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批注法赏读现代诗的教学尝试
用批注法赏读现代诗的教学尝试
【主题背景】
以往对于现代诗教学,我一般是采用这样的程序来操作——作者简介、字词疏通、背景链接、朗读品味、技法总结、同类拓展。但教学后,发现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从非常浓厚渐趋淡漠,我陡然惊觉,反思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可能会阻滞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因为欣赏一首诗歌,必然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作品的时代背景;要分析内容、领悟主旨;要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要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内容如何让学生落实呢?我在苦恼,我在反思。
今年十月份一堂用“批注法”教学散文的公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豁然开朗,诗歌与散文一样同是文学作品,也可以尝试着用批注法去赏读诗歌。
于是我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情况,采用批注式教学手段,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评点、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初读感知整体——赏读探究范例——精读评点交流——美读提炼随笔为教学流程,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阅读,用灵敏的心灵潜心感悟,用驿动的心积极思考,用灵动的文字自由表达,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教学目标。【案例描述】
片断一:欣赏范例,递出抓手
此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已经解读了诗题和诗歌的内容,我便开始引出古人的评点范例。
师: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唐宋以后,诗文评点即趋兴盛,明清以来的小说和戏曲批评中亦数见不鲜。如脂砚斋批注《红梦楼》,金圣叹批注《水浒传》,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等,其中很多批注一语中的,见解独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王国维曾在著名的《人间词话》中这样评点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种抓住词语进行评点的方法,我们姑且名其曰“斟词酌句法”。
师:我们已经阅读了《杨修之死》,著名评论家毛宗岗是这样评点曹操梦中杀人一段的:“假梦、假睡、假问、假哭,一片是假。”。
生:这里一连用了五个“假”字,形象贴切的指出了曹操言行的狡诈。
师:是啊,看似真诚的行为却源自狡诈的内心,真是值得推敲的矛盾呀。这叫“矛盾推敲法”。
师:脂胭斋这样评点《红楼梦》中“探春”这一人物形象:“敏”
生:只用一个“敏”字就将探春的个性概括出来,非常准确。
师:这叫“归纳概括法”。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读金圣叹评《水浒传》的文字,也请你们评评这段文字的精彩处。
(生读“《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性,李逵粗卤是蛮横,武松粗卤尚豪杰,不受羁拘,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生:实在叫绝!金圣叹将个性同是粗卤的六个人进行比较,指出了他们同中之异。
师:这种评点方法叫“同类比较法”。(有许多学生接嘴,看样子都能概括得出来。)
师:(总结)学以致用,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评点现代诗《我用残损的手掌》。
师:(进一步启发)欣赏一首现代诗,你们说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批注呢?
生:可以从诗句表达的感情来批注。生:也可以从修辞方法的选用来批注。
生:老师,你以前不是说读诗要抓住意象吗,可以批注意象呀!
生:还有那些象征、对比„„(学生有些语塞)
师:(引导并小结)这是从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角度来欣赏。刚才同学们谈的较全面,从大的角度来看,可以从诗歌表达的
内在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特别是语言的技巧)、蕴含的哲理寓意来评点诗歌。下面我发下评点的表格,同学们可以抓一字一句或一组诗句自主评点,可以借鉴名家的评点方法。
片断二:自主评点,绽放精彩
(教师发下评点表格,左列印有诗句,右列留白待生评点,请生自主选择三句评点。为降低评点难度,师先示范评点。)
师:如诗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从表达的艺术手法角度可以这样评点: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象征,用“广大的土地”象征整个中国。从情感角度可这样评点: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写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是诗人一颗“赤诚的忠心”的物化,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所产生的种种感觉,其实是发自诗人内心的爱与恨,愁苦与希望。也可从一字一词来评点。如“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可以这样评点:“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评点,切入的角度可小可大,但评点的力度尽量深入到诗人的情感、诗歌的主旨中。
(生拿到评点表格后,全场静悄悄,或蹙眉苦思于心,或默默吟诵于口,或涂涂改改于纸。)
(教师全场巡视,适当指点。十五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作了评点。下面是全班交流时的几个片断描述。)
生1:(用男生特有的低沉的声音朗读)“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诗人由祖国残缺的土地联想到昔日家乡的美好,浓浓的哀愁蕴于其中,回到现实,荇藻和微凉的水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对侵略者的愤慨油然而生。
生2:此处不仅仅表达愤慨之情,诗人用“繁花”“锦幛”“芬芳”来表现家乡的美好、祖国的美好,可现在是“微凉”,诗人以回忆中的美好景象反衬了现实中国土沦丧的悲凉。
师:通过沦陷区今昔矛盾推敲,评点对比,领悟情感,好!其他同学还能再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评点吗?
生3:“该”字表明了作者不敢确定,他的家乡已经被蹂躏得连他也不认得,可见祖国已经被日本践踏得不成样子。“微凉”一词写出了水的冷,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家国遭到侵略的
沉痛心情。
师:三位同学结合诗句的内容,斟词酌句,矛盾推敲,评点出对比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并理解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很有见地。“对比”这种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体现,请也是从这一角度评点的同学来谈谈。
(生沉默片刻)
生4: 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给人的感觉有些凄凉有些阴暗。那“辽远的一角”,却是“温暖”“明朗”“蓬勃生春”,让人觉得很振奋,很有希望,也有对比吧。
师:有道理。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将祖国的辽阔土地受到侵略践踏和“辽远的一角”的生机和光明作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寄托深情。有没有从其他角度评点这句诗的,请交流一下对这两处诗句的评点,并用朗读把感悟读出来。
生5:(深情诵读)“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作者以从北到南的顺序,较具体的想象描写沦陷区凄凉的景象,“彻骨”的雪峰、夹着泥沙的水、蓬蒿与寂寞憔悴的荔枝花、苦水,所选取的意象是消极、冷色调的,呈现了一副荒凉破落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沦陷国土的苦楚心寒的情绪。
师(赞赏):聪明!善于从诗歌独有的意象入手欣赏,归纳概括沦陷区的特点,还能借鉴课后“研讨和练习”中的相关资料,斟词酌句,作出专业化的评点。
生6:诗人的“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这种“摸索”顺序正是随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的路线而来,可以想象,日本铁蹄一路横扫,一片火光冲天,人的惨叫声伴随枪声响起,生命的尊严被残忍的践踏,所过之地,一片废墟,无限的悲凉和伤痛顺之蔓延开去。
师:通过联想想象取感知诗人的情感,很好。你就按你的理解把这几句诗朗读一遍。
(生读)
师(欣然):很好。善于抓住诗人选择的意象,体会诗人在其中寄予的情感。通过同学们的评点,读出了诗人借助忧郁的、冷色调的词语所表达的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
请全体男生再一次用低沉、愁苦而悲愤的情绪朗读这几句诗。
(生动情朗读)
生7:我来评点下一句,我先读,(用稍显明快的节奏朗读)“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这些暖色调的词语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未来命运寄予的一种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
生8:(深情朗读)“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诗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辽远的一角”的解放区比作恋人的柔发,给人亲近温馨的感受;再比作“婴孩手中乳”则给人备受庇护的感觉。作者用残损的手掌轻抚明朗、温暖的解放区,看出了作者对其寄予强烈的希望和爱,因为只有在解放区才能找到精神的慰藉。
师:斟酌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效果,好。(补充)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字样,再次强调。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
师:(及时肯定)刚才几位同学对诗句的评点有两点很值得赞扬,一是他们从语言角度深入评点,斟词酌句,善于抓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关键词,从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入手,情感体味得也很深刻;二是紧扣修辞手法的运用,联想想象,品析意象的深层内涵,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还有同学进行评点的吗?来交流一下。
生9:“那里是太阳,是春”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生10:“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新生活。
师: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体会一下,想象一下,在电网的围绕之下,挂着日本人的太阳旗,电视上我们也看过“中国人和狗不准入内”的牌子,只有在解放区,才可以不用这样的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请继续评点。
生11:(用他独有的高亢的声调朗读)“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当时诗人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他无法亲历战
场,所以只能想象着用“全部的力量”“摸索”这中国的版图,“全部的力量”写出了诗人愿用自己的一切来拯救苦难中的祖国,一个“贴”字,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热切的信任和希望。
师:的确,这首诗全靠诗人用想像来完成。诗人身在牢狱,用心灵的手掌抚摸着祖国大地,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感,可以说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给我们奇妙的感受,应该学习这种大胆的想像。
片断三:随笔整合,加深感悟
在全班交流评点文字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评点的文字加以整合延伸,可从诗歌的情感性、思想性、艺术性中任选一个方面入手,可由一字引发,可就一句深入,也可选一组诗句重点切入,也可全文评悟,用随笔的方式加以表达。这里作为作业来完成。【问题讨论】
1、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问题研究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我们要关注的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有效地欣赏诗歌?
2、教师在确立评点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分析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对发言者应用心捕捉其闪光点,并应运用课堂机智,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鲜活的课程资源,来建构的生动情境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只有有效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利用好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与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
3、以点促读,以评促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摆脱语文教学,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束缚,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实践。由此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整合课堂上的点滴评点点滴理解,使阅读理解达到阅读感悟的境界,使外在的文字信息内化为学生的能力素养?
【反思研究】
一、构筑批注平台,点拨批注思路
认识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构筑自主批注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进入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使学生拥有和体验学习主体的尊严,享受探索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在交流评点结果的过程中,师生也能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与丰富,生命的创造与鲜活。
为了让学生形成自主评点的氛围,在课堂上我逐步构筑了四个平台。
(一)通过范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使学生有“米”可“煮”。
(二)共同探讨古人评点范例,探究评点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本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己感悟和学会质疑,抓住诗歌重点或有价值的字词句及片断进行体验,发表自己的感想,促进阅读的深入推进,提升诗歌欣赏的水平与质量。因此便以古人评点为范例,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可资运用地几种方法:斟词酌句、矛盾推敲、归纳概括、同类比较、联想想象、互文解读,使学生有法可依。
(三)评点伊始,教师先示范从多个角度评点一两句诗,使学生有章可循。其实评点课文的笔法与视点是千姿百态,其章法大致又二,一是粗笔评点,如:文章内容、选材特点、文中线索、过渡照应、人物风貌、作者手法、文章寓意等。二是细笔评点,如:炼字炼句、修辞手法、人物性格、景情关系、句段作用、文段技法等。在学生评点之前教师先作示范,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评点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另一方面也发散学生思维,让生明白可圈可点的许多角度,使生有章可循,自然就不怕无处着手了。
(四)在自主阅读批注过程中,充分地展开合作。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汲取别人的见解,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的完善、具体;也可以从他人的表达中发现独特之处,使自己的批注更加的深入,切磋互进。教师可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活动,并相机点拨、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
二、捕捉有效批注,绽放教学精彩。
评点式教学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美国雷尼富勒所说:“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唯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误认为缺乏光彩。”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维,真正实现“我的评点”,使学生的评点少了许多限制,灵活自如,精彩纷呈。
但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内在性,要注意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控制,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灵感,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积极生成。理想的境界,是学生和老师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进,同时,教师又不知不觉地引领着学生。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敏锐地发现学生评点中和文本重点以及教师教学意图地结合点和临界点!
三、点评衍化成文,强化赏读能力
学生在初步学会评点后,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强化有效点评,以提高点评的质量。训练提高的过程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规律,严格把握“量”和“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所收效,逐渐形成能力,养成习惯,才会使点评法在阅读教学中施之有益,行之有效。因此,在课堂上自主评点后,我要求学生课后任选一个角度写随笔,将课堂上零星点滴的感悟汇成文段。
四、强化自身积累,点化胸有成竹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的深厚底蕴是进行评点式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学生是开展阅读批注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究文本的价值,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和评价等。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这种主动性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对此进行有效地指导,以一种轻松、愉快、从容、洒脱的心态学习,解放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心灵从“金笼”飞向“林间”,才能真正步入文学的神圣殿堂和自由王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①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②对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李方 ③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④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第二篇:批注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批注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我在古诗教学实践中,运用文字批注突破诗歌教学的难点,收效显著。
一.批注阅读和文字批注
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著名的有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西厢》,毛宗岗父子批《三国》,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国古典诗词,他圈点或批注的诗词曲赋不下1590首。批注阅读法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直接在课本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烙印。它简便易行,伸缩自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文字批注是指结合课本下注释,在了解诗歌大意后,引导学生对某些词语、句子进行解释,对主旨、写作手法进行归纳等等。文字批注主要类型有评文字、释句意、归纳主旨、评点写作方法和特色等。文字批注一般写在课本诗歌句子对应的旁边、上边或下边。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
二.文字批注的内容
批注包括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通过眉批、旁批、尾批、夹注等形式,深入所要解读的作品,对词、句、段或篇进行或注解或加个性化批语的学习方法,我们叫做文字批注法。它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使读与思结合,思与写结合,突出阅读个体的个性思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文字批注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诗歌的重点字词。古代诗词的特点是凝练、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同的作品,其语言有不同的特色,有的清新明快,有的含蓄绚丽,有的简洁质朴,有的沉郁浪漫。抓住一首诗中精练传神的字词,可理解掌握全诗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抓住诗眼或关键词语来作批注,就很容易突破难点。
例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明确:本题考查的是“锤炼字句”。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整体把握句中的精练传神的字词。“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生动形象地写出潼关的险要地势。我们要重点批注“聚”字和“怒”字。
批注如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拟人,聚,聚集,形容潼关在群山的包围之中;(视觉)
波涛如怒,拟人,怒,愤怒,形容黄河水奔腾澎湃。(听觉)
山河表里潼关路。(内有华山,外有黄河)潼关的险要地势。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铺垫。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朝代兴盛,大兴土木,加重百姓的负担;
亡,百姓苦!朝代败亡,战争流离,百姓也是直接受害者。
(主旨:通过怀古,表现了对元朝的黑暗统治的不满,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2.诗歌的句子。诗歌的句子,尤其是经典名句千古传诵。在诗歌教学中,能对诗歌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读出自己的感悟,借此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明确: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把“日”与“春”,提到主语的位置,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道出了时序的交替匆匆不可等待,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生命,大自然生机勃发的理趣。全诗情感基调乐观、明快,略带诗人淡淡的乡思乡愁。
批注如下: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五言律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互文见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开阔起来。“阔”字形象地写出了江面、江水、涨潮的恢弘阔大的气势及舟人的感受。江风和熙顺畅,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悬”字状船行江上,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如在眼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拟人。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哲理:时序的交替匆匆不可等待,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生命,大自然生机勃发的理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情。主旨:写停泊在北固山下的景色,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3.诗歌的意境情感。古人云:诗言志。这是古诗词的灵魂所在,也是古诗词欣赏的重点。复习迎考过程中应选择典型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体味和把握“孤寂、朦胧、悲凉、慷慨激昂、雄浑壮阔、忧国忧民”等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例3:阅读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七绝《泊秦淮》,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仔细阅读上面这首诗,就某一方面进行评析,要求言之有理。(不多于100字)
第三篇:用解析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解析法解决问题
一、教材分析:
《用解析法解决问题》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程序的实现》第一节内容。本章侧重于运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算法并编程实现。本节主要阐述解析法,该方法应用广泛,存在于生活与学习之中,与数学学科的代数解析式相联系,结合教学要求和教材事例,本课从数学角度入口,引发学生思维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通过第1、2两章的对VB的基本知识系统加以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结合前一阶段学习的VB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学习本节的相关知识内容。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依据: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在本模块旨在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初步使用编程实现算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结合本节课内容,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解析法,学会用解析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编写程序实现解析法。
2、(能力目标):经历用解析法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迁移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用解析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解析法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解析法分析问题,抽取出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数学模型能用若干个解析表达式表示出来。
五、教学方法:对于一种算法的学习,如果直接讲授,会让人感觉枯燥,没有兴趣,而如果将其溶入到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或问题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其算法思想。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法,并结合引导探究、讲授、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参与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大自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图形,相信有很多同学会对闪闪发光的钻石感兴趣(展示真的各种钻石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利用计算机绘制“钻石”图案。展示钻石图案,接着展示利用计算机绘制的钻石图案,让学生思考如何绘制出钻石图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指出接下来学习的内容就是用解析法编写程序绘制“钻石”图案。
(二)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新知
1、解析法的定义: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学、物理基础,所以本环节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数学中,物理中所熟悉的例子引入解析法的概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解析法的核心思想。
2、通过钻石图案的实例完整地体验解析法解决问题、编写程序的过程。(1)提出问题:用解析法绘制图3-1所示“钻石图案”,如何实现?(2)分析具体问题
学生:先由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探究钻石图案的特点。教师:将学生讨论结果汇总,得出以下结论:
钻石图案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图形四周的点位于一个圆周上;点与点之间都有一条线段相连。
得出结论:求出各点的位置,绘制各点之间的线段,就可以绘出这个图形了。(3)、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析表达式
如何求出各点的位置呢?首先我们把绘制钻石图案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数学当中我们是如何求各点的位置的?让学生思考并提问学生。
讲解分析:在数学当中要求各点的位置,首先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系,坐标原点位于图形的中心点上。在圆上平均取N个点,将圆平分为N份。
见书P42图3-2数学分析
让学生利用数学的知识,写出各点的坐标。在黑板上画出坐标系且分析。
第一项的坐标(x1,y1)的坐标为:x1=rcos(θ)y1=rsin(θ)
第二项的坐标(x2,y2)的坐标为:x1=rcos(2θ)y1=rsin(2θ)······
第N项的坐标(xN,yN)的坐标为:x1=rcos(Nθ)y1=rsin(Nθ)以此类推,可以计算出所有点的坐标。
(4)、根据以上各点的解析表达式,利用两重循环语句,画出从每个点出发到其他各点的线段。算法的伪代码表示如下:(讲解代码的含义)
(5)、程序实现 这段代码对于初接触程序的学生来讲有些复杂,所以不要求学生编写,但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所以本节部分学习采用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先介绍程序中涉及到的函数,接着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程序,然后教师给予指导,并针对主要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提高学生程序调试能力。最后学生自己上机实践,体验成功。
(6)、鼓励创新:在学生完成程序后,让学生尝试改变钻石的颜色以及顶点的数目。观察图案的变化。
3、总结: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强调四个环节:分析具体问题——抽取数学模型——解析表达式——解决问题。
(三)课后练习: 练习1:鸡兔同笼问题。
此问题比较简单,比较适宜用解决法求角,设计些练习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巩固解决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
练习2:百鸡百钱问题。
此问题其实不能用解析法进行求解,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用解析法求解问题的适宜范围:(只有用解析表达式能够求解的问题才可以转化为解析法)。也为下面学习穷举法提供了依据。
第四篇: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⑴ 教学对象
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⑵ 行为
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
① 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
② 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
③ 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
④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
⑤ 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
⑥ 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
① 注意: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
② 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
③ 价值判断: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
④ 组织: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
⑤ 价值体系个性化: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就可以了。例如:
学习内容是“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这是一个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其目标层次是应用,所以应该从“应用”一行中查找动词,比如使用“列举”这个词,这样“行为”就可以被描写成“列举生活中的一至两个例子,说明人们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⑶ 条件
这个要素说明了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时,也应以这个条件来衡量。
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比如,“在30秒内完成10个仰卧起坐。”就规定了完成仰卧起坐的具体时间;再比如,“查字典,翻译下面的英语短文。”就考虑了信息方面的因素。
⑷ 标准
这个要素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要求,教师可以用它不定期衡量学生的行为是否合格,学生也能够以此来检查自己的行为与学习目标之间是否还有差距。
“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看图写话练习。”这个标准表明了行为的速度;
“在吹奏竖笛的考试中,如果出现两处以上的错误,就为不合格。”这个标准规定了行为的准确性。
以上两个标准都采用了定量表示法,在这种方法中除了可以使用数字外,也可以采用百分比来表示。除此之外,标准还可以用定性的方法,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示。
标准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质量的最起码的要求,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编写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行为出发,而不能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标准。
当我们把四个要素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了: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教学对象),能在5分钟内(条件),完成10道因式分解题(行为),准确率达95%(标准)。”
其实采用ABCD法,并不意味着四个要素必须一应俱全。其中只有行为要素不能省略,而其他三个要素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省略。
有时学习目标中的条件与标准是很难区分的,如上例中的“在5分钟内”既可以看成是表明时间限制的条件,又可以理解为表明行为速度的标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去细分它到底是条件还是标准,而是应该考虑学习目标是否能够用来指导教学及其评价。
以研究行为目标而著称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他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编写》中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即行为、条件、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基础上,加上对教学目标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含义: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 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说明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使用提示:除了在教学目标的阐明中包括对象的表述、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标准的表述等方面之外,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兼顾外显行为变化和心理过程变化,弥补行为目标的不足。此方法需重点掌握,熟练运用。
范例: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第五篇:《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算法语程序设计》(选修1)的第四章第一节,程序设计起先就是为了解决科学计算而准备的,而列出解析式加以计算是程序的基本功能,也是算法的必备基础,本节通过实例探讨了在程序设计中常见的、应用广泛的、较容易理解的问题解析法,是学生进入算法的程序实现的重要一步,有着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模块中第一次接触了有关算法和程序设计的一些概念,然后在本教材前面的章节中对算法、VB语言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习了 一些设计程序的技能和方法,对程序设计有了初步的兴趣。但有可能的是,学生之间出现了差异,有些有条件和机会的学生可能先前已经接触过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能力;有些学生可能才接触到程序设计,对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手足无措。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算法”的概念作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解析法算法的概念和基本思路
3.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并设计算法及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以生活中最熟悉的测量物体的高度入手,通过测量不可到达底部的物体的高度的问题,导出解析法算法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计算电阻和计算小球弹跳路程的两个例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解析法算法设计程序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心思考、勇敢实践和善于总结的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体会其中乐趣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解析法的思想,能写出求解问题的解析式并用程序实现。
(2)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能将具体问题抽象出来,建立求解问题的解析式。
五、教学策略
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考虑采用2个课时,即第1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例,得到解析法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当学生遇到问题,不能急于告诉学生解决方法,应当适当引导组内学生一起讨论以后推荐一种最合适的方法,如果有失误再给予指导。第2课时引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问题的活动,从实践中体验设计程序的乐趣和归纳总结技巧,获得基本思想方法,当学生遇到错误,应当适时引导学生仔细检查错误和纠正错误,对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应拿出来讨论。教会学生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情景式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探究任务。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媒体
使用
实例引入
创设情境
讲述有关埃及国王邀请学者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从中引出问题:如何测量不可到达底部的物体的高度。
通过多媒体方式引入,学生根据提示,积极思考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通过例子,结合学生的思考,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入学习活动,注意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
语言
表述;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内容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求解
4-1测量高度问题的求解:MN是竖直于地面的物体,其底部N不可到达。为了测量MN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一条与MN在同一平面的水平线线段AB为基线,AB长度和仰角可以测量得到,试设计程序计算高度MN。
按照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我们不可能直接求出物体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三角函数)来完成,组织讨论,共同导出所需的解析式。
引导学生领会如何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求解未知量,分析问题后,思考问题:
(1)问题所求和已知条件之间有没有联系?如果有,是什么样的联系?(求解问题)
(2)能否将他们之间的联系用数学知识表述出来?如果能,那么怎样表述?(导出解析式)
解析式导出后其它内容就比较容易解决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剩下的各个环节。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操作和体验。
增进学生对程序设计各个环节的熟悉程度,让学生学会用解析法算法求解问题,导出解析式,并为据此导出“解析法”概念埋下伏笔。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内容及方法步骤
导出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解析法”的概念,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的最后一段内容。
解析法:通过分析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最简练的语言或形式化的符号来表达它们的关系,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表达式,然后设计程序求解问题的方法。
思考,讨论,并总结归纳“解析法”概念。
联系实践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抽象概念。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内容
活动:研究问题并分组讨论求解
问题1:
4-2电阻计算问题
问题2:
4-3小球弹跳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协作交流,按照基本求解步骤,完成设计程序的各个环节,最终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从旁指导,并注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并将问题求解得到答案。
让学生熟悉解析法的基本思路,学会导出解析式并设计程序,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分组讨论,利用多媒体教室共享资源等
活动小结
每个组派出一个代表,讲解思路,求解问题的过程。其他同学注意学习。教师要注意营造热烈和鼓励的气氛,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纠正发现的错误。
学生学习各个代表讲解的思路,及时调整思路。
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说明求解过程
归纳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
提问:
(1)解析法的概念;
(2)解析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加强记忆。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总结
布置作业
必作题:教材103页练习题1和
2选作题:设计一个通用的倒计时程序,只要给出目标日期和当前日期,就可以自动进行计算距离目标日期还有多少天。这个程序要如何设计?
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
帮助学生巩固和熟悉学过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作业内容
八、教学总结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积极性。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和引领,调控气氛,组织活动,辅导,点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讨论讲解。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协作,同学之间通过合作、讨论等互相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