折的河道,使得长江水患频繁发生,尤其是荆江河段(湖北枝城——湖南城陵矶段),曲流很多,有“九曲回肠”之称。(出示荆江河道图),所以,一般来说,长江每年的洪涝灾害,基本都是发生在这一河段。
为了减少水患灾害的发生,所以聪明的中国人实施了“裁弯取直”工程,尽量把这一河段弯曲的部分变直,让水流能顺畅的通过这一河段。
12字概括:水流缓、多曲流、多湖泊、多水患 注:明确:洞庭湖(沅江注入);鄱阳湖(赣江注入)
(三)下游
观察一下,在下游河段还有支流注入吗? 特点:水流平稳、江面开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段位置 地势落差 支流状况 利用方向 源头—宜昌
宜昌—湖口
湖口—入海口 很大,多峡谷
较小,多曲流
多支流
多支流
小,江深水阔
少支流
水能梯级开发 灌溉、航运
灌溉、航运
三、人河关系
(一)开发利用
“水能宝库”——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40% 水能开发利用河段(阅读)结合地图册26页
1、长江三峡段——葛洲坝、三峡
(1)明确三峡的构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明确三峡水利枢纽地位和作用 地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
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灌溉、旅游
2、金沙江段(只做了解,特别指出二滩水电站)
“黄金水道”——江深水阔,特别是多座水利枢纽的建造,使得长江河段水流平稳,水深和宽度让吨位更大的船只能够顺利进入长江深处。(原因分析)
(二)治理保护
明确长江的治理主要是针对水患灾害的治理。治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在荆江河段进行“裁弯取直”工程
3、保护湖泊(明确湖泊的作用——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特别是汛期,能够减缓长江的泄洪压力)
滔滔黄河
这节课我们依然按照了解一条河流的方法来探究黄河。
一、河流概况(1)黄河的发源地(2)黄河的流经省区(3)黄河的注入地(4)黄河的长度(5)黄河的流域面积(6)黄河在中国河流中的地位
(7)黄河的分段(8)黄河流经的地形区(9)黄河各段的支流情况
明确(1)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北麓
(2)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3)渤海(4)5464km(5)75万平方千米(6)中国第二长河
(明确是中国第二长河不是第二大河原因: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流量小于珠江(中国第二大河)
(7)上游: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
中游: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桃花峪(河南郑州)
下游:桃花峪(河南郑州)——入海口(渤海)(8)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9)上游:湟水、洮(tao)河 中游:无定河、汾河、洛河、渭河 下游:无 完成55页活动题
二、河流特征 上游
河流分段: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关于上游我们又要分三部分进行分析。
(1)源头——龙羊峡河段(水流平缓,多峡谷)
刚才我们说,黄河的发源地也在青藏高原之上。回顾一下青藏高原的特点:“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内部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所以,在黄河上游的这一个河段,黄河大部分都处在青藏高原上,因为地形的特点,导致黄河在这一段的水流平缓;又因为这一河段在谷地中穿行,所以河道迂回曲折,同时两岸多湖泊沼泽。
(2)龙羊峡——青铜峡河段(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但是,黄河进入龙羊峡河段后,因为跨越了中国的第一和第二阶梯,又加之有支流(湟水、洮(tao)河)的汇入,水流流量开始增大,所以在这一段内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于是,我们在这一河段上修建了一系列的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
(3)青铜峡——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
当黄河从青铜峡出来后,进入宁夏、内蒙古境内,开始流经(内蒙古高原),回顾一下 内蒙古的地形特征(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所以,在这一河段,黄河河水减缓。水流流速减慢,运动的泥沙逐渐沉积,日积月累,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因为有黄河水的灌溉,这两个平原农业发达,宁夏平原也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但由于农业灌溉的大量用水,又加之在这一区域几乎没有支流汇入,所以黄河的流量从这一段开始逐渐减少。
特征归纳:多峡谷、多支流、水量较大且清澈 中游
中游分段: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桃花峪(河南郑州)
当黄河流入河口后,就进入了中游河段。黄河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所以,这一河段的含沙量开始剧增。我们可以看到56页阅读,黄河水的含沙量“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跳进黄河洗不清,是真有其事。一件衣服,沾染上了黄河之水,就真的可以报废了。
黄土高原我们之前了解过,它的土质是非常的疏松的,所以黄河水流经后,就将黄土高原侵蚀成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所以,黄河的中游河段,也是峡谷众多的地方。
因为黄河中游流经了第二和第三阶梯,所以在阶梯的交界处也修建了大量的水电站,著名的小浪底水电站和三门峡水电站都在这里。
黄河中游的河流我们刚才也已经找到过,现在再来过一遍:无定河、汾河、洛河、渭河。特征归纳:多峡谷、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
下游分段:桃花峪(河南郑州)——入海口(渤海)下游要注意的几个特征
(1)水流流速:因为开始进入华北平原(第三阶梯),落差骤减,所以黄河水流流速已经开始减缓。
(2)地上河:我们说过,因为黄河从中游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泥沙因为水流流速的减缓逐渐沉积,河床被迫越抬越高,为了防止黄河水从河道溢出,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地将黄河两岸修筑堤坝,河床越抬越高,堤坝就越修越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地上河一旦决堤,就会给黄河两岸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黄河断流及成因
按道理来说,外流河有汛期和枯水期,但不会断流。可是,黄河下游从70年代开始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并在90年代开始加剧。黄河断流,主要的原因就是两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剧增。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之一。
三、人河关系
关于黄河的人河关系,我们主要侧重于黄河的治理和保护。
首先我们明确,黄河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地上河的决口。地上河的成因我们刚才都了解了,是上游特别是中游地大量的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造成的。
那么,黄河的治理,实际上就是治理下游的水患。那么,关于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我们现在就来通过几个问题来理解。
(1)黄河上、中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了治理黄河水患,上、中游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黄河下游的治理,除了修筑堤坝外,还有哪些措施?
(3)什么是凌汛?它有哪些危害?能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凌汛带来的危害? 明确:
(1)水土流失;治黄的根本在于治沙,所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持水土(2)修建水电站,定期开闸放水,冲刷泥沙,减少泥沙的沉积(结合介绍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3)59页活动3 所以,黄河的治理,在上游和中游地区,我们要采取的一个措施是保持水土,严格控制水土流失;与此同时,在下游地区加固黄河大堤,修筑堤坝,防止黄河决口。这是最基本的做法。
那么,在水土保持和修筑堤坝巩固大堤的措施中,哪一个才是最根本的措施?(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