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1
创新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国家一项必不可少的国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是很重要的。美术教育是对学生的基础性教育,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我们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但是应该更注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审美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1、思维
2、发散思维
3、创新思维
4、审美想象
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的创新,不单单强调形式的创新,更是内容的创新,更多的是创新思维的开拓。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今天的学生,是中国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今天的教育,应在各门学科中,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上,更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 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学生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得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是一事无成的人。
(1)情感是想象的动力
审美想象的培养是创造的前提。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嘲笑,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是在批改作业时,不要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要看谁的作品不落俗套,有独到之处,体现自己的个性,谁的作业才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先调动其情绪,事实说明:越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事物,学生越能积极参与,情感不仅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而且学生还会将极大的热情再现在作品之中。
(2)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在绘画中,习惯性的思维程序往往会束缚人,使思路闭塞,思想僵化。因此,我所上的每一节美术课,都告诉学生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而是先围绕题目,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山水写生这一节课,我要求每个学生画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个,有的画出三、四个,而有的学生按部就班的照抄了教材上的作品,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毫无顾忌的画所想、所见、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对于画面着色的这一部分,我引导学生从光学的角度看,告诉他们 不只是看到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和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更要从课本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时间,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在石膏像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因人而异,加进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去画自己的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样。共性中有个性,艺术大师潘天寿说过:“艺术不同于自然,”在谈到艺术特征事,鲁迅曾说过:“人物的模样也一样(指文学中描写),没有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的起来的角色。”(鲁迅全集第四卷394页)有的同学用结构方法表现;有的用明暗。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去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象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石膏像写生课,要求学生会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启发自己的思维,“思”即思考。给学生留一个空间,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去讨论、去探索、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画自己头脑中真正理解的东西,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练”即练操作、练技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头脑中想做的事物。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美术创作的源泉是生活,美术形象自然也大多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的反映。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他们想要表现的东西,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鼓励,把他们看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表现出很崇拜他们,树立他们敢于创新的自信心,让他们放下一切“包袱”来开启创新的大门。无数事实说明:美术课上单一临摹,长期反复,只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积累型的人才,不能让他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所以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敢想敢做。
三、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果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坚持以大纲为指导,遵循教学的实践性、直观性、艺术性、创造性的学科特点,我们就可以做到,培养有审美情趣、积极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
(1)坚持写生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静物写生,石膏写生,人物写生,使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了解了景、物、人 的自然形态、结构、比例、透视,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能够准确地、敏锐的、快速的记下事物的典型特征。不少学生反映,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在生物课、地理课、几何课上占据优势。
(2)坚持临摹与创作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人的想象力培养是多种途径的,美术课上形象思维的创作活动,使学生积极的想,主动的想,培养了勇于探求的精神。比如,前一阵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古代山水画的临摹,虽然是临摹课,但是我要求学生重新组合画面山水的位置,自己拟一张草图,上交的草图我全部看了一遍,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是照抄原稿,没有任何改动,而有的学生只把山水的位置互换了一下,最让我吃惊的是,有一名学生居然把山水画倒过来的影像表现在了草图上,这让我很是震撼,而这名同学是平常在美术课上表现不是很积极的一位,通过这堂课这说明,学生的艺术思维不只是在学生中能够表现不来,其实临摹是很能够表现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的锻炼的。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传统美术在学生心里的根深蒂固,要想全面的打破原有的艺术形态,还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在业务水品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提高。
(3)坚持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艺术学科的教学中,作业也好,作品也好,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也不因智商高低而决定优劣,正是具有这种优势,促进了创造性活动的进行,发散性思维使人思维活跃,浮想联翩,心脑开阔,情绪乐观,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伴随着创造奇迹的出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以一系列 独特的教育手段触及人的情感的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要我们坚持用发散思维的手段训练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责任,使学生再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感情,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要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一定先尝试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预见和设计。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深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新精神,不仅能搏得学生深深佩服,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改革评价方法
为了改变学生仅想要有个好分数的思想,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他们走出了分数的误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方法是:摒弃分数,采用等级制及评语法,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特受学生们的欢迎。其实美术作业原本就浸透了学生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和抽象的作业可能画面效果不是很好,但也可能是学生构图能力的局限,甚至是因为某些个性的因素使然,教师必须用孩子的眼光,才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特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学生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因为他感到老师是关切帮助他和尊重欣赏他的。
六、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另外,作为美术教师,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是分层次地因材施教而不再是单一标准的统一要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就不会有一样的两个学生,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这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较全面地了解,并指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我在设计作业的要求里规定:“最 好是自己的创意作品,可以借鉴和改造别人的作品,起码要有自己的想法或观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弊端,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一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创新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因此只有教师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要让学生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做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第四卷 394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2、《把心灵献给儿童》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红旗出版社译著
3、《中国教育百年》 瞿葆奎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创造型经济,它是建立在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而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探究学习为主的科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和因素。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训练的契机。为此,我注重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创新因素,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坚持民主教学。
在课堂内创设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对学生中那些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做法予以肯定、支持和鼓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各种科学奥秘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在教学中强调指导学生直接认识科学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给学生第一手材料,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积累进行科学探求活动的经验,给他们进行自我创造的空间,使他们能在学习活动中主动的经历研究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尝试着用他们思考的方法、程序和手段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以使学生在探究科学知识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三、引导质疑。
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问题,促进科学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每一处契机,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求新求异,并能“自圆其说”。激发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得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其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在学完了《电磁铁》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质疑:“关于电磁铁,你们还有什么新问题?”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一连提出了十几个课内没涉及却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我及时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经后来的反馈交流,得知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寻求到了答案,自己解决了问题。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玩教师精心设计的“拉人打滑溜”科学小游戏时,兴趣被调动起来,从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有时省力(拉人),有时却费力?”“摩擦力在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这是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巧妙引导:“你们利用这些材料(不同光滑程度的长木板、木块、钩码、小车、测力计等)设计实验,尝试自己亲自做一做,看看摩擦力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实验探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际上正是在这种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才被真正地巩固,切实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四、启发学生善于想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一切创造思维、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模型和实验的演示,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把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相结合,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科学的天空尽情翱翔。
小学科学课内容丰富,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多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宏观来看,宇宙天体的运动,数十亿年地球变迁的演变;从微观来看,生物体内部的细微构造,科学事物现象发展的微妙联系……很多过程都无法再现直接观察,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重现性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用动画或声像的形式模拟出科学事物的运动及变化。如再现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的全过程;绿叶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神奇过程;将动物进化的漫长历程压缩至短短40分钟内;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过程;太阳系、无限宇宙的神秘浩瀚等等。很多课程我都应用了自制的教学课件或现成的教学软件,将本来复杂难解的内容,转化成形、声、光、色鲜明生动的印象,创设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在比较、综合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我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在加强对科学规律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情况的异同,通过比较、归纳、达到对科学科学知识独特、创新的认识。在学习《平衡》时,引导学生通过对平时玩跷跷板游戏的感知,初步理解了“平衡”与“不平衡”这两种现象后,让学生利用杠杆尺、钩码、支架等材料分组研究,在杠杆尺左边不同格处挂不同数目的钩码,在杠杆尺右边不同格处挂钩码,想办法使杠杆尺达到平衡。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研究中,通过表格记录了各种平衡情况的有关数据,除了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概括“两边挂的钩码数目一样多,钩码距中心必须一样长(格数相等),杠杆尺才能达到平衡”的结论外,有的学生还发现当左右距离不一样长,钩码挂的也不一样多时,杠杆尺也能达到平衡的现象。据此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综合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多种实验现象,从中找出相同之处,总结出了“钩码挂得多的一边离杠杆尺中心近时,杠杆尺才能平衡;钩码挂得少的一边离杠杆尺中心远时,杠杆尺才能平衡”的规律。这样有利于增强实验研究的群体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反映实验现象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学生在比较、综合中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的因素和条件很多,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更新教育思想,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捕捉把握创新契机,最大限度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绘画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美术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不足之处,为了能够避免这些弊端,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怎么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由为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教学目标,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和认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互动式教学模式走进学生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利用当下所用的美术教材中,有趣的想象画、卡通画,以及世界各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或优秀的儿童作品等,再加上手工制作作品以及描绘自然的写生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答一个问题困难得多,尤其是在美术这种需要创造力的学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作品,不断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传统教学模式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提高学生素质。如:在教学生画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运动的线条》时,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想象怎样使线条动起来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极大兴趣,通过想象中画面创作出用线条表现的美术作品。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充满趣味性和童话色彩的语言对教材中的作品与画面进行解说、描述,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兴奋剂,在激发学生绘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发挥学生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想进一步使学生迸发出浓厚的创新能力,只有通过细致和不断的观察,在会发现每件实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在美术教学时,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每件实物的良好习惯。在美术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让小学生应用他们的儿童语言,没有保留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每一个小学生的个人想法都有所不同,但都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十分丰富的。他们乐于调动自己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去丰富自己的生活。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枯燥的美术课堂会限制小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教学开展。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跟学生及时互动交流,让学生跟教师成为朋友,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第一,融会贯通,把美术常识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起来。一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是只懂得美术常识就够了,而是需要更多的综合性知识。如:在教学生画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画自己》时,创设著名艺术大师达芬奇,长长的胡须仿佛蕴藏了他在艺术、科学、医学方面的成就,他把绘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建筑学中,他设计的建筑物结构合理而美观。还有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严肃的表情,忧郁的眼神表现出他的忧国忧民,他在抗日战争中举办画展,救济灾民,他的《奔马图》永远鼓舞着中国人的士气。通过这些教学情境找出他们各自人物的外形特征来画自己,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绘画方法的指导,如各种基本脸形、基本五官形、基本发型、身材、个头、衣服、色彩等让学生导论交流,剩下的绘画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就能创作出无数好的创作作品,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大的提升。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自由的创作空间,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看待事物,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创作,主学生大胆的表现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美术教育中,教学气氛的培养、喧染、烘托和把握是至关重要的.恩格斯说:“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自由指的是学生在身体、心理以及思想理念上的放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思维方式,自由的学习氛围可以让这种思维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创作出有自己特点的作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可能会出现课堂纪律较差的情况,但是并不妨碍学生的学习和创作。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感觉到别人的尊重,从而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的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会尊重小学生感受美与理解美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不能要求小学生的所有想象与创造都符合科学,也不能要求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创造与想象。教师要学会给小学生自由,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维束缚,享受美术学习。老师要和学生保持创作上的交流,灵活调整,根据每个学生的想法进行重点引导与延伸。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发现学生的无限可能。深入课程理念,不断地总结与完善。让孩子尽情的沉浸在美术创作的世界里。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其极重要的作用,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要从美术教材入手、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从美术教学课堂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习发现和探索问题,然后自主解决问题。发挥美术学科的特点,拓宽创新来源,诱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信心。
第四篇:创新在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肖 老 师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思想品德教育要围绕创新教育这个中心,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教育的主流,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但是真正成为天才发明家的只有少数人。究其原因,就在于现行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的甚至扼杀学生自然发挥的创造力,让学生“死学书,学死书”。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创造力是核心。
创新人人都知,但并非人人都明,它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创新,是充满个性色彩地对所见所闻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种想法是非常有跳跃性的、有灵气的,有灵感的。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创新,对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要从抓创新基本功入手,力求使他们达到初级创新的要求,然后循序渐进,形成独特个性,变成人才。人才之所以称为人才,就在于他有自己的特色,教育要为不同天赋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的机会,而如何才能达到以上目的,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搞“一言堂”;教师要有激情,敢于独立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要善于吸收、加工、存储、应用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推陈出新的资本,才能打破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全体学生,而全体又是由个体组成的,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要着力于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因材施教,促进他们每个人发挥潜能,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如果只拘泥于一般要求、共同标准,就难有创新精神可言,因而教师要做有心之人,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起灵魂作用的,而这种培养绝不是空喊口号,或什么几步法、几步式所能奏效的,这种培养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思想遨翔,鼓励学生爆发思想火花。也许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设计的教学方法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实际,考虑较多的却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对学生自己怎么学、用哪种方法学、效率怎样,效果如何,却没有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去思考、研究,其实,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是无限的,要根本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必须以此为突破口,展开研究,寻找规律。只有深入到学生之中,才能取得指导学生学习的发言权,教法与学法并不矛盾,它们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教师更要研究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地位,对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引导作用,政治教师自己更应该注意求新的基础。求新必须研究,教师的研究应从教材和对学生的训练开始,创新应体现在把书教活,教学随时有新招,多搞教研,多亲自写论文,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做到教师自己创新不断,只有这样创新才会源源不断。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具体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用反面事例得出正确的结论。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虽然是曲折的,但大方向总是向前的,创新往往就是总结以往的反面事例,孕育而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追根求源,用反面事例引导学生追求创新。如:在讲述控制情绪时,给学生举例,有的同学生了气,摔课本,撒本子,有的家长闹别扭,摔盘子,砸碗,过后,他们的情绪都有了变化。然后提出问题:(1)你认为他们能否控制情绪?(2)你认为他们的方式可取吗? 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能控制情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最后的结论合不合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要学会控制情绪。
二、用对比事例得出全面的结论。创新应鼓励学生置疑,创新思维,应让学生在正规答案的基础上找到不同的途径、方法,甚至结论。如:现代教学提倡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给自己曝光,以达纠错目的,但有个学校却反其道而行之,每天让学生进行表扬与自我表扬,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问:以上两种做法,你认为那个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会从自己心里出发,从人的内心需求出发,辩证地去看待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发展观,联系观及全面的分析观。
三、根据不同的现象,得出共通的结论 学生接触到的众多事物,纷繁复杂,他们常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创新思维要求引导学生从高处着手,纵观全局、找到共通的结论。
如:请同学们运用所学初一知识分析以下几类现象
1、小张决定做一件事时,就立即动手,决不拖延;
2、小王练长跑时,常常不能坚持到终点;
3、小李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有可能就立即请求别人帮助;
4、小赵面临复杂情况常常举棋不定。
所列几例,看似无关,有对有错,让学生统一去分析,有难度,学生只有开动脑筋、异中求同,找到这几例都是有关意志品质的问题,方可用其来分析例中几人的不同表现。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曾经运用过的好方法,如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问自答等,只要常用、巧用,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多变,而老师方法不同,学生方法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我们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大胆应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激发创新之源,盛开创新之花。
创新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大 理
中 荣祥
四 肖
第五篇:创新思维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
创新思维在公关中的应用
摘要:21世纪,在这个知识爆棚的时代,墨守成规的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公共关系,创新思维的发展才有利于公共关系的维护。为了适应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出于公共关系自身的发展,创新和突破是公共关系当今需要研究的课题。不断创新是公共关系的灵魂。
关键词:公共关系;创新思维;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操作模式只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江泽民同志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中说:“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在这段话中,江泽民同志连着说了六个创新,这无疑为中国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共关系作为一项社会分工,毫无疑问,为了适应这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公共关系也应与时俱进,将创新思维与公共关系尽可能地完美结合起来。
一、公共关系与创新思维 所谓的公共关系,简称公关,即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发展,运用合理的原则和方法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协调和改善组织的内外部关系,以取得理解、支持和合作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而创新思维是指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提出新颖而有效的方案的思维过程。具有独创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创造性思维的最大本质特征就是要有创造性。一般认为凡属创造性成果,必须符合以下四条标准:新颖性、先进性、价值性、时间性。在公共关系中,创新又包含什么含义呢?公共关系学中的创新既包括创造学中的创新(主要指方法),也包括经济学中的创新(主要指运作领域)。还应包括管理、传播等一切相关领域中的创新。而且这些创新又必须能为主体与公众都带来好处,这样,才不失为公共关系的创新。
公共关系要如何做到创新,总结下包括3个方面:
1、观念创新;
2、内容创新;
3、方法创新。
2、观念创新。公共关系如何体现观念上的创新,这是一个较大的课题。人们常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观念现代化”,又说“改革,改革,首先是观念改革”。这确实很有道理,也符合客观实际。事实上,公共关系能在中国兴起、发展,本身就是人们观念创新的产物。集中到一点讲,那就是公共关系的开展一定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分析新情况、研究新形式、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观念才能不断创新,并进而推动公共关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2、内容创新。公共关系工作面临的是各种各样的公众,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众的情况又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毫无疑问,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也是公共关系如何展开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工作内容上推陈出新,新招迭出,关键在于要适合时代的变化要研究公众不断变化的各种消费或服务需要。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理应不断设计出新的项目或服务内容。
3、方法创新。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因此,为了提高公共关系的工作效率,其工作方法必须不断创新。公共关系工作方法的创新,主要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点,那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产品。这一认识与古人所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道理上是一致的。
二、公共关系创新的原因
1、中国入世。自从中国进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经济类产物进入中国市场,包括外国的公关、广告宣传、营销战略。相较于他们,中国要扩大自主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公共关系的创新必不可少。
2、新型公众的要求。新型公众是新时代的产物。他们告别了艰苦奋斗的,谋求温饱的生存时代,他们不满于可以多样选择的小康生活,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也解放了人们的欲望,这欲望象脱缰的野马,让人喜来让人忧,使人看到潜在的巨大市场,也感到了“欲海无边”的压力。“体验经济”、“感受经济”浮出海面,新型的公众不仅买物质产品,而且买精神产品,追求服务,追求体验,追求满意、追求刺激,追求个性,张扬个性,稍不满意即可能诉诸法律,引起诉讼。公关策划创新势在必行。
三、创新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
说了很多创新与公关之间的关系和原因,那该如何将创新应用到公关中,很多人都打不开思路,想不到,要么就是思路太开,有点异想天开,实施的成本太高,不可行。在这里,我会提出几个实际案例。一个就是前两年轰动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那个时候奥巴马刚上任为美国新一届总统,从奥巴马强力救市谈下公关和创新。这次的金融危机在公关中可以称为:危机公关,从狭义的角度讲就是危机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公共关系的一个概念,是公关实务的一种。主要指组织遇到产品、服务、信任和形象危机时,所采取的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来争取公众的理解,进而挽回损失的一项工作。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在大选结果揭晓之时起,就要直接面对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低谷,改变美国国际形象的危机公关难题。这正如知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先生对奥巴马上任的形象评价:“奥巴马当选是美国人伟大的危机公关”。“救市”是摆在这位新总
统面前的首要危机公关应对策略。在其总额达819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获得了众议院的支持后,为了推动参议院尽快通过这一“救市方案”,奥巴马正在马不停蹄地展开公关活动。近日,他将亲自会见多位国会领袖,向参议院阐明实施新刺激方案的紧迫性,以期说服更多参议员在审议中投票赞成该方案。
上任伊时就面临金融危机大难题,因此在奥巴马总统的救市方案中不乏很多实用性强的创新元素。例如,“共和、民主两党携手救市”、“问题资产纾困(TARP项目)”、“银行高管限薪令”等。由此我们足以看出,创新是破解危机公关难题的秘密武器之一。
通过奥巴马总统的危时受命与全力救市,我们看到了美国政府的信心与底气。当然,我们也充分体会到了创新对于改变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形势的重要性。
另一个就拿去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其实当时问题奶粉只是其婴幼儿奶粉,而不是全部奶粉。三鹿在处理奶粉误上黑名单事件中就表现的很出色,由最初的少数媒体进行负面报道到最后的上千家媒体进行正面报道,可见三鹿的舆论掌控能力非同一般,这也是其度过危机的重要原因。这归纳为就是善待媒体主导舆论法。企业在危机中,如果能开展有效的媒体公关对于处理危机则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危机如火,媒体如油,如果媒体公关不到位,导致舆论失控,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火上浇油,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平时要和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切忌以“有事找上门,无事撂一边”的态度对待媒体。
对舆论的有效掌握,就如同给危机踩了“刹车”,为化危为机打下基础,也是创新思维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要化被动为主动,至少不用疲于应付媒体的攻击,在这种情境中,危机可以妥善处理,创新也就有利多了。
最后要提一下的就是08年的奥运公关。奥运公关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还是个比较新的课题,很多企业对其理解或失主偏颇,或未能真正深谙其道。有的企业甚至把奥运公关误解为就是单纯的赞助,一锤子买卖。事实上,奥运公关远不止是把五环印上企业广告。奥运公关需要的是创新的公关理念和介入手段,而这也是国内公关业最大的机会所在。
奥运会绝不仅仅只是十几天的比赛,它所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赞助企业在让更多人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就在身边的同时,还要把企业文化带给这些未来的消费者,这就是奥运公关的实质所在。奥运公关的创新也不必仅仅局限在针对奥运文化上,很多企业就跳过奥运本身,很好地利用了奥运运动员,用他们体现出了奥运精神,同时采用拦截式传播策略,对奥运公关进行了新的尝试。
公共关系与创新思维不仅仅体现在我上面所说的这么内容,这一课题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要真正做好公关,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打开思路,发挥想象,吸取好的经验,善于把握机会,一切都是契机!
参考文献:
(一)潘国锦.企业危机公关理论与方法初探.南方经济.2005.第7期
(二)贺善侃主编.《创新思维概论》.第一版.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三)个别案例取自网络